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炎附势的人叫什么人-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1.菜根谭经典语录
2.真正的聪明人,往往不跟这三种人深交,最好敬而远之
3.《增广贤文》,八句名言,道尽世事人心
4.人情世态,不宜太真
5.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经典语录
菜根谭经典语录
一、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菜根谭》
二、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三、芝草无根醴无源,志士要当猛奋翼;彩云易散琉璃脆,达人宜早回头。
四、趋炎附势,人情通患。 《菜根谭》
五、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洪应明 《菜根谭》
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菜根谭》
七、吾人必适志于花柳烂熳之时,得趣于笙歌腾沸之处,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妄念也。须从木落草枯之后,向声希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之橐龠,民物之根宗。
八、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洪应明 《菜根谭》
九、鱼得水逝而相望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拾此可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菜根谭》
十、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里立个根基。 --洪应明 《菜根谭》
十一、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 --洪应明 《莱根谭》
十二、得意处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 --洪应明 《菜根谭》
十三、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之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洪应明 《菜根谭》
十四、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洪应明 《菜根谭》
十五、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一日。 《菜根谭》
十六、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
十七、放得心下,入圣脱凡。 《菜根谭》
十八、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洪应明 《菜根谭》
十九、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
二十、拂心处莫便放手 --洪应明 《菜根谭》
二十一、高一步立身,退一步处世。 《菜根谭》
二十二、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二十三、不责人小过,不念人旧恶。 《菜根谭》
二十四、鹰立如眠,虎行似病,正是它摄人噬人的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洪应明 《菜根谭》
二十五、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洪应明 《菜根谭》
二十六、塞得物欲之路,才堪辟道义之门;驰得尘俗之肩,方可挑圣贤之担。 --洪应明 《菜根谭》
二十七、春日繁华,不如秋爽。 《菜根谭》
二十八、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洪应明 《菜根谭》
二十九、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菜根谭》
三十、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枯荣,分不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 《菜根谭》
三十一、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菜根谭》
三十二、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菜根谭》
三十三、炎凉之态,富贵更胜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矣。 《菜根谭》
三十四、进步思退步,着手先放手。 《菜根谭》
三十五、热闹处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 《菜根谭》
三十六、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菜根谭》
三十七、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 --洪应明 《莱根谭》
三十八、净从秽出,明从暗出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 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跃彩与夏月 《菜根谭》
三十九、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 ——洪应明 《菜根谭》
四十、万事随缘,随遇而安。 《菜根谭》
四十一、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真自得,微如素琴横月,短笛听风。 《菜根谭》
四十二、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鬼报;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洪应明 《菜根谭》
四十三、苦心常悦心,得意生失意。 《菜根谭》
四十四、花开半看,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是烂漫,便成恶境美。履盈满者,宜思之。 《菜根谭》
四十五、人情世态,不宜认真。 《菜根谭》
四十六、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洪应明 《菜根谭》
四十七、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洪应明 《菜根谭》
四十八、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洪应明 《菜根谭》
四十九、学者动静殊操、喧寂异趣,还是锻炼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须是操存涵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才见处一化齐之妙。 ——洪应明 《菜根谭》
五十、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 《菜根谭》
五十一、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五十二、扫地白云来,才着工夫便起障;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菜根谭》
五十三、可风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五十四、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 《菜根谭》
五十五、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洪应明 《菜根谭》
五十六、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焰冰竞;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洪应明 《菜根谭》
五十七、净从秽出,明从暗出 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 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跃彩与夏月 《菜根谭》
五十八、涉世浅,点染亦浅,涉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拘慬,不若疏狂。 《菜根谭》1、 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芳。 《菜根谭》
五十九、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洪自诚 《菜根谭》
六十、人能看得破,才可任负担。《菜根谭》
六十一、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橘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菜根谭》
六十二、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六十三、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洪应明 《莱根谭》
六十四、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和平,常在丽日光风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洪应明 《菜根谭》
六十五、骄矜无功,忏悔无罪。 《菜根谭》
六十六、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 《菜根谭》
六十七、迷则乐境成苦海,如水凝为冰;悟则苦海为乐境,犹冰涣作水。可见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闻耳。 --洪应明 《莱根谭》
六十八、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菜根谭》
六十九、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洪应明 《菜根谭》
七十、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菜根谭》
七十一、遍阅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 《菜根谭》
七十二、万事随缘,随遇而安。 《菜根谭》
七十三、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七十四、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 --洪应明 《菜根谭》
七十五、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堪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洪应明 《菜根谭》
七十六、云中世界,静里乾坤。 《菜根谭》
七十七、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洪应明 《菜根谭》
七十八、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芳。 《菜根谭》
七十九、浓不胜淡,俗不如雅。 《菜根谭》
八十、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之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洪应明 《菜根谭》
八十一、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八十二、热闹处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 《菜根谭》
八十三、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以借镜调心。 --洪应明 《菜根谭》
八十四、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 水之清者常无鱼 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菜根谭》
八十五、去留无所系,静躁不相干。 《菜根谭》
八十六、贫贱所难,不难在砥节而难在用情;富贵所难,不难在推恩,而难在好礼。
八十七、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八十八、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八十九、进步思退步,著手先放手。 《菜根谭》
九十、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乾坤。 《菜根谭》
九十一、不夸妍洁,谁能丑污? 原句: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准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洪应明 《菜根谭》
九十二、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菜根谭》
九十三、春日繁华,不如秋爽。 《菜根谭》
九十四、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洪应明 《菜根谭》
九十五、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洪应明 《菜根谭》
九十六、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九十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洪应明 《菜根谭》
九十八、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洪应明 《菜根谭》
九十九、鱼得水逝而相望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拾此可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菜根谭》
;真正的聪明人,往往不跟这三种人深交,最好敬而远之
话不能全听,因为真假难分;人不能全信,因为人心难测。鬼谷子曾经教导四大弟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与人相处,交情只是表面,最重要是交心;为人处世,不能凡事算计,但要留个心眼。
羊见到狼就开始奔跑,人受过伤才知道防备。世上有真情也有假意,身边有君子也有小人,真正的聪明人,往往不跟这三种人有交情,敬而远之是上策。
一、利欲熏心的人
利欲熏心的人,特点是把利益看得很重,而且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别人的好坏。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宁愿牺牲别人,也要维护自己。
人一旦变得利欲熏心,就再也回不了头,贪婪一旦开始,便是无法抑制的欲望。人情冷暖,利欲熏心,让人心变得越来越凉薄。这样的人会为了利益和你在一起,也会为了利益出卖你,不要和这种人有交情,敬而远之是上策!
2、薄情寡义的人
薄情寡义的人,特点是不念别人的恩情,把别人为他做的事情当成理所应当,丝毫不记别人的好,反而在利益抉择的时候,还会以怨报德。
亦舒曾经说过: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情人数不胜数;痴情人风雨无阻,薄情人如狼似虎。薄情寡义的人,为他做再多事情,也不会有回报,不要和这种人有交情,敬而远之是上策。
3、趋炎附势的人
趋炎附势的人,特点是待人接物非常势利,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就逢迎拍马,见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凡是趋炎附势的人,不能与其共患难。
汪国真在《势利》这首诗中说:一个非常势利的人,很难不趋炎附势;一个趋炎附势的人,很难不丧失良知;一个丧失良知的人,则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趋炎附势的人,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寒则弃,没有人情味,千万不要和这种人有交情,敬而远之是上策!
《增广贤文》,八句名言,道尽世事人心
一,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点评:人心难测,谁也不敢百分百确定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因为我们平常人用的都是妄心,而非真心,妄心是复杂多变、飘忽不定的,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个,这还是比较粗的念头,还有很多微细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连自己都难以发现,别人又怎么能够了知呢?所以不要妄自揣度别人的内心,不要随便说自己了解别人,那都是一念之间的事,甚至有些人还会心口不一,更不能轻易相信。
二,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点评:见到陌生人,即使聊得很投机,甚至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也不要把自己的内心毫不保留的展示给对方。要给自己多留一点余地,因为世事无常,人心叵测,你很难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不经意间泄露一些隐私或者机密的事,就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后悔晚矣。
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点评:趋炎附势是人之常情,我们要学会以平常心去对待。人要是贫穷落魄了,即使亲人朋友,都懒得来找你,其实这样也好,这种清净,也是难得的一种福报。人要是出名了,有钱了,即使住在偏僻的小山村里,每天也会有很多人前来拜访,但这未必是好事,因为来找你的大多都是唯利是图的小人,除了给你增添烦恼,没有一点好处。
四,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点评:谁都不喜欢别人背后说自己坏话,但我们自己也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有时候我们自己可能觉得说的都很中肯、很客观,但人家听到了,就会认为你是在说他坏话,就会怀恨在心。所以,还是那句话:“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自己没事的时候,尽量反省自己的过错,不要去议论别人,别人的对错,与我们有何相干呢?
五,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点评:酒桌上的朋友,不是真朋友,应酬一下就得了,千万不要当真。真正的朋友,是以道义相交的朋友,志同道合,心有灵犀,这种朋友才最难得,所以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六,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亦疏。
点评:凡事物极必反,关系再好的亲人朋友,也要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太过亲密,否则就会令人生厌,这就是平常大家说的“刺猬理论”。
七,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点评: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小人就是口是心非、两面三刀的人,这种人防不胜防,得罪了他们,随时都可能在背后给你捅刀子,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所以遇到这种人,一定要敬而远之。
八,见人富贵生欢喜,莫把心头似火烧。
点评:嫉妒之心最可怕,这也是世人的通病,不能看到别人好,尤其是不能容忍身边熟悉的人好,只要你在某方面超过他,他就心生嗔恨,千方百计的给你下绊子,给你制造障碍。这是一种恶习,损人不利己,所以一定要改正,见到别人富贵了、有好事了,应该感到和自己有好事一样,替别人开心,而不是嫉妒。
人情世态,不宜太真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世俗的人情根据人的处境穷通而变冷变暖,人的脸也随着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得热情或者冷淡。
趋炎附势,是世人之常态。认识到这一点,就应当看淡人情的变化,失意时受到冷落,也不必骂一句“狗眼看人低”;得意时受到追捧,也不必飘飘然,还是要保留一点清醒!
俗话说:“凡事不能不认真,凡事不能太认真。”
真诚待人,以真面目见人,这个要认真;至于对方是否真诚,是否真面目,却不必太认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常立于人前,必遭人忌恨!
“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是人类忌妒 情感 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 社会 现象。
天地无私,唯德是亲,积一点德,就修一点福。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若忠厚,福必随之!
菜根谭读后感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1
《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了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对于刚从销售转到综合办的我来说,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你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界。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2初识《菜根谭》,是在手机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电子书。这本书就是对《菜根谭》的解读,当时读的时候就感触颇深,其中有关修身、处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阐述,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放寒假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的图书室里发现了这本《菜根谭大全集》,我如获至宝。假期里,每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柔和的台灯下,轻轻捧起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静静地读着《菜根谭》,让自己的心灵接受着洗涤,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修身、人生、处世等多个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读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会觅得人生真味。
《菜根谭》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处坐,低处行”,将“德”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开篇便提到“洁身自好,栖守道德——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永远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后的千古名誉,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这是何等的洁身自好啊!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人因为难以抵御物欲的诱惑,从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归路,留下终生遗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还是“小苍蝇”,不正是验证了这句话吗?“洁身自好,栖守道德”,你才会活的坦坦荡荡!
而在“天机最神,智巧无益”一则中,则警示人们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与梦想。“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可见天之机权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个坚守志节的人虽然并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却在他无意之间引导他完成自己的心愿;阴险的人虽然刻意去躲避灾祸的惩罚,可是上天却在他着意逃避之处夺走他的魂灵使其丧失元气。由此可见,上天运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测,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修养、道德以及能力修炼到家的时候,即使我们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运也会主动来敲门;当一个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个方向努力时,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为了达到那个目标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当你对于名誉、利益、地位多几分“无心”,对品德、涵养、能力多几分“着意”,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就会收获意料之中的惊喜。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3夜深人寂,孤灯凝听雨打芭蕉滴梧桐,古典优雅古筝流水行云入耳声声,吾独无眠,孑然于点点思绪,一杯清茶解忧愁,书香阵阵沁心扉。静静读着《菜根谭》,以一颗心灵来品味"性定菜根香"
《菜根谭》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之智慧结晶,人生奥秘和终极情怀跃然于书中,条语言字数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最深的感悟。读着细细回味,竟如润水溪流于口,那种滋味实是清凉之极。
全书由原文、译文、评点三项组成的条目一共360个,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的比如“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经纶。”“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
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至于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这种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在书中无处不在。
那么,对待世态炎凉呢?作者这样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让立体“我”与世俗给予我们的外物绝然分开去对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绝大的智慧。如果为官的都能这般认为,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从而做出亲小人而远君子的蠢事来。而作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这也是一种智慧。
对于天上掉的馅饼,《菜根谭》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假如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会一时糊涂,结果作茧自缚,相反,倒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安然度日。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
“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读者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4《菜根谭》是一部教人为人处世的哲理短文,共分十章,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陈述或论证利与害、得与失,充满哲理思辨意味。短文多用对偶,两句一组,对仗工整,含义深刻,细读之,觉得特中肯綮。作者定是一个饱经沧桑、老于世途的高人,既有出世的逍遥达观,又有入世的淡泊宁静,言辞恳切,不冰不火,恰到分寸又能一语破的。
封建社会中人读此书,可以远避祸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闲逸。今天,时代的发展很迅速,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名利观都有了一些改变,读此书仍受一些启迪,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开导自己,怎样看待人生百态和自然万物。天人一体,天人相应这点古今是相同的,我们既要读书,领会书中要旨,又不能拘泥于书,被书遮掩了耳目,要学用惟时,就像书中所说的:
做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
涉世无段圆滑机趣,乃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人心虚,义理来居;人心实,物欲莫入。鸿蒙未辟便分了阴阳,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经世有个一分为二的态度,有个瞻前顾后的眼光,有个大肚能容的雅量,有个得失互转的思想,心乐,便是个福地天堂。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5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一句话,一辈子。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这就是《菜根谭》,好书《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据我所知,明代洪应明所著的这本书,被后人翻印过无数次,可见喜欢此书的人之多。新中国的创始人也喜欢此书,他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
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6读《菜根谭》颇有感触:“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写到了纯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时,其中的遣词造句并没有什么深奥玄妙之处,只不过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罢了。当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时,他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是将自己纯真朴实的自然精神本质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将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为天下读书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和殚精竭虑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论依据,由此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成名的同时,注重将文品与人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视作文与做人为生命,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自觉地完善自我,以期成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灵魂所思与肉体所为往往并不统一,甚至会发生对抗,直接导致“作文”与“做人”的激烈冲突,真的是很残酷。然而,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会中运行的过程被称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拥有一双“作文”的妙手,所谓“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做学问的人务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炼道德时却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誉,那么你必然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造诣。如果你在阅读古书时却只把兴趣放在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体会。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时也会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别。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但却无法具备多个灵魂,否则“灵”与“肉”的搏斗时刻在进行,人活得岂不是太累了,如此肉体与灵魂的和谐就无法统一,心灵的安宁更成为无稽之谈。
时下朋友见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这种累并非单纯的工作强度之大,而是作为社会人必须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是个体心理的疲惫,是不堪心灵的重负,对此身在职场的'人们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调节。倘若我们能够做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卸下过多的心理重负,拥有宽爱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们将会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抛弃功名之累,饱览春花秋月,细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地终其一生。
如同《菜根谭》的得名: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破。但愿我们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都会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7“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你听过吗?这是在《菜根谭》中的一则,说了在一个静的地方,很安静,这不是真正的静,要在一个喧闹的地方静下来,才是真正的静。
有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农村,那里很穷苦,他们在那里干活,种田,满头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开心,可是我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种田的大人们也很开心。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在快乐的环境中很快乐,这不是真的快乐,在很穷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保持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终于知道了,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刻苦读书中取得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我一定会做到这些的。
《菜根谭》这本书是对我有好处,我会把这本书保存得很好,认真学习。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8翻阅《菜根谭》,我立即被作者豁达的胸怀,深邃的思想内涵所震撼,特别对其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段话尤为喜爱。寥寥数语,却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对功名利禄,对世间万事万物所持的心态。在这个充满了浮躁与诱惑的时代,《菜根谭》无疑是一剂安定的良药,让人们的烦恼纷乱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并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受了教育有知识有头脑的人,不可以没有宽广的基础和强韧的毅力。因为无论是自己有建树,还是以天下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担子,挑上这副担子,一直到才放下,没有宽广的基础和强韧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参曾说:“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此为高远篇的精髓。
睿智篇讲到:“我虽然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恩应常记于心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
达观篇给我们的启迪是:“一个心地善良而乐观的人,常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宽大为怀的人,心里总处在平衡状态,也就不去理会人事倾轧和人间的邪恶了。”
端正篇又教会我们: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和错误却不可以宽恕;自己受到屈辱时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帮他消解。
还有成就篇、奉献篇、自我篇、欢畅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么引人入胜。
让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话是“议事论事明晓利害”,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评论事情的时候应处在旁观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伪始末和是非曲直,担负事情的时候应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个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让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觉得不公平或者觉得不妥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去考虑和判断,而不能总从自己的角度和出发点去考虑。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让自己体会到别人的难处,以至于自己不会多想或者错想。
现在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文章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实践中的宝贵积累和总结,段段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对于从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菜根谭》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她是我身边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亦推荐给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读读《菜根谭》,那感觉不亚于跟圣人交流。
有关菜根谭读后感9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好像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好像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所以这两部书如同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通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可是多数人不知道《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知道一本《菜根谭》,这应该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己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在其他类似书籍里它要算较出色的一家,对我们人生以及人生以外的认识会给出一些合适的指引,不至于过早的迷了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