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三思可行,再思可
1.三思而行的解释
2.三思而行的意思出处原文
3.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 什么意思
4.谁能给我多点的中国老话! 比如说,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孺子可教也”等...?
三思而行的解释
三思而行的解释
[think thrice before you act]
反复 考虑, 然后 再去做。言行事 慎重 详细解释 反复思考,然后行动。语出 《论语·公冶长》 。 宋 辛弃疾 《哨遍》 词:“嗟鱼欲事远游时,请 三思 而行可矣。” 元 关汉卿 《救 风尘 》 第一折:“你也合 三思 而行,再思可矣。” 许杰 《 邻居 》 三:“﹝ 小文嫂 ﹞心里又有些 懊悔 自己做事太卤莽,不能 三思 而行。” 参见 “ 三思 ”。
词语分解
三思的解释 反复 思量 ,再三 权衡 凡事要三思,免得 后悔 依 老爷 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还要 三思为妥。;;《红楼梦》详细解释谓少思长,老思,有思穷。《荀子·法行》:“ 孔子 曰:‘ 君子 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 流水(喻 自然 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三思而行的意思出处原文
三思而行的意思出处原文如下:
三思而行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行动;常用于形容人行事谨慎。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三思而行是一个成语,最早先秦《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行的寓意
凡事多加考虑,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论语正义》中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成语告诉人们,说话做事不应该太鲁莽,而应该事先权衡考虑,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去做,以免出错。
季羡林先生曾说:“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然后做出决定并立即行动。如果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这也是孔子所说的“再,斯可矣”的含义,物极必反,如果凡事考虑的过多,反而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
成语故事
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即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不做和怎样做,即主张“三思而行”。季文子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
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
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的正卿大夫,辅佐过两朝国君,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希望我的妻子穿漂亮的衣服,马也用粮食喂养。
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听到这件事,非常生气,将儿子仲孙关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痛改前非,也让他的女人都穿粗布衣服,喂马的饲料只用杂草。
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然而,孔子并不十分赞同季文子的这种态度。孔子和季文子生不同时,孔子出生的时候,季文子已经逝世十多年了。
后来孔子听人说到关于季文子的谨慎态度时,便评价道:“再,斯可矣”。意思是说,没有必要“三思”,只要能“再思”也就行了。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 什么意思
意思是:妒忌别人的钱财可以,但不能妒忌别人的饮食;别人活着的时候你可以埋怨,去之后就不要再埋怨了。
出自明代佚名的《增广贤文》。
节选原文: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译文:
凡事应三思而后行,但通常考虑两次也就差不多了。
动口说不如亲自去做,求人帮助还不如靠自己努力。
小时在一起玩耍时是好兄弟,长大成人后就各奔东西了。妒忌别人的钱财可以,但不能妒忌别人的饮食;别人活着的时候你可以埋怨,去之后就不要再埋怨了。
别人发现头发白了就很生气,我见了却很高兴。多少人年轻黑发时就去了,还没有活到有白头发的时候。
再好的墙壁也有裂缝,隔着墙也会有人偷听,应该时时提防。好的事情不易传出去,而坏事情则一日可传千里。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文中也不乏劝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增广贤文》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之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谁能给我多点的中国老话! 比如说,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孺子可教也”等...?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
墙有逢,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知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
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一家有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擦红粉也风流。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路。
生不论魂,不认尸。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安居虑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
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作,恶事莫为。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风凰池。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数家之口,可以无饥矣。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时来风送腾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
息却雷霆之怒,罢却虎狼之威。
饶人算人之本,输人算人之机。
好言难得,恶语易施。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是才人莫献诗。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
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天眼恢恢,疏而不漏。
见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