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狐执笔的故事是怎样的?董狐执笔是什么意思?

2.成语董狐直笔的中的董狐指谁?董狐直笔有何典故

3.奋笔疾书的意思是什么?

董狐执笔的故事是怎样的?董狐执笔是什么意思?

秉笔直书的意思是什么意思-秉笔直书典故

董狐执笔的意思就是夸那些刚正不阿的史官,他们尊重历史,一是一二是二,不为任何的强权震慑,秉公办事,刚直不阿的精神。执笔就是说严格遵照历史的真实事件记录,不因被记录着是位高权重的皇帝或是大臣就篡改历史。

董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史官,当时晋国先王驾崩了,他的儿子夷皋登基成为晋灵公。晋灵公生性非常残暴,荒*无道还总是滥杀无辜,搞的晋国生灵涂炭,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恨他。当时晋朝有一个忠臣叫赵盾,他直言觐见历数晋灵公的残暴,希望晋灵公能够改过自新。

对于直言觐见的赵盾,晋灵公是恨之入骨,总想把他杀,但总找不到机会。有一次他和奸臣屠岸贾一起商量准备找刺客把赵盾杀。但此刻到赵府后看赵盾早早的就起来准备上朝,所以他实在不忍下手,告诉赵盾有人想杀他之后就自尽了。

后来晋灵公发现没有杀赵盾,就又以鸿门宴的形式把他招到宫里,想用野兽咬他。但赵盾的侍卫发现了,所以就把赵盾救了下来。但这个时候晋灵公没放弃继续派兵追杀赵盾,这个时候赵盾的儿子来了带着赵盾一起往城外跑去。而就在逃跑的时候遇到了赵盾的弟弟赵穿,赵穿知道之后就没有让赵盾跑走。

赵穿先用美色让晋灵公相信自己,然后伺机把晋灵公杀。然后让赵盾用力晋文公的小儿子里臀当皇帝。所有的这些过程都被董狐记录在史册里,而赵盾觉得自己是忠臣之后,如果背着一个弑君的罪名,对于家族来讲是一种耻辱,所以他想让董狐把记录销毁。但董狐说:宁可被处也不能改,因为历史就是历史不可任意妄为。

成语董狐直笔的中的董狐指谁?董狐直笔有何典故

成语董狐直笔的意思是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那么,你知道董狐直笔中的董狐指的是谁吗?成语董狐直笔出自何处?董狐直笔又有什么典故?

董狐直笔中的董狐指的是春秋时晋国的史官董狐。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董狐直笔的出处

出 处: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董狐直笔的典故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 > 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 > 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于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不服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 > 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

奋笔疾书的意思是什么?

奋笔疾书

[成语解释]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典故出处]《传奇》第二十七回:世贞昼夜伏案,奋笔疾书。

译文:世贞白天和晚上都在案机上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近义词]秉笔直书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写文章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秉笔直书

[成语解释]秉:持,握住。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典故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译文:我是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挂在国门上,不能增加和减少一个字。

[常用程度]常用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客观对待历史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