成语寻根问底什么意思-寻根问底的俗语是什么
1.知根知底的四字成语
2.谁可以证明上帝不存在?
3.包含“学”与“问”的成语或俗语
知根知底的四字成语
1. 带两个知的四字词语(知什么知什么)
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气。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知根知底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冷知热关心痛养起居,照顾周到细致。
知书知礼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知天知地天:天气;地:地形。了解地形,了解气候。
知微知彰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知微知章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
知心知意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同“知心着意”。
知章知微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同“知微知彰”。
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2. 有关根的四字词语[pre]归根到底 寻根究底 拔树搜根 拔树寻根 不根之论 不根之谈 刬草除根 剗草除根 错节盘根 达地知根 断根绝种 耳根清净 根椽片瓦 根孤伎薄 根结盘固 根结盘据 根据盘互 根据盘互 根牢蒂固 根连株拔 根连株逮 根盘蒂结 根蟠节错 根深本固 根深柢固 根深蒂固 根深蒂结 根深叶茂 根深枝茂 根生土长 根牙盘错 根牙磐错 根株附丽 根株结盘 根株牵连 归根到底 归根结底 归根结柢 归根结蒂 归根究柢 剪草除根 翦草除根 绝其本根 连根带梢 六根清净 六根清静 落地生根 落叶归根 孽根祸胎 刨根究底 刨根问底 刨树搜根 盘根错节 盘根究底 盘根问底 盘根错节 起根发由 切树倒根 上根大器 深根固本 深根固柢 深根固蒂 深根宁极 深根蟠结 树大根深 树倒根摧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搜根剔齿 无根而固 无根无蒂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了根蒂 削草除根 削株掘根 寻根拔树 寻根究底 寻根问底 寻根追底 询根问底 咬得菜根 咬定牙根 叶落归根 一根一板 移根换叶 移根接叶 引绳排根 引绳批根 游谈无根 有根有底 有根有苗 再实之根必伤 扎根串连 斩草除根 芝草无根 枝末生根 追根查源 追根究底 追根究蒂 追根穷源 追根求源 追根溯源 追根问底 追根寻底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
3. “知”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最好是能表达爱意的知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
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知彼知己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己知彼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
指明知故犯。 知过必改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知尽能索 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知来藏往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知命不忧 识天命者无忧虑。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知难而进 迎着困难上。
知难而退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
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
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知情达理 通人情,懂道理。
知人论世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知人知面不知心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知人之明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知荣守辱 守:安于。
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
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谁可以证明上帝不存在?
六 人为什么要信神?
——你非看见不信吗?
谁都知道,神是看不见的,但是人们仍然相信他存在,还要敬奉他,这是为什么?是否有必要?不信神可以吗?
许多自称不信神的人,惯用一句话来责问信神的人说:“你们信天主,信有个灵魂,谁看见过天主呢?谁看见过灵魂呢?”这似乎就等于说,人看不见的,就是没有的。多次信神的人立刻反问他一句:“你看见过你的祖宗吗?那你就没有祖宗吗?”一句话把他问得闭口结舌,对答不得。
其实,神与祖宗是有差别的,就其本质而言,一个可见的,一个是不可见的。但是有果而求因,所使用的推理方法是一样的。那个不信神的人,也必信有个父亲,他的父亲也必有个父亲……如此推下去,几百年前必有个祖宗。什么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老祖宗,但什么人也相信自己有个老祖宗,那么这些人也就承认了自己看不见的东西。
从这里我们可以悟出一个真理,人和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动物只能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又只能凭本能去活动,他们不会“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彼此间的关系,更不能去推究未见到的和未来的事。他们能有记忆力,因为记忆为他们生存是需要的。但是他们不会用已知的东西去推论未知的东西,也不会计划将来的事情。人就不同了,见到一种现象,就要追究其原因,见到夏天暴雨打雷打闪,就要追问为什么云彩里会发出强光和强烈的声响?为什么冬天不会打雷?……因为要明了其究竟,于是发现了电。这种寻根问底的态度是科学前进的动力,说句哲学术语,就是科学家利用了“因果律”这一定理。
一个从来没有见过汽车的人,忽然有人开来了一辆汽车,他必然感到惊诧,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不用马拉就会跑?是什么人制造了这种奇怪的东西?……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情不自禁地提出来;如果有人告诉他,这是某人发明创造的,他必然要称道那人心灵手巧。假如有人说:这是山上的一块大石头,因山洪爆发从山顶上滚下来,就变成了一辆汽车。只要不是白痴,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现在来看一看宇宙这架大机器,它比汽车大多了,复杂多了,精巧多了,美丽多了。你看,日月星辰在有规律地运转;草木从一粒简单的种子发育成一棵复杂而相称的植株,它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植物与动物相互依存,动物吃植物的果和叶,同时又供应植物二氧化碳和肥料;人体内那精致、复杂而又和谐统一的组织结构,更无法形容……。如果没有一个无限智慧的设计者、创造者、管理者,怎么能讲的通呢?如果说这样的宇宙无原因,凭空偶然形成的,那比说石头会滚成汽车更是荒诞,更为悖理。稍有思想的人,就会探本求源,悟出宇宙间有个造生掌管万物的主宰,全能的上帝,无限美善的天主。因此,《易经》上说:“天之大德曰生”,因此爱因斯坦说:“宇宙不可能凭碰机会来运转,因果律非存在不可。”也因此圣保禄说:“认识天主为他们(无信仰者)是很明显的事……神的本性都可凭他所造的万物辨认洞察出来,以致人不可推诿。”
是的,神是不可见的,天主是无形无像的,你不可妄想用肉眼看见天主,因为那是不合理的。不能想天主像中国神话中的玉皇大帝或开天辟地的盘古那样一种神化了的人物。在教会中的要理图解中,有时把天主画成一个威仪赫赫的老人形象,那只是为了使启蒙期的儿童易于了解天主的具有位格的有权能和慈爱的主而已,并不是说天主真的有形像,因为你所能看到的事物,只是一点有限的物质,与无限全能的神是不可能同日而语的。但是看不见的并不等于是不存在的,正如前边说的你信你没有见过的祖先一样。此外还可以举出无数多的事物来,你没有见过,而你深信不疑,比如说:你见过孔子吗?你见过纽约吗?你见过南极吗?你见过爆炸吗?至于不能直接见到的东西,如氧气、原子、分子等,人也都不怀疑它们的存在。再如电力、磁性、引力等根本无法观察,甚至连它们本身是什么都不得而知,只有从它们发出来的效用推知它们的性能。但谁能否认有电,有引力呢?更有些事物,你所见的和所信的正相反,你看到的太阳是围着大地转的,你相信的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你看到的月亮比星星大得多,你相信的是星星比月亮大得多;你看见的苹果落地,你相信的是地球有吸引力。所有这一切,都是理性指导我们的感性。哲学家们(包括唯物论者)告诉我们: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只有理性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认识看不见的神,就是如此。
这里顺便讲一个科学上的故事,可能对认识人的理性有所帮助。你知道太阳系的行星海王星是怎样发现的吗?说来有趣,它不像别的星星是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发现的,而是一个人用一只铅笔一张纸做演算“发现”的。1846年两位天文学家,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威耶(天主教友)各自观察到天王星在运行时,有某种变异,因而推断必有另一行星出来干扰所致。于是坐下来,用数学方法推算其星之大小和位置,两人不谋而合,所算的答数,完全相同。后经大倍望远镜来验证,果然观察到人们称之为海王星的体积、速度与日距离,与二人得数完全相符。请看,这不是人的理智能认识没见到的事物,认识客观真理。从已知求未知的实例吗?信任你的理智吧!用你的理智吧!理智告诉你,宇宙有一位创造者掌管着。
[补白]
《智慧书》论证宇宙有主宰
凡不认识天主的人,都是真正的愚人,因为他们未能从看得见的美物去发现那自有者。注意了工程,却不认识工程师,反而认火、风、流动的空气,运转的星辰、洪流的巨涛、天上的光体,为统治世界的神。如果有人因这些东西的美丽而着迷,奉之为神,那么,他们就应该知道:这些美物的主宰更是美丽,因为全是美丽的唯一根源所创造的。如果有人惊奇这些东西的力量和效能,他该明白:创造这些东西的更有能力。因为从受造物的伟大和美丽,人可以推想出这些东西的创造者。不过这种人的罪尚较轻微,因为他们寻找天主,也有意找到,却一时误入了迷途:这或许是由于他们所见的世物实在美丽,因此在专务研究他的工程时只追求外表。但他们仍然不能推辞无过,因为他们既然能知道的如此渊博,甚至能探究宇宙,为什么不能及时发现这些东西的主宰呢?
(旧约智慧篇第十三章一至九节)
七 没有上帝行吗?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果你否认上帝,不承认宇宙有个主宰,有个全能的天主,那就等于你否定了因果律,否定了科学依据的原理,也就否定了科学本身,因为科学就是使人由现象推究其原因的。如果牛顿不问一问:苹果为什么落地,便不会发现“万有引力”这个定律。亚当斯不问一问:天王星为什么运行得不规则,也发现不了海王星。一个人不问一问钟表为什么会走动,便盲目地肯定它是自然而成的,你一定认为他是个糊涂虫。现在来看一看宇宙这架大机器,如果说没有制造者,便会自己生成,怎么能说得通呢?
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天主,我们的世界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如果不承认有天主,无数的自然规律便得不到解释,例如:
·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恰到好处?(太远或太近行不行?)
·地球为什么倾斜23.5°?(这样有了四季,不然太阳永远照射赤道该怎么样?)
·水为什么在摄氏四度密度最大?(冰浮在水上,如果冰沉了底,鱼怎么样生存?)
·为什么植物的茎往上长(背地性),而根向下长?(向地性)(反之该怎么样?)
·为什么人和动物的四肢五官都是对称的?(美的秩序)
·为什么灵明的人向无灵的生物学习?(仿生学)(动物的“聪明”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人的眼睛向前,鼻子向下,耳朵向两旁长?(是否有目的性?)
·为什么人有十个手指头?(少了如何?多了又怎么样?)
·为什么人有良心?为何要遵守道德?
为什么?为什么?这一类的问题可以举出无数个。你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吗?没有一个智慧的神来设计制作,能有一个满意的解答吗?
也许有人会说:对自然界的现象,科学家们都做了精确的科学解释。这里你可能没有弄清科学家所给的解释,只是属于自然科学内最直接的近因,而一般不触及间接的远因,正像表针走动的近因是发条,而不提其制作者一样,也就是只知其固然,而不问其所以然。有思想的人是不会满足于和停留于这种初步的解释的,而且这也不是科学的态度。真正的科学家也必须是哲学家,换句话说,他必须追问个究竟,找到最后的原因。
如果不承认天主,世界上便没有了真理的标准。世界上到处充满着矛盾,人和人之间普遍存在着意见分岐,拉丁有句俗语说:“有多少个脑袋,就有多少意见。”中国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理在哪一方呢?什么是真理的标准呢?科学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那应当说:科学家意见都一致了吧!这里我们引证一个不久前出版的具有权威的、伦敦出版的麦克唐纳插图丛书第一卷《科学》(中国科学院译本)的话:
“科学家很久以来就知道,昨天看来是正确的概念,今天或明天将被证明是谬误的。如果提出一种说法,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研究都有一个逻辑的终点,那也许是十分错误的。”
对于风靡一时的“相对论”《科学》说:“相对论本身一直还是一个有争论的课题。争论的结果,关于电磁如何通过空间来传送的问题,在理论家当中仍然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可以聊以的,科学家的看法,从来就不都是一致的。”
人类,特别是科学家,要求也承认必需有一个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作我们认识事物的依据,不然的话,我们活在一个不分是非,不辨真假的混沌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试看古今中外有多少哲学派别,中国有儒学杂家、三教九流,古希腊哲学派别林立,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又出现了各种新学说,别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学派学说。这无数的派别,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究竟真理在谁手中,如果没有一个绝对的真理作标准能行吗?!这说明了人需要有个真理之神,全知全能无限的天主存在,
其次,如果不承认天主,就没有了道德标准。孟子曾说过:“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他说的是非是指的道德观念,世界上无论怀有什么思想的人,都不敢也不能否认人应当讲道德,就连那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纯粹的唯物论者,也要讲伦理道德(无论他们讲的道德是什么)。大概也都知道道德的根本意义在:善事当做,恶事当戒。但是对善和恶的解释便其说不一了。人们常说旧道德、新道德,废除旧道德,树立新道德。这就把道德看成是和衣服一样,衣服旧了换件新的。但是新衣服日子久了,又变成旧衣服,那不是说今天的新道德过若干年后,又变成了旧道德了吗?那就必须再换一种“新道德”。这样随意换来换去,道德还有什么价值可言?这实际上是在毁灭道德。他们把道德实际上看成是社会舆沦,好像说你要欺骗人,人们会瞧不起你,但为什么会瞧不起你,他们又说不上来。那我为避免人家瞧不起,我可以不在人前做,我要在无人处,独自一人做些坏事,有谁知道呢?实际上,道德来自天理良心,即所谓良知良能。古今中外,全人类都有这种禀赋,所谓“天命之谓性”,天命即上天赋之于人者,因此不承认有个全能全知的天主,就没有了真正的善恶,也就没有真正的道德。如果人类没有道德标准,社会上也就没有行为的准则,社会秩序必然紊乱。反之,如果人人都像曾子说的,在暗室中有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上帝鉴临,慎其独,不敢妄为,岂不实现了“天下太平”吗?只从这一方面说,人类也需要有个全知至义的天主。
再其次,如果不承认天主,人生便没有了最终目的,奋斗的目标,也就是说,人生没有了意义,活着就没有意思。人活着要有远大的理想,才有意思,才不枉作人。而伟大的理想,必须有一个永久性的目标,比如说,一个工程师设计一座楼房,他一定希望这座楼房存在时间长,他才会呕心沥血,加以规划。如果他知道楼房建成后,第二天被拆毁,他精心设计还有什么意义?话又说回来,人只是为了吃穿活着,人生还有什么意义,那不跟猪吗?古罗马哲人西塞罗说过;“需要吃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有的人是为出名,或为了什么别的。总说一句话,没有宗教思想,总归是为了眼前的一点福利,但世事转眼成空,归根结底还是浮光掠影,没有永久意义。前引《科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对于那些追问:为什么他们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致力于揭示自然界定律的人们,没有一个科学家给出答案。”
这就是说,没有超然的宗教信念,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努力,也是无目标,无意义的。只有宗教(真正宗教)才能给人生奋斗的目标,永恒的意义,真正的趣味。它使每个人每件事都享有永久的价值,它能给予一个在世已无前途、生活绝望的人以精神力量,给任何人,任何事以希望、以寄托、以意义。
试想一个得了不治之症的人,或一个无所作为的老年人,(可怕的是我们每个人,除了猝,都将走到这个终点站!)如果不信上帝,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余生,是在怎样的孤苦中度过呢?他没有任何希望、任何乐趣,他这一段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悲观失望,而前面等待他的是漆黑一团,暗无天日的可怕局面。但对有信仰的人来说,便不然了,他现在的生活,任何一种行为,他的苦难,他的叹息,都有着很高的价值。他生活还有极大的意义、有无限希望,有着光明的前景;也可能他的生活价值超过他一生任何时期的价值,因此他感到生活的旨趣永远不会失望、不会悲观。
包含“学”与“问”的成语或俗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八砖学士
学如登山 〖解释〗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宿学旧儒 〖解释〗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力学笃行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力学不倦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钝学累功 〖解释〗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道学先生 〖解释〗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解释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示例故事
敩学相长 谓教与学相互促进。
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用非所学 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
鹦鹉学语 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幺说,他也跟着怎幺说。
以学愈愚 谓用学习改变愚昧的秉性。
一家之学 自成一家的学派。
学无常师 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即凡有点长处、学问的人都是老师。
学书学剑 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学疏才浅 同“学浅才疏”。
学识渊博 指学识深而且广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学海无涯 学海: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学富才高 学识渊博,才能高强。
学非所用 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新学小生 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效颦学步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下学上达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文宗学府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文人学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江学海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枉辔学步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晚生后学 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通儒硕学 犹言通儒达士。
通才硕学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上当学乖 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
诠才末学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曲学诐行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曲学阿世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青钱学士 《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张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青钱学士”誉称才学之士。
青藜学士 指博学之士。
贫不学俭 谓穷人不必学俭而不得不俭。
敏而好学 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宏儒硕学 指学问渊博的人
孤学坠绪 将要失传的学问典籍。
高斋学士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
高才绝学 ①犹言才学高超。②指才学高超的人。
高才大学 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亦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笃志好学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独学寡闻 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村学究语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虫鱼之学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长材茂学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才学兼优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
不学无识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不愧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博学洽闻 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真才实学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学而时习之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学而优则仕 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学步邯郸 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学以致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学而不厌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牙牙学语 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学究天人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学浅才疏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勤学苦练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末学肤受 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临池学书 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困而学之 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困而不学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款学寡闻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口耳之学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教学相长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家学渊源 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好学不倦 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邯郸学步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鸿儒硕学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顿学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笃学好古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笃学不倦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笃信好学 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笃实好学 笃实:踏实,实在。认真踏实,爱好学问。
斗酒学士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调嘴学舌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才疏学浅 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不学无术 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品学兼优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钜学鸿生 学识渊博的人
绩学之士 学者,学问渊博的人
不愧下学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问鼎轻重 〖解释〗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盘根问底 〖解释〗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打破砂锅问到底 〖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追根问底 见“追根究底”。
有问必答 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以心问心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以口问心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询根问底 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寻根问底 见“寻根究底”。
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天买卦 求问上天以卜吉凶。
问十道百 犹言问一答十。
问寝视膳 见“问安视膳”。
问柳寻花 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故以“问柳寻花”谓狎妓。
问柳评花 比喻狎妓。
问官答花 谓答非所问。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问安视寝 见“问安视膳”。
望闻问切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十不问 谓即使犯十次罪也予宽恕。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入境问俗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入竟问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入邦问俗 见“入国问俗”。
攀花问柳 见“攀花折柳”。
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访贫问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反身自问 见“反躬自问”。
东捱西问 谓四处探问、打听。
此问彼难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不问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执经问难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载酒问字 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寻花问柳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悬壶问世 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一问三不知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寻消问息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兴师问罪 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嘘寒问暖 嘘寒:呵出热气使寒冷的人感到温暖;问暖:指问寒问暖。形容对人的生活十分关切。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问长问短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问寒问暖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无人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问安视膳 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诸水滨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问舍求田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心无愧 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入国问俗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入门问讳 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入境问禁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求神问卜 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三推六问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求田问舍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
明知故问 明明知道,还故意问人。
扪心自问 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含蓼问疾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呵壁问天 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耕当问奴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抚心自问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反躬自问 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吊问疾 吊祭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打破沙锅问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答非所问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抚躬自问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访亲问友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
采风问俗 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不问不闻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不过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