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的虫原指什么-雕虫小技的含义
1.“雕虫小技”,雕的是什么“虫”
2.雕虫小技中的虫字最早指的是什么
3.成语中的雕虫小技的虫最早指的是什么
4."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是什么?如题 谢谢了
“雕虫小技”,雕的是什么“虫”
“雕虫小技”雕的是虫书。
成语“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小本领。用于别人多含贬意,有时也用于自谦。
“雕虫”指写书法,“虫”指的是虫书。
虫书也叫“鸟虫书”、“鸟虫篆”,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
“雕虫小技”最初写作“雕虫篆刻”,出自西汉文学家杨雄的著作《法言》:有人问杨雄年少时是不是喜欢作赋,杨雄答曰:不错,但那只是童子雕虫篆刻般的技艺,成年就不作了。扬雄贬低“雕虫篆刻”,不是因为它们学起来容易,而是因为它们最难学,但实际作用又很小。
后来,人们便把“雕虫篆刻”说成是“雕虫小技”。
雕虫小技中的虫字最早指的是什么
雕虫小技的虫原最初指的是古代篆字中的一种字体,即鸟虫书。
后来,“雕虫小技”这个词被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技能,也常用来谦称自己写的文章。
此外,还有一种解释认为,“雕虫小技”的提出是为了强调以虫豸的特性作为文学创作的灵感,即“虫原”,以此来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让文学创作更加完美。
雕虫小技的典故:
“雕虫小技”是从“雕虫篆刻”发展来的。虫: 指鸟虫书,西汉儿童必学的秦书八体之一。技: 技能、技巧。源自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扬雄青年时期喜爱辞赋,并写过一些辞赋作品,但后来由于注重于儒家的经书,不大重视辞赋了,甚至认为写作辞赋只不过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技能。
他在自己的哲学著作《法言·吾子》中有这样一个假托的故事: 有人问道:“扬雄,你少年时代喜爱写辞赋吗?”扬雄答道:“是的。但那只不过是小孩子写写画画的技能而已。”稍停一会,扬雄又说:“大丈夫是不会干这些小玩艺儿的。”
成语中的雕虫小技的虫最早指的是什么
成语中的雕虫小技的虫最早指的是雕刻虫书。
所谓虫书,是古代篆字的一种。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出自西汉·扬雄《法言·吾子》:“‘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1、唐·李延寿《北史·李浑传》:“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2、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这些玩意儿,尽是些雕虫小技,不过解闷消闲。我讲的是长枪大戟,东荡西驰的本领。”
3、现代作家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诗文本身就有些人看作雕虫小技,那末,诗文的评更是小中之小,不足深论。”
雕虫小技的成语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
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由于这一成语暗含其中所言的技巧是微不足道的这一层意思,所以现在常用来表示自谦,不过一般仍限于文字技巧范围。比如当把自己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送给他人看时,可以说:呈上一篇近作,雕虫小技而已,未免贻笑大方,幸望不吝赐教。
"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是什么?如题 谢谢了
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 “雕虫”本指雕刻鸟虫书。所谓鸟虫书,是古代篆字的一种。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古代的鸟虫书这种篆字,即以纤细曲长的笔画所写的字体,多由鸟虫形体发展而来。现在仍有“雕虫篆刻”一语,说的就是这种雕虫鸟的篆刻,意指微不足道的小技艺。 出处: 《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鸟虫书是在大篆的规范书体的前提下,加进了一些鸟〔凤)虫(龙、蛇等)的图形,以及这些图形演化而来的抽象感觉,它使得实用性的文字增加了很强的可观赏性。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说,这种书体的出现,既不是对远古象形文字的回归,也不是文字演化的自律性的必然,而实实在在是与当时人们的审美自觉性有关。 从现有出土的铜器铭文上看,鸟虫书至迟在春秋中期已出现,并且流行于楚、吴、蔡、宋、越等国。楚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她逐步统一了南半个中国,丰富绚丽的楚文化,既是南方文化的代表,也是南方各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的精萃。因而,楚国的鸟虫书在当时不光深深溶人了楚国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是鸟虫书应用的代表,在中国传统的年节期间,甚至在平时,当我们漫步在江南的乡间和闹市时,常常看到一些民间艺人用自制的竹笔和木笔等,当众表演书写鸟虫书。他们大多用不同的颜色来书写,更增加了它的吉祥祈福的喜庆色彩。这种民间的书写方式,虽然没有登人书法或者美术展览之大堂,但在民间却有相当普遍的观赏群。在湖北地区的大专院校里面,我们随时可以在学生寝室里面,看到他们从街头巷尾买来的鸟虫书,正而八经地张贴在床头,只是书写的内容往往是根据他们的要求而题写的勉励上进的箴言或警句。 我们无意为这种流行于民间的艺术样式是否能称之为书法艺术而考辩,但它受到百姓的欢迎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家庭里,特别是乡下广厅大屋里,我们常常看到这种鸟虫书被作为对联挂在中堂的两旁,在那种民间文化色彩浓郁的环境中,这种鸟虫书对联,确实是点晴之笔,使得满堂生辉。 很明显,这种民间的鸟虫书(或称花乌字)的源头,无疑就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鸟虫书,从现在的书写特点上来看,在文字的结构上,它以行楷和草书为骨干,在装饰上,它仍以鸟形为主,但根据笔划的特点和文字意义,灵活地加进一些蝶、虫、鱼、虾等形象,使得幅面的图形趣味远远超过文字的意义。在似是而非中,文字的本意有如雾中之花,更具有含蓄的魅力。 在另一个方面,鸟虫书以其特殊的魅力,被南方的民间艺人应用在墓碑铭文、窗格纹饰以及剪纸等民间艺术之中。 在楚地的民俗中,老人的去世为“白喜事”。既为喜事,当然安葬在墓中的故人便是“享福”,同时他们也认为,故人灵魂也会佑福于活着的族人。所以,有人会在墓碑中间刻上一个很大的“福”字,“福”字完全用鸟〔凤)虫(龙、蛇)盘绕而成,它便是“鸟虫书”在流变过程中转化为吉祥的意蕴的体现。 在故楚地的很多地方,至今还可以见到木结构房屋上,用鸟虫书作窗格的花饰。这种书体的装饰美感和吉祥寓意,已成为特有的民俗文化现象。在一些民间剪纸和刺绣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鸟虫书的倩影。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鸟虫书,奇迹般地在民间保存下来,并沿续发展至今,它不光被民间艺人代代相传,作为一种专门技艺,还被民间巧匠搬上了建筑装饰、墓碑铭刻和剪纸图案等。它的语言和审美功能,成为民俗文化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所以对它的进一步发掘研究,仍存在其现实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