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结果时期需要更多含什么的无机盐_开花结实期加大水分供应,促进花芽分化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24 0
  1. 花生生长过程的简述
  2. 想要草莓有好收成,应该如何做好花芽分化?
  3. 影响花卉生长的六大因素之水分
  4. 花芽分化的诱导因素有哪些?
  5. 温室大棚茄果类蔬菜、草莓,如何促好花?

幼年龙眼生长旺盛,定植第1~2年可以多次抽梢,但根量少,分布浅,扩展慢,施肥的原则应为薄肥勤施,做到以肥引根、以肥养根,促进根群的发育。定植3年后,龙眼树即将进入初结果期,阶段发育将由枝叶营养生长转换成开花结果,施肥不当就容易延迟结果或适龄不结果,所以要科学地应用施肥的时期和数量来调控枝梢生长,减缓生长势,使之顺畅地进入生殖生长而开花结实;在施肥原则上就不能***取薄肥勤施,而应实施“攻头、补中、控尾”。一般说来龙眼发根的***多在枝梢缓慢生长、叶片大量形成之后,这种在年生长周期中的根梢交替生长的现象是由于龙眼体内营养物质调节与平衡的结果。因此,栽培上应以培肥土壤为核心的龙眼园管理,促进根系的发育和树冠的健壮是取得龙眼丰产、优质的基础。

龙眼定植后一个月即可开始施肥,这次引根肥很重要,但施用浓度不得太高,以免灼根而引起幼苗“滞呆”,可用30%腐熟人粪尿进行根际泼施。以后每隔2~3月施肥一次,全年施3~5次。定植三年后,以增加根量、促梢、壮梢为主,掌握“一梢二肥”,即枝梢顶芽萌动时施入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促进新梢迅速生长和展叶;当新梢伸长基本停止,叶色由红转绿时,施用第二次肥,促使枝梢叶片迅速转绿,提高光合效能。

施肥量多少依肥料种类、土壤性质、幼树大小而定。化肥宜少,腐熟有机土杂肥宜多;沙质土易流失,施肥宜少量多次;红壤瘦瘠地宜多。一般定植后第一年根少树小,每株每次可施复合肥25~30克,尿素20~25克,氯化钾15~20克,过磷酸钙50~70克,单施或配合施用,配合施时上述用量应酌情减少,农家肥通常用50%腐熟人粪尿,每次株施3~4千克。基肥足,管理周到的幼树,定植后一周年垂直根生长深60~80厘米,水平根距主干50厘米左右,开始形成骨干根和一定侧根,因此第二年起施肥量要相应提高,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加40%~60%。定植三年后,施肥次数要减少,施肥量要增加,一般***用重攻头,在春梢萌动前将全年用肥量的80%,做到有机、无机肥各半。以促进春梢的旺盛生长,春梢老熟后再施剩下的20%肥料,促夏梢生长。8月立秋后停肥,促进秋梢早充实,防止抽发冬梢,为顺当进入结果奠定基础。施肥方法:可在根际开个浅沟,施后覆土。旱季山地丘陵果园土壤较干,以液施或干施后淋水效果更好。

开花结果时期需要更多含什么的无机盐_开花结实期加大水分供应,促进花芽分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龙眼的枝、叶、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肥料的能力,对树冠进行追肥,有利于满足对某种元素的急需,效果好。

常用的根外追肥的肥料种类有:尿素[CO(NH2)2],使用浓度0.2%~0.3%溶液,对缺氮植株见效较快,3~5天就可看到叶片转绿,但缩二脲含量高的国产尿素使用多时,易引起叶片中毒。为此在尿素溶液中混入少量石灰,以减轻毒害。磷酸二氢钾(KH2P04),使用浓度为0.3%~0.5%溶液,有利促进新梢老熟,花芽分化期使用,则能提高花朵质量,增加坐果率。红壤丘陵地果园土壤缺镁、锌、硼,可喷射0.3%~0.5%硫酸镁(MgSO4)、0.15%~0.6%的硫酸锌(ZnSO4)、0.05%~0.1%硼酸(H3BO3)加以调节补充。根外追肥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温度高,喷雾在叶面的肥液干得快,影响养分的渗入。空气湿度高时,养分吸收快。幼叶生理机能旺盛,且角质层比老叶薄,有利于渗透吸收。喷射时间在早、晚或灌溉后叶片气孔开放时,进行喷雾效果最佳。微量元素的使用量和浓度均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应严格掌握防止过量中毒。植株生长旺盛比生长弱的使用浓度要高;春季或雨后宜比夏季、干燥天气的使用浓度高,嫩叶宜比老叶的使用浓度低,几种微肥混合喷洒比单一使用的浓度要低。

花生生长过程的简述

ng>阳光:梅花在生长过程中是需要充足的光照的,特别是冬天,这个时期是它的花期,需要更多的阳光,有助于植物开花。

浇水:梅花比较怕积水,耐干旱,所以生长的环境不能过于湿润,要保持土壤干燥的状态,否则会影响梅花的正常生长。

施肥:梅花喜肥,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肥料,栽培时就应该施基肥,等到新梢长到5cm左右时,还应施一次饼肥。

梅花的外形特点:梅花的新梢通常是比较光滑的,颜色为绿色或带红褐色。梅花的叶子互生,形状为卵形,前端长尖。梅花的花朵一般是单瓣至重瓣,萼片是比较明显的,花朵的雄蕊比较多,花丝较长,雌蕊有一个或数个。

想要草莓有好收成,应该如何做好花芽分化?

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从***的发芽到荚果的成熟大致经过如下七个阶段: (一)***的发芽和出苗 花生***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是鉴别品种的重要根据。 花生***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芽位于两子叶之间,由主芽和侧芽组成。主芽以后发育成主茎,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胚芽的下端为粗壮的胚轴和突出的胚根。成熟的***内,主茎已有两片幼小的复叶,其内尚有3—4片小复叶或叶原 基;侧芽上可见2片苞叶或l片苞叶和 l片真叶,其内也有 2—3片叶原基,在其苞叶叶腋内已有 l一2个二次芽原基。所以花生***实际上已是一株分化相当完全的幼小植株。 花生***成熟以后,给予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能正常发芽,这种特性称为休眠。***休眠所需的时间称为休眠期 (从花生成熟收获日起至可以发芽时止)。不同品种的***,休眠期长短差异很大,一般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种休眠期短,在***收获前如遇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时,有的便可在土中发芽;而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休眠期较长。播前带壳晒种,***加温处理以及用乙烯利打破***的休眠,对加速酶的活性,提早***发芽有较好的作用。***发芽出苗过程:发育完全的***,在完成一定时间的休眠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发芽出苗。发芽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下迅速生长,长到l厘米左右时,胚轴迅速分化向地上伸延,将子叶和胚轴推向地表。当子叶顶破土面见光,胚轴即停止伸长,而胚芽急速生长出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为出苗。春播花生从***发芽到出苗,早熟品种约需10一15天; 中熟品种约需15—20天。花生种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早熟小花生,***发芽最低温度为12℃,普通型花生最低温度为 15℃。发芽最适温度,早熟小花生23℃左右,大花生26— 30℃。温度过低***不能发芽,常会引起烂子;温度过高(40℃ 以上),胚根发育受阻,发芽率下降。花生从播种到出苗约需积 温200-300℃。 在一般情况下,***吸水量相当本身重量的40%一6O% 的水分才能萌动,到出苗时需消耗***重量4倍的水分。幼苗 出土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50%一6O%,低于40%或高于 70%均会影响***正常发芽和出苗。

(二)根、茎、枝、叶的生长

1.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 花生的根由主根、侧根和很多次生细根组成。***发芽后,胚根迅速生长深人土中成为主根,主根上长出四列侧根,呈明显的十字排列,侧根上又长许多次生细根,形成强大的圆锥根系。主根人土深度可达l米以上,甚至2米左右,但主要根群分布在10—30厘米土层中。 根系横向分布可达60多厘米。 花生的根部生有根瘤。一般在幼苗主茎长出五片真叶以后,根部便逐渐形成根瘤。根瘤形成初期,固氮能力较弱,随着植株的生长,固氮能力逐步增强,到开花盛期固氮能力最强,是供花生氮素最多的时期。花生所需氮素的4/5由根瘤供给。

2.主茎和分枝的生长 花生幼苗出土以后,顶芽生长成主茎。花生的主茎直立,一般有15—25个节间,高度15—75 厘米。花生产区用主茎高度作为衡量花生个体发育状况和群体大小的一项简易指标。主茎高度以40—50厘米为适度;超过60厘米则表示生长过旺,群体过大,极易倒伏;不足30厘米则是生长不良,长势弱的表现。近年来亩产350千克左右的高产田,主茎高度在40厘米以上,有些则在50—60厘米。 花生是多次分枝作物。通常把主茎上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一次分枝,第一次分枝上生长的分枝称为第二次分枝,依此类推。第一次分枝的第一、二个分枝是由于叶节上长出,为对生,称为第一对侧枝,而以上的侧枝为互生。由于第三、四个侧枝 着生茎节的节间很短,好似对生,故习惯上称为第二对侧枝。 当主茎上生出四条侧枝后,叫团棵期。第一、二对侧枝是花生开花结荚的主要部位,约占结荚总数的70%一90%,所以其 发育好坏对产量影响极大。由于花生开花结荚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对侧枝及其分枝上,所以分枝过多特别是后期分枝过 多,在生产上实际意义不大。目前,山东省一些普通型丛生花 生高产地块每亩分枝数一般在20—30万;中间型品种徐州 68—4,每亩总分技数约10一19万,单株分枝9个左右。

3.叶的生长 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的变态叶及完全叶 (即真叶)两类。每一枝条第一或一、二节着生的叶都是不完全变态叶,称“苞叶”或“鳞叶”。花序上每一节都着生一片长桃形苞叶,每一朵花的茎部有一片二叉状苞叶。 花生的真叶为羽状复时,分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同一植株上主茎中部的小叶具有品种固有的形状,可作为鉴别 花生类型的一个依据。叶枕受光照强度影响,膨压发生变化, 使相对的四片小叶,在夜间或阴天时自行闭合,次晨或晴天又重新张开,这种现象称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不同类型的花生其叶色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叶色深浅常因外界条件及内部营养状况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花生叶色变化可作为水、肥状况和植株内部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 春播花生主茎可着生20多片真叶。花生真叶的生长过 程:幼苗出土后,两片真叶首先展开,当主茎第三片真叶展开 时,第一对侧枝上的一叶同时展开,以后主茎每长一片叶时,第一对侧枝也同时长出一叶。叶片展开后就基本停止伸长。

4.根系和茎叶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花生根系生长,需要土层疏松、湿度适宜的土壤条件。沙质壤土,土质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根系发育和根瘤形成。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50%一60%为宜,若低于40%,根系生长缓慢,根瘤形成少,甚至不生根瘤,茎叶生长也受到抑制;若持水量达到 80%,不仅根系分布浅,降低植株抗旱能力,而且易造成地上部徒长。茎叶生长除要求适宜养分、水分条件外,还要求较高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温度超过31℃或低于15℃时,花生茎叶就基本停止生长,温度降到23℃以下,生长较慢,温度在26℃左右生长最快。此外,花生在弱光条件下,主茎节间长,分枝少;良好的光照条件可使植株生长健壮,节间紧凑,分枝多。

(三)花芽分化 当花生幼苗侧枝长出2—4片真叶时,花芽就开始分化。团棵期是花芽大量分化的时期,此时分化的花芽多是能结成饱满荚果的有效花。一个花芽从开始分化到开花,一般需要 20—30天,多粒型和珍珠豆型花生短些,普通型花生长些。花生花芽分化过程,以珍珠豆型为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花芽分化期(开花前25)天;花萼分化期(开花前20天); 雄蕊、心皮、花瓣分化期(开花前15天);胚珠、花药分化期(开花前10天);花器扩大期(开花前7一10天);花器成熟期(开花前 l-3天)。 花生花芽分化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氮素供应充足、土壤水分适宜(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光照充足,有利于花芽分化,为早开花、多开花奠定良好基础;反之,花芽分化就会受到严重抑制,花期延迟,开花减少。

(四)开花和下针

1.花的形态构造 花生的花是***完全花,总状花序,着生在主茎或侧枝叶腋间的花梗上。每一花序一般能开2—7朵花,多的开到15朵以上。整个花器分为苞片、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分。

2.开花与受精 花生在开花前花蕾膨大,一般在开花前一天傍晚,萼片裂开,露出**花瓣,到夜间花萼迅速伸长,至次日早晨开花时可长达3—6厘米。花多在早晨5—7时开放。 开花前 l一5小时,花药即开裂散粉,进行授粉。授粉后经12小时左右即可完全受精。开花受精后,花冠当天下午萎蔫。花生的开花顺序,一般自下而上,从内到外,左右轮流开 放或同时开放。但在久旱遇雨时,开花顺序失常。 花生的开花类型,根据第一次分枝上花序的着生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连续开花型,即主茎开花,侧枝不论是否再分枝,每个节上都能开花。另一类型是交替开花型,一般主茎不开花,侧枝的第一、二节分枝,第三、四节开花,第五、六节再分枝,第七、八节开花,分枝与花序交替出现。普通型大花生 “蓬来一窝猴”即属此种。花生的开花期很长,花量较多。在一般大田生产中,单株开花数在50—200朵。开花期早熟种从始花到终花60—70 天,晚熟种90一120天。在整个花期内,开花最多的一段时期为盛花期。连续开花型品种在始花后10天达盛花期;交替开花型品种则在始花后20—30天达盛花期。花生的开花量虽多,但有效花期内的开花量只占总开花量的60%左右。不论哪个品种类型花生的花,基部两对侧枝的开花量都占全花量 的80%一90%以上。

(五)果针的伸长与人土花生开花受精以后,子房茎部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形成子房柄。子房在子房柄的尖端,其顶端呈针状,所以把子房和子房柄合称为果针。果针生长有向地性,尖端表皮细胞木质化呈帽状,保护子房入土结实。果针开始伸长较慢,以后逐渐加快,植株基部的果针约经 4—6天人土,处于高节位的果针人土约需10天以上。果针伸长10厘米以后,伸长减慢,入土能力降低,常因久不入土而停止生长。植株基部节间开花早,距地面近,果针大多数能人土结实;植株上部的花开花晚,距地面远,果针往往不能人土,即便人土常因入土晚、气温低,影响子房发育,不能形成荚果。通常情况下,花生的成针率(占开花数的)30%一70%,成针率不高的原因很复杂。一是花器不全,没有受精;二是开花时温度过高或过低;三是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时,严重影响成针率。 果针入土深度因品种类型和着生部位而异。珍珠豆型和多粒型花生,果针入土约2—4厘米;普通型花生较深,约4— 7厘米;龙生型花生,果针人士更深些。

(六)花生开花下针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花生开花下针对水分要求较高,反应也最敏感。在5一15 厘米土层内,以土壤持水量60%一70%为宜。当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开花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断开花;当土壤水分达到80%时,会引起茎叶徒长,开花减少。果针入土需要湿润的空气和疏松的土壤,干旱常造成果针不能人土,形成大量的无效果针。 花生开花下针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特别是氮、磷两种元素。氮素能有效促进开花,磷素能增加前期有效花,防植株早衰。花生开花下针期对温度要求较高,以日平均气温25— 26℃最为适宜。低于22℃或高于30℃时,开花数显著下降,而且开花不齐。如温度骤然降到12℃左右,花的发育和受精会受到严重影响。天津市8月中旬以后开的花,有相当一部分由于温度降低不能发育成果针;即使下针,也不能成果。因此,在栽培上促进花生早日进入盛花期,对提高成果率具有重要意义。花生开花下针期有充足的光照是保证花早、花多、花齐的重要条件。如遇阴雨、光照弱,植株生长瘦弱,开花数量会显著减少。适当缩短光照可促进开花,能使始花、盛花和终花期提前。

(七)荚果的发育和成熟 花生果针人土后,子房开始发育形成荚果。从子房开始膨大到荚果成熟,整个过程可粗略分为两个阶段,即荚果膨大阶段和充实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在荚果体积的急剧增大。果针人土后,10天左右即成鸡头状幼果,10—20天,荚果体积增长最快,约在人土后20—30天内,荚果体积即长到最大限度。 但此时荚果含水量多,干物重增加还不快,荚果内主要为可溶性糖,油分很少,果壳木质化程度低,荚果光滑呈白色。后一阶段主要特点是荚果(主要是***于重)迅速增长,糖分减少,含油量显著提高。果针入土后50—6O天或60—70天干重增长接近停止。在此期间,果壳变厚变硬,种皮逐渐变薄,显现品种本色,在荚果发育的同时,胚器分化完成。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这是花生不同于其他作物的主要特性。花生果英的发育需要湿润、黑暗、氧气、养分和机械***等环境条件。 湿润是荚果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水分缺乏,造成子房萎缩,停止生长;水分过多或出现渍水情况,也会抑制荚果发育,造成果小、果少,秕果烂果增多。荚果发育所需的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50%一60%为宜。 黑暗和机械***是荚果发育不可缺乏的条件。花生果针如果一直悬空不使其入土,则无论伸长多少,始终不会膨大结实。土壤的机械***,对荚果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也是荚果发育的重要条件。荚果发育时结果层壤最低温度为15一17℃,最高温度为37— 39℃,适宜的温度为25—33℃。通气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荚果的发育。荚果的发育能否达到大而饱满,与结果层土壤养分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结果层土壤中矿质营养,特别是磷、钙丰富,对促进荚果的膨大、饱满有较好的效果。

影响花卉生长的六大因素之水分

如果我们对种植草莓的农民朋友种植草莓,如果谁种植的草莓早点收获,谁能在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在别人面前提前收获的草莓,成熟的收获时间越早,草莓的***/市场售价越高,我们农民就能获得更多的种植收益。有经验的草莓种植者知道:草莓花芽分化的时间和质量,直接决定草莓开花结果的时间、数量、产量和质量。也就是说,草莓花蕾的分化决定了草莓果实的收获期、产量和质量。草莓从花芽分化到陆续成熟需要3个月左右。对于在冬季温室种植的草莓,如果想在春节前或11月开始收获第一批果实,草莓必须在9月中旬下旬提前花芽分化,将草莓从茎叶的营养生长转变为花果的生殖生长。

草莓的花芽分化是指草莓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过程。从花芽分化时期开始,草莓花芽分化可分为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两个阶段。从花芽分化的形态上看,草莓花芽分化可分为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和花期分化期三种形态期。说到平衡增长,其实是草莓生产种植中生殖增长和营养增长的平衡问题。一定程度上要抑制草莓植物的营养生长,促进其生殖生长,即花蕾生长。我们经常使用营养品,生长调节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必要仔细观察作物的基本生长趋势。草莓不会说话,但通过它的外在形式来显示它的生长状态,所以我们要认真观察,弄清楚它现在需要什么。

草莓叶片的生长角度为45度时,这是一种既不旺盛也不低的生长态势,生长状态非常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可以同时进行。但是大部分时间温度管理不当,营养长得好,甚至叶子都长着。而且,使用营养液的话,如果生长调节剂不合适,叶子就能直接上天。花枝和花骨长到天花板会严重影响下一个树桩的分化和现阶段的果实生长和甜蜜。产量也会下降,口感也会非常差。

在促进控制的过程中,我们使用调节剂,原则上可以使用,但不建议多使用,同时使用膨胀剂也同样不建议滥用。由于***/市场需求,必须掌握好剂量,掌握好浓度。否则会影响水果和口感。水果形状很大,但不好吃。我个人不推荐的膨胀剂。要想获得果实的膨胀和甜蜜效果,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式增加光线,提高温湿度管理,增加与宿华所的操作量,也可以获得良好的质量。

花芽分化的诱导因素有哪些?

水分在花卉植物内占有很大的比重。木本花卉中含水量约为植物体重的50%,有些草本花卉含水量达植株体重的70%~80%。由于水分的存在,才使花木呈直立、饱满、挺拔状态。

水分是花木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花卉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部分是通过水中溶解的物质而吸收的。光合作用也只有在水分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花卉依靠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调节植物体的温度,同时减少生理病害的发生。

同一种花卉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一般***贮藏时要求干燥。当***萌发时需较多的水分。在幼苗期,由于根系细弱,需保持经常的湿润,但避免过大的水分。成苗期,植株体量大,蒸发量加大,需水量较多。但进入开花结实期要求水分又减少,湿度也小。如果水分过大会造成落花和落果。

观花类花如水分过大,花色会浅淡。相反,如水分缺乏则花色加深。花芽分化时如水分不足会影响花芽的形成,如水分过多则会造成花木徒长,抑制花芽分化。一般来说,在花芽分化期要控制水分使营养生长受到抑制,从而达到促进花芽分化的目的。如花卉栽培中扣水的措施,是使新梢顶端自然干梢,叶片卷曲,停止营养生长,转人生殖生长。

不同的花卉品种对水分及湿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如荷花、睡莲等必须在水中才能生长;热带兰要求较大的湿度;而叶表面有茸毛,叶片较小或退化成刺毛状、肉质化的仙人掌类景天类花木,当水分或湿度过大时会使花木生长不良。

球根花卉,凡球茎含水量少,则花芽分化也早,早挖掘出来的球茎因含水量多,花芽分化迟。水温过高过低均会***根系,会减少或失去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与气温最接近的水温最适宜花木根系活动。

温室大棚茄果类蔬菜、草莓,如何促好花?

关于植物的成花,科学家们很早作了研究,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开始,是由德国Sachs(1880,1882)认为在植物体内有特殊的成花物质。其后,克里勃斯(G.Klebs)在1918年提出开花的碳、氮比例理论。Gassner(1918)认为成花有温度诱导现象。后来苏联,李森科(T.Д.Лысенко)1935年,提出春化作用的概念。美国加纳(Garner)1920年又开始了光周期反应的研究。自Kogl等人(1934),确定了生长素以后,苏联,柴拉轩(Чайлахян),提出成花素的概念。

近年来,自发现植物激素以后,并在植物成花的应用上取得成功,使成花问题又有了更丰富的理论依据。此外,对成花过程中核酸与蛋白质代谢的研究,使成花问题的探讨进入分子领域。

植物的枝叶不会无限地生长,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开花。但是不同植物的成花年龄,相差很大,也很复杂。一年生植物,在当年内就能开花结实,结束一生。如许多半沙漠草本植物,只能在一个很短的雨季中便结束一生。而竹类和龙舌兰,却可以数十年仍然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也有一些植物,分生组织已经达到了开花的程度,也还会暂时或是无限期地停留在营养性生长状态。这种情况也是经常见到的。当然,那些常期栽培的植物,由于经过人工定向培育,当达到开花年龄,多数是可以年复一年地开花、结实。

开花,首先是决定于花芽的分化。引起花芽分化的原因,也就是引起分生组织由营养状态向生殖状态转变的原因,多数观点认为,在某种或某类开花激素物质的作用下,导致代谢状况的改变。并认为,这种成花***物是从植物感受外界光照的部位叶片中产生,而再由叶片转移至芽,或是也可以由芽直接感受低温的作用而产生。

成花***物,又称“成花素”,虽则还不曾被分离提取出来,但是多数植物的叶片及芽,能感受光周期和低温或是外加某些激素的诱导,从而导致成花,这些大量事实,足以说明植物的成花确是受一些外来以及内部某些因子的控制。

诱导成花的因素有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碳氮比值及积温学说四方面。

以下分别介绍诱导成花的各个因素:

1.春化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条件。尤其是温带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温度的要求非常悬殊。而热带与亚热带植物,这种差别不大。因温带地区,一年内季节间温度变动较大,因此造成这类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有些植物,相对高温有利于向生殖生长过渡。如金光菊、中华紫菀和菠菜等植物,生育期内需要高温诱导才能成花。还有一些植物,相对低温则有利于生殖生长的进行,如温带地区的许多二年生植物,低温的作用能促使植株向生殖生长转化,如三色堇、石竹、甘蓝等植物。

应该指出,植物对温度的昼夜变化,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这种昼夜的温差,通常只影响到植物的营养生长。

(1)春化现象

是指植物在某阶段通过低温的诱导能促进成花的作用,而这种现象就称为“春化现象”。春化作用,是由苏联遗传学家(Т.Д.Лысенко)(1935)提出。

需要春化作用的植物,多数是越冬的二年生植物,冬季的低温能促使这些植物成花加速。低温,对于一些植物的成花,可能是一种量的因素(相对的因素);而对另一些植物的成花则是绝对地需要低温,这就是一种质的因素。前者,在不通过一定的低温,只能引起植物成花时间的推迟,成花数量大大减少;而后者,当不曾遇到适量的低温,这些植物便始终不能成花。如冬播的冬性小麦,改为春播时,由于苗期没有经过低温阶段,因此绝不会开花,同样情况下,半冬性品种只是开花期大大延迟,花数很少。在花卉植物中,一些二年生秋播花卉,改为春播时,所遇情况也是这样。如美国石竹,在杭州,由秋播改为春播,就始终不见开花。某些多年生草本,也有春化的要求,如菊花

木本植物,多数没有春化要求。而少数木本的花芽分化,有人认为也需要先经过低温春化。日本大垣、伊东(1***2)认为,冬季低温能促进温州蜜柑花芽的分化,如遇到冬季气温偏高的年份,花芽分化就会推迟。花芽分化在夏、秋季节进行的一些木本植物,如桂花、山茶、梅花等,低温诱导成花的作用,可能不存在。

植物通过春化作用所需低温程度和天数,是随种类不同而异。

植物进行春化的最适温度范围相当宽,某些植物春化温度的上限可以在9—17℃间,也有些植物春化的下限温度甚至可以引起植物组织形成冰晶的程度。多数植物在0—5℃的温度范围内通过。

图2—1,说明某黑麦品种春化进行速度最快的适温从稍高于0℃至8—10℃,幅度很大。

图2—1最终相对开花反应是春化期间温度的函数

为某黑麦品种对六个星期处理的反应

(引自美国F.B.索尔兹伯里,植物生理学)

图2—2中看出,紫罗兰属植物进行冷处理的持续时间延长时,开花植株的百分率就增加,并且到达开花的日程变短,说明低温能加速成花。

图2—2低温持续期对紫罗兰属植物成花的影响

(低温处理后将植株转到较高的温度)

(引自西德D.赫斯,植物生理学)

当然,确切的温度曲线,是由植物的种类所决定,其根本原因,还是与植物原产地冬季的低温状况有关。

春化的最有效时数,在不同品种间变化较大,最大限度的变动在4—56天,才能看到初步效应。例如天仙子需要84天,冬小麦需要21天。超过了一定时数,春化效应反而减弱。

(2)春化的部位与解除

一般认为,接受春化诱导的器官是芽,就是说春化作用限于在分生组织内进行,它可以是***内的胚,也可以是幼苗或其他营养体的芽。

由于春化作用在分生组织内进行,因此如取未经春化的植物,将其分生组织嫁接到那些分生组织经过春化但已移去的植株上,结果是未经春化的分生组织,虽然能在春化植株上成活生长,伹它仍然是停留在营养体阶段。

相反的情况也个别存在,如对二年生植物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的试验,低温的效应又可通过嫁接传递给未经春化的植株。因此有人就推测,对于天仙子这类植物,低温春化后可能会产生某种特殊的春化素,而这种物质却可以通过嫁接进行传导。但是,直至目前,多数植物还不能通过嫁接传递春化。

也有人曾经对十字花科植物进行研究,认为,某些植物感受冷冻处理的部位,明显地仅限于在叶基部,如将叶基部切除,再进行冷冻处理,就不产生春化效应。其原因是叶基部细胞具有有丝分裂的活性,因此老叶就不表现这种感受低温的能力。

综上情况看出,植物感受低温春化的部位可能不仅限于顶端分生组织,而凡是有细胞分裂活性的组织,都可以感受低温春化的***。但是,不同植物感受春化的部位不同,当然,最显著的部位是芽。

春化作用可以被解除,因为春化作用是可逆的。植物在春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或没有结束前,就将植株再返回到常温下,春化效应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失,称为“脱春化作用”。如冬黑麦,15℃是中间温度,当低于15℃时,能增加春化水平,而低温处理后又立即改换在15℃以上的温度环境下,就会使前期所进行的春化水平降低。据试验,植物在春化过程中,如立即改换在30℃或更高的温度条件下,则春化效应会完全丧失。而且发现在春化的适温范围内,温度越是偏低,持续的时间越长,春化的效果也就越稳定,也就越不易被解除。当然,当春化过程结束后,春化阶段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再将植株移到高温的条件下,便不会再发生脱春化现象。

春化时间过长,如持续几个月之久,植株春化的程度反而会稍有削弱,这种现象又称“过度春化”。因此,每遇到冬季过长,如超过常年的低温期限,往往对植物的成花是不利的。

(3)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关系

许多需要低温春化的植物,经过低温春化以后,能否进一步形成花原基,还需要依赖于其他条件。

春化过程显然需要能量供应,说明春化作用是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密切相关。可以从下面例子得到证实。

如将***放在水中或氮气中,使处在缺氧的条件下,春化就不能进行。Gregory Purvis发现,用琼脂培养离体胚时,为了引起春化,有些植物还必须添加蔗糖或果糖,说明蔗糖可能是作为一种能量底物,即供呼吸分解消耗的物质。

除此,春化进行时,春化组织也必须持有一定的含水量,如***必须在吸水量达40%时才能进行春化,但是,这种情况与***萌发时含水量须达80—90%的情况并不同。

某些需要春化的植物,在春化进行以后,往往随即对光照长短即光周期有一定的要求,在光照时数满足以后,才能成花或开花。如许多十字花科植物,在低温春化以后,接着要求长日照条件,这是众所熟悉的。此外,还有一些植物,它们没有低温春化的要求,但是对日照长短引起成花诱导的过程中,又需要配合以一定的温度条件。如有些菊花品种,它们的成花,需要在低温配合下的短日照条件。中华紫菀的成花,又需要有高温配合下的短日照条件。追索其原因,这些要求都是与植物的地理起源有联系。因为凡是在秋冬季成花的植物,秋冬季的短日照和低温,便成为植物成花的必要条件了。(4)春化的生理机制关于春化的生理原理,前人曾作了大量的探索,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归纳起来,有这样两种不同的倾向。

已经知道,有的植物春化效应能通过嫁接而进行细胞和组织间传递,从而导致分生组织细胞发育到春化状态,而这种状态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传递给子细胞。因为通过低温春化的主茎所产生的侧枝都具有相同的春化效果。但是也有例外,在某些植物中,低温诱导所形成的开花物质并不发生传递,或是通过另外的途径进行传递。

植物转变为春化状态后,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有人推测,可能与细胞遗传信息的去阻遏作用有关。因为在低温诱导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某些特定的mRNA的产生,以及一些新的rRNA和核酸酶的形成,都说明低温诱导与核酸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然而,在另一些植物上,低温处理前后RNA和DNA的含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如在冬性黑麦***的胚内。

但是应该肯定,春化是活化了一个或是一组与成花有关的基因,也可能是活化了某种细胞器,于是引起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最后引起顶端分生组织的一定区域转变成“花原基”。

另一种观点是,Melchers等人主张有一种春化***物存在。认为春化作用至少有两个阶段,首先是低温下前体转变成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在高温下,中间产物或是被破坏或是纯化,当在适温条件下,中间产物能转换成为稳定的物质,这种物质便是春化作用的最终产物。

Lang曾将GA使用在某些需要低温春化的植物上时,这些植物可以不经过低温处理就能被诱导成花。说明GA有代替低温春化的效果,此与Melchers所提出的春化素的效应基本符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试验又发现,植物处在低温时期就能产生天然赤霉素,如果将从低温诱导的植株中提取出的GA,再施到未经低温诱导的植株上去,结果能引起开花。虽然如此,但有些植物如紫萝兰,虽经低温处理,但体内GA含量并不增加。

在那些用GA诱导开花的植物中,也观察到用GA诱导成花的情况与低温春化的表现有些不同。如用GA处理,植株是先抽薹后开花,即花芽的形成是在形成营养枝以后;而低温处理的植株,其花芽的形成是在营养枝以前。这种差异说明,GA仍然不是人们所指的春化素。

此后,柴拉轩提出开花素概念,其目的是说明上述现象。他设想开花素是由两类物质组成,一类是成茎素即GA,另一类是尚不知其性质的成花素。他认为,一些植物在低温下能产生一种春化素,而在长日照条件下春化素就能转变成GA,同时在长日照条件下又能形成一种成花素,结果在GA和成花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成花。而植物在短日照条件下,体内不能形成春化素和成花素,因此就不能成花(图2—3)。

图2—3柴拉轩的开花素概念

(引自北京林学院,植物生理学)

2.光周期现象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不同的光质又能引起植物许多反应。例如蓝光能引起植物的向光性,红光引起叶片的生长,与一些色素的形成,还能引起需光***的发芽。

温带地区一年内日照长度的变化是季节变化的最可靠信号,而温度的变化也稍迟于光照长度变化,出现较晚。当然,那些低纬度地区,日照长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情况有些不同。

据了解,光照长度即每天光照时数与植物成花和休眠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不同于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情况要更复杂。

人们对每天光照时数影响植物生育过程很重视,开始于1920年。美国贝尔茨维尔(Beltsville)和加纳(W.W.Garner)、阿拉德(H.A.Allard)等人发现日照长度对烟草新品种的花芽分化有决定性作用。自此,关于日照长度与成花关系的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许多科学家从事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光周期现象的概念

一定时间光照与黑暗的交替,称“光周期”。

光周期对植物成花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

加纳(W.W.Garner)、阿拉德(H.A.Allard)最早发现,在同一纬度地区,自4—7月,每隔二星期分期播种大豆晚熟品种,结果发现,早播的花期推迟,迟播的花期提早,最后不论是早播或迟播,花期都集中在大致相同的月份内(9月),而这种结果却又与大豆的晚熟种和中熟种进行短日处理后,开花期能与早熟种相近的现象非常一致。因此,就认为这种开花期一致的原因,是与当时环境中日照时数的逐渐缩短有关。

(2)光周期现象的特点

①临界日长与临界夜长

人们发现,要求光周期诱导成花的各种植物,它们成花对日照的要求,不仅是日照长短,而且还要求一个适宜的日照时数。由此,将这些植物分为长日照、短日照和日中性植物三种类型。

以24小时为一周期,短日照植物要求在24小时的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一定时数,才能成花或成花的数量增多。长日照植物则要求在24小时的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一定时数,才能成花或是成花量较多。日中性植物,成花与日照时数长短无关。

经进一步研究,又提出临界日长和临界夜长的概念。临界日长,是指成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大于此值时,短日照植物不能成花;小于此值时,长日照植物不能成花。临界夜长,是指所需要的极限暗期长度,超过此值时,长日照植物不能成花;小于此值时,短日照植物不能成花。

从图2—4中所列情况,在15.5小时约相当于一个临界日照的长度,大于此值时长日植物开花加速,因为自15.5小时光照处理后到达开花的日数迅速减少。而短日植物不能开花,由于经15.5小时光照处理后到达开花的日数则无限延长。

图2—4对不同日照长度的代表性开花反应

K表示数字是任意的曲线:1.真正中间性日照植物2.接近中间性日照植物3、4.长日照植物5.真正长日照植物6.真正短日照植物7.数量上的短日照植物

(引自F.B.Sali***uty,1963,The Flowering Process)

图2—5显示黑夜中断现象的效应。黑夜中断,是用短暂的照光将黑夜打断,相当于暴露在长日照之下,因此,经黑夜中断处理后,能促进长日植物开花而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而且在暗期的中途中断,效果最显著,因为相对开花率,长日植物迅速上升,短日植物则明显下降。

图2—5暗期中不同时期施加不同长度的光照中断对一种短日植物和一种长日植物随后开花的效应

上图为短日植物瘤突苍耳下图为长日植物天仙子

(引自〔美〕F.B.索尔兹伯里、C.罗斯,植物生理学,1***9)

从表2—1,可以看出,短日植物的临界日长不一定比长日植物短,因为短日植物真正需要的不是短日照而是足够长的暗期。相反,长日植物真正需要的也不是长日照,而是相当短的暗期。因此,短日植物实际是“长夜植物”,而长日植物则是“短夜植物”。

需要光周期诱导成花的植物,对临界日长或夜长的要求,不同植物种类而不同,如表2—1所列,为一些短日和长日植物成花所需的临界日长数值。研究不同植物最适的临界日长或夜长,对人工进行光周期诱导成花,是有相当指导意义的。

目前的发展趋势,认为长日照植物的光照阶段,不是绝对地要求某一长日条件,而是要求逐渐延长光照时数的环境,才有利于成花,如自春季至初夏间的光照条件,而短日植物的光照阶段,也不是绝对地要求某一短日条件,而是要求光照时数逐渐缩短的环境,有利于成花,如自夏末至秋冬季节的光照条件。因此,通常将自春末至夏季间开花的植物,称长日照植物;而将自秋冬季及早春间开花的植物,称短日照植物。

表2—1某些短日和长日植物,花芽开始分化所需要的临界日长(小时)

(注:摘自曹宗巽、潘瑞炽、北京林学院等,植物生理学)

图2—6,显示在不同纬度地区,日照长度的季节性变化。在一年内,日照在夏至最长,冬至最短,春分和秋分各为12小时。在低纬度地区没有长日照条件,只能形成短日照植物;在高纬度地区,冬季低温,植物停止生长,只有长日照时期是植物生长的适宜季节,因此形成长日照植物。

图2—6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度的季节性变化

(引自曹宗巽、吴相钰,植物生理学,1980)

在同一季节内成花的植物,各植物种类间成花对光周期的要求,也有严格与不严格之分。

至今为止,植物光周期习性,能被广泛研究过的,也只限于典型的长日或短日植物。实际过程可能还要比所揭示出来的情况更为复杂。

②光周期诱导的时数

植物进行光周期处理后,是不会立即出现花芽,而植物却可以保持这种光周期***的效应一直至花芽的出现,这种现象称“光周期诱导”。

在进行光周期诱导植物成花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些植物比较敏感,只需要一个诱导周期的处理,如苍耳、藜、日本牵牛。而另一些植物,甚至要求很长的时间,如长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需要15—20个诱导周期。高雪轮(Silene ormeria),需要约7个诱导周期。

表2—2所列,为一些植物最起码的诱导周期数,少于这个周期数便不能成花,而多数情况凡是大于此周期数越多,对成花愈有利。也有一些植物,在所需供给的诱导周期数越多时,表现为临界日长或临界夜长就越不精确,如苍耳。

表2—2花芽分化开始所需的最小周期数

(引自曹宗巽、吴相钰,植物生理学,1983)

注:按24小时为一周期。

对植物临界日长或临界夜长的确定,某些植物相当精确,此数值的范围非常狭窄,甚至可以精确到5—10分钟。而另一些植物,此数值的范围较宽,可以变动在1—2个小时之间。

诱导的周期数,还与植物的年龄、环境的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这些情况在人工进行光周期诱导时,应该特别注意。

诱导周期数,如果不是按24小时为一周期进行处理,那么,情况就又不同,如将长日照植物处在持续的光照下,没有夜间的黑暗,这显然对营养生长十分不利。另一种情况是,将光周期缩短,进行短的光期和短的暗期交替处理,这样,在短的日照时数下,长日植物也将会开花。例如百日草,可在持续1小时光照和2小时黑暗交替的短周期下开花。这些现象的原理,可能比24小时为一周期的情况更为复杂。

③光周期***的感受与传导

柴拉轩(1936)用菊花作材料,哈姆纳(1938)用苍耳作材料的试验,先后证明,光周期的感受部位是叶。

试验经过是,菊花和苍耳是短日照植物,它们在短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如将植株顶端接受长日照,而叶片接受短日照处理时,也会开花。当植株顶端接受短日照,而叶片接受长日照处理时,植株不能开花(图2—7)。

图2—7菊的光周期感受部位试验

叶片感受光周期作用的能力与其叶龄有关。生理年龄较小的叶,如处于完全展开前后的叶片,对光周期的反应最为敏感,而未成熟或是已经衰老的叶片敏感程度最低。但是,也有少数植物经去叶试验证明,感受光周期***的部位不是叶片,而是茎。如某种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ar)去叶以后,紫雪花在去叶与去芽以后,都能感受光周期诱导,然而这些都不能排除叶片是接受光诱导***的主要器官。

植物花原基的形成是在顶端分生组织内进行,而感受光诱导***的部位是叶片。这就说明叶片感受光周期诱导以后,能形成一种成花***物或成花促进物,而这种物质又可以在植物体内从叶片转移至芽的分生组织内。

通过同位素示踪标记,已经测出某些植物体内成花素的运输速度(表2—3)。

表2—3成花***和光合产物在矮牵牛和黑麦草中的运输速度

(引自北京林学院,植物生理学,1981)

另外,从环剥试验或脱叶试验,也证明了成花***物的运输是在韧皮部内进行的。当用蒸汽、冰冻或处理叶柄或茎,也可以阻止这种物质的运输,这也表明是与同化物的运输情况是相类似的。

此外,又有些实验证明,当将某些植物放置在非诱导条件下,叶内可产生某种抑制成花的物质。如将长日照植物天仙子,置于短日条件下,当摘去叶片后,便能促进成花。这些事实证明,显然有一种开花抑制物质在短日照条件下由叶片形成,而在长日条件下这种抑制物的合成是被终止或破坏。

④光照强度、光质与光周期反应

由于地面接受太阳直接辐射光谱的成分,是与太阳高度有关。当太阳高度较低时,如早晨和傍晚,太阳辐射须穿过较厚的大气层,由于部分光线被云层所吸收,因而其中紫外线与可见光的含量就减少,而红外线的比例则增加,长波辐射量就偏多。当太阳高度较高时的中午,情况就相反,当时太阳辐射光谱中的紫外线和蓝紫光的比例就相对增多。因此,在地球上不同纬度与海拔高度地区,以及不同的季节与一天内的不同时间,地面投射到的太阳光谱成分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同。

已经证明,在光周期诱导周期内,植物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很弱,过强的光照可能不适宜。这不同于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有人认为,每天光周期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不在日出或日落,而是在日出,日落前太阳在地平线上6°时,这时的光照强度约在50—100lx。

还发现,在进行光周期诱导中,将短日性植物用短光波的长日照处理,如中午用日光,早晚用蓝光,发现植物不但没有延长发育,反而发育更快。同时将长日植物用长光波的短光照处理,如中午遮光,早晚见光,则植物也同样发育很快。从而提出,长日植物需要长光波而短日植物需要短光波诱导成花的实质。并且指出,由于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小于30°的时间较长,在这段时间内长波光即红橙光占绝对优势,从而植物接受长波光照时间较长,使这些植物在生育过程中就形成了需要长波光的特性,从而发展成长日照植物。

低纬度地区,情况正相反,太阳高度角大,照射到地面的短波光比例增加,从而形成短日照植物。

⑤光中断现象与光周期诱导

将短日植物放在8小时光照和16小时暗期的合适短光照条件下进行光诱导时,当在暗期中途以低强度的光照进行瞬时的暗期中断,就能抑制成花。而将长日植物处在同样的短光照下,也在暗期中途进行上述相同的光中断处理,而能促进成花。进行这种暗期的光中断处理时,只要暂短的光照或片刻的“闪光”就可以达到效果。这种方法,比之于进行长日照处理需在傍晚延长数小时光照,或是进行短日照处理需在白天进行数小时的遮光更为有效。例如,在短日植物苍耳的光诱导中,只要把它放在较长黑暗中以近似3.05—30.48mm的烛光照一分钟,就足以抑制其成花。

在棚室蔬菜栽培中,针对一些茄果类蔬菜以及草莓等,无论是什么茬口,总会出现花不好的问题 ,最终导致的就是坐果不好、畸形果多。如草莓出花慢、花不整齐,西红柿花小、花弱,黄瓜雄花朵,茄子花小,辣椒坐不住果,豆角结荚率低等,而这些问题,都和开花有直接的关系。

判断好花的标准是什么?

开花坐果类的果菜,开好花才能坐好果,如果花都开不好,那么坐果肯定就好不到那里去,所以说,要想有好果,开好花是关键。而要想开好花,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样的花属于好花?

单个花朵:花大而且颜色正,花大是说开花是长柱花还是短柱花,一般来说,长柱花就是好花,短柱花就是弱花,同时不能出那种特别粗的畸形花,只要出畸形花,后期坐果畸形果、漏籽问题就会比较突出。整个花序:花好整个花序就开的特别整齐,整个花序花期一致。

果菜类蔬菜开好花的条件是什么?

要想开好花,需要哪些条件,或者植株生长需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向着这些方面去管理,要想开好花,必须具备以下这些条件:

1.植株的长势均匀

蔬菜植株长势过旺或过弱,开花都容易出现不整齐的问题。植株长势过旺,叶片合成的有机营养往植株上运输的比较多,而花上就相应减少,所以,就会出现花弱;植株长势弱,无论是花还是植株本身,都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供应。

2.营养供应要充足

营养供应要充足,是说在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叶片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要充足,但在大多数时候,有机营养都是短缺的,比如当植株出现旺长的时候,花的有机营养就会出现不足,就会导致开花不好。

3.微量元素补充要及时

花芽分化的好坏,和微量元素有直接的关系。菜农朋友一听到和花有关的微量元素,肯定第一个想到的是硼,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硼不是促花的而是促进授粉的,硼的最大作用是促进花粉管的伸长和萌发,也就是说开了花坐不住果、花开的好不好和硼没有关系。要想花芽分化好,是需要综合微量元素的***,也就是铁、铜、锰、锌、硼、钼这些微量元素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花芽分化正常,单一补充一种微量元素,***花芽分化的效果会很弱。

第二个误区是很多菜农朋友认为磷是促进开花的,所以在缓苗后,就使劲用高磷的肥料,最典型的就是冲施磷酸二铵或晶体二铵,不管是什么二铵,它的磷含量都是46%左右。虽然磷确实能够***花芽分化,但是只要我们在施底肥的时候施入足够的磷肥,那么,在前期用不着再追高磷的肥料,用多只是浪费。

4.环境条件要合适

所谓的环境条件,就指的是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是否合适对能否开好花很关键。因此,建议菜农朋友在把苗定植后,一定要有一个控温蹲苗期。控温蹲苗的目的除了控上促下,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促进花芽分化。要想让花开的好,要想让花芽分化好,一定是一个中低温的管理,这样才能够***花芽分化。

从定植后缓过苗至开花之前,温度越高,花越不好,因为温度高了,蔬菜植株的营养生长就会加强,相对应的生殖生长就会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高温季节果菜类作物普遍存在坐果难问题的原因所在。

5.内源激素的平衡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养分供应,都是有不同的激素所控制,主要有5大内激素,这5大激素互相作用,内源激素的平衡能够***花芽分化。我们种黄瓜的老百姓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苗期的时候为了***成花,要打增瓜灵等来***多出雌花,是什么原理呢?不管是增瓜灵还是其它药剂,有效成分都是乙烯,它是一种催熟剂,为什么在苗期打它能***花芽分化?这是因为蔬菜苗移栽定植后,会根据环境条件来决定什么时候出花,栽苗后,如果温度合适、水肥充足、光照充足,以营养生长为主;如果遇到逆境环境,比如低温、弱光照、激素***等,它就会尽快开花结实,这个时候就会***花芽分化。

通过喷施激素人为***外界环境变化从而达到***花芽分化的目的,这种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植株在中后期容易出现早衰。量用的越大,植株在中期就越容易出现?瓜打顶?和根系不好,因为这种方式是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让有机营养向花运输。

促花的措施有哪些?

1.控旺

在设施栽培中,控旺措施是贯穿整个生长期的。即使是在低温天气,如果有旺长的迹象,也要及时去控旺,这是原则。控旺的目的是平衡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出现植株徒长。

2.调控温度、光照等的合理

前期在定植缓过苗之后,一定要有一个蹲苗期,建议蹲苗期原则上要保证至少10~15天左右,通过蹲苗促进花芽分化。在蹲苗期温度可以尽量低一些,进行中低温管理,而光照却要尽可能充足一点,花芽分化要求的环境是温度是中低温,但是要有足够的光照。

3.植株调整

植株调整包括吊蔓、打杈、打叶,和花芽分化直接相关的就是吊蔓,如果在高温季节,可以晚点吊蔓,让植株自然生长,能够起到抑制营养生长,可以起到平衡7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作用。具体可翻阅我前面发表的文章:温室大棚蔬菜栽培,如何吊蔓、打杈、打叶,调节植株生长平衡?

4.人为***花芽分化

通过人为***花芽分化,要求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进行。

地上部***花芽分化:在进行地上部促花的时候,可在控旺的同时喷施***花芽分化的药剂。在缓过苗之后,建议喷施含亚磷酸+中微量元素+粉唑醇的药剂,越早打越好,亚磷酸盐和中微量元素***花芽分化,粉唑醇具有控旺的效果,如果植株不旺长,粉唑醇可不用,长势特别旺可用甲哌鎓替代粉唑醇。豆角、辣椒,7~10天喷施一次,连喷3次,其它作物连喷2次即可。地下部促进花芽分化:在这里建议菜农重视浇好前三水,也就是定植水养菌改土,缓苗水促花,花前水生根。浇缓苗水时,随水冲施含有水溶性磷酐的肥料,通过水溶性磷酐达到促花的目的。

通过地上部***花芽分化能够出好花,地下部促进花芽分化能够使得开花早、开花整齐。

综上所述,要想开好花,控旺要及时,温度、光照要合理,植株调整要***取,再有就是人为的***花芽分化,而且宜早不宜迟,通过以上措施,就能解决花芽分化不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