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典忘祖的拼音

2.数典忘祖什么意思

3.数典忘祖意思简单介绍

4.数典忘祖是何意?出自于哪?

数典忘祖的拼音

数典忘祖的读音-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的拼音如下:

数典忘祖的读音是shǔ diǎn wàng zǔ。

1、释义: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2、成语典故:

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载:一次,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宴席间,周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

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根本,也常用来讥刺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3、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典”,不能写作“点”。近义崇洋媚外,反义饮水思源。

数典忘祖的例句:

1、如今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可多着呢!你只知西洋的钢琴而不晓得国乐中的胡琴,真有点数典忘祖了!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2、要大家都割舍掉对自己民族的感情,这种数典忘祖的事能做吗

3、他总是数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孙。他这种数典忘祖的作法,我个人期期以为不可。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可数典忘祖。

4、没有祖先哪有我们,这些礼制都是老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要是我们都舍弃不用就是数典忘祖。比起那些是贫困地区出身的人,却数典忘祖,装什么洋蒜的人,我感觉自己还是有些人格的。

5、纵然是留学国外,也要记得自己的文化根源,岂可数典忘祖,你这样一味以西方人眼光来讲自己国家的历史,是会遭到数典忘祖之讥的。

数典忘祖什么意思

数典忘祖的意思是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一、数典忘祖的拼音和近义词

1、拼音:shǔ diǎn wàng zǔ。

2、近义词:崇洋媚外。

二、数典忘祖造句

1、慎终追远,天经地义;数典忘祖,天打雷劈。

2、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可数典忘祖。

3、在数典忘祖里,她还光着脚,穿着破烂的单衣。

4、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可不能数典忘祖啊。

5、他总是数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孙。

6、如今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可多着呢!

7、我们不能数典忘祖,把自己的祖国说得一无是处。

8、没有祖先哪有我们?为人子孙切不可数典忘祖。

9、他这种数典忘祖的作法,我个人期期以为不可。

10、中国在抗日期间,有少数中国人都当了汉奸,真是数典忘祖啊!

11、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才华出众的人不要数典忘祖。

12、但他做不到数典忘祖,他不能忘怀自己是汉民族的一员,这是他铭记一生的烙印,哪怕是冠以土著之名,也依然自豪。

数典忘祖意思简单介绍

1、数典忘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ǔ diǎn wàng zǔ 。意思原指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后用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2、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3、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4、近义词:崇洋媚外。

5、反义词:饮水思源。

数典忘祖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数:数说着,典:典籍。查找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宗的职责。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周景王的夫人穆后去世。按照方仪,天子的夫人去世,各诸侯国都要派使者携带礼物前往京城去参加葬礼。

晋国的籍谈作为荀砾的副使前往京城参加葬礼。但晋王却没让他们带礼物去。周景王因此很不痛快,葬礼后设宴款待客人时,周景王故意用鲁国进贡的宝壶来斟酒,并别有用心地问荀砾:“别的诸侯国都进贡了礼物,为什么惟独你们晋国没有礼物?”

荀砾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就向副使籍谈作了一个揖,示意让他来回答这个问题。籍谈是晋国掌管典籍文书的官吏,对晋国的历史和典籍制度等都非常熟悉。籍谈就回答说:“当初各诸侯受封时都得到了王室赏赐的宝器,而晋国没有得到。加上晋国处在深山僻壤,与戎狄等少数民族为邻,离王室又远,天子的威灵不能达到晋国,我们顺服戎狄都来不及,还怎么向王室贡献礼器?”

周景王听了籍谈的话,感到很生气,说:“你忘记了吗?晋国的唐叔是周成王的弟弟,怎么会不赏赐礼器给他呢?唐叔接受了文王赏赐的鼓和车子,还接受了武王赏赐的皮甲,后来周襄王还赏赐了斧钺、香酒、弓箭和勇士给晋文公,晋文公还用它们来征服了东夏,这些不是赏赐是什么?你的祖先就是晋国掌管文物典籍的官员,你是掌管典籍的人的后代,现在也掌管着晋国的文物典籍,怎么会把这些都忘了?”

籍谈听了,无法回答。宾客们都走了以后,周景王对左右侍臣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他列举祖上的典章制度,却忘记了祖先的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