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及反思

2.送东阳马生序

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4.如何看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及反思

家贫嗜学乐以忘忧议论文-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准确、熟练地诵读课文。

 3.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

 4.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用意,并能学习这种刻苦勤奋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作者的用意。

 难点

 运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较果。

 教学突破

 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想通过它来劝慰马生勤奋学习。要在学习中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书序和赠序的不同。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听说过?序?这种文体吗?

 生:(齐说)没有。

 师:?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在书的前面,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由等;赠序用于临别,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老师板书课题)

 师:通过预习,你认为作者送给马生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生: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有所成就。

 师:对。大家对这篇赠序的主旨理解的很正确,作者有勉励的目的。谁你将你搜集到的和作者及写作背景相关的信息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文集》。

 生2:明初宋濂被征招作江南儒学提举,并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所以宋濂在朝迁中名气很大,官职显赫,马生拜谒他,就容易理解了。

 生3:这篇文章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当时作者已辞官应诏到应天朝见明太祖,太子学生马君则认同乡和晚辈的身份来拜见他,在他将回家探亲之前,宋濂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师:这几位同学在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把作者及写作背景详细地介绍给大家,大家一定要坚持这种课外搜集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提高你们的文化素养非常有益。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我范读第一段,同学们注意不认识的字词,朗读的语气及停顿。

 (师读第一段,后指名同学朗读其它段落)

 师:你们认为这几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1:他们都注意了句中的停顿,能较好地表现出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生2:?媵人?的?媵?应读?y?ng?刚才他读成?yǐng?。

 师:每位朗读的同学很注意停顿和语气的表达效果,能够很好地读出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变化,读得很有感情。这篇文章中有许多生僻字词,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展示幻灯片)

 (指名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嗜学、叱咄、俟其欣悦、负筐曳屣、皲、裂、食、被绮绣、烨然、温袍敝衣?)

 师: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生自由朗读再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声音洪亮,节奏把握也很好。现在我们再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对照课文注释,复述、翻译课文,要求是: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完整,小组不能解决的请提出来。(学生分组合作,口头复述课文)

 师: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1:?既加冠?的?加冠?怎样讲?

 生2:?加冠?指成年。古代男子成年时要举行加冠仪式,所以?加冠?表示已成年。

 生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先达?怎么解释?

 生4:?先达?指有名望的前辈。

 生5:?烨然若神人?这句怎么解释?

 生6:闪光耀眼好像神人。

 师:下面哪位同学还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没有了。

 师:好,我请一位同学来翻译课文。

 (生翻译课文)

 师:翻译得真不错!不过还有几处不够准确,谁来纠正?

 生1:?弗之怠?一句应该是?不敢放松?,他说的是?停下?。

 生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应译成?又苦于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不是?担心?。

 生3:?以中有足乐者?应译成?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以?在这里表示因果关系,这样与上文衔接得紧密。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以?在这里确实表示一种因果关系,什么事情令作者心中充满快乐?

 生:读书。

 师:对,读书使作者感到快乐。现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能概括课文内容。

 (同学们再读课文,大致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同桌也可以相互讨论概括。学生自读,并口头概括每段的大概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每一段的内容,谁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生1:第一自然段着重介绍了作者早年读书的经历,及他艰苦学习的条件。

 生2:第二自然段着重介绍了宋濂外出求学时的学习生活,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

 师:这两位同学归纳得怎么样?

 生(齐声):概括得很准确全面。

 师:这两位同学读书很细心,能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得很好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翻译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同学互相提问,重点是关于字词的解释。(以同桌为单元,互相提问解答)

 师:好了,刚才我们共同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理解课文内容,先请同学朗读课文,以便加深印象。

 (学生齐读)

 师: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作者写给马生的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

 (幻灯片展示,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讨论)

 生1:这篇序表现了作者劝慰马生勤奋学习,期望他早日成才。

 生2:这篇序还体现出作者对马生好学精神的肯定。

 师:对,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就在于劝慰马生的目的。作者通过哪些内容的讲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生: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来达到目的。

 师:你认为作者的求学经历怎样呢?

 生:非常艰难。

 师:大家概括一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艰难的学习经历?

 生1:家贫,没有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书自读。

 生2:天气寒冷时,砚台结冰,手指不能伸,但都不敢停下来。

 生3:没有名师指导,只好到很远的地方请教,却受到冷遇。

 师:对?冷遇?一词,认同吗?

 生4:不认同,文中指老师对待学生很严肃,宋濂就恭敬地在旁边等待,礼节更周到,这样老师才更好地解答他的疑问。

 师:对,分析得透彻,作者还遇到哪些困难?

 生5:作者在山中求学,大雪封山,他差点冻。

 生6:住得也不好,每天吃两顿饭,还是粗茶淡饭。

 师:文中没说他住得不好呀!

 生7:能想象得到,因为他家贫,书都买不起,肯定住的是下等房了。

 师:你很会联想,书就应该这样读。

 生9:穿得不好,都是一些旧衣服,而别的同学却是华丽的衣服,腰间还佩戴玉环,香袋,好帅气啊!(学生笑)

 师:同学们把作者遇到的困难一一找了出来,可以看到作者在生活水平上没法与其它同学相比,原因是他家很贫穷,但是,在学业上他的成绩最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1:告诉我们,学习贵在专心一致,才能有所成就。

 生2:我认为作者最可贵的的还是学习目的明确,而且意志坚定,才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

 生3:学习条件的好坏不是决定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

 师:你们三位同学认识得很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劝诫我们要正确认识学习条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真正起作用的是自己的勤奋学习精神。

 师:我们来看课文,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展示幻灯片)

 生:对比。

 师: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呢?

 生:通过对比,显示了作者求学时期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说明作者不追求?口体之奉?一心向学的精神。

 师:正如他所说运用对比手法,形成鲜明对比,更能显出作者的学习态度,引起人们的思考。

 师:下面,我们共同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家贫穷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这样到底对不对?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学生以四小组讨论)

 生1:我不赞成这种方式,现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层朋友关系,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天经地义,同时两者之间都应该互相尊重。

 生2:作者学习精神让我十分佩服。如果我处在那样的条件下,肯定不行,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3:作者对老师的恭敬态度是一种礼貌行为,表示对老师的敬重,这一点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生4:学习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我以前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现在我要向作者学习,力争成为一名好学生。

 师:以上大家对这个问题谈得很具体了,现代的师生关系更多是一种朋友加老师的关系,但是两方都应该相互尊重。对待学习,这一点我们大家要向作者学习,继承并发扬他的勤学奋进的求学精神。同学们下课后把今天上课的认识和感受整理出来,写成一篇读后感。(下课)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学习品质。同时,强化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通过探究课文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注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

 在课前没有较好地设置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做得也不够好。

 点评: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意在通过介绍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对今天求学的人来说仍有积极的意义。教师紧紧抓住文章这一主题,对课堂教学做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教师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信息的搜集与交流。以教师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并区别了?书序?和?赠序?,作者及文言字词句都是在教师组织下,由学生借助工具查阅完成,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

 其次,教学中强化阅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靠单纯的说理征服人,而是通过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读、悟结合的方式激励人,使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要想成才,必须能忍受磨难,刻苦读书。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第三,教师你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实现由文本到情境的迁移,如教学中师生对作者艰苦的学习经历的探讨,由?家贫,无以致书四肢僵劲不能动?等描述,激活学生想象其食宿艰难的情景,更能引起学生发奋读书的共鸣。

 第四,由课内向课外引申拓展,给学生以充分的理性的思考空间。针对文中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提出当今的师生关系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学习观。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

[1]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2]先达:有名望的前辈。

[3]辞色:言辞和脸色。

[4]援疑:提出疑难问题。质理:质询道理。

[5]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

[6]皲(jūn)裂:皮肤受冻开裂。

[7]媵(yīng)人:这里指女仆。汤:热水。沃灌:即盥洗。

[8]逆旅:客舍,旅店。

[9]容臭:指香囊。

[10]烨(yè)然:光彩闪耀的样子。

[11]缊(yùn)袍:以乱麻、旧絮衬于其中的袍子。

[12]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用。

[13]耄(mào)老:指年老,古人谓七十曰耄,或谓八十、九十曰耄,时宋濂六十九岁。

[14]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15]缀:连缀。这里是跟随的意思。

[16]太学:古代中央的最高学府,明代称国子监。这里沿用旧称。

[17]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18]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19]流辈:同辈。

[20]余朝京师:宋濂于洪武十年致仕,次年又到南京朝见皇帝。

[21]撰:同“撰”。长书:长信。贽:见面礼物。

[22]夷:平。

[23]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24]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25]以是:因此。

[26]致:得到

问题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阐述的?

明确:见板书设计

(解说: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渲染描绘,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尤以首段对“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的记叙、描述;第2段对“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的记叙、描述,以及二者的对比,从而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这样的写法更是美妙绝伦,学习时务必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2.补出下列语段中省略的成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明确:先达、余、余、余、余

(解说:此题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事方式?

启示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

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7题

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1—6题

先生不知何许( )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 )尽,期( )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 )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 )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 )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 翻下列句子。

(1)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3)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4、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5、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

6、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马说》,回答1~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虽有名马 ②不以千里称也

③才美不外见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⑤策之不以其道 ⑥其真邪

2.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理解填空。

①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

是: 。

②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③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4.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理解:

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

①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②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我选第 题,我的看法是: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5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弗之怠 ②门人弟子填其室

③援疑质理 ④卒获有所闻

⑤同舍生皆被绮绣 ⑥腰白玉之环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我的概括:

4. 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我的感受: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的积累: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我的观念:

五、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6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从小丘西行 ②鱼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清 ④斗折蛇行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清寒骨,悄怆幽邃。

3.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我的理解:

4.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我的理解:

5. 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

6.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

我的赏析:

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我的看法:

六、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6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去国怀乡 ②春和景明

③把酒临风 ④吾谁与归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②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_________ _______。

4. 美句赏读——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我的赏析:

5. 问题探究——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我的探究:

6.拓展延伸——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

我的抱负:

七、阅读《醉翁亭记》,回答1~6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林壑尤美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醉翁之意

④晦明变化者 ⑤伛偻提携 ⑥颓然乎其间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 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

②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 ___欧阳修___ __

5.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6. 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

我的解说:

八、阅读《满井游记》,回答1—7题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③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⑤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⑥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⑦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⑧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偕( ) ②廿( ) ③堤( ) ④鹄( )

⑤峦( ) ⑥鬟( ) ⑦曝( ) ⑧罍( )

2.找出作者描述返回大自然时欢快的心情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语段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语段春光中人物的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作者抒发的是

[ ]

A.歌赞春光明媚。

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

C.抒发春游感慨。

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

6.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未之知也。( )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④泉而茗者。( )

7.此语段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生活朝代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

如何看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是一种非常值得敬佩的学习态度。

“家贫嗜学,乐以忘忧”是一种值得学习和尊重的态度。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并以此为动力,勇往直前,虽然家庭贫困会带来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学习,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