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翻译-必也临事而惧
1.天与人谋应此时 ? “用行舍藏”《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11》
2.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
3.临事而惧是什么意思
4.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
5.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6.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
天与人谋应此时 ? “用行舍藏”《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7.11》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冰雪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国君如果能用咱们,那就大行其道;不能用咱们,那就一别两宽、相忘于江湖,大道藏于身,小隐远民尘,草舍三闲柳作椽。能做到这样的,也就只有老师我与你了罢!”
子路(好像在一旁,他一向在众师兄弟中是以勇著称的,颇不服气)说:“夫子如果有军事方面的计划行动,那会和与谁一起呢?”
(未料,老师肯定翻了一个白眼给他。)孔子说:“空手和虎相搏,徒步涉水过河,这样傻乎乎去赴也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一起。一定是找那种面临事情戒慎恐惧、运筹帷幄庙算胜、好谋而成俱周全的人”。
附录文献参考
钱穆:“行军不能必胜而无败,胜败亦不尽在我,然我不可以不问。惧而好谋,是亦尽其在我而已。”
张栻:“临事而惧,戒惧于事始,则所以为备者周矣;好谋者或失于寡断,好谋而成则思虑审。”
《论语补疏》:“(引《三国志·郭嘉传》,略。)好谋无决即是好谋无成,好谋而成即是好谋而能决也。”陈祥道:“所以教其怯也。”
刘宗周:“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本之以敬慎之心,而审时观变动,有成绩也,此天下之真才也。有真才者,必办真学问。”
戴氏曰:用谓见用于时也,行谓行其道也,舍谓不为时用也,藏谓卷而怀之也。
孔安国曰:言可行则行,可止则止,惟我与颜渊同耳。
尹氏曰:用舍无与于己,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也。颜子几于圣人,故亦能之。
谢氏曰:圣人于行藏之间,无意无必。其行非贪位,其藏非独善也。子路至以行三军为问,则其论益卑矣。夫子之言,盖因其失而救之。夫不谋无成,不惧必败,小事尚然,而况于行三军乎?
《论语正义》曰:孟子谓“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又云“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即此义。案下篇夫子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此明人出处之正法也。
刘宗周曰:夫子遐志三代之英,尝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然明王不作,世莫子宗,终于藏矣,而不忘大行之心也。故发“用行舍藏”之论。 颜子可与语此者,心不违仁,有天德,便可语王道也。孔颜学称龙德,终不落事局中取办功名,但就事论才,只此是孔颜学问。 用之则为天下开太平,故曰行;舍之则为万世倡绝学,故曰藏。此性分之蕴也,孔门惟颜子亚圣足以语此。
陈祥道曰:学不至于不惑,不可以语去就之义;行不至于不惑,不可以言废兴之命。故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孔子能之。 盖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用舍不累于一身,其流止不失其为渊。
张栻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龙德正中,随时隐见者也。 敬戒周密如此,古之人所以能成天下之事而不失也,岂独可行三军而已哉? 若徒以暴虎冯河为勇,则是轻犯祸害,非君子之所贵也。
江熙曰:圣作则贤人佐,天地闭则圣人隐,用则行,舍则藏也。
? ? 《论语后案》曰:《易》言“知进退存亡者惟圣人”, 自非乐天知命者,未能及此矣。而颜子独见许焉,其学足以达天也。
《四书改错》曰:“临事而惧”,正夫子慎战之意;“好谋而成”,正夫子“我战则克”之意。
蕅益大师曰:临事而惧,从戒慎恐惧心法中来;好谋而成,从好问好察、用中于民而来。不但可与行军,即便可与用行舍藏。
《论语后案》曰:赵充国攻羌,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此所谓临事而惧者。尝谓李广之不击刁斗,程不识之行伍整严,孰得孰失,于惧不惧判之矣。
周宗建曰:大 抵圣贤经世之学,与心性之学不作两橛,故以此出处则舒卷无心,绝不著些毫意见。以此任事,则锋颖消除,绝不露一毫意气。若一落意见,一著意气,便失却应世大本领、大机局矣。 夫子一日向颜子商量用舍,正为他本领上得力,子路却全不理会。三军一问,色相炽然,故夫子把经世大机局点化之,亦正要他体认到里面去也。临事二语,此是千古圣人兢兢业业的心肠。
本章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新解》《论语集释》《癸巳论语解》《论语学案》《论语商》《论语后案》《论语点睛》《论语正义》《论语补疏》《论语集说》《四书改错》。
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
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如下:
作者:佚名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赏析:
“述而”讲的是孔子的教与学。可以把这一篇看作是孔子的人生自述。“不作”意指创作,理解孔子“述而不作”既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是对教学真实要求的描述。实质上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是创造性的,只是他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孔子一生学不厌、教不倦,堪称万世师表,道理就在于此。
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描述的是孔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述说的是继承的问题,作是创作的问题。孔子之所以述而不作,是因为在古代创作是圣人之事,只有天子才能制礼作乐。孔子这样说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是讳言这件事。但也正因如此,孔子被后世称为“素王”,就是因为他无天子之位,却又具有天子之德。
临事而惧是什么意思
拼音:
lín shì ér jù
解释: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出处:
《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例句:
夫庙算而后出军,犹~,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臣诚未见其利也。(《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
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出自:《论语·述而篇》
作者:先秦·孔子的门徒
原句: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翻译: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行动;如果不用我,就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遇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扩展资料《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回说,有用我的,则将此道行于世。没人用我,便将此道藏之于身。也只有你我二人,能做到这一点了!
子路在旁边听着急了。老师把颜回抬得那么高。颜回成独一无二的了。那我呢?我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呢?
他就找了一个问题:“子行三军,则谁与?”老师,如果您要带兵出征,您带上谁?
“暴虎”,是徒手搏虎。“冯河”,是没船没工具,木头也不抱一根,徒身过河。都是粗勇无谋之事。
孔子说,不怕的人我不带。我带那临事而惧,知道害怕,能小心谋划的人!
孔子是敲打子路,因为子路就是不怕,担心他无谓丧命。
赋能王解读?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
昨天讲到: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说的意思是,要是参加别人的葬礼,或者附近的人有丧事,这个时候吃饭都不吃饱,意思意思就是了。为什么呢?这叫有恻隐之心,有同理心,人家正悲伤的时候,我们大吃大喝,毫不在意,这样不礼貌。
如果当天哭过丧,经历过这种悲伤的事情,那么就不再唱歌了,不再搞娱乐活动了,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同时通过这些,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孔子平常是唱歌的,是弹琴的,是有优雅的喜好的。也告诉我们在没有什么事儿的时候要陶冶情操,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也才能够更好的去做事情。
接下来,今天我们讲的这一章,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大智慧,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听,认真的听。
先看一下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在这一章里,孔子先是高度评价的颜渊说了一下自己和颜渊的行事规则,用我,我就好好的干,不用我,我也不抱怨,安身立命。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颜回和我。
子路听了不服气,就设了一个场景,那假设您统率三军,您带着谁?
孔子听了以后告诉子路,即便我统帅三军,也不能带你啊,或者说,你必须改进,我才能带着你。
为什么呢?孔子说:徒手去搏虎,什么东西也不准备只身想过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了就了,这样莽撞的人我不带。
我带的是那种能够看到困难,正视困难,知道害怕,并且能够小心谋划的人。
简单的说一下意思,再给大家做具体的解释。
就是孔子对颜回说,如果有人来用我,那我就好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如果没有人用我,我也不抱怨,该干嘛干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只有你和我啊,别人都做不到。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人,他整天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可是没人赏识啊,我是只千里马,可是没有伯乐,所以郁郁寡欢,干什么都没有劲儿,一副怨天恨地的样子。
这样好不好?说实话不好,如果你真的有才而又能有好的心态的话,早晚会有人用。
如果没有人用你,那你就老老实实的继续提升自己的修养,继续去长本事,继续去修炼和磨练心性,去处理好关系,去做必要的铺垫。
就像当初诸葛亮一样,27岁之前不出山,出山还是刘备千辛万苦三顾茅庐请出的,那为什么诸葛亮有那么大的排场啊?
一个是他本身有这样的本事;另外一个就是他也是通过朋友,通过老师,通过这个周围的人来造势,让刘备不得不三顾茅庐(就是具备这样的才能,不请你不行)。
孔子能够做到不用我则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做不到。这是一种价值观,这也是一种非常高的修养。
在前面有个《里仁篇》里,子游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就是对老板,对朋友,如果他不听你的就算啦,如果你老是罗罗嗦嗦、碎碎叨叨的,非要他听你的,一定会自取其辱,反被疏远。
这对应的是用之则行;不用呢,不用我们就不用呗,那是他的事情!我做好我该做的就可以了。
这时候心态很重要。一定要学会放弃,就跟做生意一样,人人都想推销,但是上赶的不是买卖。
也有的人不推销,你给我机会,我谢谢你,为你效劳。你不给机会,我也不纠缠,该放弃就放弃。
有了这种态度,我们才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等待机会。
说实在的,往往很多人说自己没机会,其实不是没机会,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你的修养不够,机会来了你也抓不住。我们往往自认为自己比较厉害,但事实上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厉害。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专注于提升自己。
那当有机会的时候,要不要抓住呀?当然要抓住。就像孔子到卫国去,明明知道南子作风不好,但是当南子召他的时候,他为了自己能够施展一身抱负,也是不很情愿的去见了南子,这叫权变。
但是当让发现卫灵公和南子只是把他当个门面,当个摆设,并不是真想用它,他得不到施展机会的时候,也没有贪恋那个六万斗的俸禄,也没有非要强求你必须用,你不用,我不走。而是舍之则藏,你不用我就走,我找用我的人去。
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受尽了穷苦,发现到底是没有人用。
没关系,我回家搞教育去,依然是不抱怨,这是真正的圣人,真正的君子,真正的仁者。
华杉在这里讲,这是命与道的关系。
君子专注于“道”,就是提高自己,对“命”,命是什么?是机会,则安然待之。
若天降命于我,我必行道。?如果没有那命,我一身本事,带进棺材也不遗憾,这是豁达的态度。
一般我们容易接受志在必得的思想,鼓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主要是自己心里才想得到,实在不愿意罢休,心不甘,但现实不是这样的!
就看我国几代***,差不多都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机会都是命运降临的,不是自己拼命争来的。
相反,那些志在必得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是人生的哲学和智慧了。
最后,孔子总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具有这种智慧的也只有咱们师徒俩啦。
这个时候咱再谈谈子路,子路是什么人呢?大家都知道他有一身武功,是孔子的保镖,对孔子非常忠诚,一直跟着孔子,服侍在他身边。也非常尽心尽力,非常渴望得到孔子的褒奖,但孔子老是敲打他。
他听孔子那么高的评价颜回,心里就不服气,着急了,说,那我呢?我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位置啊?
为了这个,他还设计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话题:我是武将,我是带兵的,你要是带着三军出征去,你带上谁啊?你应该带我了吧。
孔子对于自己的弟子,每一个人都非常了解。子路耍的小心思,孔子当然很轻松就知道了,根本就瞒不过孔子的眼睛。
孔子就说: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里面说一下暴虎,是徒手搏虎,就是不带工具,直接和老虎干仗。大家想一想,这样赢的几率有多少?武松打虎还带着个哨棒,后来哨棒被打断了,没办法,生关头他用拳头打老虎,把老虎打了。
侥幸啊,太侥幸,稍有不慎就不是打虎英雄,武松就是老虎嘴里的一块肉了。
有一条大河,你也不坐船,你也不做什么准备,直接就不知深浅,就想过去。不计后果,不怕。即便你过了河,这也都是粗勇无谋之士,我都不赞同。
关于暴虎冯河,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你像一只发了疯的老虎一样,直接就想趟水过河,其实意思是一样,就是莽撞行事,不珍惜生命,不考虑后果,没有智慧。
那什么人有智慧呢?孔子强调过说一个人有智慧,他要三者兼具。哪三者呢?
分别是智、仁和勇。
智,也就是要有足够的智慧。
怎么获得?通过学习,通过事上练,经历的事多了就会长智慧,多交流,多学习,多体悟。
仁,就是爱人,爱人悯物。
就是有一颗向善向善的心,要为大家着想,要接近于道。光有聪明,不用聪明干好事儿,就会祸国殃民。
勇,有志有仁还需要有勇,就是敢于去做,有勇气。
有勇无谋是莽汉,有谋无勇是懦夫。智、仁、勇三者兼具,才可以。
就是说,我们碰到事情首先有敬畏之心,要考虑到困难,要认识到问题所在,谋划周详了,考虑全面了,充分做好准备,再去做事,才是成功的人。而绝不是鲁莽行事,只求凭着一身武功,只凭着自己的血气之勇去做事,这样会丢掉性命的。
有句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子路就是这么一个人,结果就在这上。
关于子路之,我曾经和大家讲过他的故事。
卫国发生叛乱,他去和蒯聩谈判。蒯聩却令人攻击子路,子路帽子被打落了,仍然坚持:君子而冠不免,在系帽缨的时候被杀。
其实那个时候子路稍微灵活一点都不至于丧命,他的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
为了他的,孔子非常非常伤心。但那又能怎么样呢?这就是个人的命,不听圣人言,吃亏在眼前。
所以亲爱的战友,大家一定要记住,就像今天这一章讲的,我们要修炼自己的本领,能够有人用,那我就好好的去做事,如果没有人用,也不要抱怨,老老实实地提升自己。
遇事不要莽撞,徒逞匹夫之勇,不加思考,只身犯险,那样会丧命的。
碰到事情要知道害怕,要谋划周详,要考虑全面。
智、仁、勇三者兼具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不要像子路,要像颜回。
好啦,时间也到了这一章就讲到这里了。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在这里见哦。
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
成语暴虎冯河的出处是:《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成语 "暴虎冯河" 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典故,它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冯翊率领军队要渡过河流攻打敌方,但河水暴涨,气势汹汹,众将士都感到惧怕不安,不敢前进。而当时年轻勇士暴虎冯冯却毫不畏惧,骑着马冒险跃入河中,成功渡过河流。
“暴虎冯河”成语形容一个人勇敢无畏、临危不惧,冒险逾越障碍,可以克服困难,大胆行动的意义。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面对困难或危险时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精神风貌。
暴虎冯河的典故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孔子说:“把它装上羽毛和箭镞,会射得更远。”子路不听。
有一次,子路问:“夫子,您如果统帅三军,希望谁跟您在一起?”孔子说:“喜欢空手打虎、徒步过河(暴虎冯河)、自以为勇敢不怕的人,我不喜欢。我要遇事善于冷静思考、千方百计争取成功的人。”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了官。公元480年,卫国发生内乱,了许多人。孔子知道了说:“哎,子路这一次有难了!”果然,子路一个人奔回京城,坚决要求惩处作乱的人,结果被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