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现代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结构主义又是什么呢?

2.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3.庄周文言文

4.庄子这本书里的文言文

5.“人淡如菊,淡不可收..”出自于谁?

后现代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结构主义又是什么呢?

目击而道存者-目击道存天人合一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它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母胎中,是秉有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又在后工业化语境中变异而产生的“文化幽灵”对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并没有整齐清晰的模式和思想体系,在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汇集着形形色色的流派、理论和假说。可以说,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中全面反叛性的思潮,它一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标举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叙事规则,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构理性、消解中小躲避崇高、零度叙事、表象拼贴、与大众文化和流的鲜明特点。

后现代主义虽然其风行的范围主要是在文学界、艺术界、文艺理论界,但影响很大。按照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说法,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变体出现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后现代主义是与先在的中国现代主义交织为一体而悄然出场的。在当时,人们还未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大多将之与现代主义混为一谈,等量齐观。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进一步渗入了大众传媒和日常文艺消费,激起了众声“喧哗”。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艺术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艺术精品的存在受到了消费者的挑战,出现了高科技操作下的复制的艺术,甚至拼凑的艺术,无深度。平面化。增殖、拼贴、碎片等均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特征。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漫画《论语》,大话《西游》,戏说乾隆,“搞笑”诺贝尔奖金,“交配”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及王朔的“痞子文学”和“无知无畏”的文学批判等等。尤其是孔子和他的思想,在古典社会被作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而顶礼膜拜,只有少数精英分于才对它有解释权;至现代社会,则被作为“孔老二”、“孔家店”而打倒,较多的“准精英”开始对它说三道四地进行批判;进而到了后现代的今天,竞成为大众调侃的“漫画”对象。这种现象,来自于现代艺术家杜尚的给《蒙娜丽莎》加上胡子并将小便池搬到展览会上作为艺术品展出,但不再具有杜尚的“先锋”、“前卫”意义,而是代之以大众时尚调侃的意义。

结构主义漫谈

陈君慧

摘 要 结构注意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既有其内在合理性也有其内在不足,通过对结构主 义的哲学思考和对其诗性原则、图腾观和“基本模式”的透视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结构主义的 两面性。

关键词 结构主义;主题移心化;隐喻

结构主义思潮是本世纪60年代涌现的一股取代存在主义而占据战后法国主导地位、轰动欧美各国的社会思潮,其在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对其成果作了重要的推进。本世纪以来,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折,结构主义是实现这一革命转变的重要主力军,并且对艺术、文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但结构主义把文学研究的重心转入作品本身时忽视甚至排斥了作者和社会环境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并以语言模式去建立文学研究的普遍模式,甚至当作研究万事万物的普遍模式,这是其存在的问题,由于结构主义流派众多,其理论分析风格也各有不同,故本文选取四个层面即对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诗性原则、图腾观及“基本模式”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揭示结构主义的内在合理性及内在困境。

一、 关于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

结构主义认为如果一种真理只对某一主体有价值,对他物无价值,这种真理就是一种偏见,在其看来“要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就必须摧毁‘我’,代之以‘有’,这就是‘主题移心化’”[1]。此观点是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相对立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二,其一是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个人主观意识既创造了主体,又创造了客体,并赋予客观世界意义予价值;其二是“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人之初空无所有,不具有自己的本质,后来的本质完全由人自己的自由选择和行动决定,其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现象学的基本观点是“先验的自我”唯我论,通过现象学方法追溯到“自我”,“‘自我’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自我所‘构造’的对象,自我创造非我”[2],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核心是“主体中心化”,而结构主义强调个体的制约性,个体既受其他个体的制约,又受某一有关的整体系统的制约,这是从横的方向平面度来制约,同时个人意识界受非个人的无意识界机制的制约,这是纵向即深层结构制约,故结构主义认为既不存在胡塞尔所谓的先验的认识主体,也不存在存在主义所谓的进行自由选择的行动主体,“人的尊严价值只不过是主体中心化产生的谬见,科学的价值观应当把人与万物视为等价的功能成分”[3]。与结构主义相对立的另一种观点是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休谟强调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规律只不过是人的经验的习惯联想,至于世界本身是否有规律存在是不可知的,休谟认为:“假如一个人除了没见过X色度的兰色, 而对其它色度了然于心,当他把见过的色度从最深 排列到最浅,显然他会感知到因缺少这一色度而造成的空白,并能在观念上把这一色度添补出来。”[4]而结构主义认为色彩色度的分布和排列有不以人的主观感受为转移的内在结构,结构主义的本质就是把休谟从头到脚颠倒过来了。

结构主义与尼采认识论的虚无主义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尼采宣称上帝之也开始了新的语言时代,由于删除了所指物,记号就成为空虚的,它不在关涉任何方面,只关涉其本身,因而这是虚无主义最极端的形式。尼采说:“人们往往受诱惑去取代已之身的位置,用人性的绝对物去取代神性的绝对物,这样人就仍然面对着‘不完全的虚无主义’,而人若继续把自己看成是‘主体’就会削弱上帝之的效果,所以最后也应消除‘人’这个绝 对化所指,结构主义借此表示对传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及自然科学精神的怀疑。”[5]

二、 关于结构主义的“诗性原则”

雅各布森(R.O.Jakobson,又译雅克布逊)的诗性原则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引向组合轴。提出了隐喻与转喻。雅各布森认为:“与选择相关的是相似性,他暗含了某种替换的可能,选择的过程产生了隐喻,隐喻根植于相似性的替换:与组合相关的是邻近性,它暗含了某种延伸的可能组合的过程产生产生转喻,转喻是根植于邻近性的修辞和思想手段。”[6]两个对等关系的词,如根据语法的法则组织在一起,它们就构成了分析性即转喻关系,如能通过对等原则而隐含地联系起来,它们就构成了隐喻性关系,雅布各森认为隐喻是了解人类行为的普遍模式,但如果忽略了文化、 历史、习俗、语境等外部因素,即存在对等原则也未必构成隐喻,就此可结合中国诗作一些阐述:《诗经》有诗云:“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可说盛开的桃花与容光灿烂的新嫁娘之间存在相似性,二者构成了隐喻关系,但也可说盛开的桃花与容光灿烂的新嫁娘之间存在着物理上的邻近性,或许新娘在归家的路上就是桃花片片,春意盎然。杜甫《江汉》诗中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也有三种解读方式:心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如初,病如秋风,但它会很快康复;心不象落日,它仍然强壮如初,病不象秋风,它会很快康复;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在秋风中病依然会康复。前两者属于隐喻关系,后者属分析性关系,前两者强调语法的灵活性、语义的相似相异, 而后者强化语义的连接和时空的修饰。

“人类头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和神话式的思维这样的活动,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的手段借助诗歌的叙述与描写的手段来进行的”,[7]隐喻并非只是修辞学上的隐喻,而是还有文化意义上的隐喻 ——人对世界得体认,人类的思维特性、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在中国隐喻作为诗性存在和诗性显现的方式它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8]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理解此类事物,而天人合一的观念基本特征是把 人类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进行类比性联想,以人自身的认识模式投射到自然万物并赋予其情感、意义 等,然后在倒过来从自然万物变化中体验人道的酸甜苦辣,由此卡西尔也称“天人合一是中国根本的隐喻”,[9]根本隐喻开始于中国的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周易》,逻辑起点是“一”和“- -”,据郭沫若解释,这两种爻直观表现了男女两性的差异,并 以这种差异作为理解宇宙万物的框架,男女交合生人,阴阳结合产物,人有悲欢离合,万物有悲欢离 合,二者本质上是印证、比拟、对应性关系。

三、 结构主义的图腾观

AB、BC、AC 三个弧度的面积表示在图腾艺术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三角形边长的长短意味着张力的大小,在图腾艺术生命感受的需要中,生存欲求与审美情绪意向的表达往往由“现在”指向“未来”,因而具有“历史性”,崇仰意向的表达不仅有规范的周期性的图腾仪式,而且与图腾禁忌的惯例相伴而生,因此它的表达具有“共时性”。由此可见结构主义的“共时性”和“历史性”在图腾中也有明确的表现。图(二)中审美情绪的张力却得到强化,并呈现“分化”的态势,图腾艺术日益走 向抽象化、图象化就反映了这一点,关于这一点李泽厚在《美的历程》第一章龙飞凤舞中言图腾由动物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后化是由于“积淀”,而对结构主义来说则是在系统中由崇仰意向、生存欲求两种成分的变化而引起审美情绪成分的变化。

结构主义图腾观的另一典型代表是列维-斯特劳斯的图腾观,其包括三个方面:图腾思维的特性:列维-斯特劳斯对图腾思维特性的理解受制于它 对“野性思维”和“文明思维”亦即原始思维与科学思维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不具有历史性关系,前者不是后者的原型阶段,后者不是前者的高层发展,彼此是共时性关系,在同一理智平面互为存活;分类原则: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原始人发明图腾时有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修补术’(根据 自然物种和原始人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类似性来阐释图腾,并力图证明原始人是通过对图腾植物的命 名或者编码来象征人类社会的分类系统)”;[10]功能取向:图腾式思维同时进行分析综合在对立的两极之间进行调解,使人类与自然、社会在彼此区别的同时,又保持着作为同一整体各部分间的相似性,促进一种无界域人类观念的形成,以完整的形 式把握现实两方面连续和冲突,调和时间的绵延和停滞的瞬间对立,从而把握共时性的世界和人生的永恒。

四、 结构主义建立的“普遍模式”的不足

温儒敏在论述中西比较美学时引用了这样一则寓言:一青蛙和鱼在水里,有一天青蛙跳出水面, 在陆地上看到了许多新鲜事物,于是它对鱼说陆地上有人,身穿衣服,头戴帽子,手握拐杖,脚登鞋子,此时鱼的脑子里便出现一条鱼头戴帽子,身穿衣服,鱼翅挟手杖,鞋子掉在鱼尾上,青蛙又说有鸟,鱼的脑子里便出现了一条腾空展翅的飞鱼…… 从上寓言可知,鱼没见过人,必须以它本身的模子去构思人,无法从人的模子去想象人,故鱼得到得人的印象是歪曲的,甲模子不一定适用于乙模子, 既然如此结构主义所追求的“共性”即抓住一个基本模子及其结构行为要素而放之四海皆准的可能性有多大?其一、“基本的模子”怎样建才合理?结构主义采用的方法是确立元素后在确立模子和法则,但问题在于文学是异常复杂的系统,元素的确立极其困难,导致了模子和法则确立的困难。其二、文化 (文学)其含义中有人为结构行为的意思,因此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其三、结构主义取共相元素建立深层结构对于某些现象如中文超脱时态变化、印地安语中不同时间意念以及某些语言中无单复数之别视为例外搁置一边。其四、雅各布森的语言行为选择与组合有合理性,但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选择组合方式,如西方诗歌中非常核心的隐喻结构在中国诗歌中尤其是在后期山水诗中占次要地位,这与中国文化“以物观物”、“目击道存”的体悟方式有关,这一现象是不容忽略的。

202.38.221.9/04hr/admin/upload/UploadFile

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1、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0、治人事天,莫若啬。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吾将以为教父。

2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5、人之生也柔弱,其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也枯槁。故坚强者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6、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3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3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7、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3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4、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6、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8、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50、治大国,若烹小鲜。

5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5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5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5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

6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6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6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7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7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75、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7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9、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81、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82、谷神不,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3、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8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8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8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佛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1、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5、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6、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7、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8、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0、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1、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12、黄泉路上无老少,要想善终请念佛;待到大限来临时,方知却有阿弥陀。

13、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14、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15、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16、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7、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8、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9、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20、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1、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3、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24、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25、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26、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7、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8、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9、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3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31、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32、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3、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样是你的。

34、要了解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5、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36、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7、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38、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9、尸弃佛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40、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41、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42、你不要直不满人家,你应该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3、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44、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45、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46、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47、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48、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49、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0、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5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5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53、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54、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5、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56、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57、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58、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9、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60、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61、要克服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去的观念。

62、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63、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64、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65、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66、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

67、百岁光阴能几何?劝君及早念弥陀;莫贪五浊娑婆界,极乐莲邦胜得多。

68、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69、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70、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头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7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7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3、西方道路不平坦,曲曲折折路弯弯;真心修佛无畏惧,哪怕冰霜与严寒。

74、竞利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智慧花。

75、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76、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7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8、念佛人心要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79、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80、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81、得住手时须住手,得闭口时须闭口;若能住手与闭口,百岁安宁有八九。

82、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83、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84、苦海滔滔虐自招,迷人不省办分毫;为人不把弥陀念,枉在阳间走一遭。

85、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时,而它却会骗你辈子。

86、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87、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位官端正的人。

88、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89、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90、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91、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道教格言大全

四 言:

道法自然 修道养德 上善若水

道尊德贵 清静无为 清心寡欲

守静去欲 至真之道 紫气东来

去伪存真 虚怀若谷 无为和静

随遇而安 贵和守中 至诚感天

奉道行事 心神宁静 仙道贵生

孝忠诚信 乐善好施 济世利人

为善最乐 心旷神怡 事在人为

和光同尘 广种福田 有容乃大

立观度人 宠辱若惊 延年益寿

目击道存 收心炼性 断欲忘情

宁静致远 诚之为贵 天道酬勤

识心见性 正心诚意

八 言:

全神炼气, 出家修真;真性不乱, 万缘不挂;

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习并领悟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

齐同慈爱, 异骨成亲;天人合一, 心神相通;

弘道立德, 教化信众;净化心灵, 丰富文化;

知足者富, 知足者乐;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行善抑恶, 积德成仙;志不可满, 乐不可极;

当教师在课堂上真切的感受时,每一个人的心灵不断诞生新彩观念。宛如姹紫嫣红的鲜花在春天绽放一般,他或她就开始际遇教学的本质,体验教学的神圣。

天道贵生, 济物度人;长生之本, 性善为基;

忠孝仁义, 诚信不欺;待人从善, 遇事随缘;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先修人道, 再修仙道;

得之不拒, 失之不争;法由圣显, 道寄人弘;

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少私寡欲, 恭谦无争;

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心神合一, 天人感应;以静制动, 以弱胜强;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事来则应, 事去则止;

福在积善, 祸在积恶;青牛西去, 紫气东来;

垂世不朽, 道范长存;真性不乱, 万缘不挂;

澄心定意, 抱元守一;济贫拔苦, 先人后己;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玄门奥妙,道教精微;

人心净尽, 道心自现。积德行善,可以延年。

居功自傲, 灾祸难逃。适当用脑, 延缓衰老。

心安神泰, 福寿自来。君子讲义, 小人讲利。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要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法)卢梭《爱弥儿》

朋友易得, 知己难求。有求皆苦, 无欲自刚。

人有善念, 天必佑之。仙踪万古, 神迹千秋。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阴符经》

相自我改, 命自我造。——张三丰全集

随方设教, 历劫度人。——《太清宝诰》

上药三品, 神与气精。——《心印妙经》

谛听吾言, 神钦鬼伏。——吕祖《劝世诗》

十 言:

须顺其自然, 勿听其自然。——道窍谈

无念方能静, 静中气自平。——吕祖全书

为者如牛毛, 获者如鳞角。——抱朴子内篇

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南华经》

德从宽处积, 富向俭中求。

玄门宣教义, 大道聚京都。

宁守善而, 不为恶而生。

人非义不交, 物非义不取。

*为诸恶首, 孝为百行先。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施恩不求报, 与人不追悔。

莫论他人过, 只寻自己病。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赞美老师的格言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

平安即是幸, 知足即是福。

修身如执玉, 积德胜遗金。

少欲最安乐, 知足大富贵。

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遇怒不要恼, 遇难莫急躁。

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怪人不知礼, 知礼不怪人。

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有容德乃大, 无欺心自安。

生财从大道, 处世守中和。

竹以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

十 二 言:

一身正气处世, 两袖清风为人。

坐立不忘我道, 出入皆抱善心。

心静则息自调, 静久则心自定。——张三丰

居上位而不骄, 在下位而不忧。

忠孝济世守身, 节俭利人清修。

心善而子孙盛, 根固而枝叶荣。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明人不做暗事, 真人不说假话。

镜子越擦越亮, 脑子越用越灵。

有福不可享尽, 有势不可使尽。

惟厚可以载物, 惟宽可以容人。

十 四 言:

天道贵生祈度众, 积功行善自成仙。

非淡泊无以明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文子

施财合药济群生, 积德累功修至道。——萨祖

事不三思终有败, 人能百忍自无忧;

人不求福斯无祸, 人不求利斯无害;

一念之非即遏之, 一动之妄即改之;

道是天上神仙本, 德为人间富贵根;

心清意静天堂路, 心慌意乱地狱门;

善恶从来难隐昧, 是非到底自分明;

将幼教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孩子就是我事业的基础,用心去对待每个幼儿,让每个孩子喜欢我爱是我不解追求的目标。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甜如蜜。

毋以小益而不修, 毋以小损而不防。

知足常乐心舒畅, 不比不争一身轻。

有恩不报非君子, 忘恩负义是小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道在师传修在己, 自身还得自身度。

十 六 言:

善处身者必善处世, 善处世者必严修身。

少私寡欲可以养心, 绝*戒色可以养精。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南华真经》

小善不积大德不成, 小恶不止终成大罪。

少私寡欲可以养心, 绝*戒色可以养精。

欲修仙道必修人道, 人道未修仙道远矣。

心本是道道即是心, 心外无道道外无心。

道教祖师文子的名言名句个性签名

1、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文子《文子》

2、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文子《文子》

3、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文子《文子》

4、"附耳之语,流闻千里。——文子《文子·微明》"

5、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文子《文子》

6、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文子《文子》

7、是以圣人之道,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文子《文子》

8、祸之至也,人自生也;福之来也,人自成之——文子

9、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文子《文子》

10、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文子

11、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文子《文子》

12、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文子《文子》

13、誊见即毁随之,善见即恶从之。——文子《文子·符言》

14、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文子《文子》

15、在旅行里,修正自己的肤浅跟主观,明白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才是好的旅行。——文子《尼泊尔很美》

16、真正的自由,不是你去过多少地方,看过多少风景,而是拥有一颗,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心。——文子

17、故扬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扬汤止沸最早出处)——文子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庄周文言文

1. 《庄子》的文言文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周庄入梦,梦见自己化作一只斑斓蝴蝶,翩翩起舞于花丛之间,醒,犹思量,却不知究竟是周庄梦蝶,还是蝶梦周庄。

于是乎,庄老夫子摒弃俗念,身寄天地,逍遥游于世间,超然的站在天道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哲思人生,成为道家开山立派的祖师,俨然对抗孔孟的“仁义”儒家之道。 涸辙之鲋语出《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 庄子 文言文 翻译

庄子 全文译注

"老庄"的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成为古代主流儒家思想的重要补充.老子传世一部《道德经》,庄子传世之作即名《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3. ·求庄子古文及翻译

原文 庄子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

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人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

这个人她初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使匠石斲之(2)。

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久矣(6)。

'自夫子之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原文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1),?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2),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3)。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4),目大不”蹇裳躩步(5),执弹而留之(6)。

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7),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8),见利而忘其真(9)。庄周怵然曰(10):“噫!物固相累(11),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12)。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13),蔺且从而问之(14):“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15)?”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16)'。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17),吾所以不庭也。” 译文 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

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

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世上的物类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争夺的,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相召引!”庄子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 庄子返回家中,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

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老聃老师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

’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

4. ·求庄子古文及翻译

原文

庄子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人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原文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1),若蝇翼,使匠石斲之(2)。匠石运斤成风(3),听而斲之(4),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5)。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久矣(6)。'自夫子之也(7),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原文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1),

5. 《庄子》的文言文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周庄入梦,梦见自己化作一只斑斓蝴蝶,翩翩起舞于花丛之间,醒,犹思量,却不知究竟是周庄梦蝶,还是蝶梦周庄。于是乎,庄老夫子摒弃俗念,身寄天地,逍遥游于世间,超然的站在天道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哲思人生,成为道家开山立派的祖师,俨然对抗孔孟的“仁义”儒家之道。

涸辙之鲋

语出《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6. 出自《庄子》的十个文言词语

找到的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符不符合lz要求.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 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 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 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心若灰 心在魏阙 欣然自喜 薪尽火传 能经鸟申 虚往实归虚与委蛇 学步邯郸 延颈举踵 僵鼠过河 摇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属涂中 一日千里一饮一啄 贻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齿如齐贝 绰约多姿 白驹过隙 大辩不言 大惑不解大有径庭 呆若木鸡 动中窥要 甘井先竭 槁项黄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画地而趋疾风甚雨 监市履希 数米而饮 书读五年 使蚊负山 绳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蚁附膻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劳而无功 款启寡闻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决痈溃疽 望未莫及 无始无终 息黥补劓 须眉交白 学富五车 亦步亦趋 辙鲋之急自崖而反 大梦初醒 以强凌弱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屠龙之技 儒沫涸辙 喜怒无常以珠弹雀 饮河满腹 郢匠挥斥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运斤成风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支离破碎 知而不言 执而不化 至矣尽矣 踵决时见 庄周梦蝶 捉襟见肘 足音跫然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不近人情 不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车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负石赴河 妇姑勃溪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枯木灰 枯鱼涸辙 枯鱼之肆 累瓦结绳 以管窥天鲁莽灭裂 满坑满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况 梦里蝴蝶 谬悠之说 木鸡养到 木形灰心目击道存 目无全牛 栉风沐雨 纳履踵决 内圣外王 能者多劳 庖丁解牛 鹏程万里批郤导窾 骈拇技指 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窃钩窃国 求马唐肆 目诵五车 桑枢瓮牖色若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终 上漏下湿 尸居龙见 视而不见 视如生 视为畏途。

庄子这本书里的文言文

1. 《庄子》中的文言文小故事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庄子·秋水》

“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庄子列御寇》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被动义。《庄子·秋水》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出处 《庄子·秋水》

“餐腥啄腐” 解释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庄子·秋水》

“孤雏腐鼠”比喻微贱之物了。《庄子·秋水》

“太仓稊米” 比喻非常渺小。 《庄子·秋水》

“太仓一粟”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庄子·秋水》

“夏虫语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庄子·秋水》

不分畛域 餐腥啄腐 大方之家 孤雏腐鼠 顾盼多姿

管中窥天 邯郸匍匐 邯郸学步 濠梁之上 咳唾成珠

虹销雨霁 井底之蛙 井蛙之见 见笑大方 秋水盈盈

寿陵失步 视若生 双瞳剪水 水天一色 太仓稊米

太仓一粟 望穿秋水 瓮天之见 望洋兴叹 非愚则诬

学步邯郸 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虫疑冰 夏虫语冰 夏虫朝菌

向若而叹 以管窥天 用管窥天 一日千里 曳尾涂中

贻笑大方 遗笑大方 鱼游濠上 盈盈秋水 以锥刺地

2. 郢人《庄子》的古文翻译

“噫,变而有气:“郢人垩慢其鼻端(1):'你为我也这么试试',眼睛大若一寸,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虞人逐而谇之(12),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察其始而本无生、相互争夺的。庄周曰,翼广七尺,如今变化又回到亡,不也太过分了吧;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

译文

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目大运寸(2),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见利而忘其真(9);异鹊从而利之(8),形变而有生!”庄子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相召引:“不然。”

译文

庄子送葬。是其始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螳蜋执翳而搏之(7),惠子吊之,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自夫子之也(7),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吾所以不庭也,二类相召也?”庄子说,尽垩而鼻不伤:“ 啊,经过惠子的墓地,自以为不通乎命(8),今又变而之,执弹而留之(6):“与人居(2):“这是什么鸟呀:“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此何鸟哉!”捐弹而反走,惠子前往表示吊唁,人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尝试为寡人为之。,,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过惠子之墓。惠子说,变化而有了元气,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匠石说,听而斲之(4):'每到一个地方。庄子说,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翅膀宽达七尺,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顾谓从者曰,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臣则尝能斲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召匠石曰。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虽然如此,不哭亦足矣,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翅膀大却不能远飞。

庄周反入,从其令(16)'!”

庄子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3),异鹊感吾颡,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宋元君闻之!”

原文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1)?”庄周曰,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这个人她初之时,栗林虞人以吾为戮(17),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

译文

庄子的妻子了。惠子曰;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不亦甚乎,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吾守形而忘身。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不对哩!”

庄子曰,长子老身(3),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使匠石斲之(2),见得而忘其形,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匠石运斤成风(3),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15),目大不,翼殷不逝(4),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三月不庭(13),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又鼓盆而歌?”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一蝉,若蝇翼,吾无以为质矣。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臣之质久矣(6):“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游于栗林而忘真,我独何能无概然(4),气变而有形。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虽然,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蹇裳躩步(5),召见匠石说!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蔺且从而问之(14)。'匠石曰,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郢人立不失容(5)。杂乎芒芴之间。而且我从老聃老师那里听说。且吾闻诸夫子曰?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故止也:“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你跟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

庄子返回家中。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

原文

庄子送葬,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吾无与言之矣!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去很久了:‘入其俗。庄周怵然曰(10),世上的物类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物固相累(11),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庄子妻

3. 翻译一段有关庄子的古文

庄子说:射箭的人不是预先瞄准而射中靶的,称他善于射箭,那么全天下的人都是(像)羿那样(会射箭)的人,可以这样说吗?惠子说:可以。

庄子说:天下没有共同认定的标准,却各以自己认定的标准为正确,那么全天下的人都是(像)尧那样(圣明)的人,可以这样说吗?惠子说:可以。

庄子说:那么儒、墨、杨、秉四家(看了另外一个标点版本的书,里面是这样句读的,是四家么?),和先生你(加在)一起便是五家,到底谁是正确的呢?或者都像鲁遽那样吗?鲁遽弟子说:我学到先生的学问了!

这样可以吧?

4. 庄子 文言文 翻译

庄子 全文译注

"老庄"的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成为古代主流儒家思想的重要补充.老子传世一部《道德经》,庄子传世之作即名《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5. 庄子里诚信的文言文

庄子里诚信的文言文:

1、视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2、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3、见笑于大方之家。

4、《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5、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6、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7、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故善生者,乃所以善也。

9、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10、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11、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3、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

14、无迁令无劝成。

1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17、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18、若白驹之过隙。

19、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20、刀刃若新发于硎。

21、鉴明则尘垢不止。

22、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23、不知其所以然。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6. 庄子的文言文,短一点,最好有译文

庄周梦蝶

出自《庄子·齐物论》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庄子画像。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7. 出自《庄子》的十个文言词语

找到的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符不符合lz要求.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 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 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 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心若灰 心在魏阙 欣然自喜 薪尽火传 能经鸟申 虚往实归虚与委蛇 学步邯郸 延颈举踵 僵鼠过河 摇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属涂中 一日千里一饮一啄 贻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齿如齐贝 绰约多姿 白驹过隙 大辩不言 大惑不解大有径庭 呆若木鸡 动中窥要 甘井先竭 槁项黄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画地而趋疾风甚雨 监市履希 数米而饮 书读五年 使蚊负山 绳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蚁附膻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劳而无功 款启寡闻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决痈溃疽 望未莫及 无始无终 息黥补劓 须眉交白 学富五车 亦步亦趋 辙鲋之急自崖而反 大梦初醒 以强凌弱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屠龙之技 儒沫涸辙 喜怒无常以珠弹雀 饮河满腹 郢匠挥斥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运斤成风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支离破碎 知而不言 执而不化 至矣尽矣 踵决时见 庄周梦蝶 捉襟见肘 足音跫然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不近人情 不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车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负石赴河 妇姑勃溪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枯木灰 枯鱼涸辙 枯鱼之肆 累瓦结绳 以管窥天鲁莽灭裂 满坑满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况 梦里蝴蝶 谬悠之说 木鸡养到 木形灰心目击道存 目无全牛 栉风沐雨 纳履踵决 内圣外王 能者多劳 庖丁解牛 鹏程万里批郤导窾 骈拇技指 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窃钩窃国 求马唐肆 目诵五车 桑枢瓮牖色若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终 上漏下湿 尸居龙见 视而不见 视如生 视为畏途。

8. 求《庄子》全本的原文(包括内,外,杂),不要有注释和翻译~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于罔罟。

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由于字数限制,请查阅以下链接到此继续阅读《全集》:/group/topic/4355484/。

9. 求庄子的几个故事的文言原文

涸辙之鲋

《庄子》

本文选自《庄子》书“杂篇”中的《外物》,“杂篇”都是庄子后学的作品。涸,干涸。辙,车辙。鲋,鲫鱼。涸辙之鲋,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危中急待救援的人。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只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后人为纪念庄惠观鱼,傍水建造观鱼台,把濠梁或濠上用来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鼓盆而歌

“庄子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人淡如菊,淡不可收..”出自于谁?

司空图的《诗品》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二句出自 唐代司空图所著的《诗品二十四则》的《典雅》。

“玉壶,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典雅章的文眼,也是唐人所推崇和追求的境界和品格。

二十四诗品

书名:二十四诗品 作者:司空图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地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后来以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着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6.典雅

玉壶,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7.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 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12. 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13. 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14. 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15. 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6. 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17. 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於时,声之於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18. 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9. 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20. 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21. 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22. 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23. 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4. 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人(今山西永济)。少有俊才,生活在唐末大动荡的时代,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唐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之后随恩师王凝而为幕僚。唐僖宗广明元年为礼部员外郎,后迁礼部郎中。黄巢起义后,司空图扈从不及,流落于乱兵之中,后逃归中条山王官谷的祖传别墅。光启元年,唐僖宗返回凤翔,召司空图为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寻又遭乱,重回王官谷隐居。唐昭宗继位后,又曾多次召他为官,都称病谢辞。他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朱全忠受禅后召他做官,加以拒绝。知道唐哀帝被害的消息后,司空图不食而。?

司空图长期隐居,过着“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的生活。但是,他不能忘情于李唐王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有感》)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尤其到了晚年,日与名僧高士咏游,于“泉石林亭”中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并且他“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有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佛道思想也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活动中表现出来。?

司空图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是晚唐著名诗人。他说:“侬家自有麟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苏轼曾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又说:“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之味。‘绿树连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五老峰,入白鹤观,松阴满地,不见一人,惟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后人于此亦多有激赏之词。?

但是,奠定司空图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还是他的《二十四诗品》中阐述的诗歌理论。?

《二十四诗品》的文学旨趣

《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司空图概括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是:?

雄浑冲淡纤?NB022?沉着

高右典雅洗炼劲健?

绮丽自然含蓄豪放

精神缜密疏野清奇?

委曲实境悲慨形容

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由于《二十四诗品》文字惝恍,旨意遥深,古今学者对其主题的把握不一,聚讼纷纭。论者或以之为创作论,或以之为风格学,又或以之为赏鉴说。但是都难以穷尽作者的心源。甚至有人认为“或以不解解其不解”。实际上如果超越一般的文学理论的层面,从更高的审美角度审察,问题则会迎刃而解。?

桑塔耶那说:最伟大的诗人都是哲思的,诗像哲学一样,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最高形式,伟大的诗像哲学一样,是对宇宙间最深刻关系的把握。正像庄周不妨是一位诗的哲人一样,司空图则不妨是一位思的诗人。在《二十四诗品》中,他借助玄学的理论范畴把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贯起来。其一,体道。司空图崇尚老庄,而老庄哲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因此,司空图认为诗的意境必须表现这个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他在《二十四诗品》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如“真体内充”、“返虚入浑”(《雄浑》),“乘月返真”(《洗炼》),“饮真茹强”(《劲健》),“俱道适往”(《绮丽》),“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含蓄》),“由道返气”(《豪放》),“道不自器,与之方圆”(《委曲》),“俱似大道,妙契同生”(《形容》)。这里的道、真、真宰等都是指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没有对它的把握,一切无从谈起。其二,主静。诗人体道,要如老庄之言,“心斋独忘”、“涤除玄览”,主体必须保持虚静的状态。“素处以默,妙契机微”(《冲淡》),“虚?NB025?神素,脱然畦封”(《高古》),“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洗炼》),都是强调诗人必须超越世俗的欲念、成见的干扰和束缚,使心灵处于虚静的状态,从而提升精神境界。?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然空踪。”(《高古》)?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韵。”(《自然》)?

“高人惠中,令色?NB027?。御风蓬叶,泛彼无垠。”(《飘逸》)?

道体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把诗学放入了一个宏伟的宇宙生命架构之中,从而揭示出深层的审美意蕴。“《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尺地之道也。”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的判断,的确是把握《诗品》主题与意旨的关键。?

《二十四诗品》的审美意蕴?

虽然历代的学者从总体的诗歌风格、个别的鉴赏角度,以及具体的艺术创作的结构、语言和手法等多个侧面疏解《二十四诗品》的内容,达到了非常深入的地步,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指出全书的核心本质。这篇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于它区分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更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司空图以“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的思维方式,将哲人对生命的体知,诗人对诗意的了悟,论者对诗思的省会三种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超越经验世界而进入实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强调“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所谓“思与境偕”,就是说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灵感与形象的融合;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超越于具体有形描写之外而暗示出来的令人驰骋遐想、回味无穷的艺术意境;而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则是诗歌直接呈示的风采韵度、滋味兴趣之外的他致他旨和余致余旨。他为这一审美理想的直接体现,《二十四诗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辩性和哲理性。它是有无相生,虚实相形,主客相通,诗思谐和的全息图像。它所敞开的可能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孙少康先生曾在《论司空图的〈诗品〉》一文曾进行了精彩的解说,撷择数则,浅尝一脔——?

《超诣》:?

幽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行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气,终与俗违。乱山高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

从老庄的宇宙观与人生观看来,道与俗是相对立的,道是指他们所理想的超现实的哲理境界,而俗则是现实的人生社会。思想超脱现实,不沾染世俗尘垢,故可与清风、白云,同归纯洁无瑕的太空。在乱山高木、碧苔芳晖之间,超诣的人,居之若素,吟诵清诗,有大音希声之妙。?

《豪放》:观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气,处得易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召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这种豪放,不是人间英雄豪志之豪放,而是“畸人”、“真人”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和宇宙共生的真率表现。此种豪放之气产生于自然之道,是“真力饱满元气充实的表现。这种豪放的人如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巨龙,而游手四海之外”。?

《二十四诗品》就是以这样精美的简约的文字,构筑了恢宏的诗歌宇宙,展示了广褒的艺术时空。它是关于诗歌的理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

影响?

《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对中国文学史发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各种丛书,均有辑录,同时,在中国近古文学史上标榜“性灵”与“神韵”的两个重要流派,都从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现代学者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美学史,也都把《二十四诗品》看作意境诠释的典范。?

不仅如此,《二十四诗品》还远播外国,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西方,最早翻译和论及此书的,是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中国文学史》(1901年纽约),此后克兰默·宾在《翠玉瑟琶:中国古诗选》(1909年伦敦)中进行了更精道的阐述,说它“引导我们一种特殊的途径进入了富有魅力的宇宙。……使我的进放精神世界的无限的自由中。”此后西方对《二十四诗品》的翻译、研究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1946年发表了他的硕士论文《一篇关于中国诗人的长诗:司空图的〈诗品〉翻译和研究》,使《二十四诗品》在苏联的汉学研究中成为一个热点。日本学者对《二十四诗品》的研究也作出了相当优秀的工作,如《二十四诗品举例》、《诗品详解》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十四诗品》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它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文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文明时代诗与思的一个能量源。?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

做 官

史称司空图少有文才,但不见称于乡里,后来以文章为绛州刺史王凝所赏识。王凝回朝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司空图于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 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时年三十三岁,受到王凝赞许,名声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于知遇之恩,主动表请随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召请他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图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离开王凝,拖延逾期,被左迁为光律寺主薄,分司东都洛阳。当时卢携罢相,正居于洛阳,对他的才华和为人很爱重,常相往来共游。有一次,卢携经过司空图的宅第,在壁上题了一首诗称赞他说:“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后来,卢携回朝复相,召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司空图的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参加了黄巢起义,曾热情地向他宣传起义军的各种好处,劝他往迎起义军,他不肯,便回到故乡河中。后来他听说僖宗在凤翔,便入拜见,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广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随未及,又回到河中。从这时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本上是过着一种消极的隐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避世隐退

司空图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又处在黄巢起义和唐王朝行将覆灭的时代,在历史的大动荡中,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就采取避世隐退的人生态度。回乡以后,他既不同百姓往来,也不与官府联络,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丁未岁归王官谷》),“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当时王重荣兄弟镇守汉中,很仰慕他的名声,常多馈赠,他都拒绝不纳,后骗他作碑文,并赠绢数千匹,司空图就把绢堆放在虞乡市上,任众人取用。后来他定居在中条山王官谷的先人别墅,在这“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与高僧、名士吟咏为乐。唐昭宗即位,曾先后数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他都以老病,坚辞不受。为此,他在王官谷庄园特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叫“休休亭”,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谓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聩,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坠,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则又宜休也。”还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复咏叹“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宁处不出”的心志。

天复四年( 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迁都洛阳,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天四年,哀帝被弑,他绝食,呕血而卒,终年七十二岁。

诗 论

司空图留给后世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单薄。他还写诗表白:“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平。”

在文学史上,司空图主要是以诗论著名,他的《诗品》(还有《与李生论诗书》等几封书信)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炼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但他的诗论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特别是片面强调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宣扬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体验的超脱意境,忽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重大的社会作用。这些都为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清代王士祯的《渔洋诗话》等所继承和发挥,对后世的批评和创作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