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夕死词类活用,古人贵朝闻夕死词类活用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21 0
  1.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注释
  2. 鲁教版九下第五单元文言文
  3. 如何快速记文言文实词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朝闻夕死词类活用,古人贵朝闻夕死词类活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居住)就成为灵异的(水)。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句句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往来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使双耳受到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这里用为动词,著名、闻名

(3)灵:灵异,有灵气。

(4)斯:语气词,翻为则或无义。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5)惟:介词。表原因。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高尚。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7)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8)白丁:本指科举时代没有功名的人,这里与“鸿儒”对举,泛指不学无术的平庸小人。通俗讲为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调,原指调弄,这里指弹奏。弹奏闲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一说《金刚经》

(11)丝竹:琴、瑟、萧、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乱耳:扰乱。

(13)案牍:dú。指官府公文。

(14)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5)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杨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17)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调弄)今义(调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劳,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不译:无丝竹之乱耳

②倒装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3.是:

①判断词,是:斯是陋室

②这个、那个:当是时(《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则名

②名词作动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孔子云:“何陋之有”

(出自《论语·子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联。互文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联)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注释

一、通***字:

1、邪:同“耶”,语末语气助词。

2、具jù通“俱”,详细,全部,都

二、词类活用:

1、贵:意动用法,以?为贵,认为?是宝贵的。

2、为:为?所:被?认为。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白话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

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此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晋书·周处传》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个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明朝人黄伯羽改编为《蛟虎记》***,广为流传,至今京剧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剧目。

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无论时候早晚,总能有所成就。

文章写得十分精炼,无论从周处早先的“凶强侠气”、危害乡里,还是后来勇于改过、痛改前非,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精心选才,“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本文也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义兴“三害”之首,即使杀虎斩蛟也得不到人们的谅解。难得可贵的是周处能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过失,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悟,弃恶从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鲁教版九下第五单元文言文

注释 1 环:环绕.皆:副词,都.2 蔚然:茂盛的样子.3 山:名词状语,山上.4 潺潺:流水声.5 酿泉:泉 水名.6 回:回环,曲折环绕.7 翼然:像鸟张开膀一样.8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9 临:本义 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高处的意思.10 名:命名.11 守:官名.12 号:取别号.13 曰:叫做.14 年又最高:年纪最大.15 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16 辄(zhé):就.17 意:里指意趣, 情趣."醉翁之意不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18 寓:寄托.19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 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0 乎:介词.21 若夫:用在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事.22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23 霏:雾气.24 开:散.25 归:回,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26 薄:迫近. 27 暝:昏暗.28 晦:阴暗.29 芳:香花.30 发:开放.31 佳木:好的树木.32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 意思.33 繁阴:浓阴.34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35 伛偻:驼背,老则背微 驼,故"伛偻"指老人.36 提携:被搀领着走,指小孩.37 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38 渔: ***.39 酿: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40 洌:清澈.41 山肴:指山猎获的野味.肴,野菜野味.42 蔌:菜蔬.43 杂然:交错的样子.44 前陈:在前面摆着.陈,摆放,陈列.前,词类活用,在前面.45 宴酣:尽兴的喝酒.46 非丝非竹:奏乐的声音.原指弦乐器,管乐器.47 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决胜负,叫做投壶.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48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 词,下围棋. 49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时饮酒记数用的签子.50 颓然 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乎,这里相当于"于". 51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52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指处处 地方.53 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54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 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55 述:记述.56 谓:为,是.57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现在江西省吉 安市.58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59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 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60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 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1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62山肴野蔌 亦作「山肴野湋」.野味和蔬菜. . 注释: 1 义兴(地名)2 蛟(传说中的一种龙)3 迹虎(跛脚虎)4 三横(凶暴)5 尤剧(剧:凶暴)6 或 (有人)7 说(劝说)8 冀(希望)9 更相(互相)10 吴(吴郡,今苏州一带)11 二陆(指陆机,陆云兄 弟俩,晋代文学家,吴郡人)12 平原(陆机曾人平原内史,人称陆平原)13 正(只)14 清河(陆云曾人 清河内史)15 蹉跎(因浪费光阴而一事无成)16 朝(早晨) 17 古人贵朝闻夕死(《论语》:"朝问道,夕死可奕"意思是"闻道"比"生死"对人生更加重要.)18 凶强:凶暴强悍 19 并:一起 20 暴犯:侵害 21 冀:希望 22 没:沉没 23 更相庆:互相庆祝 24 彰:显露 25 俱:一起 26 具:全部 27 蹉跎:虚度岁月 28 尤:更 2 侠气:任性使气 30 与之俱:指同蛟一起浮沉. 31 为乡里所患:意 谓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32 冀"希望. 33 没:沉没. 34 说:劝说. 35 更相庆:互相庆祝 36 三横:三害 横, 横暴,祸害 . 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 (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之:的.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于:在.内:首 都. (6)忘身:不顾自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概.)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一般,特异.追, 追念. (8)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 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有志之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 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以,以至.塞, 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臧否(pǐ):善恶.这里作 为动词,意:评论人物好坏.陟罚臧否:升降官职,评论人物好坏.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做奸坏的事情,违反法纪法规.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及,以及.为, 做. (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 官吏.论,判定. (18)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指宫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可能是指 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当时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 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 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忠纯:忠诚无二. (23)简:挑选.拔:提升.遗(wèi):给予. (24)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见.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广益:增益.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晓畅: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载,章武二年(公元 222 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 吴军队击败,而向宠的部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指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前汉,即西汉.所以: ......的原因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衰败. (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政治***,使刘汉王朝倾覆.痛恨: 伤心遗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 3 年) 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当时任参军.诸葛 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 (40)隆:兴盛.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当时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 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说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拜见. (47)感激:感动奋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许诺. 驱驰:指奔走效力. (48)后值倾覆:以后遇到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 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 223 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大 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实现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 223 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 即***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代诸侯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庶:希望.竭:尽.驽(nú)钝: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驽(nú),劣马,指才能低劣.钝, 刀刃不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办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效,完成.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建议.诹(zōu),征询. (64)察纳:考察***纳. (65)雅言:正确意见.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 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赋于人." 注释: 1 缘:沿,沿着.2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3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4 为业: 以……为生.为:作为.5 行:划船上行.6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7 忽逢:忽然遇到.8 夹岸:分布在两岸.9 芳:花.10 鲜美:鲜艳美丽.11 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 地上.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2 甚:非常.13 异:意动,对…… 感到诧异.14 欲:想要.15 穷:尽,穷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16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17 得:看到.18 仿佛:隐隐约约, 看不真切.19 若:好像……似的.20 舍:舍弃.21 才:副词,仅仅,只能.22 才通人:仅仅容 得下一个人通过.通:使……通过.23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形容由 狭隘幽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 宾语,定语 24 旷:空阔,宽阔. 25 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26 之:这.27 属:类.28 阡 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 相通.29 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30 种作:耕田劳作.31 着:穿着.32 悉:都.33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34 黄发垂髫(tiáo): 指怡然自乐:安闲快乐的样子.怡然,快乐的样子.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 转黄是长寿的表征,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髫,小孩 下垂的头发.35 所:……的地方.36 从来:从……地方来.37 要(yāo):通"邀",邀请.38 咸: 副词,都,全 39 问讯:询问打探(消息).40 云:说.41 先世:祖先.42 妻子:妻子,儿女的 总称.43 邑人:同县人.44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45 复:再.46 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47 间隔:与外界隔绝. 48 今:现在.49 乃:竟然. 50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51 叹惋:感 叹惋惜,叹息.惋:惊叹.52 延:邀请.53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54 通"俱", 完全,详尽. 55 辞去:辞别离开.56 语云:对(他)说."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或告 诉 57 不足为:不值得向.足,值得.为,向,对.58 既:已经,以后 59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 来的路(回去).60 扶:循,沿着,顺着.61 向:原先的,旧时的,以前的.62 处处志之:处 处都做了记号.志,名词作动词,作标记.63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64 诣:到,拜访.65 说如 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的话.66 即:立即.67 遣:派遣.68 寻向所志: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69 遂:于是. 70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71 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72 刘子骥:名 驎(lín)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73 欣然: 高兴的样子 74 规:***,打算.75 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果:实现.76 寻:随即, 不久. 77 问津:问路,这里指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古今异义 1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2 妻子(古义:(两个人)妻子和儿女;今义:(一个人)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3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 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5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6 不足(古义:不值得 ,不必;今义:不够) 注 :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 思, 例如 :不足挂 齿 7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8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9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10 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12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13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14 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 15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16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 17 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 18 悉(古义: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 19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20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21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未果,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6.一词多 义 一词多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屋") 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下船"丢弃.舍弃) 今义:口液) 11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标记')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为业(读 wéi,动词,作为)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得:①便得一山(出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 wèi,介词,对,向)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②眈眈相向(看) ②得其船(找到) ②问有此人(听说)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 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 句意: (村 人)看 见了 渔人 ,都非 常惊 讶,问 他是 从哪 儿来的 .( 渔人) 详细 地回 答(村 人) , 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 〈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 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其中,( 人们)往 来种作 , 男女衣着 ,悉如 外人.""( 村中人) 见渔人 ,乃大惊 , 问(渔人 )所 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

如何快速记文言文实词

1.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目录

第四单元

16 大道之行也

17 触龙说赵太后

18 捕蛇者说

19 卖柑者言

20 黄生借书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说服的艺术

第五单元

21 曹刿论战

22 李广

23 邹忌讽齐王纳谏

24 愚公移山

诗经两首

25 关雎

蒹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课外古诗词背诵

题破山寺后禅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约客

论诗

观猎

旅夜书怀

蝶恋花(伫依危楼风细细)

登金陵凤凰台

2. 求 人教版 九(下)第五单元古文翻译

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华丽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元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有什么方法对付我,但我也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闾门去避雨,守闾门的人却不接纳他。所以说:“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于明处争辩不休的人,众人却知道他。”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3.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3 隆中对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24 出师表 诸。

4.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注释

注释 1 环:环绕.皆:副词,都.2 蔚然:茂盛的样子.3 山:名词状语,山上.4 潺潺:流水声.5 酿泉:泉 水名.6 回:回环,曲折环绕.7 翼然:像鸟张开膀一样.8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9 临:本义 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高处的意思.10 名:命名.11 守:官名.12 号:取别号.13 曰:叫做.14 年又最高:年纪最大.15 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16 辄(zhé):就.17 意:里指意趣, 情趣."醉翁之意不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18 寓:寄托.19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 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0 乎:介词.21 若夫:用在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事.22 而:就,表顺承的连词.23 霏:雾气.24 开:散.25 归:回,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来.26 薄:迫近. 27 暝:昏暗.28 晦:阴暗.29 芳:香花.30 发:开放.31 佳木:好的树木.32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 意思.33 繁阴:浓阴.34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35 伛偻:驼背,老则背微 驼,故"伛偻"指老人.36 提携:被搀领着走,指小孩.37 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38 渔: ***.39 酿: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40 洌:清澈.41 山肴:指山猎获的野味.肴,野菜野味.42 蔌:菜蔬.43 杂然:交错的样子.44 前陈:在前面摆着.陈,摆放,陈列.前,词类活用,在前面.45 宴酣:尽兴的喝酒.46 非丝非竹:奏乐的声音.原指弦乐器,管乐器.47 射: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决胜负,叫做投壶.也有可能是猜谜,古时亦叫射覆.48 弈:下棋.这里用做动 词,下围棋. 49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时饮酒记数用的签子.50 颓然 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乎,这里相当于"于". 51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52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指处处 地方.53 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54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 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55 述:记述.56 谓:为,是.57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现在江西省吉 安市.58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59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 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60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 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1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62山肴野蔌 亦作「山肴野湋」.野味和蔬菜. . 注释: 1 义兴(地名)2 蛟(传说中的一种龙)3 迹虎(跛脚虎)4 三横(凶暴)5 尤剧(剧:凶暴)6 或 (有人)7 说(劝说)8 冀(希望)9 更相(互相)10 吴(吴郡,今苏州一带)11 二陆(指陆机,陆云兄 弟俩,晋代文学家,吴郡人)12 平原(陆机曾人平原内史,人称陆平原)13 正(只)14 清河(陆云曾人 清河内史)15 蹉跎(因浪费光阴而一事无成)16 朝(早晨) 17 古人贵朝闻夕死(《论语》:"朝问道,夕死可奕"意思是"闻道"比"生死"对人生更加重要.)18 凶强:凶暴强悍 19 并:一起 20 暴犯:侵害 21 冀:希望 22 没:沉没 23 更相庆:互相庆祝 24 彰:显露 25 俱:一起 26 具:全部 27 蹉跎:虚度岁月 28 尤:更 2 侠气:任性使气 30 与之俱:指同蛟一起浮沉. 31 为乡里所患:意 谓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32 冀"希望. 33 没:沉没. 34 说:劝说. 35 更相庆:互相庆祝 36 三横:三害 横, 横暴,祸害 . 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 (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之:的.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于:在.内:首 都. (6)忘身:不顾自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概.)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一般,特异.追, 追念. (8)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与 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有志之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 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以,以至.塞, 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臧否(pǐ):善恶.这里作 为动词,意:评论人物好坏.陟罚臧否:升。

5. 鲁教版 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捕蛇者说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用牙齿咬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去除死肉,杀死***。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 *** 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处处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3]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6.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上需要背的课文(或文言文)都有哪一些

沁园春是要背的 陈涉世家中 第一段 第四段还有最后一段 这几段多是中考的重点 背熟了 有好处的 当然能全部背完当然好了 唐雎不辱使命没有要求要背,而且这篇没有陈涉世家那么重要,考的话可能就是翻译一些句字、词语或者写拼音之类的。

把第三段的对话好好看看 隆中对读熟就好,但翻译一定要搞懂 出师表要求全背诵,这一片蛮重要的,翻译解词也要搞清楚 接下来就诗词五首,一定要背的。 不知课外古诗词有没有要求,我们是要求让背的,背一背吧,多积累一些不错。

下册 公输自我觉得不重要,我们没有考过,读一读就好 孟子两章十分重要,背熟,解词,翻译还有一些段落大意划分也要弄透彻。 鱼我所欲也同上。

庄子故事两则就没那么重要了,读熟就好。 曹刿论战要背熟, 邹忌也要背熟,尤其是最后一段 愚公移山读熟就好 诗经两首要背熟,不过大意理解了就好不用死记硬背 然后就是课外十首古诗和上册要求一样。

1. 语文文言文实词怎么能快速记住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 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 四、倍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 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 五、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六、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七、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 八、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 ***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 九、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 十、朝“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三暮四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六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 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 十二、乘“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 十三、诚“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 十四、除“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 十五、辞“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 十六、从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 十七、殆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 十八、当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

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由“。

2. 怎样记文言文实词最好

首先说,本人一介书生,不懂得“欣赏”文言词汇,并且认为那应该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所以我用的方法就是重复记忆,简单点说,记了又记。但记忆是有差异的,太机械很难记住。所以我推荐你一本资料,《步步高》,是高考复习资料。不知道你们那有卖的吗。可以去新华书店问一下。其实我说的是它的赠品,但苦于不单卖,所以。。。其实这本资料整体很好,买了不吃亏。

我说的这个赠品可不一般,那里面有好多编成搞笑话语的易错字音字形;有好多成语解释;有病句辨析;还有所有大纲中所有文言实虚词。他选的实虚词例句几乎都是课本上出现的,因为学过,所以很好记。建议你用这种资料。对高考针对性强,也不贵。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再好的资料要看一个人用的怎么样。你懂我什么意思的。像语文里那么多琐碎的东西,你不花工夫记是不会掌握的。想想有一天,当你看到一个词你想也不想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那不记是不可能达到的。当然,一口别想吃成胖子,刚开始只捡几个重要的意思记,其他的等你再遇到就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是靠记忆记下一些的。真心的希望你***纳!!希望对你有用!!!

3. 语文文言文词虚词怎么才能快速记好

文言虚词没有快速记忆法,更没有必要死记硬背。

记住文言虚词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多读,在具体的语境中,仔细琢磨、体会其用法,一段时间以后,自然而然地会理解,甚至会使用。 死背的东西往往难以“对号入座”,弄不好会张冠李戴。

如“而”作连词时,就有表示很多种不同关系的用法,***如考试题让考生回答它在某个句子中的用法,你将作何选择?如果平时多读几篇文言文,遇上这样的问题就能了若指掌。 ***设,考试题有“黯然而逝”,教材中并没有。

你审题发现,“逝”是动词,“黯然”是“逝”的状态,那么,“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起连接状语和动词的作用,表修饰。 用类似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其他的文言文知识,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 怎样快速高效率记住文言字词

做一个文言文本(主要是用于平时积累),三行对译,第一行原文,第二行重点诗词虚词,第三行翻译(如果可以完全理解课文,可省,按个人情况,)

然后是最重要的部分:将文中重要的词分类——通***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定不要每句生背,一定要理解它的语法,不懂一定要找老师问懂,后面的此类活用一样)、词类活用单独整理(如果考前复习时间有限,文言文本的很多非重点内容都可以略去,只看这一部分就可以了,而且如果整理的完整,基本上课内文言考题就不会出这一范围。)课外文言的词不可能出你从来没见过的用法,所以在你的文言分类中,时常出现的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你可以查查一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帮助自己理解。

ps、我个人作文、阅读只是年级前20左右的样子,但我的文言每次都能给我将语文名次提到年级前五。

加油哦!虽然麻烦点,但努力一定是有成效的。

5. 有什么好的方法记文言文120个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有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本义巧记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推导提示 成语助记■)1、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 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2、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既来之,则安之 安之若素 安然无恙 安土重迁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3、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褐怀珠 被甲枕戈 扇枕温被4、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 乡利倍义 倍道而行5、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 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 来、原来”之义。■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6、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7、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短兵相接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强马壮 兵出无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临城下 兵戎相见 哀兵必胜 按兵不动 厉兵秣马8、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 蚌病成珠 贫病交攻 无病 *** 同病相怜 愁潘病沈9、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察言观色 明察秋毫 习焉不察 静观默察10、朝“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朝3暮4 改朝换代 朝秦暮楚 朝野上下 朝不保夕 朝成夕毁 朝闻夕死 朝歌夜弦 朝发夕至 朝令夕改 6朝金粉 只争朝夕 班师回朝 枵腹终朝11、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似曾相识 曾经沧海 曾几何时 曾母投杼 曾参12、乘“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乘人之危 乘坚策肥 乘龙快婿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衣轻乘肥 因利乘便 有机可乘13、诚“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诚惶诚恐 开诚布公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心悦诚服14、除“除”本义为“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除旧布新 斩草除根 兴利除弊 清宫除道 安良除暴15、辞“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

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不辞而别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辞不达意 辞微旨远 卑辞厚币 一辞莫赞 ***人辞色 大放厥辞 万死不辞 一面之辞 义不容辞 以文害辞 溢美之辞16、从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

“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从壁上观 从长计议 从善如流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一而终 过从甚密 合从连横 三从四德 力不从心 弃笔从戎 何去何从 择善而从17、殆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

■百战不殆 殆无孑遗 车殆马烦 知止不殆 殆无虚日18、当当”原义是“面对、对着”。“阻挡”当然要“面对”,对着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然就是“处在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

由互相“面对”引申出势力“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