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荆轲刺秦王为何失败?

2.不善于采纳别人建议而走向失败的例子

3.朱崇君的人物经历

4.为什么你越想做成功的事,反而越容易失败?

5.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再现实生活中举个例子

荆轲刺秦王为何失败?

急功近利失败的例子-急功近利的案例

1 荆轲的致命一击,秦王自引而起,轻易躲过。

2 荆轲逐秦王,但一直追不上。

3 秦王拔出剑后,一击成功,断其左股。荆轲手中有匕首,却无法相格。

4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以匕首掷人,不是什么高深武功,却不中。

其一,燕太子丹试图通过刺杀秦王改变历史进程的做法,存在严重战略性失误。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

太子丹的重托,

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而后田光为了激励荆轲,

便采取自杀方式。

荆轲

激励

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

虽然荆轲曾受到燕太子丹极其优厚的礼遇,其刺秦王的行动,也包含着

士为知己者

的因素,

但这绝不是荆轲刺秦王的主要原因。

荆轲为制止强秦侵略六国的壮举虽然没有成功,

但他为献身的精神,

却鼓舞着后世许多披肝沥胆、

为国捐躯的志士,

这正是其壮举应该肯定

的一面。

但是,以的观点来看,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单枪

匹马的行刺行为,

是不可能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

挽救国家的亡,

只能靠富国强兵,

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力量,而不能把希望压在行刺的赌注上。

像燕太子丹这样的政治家却有些好高骛远,心浮意躁。他强行实现过高的目的显然是不

可能成功的,

所期望的局面难以因某大型的政治行动而马上来临,

期望

心想事成

只能是神

话。政治家要审时度势,权衡得失,考证行动的现实可操作性。政治中的退让、等待、忍耐

比勇猛的义无返顾有用的多。政治就是一门把握可能性的艺术,在一个阶段不能干的事就应该不干,周易中讲“灭蠖之屈,以求信(伸)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韬光隐晦、以退为进、必要的退却、坚韧的耐力方可行事。凭着血气之勇的刺秦,固然可以赢得千古英名和美学价值,但却既给行动者本人造成了劫难,又对事业进程毫无补益。

换句话说,此时此刻的燕太子丹,最需要的不是谋划刺秦,而是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组成统一阵线共同抗秦,才是正途,才是良策。依靠挟持秦王或刺杀秦王的做法,即便是能够成功,也仅是一时的成功,不仅难以长久保持成效,更难以真正冲出重围逢凶化吉。

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太子丹之所以使荆轲刺秦王,是想阻止秦国攻燕,甚至想挟持秦王归还被占领土。但他采用的手段不仅没有达成他的目的,反而招致了燕国的灭亡,导致身国灭。荆轲刺秦王在政治决策上显然是很幼稚的败笔。荆轲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主义形象,但却加速了燕国的灭亡,与最初的战略目的背道而驰。

其二,燕太子丹使荆轲刺杀秦王的行为本身,具有目的性不明确的战术性偏差。

从史料中我们发现,太子丹在派荆柯去秦国的目的在“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和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两者间徘徊。刺杀秦王本身就是一件极度危险的行动,动用一切的可能来保障尚不能有完全成功的把握,在行动的目的上就更不该有两种选择的犹豫。这种目的上的犹豫,必然将导致荆柯刺杀行动上的迟疑,而给荆柯带了灾难性的后果。

《史记》中所记载的一段对荆柯刺秦王的描写,“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如果荆柯抱定坚决刺秦王的唯一想法,那么在匕首即将显现的一瞬间荆柯就能将匕首拿到手,并且一刀刺进秦王的胸膛,在秦王还没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之前,秦王就已被刺了,从而完成了这一闪电般的行动。根本轮不到秦王先是大惊,而后又站起身这一系列的反应。一瞬间的迟疑给这次刺秦行动带了灾难性的后果。

退一步说,燕太子丹的“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 这个设想是建立在一厢情愿的基础上的,充分暴露了燕太子丹在政治上的幼稚。太子丹尽管在此前举了一个“若曹沫之与齐桓公”的例子,但当时齐恒公时齐国的实力和政治形势,实在无法与现在嬴政的秦国实力及政治形势相提并论,幻想在政治与军事实力存在巨大悬殊的情况下妄谈“信义”,奢望秦王能讲“友好”,是一种很愚蠢的想法。

其三,燕太子丹指派秦武阳协助荆轲刺杀秦王的安排,明显具有用人不当错误。

秦舞阳,战国时燕国人。十三岁就,有些名气。燕国人都觉得他行为大胆,有些的本领。太子丹慕他之名而请他与荆轲同去刺秦。不想他是个浪得虚名之辈,面对秦国卫兵的阵式,心生恐惧。见了秦始皇既然浑身哆嗦。在荆轲刺杀秦始皇时,他被秦国将领一刀结果了性命。

就是这样一位徒有虚名之人,被指派与荆轲一起从事刺杀秦王的重要使命,焉有不失败之理?事实正是如此:从刺秦的过程看,可以说是精心设计:首先是荆轲拿着樊于期将军的

头(是自杀)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取得了觐见秦王的机会;再用千金贿赂蒙嘉,又用

地图包藏匕首;况且当时殿内除秦王外无人持兵器,这些都给荆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秦武阳色变振恐

引得一阵猜疑,

已经给荆轲刺杀秦王增加了不应有的困难,

一是让对方

有了警觉,二是自己少了帮手。

其四,荆轲刺杀秦王失手,他自身的水平与能力也是不能忽略的关键所在。

秦武阳表现失常,在荆轲只身一个人的情况下,面对武功并不弱的年富力强的秦王,荆

轲仍然心存侥幸,

没有当机立断放弃原本须由两个人才能顺利实施的劫持或刺杀计划,

太过

冒险。

荆轲剑术并不高明,

当时和荆柯有过交情的著名剑客鲁句践听到荆轲之刺秦王,

叹息说:

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可惜他不好好的研究刺剑的技术啊)

。司马迁对于荆轲

刺杀秦王失败也归咎于他的剑术不精。后世陶渊明写《咏荆轲》也继承了太史公的意见,诗

云: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另外,

荆轲在处理刺秦的细节问题上也存在问题。

《史记》

中所记载的荆柯刺秦王场景是,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后来秦王以惊人的敏捷反应和力量,迅速摆脱了荆轲的胁

迫,

并在秦王左右侍者和太医夏无且的阻拦下,

减缓了荆轲追击的速度,

为秦王拔剑反击创

造了机会,最终反被杀。

其五,荆轲刺秦王是因想

生擒秦王

才导致失败之说,似与事实不符。

《史记》记载,荆柯刺秦失败后,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

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柯未能完成使命,他自己说他是本来想生擒

暴君、逼秦王立约,因而在刺杀秦王时未尽全力,以致功亏一篑。实际上,这是荆轲为自己

的失败找借口。

按照太子丹的意思确实是最好能挟持秦王,但从事情发展看,当时荆轲以一人之力实现

这种目的已不现实;何况,荆柯刺秦过程中许多做法都不是为了

生劫之

:史料说

於是太

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

无不立者。

试想,太子丹为荆轲找一把锋利无比且能见血封喉的毒刀,显然已经不是劫

持人所需;再者,在易水边,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显然他们知道荆轲

此行无论成败,

只有一个结局就是!

荆轲的目的也以杀秦王为主,

此情此景与劫持之说不

符;最重要的是,荆轲抓住秦王衣服后的动作是

揕之

,揕就是刺或者击,拿着见血封喉、

锋利无比的匕首上来就刺,就更不是挟持人应有举动了;

最后,我们从司马迁、陶渊明对荆

轲失败原因分析也可以看出,荆轲武艺不精是不可能回避的原因。

荆柯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刺杀行动中最负盛名的一个。历史上有许多刺杀案都成

功了,

其中包括计划不周详、

临时而动的成功刺杀行动。

可是荆柯刺秦王策划的时间不可谓

不久,刺杀的准备不可谓不周,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却在最关键的一瞬间失败了。

是,荆轲这种以刺杀解决问题的恐怖主义手段永远都只是下下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燕秦国力上悬殊的差距和秦统一六国的大势所趋。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一把匕首就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因此,荆轲刺秦王的失败,原因很多,是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需要提到的

不善于采纳别人建议而走向失败的例子

项羽不听范增的话,鸿门宴下留情,结果乌江自刎,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

隋文帝杨坚不听大臣言偏信独孤,废太子而立杨广,招致隋唐起义,全盘崩溃。

唐肃宗不听宰相李泌良谋,一意先取长安、洛阳,急功近利,不肯顾大局将安史叛军逼入局困他们,嫌成效太慢,致使安史之乱遗祸良久,中唐后唐动荡纷繁。

朱崇君的人物经历

朱崇君在回忆CCED第一个Copy是怎样卖出去的时候,脸上始终盛开着笑容。那时,我还在清华读研究生,天津大学力学系的用户在宿舍找到了我,他们问我,‘这就是你的公司?’我说这是宿舍。他们想买CCED,问多少钱。我当时真的没有想到CCED还能卖,当然更不知道CCED应该卖多少钱。于是,我没有道理地问人家:‘你们带了多少钱?’他们说,七八百元吧。我想咱也不能把人家的钱全拿光了,就450元一份吧。发票是在清华鼓励学生勤工俭学的华实公司开的,仅交了3%的税钱。

CCED2.0和3.0都是联想公司帮助做的销售,我分别拿到了3500元的版本费。后来CCED卖得很好,联想又给我配了一个BP机。现在已经获得很大商业成功的朱崇君说:现实环境下的中国程序员不仅要写好程序,而且还要学会经营。尽管理论上说,写程序的只管写好程序,搞市场的只管搞好市场,这是社会的分工进步。但在目前的中国,如果程序员最后不想落到为别人打工的地步,还是要学会自己经营。你整天在琢磨程序,而你在公司中却整天被别人琢磨,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你。

朱崇君的话可能绝对了一些,但无疑是肺腑之言。在经历了单打独斗之后,渴望与人合作;然后合作失败,灰心丧气,再回到单打独斗。朱崇君在与人合作方面无疑有着局外人难以理解的切身体验。

关于高级程序员和市场合作者最终决裂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令朱崇君们伤透了心:一是急功近利的生意人心理使合作土崩瓦解;二是自己在合作之初没有想到用法律、合同的形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朱崇君在众多的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权益。要不,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比如,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时候,只签一个版本的合作。这样,主动权就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适宜合作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解除原来的合作关系。再比如,朱崇君还在信息中心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单位出据证明——CCED是朱崇君用自己的计算机在业余时间所做的业余发明。因此,朱崇君就没有周志农在离开原单位时关于《自然码》是不是职务发明的麻烦。

朱崇君精明能干、头脑清楚。他最早在国内提出软件注册销售概念,并在CCED的销售上成功地付诸实施。软件注册销售是避免软件在流通渠道上价格翻一番,软件开发商和用户共同受益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销售方式。 朱崇君的公司名字叫乾为天,据说是八卦中的上上卦。希望这一卦能够保佑CCED顺利平滑地移民到Windows上来。朱崇君就是这样一个只做实事,不会巧言令色的人。他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中文字表编辑软件CCED,自1999年问世以来,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进完善,在全国各地拥有广泛的用户和很高的知名度。CCED集文字编辑、表格制作、数据处理、排版打印为一体,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因而曾被国家教委列入全国计算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被国家人事部写入干部计算机培训教材;成为北京市等许多省市成人自学考试计算机课程的必考内容。原国家劳动部还将CCED做为全国计算机及信息高技术(DOS系列)考试的主要软件。为此,朱崇君多次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和其它省市卫视台讲授计算机课程。除此以外,朱崇君还以极大得热情投入于中国得计算机普及教育,无偿为国家级和省市级的计算机应用考试编制了大量的上机考试软件,如:原国家劳动部主办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技术(DOS系列)考试的自动评分软件;原国家教委主办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第一、二届)考试软件;团中央“千宫百万”活动青少年计算机考试(第一、二届),北京市成人自考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辽宁、新疆干部计算机考核等考试软件。

朱崇君,这位当年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自1989年获得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至今的短短十年间,经过不懈努力,已成为卓有成就的青年软件专家。像培养孩子慢慢长大一样,悉心培育自己的软件。 科技扶贫,心系山区父老乡亲。

朱崇君出生于陕南商洛山区,并在那里读完了中学。他深知山区的贫穷与落后,一参加工作便积极要求到边远的老区、山区参加科技扶贫。他是大山的儿子,对山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扶贫更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在扶贫请战书中这样写到:“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努力提高综合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兼顾边远的山区,尤其是那些当年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区。我在山区长大,祖国的大山哺育了我,我理应响应当中央的号召,回到山里去,用所学的科技知识为山区脱贫做一份贡献。”在他连续三次请战之下,组织上批准他去革命圣地延安扶贫。就这样,他告别新婚的妻子,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一蹲就是一年。一年中,他的足迹几乎遍及陕北的每一座乡镇。临别时,那里的人们眼含热泪,与他依依话别。假如不是单位工作需要,他真想继续留在那里,尽心尽力帮助这些纯朴的人们。陕北人要送他一面锦旗留作纪念,他说:“咱们都是山里人,一家子,不必了。我来这里,单位给了我很大支持,要送就送给我们单位吧。” 扶贫一年,朱崇君的工作不仅得到了陕北父老乡亲的充分肯定,还受到国家科委机关党委的表彰。直到现在,朱崇君依然在他的CCED软件销售说明书上赫然印着“教育优惠、贫困地区优惠”的字样。正是基于这种初衷,朱崇君始终把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1996年,朱崇君在北京石景山高科技园区注册成立了北京乾为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出任董事长,成了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首领。但在他的名片上,却把政协委员放在第一位,董事长放在第二位,可见他是一个把政治生命看得高于金钱的人。他之所以自办企业,用心在于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摆脱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的干扰,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当然,作为企业家的朱崇君也会考虑赚钱。众所周知,缺钱,一直是困扰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切夫之痛。资金的匮乏不仅严重阻碍了民族软件企业在制作技术上的进步,而且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获得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同时,也使绝大多数中国软件企业不得不放弃或精简自己的产品和企业的市场推广及传播业务。正是有感于中国软件业的这种状况,朱崇君搞起了经营,他要获得一定经济实力,从而使自己得软件尽快推广,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祖国的经济建设。“君子爱才,取之有道。”朱崇君的“道”就是不断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完美、更实用的版本,使大家用起来又方便又安全,以质量和信誉赢得用户。每当有新版本研制出来,用户急于购买的时候,他却迟迟不让新版本上市,而是免费提供测试版,让用户无偿使用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一些人看来,他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绝好的发财机会,但朱崇君却说:“大型软件需要一个测试、维护和再完善的过程,我希望新版本达到实用、细腻、可靠、安全的最佳状态,所以不急于推出正式版本,而是免费提供测试版,广泛征求用户意见,不断完善。这样,当用户拿到正式版本时,相对来说是最好的。我不能既让用户花钱,又让人家承担开发者的实验风险。”

除CCED之外,还为政府各考试机构开发了很多计算机应用类上机考试及自动判分软件。如:北京市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劳动部全国计算机及信息高技术考试(DOS类) 、辽宁省干部计算机应用考核、 团中央第一届“千宫百万”CRE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B第一二届考试等等。该考试软件曾获1999年度石景山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期开发的电脑卡拉OK软件(EasyOK)欢迎各位下载欣赏。目前主要从事掌上电脑软件开发和CCED软件升级开发。 朱崇君先生不仅专业出色,而且热心于公益事业。1990年主动请缨到陕北老区扶贫,一年走遍延安、榆林两地区的乡乡镇镇,扶贫工作扎实认真,得到了原国家科委机关党委的表彰。

在担任区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建言献策,他所提的建议和提案绝大多数都被区、市两级领导重视和采纳,多次受到有关部门表彰。

为什么你越想做成功的事,反而越容易失败?

1.

你见过那些极度渴望做成一件事,也比其他人都更努力,但最后却始终无法做成功的人吗?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鲜活的例子。

他是我的大学学长,大家都尊称他为嘴哥,原因是他那张嘴太能说了,每次我们几个朋友讨论起一个问题来,他总能巴拉巴拉给你讲出一大堆证明他观点的大道理,把你拐进他的思维陷阱里。最可恨的是,你看着他那贱贱的表情,还无从反驳。

可能他觉得自己真TM是个说话天才,在此之后,开始参加各类演讲比赛、辩论大赛、脱口秀节目。

你还别说,人家还真有两把刷子。在一年时间里拿过2次演讲比赛第一名,校园辩论赛第一名,脱口秀最佳选手,校园演讲大使等荣誉。

渐渐的他就在我们学校出了名。

再然后,有一次学校领导找到他,郑重的对他说:学校要派你参加全国演讲比赛,希望你认真准备,为校争光!

据当时现场的同学称,嘴哥听到后把嘴张得大大的,连话都说不出来,拼命点头。可见是多么的激动。

嘴哥把这次比赛当成一生当中的重要转折点,只要获得前三就可扬名天下,金银珠宝美女豪车统统都能送到眼前。

他每天早上六点起,晚上1点睡。每天都要把演讲稿背上10遍,早上训练自己的台姿,一个摊手的动作能重复30次。并且考虑好所有的突发情况。

每天晚上都能看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但最终比赛的时候,嘴哥竟然都没有过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他太想着成功了,他想到了在台上应该如何讲话才能让评委感觉自己很自然,如何风趣幽默,如何抓重点内容讲,如何控制时间,甚至中途断电该如何应对。

他的眼里没有观众,甚至没有评委。他只在意这场比赛,以及自己该如何去达到。不容有失,一定要当第一!

但是装出来的自然与风趣始终会被识破。

他精通所有的演讲技巧,却唯独忘记了他最本质的目的:我是来演讲的,是来给观众带来正能量和鼓励的一场励志演讲的啊。

2.

其实嘴哥的过度渴望成功的心态在我们周围时常发生,就拿找女朋友举例子。

太想找到女朋友的人会有一种什么心态?不择手段。

不知道从哪里听到的一句追女孩的话:多方撒网,重点捕捞,宁可多花一分,不可错过一个。

有些男的就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遇到一个看的顺眼的女孩就上去搭讪。为了赢得女孩的芳心,开始天天早上早起给女孩买早餐,每天下课都等她放学,帮女孩打水拎水壶。

每到周末请她看**,并且通过她的周围朋友了解她的喜好,翻寝室楼去给女孩送吃的,攻势如潮。

他的想法是:我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追到她!用尽一切的办法,讨好她、关心她、粘着她,我用我的全部精力来办这件事,一定可以让她动心的,我一定能成功征服她。

但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稍微有点恋爱经验的女生都不太喜欢这样带有压迫性的追求。

原因很简单啊,目的性太强了。你自己觉得抱有如此强烈的追求愿望,再加上坚持不断的努力一定能成功。

但你知道女孩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尽管你表现的很自然,但她还是会觉得你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压迫感。

她不在乎物质和陪伴,只想要一份安全感,能给她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你太想要拥有她了。你考虑到她的早餐,考虑到她的室友,甚至考虑到她喜欢哪个明星。

但你唯独没有考虑到她是一个女孩,你们是谈恋爱的,她最需要的是:你在困难的时候,能拉着她的手对她说,别怕,未来交给我。

这就够了?

没错,这就够了,一句话,一份情,就够了,剩下的只是形式。

3.

有时候成功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你越想跑过去抓住他,他就会越跑越远,甚至回过头对你嘲笑。

但是如果你在他面前蹲下,对他挥挥手,温柔的对他笑一笑。他反而会自己走到你面前。

在工作当中,每个人都想赚更多的钱,都想获得更多的权利,但却存在两种人。

对于你:每天不去想我要上位,我要赚大钱。而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干活,做着自己本分的事,任凭外面风吹浪打,我自巍然不动。

而你周围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追求主管的地位,追求更高的工资,他们太想要获得这些,为自己的目的做尽了一切事。

他们不停的讨好上级,甚至给上级送礼;拉帮结派,形成自己的利益团队,为自己上位打基础;不惜陷害同事,为自己谋利。

你觉得老板会钟情哪一类人呢?

他们更喜欢脚踏实地的你当主管。老板不是傻子,他能看得出谁是急切想要功名,可以不择手段的人;谁是脚踏实地,真正能为公司做事的人。

再比如备考的时候,存在两种心态的人群:特别渴望考出好成绩的人,抱着平常心的人。

前一类人会不择手段想要考出好成绩证明自己。他们也很努力,每天拼命地复习,但总觉得不保险,会考前焦虑,会打小抄,会带着手机交头接耳,甚至会买答案,为自己上一道又一道的保险。

总之就一句话: 老子一定要考好!

另一类人,求胜欲并没有那么强,他们每天依旧是稳定的复习努力,不会特意熬夜写题,也不会考前太紧张,全当做一场小测试看待,保持平常心。

而结果往往都是稳定的那一方考得更好。

4.

所以,太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迷失一个人的情感,变得不择手段,变得浮躁。你就会想方设法的找途径去实现它。

而这样,你变得越来越嗜血,越来越急功近利,想的问题也越来越偏离最本质也是最珍贵的品质: 那份踏踏实实做事的热情与活力。

停下来,清醒一下疲倦的大脑,把结果看的淡一点,走起来反而会变快。

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再现实生活中举个例子

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 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①莒父:鲁国邑名。《山东通志》认为在今山东高密县东南。 阳文 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 快,不要贪小便宜。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便宜就办不成大 事。”

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 快,不要贪小便宜。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便宜就办不成大事。

孔子反对急功近利。

公元前658年,晋国人以宝马美玉献给虞公,要求借道讨伐 虢国。宫之奇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公不要答应晋国的借道要 求,但虞公贪图宝马美玉而不听劝谏。结果,晋国人灭虢国后在 返回的途中又顺手灭了虞国。这是贪小便宜而坏大事的典型。

公元1958年,中国人以火箭般的“”速度赶超英美, 结果是经济大倒退。这是“欲速则不达”的典型。

国家大事如此,个人事务也是一样。所谓“风物长宜放眼 量”也就是这样的意思。但面对现实,谁又没有“近视”而急功 近利的时候呢?既然如此,就请把圣人的话铭诸座右,时常提醒 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