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在夏之后-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古文《殷鉴不远》的现代文翻译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古文《殷鉴不远》的现代文翻译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
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
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
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圆的标准,圣人是做人的标准。作为君主,就要尽君主之道;作为臣子,就要尽臣子之道。两种,只要都取法尧和舜便行了。不用舜服事尧的态度和方法来服事君主,便是对他君主的不恭敬;不用尧治理百姓的态度和方法来治理百姓,便是对百姓的残害。孔子说:‘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两种,行仁政和不行仁政罢了。’暴虐百姓太厉害,本身就会被杀,国家会被灭亡;不太厉害,本身也会危险,国力会被削弱,了的谥号叫做‘幽’,叫做‘厉’,纵使他有孝子顺孙,经历一百代也是更改不了的。诗经说过:‘殷商有一面力它不远的镜子,就是前一代的夏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夏王朝在经历了四百余年之后被成汤所灭,中国第一个王朝从此在历史舞台上落下帷幕。应该说,这个结局有它的必然性。因为夏王朝的统治者剥削、压迫民众,贪图享受的阶级本性,使它与民众之间始终处于对立状态。统治阶级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必然要加大对民众的剥削和压榨。当民众不堪忍受时,又必然要起来反抗。国内矛盾尖锐,诸侯也纷纷反叛。商汤就是在夏桀无道、国内外矛盾十分尖锐的形势下发兵攻伐夏桀的。他以天意为命令,以替天行道为号召,得到民众与诸侯的响应。所以鸣条大战,一举击溃了夏桀的军队,桀出奔后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一个统治了四百余年的强大国家从历史上消失了。这一结果给后人很大的震动,人们思索着夏代灭亡的原因,并提出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成汤在这一事件中也汲取了不少教训,他采用了「以宽治民」的政策,使民众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商代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这说明汤革夏命是有进步意义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