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上前三十回到七十回每回重点内容

2.红楼梦回数

3.关于案件的诗句

4.狱_的词语是什么

5.求发几个红楼梦中在大观园里一些矛盾冲突的片段

6.关于牢狱的成语有哪些?

红楼梦上前三十回到七十回每回重点内容

判冤决狱是怎么回事-判冤决狱是什么意思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给黛玉道歉,说就是自己了,魂也要来一百遭。宝玉说黛玉了他做和尚。黛玉用指戳宝玉额颅,又给宝玉绡帕叫擦泪,宝玉要拉黛玉去往老太太跟前。凤姐跳了进来拉黛玉去见贾母,说两人都扣了环了。宝玉比宝钗为杨妃,宝钗借靛儿来找扇子,发泄对宝、黛不满。宝钗又借李逵负荆讽刺宝、黛。

盛暑,宝玉和金钏儿戏笑,王夫人打金钏儿一个嘴巴子。王夫人让金钏儿的母亲领之而去。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这心;片云致雨,自己已湿,尚思女孩。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上吐血。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宝玉服侍袭人,向王太医问药。

端阳节王夫人治席请薛家母女赏午。众人不欢而散。宝玉因此而回房中长吁短叹,并因心情不好借情雯跌折扇子股子还顶嘴而要撵他。袭人等跪求方免。晴雯讽刺袭人正经还没混上个姑娘就称起“我们”了。宝玉要情雯撕扇子,麝月出来干涉,宝玉说“千金难买一笑”。

钗、黛谈说湘云往日的调皮作为。王夫人说湘云有了婆家,湘云给袭人等带来戒指。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金钏

湘云在袭人面前褒钗贬黛;袭人求湘云为宝玉做鞋,说林姑娘身材不好不能作。宝玉不愿会雨村,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对她下逐客令,说黛玉不说这些混帐活。黛玉怕宝玉因麒麟生出风流佳事,听到宝玉赞她,不禁喜惊悲叹。宝玉要黛玉放心,说黛玉皆因不放心才弄了一身病,但放心,病便会好。宝玉误以袭人为黛玉倾诉肺腑。

金钏儿投井,袭人同病相怜而流泪,宝钗却去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自己落井而。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宝玉为金钏儿而五内摧伤。受了父亲一顿教训,因为金钏儿感伤。竟不曾听见,惹贾政。忠顺府长史官来索琪官。贾环又进谗言,贾政面如金纸。贾政以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辱母婢,荒疏学业而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袭人说但凡听他的话也不至如此若打出残疾,叫人怎么样。宝钗手托丸药来看。亦云:“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老太太,太太心疼,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宝玉心中为之大畅。黛玉来看。宝玉安慰黛玉说自己是装出来给人看的。黛玉无声而泣。劝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

王夫人叫袭人,袭人汇报宝玉情况,王夫人给了两瓶进上的香露。

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叫晴雯送旧帕两块给黛玉,黛玉神魄驰荡,自感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题诗三首于其上。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宝玉要吃小荷叶儿莲蓬汤。凤姐叫做十来碗大家吃,贾母说她拿官中钱做人情,她自告奋勇做东道,银子在她帐上领。贾母对薛姨妈夸口说她有本事叫凤姐弄来东西大家吃。凤姐说贾母若不嫌肉酸,不然连她也吃。宝玉说袭人站乏了,拉她坐下。袭人叫宝玉请莺儿打络子。

凤姐叫莺儿和玉钏给宝玉送汤。玉钏儿叫婆子端汤,自己空手走。宝玉叫玉钏儿尝汤。

宝钗提名给“宝玉”打络子;袭人得了王夫人两碗赏菜感到意外;宝玉不在乎;宝钗深明其意。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甘为诸丫环充役,骂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除“四书”外,别书皆毁,深敬黛玉。

薛姨妈赞袭人,王夫人说袭人比宝玉强十倍。但不同意马上收做屋里人,“再过二三年再说”。

宝钗来到怡红院。袭人正做鸳鸯戏莲花样的兜肚,袭人出去,宝钗坐在袭人的位子代做鸳鸯戏莲花兜肚。

宝玉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后“怔了”。凤姐叫袭人向王夫人叩头。宝玉喜不自禁。袭人说从此后她便是王夫人的人了。宝玉受龄官冷落,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鞠苑夜拟菊花题

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宝钗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

湘云补和诗,自愿当东道。宝钗邀湘云安歇,给湘云出主意请老太太吃螃蟹赏桂花,并教湘云纺绩针黹为本。二人夜拟菊花题十二个。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永

贾母带王夫人、凤姐及薛姨妈等进园。王夫人说贾母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贾母夸宝钗细致,凡事想的妥当。

众人作菊花诗。李纨评潇湘妃子为魁,宝玉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宝玉带头作咏螃蟹诗,宝钗小题寓大意。“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袭人问平儿这月月钱为什么没放,平儿告诉她,凤姐早支了在外放债。

刘姥姥讲女孩子雪地抽柴草,老太太因马棚失火不让说了;宝玉还在追问女孩儿冻出病来怎办。刘姥姥又说神佛给人儿孙的帮事,吸引住了贾母、王夫人。宝玉却记着女儿抽柴之事。派茗烟四处找女孩之庙。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贾母王夫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李纨准备游园东西,刘姥姥上大观楼缀锦阁观看了一番。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

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刘姥姥夸惜春能干。

贾母领刘姥姥先来潇湘馆,刘姥姥误认为是公子书房。来到蘅芜苑,贾母夸宝钗太老实,要为宝钗收拾房子,叫鸳鸯取东西来放。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刘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黛玉行令时无意说“牡丹亭”、“西湘记”中两句词曲。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刘姥姥被众人哄得大吃大喝,酒醉之后更是手舞足蹈。众人途经栊翠庵,妙玉请宝钗、黛玉到里间喝茶,宝玉也跟去沾光。刘姥姥用了妙玉的一个成窑杯,妙玉准备不再用,宝玉做顺水人情送给了刘姥姥。刘姥姥出恭之后误打误撞到了怡红院,在宝玉的床上睡着。好在被袭人发现并掩饰过去,瞒过了宝玉。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刘姥姥告辞回家,应凤姐之请,为凤姐的女儿起名为巧姐。宝钗审问黛玉在行酒令时背出《西厢记》词句之事,以正言相劝,黛玉低头不语。惜春要画大观园,宝钗列了个物品单子,被黛玉拿来取笑。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贾母给凤姐过生日,办的十分热闹,宝玉却要茗烟带他到郊外僻静处去祭奠“一位朋友”,最后在水仙庵撮土为香。宝玉回家,见到玉钏儿独自抹泪,要跟她提起自己去郊外祭奠之事,却被玉钏儿劝去回贾母。贾母得知宝玉外出本十分恼怒,听说宝玉回来也就不提了。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凤姐席间多喝了几杯,提前离席回去歇息,却撞破了贾琏与鲍二媳妇的。凤姐偷听得贾琏和鲍二均赞平儿,认为平儿也脱不了干系,遂打平儿出气,大闹一场,直到贾母前来调停。李纨拉平儿入大观园,宝玉请平儿到怡红院,为平儿理妆。在贾母主持下,贾琏向凤姐道歉,迎回平儿。鲍二媳妇上吊自尽,贾琏瞒着凤姐用钱安抚过去。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众姐妹来找凤姐,邀其入诗社,凤姐知众人要其捐钱,就出了五十两银子。入秋自后,黛玉病情加重,宝钗前来看望,二人互剖金兰之语。黄昏后天色忽变,黛玉于风雨夜作《秋窗风雨夕》词,宝玉冒雨前来探望,黛玉以“渔翁”笑他,后又失语笑自己为“渔婆”,后悔不已,宝玉却未察觉。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贾赦欲纳鸳鸯为妾,其妻邢夫人来找凤姐商议,凤姐虽心知此事难成,表面却不表异议。邢夫人不便先向贾母要人,直接去问鸳鸯,鸳鸯低头不语。平儿拿鸳鸯取笑,鸳鸯发誓不嫁贾赦。贾赦闻讯,疑心鸳鸯看上了宝玉,故放出狠话。鸳鸯要剪发做尼姑,被众人拦住,贾母闻讯大怒,认为贾赦有意要把她身边的人支开。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贾母决意留下鸳鸯,让邢夫人转告贾赦,花钱另买小妾,贾赦自此不敢见贾母,买了个小妾放在房中。世家子弟柳湘莲与宝玉交好,薛蟠却误以为他是优伶一路人物,与之调情。柳湘莲假意迎合,把薛蟠约到城外痛打一顿。薛姨妈要请王夫人派人捉弄柳湘莲,被宝钗劝阻,对薛蟠诈称柳湘莲已逃走他乡,薛蟠方肯罢休。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薛蟠伤虽痊愈,仍是愧见亲友,找了个机会外出做生意,薛姨妈本不同意,被宝钗说服。贾政看中了石疯子收藏的古扇,宝玉前去谈价不成,贾雨村诬以罪名,将石疯子家产罚没,宝玉不以为然,反被贾政重打。宝钗见薛蟠外出游艺,便让香菱也到园中住,香菱向黛玉学作诗,以月为题,苦吟多首之后终得佳作。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邢夫人之兄嫂带着女儿邢岫烟进京,路遇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加上宝钗之堂妹宝琴一起住进大观园,湘云也被贾母留下,园中热闹许多。宝玉发现黛玉和宝钗关系转好,向黛玉问个究竟,黛玉提及今年眼泪似乎少了。下雪,众人准备起诗社,恰好有新鲜鹿肉,湘云、宝玉等人在芦雪庵用火烤了吃,黛玉取笑,湘云说这样才能锦心绣口。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众人以“二萧”为韵,以雪为题,争连五言排律,以湘云最多,都说是鹿肉的功劳。宝琴等人作“红梅花”诗,宝玉惊叹宝琴才思敏捷。贾母也来凑热闹,后一起前往暖香坞休息。贾母有意让宝玉与宝琴为偶,才知宝琴已经许过人家。次日,众人猜灯谜为乐。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宝琴作了十首怀古诗,也是谜语,其中用了戏曲中的典故,宝钗不喜,要宝琴另作,黛玉赶忙劝住。袭人因母亲病重回家,宝玉睡梦中仍叫袭人。麝月去看月色,晴雯跟去想吓唬她,却着了凉。老嬷嬷请来胡大夫为晴雯开方,宝玉看过药方,认为是虎狼之药,女孩子受不了,于是另请王大夫开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宝玉房里的小丫头坠儿偷了凤姐的虾须镯,平儿看在宝玉的面子上掩饰了过去。晴雯病情本略有好转,却又勉力帮宝玉补了老太太赏的雀金裘,于是病反而加重。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宝玉见晴雯病情反复,十分内疚,天一亮就差人请大夫。时逢除夕,宁国府祭宗祠,黑山村向贾府送年货,贾芹也去领东西,被贾珍数落。元宵当晚,贾母在荣国府设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唱完了戏,贾母叫两个女先生来说书,刚开了头,贾母就猜知下文,还把故事中常见的陈腐旧套批驳一番。凤姐模仿说书的口吻对此事作结,众人笑倒。四更天,贾母和凤姐各自说了个笑话后散席。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凤姐操劳成疾,李纨、探春、宝钗代为主持内务,更为严谨。赵姨娘的兄弟了,探春给的抚恤比袭人母亲过世时少,赵姨娘便来哭闹,探春与之论理,不理其无理要求。赵姨娘便暗地里唆使刁奴不与探春为便,平儿与凤姐谈起,为探春打抱不平。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宝钗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探春却不然。宝钗言小事用学问一提便高出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流入市俗。宝钗夸平儿远愁近虑,不卑不亢。探春因庶出而难过。探春兴例除弊要平儿请示凤姐后方行。

甄家进京祝贺,派人送礼请安。甄家四个婆子给老太太讲说他家宝玉之事,贾母叫出贾宝玉,四人为之吃惊。宝玉开始以为四个承悦贾母;湘云开玩笑叫他放心闹,打狠了到南京找那一个宝玉去。贾宝玉做梦梦见甄宝玉。醒后方知道是镜中影儿.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王夫人领宝玉会见甄宝玉。紫鹃“远”宝玉,宝玉发呆。紫鹃故意说黛玉明年春天或秋天要回苏州。宝玉回怡红院后发呆,李嬷嬷来瞧说不中用了。

袭人来寻紫鹃,说明情景,黛玉声大咳,让紫鹃去解释。宝玉见紫鹃方嗳呀出声。

宝钗去瞧黛玉,其母已先到。薛氏讲月下老人管姻缘。宝钗要黛玉嫁薛蟠。薛姨妈要把黛玉说给宝玉。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清明宝玉拄杖饭后闲转,湘云指着夹泥船说“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是接林妹妹的”,宝玉仰望杏子想到“绿叶成荫子满枝”,邢岫烟再过几年也“绿叶成荫子满枝”了。见雀落枝头乱啼,又发感叹。见藕官为同伴烧纸,婆子要拉她见奶奶,宝玉为之遮掩。

宝玉看黛玉,两人都瘦了,黛玉想起往事,不觉流下泪来。芳官和其干妈闹仗,宝玉为芳官辩护。芳官说明藕官烧纸是因与药官同演夫妻,药官后,又与蕊官演夫妻,温柔体贴,但还怀念药官,帮烧纸。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湘云犯杏癍癣,宝钗命莺儿去黛玉那里要硝,蕊官随之去看藕官。莺儿用柳条编一篮,送与黛玉。黛玉要和薛姨妈一起去宝钗房里吃饭,“大家热闹些”。莺儿又在柳堤坐下编篮,春燕来了,说宝玉说女儿未出嫁是无价之宝;出了嫁,变为珠,于老就是鱼眼睛,举例说他妈和姨妈就越老越爱钱,春燕叫莺儿不要折柳条折花,她妈和姨妈分管这里,比得了永远的基业还谨慎。春燕娘来了,本为芳官之事上气,又恨春燕不遂心,便打春燕。

春燕跑到宝玉房里,麝月命小丫头叫平儿来管春燕娘。平儿命撵出去叫林大娘在角门外打四十板,婆子流泪哀求方免。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蕊官托春燕给芳官带去蔷薇硝擦脸。芳官把茉莉粉给贾环以代蔷薇硝。赵姨娘趁此进园大闹,夏婆子从中加油添醋。柳家想叫女儿去宝玉房中当差,托芳官给宝玉说,芳官要玫瑰露给柳五儿吃。并答应让五儿在宝玉房里当差。赵姨娘内侄倒欲娶柳五儿,柳家父母同意五儿不愿,父母未敢应允,钱槐气愧,偏与柳家相与。柳家欲回,其哥嫂送给柳五儿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迎春房里的丫头莲花儿为司棋要炖的嫩鸡蛋,柳家的不给,莲花儿告诉给司棋,司棋领人捣乱厨房。柳五儿奖茯苓霜分些赠芳官;回来被林之孝家的抓拿,凤姐叫把柳家的打四十板,永不许进二门,把五儿打四十板,交给庄子,或卖,或配人。宝玉替彩云瞒赃,平儿向偷太太玫瑰给环儿的彩云说明情况,凤姐还要追究,处罚柳家的,平儿劝她得放手时须放手,凤姐方罢。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没贾母、王夫人约束,玩个热闹。

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芍药满身,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赞探春,宝玉也赞探春,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和黛玉两人的。

香菱、芳官等斗草,两人玩到地上,香菱裙子弄脏了水湿,其裙为宝琴所赠;宝玉教袭人给她换一件,香菱临走不叫把裙子事说与薛蟠。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金丹独艳理亲丧

林之孝家的查夜,催促快睡,宝玉答应了。林之孝家走后,丫头们请来了姑娘们,大家宴聚玩耍,时已二更,薛姨妈派人接黛玉。姑娘们走后,宝玉与丫头又玩到四更。第二日早,袭人向平儿夸昨晚热闹非常。妙玉下帖祝寿,署名槛外人,岫烟说宝玉应署槛内人。

贾敬,尤氏理丧,尤老娘母女三人到宁府着家,贾蓉戏二姨。

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

宝玉从宁府回来,至黛玉处,劝黛玉不要作践了身子,急而生悲,滚下泪来,黛玉也无言对泣。宝玉发现五美吟诗要看,黛玉不给看,宝钗恰在这时来了,宝钗赞黛玉的五美吟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贾琏向贾蓉夸二姐比凤姐好。贾蓉要说二姐给贾琏做二房。贾蓉向尤老娘说二姨给贾琏,二姐未语,三姐先骂。尤氏劝阻,贾珍同意。尤老娘因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也答应了。贾珍包办尤姐与张华退了婚。

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娘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贾琏以奶奶呼二姐,将凤姐一笔勾销。将积年梯己给了二姐,只等凤姐一,便接进去。

兴儿向二姐介绍凤姐。

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兴儿对二姐说宝玉外清内浊,三姐赞宝玉糊涂。

尤三姐向二姐、贾琏表示要嫁柳湘莲;贾琏去平安州出差,路遇结为生兄弟的薛蟠和柳湘莲,柳湘莲以祖传鸳鸯剑给三姐作为定礼。

宝玉向湘莲赞三姐,湘莲说宁府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负贾琏索要宝剑。三姐用剑自刎。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薛姨妈向宝钗说明三姐自刎,惋惜湘莲随道士出家。宝钗不以为意,叫薛氏备席请随薛蟠南去的伙计。

宝钗将薛蟠从南方带来的土物分送各人,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黛玉见了家乡土物反自伤心,感叹无父母兄弟,客寄亲戚家中。

袭人去看凤姐,路遇老祝妈给果树赶马蜂,祝妈要给果子尝,袭人正色拒绝了。

凤姐审问旺儿和兴儿。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凤姐向二姐表白自己多少贤慧,要求二姐搬进去住。二姐竟认凤姐为知己,一同进了大观园。

凤姐花银子叫张华告贾琏,张华往都察院告了旺儿、贾蓉。凤姐拉着贾蓉来撕掳尤氏。尤氏母子答应补上五百两打点之银,求凤姐在老太太跟前周全方便;贾蓉又出主意叫二姐再嫁张华;尤氏又拉凤姐讨主意如何撒谎才好;最后齐夸凤姐宽洪大量,足智多谋,答应事妥后娘儿们过去拜谢。尤氏又命丫环伏侍凤姐梳妆洗脸,摆设酒饭,亲自递酒拣菜。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凤姐使人挑唆帮张华告状要原妻,张父人财两得,要去贾府领人。凤姐告知贾母,贾母叫把二姐为之分辩,贾母要凤姐料理。凤姐通过蓉、珍父子叫张华不要领人,张家父子得了约百金,回原籍去了。

贾琏出差回来,贾赦说他中用,赏银百两,赏丫头秋桐为妾。贾母听秋桐说二姐是。二姐受暗气而生病。三姐托梦杀凤姐,二姐不为。胡君荣用药坠胎,凤姐挑唆秋桐气二姐,平儿与二姐哭诉,二姐吞金而逝,平儿出银二百理丧。贾母听凤姐之言,说痨病的要一烧一撒。

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闲愁胡恨,一重不了又添一重,若痴,语言常乱。

宝琴故意说黛玉写的桃花诗是他作的。宝玉说宝琴虽有此才,宝钗决不会让他作此伤悼之诗。比不得林妹妹几经离丧,作此哀音。众人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

湘云填柳絮词,黛玉邀众填柳絮词。探春写半首,宝玉续了半首。众人看了黛玉的唐多令后认为太作悲了。宝钗说宝琴的过于丧败。宝钗诗中有送我上青云之句。众人放风筝,黛玉欲放走晦气。

红楼梦回数

在《红楼梦》的问题上,除了一直纠缠不清的前八十回的写作思想和脂砚斋及其脂批的内容外,还有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就是后四十回的作者、后四十回的写作内容以及后四十回到底写了多少回,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人们。由于人们不明白后四十回的真相,于是大骂高鹗之风顿起;什么《红楼梦》原为一百十回,于是宝玉击柝为生、与史湘云结为“白首双星”的后卅回的所谓“真本”也应运而生。至于后四十回的宝玉中举、出家为僧,家道复初的一些问题自然也成为人们讨论问题的热点,也自然成为攻击高鹗的主要依据。?

《红楼梦》后部到底还有多少回,以及所谓“真本”中宝玉与湘云结为“白首”伉俪的问题,我在前边已经谈过,我们现在来谈后四十回的有关其它问题。?

一、高鹗补作的否定?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俞平伯在他的《辨原本回目只有八十》回里写道:?

《红楼梦》原书只有八十回,是曹雪芹做的;后面的四十回,是高鹗续的。这已是确定了的判断,无可动摇。读者只要一看胡适之先生底《红楼梦考证》,便可了然。?

(见《俞平伯论红楼梦》92页)?

俞平伯的这一断语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看法,实际上也是红学界几乎公认的一个事实。这一观点不仅散见于周汝昌和其它一些人的文章中,而且《红楼梦》百二十回版本所署作者之名为“曹雪芹、高鹗著”也是这一方面的说明。?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这一观点来源于胡适,而且后来继续论证后四十回的作者是高鹗的各种论据也几乎源于胡适的论据,所区别的不过是略有修补而已。?

胡适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的第一条依据的:“《红楼梦》最初只有八十回,直至乾隆五十六年以后始有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无疑义的”(见《石头记索隐·红楼梦考证》100页)。这一句话的意思,不外乎是,在所谓高鹗所补的后四十回的程本出现以前,根本就没有百二十回的《红楼梦》。?

胡适第二条证据是,胡适在引用了俞樾的《小浮梅闲话》里的“《船山诗草》有《赠高兰墅鹗同年》一首云:‘人自说《红楼梦》。’注云:‘《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然则此书非出一手。按乡会试增五言八韵诗,始乾隆朝。而书中叙科场事已有诗,则其为高君所补,可证矣”(见同书103页)。由此认为“张问陶的诗及注,此为最明白的证据”(见同书104页)。?

胡适的第三条证据是:“程序说先得二十卷后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此话便是作伪的铁证,因为世间没有这样奇巧的事”(见同书105页)。?

胡适的第四条证据是:“高鹗自己序,说得很含糊,字里行间都使人生疑。大概他不愿完全埋没补作的苦心,故引言第六条说:‘是书开卷略志数语,非云弁首,实因残缺有年,一旦颠末毕具,大快人心;欣然题名,聊以记成书之幸。’因为高鹗不讳他补作的事,故张船山赠诗直说他补作后四十回的事”(同上)。?

胡适的第五条证据是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内容不符(同上)。?

对于胡适的第一条证据,这个是胡适的误会。因为胡适并没有看到另一个历史资料。据周春记载,他在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年)秋天,就有杨畹耕告诉他以重金购得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其文字如下:?

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曰:“雁隅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围,闽中传为佳话。”时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

(见周春《阅红楼梦随笔》)?

从这一条材料来看,《红楼梦》百二十回本并非起自程本的乾隆五十六年(1791),而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就已有抄本。由此可见胡适的第一条证据不能成立。?

对于胡适的第二条证据,也即胡适和俞樾皆依据的张问陶直陈的“《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我未见《船山诗草》和此一诗及注的全文,我在此不敢信口开河。?

胡适的第五条证据,即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内容情节有矛盾。对于这一问题,我准备留作后边再谈。我现在想来谈谈胡适的第三条和第四条证据。?

胡适的这两条证据来源于程伟元与高鹗作的序和七条“引言”。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还是来抄一点序文和摘录人们常用的几条“引言”。?

程伟元的序写道:?

《石头记》是此书原名,……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本目录一百二十卷,今所藏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有称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二十卷之目,岂无全壁?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止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扬,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石头记》全书至是始告成矣。……小泉程伟元识。?

高鹗的序写道:?

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然无全壁,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予以是书虽稗官野史之流,然而不谬于名教,欣然拜诺,正以波斯奴见宝为幸,遂襄其役。工即竣,并识端末,以告阅者。时乾隆辛亥冬至后五日铁岭高鹗叙,并书。?

“程乙本”“引言”中写道:?

一、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今得后四十回,合成全壁。缘友人借抄争睹者甚夥,抄录固难,刊板亦需时日,姑集活字板刷印。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阅者谅之。?

一、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校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一、书后四十回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对于胡适认为程伟元序言中说的“先得二十余卷,后又在鼓担上得十余卷。此话便是作伪的铁证,因为世间没有这样奇巧的事”,我认为胡适的此话未免说得太绝了一点,其所谓“铁证”恐怕也无所谓“铁”“不铁”了。远的例子我们不举,我们就以胡适的又一同人,也即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无可动摇”的俞平伯为例为说明这一问题。?

俞平伯在他的《红楼梦辨》中“附”了这么一文,题为《<红楼梦辨>稿之失而复得》,文中记述的是其内弟写的文章。?

想起一段往事,当年平伯以三个月的努力写完他的《红楼梦辨》,精神上一轻松,兴兴头头地抱着一捆红格纸上誊写清楚的稿子出门去看朋友,大概就是到出版商家去交稿。傍晚回家时,却见他神情发愕,废然若有所失,稿子丢了!原来是雇乘黄包车,把纸卷放在座上,下车时忘记拿,及至想起去追时车已扬长而去,有如断线风筝无法寻找了。这可真够别扭的。他夫妻俩木然相对,我姊懊恼欲涕;当时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无巧不成书,过了几天,顾颉刚先生(记不很准了)来信了,报道他一日在马路上看见一个收买旧货的鼓儿担上,赫然放着一叠文稿,不免走进去瞧,原来却是“大作”。他警喜之下,当然花了些小钱收买回来,于是失而复得,“完壁归赵”了。看来,凡是《红楼梦》有关的各著总要和鼓儿担打一番交道——高鹗的续书不是也说偶然从鼓儿担上买得一部残稿吗?我于是深有感焉。嗟夫!万物得失之间,往往出于偶然;而偶然之一得一失,又往往牵系着人之命运。平伯及我姊之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实与其《红楼梦研究》密切相关;至于为祸为福,则殊难衡量,也不必深论。要之,平伯其人不待此书而传,而此书本身则为必传之作,是则可得而言者也。?

事隔六十余年,倾以此稿示平伯,得复书云:“所述《红辨》失稿往迹,不胜感慨;且已全然忘却,若他人提出,我必一口否定。文字甚佳;如褪色照片重加渲染,不亦快哉!稿子失而复得,有似塞翁故事,信乎,一〓一啄莫非前定也。垂老话旧,情味弥永;而前尘如梦,迹之愈觉迷糊,又不禁为之黯然矣。”?

若书于 年 月?

(见《俞平伯论红楼梦》324~325页)?

文字是抄得长了一点,但从这里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世间往往有一些超出人意料的“奇巧”之事,这倒并不是什么迷信,它是一种偶然巧合。俞事如此,我们为什么就要肯定程序中所说的“后又在鼓担得十余卷”为不可能呢?何况程伟元在竭力搜寻《红楼梦》的各种抄本,又与顾颉刚的偶得又有不同。?

在引用了俞平伯的一篇“附”文之后,我倒奇怪的事,为什么俞平伯一直对此隐而不谈?为什么不用此条来印证胡适的程序“奇巧”一论呢?而且为什么俞平伯对騤若复书中还云“所述《红辨》失稿往迹,不胜感慨;且已全然忘却,若他人提出,我必一口否定”呢?我真有些不明白。莫非俞平伯确实有些不愿以俞之“矛”来击胡、俞之“盾”了。?

至于胡适认为高鹗的序“说得很含糊,字里行间都使人生疑”。这个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在这里,我倒觉得人们虽然经常引用并论证了这几条“引言”,但人们却忽略了几个问题。?人们的思维好像“程乙本”的“引言”里说的,只有“前八十回”才“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即“前八十回”今再版印刷时,又“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而后四十回好像仅仅是“系就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而已。至于“引言”里的后四十回“且不尽掩其本来面目”一语,认为乃是一句欺人之话。?

这是一个方面。?

人们都注意到了“程甲本”和“程乙本”的排印时间只相差七十余天,但人们好像忽略了,在这七十余天,程高二个人,再加上雇用别人,对这几百万字(校阅,得几种版本加起来校阅)究竟能否全部“详加校阅”,并全部“改订无讹”的问题。?

这又是一个方面。?

对于以上所说的这两个方面,一、我认为程本第一条“引言”里所说的“程甲本”和“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也包括后四十回在内,并不特指前八十回。二、我认为“今复集各原本”,也自然包括后四十回的原本。三、由于时间有限,版本庞杂,文字浩繁,“引言”里所说的再版时“详加校阅改订无讹”一语,仅仅指程高二人的态度而已,但实际上却在七十余天绝对办不到这一点。四、我认为对于后四十回,程高二人在“引言”里所说的“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乃是一句实话,并非欺人之语。?

“程乙本”在“引言”里的话,程高二人说的是否是实情,还是如诸红学家所说的乃是程高二人设的,对于这一问题,最好的说明就是“程乙本”与“程甲本”的文字异同对照。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也就是说,如果后四十回乃是高鹗所补,程伟元和高鹗所写的序并“引言”里所陈述的情况乃是一种伪托;那么,“程乙本”的文字肯定比“程甲本”的文字要越改越好,而不会“程乙本”的文字越改越糟。?

对于这一问题,我查对了“程乙本”和“程甲本”的第八十六回和八十七回。我准备用这两回中的两个版本的文字变异来说明这一问题。?

在未查对以前,我先说明一下,我这里用的“程乙本”,乃是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程乙本”为底本出版的《红楼梦》版本;我这里所用“程甲本”,乃是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出版的《红楼梦》版本。为注页数方便,简称1981年的人文本为“程乙本”,简称1990年人文本为“程甲本”。?现在我们来校对一下这一问题。?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一)在此回林黛玉“解琴书”一节文字里,“程甲本”写道:?

(宝玉)一面瞧着黛玉看的那本书,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有的象“芍”字,有的象“茫”字;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 “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

(见“程甲本”1239页)?

然而在这一节文字上,“程乙本”却将“中间又添个‘五’字”写成:?

中间又添五个字。?

(见“程乙本”1133页)?

对于这一个“五个字”,还是“个‘五’字”的问题,林黛玉“解琴书”后边还有这么一段文字。“程甲本”写道:?

宝玉道:“我是个糊涂人,得教我那个‘大’字加一勾,中间一个 ‘五’字的。”黛玉笑道:“这个‘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九徽’,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是极容易的。……”?

(见“程甲本”1240页)?

“程甲本”这一节文字,“程乙本”全同。?

从一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前一段话里的“程甲本”的“中间又添个 ‘五’字”为正确,而“程乙本”的“中间又添五个字”为错误。?

这是一个问题。?

在这里,还有另一个问题,是正确的东西却出在什么“程乙本”“引言”里所说的“不及细校,间有纰缪”的初版的“程甲本”里;而错误的东西却出在“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再版的“程乙本”里。?

难道这仅仅是一种排版的偶而疏忽??

(二)在黛玉“解琴书”一段里,“程甲本”黛玉话里有:?

“书上说:师旷鼓琴,能来风雷龙凤。”?

(见“程甲本”1240页)?

而“程乙本”却写成:?

“书上说:师旷教琴,能来风雷龙凤。”?

(见“程乙本”1134页)?

“程甲本”与“程乙本”这一处文字,虽一字之差,却谬在千里。“师旷鼓琴”来源于古典,“师旷教琴”却无出处。

然而奇怪的是正确的东西又出自“不及细校”的初版的“程甲本”里;错误的东西又出在“详加校阅”的再版的“程乙本”里。?

(三)在“受私贿老官翻案牍”一节的知县审问薛蟠一段文字里,“程甲本”写道:?

知县叫提薛蟠,问道:“你与张三到底有什么仇隙?毕竟是如何的,实供上来。”薛蟠道:“求老太爷开恩,小的实没打他。为他不肯换酒,故拿酒泼他,不想一时失手,酒碗误碰在他的脑袋上。小的即忙掩他的血,那里知道再掩不住,血淌多了,过一回就了。前日尸场上怕太爷要打,所以说是拿碗砸他的。只求太爷开恩。”知县便喝道:“好个糊涂东西!本县问你怎么砸他的,你便供说恼他不换酒才砸的,今日又供失手碰的。”?

(见“程甲本”1234~1235页)?

这一处文字,“程乙本”却将“知县叫提薛蟠”改为“知县叫上薛蟠”,将“故拿酒泼他”改为“故拿酒泼地”,将“今日又供失手碰的”改为“今日又供失手砸的”(见1128~1129页)。其它文字全同。?

对于这一处文字,“程甲本”作为初版,“程乙本”作为再版,按理说应该愈改愈好,本应将“程甲本”中的“过了一回就了”改为“过了一会就了,”这样方妥,谁知此处错误未改,却更改了“程甲本”原来正确的东西。?

比如说“程甲本”中薛蟠说的“故拿酒泼他”一语就很对,“程乙本”中薛蟠说的“故拿酒泼地”一语就讲不通。又比如说“程甲本”中知县说的“今日又供是失手碰的”一语用词就很恰当,“程乙本”中知县说的“今日又供是失手砸的”一语用词就不恰当。对于这一问题,我想没有必要多作解释。?

就这一处“程甲本”与“程乙本”文字的不同,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正确的东西却出现在“不及细校,间有纰缪”的初版的“程甲本”里,而错误的东西却又出现在“今复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再版的“程乙本”里。?

这也难道是再版排版的偶然疏忽??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

(一)在黛玉“感秋深抚琴悲往事”一节里,“程甲本”关于宝玉昔日送给黛玉的手帕的文字时写成这样:?

(黛玉)只见内中夹着个绢包儿。黛玉伸手拿起打开看时,却是宝玉病时送来的旧手帕,自己题的诗,上面泪痕犹在。……这黛玉不看则已,看了时,也不说穿那一件衣裳,手里只拿着那两方手帕,呆呆的看那旧诗。?

(见“程甲本”1248页)?

而“程乙本”却写成:?

(黛玉)只见内中夹着个绢包儿。黛玉伸手拿起,打开看时,却是宝玉病时送来旧绢子,自己题的诗,上面泪痕犹在。……黛玉……手里只拿着那两方手帕,呆呆的看那旧诗。?

(见“程乙本”1141页)?

这里不论“旧绢子”也好,“旧手帕”也好,反正是一回事。但是“程甲本”却用得很对;因为前后两处皆用“手帕”一词。但“程乙本”却不然,前一句用“旧绢子”,后一句用“手帕”,这在用词称谓方面来说就很不一致。?

这又说明“程甲本”用对了,而“程乙本”用错了。当然自然也反映出一个问题来:为什么正确的东西却出在“不及细校,间有纰缪”的初版的“程甲本”里,而错误的东西却出在“今广复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再版“程乙本”里。?

(二)此回宝玉、妙玉听黛玉“抚琴”一段文字里,“程甲本”写道:?

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只听得低吟道:风萧兮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歇了一回,听得又吟道:?

山迢超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见“程甲本”1252页)?

而“程乙本”却将“只听见低吟道”写成“只听见低琴道”(见1149页),而其它各个文字全部相同。?

我们从此处抄录的“程甲本”文字和“程乙本”的文字对比来看,“程乙本”的“低琴道”的“琴”字乃一误字。?

正确的东西又出在初版的“程甲本”里;错误的东西却又出现在细加校对后的“程乙本”里。?

这难道也是简单的一个再版“程乙本”的排字偶然失误吗??

三、此回末关于“棋谱”一段文字里,“程甲本”写道:?

(惜春)又翻开那棋谱来,把孔融、王积薪等所著看了几篇。内中“荷叶包蟹势”、“黄莺搏兔势”都不出奇;“三十六回杀角势”,一时也难会难记;独看到“八龙走马”,觉得甚有意思。?

(见“程甲本”1255页)?

而“程乙本”却将“荷叶包蟹势”写成“茂叶包蟹势”;将“八龙走马”写成“十龙走马”。?

对此处的文字,我们暂不谈“程甲本”文字对,还是“程乙本”文字对,但是可以说明,“程乙本”决没有按“程甲本”文字简单的抄袭。?

除此之外,还有这两个章回中“程甲本”每每用“衣服”一词,而“程乙本”却改写成“衣裳,”;“程甲本”每每用“和”字,而“程乙本”每每改写成“合”字。如“程甲本”黛玉叫雪雁将“小毛儿衣服晾晾”(见“程甲本”1248页),“程乙本”却改写为将“小毛儿衣裳晾晾”(见“程乙本”1141页)。如“程甲本”“黛玉道:‘你们就把那汤和粥吃了罢’”(见“程甲本”1247页),“程乙本”则改写为“黛玉道:‘你们就把那汤合粥吃了罢’”(见“程乙本”1140页)。这样例子屡见不鲜。?

例子就不举了,我想有这些例子也够说明问题了。?

“程甲本”是初版,“程乙本”是再版;而且据“程乙本”程高二人“引言”里写的,“程甲本”是“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而“程乙本”却是“复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那为什么“程乙本”在这些问题上还不如“程甲本”呢?而且愈“改”愈“讹”呢??

这一切到底为什么??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以上这些“程乙本”上的部分错误文字虽异于“程甲本”初版;但它却与“梦稿本”上的错误文字完全相同。?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对于“梦稿本”一事,我在《版本问题》一章里已经申述过,也给大家复印了一页稿纸的复印件:它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稿本”。?

看来,在后四十回的版本问题上,“程甲本”、“程乙本”与“梦稿本”的关系问题上,只能是这么一个事实:?

(一)“程甲本”的出版是以“梦稿本”为底本,程高在“引言”里虽有“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但它毕竟还是花费了一定时光的,也即一年多的光景。所以“程甲本”还是改正了“梦稿本”一些错误的东西。如第八十六回黛玉“解琴书”中,“程甲本”将“梦稿本”的“又添五个字”校改为“又添个‘五’字”。又如第八十七回“抚琴悲往事”中,“程甲本”将“梦稿本”的“低琴道”校改为“低吟道”。?

(二)程高“引言”里所说的“程乙本”企图“详加校阅,改订无讹”和“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的话是可信的。比如说第八十七回,“程甲本”在以“梦稿本”为底本排印时,很可能如同我们今天的《红楼梦》版本校阅者一样,由于在“棋谱”中根本就查不到“十龙走马”这一棋势,而“棋谱”却有“八王走马”这一棋势,所以程高二人在校阅此回时,依据“八王走马”,保留“龙”字,更改了“十”字,将“十龙走马”改写为“八龙走马”。但在再版“程乙本”时,为了恢复原“梦稿本”的“本来面目”,也仍然保留了“梦稿本”的“十龙走马”这一用语。所以就形成了“程乙本”、“梦稿本”和“程甲本”、在“十龙走马”和“八龙走马”用语上的区别。?

(三)在再版“程乙本”时,程高二人确实力图恢复“梦稿本”的“本来面目”,所以有以“梦稿本”为底本,将“衣服”改为“衣裳”、将“和”字改为“合”字一些异字出现。但是,在校改时,也由于时间仓促(仅七十余天),所以在再版“程乙本”时,却留下了一些完全与“梦稿本”文字相同的不应出现的文字错误复原。它就如我前边说过的将“添个‘五’字”复原为“添五个字”,将“低吟道”复原为“低琴道”。?

以上是对《红楼梦》八十六回、八十七回几个版本文字变异的校对情况。由于我手中没有“梦稿本”,我仅从胡文彬手中要来了八十六、八十七两个章回复印件,所以也只能查对此两回了。不过我想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以上是“程甲本”“程乙本”、并结合“梦稿本”三个版本的八十六、八十七回文字变异的校对情况。?

综如以上“程甲本”、“程乙本”、“梦稿本”三个版本文字变更的对比,我们将会发现“程本”程伟元和高鹗所写的序言和“引言”中的话是完全可信的。即后四十回确实为程伟元历年搜集所得;高鹗仅仅对后四十回作了一些“改订”。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的问题;也根本不存在什么“梦稿本”的“后四十回,其未改前的原文系从高氏一个初稿本抄来,其删改的文字则是据一个高氏的修改本校改”(吴世昌的结论、抄自《初探》20页)而来的问题。这里只有一个:就是初版“程甲本”后四十回,是以“梦稿本”为底本,并在“细加厘扬”,即更正了一些错别字和语病之后方刊行的版本;而“程乙本”后四十回,则是力图恢复“梦稿本”原样,而又用“梦稿本”从新对“程甲本”作以仓促修订后才出现的复原版本。?

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应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认为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是不真实的;大骂高鹗之词也是没有道理的;程伟元和高鹗对《红楼梦》是有功的。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程伟元与高鹗二人并不懂《红楼梦》;若要真懂,恐怕程伟元,特别是高鹗绝对不敢如此卖劲的校刊并付印的《红楼梦》的。所以程高二人对《红楼梦》的贡献也完全是出于一种误解,绝不是有意识的。

关于案件的诗句

1.形容破案的句子

形容破案的句子

比较常见的有“正能量”也被赋予了积极的含义。这句曾出现在霍金《时间简史》中的物理词汇,现在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形容破案的句子

比较常见的有“正能量”也被赋予了积极的含义。这句曾出现在霍金《时间简史》中的物理词汇,现在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形容破案的句子

比较常见的有“正能量”也被赋予了积极的含义。这句曾出现在霍金《时间简史》中的物理词汇,现在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2.带案字的诗句,带案字就好,谢谢

《赠姚合少府》张籍病来辞赤县,案上有丹经。

为客烧茶灶,教儿扫竹亭。诗成添旧卷,酒尽卧空瓶。

阙下今遗逸,谁瞻隐士星。《和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张籍独爱南关里,山晴竹杪风。

从容朝早退,萧洒客常通。案曲新亭上,移花远寺中。

唯应有吏部,诗酒每相同。《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张籍选得闲坊住,秋来草树肥。

风前卷筒簟,雨里脱荷衣。野客留方去,山童取药归。

非因入朝省,过此出门稀。有地唯栽竹,无池亦养鹅。

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

居贫闲自乐,豪客莫相过。闲来松菊地,未省有埃尘。

直去多将药,朝回不访人。见僧收酒器,迎客换纱巾。

更恐登清要,难成自在身。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

身外无馀事,唯应笔砚劳。闲堂新扫洒,称是早秋天。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莎台乘晚上,竹院就凉眠。

终日无忙事,还应似得仙。醉倚斑藤杖,闲眠瘿木床。

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

秋茶莫夜饮,新自作松浆。每忆旧山居,新教上墨图。

晚花回地种,好酒问人沽。夜后开朝簿,申前发省符。

为郎凡几岁,已见白髭须。菊地才通履,茶房不垒阶。

凭医看蜀药,寄信觅吴鞋。尽得仙家法,多随道客斋。

本无荣辱意,不是学安排。林下无拘束,闲行放性灵。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更撰居山记,唯寻相鹤经。

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客散高斋晚,东园景象偏。

晴明犹有蝶,凉冷渐无蝉。藤折霜来子,蜗行雨后涎。

新诗才上卷,已得满城传。《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沈佺期南省推丹地,东曹拜琐闱。

惠移双管笔,恩降五时衣。出入宜真选,遭逢每滥飞。

器惭公理拙,才谢子云微。案牍遗常礼,朋僚隔等威。

上台行揖让,中禁动光辉。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

赠兰闻宿昔,谈树隐芳菲。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

省躬知任重,宁止冒荣非。《题中上人院》齐己高房占境幽,讲退即冥搜。

欠鹤同支遁,多诗似惠休。瓶澄孤井浪,案白小窗秋。

莫道归山字,朝贤日献酬。《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岑参黜官自西掖,待罪临下阳。

空积犬马恋,岂思鹓鹭行。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乡。

满院池月静,卷帘溪雨凉。轩窗竹翠湿,案牍荷花香。

白鸟上衣桁,青苔生笔床。数公不可见,一别尽相忘。

敢恨青琐客,无情华省郎。早年迷进退,晚节悟行藏。

他日能相访,嵩南旧草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岑参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送君一去天外忆。

《题郑十八著作虔》杜甫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读书萤。

《征秋税毕,题郡南亭》白居易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

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

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

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霓裳羽衣歌》白居易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祗应三度按。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著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3.关于责任的诗句

1、满江红·写怀

[ 宋 ]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释义: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2、南园十三首

[ 唐 ]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

3、春望

[ 唐 ]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释义: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

4、出塞

[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从军行

[ 唐 ] 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释义: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搜狗百科-责任 (责任意识)

4.关于责任的名言和诗句

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释义: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释义: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3、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清代: 其一: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其二: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释义:其一: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

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其二: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

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

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4、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心如铁”。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宋代: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释义: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牛》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释义:病牛耕耘千亩生产无数粮食,累得精疲力尽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是它为了众生都能吃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5.形容案件的成语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老吏断狱:吏:司法官;狱:案件。老司法官判断案件。形容有丰富经验的人,判断是非又快又准。

南山铁案: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判冤决狱:判:评判;决:判决;狱:案件。评判冤案,判决官司。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鸳鸯:鸟名,比喻夫妻。乔太守审理案件时将错就错,乱点鸳鸯,将三对夫妻相互错配。比喻胡乱指挥。

上方宝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宝剑,表示授于全权,可以先斩后奏。现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私设公堂:私:私下,暗地里;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指私下非法地设置审讯室。

铁案如山:铁案: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形容证据确凿,定的案象山那样不能推翻。

未了公案:公案:案件,问题。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6.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诗句

1、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此句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 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意思是:“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

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 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 的功业。

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自秦朝李斯所著《谏逐客书》

内容: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译文: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所以能那样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细流,所以能那样深广;帝王不拒绝任何臣民,所以能显示他们的恩德。

3、致广大而尽精微。

出处:《中庸》

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

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白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出自:《礼记·经解》

翻译:稍微有一点差错,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7.用成语或诗句形容,通过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故,让朋友借此吸取教训

我是你的(前车之鉴)啊.我的事情,你要(引以为戒)啊.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

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蹈袭覆辙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出处:《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 反面教员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

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出处:李娴娟等《血染的爱》:“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员,我们的党可以从这场血淋淋的惨痛的教训中汲取教益。”

丰屋之戒 指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出处:《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

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复蹈前辙 蹈:踏上;前辙: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覆车之鉴 覆:倾覆;鉴:镜子。

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隗器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覆车之戒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覆舟之戒 推翻船的教训。

比喻失败的教训。出处: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后车之戒 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五十二回:“秦王道:‘孤当初不听先生们之谏,致有此难,将来后车之戒,孤当谨重。’” 稽古振今 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出处: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稽古振今,士风一奋。” 鉴前毖后 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鉴往知来 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前车可鉴 鉴:引申为教训。

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出处:《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覆性成,前车可鉴。”

前车之鉴 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前覆后戒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前危后则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辙可鉴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同“前车之鉴”。

以人为镜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以往鉴来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出处:《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殷鉴不远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

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引古证今 用古代的经验教训,证明现实中的事情。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锁相袭。”

引以为戒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出处:《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知往鉴今 鉴:借鉴。

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重蹈覆辙 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酌古御今 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观今宜鉴古 宜:应该;鉴:镜子。

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出处:《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失败为成功之母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七:“仁庙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犹或时失足。

汉顾赵曰:‘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狱_的词语是什么

狱_的词语有:阿鼻地狱,人间地狱,判冤决狱。

狱_的词语有:地狱变相,酒食地狱,卖狱鬻官。2:拼音是、yùàn。3:注音是、ㄩ_ㄢ_。4:结构是、狱(左中右结构)_(左右结构)。

狱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亦作“狱_”。牢狱。诉讼。指刑狱定罪的法令。

二、引证解释

⒈见“狱犴”。

三、国语词典

狱,朝廷的监狱。_,乡镇地方的监狱。狱_泛指监禁囚犯的地方。引申为狱讼之事。《汉书.卷二三.刑法志》:「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桀务私,奸不辄得,狱_不平之所致也。」也作「狱犴」。

关于狱_的成语

阿鼻地狱三字狱地狱变相卖狱鬻官阿毗地狱判冤决狱卖官鬻狱画地为狱老吏断狱片言折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狱_的详细信息

求发几个红楼梦中在大观园里一些矛盾冲突的片段

一、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赵姨娘直进园子,正是一头火,顶头遇见藕官的干娘夏婆子走来,瞧见赵姨娘

气的眼红面青的走来,因问:“姨奶奶,那里去?”赵姨娘拍着手道:“你瞧瞧!

这屋里连三日两日进来唱戏的小粉头们都三般两样,掂人的分量,放小菜儿了!要

是别的人我还不恼,要叫这些小捉弄了,还成了什么了?”夏婆子听了,正中

己怀,忙问:“因什么事?”赵姨娘遂将以粉作硝、轻侮贾环之事说了一回。夏婆

子道:“我的奶奶,你今日才知道?这算什么事。连昨日这个地方,他们私自烧纸

钱,宝玉还拦在头里。人家还没拿进个什么儿来,就说使不得,不干不净的东西忌

讳。这烧纸倒不忌讳?你想一想: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自己掌不起!但

凡掌的起来,谁还不怕你老人家?如今我想:趁这几个小粉头儿都不是正经货,就

得罪他们,也有限的。快把这两件事抓着理,扎个筏子,我帮着你作证见。你老人

家把威风也抖一抖,以后也好争别的。就是奶奶姑娘们,也不好为那起小粉头子说

你老人家的不是。”赵姨娘听了这话,越发有理,便说:“烧纸的事我不知道,你

细细告诉我。”夏婆子便将前事一一的说了。又说:“你只管说去,倘或闹起来,

还有我们帮着你呢。”

赵姨娘听了,越发得了意,仗着胆子,便一径到了怡红院中。可巧宝玉往黛玉

那里去了,芳官正和袭人等吃饭,见赵姨娘来了,忙都起身让:“姨奶奶吃饭。什

么事情这么忙?”赵姨娘也不答话,走上来,便将粉照芳官脸上摔来,手指着芳官

骂道:“小养的!你是我们家银子钱买了来学戏的,不过粉头之流,我家

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

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好不好,他们是手足,

都是一样的主子,那里有你小看他的?”

芳官那里禁得住这话,一行哭,一行便说:“没了硝,我才把这个给了他。要

说没了,又怕不信。难道这不是好的?我就学戏,也没在外头唱去。我一个女孩儿

家,知道什么‘粉头’‘面头’的!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这是何苦来呢!”袭人忙拉他说:“休胡说。”

赵姨娘气的发怔,便上来打了两个耳刮子。袭人等忙上来拉劝,说:“姨奶奶不必

和他小孩子一般见识,等我们说他。”芳官捱了两下打,那里肯依?便打滚撒泼的

哭闹起来。口内便说:“你打的着我么?你照照你那模样儿再动手!我叫你打了去,

也不用活着了!”撞在他怀内叫他打。众人一面劝,一面拉。晴雯悄拉袭人说:“不

用管他们,让他们闹去,看怎么开交。如今乱为王了,什么你也来打,我也来打,

都这样起来,还了得呢!”外面跟赵姨娘来的一干人听见如此,心中各各趁愿,都

念佛说:“也有今日!”又有那一干怀怨的老婆子,见打了芳官,也都趁愿。

当下藕官蕊官等正在一处玩,湘云的大花面葵官,宝琴的豆官,两个听见此信,

忙找着他两个说:“芳官被人欺负,咱们也没趣儿。须得大家破着大闹一场,方争

的过气来。”四人终是小孩子心性,只顾他们情分上义愤,便不顾别的,一齐跑入

怡红院中。豆官先就照着赵姨娘撞了一头,几乎不曾将赵姨娘撞了一跤。那三个也

便拥上来,放声大哭,手撕头撞,把个赵姨娘裹住。晴雯等一面笑,一面假意去拉。

急的袭人拉起这个,又跑了那个,口内只说:“你们要啊,有委屈只管好说,这

样没道理还了得了。”赵姨娘反没了主意,只好乱骂。蕊官藕官两个一边一个,抱

住左右手;葵官豆官前后头顶住,只说:“你打我们四个才算。”芳官直挺挺躺

在地下,哭的过去。

正没开交,谁知晴雯早遣春燕回了探春。当下尤氏、李纨、探春三人带着平儿

与众媳妇走来,忙忙把四个喝住。问起原故来,赵姨娘气的瞪着眼、粗了筋,一五

一十,说个不清。尤李两个不答言,只喝禁他四人。探春便叹气说道:“这是什么

大事,姨娘太肯动气了。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怪道丫头们说不知在那里,

原来在这里生气呢。姨娘快同我来。”尤氏李纨都笑说:“请姨娘到厅上来,咱们

商量。”赵姨娘无法,只好同他三人出来,口内犹说长说短。探春便说:“那些小

丫头子们原是玩意儿,喜欢呢,和他玩玩笑笑;不喜欢,可以不理他就是了。他不

好了,如同猫儿狗儿抓咬了一下子,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管家媳妇们,说

给他去责罚。何苦自不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么没人欺他,

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气儿,别听那说瞎话的混帐人调唆。惹人笑

话,自己呆白给人家做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

理。”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

这里探春气的和李纨尤氏说:“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这是

什么意思,也值的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算计,这又是那起

没脸面的奴才们调唆的,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越想越气,因命人:“查

是谁调唆的!”媳妇们只得答应着出来,相视而笑,都说是:“大海里那里捞针去?”

只得将赵姨娘的人并园中人唤来盘诘,都说:“不知道。”众人也无法,只得回探

春:“一时难查,慢慢的访。凡有口舌不妥的,一总来回了责罚。”探春气渐渐平

服方罢。可巧艾官便悄悄的回探春说:“都是夏妈素日和这芳官不对,每每的造出

些事来。前日赖藕官烧纸,幸亏是宝二爷自己应了,他才没话。今日我给姑娘送绢

子去,看见他和姨奶奶在一处说了半天,嘁嘁喳喳的,见了我来才走开了。”探春

听了,虽知情弊,亦料定他们皆一党,本皆淘气异常,便只答应,也不肯据此为证。

二、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正说着,只听门内又有老婆子向外叫:“小猴儿,快传你柳婶子去罢,再不来

可就误了。”柳家的听了,不顾和那小厮说话,忙推门进去,笑说:“不必忙,我来

了。”一面来至厨房,——虽有几个同伴的人,他们都不敢自专,单等他来调停分

派——一面问众人:“五丫头那里去了?”众人都说:“才往茶房里找我们姐妹去

了。”柳家的听了,便将茯苓霜搁起,且按着房头分派菜馔。

忽见迎春房里小丫头莲花儿走来说:“司棋姐姐说:要碗鸡蛋,顿的嫩嫩的。”

柳家的道:“就是这一样儿尊贵。不知怎么,今年鸡蛋短的很,十个钱一个还找不

出来。昨日上头给亲戚家送粥米去,四五个买办出去,好容易才凑了二千个来,我

那里找去?你说给他,改日吃罢。”莲花儿道:“前日要吃豆腐,你弄了些馊的,叫

他说了我一顿,今儿要鸡蛋又没有了!什么好东西,我就不信连鸡蛋都没有了?别叫

我翻出来!”一面说一面真个走来揭起菜箱。一看,只见里面果有十来个鸡蛋,说

道:“这不是?你就这么利害?吃的是主子分给我们的分例,你为什么心疼?又不是你

下的蛋,怕人吃了!”柳家的忙丢了手里的活计,便上来说道:“你少满嘴里混?!

你妈才下蛋呢!通共留下这几个,预备菜上的飘马儿,姑娘们不要,还不肯做上去

呢:预备遇急儿的。你们吃了,倘或一声要起来,没有好的,连鸡蛋都没了?你们

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

市呢?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棍子还没了的日子还有呢!我劝他们,细米白饭,每日

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也罢了。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鸡蛋、豆腐,

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炸儿,敢自倒换口味。只是我又不是答应你们的。一处要一

样,就是十来样;我倒不用伺候头层主子,只预备你们二层主子了!”

莲花儿听了,便红了脸,喊道:“谁天天要你什么来,你说这么两车子话?叫你

来不是为便宜是为什么?前日春燕来,说晴雯姐姐要吃蒿子杆儿,你怎么忙着还问

肉炒鸡炒?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筋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

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今儿反倒拿我作筏子,说我给

众人听!”柳家的忙道:“阿弥陀佛,这些人眼见的!别说前日一次,就从旧年以来,

那屋里偶然间不论姑娘姐儿们要添一样半样,谁不是先拿了钱来另买另添?有的没

的,名声好听。算着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两只鸡、两只鸭子、

一二十斤肉、一吊钱的菜蔬,你们算算,够做什么的?连本项两顿饭还撑持不住,

还搁得住这个点这样、那个点那样?买来的又不吃,又要别的去!既这样,不如回了

太太,多添些分例!也像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

天天转着吃,到一个月现算倒好!连前日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量了要吃个油盐炒

豆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给我。我倒笑起来了,说:‘二位姑娘就是大

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这二三十个钱的事,还备得起。’赶着我送回钱

去,到底不收,说赏我打酒吃,又说:‘如今厨房在里头,保不住屋里的人不去叨

登。一盐一酱那不是钱买的?你不给又不好,给了你又没的赔,你拿着这个钱,权

当还了他们素日叨登的东西窝儿。’这就是明白体下的姑娘,我们心里只替他念佛。

没的赵姨奶奶听了又气不忿,反说太便宜了我,隔不了十天也打发个小丫头子来,

寻这样寻那样,我倒好笑起来。你们竟成了例,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我那里有这些

赔的?”

正乱时,只见司棋又打发人来催莲花儿,说他:“在这里?怎么就不回去?”

莲花儿赌气回来,便添了一篇话,告诉了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此刻伺

候迎春饭罢,带了小丫头们走来,见了许多人正吃饭,见他来得势头不好,都忙起

身陪笑让坐。司棋便喝命小丫头子动手:“凡箱柜所有的菜蔬,只管扔出去喂狗,

大家赚不成!”小丫头子们巴不得一声,七手八脚抢上去,一顿乱翻乱掷。慌的众

人一面拉劝,一面央告司棋说:“姑娘别误听了小孩子的话!柳嫂子有八个脑袋,也

不敢得罪姑娘。说鸡蛋难买是真。我们才也说他不知好歹,凭是什么东西,也少不

得变法儿去。他已经悟过来了,连忙蒸上了。姑娘不信,瞧那火上。”司棋被众人

一顿好言语,方将气劝得渐平了,小丫头子们也没得摔完东西便拉开了。司棋连说

带骂闹了一回,方被众人劝去。柳家的只好摔碗丢盘,自己咕唧了一回,蒸了一碗

鸡蛋令人送去。司棋全泼了地下。那人回来也不敢说,恐又生事。

柳家的打发他女儿喝了一回汤,吃了半碗粥,又将茯苓霜一节说了。五儿听罢,

便心下要分些赠芳官,遂用纸另包了一半,趁黄昏人稀之时,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

芳官,且喜无人盘问。一径到了怡红院门首,不好进去,只在一簇玫瑰花前站立,

远远的望着。有一盏茶时候,可巧春燕出来,忙上前叫住。春燕不知是那一个,到

跟前方看真切,因问:“做什么?”五儿笑道:“你叫出芳官来,我和他说话。”春

燕悄笑道:“姐姐太性急了。横竖等十来日就来了,只管找他做什么?方才使了他往

前头去了,你且等他一等。不然,有什么话告诉我,等我告诉他;恐怕你等不得,

只怕关了园门。”五儿便将茯苓霜递给春燕,又说这是茯苓霜,如何吃,如何补益,

“我得了些送他的,转烦你递给他就是了。”说毕,便走回来。正走蓼溆一带,忽

迎见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个婆子走来。五儿藏躲不及,只得上来问好。林家的问道:

“我听见你病了,怎么跑到这里来?”五儿陪笑说道:“因这两日好些,跟我妈进

来散散闷。才因我妈使我,到怡红院送家伙去。”林之孝家的说道:“这话岔了。方

才我见你妈出去,我才关门。既是你妈使了你去,他如何不告诉我说你在这里呢?

竟出去让我关门,什么意思?可是你撒谎。”五儿听了,没话回答,只说:“原是我

妈一早教我去取的,我忘了,挨到这时我才想起来了。只怕我妈错认我先去了,所

以没和大娘说。”

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

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可巧小蝉、莲花儿和几个媳妇子走来见了这事,

便说道:“林奶奶倒要审审他。这两日他往这里头跑的不像,鬼鬼祟祟的,不知干

些什么事。”小蝉又道:“正是。昨日玉钏儿姐姐说:‘太太耳房里的柜子开了,少

了好些零碎东西。’琏二奶奶打发平姑娘和玉钏儿姐姐要些玫瑰露,谁知也少了一

罐子,不是找还不知道呢!”莲花儿笑道:“这我没听见。今日我倒看见一个露瓶子。”

林之孝家的正因这事没主儿,每日凤姐儿使平儿催逼他,一听此言,忙问在那里。

莲花儿便说:“在他们厨房里呢。”林之孝家的听了,忙命打了灯笼,带着众人来寻。

五儿急的便说:“那原是宝二爷屋里的芳官给我的。”林之孝家的便说:“不管你‘方

官’‘圆官’!现有赃证,我只呈报了,凭你主子前辩去。”一面说,一面进入厨房。

莲花儿带着,取出露瓶。恐还偷有别物,又细细搜了一遍,又得了一包茯苓霜。一

并拿了,带了五儿来回李纨与探春

关于牢狱的成语有哪些?

⑴ 有关牢狱的成语

锒铛下狱、 地狱变相、 卖官鬻狱、 决狱断刑、 铁狱铜笼、 老吏断狱、 画地为狱、 判冤决狱、 阿毗地狱、 画地作狱

⑵ 监狱的成语有哪些

画地为牢

草满囹圄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出处:《隋书·刘旷内传》:“在容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出处:《梁书·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

画地为牢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锒铛入狱 锒铛:铁索链相撞击的声音。用铁链锁起来,投入监狱。

出处: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打破饭碗算是轻描淡写,其较重者由特务老爷赐一绑,锒铛入狱,或一命呜呼。”

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⑶ 形容身在监狱的成语有哪些

1、草满来囹圄cǎ自o mǎn líng yǔ

2、画地刻木huà dì kè mù

3、锒铛入狱láng dāng rù yù

4、画地为牢 huà dì wéi láo

5、囚首垢面qiú shǒu gòu miàn

⑷ 一个圆圈里有监狱两个字是什么成语

画地为牢?[huà dì wéi láo]

汉语成语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9个义项展开

画地为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à dì wéi láo,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指指定他在某一区域活动,就是不能超过这个活动范围。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中文名

画地为牢

外文名

draw a circle on the ground to serve as a prison

感 *** 彩

贬义词

反义词

豪放不羁

寓意

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解释

画地为牢: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指指定他在某一区域活动,就是不能超过这个活动范围。

⑸ 形容“监狱”的成语有哪些

草满囹圄、画地刻木、锒铛入狱、囹圄充积、囹圄空虚等

⑹ 关于监狱的成语有哪些

草满囹圄 caomanlingwu 、画地刻木huadikemu 、画地为牢huadiweilao 、锒铛入狱 langdangruyu 、囚首垢面qiushouwumian

⑺ 监狱成语有哪些

画地为牢

huàdìwéiláo

[释义] 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后喻指仅在一定的小范围内活动。

[语出]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画;不能写作“化”。

[近义] 作茧自缚 画地为狱

[反义] 任其驰骋 豪放无羁

[用法] 比喻只许在限定的范围内活动。又作“画地为狱”。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我们不要让原有的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思想;打破~的格局;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英译]

⑻ 监狱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草满囹圄: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画地刻木: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锒铛入狱:锒铛:铁索链相撞击的声音。用铁链锁起来,投入监狱。

囹圄充积:囹圄:监狱。形容罪犯很多。

囹圄空虚:囹圄:监狱。监狱里没有在押的。形容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时,犯罪的人很少。

囹圄生草:囹圄:监狱。监狱里长出野草。形容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时,犯罪的人很少。

囚首垢面:象监狱里的,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陷身囹圄:陷身:被拘禁,失去行动自由;囹圄:监狱。指被关进监牢。

意指为狱:意指:意之所在;狱:监狱。不依据法律,只以上司的意图量刑判罪。

⑼ 看图猜成语里面有监狱的是什么

谜底:穷困潦倒、锒铛入狱、画地为牢。

锒铛入狱

拼音

láng dāng rù yù

释义

锒铛:铁索链。用铁链锁起来,投入监狱。

出处打破饭碗算是轻描淡写,其较重者由特务老爷赐一绑,锒铛入狱,或一命呜呼。(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

示例

他因为是右派被~。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