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釜底抽薪的意思

2.?釜底抽薪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3.釜底抽薪比喻人是好是坏

4.釜底抽薪成语故事

釜底抽薪的意思

釜底抽薪的典故与来源-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军事上是指从根本上打败敌人的谋略。

一、拼音

釜底抽薪的拼音是:fǔ dǐ chōu xīn。

二、出处

1、明·戚元佐《议处宗藩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2、叶圣陶《城中》:“这当然可以,可以。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

三、近义词

1、抽薪止沸

(1)拼音:chōu xīn zhǐ fèi。

(2)释义:抽去锅底柴薪,以止息锅内汤液的滚沸外溢。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2、破釜沉舟

(1)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

(2)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无一还心。”

四、反义词

1、扬汤止沸

(1)拼音:yáng tāng zhǐ fèi。

(2)释义:把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图阻止住沸腾。比喻不成功的补救办法,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2、负薪救火

(1)拼音:fù xīn jiù huǒ。

(2)释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使灾害扩大。

(3)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釜底抽薪造句:

1、我们应该想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永绝后患,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直击太微垣星尊,才是消除危险的根本之道。

3、唯有釜底抽薪地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4、房地产价格的崩毁对于许多依赖以在房屋中拥有股份作为抵押的企业家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5、调节信贷业务走出繁荣到崩溃的怪圈,从房地产泡沫中釜底抽薪,对于实现这些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两篇报告都表示,这不是监管的主要目的。

?釜底抽薪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释义: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读音:fǔ dǐ chōu xīn

近义词:抽薪止沸

反义词:火上浇油

例句:

1.这样,岂不是往扩大消费需求上釜底抽薪?

2.希腊恐怕已经没有多少削减公共支出的余地:该国 *** 现在已经在釜底抽薪了。

3.谨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政治上可以做到强硬高效:看看她是如何对贝卢斯科尼 *** 釜底抽薪的。

4.动因主要是害怕中国、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出口商会釜底抽薪这些国家都强势的干预汇率。?

5.忽然之间,扎克伯格不仅完成了一次釜底抽薪式的掠夺,更完成了一场漂亮的集权。

6.杰米-卡拉格呼吁周一做客安菲尔德的朴斯茅斯将会釜底抽薪。

7.尽管还是期待有更多的 *** 措施,但是计划中的工资收入税收减免的终结和紧缩政策的执行会令2013年的经济釜底抽薪。

8.考虑到中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如果北京认为自己必须增加军费在gdp中的比重,这种改变也多半可行,不会对经济发展来个釜底抽薪。

9.调节信贷业务走出繁荣到崩溃的怪圈,从房地产泡沫中釜底抽薪,对于实现这些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两篇报告都表示,这不是监管的主要目的

10.但以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king)为首的一些人要求可自由选择的工具,允许监管机构在发现泡沫存在时釜底抽薪。

11.房地产价格的崩毁对于许多依赖以在房屋中拥有股份作为抵押的企业家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12.在我的银行帐户和我脆弱的精神之间哪个会最先釜底抽薪,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13.其三则是对冲基金和其他「新时代」债权人的过剩,这些家伙稍一风吹草动就会釜底抽薪,而这样的行为则是过去的银行要竭力避免的。

14.之所以先期这些政策都没有什么效果,是因为未击中要害,或者说没有采取釜底抽薪式的非常之策。

15.中国肯定对此不高兴,中国银行据说它也许会记住正值冬季时「那些釜底抽薪的人」。

16.美国银行业继续收紧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标准,这不仅是给美国经济釜底抽薪,也增加了美国陷入旷日持久衰退的风险。

17.收紧土地供应「闸门」,对制止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应。

18.其他人担心这釜底抽薪对我们的公民自由和买断卖断的攻击我们的人权?

19.尽管对于欧元区抑制 *** 债务危机的不那么完美的努力,标普此举或许有釜底抽薪的意味,但这也并非世界末日。

20.随着欧元利率的上升,房地产业的泡沫可能就会因此破裂,这对占gdp比重达16%、提供12%就业的建筑业来讲无疑会是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比喻人是好是坏

这个成语比喻人有好有坏。

1、积极面:釜底抽薪如果用来形容人,通常指的是这个人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采取根本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处理表面现象。这种人的行为方式通常被认为是聪明、有远见的。

2、消极面: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釜底抽薪也可能被解读为过于狠辣、不留余地的行为。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或利益,只关注自己的目标,那么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视为不近人情或自私。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釜底抽薪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语:釜底抽薪

拼音:fǔ dǐ chōu xīn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举例造句: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1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然而梁武帝没有接受这一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叛变了梁朝。釜:炊事用具,即锅。薪:柴草。这个成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2

东汉初年,大将吴汉受命镇守边境。有一天晚上,敌人乘吴汉的军队没有防备,偷袭了他们的营地。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吴汉的士兵大乱。

敌人进攻的时候,吴汉正在睡觉,听到士兵的报告,他不但没有慌张,反而不紧不慢地穿着衣服。

士兵见主帅如此镇定,都以为他料敌如神,早就有了准备,一下又都安定下来。

吴汉挑选精兵强将,组成了突击队进行反攻。

敌人本来想打吴汉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他竟能秩序井然地组织反攻,便以为他设有埋伏,顿时慌了手脚,反被吴汉打了个落花流水。

所谓“釜底抽薪”,是将锅底烧火用的柴草抽出来,使“锅”成为一个无用之物。在“吴汉反攻”的这个故事中,敌人依仗的不是兵强马壮这口“锅”,而是突然袭击、制造混乱这把“火”;吴汉不慌不乱,沉着应对,没有让敌人这把“火”烧起来!不但如此,还借势抽了敌人的“薪”。

勾践蒸粟还粮也是利用了釜底抽薪的办法。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干戈纷起,战火不断。

吴国和越国之间曾发生过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臣服于吴王夫差。为了蒙骗吴王,勾践甘愿充当吴王的'马夫,以下等人的身份来伺候吴王。

几年后,吴王觉得勾践伺候自己是一片真心,就在一次酒宴之上答应让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暗中备战,一心报仇雪恨。

他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免除劳役,减少赋税,越国渐渐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了麻痹吴国,越王向吴王借粮一百石,并说越国遭受了很大的旱灾,百姓吃穿无着。

吴王果然上当,他借粮给越国,并言明来年开春归还。

得到了粮食,越王对自己的谋臣文种说:“如果我们不还粮,吴王一定会发兵攻打我们;如果我们还粮,无异于资敌纵敌,这该如何是好呢?”

文种说:“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越王勾践忙问:“什么办法?”

文种说:“我们精选一些粮食,蒸熟后再还给吴国,这样一来就有好戏看了。”

吴国人见越国还回来的粮食粒大如珠,十分高兴,就把它们留作种粮。第二年春天播种下去,结果,到了秋天吴国的大片良田颗粒无收。

吴国国力大减,越王趁机起兵,迅速占领了吴国。

越王蒸熟了粮食,其实就是抽走了吴王釜底的“薪”!

釜底抽薪是指采取某种行动,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