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冠振衣例句-弹冠相庆造句子
1.关于男人打扮的诗句
2.弹什么间四字成语有哪些
3.弹冠的诗句弹冠的诗句是什么
4.弹有几画
5.求~屈原列传的精细翻译及解析!!
关于男人打扮的诗句
1.形容男子容貌的诗句
1.一个半跪在地面上的紫发男子。那是一个极美的男子,长眉若柳,身如玉树,上身纯白的衬衣微微有些湿,薄薄的汗透过衬衣渗出来,将原本绝好的身体更是突显的玲珑剔透。长长的紫发披在雪白颈后,简直可以用娇滴来形容。一个男子能长成这样,也是天下少有。
2.只见那人俊美绝伦,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脸俊美异常。外表看起来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看。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
3.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容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
2.形容男子装扮的词语衣冠楚楚
yī guān chǔ chǔ
[释义]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楚楚:整洁;鲜明)。
[语出] 《诗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正音] 衣;不能读作“衣锦还乡”的“yì”;冠;不能读作“冠军”的“ɡuàn”。
[辨形] 冠;不能写作“寇”。
[近义] 衣冠齐楚
[反义] 衣衫褴褛 衣不蔽体 衣冠不整 不修边幅
[用法] 专用于人的穿着方面。一般作定语、状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他~地走出门;我看他不是去舞厅就是去约会。
[英译] dressed like a gentleman
3.形容男子穿衣古风句子不知何处,清风吹过,额前柔顺的发丝飘起,在空中划出优雅的弧线。黑色的发映着漆黑的眼眸,仿若晶莹的黑曜石,清澈而含着一种水水的温柔。精致的五官,白皙的肤质如同千年的古玉,无瑕,苍白,微微透明,而又有一种冰冰凉的触感。
唇边总是带着一抹弧度,美丽妖冶中有一种深深的宠溺。
所到之处,都萦绕着一缕清新的薄荷气息,令人就此沉沦。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 视而有情.
那身穿水墨色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
用「美男子」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身高近七尺,偏瘦,穿着一袭绣绿纹的紫长袍,外罩一件亮绸面的乳白色对襟袄背子。袍脚上翻,塞进腰间的白玉腰带中,脚上穿着白鹿皮靴,方便骑马。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从玉冠两边垂下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
他的皮肤很白,就像绝大部分的南宋文人一样;但因为皮肤白,俊美的五官看起来便份外鲜明,尤其是双唇,几乎像涂了胭脂般红润。但他相貌虽然美,却丝毫没有女气;尤其是那双眼睛,看起来既聪明又骄傲。
白衣黑发,衣和发都飘飘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衬着悬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他的肌肤上隐隐有光泽流动,眼睛里闪动着一千种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画,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 这种容貌,这种风仪,根本就已经超越了一切人类的美丽。他只是随便穿件白色的袍子,觉得就算是天使,也绝对不会比他更美。这种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态,竟是已不能用言词来形容。
高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剑一般的眉毛斜斜飞入鬓角落下的几缕乌发中。英俊的侧脸,面部轮廓完美的无可挑剔。
乌发束着白色丝带,一身雪白绸缎。腰间束一条白绫长穗绦,上系一块羊脂白玉,外罩软烟罗轻纱。眉长入鬓,细长温和的双眼,秀挺的鼻梁,白皙的皮肤。
一双钟天地之灵秀眼不含任何杂质,清澈却又深不见底。肤色晶莹如玉,深黑色长发垂在两肩,泛着幽幽光。身材挺秀高颀,站在那里,说不出飘逸出尘,仿佛天人一般。
一件鹅**镶金边袍子,宛如一块无瑕美玉熔铸而成玉人,即使静静地站在那里,也是丰姿奇秀,神韵独超,给人一种高贵清华感觉
只见他一身白衣,皮肤雪白,乌木般的黑色瞳孔,高挺英气的鼻子,红唇诱人。,整个一浑然天成的仙子,细心雕琢芙蓉出水
4.形容男士穿着的词语有哪些清新俊逸 玉树临风 英俊潇洒 温文尔雅 鹤立鸡群 逸群之才 一表人才 仪表不凡 雅人深致 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 白日绣衣 西装革履 风度翩翩 神采飞扬 着装修长
1. 清新俊逸[qīng xīn jùn yì]
释义:清美新颖,不落俗套。
2. 玉树临风[yù shù lín fēng]
释义: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3. 英俊潇洒[yīng jùn xiāo sǎ]
释义:形容男子相貌帅气。
4. 温文尔雅[wēn wén ěr yǎ]
释义: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5. 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
释义: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6. 逸群之才[yì qún zhī cái]
释义:拥有超过众人的才能。
7. 一表人才[yī biǎo rén cái]
释义: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8. 仪表不凡[yí biǎo bù fán]
释义:形容人容貌气质。
9. 雅人深致 [yǎ rén shēn zhì]
释义: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10. 弹冠振衣[tán guān zhèn yī]
释义:整洁衣冠。 后多以比喻将欲出仕。
11. 白日绣衣[bái rì xiù yī]
释义: 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12. 西装革履 [xī zhuāng gé lǚ]
释义:身穿西装,脚穿皮鞋。 形容衣着入时。
13. 风度翩翩 [fēng dù piān piān]
释义:指美好的举止姿态, 举止文雅优美。
14. 神采飞扬 [shén cǎi fēi yáng]
释义: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15. 着装修长[zhuó zhuāng xiū cháng]
释义:形容人穿上这身衣服,更显身量。
弹什么间四字成语有哪些
1. 弹什么什么的四字成语
弹冠结绶 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弹冠相庆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弹冠振衿 整洁衣冠。后多以比喻将欲出仕。
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后多以比喻将欲出仕。
弹铗无鱼 铗:剑把。指处境窘困,有求于人。
弹剑作歌 比喻怀才不遇。
弹斤估两 形容掂量轻重。
弹尽粮绝 作战中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弹尽援绝 作战中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弹空说嘴 犹言唱高调说空话。
弹丝品竹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弹丸黑志 比喻极小。
弹丸黑子 比喻极小。亦作“弹丸黑志”。
弹丸脱手 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畅。
弹丸之地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弹无虚发 弹:弹子或子弹。弹子或子弹颗颗中靶,没有一颗打出靶外。形容百发百中。
弹雨枪林 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弹指之间 弹指:按佛经说法,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2. 弹四字成语大全1. 吹弹得破好象吹一吹、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
2. 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3. 弹尽粮绝作战中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4. 弹尽援绝作战中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5. 弹丸之地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6. 弹无虚发
7.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8. 古调不弹陈调不再弹。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
9. 古调单弹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10. 荷枪实弹荷:扛。扛着枪,上了子弹。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战斗。
11. 见弹求鸮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12. 旧调重弹老调子重弹。比喻把老的一套又重新搬出来。
3. 第二个是弹有什么四字成语吹弹得破、吹弹歌舞、跌弹斑鸠、见弹求鸮、见弹求鹗、一弹指顷。
1、吹弹得破
chuī tán dé pò
解释好象吹一吹、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果然白雪团儿脸,泛出桃花瓣颜色,真乃吹弹得破。”
2、吹弹歌舞
chuī tán gē wǔ
解释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出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3、跌弹斑鸠
diē dàn bān jiū
解释指中弹落地的斑鸠。喻指失意落寞或受挫神伤的人。
4、见弹求鸮
jiàn dàn qiú háo
解释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出处《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5、见弹求鹗 jiàn dàn qiú è
解释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同“见弹求鸮”。
出处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是以见弹求鹗,或欲速而不达;投珠抵鹊,或见小而妨大。”
6、一弹指顷
yī tán zhǐ qǐng
解释手指一弹的时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处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4. 弹尽什么打四个字成语弹尽粮绝
[读音][dàn jìn liáng jué]
[解释]作战中用完了,粮食也断绝了。指无法继续作战的危险处境。
[出处]宋·魏了翁《故太府寺丞兼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郭公墓志铭》:“田燧以忠义人千四百当广众数万;血战三日夜;矢尽援绝;遂之。”
[例句]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掩护主力,阻击日寇,最后~,投江壮烈牺牲。
[近义]金尽裘敝弹尽援绝危在旦夕瓮尽杯干山穷水尽濒临绝境
[反义]方兴未艾源源不断兵精粮足
5. 用弹造一个四字词语弹尽粮绝枪林弹雨带弹的成语详细硝烟弹雨:硝烟:爆炸后产生的烟雾,指战争;弹:子弹。
硝烟浓密,子弹如雨。形容战场炮火非常激烈 详细? 烟幕弹:能发出带色浓烟的装置。
比喻迷惑人的手段 详细? 珠泪偷弹: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 详细? 定时炸弹:由计时器控制、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比喻潜伏的危机 详细? 放烟幕弹:比喻制象,掩盖真相 详细? 丈夫有泪不轻弹:丈夫:男子汉;弹:用手挥洒。
大丈夫不轻易流泪 详细? 笔枪纸弹:指用笔墨文章作为论战的武器 详细? 真枪实弹: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多比喻实战。
详细? 老调重弹:调:调子;曲调。陈旧的曲调重新弹奏。
比喻已经说过的话再说过;也指说话或文章没有新意。 详细? 以珠弹雀:用珍珠弹麻雀。
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详细? 糖衣炮弹:用糖衣裹着的炮弹。
比喻派用腐蚀、拉拢、诱惑等手段向无产阶级进攻或进行颠覆活动。 详细? 隋珠弹雀:隋珠: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即隋侯的明月珠。
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详细? 枪林弹雨: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详细? 明珠弹雀: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详细? 乱弹琴:比喻胡扯或胡闹。 详细? 旧调重弹:旧调:陈旧的调子。
陈旧的调子又重新弹奏。比喻把过去的主张或陈旧的议论、说法重新搬出来。
详细? 荷枪实弹:荷:扛;实:充实。指扛着枪;子弹推上枪膛。
形容全副武装。 详细? 古调不弹:陈调不再弹。
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 详细? 对牛弹琴: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
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 详细? 弹指之间:比喻时间极短暂。
详细? 弹丸之地:像弹子一样大的一块地方。形容地盘非常狭小。
(弹丸:弹弓射击用的弹子) 详细? 弹尽援绝:用光了;后援也断绝了。形容战事危急;陷于绝境。
详细? 弹尽粮绝:打仗时用完;粮食也吃完了。形容情况困窘;处境危急。
详细? 吹弹歌舞:演奏管弦乐器,唱歌跳舞。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
详细? 弹无虚发:虚:空。子弹没有一颗不命中目标。
形容射得很准。 详细? 持枪实弹:持:握。
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详细? 男儿有泪不轻弹:弹:用手弹洒。
指男子汉不轻易落泪 详细?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
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 详细? 丈夫双泪不轻弹:丈夫:成年的男子;弹:用手弹洒。大丈夫不轻易流泪 详细? 弹丝品竹: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详细? 龂齿弹舌:龇牙咧嘴地咒骂。 详细? 脱手弹丸:南朝梁沈约曾用谢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话,来评王筠的诗,见《南史·王筠传》。
后因以“脱手弹丸”。 详细? 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详细? 弄竹弹丝:吹奏管弦乐器。 详细? 牛听弹琴:比喻听不懂。
详细? 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详细? 弹丸脱手:比喻作诗圆润精美、敏捷流畅。 详细? 弹丸黑子:亦作“弹丸黑志”。
喻极小。语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详细? 弹空说嘴:犹言唱高调说空话。 详细? 弹冠振衣:整洁衣冠。
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
详细? 弹冠振衿:见“弹冠振衣。” 详细? 吹竹弹丝: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详细? 跌弹斑鸠:指中弹落地的斑鸠。喻指失意落寞或受挫神伤的人。
详细? 古调单弹: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详细? 濯缨弹冠:濯缨:洗涤帽缨;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比喻准备出仕 详细? 蕞尔弹丸:蕞尔:小的样子;弹丸:比喻地方很小。形容极小 详细? 新沐弹冠:沐:洗头发;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刚沐浴的人一定会把衣帽收拾干净。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肯屈身于污。
详细? 弹筋估两:指过分仔细地斟酌掂量轻重 详细? 相庆弹冠:庆:贺喜;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
指因将做官而相互庆贺 详细? 见弹求鸮炙:鸮:鸟名,猫头鹰。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
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6. 弹字第四的成语荷枪实弹:基本解释:荷:扛。
扛着枪,上了子弹。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战斗。
拼音读法:hé qiāng shí dàn使用举例:一到村头,就看见围子墙上岗哨严密,青年民兵们~的来往巡逻着。(峻青《李家埠在战斗》)近义词组:持枪实弹、枕戈待旦、披坚执锐反义词组:赤手空拳、手无寸铁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高度警戒旧调重弹:基本解释:老调子重弹。
比喻把老的一套又重新搬出来。拼音读法:jiù diào chóng tán使用举例:北平早就被称为“大学城”和“文化城”,这原是~,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
(朱自清《回来杂记》)近义词组:因循守旧、老调重弹反义词组:改弦易辙、改弦易张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千载一弹:基本解释: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
后以“千载一弹”极言彼此交情深厚,甚为难得。
弹冠的诗句弹冠的诗句是什么
弹冠的诗句有:弹冠政自不须弹,休说弹冠与挂冠。
弹冠的诗句有:此日弹冠愧少留,休说弹冠与挂冠。结构是:弹(左右结构)冠(上下结构)。注音是:ㄊㄢ_ㄍㄨㄢ。拼音是:dànguān。
弹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2.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4.指为官。
二、引证解释
⒈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引《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王逸注:“拂土芥也。”⒉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引宋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宋王禹_《李太白真赞序》:“予乃弹冠拭目,拜而窥之,宿素志心,於是_遂。”⒊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引晋葛洪《<抱朴子>自叙》:“内无金张之援,外乏弹冠之友。”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唐襄阳孟浩然,与李太白交游。玄宗徵李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_之。”王_运《上曾总督书》:“故人朝升而良友弹冠,时相夕贬而党与并空。”⒋指为官。参见“弹冠相庆”。引北齐颜之推《古意》诗:“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宋陆游《忆昔》诗:“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
三、国语词典
弹除帽子上的灰尘。
四、网络解释
弹冠弹冠释义:(1).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2).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
关于弹冠的诗词
《江城子·昔年兄弟共弹冠》《乍还里舍·十载弹冠始一归》《连夜书·腐儒休致懒弹冠》
关于弹冠的成语
弹冠结绶贡禹弹冠冠上加冠乱弹琴弹空说嘴王贡弹冠弹冠振衣弹丸脱手弹冠振衿弹冠相庆
关于弹冠的词语
弹冠振衿弹冠相庆贡禹弹冠烟幕弹新沐弹冠虎而冠王贡弹冠相庆弹冠弹冠结绶弹丸脱手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弹冠的详细信息
弹有几画
弹共11画。
弹字组词:
1、弹幕。
弹幕,原意指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现常应用于观影过程实时吐槽的评论,体现为从屏幕飘过时效果看上去像是飞行射击游。
2、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语本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多以喻将欲出仕。后汉书李固传是以巖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
3、弹冠相庆。
弹除冠尘以示庆幸。比喻喜得出仕为官可贺可庆详细解释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王吉。
4、弹指之间。
弹指按佛经说法,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
5、弹尽粮绝。
用尽粮食吃光。泛指作战物资用尽后勤供应又接续不上时的困难局面。也用于比喻。
弹字例句:
1、关于弹词的渊源流变,历来众说纷纭。
2、未曾进过学堂,却通过“旁听”积累了大量书本知识,善讲评书、唱弹词,即席评唱更是他的表演绝活。
3、三、四本,观者愈众,申曲、**、弹词等竞相仿演,时人称为“文素臣”年。
4、眷村的背景是那样一场流离变乱的时代而大江南北来此汇集了,每一扇日常琐碎的背后,没有一段不是可以伴着三弦唱进弹词里。
5、弹词主要是指兴盛于明清,流布于南方的一种说唱文学,其中以女性创作的弹词最具影响力。
求~屈原列传的精细翻译及解析!!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3)。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4),屈平属草稿未定(5)。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6)。“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8)。《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2);其行廉,故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14)。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15)。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6),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17)。”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18)。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19)。魏闻之,袭楚至邓(20)。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21),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2),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23),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24)。时秦昭王与楚婚(25),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26),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27)。复之秦,竟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8)。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29),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30),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31)。”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32)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33)?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34)?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35)?”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37)?”乃作《怀沙》之赋(38)。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39)。
屈原既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4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41)。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42)。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43)。
太史公曰(44):“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45)。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46)。”
选自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
注释
(1)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国王族的同姓。屈、 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2)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志,同“记” 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3)上官大夫:楚大夫。上官,复姓。
(4)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5)属(zhǔ主):撰写。
(6)《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7)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惨怛(dá达):忧伤。
(8)盖:用以解释原因的连接词。
(9)帝喾(kù库):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10)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
(11)指:同“旨”。迩(ěr耳):近。“见”同“现”。
(12)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13)疏:离开。濯淖(zhuó nào浊闹):污浊。蝉蜕(tuì退):这里是摆脱的意思。获:玷污。滋:通“兹”,黑。皭(jiào叫)然:洁白的样子。泥(niè聂):通“涅”,动词,染黑。滓(zǐ子):污黑。
(14)绌(chù处):通“黜”,废,罢免。指屈原被免去左徒的职位。
(15)从(zòng纵):同“纵”。从亲,合纵相亲。当时楚、齐等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楚怀王曾为纵长。惠王:秦惠王,公元前337年至311年在位。
(16)张仪:魏人,主张“连横”,游说六国事奉秦国,为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委:呈献。质:通“贽”,信物。
(17)商、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
(18)丹、淅(xī希):二水名。丹水发源于陕西商州市西北,东南流入河南 。淅水,发源于南卢氏县,南流而入丹水。屈匄:(gài丐):楚大将军。汉中:今湖北西北部、陕西东南部一带。
(19)蓝田:秦县名,在今陕西蓝田西。
(20)邓:春秋时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邓州市一带。
(21)明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公元前311年)。
(22)靳尚:楚大夫。一说即上文的上官大夫。
(23)顾反:回来。反,通“返”。
(24)唐昧:楚将。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齐、韩、魏攻楚,杀唐昧。
(25)秦昭王:秦惠王之子,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
(26)武关:秦国的南关,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
(27)内:同“纳”。
(28)顷襄王:名熊横,公元前298年至前262年在位。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29)虽放流:以下关于屈原流放的记叙,时间上有矛盾,文意也不连贯,可能有脱误。
(30)世:三十年为一世。
(31)《易》:即《周易》,又称《易经》。这里引用的是《易经?井卦》的爻辞。渫(xiè谢):淘去泥污。这里以淘干净的水比喻贤人。
(32)被:通“披”。披发,指头发散乱,不梳不束。
(33)三闾大夫:楚国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官。
(34)哺(bū铺):吃,食。糟:酒渣。啜(chuò辍):喝。醨(lí离):薄酒。
(35)瑾、瑜:都是美玉。为: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36)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én门)汶:浑浊的样子。
(37)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ò获):尘滓重积的样子。
(38)《怀沙》:在今本《楚辞》中,是《九章》的一篇。令人多以为系屈原怀念长沙的诗。
(39)汨(mì密)罗:江名,在湖南东北部,流经汨罗县入洞庭湖。
(40)宋玉: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屈原的弟子,有《九辩》等作品传世。唐勒、景差:约与宋玉同时,都是当时的词赋家。
(41)“数十年”句: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42)贾生:即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指吴差,汉朝开国功臣吴芮的玄孙。太傅:君王的辅助官员。
(43)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流入洞庭湖。书:指贾谊所写的《吊屈原赋》。
(44)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45)《天问》、《招魂》、《哀郢》:都是屈原的作品。《招魂》一说为宋玉所作。《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
(46)《鵩鸟赋》:贾谊所作。去:指贬官放逐。就:指在朝任职。
编辑本段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争夺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复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
屈原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称赞。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天天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语言知识整理
1 . 通假字
反 -- 返 离 --罹 见 --现 指-- 旨 濯 -- 浊
绌 -- 黜 内 -- 纳 从-- 纵 质-- 贽 反 -- 返
被 --披 常 -- 长 泥——涅 志——记
2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
疏 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陈述,旧读 shù。
论积贮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ù。
十三经注疏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贺贫》:“而离桓之罪。”
约从离衡 动词,离散,分离。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动词,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 动词,分离,离别。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
本末倒置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
本在冀州之南 副词,本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名词,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名词,稿本、底本。
用芽者自从本说 代词,这、此。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量词,册。
臣本布衣副词,本来 ( 是 ) ,原来 ( 是 ) 。一说,动词,出身于。
抑本其成败之迹 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
博闻强志 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趣。
聊斋志异 动词,记述。
项脊轩志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指如削葱根 名词,手指。
璧有瑕,请指示王 动词,指出。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动词,指向。
哙遂入……头发上指动词,直立,竖起。
指通豫南 副词,一直,直接。
闻 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
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初闻涕泪满衣裳 ( cháng ) 动词,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动词,懂得,明白。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词,声望,声名。
无何,宰以卓异闻 动词,闻名。
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动词,扣留。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动词,停留。
先生可留意矣动词,留心,关心。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动词,保存,遗存。
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动词,放逐,流放。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动词,变迁,变更。
战、守、迁皆不及施 动词,迁移,迁都。
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 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名词,通“甫”,音fǔ,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名字后面。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名词, ( 叔 ) 父,父辈人。
弹 新沐者必弹冠 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莫辞更坐弹一曲动词,弹奏。
而设法备贮,则可也 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总称。
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但欲求,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3 .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 名词活用作动词,niè,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于秦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4. 偏义复合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 )
古今异同词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 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家 ) 。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槁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认: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5.句式特点
A 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B 省略句 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C 被动句 方正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身客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D 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介宾短语后置 )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介宾短语后置 )
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介宾短语后置 )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 同上 )
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é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
E 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 表疑问,怎么。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 表反问,怎么……呢 ? )
6.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