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2.道家《清净经》

3.清净经原文和译文

4.《清净经》原文以及解读

5.[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谁能帮我翻译下这段话!要详细的注解,怎么去理解这段话!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什么意思-降本流末打一动物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无极大道一本散而为万殊,成就万有.天地山河,日月星系,乃至一切的飞潜动植,胎卵湿化,无不是无极一本的显化和功用.〈清静经〉上说:“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物者:指的是有形有质的具体存在.在佛家称为色相.道家称作有为.而既然有形质,就必定有产生这形质的根本所在.

自然生人,人也不过是其中的一物而已.即然产生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事亦随之而始,而起.事小则可见之于人一身的诚伪直曲,中正偏私.事大可发之于一家的敦睦间疏,一国的兴衰更替,以及普天下的和平争战.无论事小事大,事微事繁,有开始则必有终结,有缘起则必有缘灭.这也是自然万物的一定法则.

所以,要研究物象必定要知道物象的根源和枝末.要通达事理,就必定要明白事理的先后得失.

追本求源的目的,在于尽万物之性.通达事理的目的,在于尽人之性.能通物性,能尽人性,无极真道也就不远了.

道家《清净经》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欲未遣也。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便遭浊辱,流浪生,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清净经原文和译文

清净经原文和译文如下:

1、《清静经》原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

那是麻烦;烦恼和妄想,悲伤和身体;他们被羞辱,流浪和垂,经常沉入大海,并且总是歪曲。真正的方式,精明是自我满足,开明的人总是安静。

不朽的葛翁: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2、经文注解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或《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又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常清静经》。

主要阐述了“如何安静,逐步进入真相”。 “太上老君”,道家对“老子”的尊重。 “泰”是大的意思,“上”是尊重的意思;高真谟是第一个常见的面额,“太上”是道门的最高字,曾经称其为神仙系统中最高品质的神。旧的是生命,国王是荣誉,道是最好的,所以它叫君。

有必要“处置”和“成功”。在达到“无意”,“看不见”和“无”的境界后,我们也把詹兰的“空虚”,“无”和“沉默”视为名品。发送和忘记,以实现“真理”,“安静”,从而“走上路”。所谓的正义并不意味着有一个有形的形象,而是一种证明虚拟精神真实本质的方法。

得了此道之后,可以应物应事,玄同万物。妙合先天之炁,而运化于万物内外,绵绵无尽。

《清静经》在道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历来为此作注者众多。《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把《清静经》放在众经之首,每日持诵,可知该经是道教徒修持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每每朗诵此经“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而然就能“清静”、“渐入真道”。

《清净经》原文以及解读

清静经,全称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老君就是我们说的老子,也是道教的祖师爷。这篇文章基于《道德经》的基础之上,用里面的思维方式,给我们讲解了人处于混乱状态下,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头脑清醒。这里面主要讲解了“清”和“静”,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要想真正修炼出来,所要花费的功夫也是很多的。

单从字面上来解释一下,“清”三点水加一个青,“青”的含义代表颜色,本意是象征着年轻的事物,充满朝气,充满生气,活力。水是生命的原动力,三点水加青,代表了旺盛的生命力,通过这样的联想,对这个字有一些想象。“静”,同样是两个字组成的,一个“青”一个“争”,充满的活力还要去争夺,正正就要负了,所以“静”的意思是让我们心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虚一下,不要那么急躁,保持一个和谐的状态,这样既清又静,自己的状态就调整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去从事一些事情。

我们再看看正文都讲了哪些事情,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开头讲解了所有的运动本质都是“道”在运转,这个“道”是什么呢,不清楚,因为不知道叫做什么,所以把她叫作“道”。她无形,这里解读这些语句需要知道老子的思想中,说到“无”的时候就要想到“有”。说大道无形,因为不知道,所以没有形态,但万物确实在这样的规则下生存发展起来的,所以,说是无形却也有形,肉眼看到是无,内心观到是有。道无情,是《道德经》里一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情便是不仁,解释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在道的运作下生存的,老天爷不会偏袒任何事物,因此说是无情不仁,运行日月,日月就代表着天地间的万物。大道无名,这是宇宙中永恒存在的规律,并且名可名,非常名。名称只是一个代号,所表达的是那样一个意思,万物因此而生长存养。接下来又说了道的几种特性,把这些特性诉说出来让读者去理解。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是一切烦恼都是人过多的欲望所造成的,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物欲横流的时代,浮躁的情形下,会出现浮躁的烦恼,这就是自己欲望过多的表现。清楚地知道自己实实在在需要的是什么就努力踏实地去行动,这样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这里有很关键的一个概念,执著。可以为自己定个目标方向,但不应该在头脑里想象出那是什么样的画面,而把一切的行为往这上面去靠拢,如过生活中太牵强就会反噬自己,反而越来越糊涂。

[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谁能帮我翻译下这段话!要详细的注解,怎么去理解这段话!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白话章解

老子说:〔大道本来无有形象,但是能够生育天地。本来无有情感,可是能够运转日月的周流。本来无有名称可以标记,但是能够燮里阴阳,生发消长养成天地间的万物。如此玄妙,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是甚么,又怕后人无所是从,就依据天理来推测,起了一个定而不可移的名字就叫做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白话章解

这包罗万象的道理,无微不至,无所不含。也有纯洁,也有浑浊,也有动机,也有静意。不过在他没发现出来的时候,凭俗人的眼光,是察不到的。到了生育天地,才知道天能周行不息,地能载物不。到了生人的时候,才知道男秉干道而成,所以为清为动,女秉坤道而成,所以为静为浊。一切动静清浊的真理,都是由根本上分赋下来。阴阳相感,真理寓呼其中,自然会生出天地间的万物来。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白话章解

这玄妙无边的大道理,就含着清浊动静。可是细心追究轻清的天还是重浊之地的起源呢?因为九重宗动天,本系一气流行而属于动,可是确为地静之基呢。人若是能够至诚无息的常清常静,自然连天地都要归纳在你的本性中呢。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白话章解

上天所赐给的元神,本来是纯洁无染,虚空无碍的。因受到人心的扰乱,而将灵明的元神给蒙蔽着了。人降生后的初心,无嗜无欲,也是很安静的。因渐渐的长大起来,知识渐开,熏陶渐染有了私欲之念。受到俗情物欲的牵动引诱,便将人心驱使的如失疆之劣马了。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白话章解

如果能够永久地将一切私欲杂念格除了去,人心自能平静不妄动了。心不妄动,再加上清澄的功夫,元神自能洒洒陀陀,虚空寂静,一点挂碍也没有了。不用再去造作勉强,色ˋ声ˋ香ˋ味ˋ触ˋ法,决不会再发生出来。贪ˋ嗔ˋ痴,也就消灭的无踪了。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白话章解

能字含有深远的意思。如其能的时候,则可以一性圆明,复合无极。不能的原因,是因为心中的杂念还没澄清,私欲没有除尽的原故。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

白话章解

能够遣除物欲的人,回光返照,内观自心连心也没有了,那还有什么欲呢?外观其形连形也没有了。远观其天下的物,连物也没有了。心ˋ形ˋ物既然都没有了,唯能显现出来的,只有自己真空的自性。心ˋ形ˋ物其没有的原因,是自己一性圆明,超然物外,不为浮俗所绕,明暸身心幻境,万物无常,不被声色所迷,朗然天真妙意得存。这样玄之又玄的性理,真是不能一言而尽其义呢?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白话章解

上章所说的,〔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这个〔空〕乃是空洞一无所有了。若是能空到极点,无所再空了,所余者即是一个〔无〕字,然而这个〔无〕字,亦应用功夫把他没有了。到此地步,连这个〔无〕字的功夫都不应存在。因为有所住,即不为真空,如何能生妙有呢 ? 既然〔无〕的名字〔无〕的功夫都没有了,这时方算入于清幽长久的安静呢。但是寂静到了极点。亦不知其所寂了。亦不知其所寂了。此时的心性,已然离开尘俗的境界。私欲杂念,怎能够再生起来呢 ? 私欲杂念之心,既然不能再生,这才是真实的清静呢。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白话章解

用那真常不变的理,来应付万事万物,能够真实不虚的去作,便能得到万物的性理。不但是平时如此,即便应于万事,亦是事来则应,事去则静。果能这样的平静,自强不息的作下去,便能永长虚空无碍寂然安止的不妄动了。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白话章解

既然是达到如此的清静,就可以渐次的步入真道了。既然得入真道的门径,便可以说是得着真道了。虽如此说,却乎毫无所得。还必须普化有情,同登彼岸,方可称为得道的。能悟透了这个道理的人,才可以传布圣人的心法呢。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白话章解

老子说 : 〔上等的贤人,因他深明大义的,故没有什么争贪。下等的愚人,因执着己见,不察情理,总士好起争贪。上等有德的人,行了有功于世有恩于人的事,还不以为是德。下等无德的人,有心积德,作一点有德的事,便要自持有德了。因他是不明道德的真义呢。〕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白话章解

现今真机普渡,道降庶民。凡是善男信女,皆有得道的机缘。然而众生仍是认假不认真。推其原因,惟有妄心所致。因妄心一动,道心难现,离道很远,所以不能得真道呢。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白话章解

上章说的众生不能得悟真道,就是因有贪妄之心。一有了贪妄心,就要惊动那喜动而不喜静的〔识神〕。识神被惊,心意外驰,便要着于万物了。既然接触了万物,就要生出不想离开,而要索取的心。但是天下的事,那能尽如所愿呢 ? 如果求之不得,立刻就是无穷的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白话章解

对于万事万物,如有求不得的时候,便会生出烦闷恼怒的事情来,由烦闷恼怒中,便要想入非非,妄念一动与身心添了无穷的忧愁和苦恼,便要遭受到许多的污浊耻辱。惹得飘泊下流,转变生,永久沉沦在无边的苦恼境遇中,永远的迷失了真常不朽得道呢。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白话章解

真实不虚,常久不变的圣道,能够有悟性的人,自然会得着真意。得能悟透道理的人,便能永久皈依清静,不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