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俗语“人情好似初相见”,下一句什么话才是经典,道出人性的丑恶?

2.贪心不足蛇吞象下一句是什么?

3.人心不古下一句是什么

4.春秋多佳日的下一句

俗语“人情好似初相见”,下一句什么话才是经典,道出人性的丑恶?

尔虞我诈下一句是什么意思-尔虞我诈的意思是什么?

人情世故,从文化范畴上来说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人际交往,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文化素养的一种相互交融。比如小编要说的这句俗语“人情好似初相见”,从字面意思上有点像“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这句俗语还有下一句。

这句俗语的下一句,道出了人性的丑恶。具体是如何道出了人性的丑恶?小编就为大家耐心的解答一下。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这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小编给大家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手机交流非常的方便。但是人在打电话的时候,还是会习惯性地打手势。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是人类情感行为交流的一种惯性动作。

也就说,人们对于感情的交流,还是非常的重视。以至于,人就是不在面对面的情况下,依旧坚持使用手势,尽管对方看不到,可是这是出于情感交流的需要。

所以说,人情好似初相见 ,正是对于人与人之间刚刚相识后的一种行为的概括。人与人刚认识的时候,各种行为举止,甚至于延伸都是非常的友好。多年之后,人与人之间再交流,想念最多的还是最初的相识。

为什么?因为最开始的行为没有恶意,更多的是善意。但是时间久了之后,人一个不经意间的举止都会透露出十分明显的喜恶,自然也就没有了那种温馨感。

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就是“到老终无怨恨心”。这句俗语的后半句,不得不说道出了人性的丑恶。小编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不服气,其实这句俗语得反着去理解。在我国文化中,为了表示对一种事物的重视和反思,就需要把话反着去理解。

这样才能够观其全貌,真正地理解这句俗语背后的精华所在。“到老终无怨恨心”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到老了依旧没有怨恨的心思。

可是,在俗语的前半句中有一个字眼非常的眨眼,就是“若”字。也就说,人情如初见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设。人心是会变得,又怎么去指望能够千百年的不变。

这就是人性的可怕之处,没有不变的行为准则,有的是不可预知的变化。所以,这句俗语的真正内涵,正在于用美好的寄托反面道出了人性的丑恶。

既然人情恰似如初见是最为理想的交际状态,那么又该如何避免人心向背,饱受人性丑恶的一面呢?这就需要我们来反思,如何正确的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人不应该是自私的,应该永远的保持最开始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美好的人生状态。我们需要这种美好的人生状态,这是人际交往的需要。

但是,事实上我们是很难达到人情好似初相见的理想状态,更多的是由最开始的相识变成了尔虞我诈。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可以看到这句俗语的后半部分,其实道出的是人性的丑恶。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一次细细品味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贪心不足蛇吞象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事到头来螂捕”。

作者:罗洪先

朝代:明朝

出自明代罗洪先的《醒世诗》:

得失万事总由天 机关用尽枉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事到头来螂捕蝉;

无药可延卿相寿 有钱难买子孙贤;

得过一日过一日 一日清闲一日仙 。

释义:“人心不足蛇吞象”,形容某人的贪心极大欲壑难填,好比一条蛇恨不得吞进一头大象尚不能满足。

“世事到头螂捕蝉”,意思是指世事纷繁复杂,人心险恶难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机关算尽,到头来害人、人害,恩恩怨怨没有尽头,就好比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天,没完没了的没有最后的胜者。

扩展资料:

罗洪先生平:

1、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迁左春房赞善。被罢归后,终日著书讲学。卒后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3、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

2、著有:《游黄山题汤院壁·何年白日骑鸾鹤》 、《游黄山题汤院壁》 、《山中杂诗·问我家何在》、《岁暮有怀聂公》、 《有喜·忆昔暗尘辞旅舍》 、《新正·邻家爆竹五更残》 、《官军谣·官军四百数不足》 、《石屋赠彭翁》。

人心不古下一句是什么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下一句: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说这句话的人,因为原来天真,烂漫,心底无私,充满阳光,没有猜忌(大多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而随着年龄增长,发现周围的人都是心有城府,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处处都被人骗,时刻需要提防他人。而他本人没变。所以感慨“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近义词:

1、世风日下:

(1)意思:世风日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ì fēng rì xià,是指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一天不如一天。“世风日下”与“人心不古”齐用,是慨叹社会上读书人气质变坏,有失淳朴善良而流于谲诈虚伪、心地不再像古人那么淳朴。

(2)出处:清·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译文:现国家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亲戚都这样了,更何况朋友呢?

人心不古反义词:

1、古貌古心

意思:古貌古心,释义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拼音 gǔ mào gǔ xīn。

出处: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译文:孟生,江海人士,他养猫和内心都具有古人的风度。

春秋多佳日的下一句

其二·春秋多佳日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此理,这种生活方式。将,岂。胜,高、好。无为句,意谓何必舍而他去。纪,料理、经营.

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

一开头,作者就勾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面:“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能“赋新诗”,可以看出这些人自然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同作者志趣比较相投的士人。这登高赋诗,也自是文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登高之时,一有良辰美景为之助兴,二有“素心人”相伴,他们自由地敞开心 扉,赋诗言志。在赋诗中忘却尘网之苦,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这是一个生活场面。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这里,人与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表现出来了。这又是一个生活场面。他们“农务各自归”,但“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这里紧接上两句,写闲暇时的情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说,这种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将”,即“岂”的意思。“胜”,美好。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官场上有的却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此对比,所以诗人才说:“无为忽去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这两句诗是这首诗的又一个层次,是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认识。就是这两句诗,使全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诗的意思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只要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可以看出虽然诗人在南村的生活中有时也过着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躬耕,实际上他不仅没放弃躬耕自资的生活,而且认识到了“衣食固其端”。他知道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这两句诗可说是《移居二首》的灵魂,没有它,什么“素心”、高趣也就不存在了。共同的“躬耕自资 ”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啊。

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另外,典型细节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过门更相呼”,活脱脱地写出了朋友之间兴趣盎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则披衣”,写出了邻里之间相思的迫切情状。诗人在最后强调“衣食当须纪”,使全诗的蕴含更加丰富。如果诗人仅写前面的内容,这首诗就单薄得多,强调了衣食的重要性,说明了他所希望的农村生活,除了登高赋诗以外,也还有躬耕陇亩的一面。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对农村生活比原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