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强兵寓兵于农是什么意思,富国强兵寓兵于农是国防指导思想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20 0
  1. 中国古代国防的特点是什么?
  2. 什么是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的国防思想?
  3. 在我国哪个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防的产生
  4. 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要点
  5. 从中唐到晚清,国防的基本历程是由什么到什么

不战而胜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但是要取得不战而胜的条件却是很难得。它必须要有足以震撼敌军的我方军事实力(包括军事武器,战略指导,单兵素质)和强大的政治力量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不战而胜就要使自己国家的百姓安居富裕,能团结一起,提高国家的影响力,知名度,可信度,这是软实力;强大国防,增强单兵的自我战斗力,加大科技投入,有适合新战争的新的战略理论指导,加快经济的发展,这是硬实力。不战而胜,安国安军,现实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古代国防的特点是什么?

哦这是孙子兵法里的句子` 是我国古代国防斗争策略。 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主要有:“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求***纳

富国强兵寓兵于农是什么意思,富国强兵寓兵于农是国防指导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的国防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国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萌发于原始部落斗争,并随着国家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保护私有制度的国家机器的形成,随之产生了我国最初的国防。考古发现的城子崖遗址上的夏朝城墙与西安半坡村遗址上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的壕堑,有着划时代的区别。夏代还建立了“兵出于农,计田赋以出兵车”的民军制兵役制度,从夏朝建立到秦王朝兼并六雄、统一中国所经历的近2000年漫长岁月中,国防主要表现在奴隶主之间的王位争夺和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在弱肉强食的激烈战争中,国不富则无称雄之本,兵不强则无争霸之力。因此,各国都非常崇尚武备,***取不同的方法寻求富国强兵之道。这一时期的国防,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其主要表现:一是修明政治,变法图强。在激烈的争雄争霸和兼并中,诸侯为避免在弱肉强食的战争中被吞并,都积极地变法图强,对内革政强兵、整修武备、扩充武力,对外拓展疆域,走变法图强的强国之路。其中,著名的晋文公的晋革朝纲,“天下莫强”;齐桓公的齐桓变法,称霸东方;秦孝公的孝公变法,称雄西域;楚悼王也任用吴起变法。尤其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功地废除了旧贵族政治特权,使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始皇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改革军制,演兵习武。主要体现为随着战争范围的扩大,骑兵和舟师相继问世。战国时期,各国的军队已由过去单一的车兵,发展成为拥有车兵、步兵、骑兵、舟师的多兵种军队,并实行了“官分文武,将帅有兵”的军事系统独立的国防领导体制,使得将帅和各级军事机构有其权责,有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军队、研究战事和指挥作战。三是重视教战,国人尚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民众的国防教育,将提倡和培养国人的习武、尚武精神看成是国家强大和征战制胜的首要条件。国家设立学校,并通过学校教学的形式,从小灌输尚武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民众进行国防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视军事训练,其内容有六德、六行、六艺等课程,从而使得以射、御为内容的军事训练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社会地位,成为评判男性贵族与“国人”能力大小的尺度,也成为国君选拔人才的标准。以武为业、以武为荣成为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藏兵于田、寓兵于民、兵民合一、耕战相兼是春秋战国时期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方略,也是对全民进行尚武精神教育的有效措施。与此相应,在实现社会丰富多彩的战争实践中,春秋战国时期成了我国古代兵学繁荣和鼎盛的黄金时期。如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兵书,确立了我国古代兵法的基本思想,为后世的兵学理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成为驰名古今中外的兵学圣典。

二、秦汉以来的对外扩展和明清边疆的治理

秦汉以来的历代统治者要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对外扩展疆域、巩固国防的活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此后的国防,才真正担负起巩固和发展统一***、抗击外族入侵的双重任务。为巩固国防,秦始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①建立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军事制度,统帅全国军队。②筑路通邮,建立全国性的交通、通讯网络。③置烽燧,及时掌握边防军情,指挥调动军队。④公元前215年派遣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镇守北部边疆,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夺回了河套一带广大地区。⑤征调50万民工,大规模修筑长城,建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1万余里的防护屏障“万里长城”,创造了世界军事工程史上的奇迹,为国家的统一、国防的巩固起了重要作用。⑥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军南征统一了珠江流域的越族,并设置了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等四郡,并迁移北方农民与越人杂居,共同建设和保卫边疆。秦始皇不仅重视巩固和扩展陆地疆域,而且对海疆巩固发展也非常重视。公元前215年,他到过渤海北岸的碣石,5年后他又沿着山东半岛航行一周,在会稽岭和琅牙山立下了“功名会稽岭,骋望琅牙台”的石碑。由于***取了以上措施,秦朝的疆域东至海,南到象郡(今广西崇左),西至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北到长城一带,秦以后中国的版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向外发展的。

刘邦夺取***建立汉朝后,为安定社会、恢复生产,一方面对匈奴***取“和亲”政策,暂时维护边疆和平;另一方面,在国内执行休养生息政策,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空前繁荣景象。到汉武帝时,汉朝的国力已较富强。至此,武帝便集中全国的力量开始了消除边患的大反击。他先后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实现最终征服匈奴的战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两次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促成联合西域各族,断了匈奴左右臂,使之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公元前51年,匈奴被迫降汉,成为西汉属国。同时,汉王朝还在公元前110年出兵开发西南,平息南方战乱,使当时云、贵、川等许多部落归顺入汉。

汉亡后,中国历史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300年的分裂,直至隋文帝于公元589年灭南朝的陈,中国又重新获得统一。在混乱中起家的隋文帝深知富国强兵的重要性,***取了一系列整顿改革措施,如修仓储粮、备战备荒、修固长城、开凿运河,还于公元610年派陈棱、张镇同率兵万余人到琉球(今台湾)驻扎。对屡犯西北及中原的突厥,隋文帝***取政治离间和军事攻势相结合的战略,最终使之俯首称臣,安定了北疆。隋朝极盛时期,全国有郡190个,县1255,户810万。疆界西到且未(今属新疆),北至五原(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南至于大海,东西9300里,南北14815里,国势繁荣强盛。后来,因隋炀帝荒*残暴,也使文帝时期积累起来的财富荡然殆尽,隋最终走向灭亡。亲眼目睹隋末农民起义风暴的唐太宗“以隋为戒”,在隋之旧制上革故鼎新,制定了使国家繁荣强盛的方略,尤其是革新政治、发展经济、强化国防、抚内睦邻的治国之策,使社会经济、文化、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功地实现了“中国既安,四夷向服”的战略防御构想。唐朝在统治中国的300多年中,其版图进一步扩展,东到大海,西达威海,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是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疆域广大的时代。

在军阀混战中起家得势的宋太祖赵匡胤,虽然陆续地消灭了南方的割据***,并***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以文制武的措施,但远不能同汉唐盛世相比。由于***、军权、财权的过度集中,导致军力削弱,国防危机加深,统治阶级腐化,使之成为我国占代罕见的积贫积弱的一代王朝。因而,随着金兵大举南下,北宋难免“靖康之难”,南宋只得屈居临安(今杭州)。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民众自发的抗金斗争风起云涌,以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为代表的报国壮举,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

公元1279年元朝灭南宋,中国复归统一,结束了中国自五代以来长达300余年的几个***分立割据状态。元王朝把“鼎新革故,务一万方”作为治国之策,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掌管全国军务,在地方设行省,并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统治的一些地区,如云南、***等,统归于中央***,还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将西沙、南沙群岛隶于湖广行省,使中国呈现出空前大统一局面。元代的疆域较之汉唐盛世更加辽阔,其领土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北至西伯利亚,西南至***、云南,东至大海,南至印度和印度河流域。这就是《元史》记载的“北逾肉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元朝版图。

公元1368年,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朱元璋率领红巾军灭亡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一方面着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富国裕民的政策;另一方面,继续完成统一大业,加强周边防务和对边疆的治理。例如,分别在***和东北地区设立乌斯藏都指挥司和奴儿干都司,并驻守军队、设置驿站,实施有效管理;用了近200年时间修筑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北部长城;在澎湖设立巡检局,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军务;在漫长的海岸线设置卫所,建立水军,以抵御倭寇骚扰。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五代以来统一的辽阔版图。

清王朝前期,因亡明势力和割据势力的存在,沙俄的东犯和西方殖民者在沿海的侵扰,清王朝重视武备,革新兵制,先后平定“三藩”,***。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并设置l府3县,隶属福建省,使长期与大陆分裂的台湾地区又重新获得了统一。1685年,清***派军队反击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侵略军,收复了雅克萨。1690年至16***年,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西北,打败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有效地控制了漠北蒙古,制止了分裂,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与此同时,清***还派兵平定了回部贵族发动的叛乱,并设置驻藏大臣与和班禅共同管理***。清朝前期对海防也较为重视.从顺治到乾隆年间,先后建立了沿海水师,设立水师提督。总之,清朝前期建立了疆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

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岛等,南至南海诸岛,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

华民族历来就有着抵御外侮、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传统,正是有了这种可贵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劫难而不衰,我们的国家才能屡遭侵略而不亡。自秦统一中国至1840年第一次***战争近2000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从未中断过,并涌现出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民族英雄郑成功等爱国志士,他们为国为民的壮烈事迹和献身精神,可歌可泣,流芳百世

自古边疆多风云,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大多是在边疆展开的。东南沿海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进行往来的重要航道,又是反抗外敌入侵的重要战场。从元末明初到嘉靖年间,日本海盗在我国沿海地区抢劫商船,沿海居民,进行武装割据。到16世纪中叶,倭寇侵略活动更加猖獗。江、浙、闽等地被军民达数十万。倭寇的暴行激起了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在抗倭斗争中,给倭寇以毁灭性打击的,要数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1561年4月,戚继光指挥训练有素的戚家军九战九捷,全歼进犯浙江台州地区的倭寇,被晋升为都指挥使。1542年8月,戚继光入闽剿倭,荡平集中在横屿、牛田、兴化的三大股倭寇势力。经过10多年的奋斗,基本平息了东南沿海一带前后连续约200年的倭患,使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工商业不断发展,贸易日渐繁荣。

17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者倚仗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称霸海上,进行海盗式掠夺。从公元1604年开始,荷兰殖民主义者便不断地骚扰我东南沿海,1624年又占领了我国台湾岛。1661年4月,明未禁军提督郑成功率大军2.5万、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开始了***的壮举。经过歼灭外国之敌,攻克赤嵌城(今台南),对台实施军事包围和外交攻势,最终迫使荷兰殖民主义者缴械投降,使得被荷强占38年之久的台湾胜利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在***后,着手台湾的整顿和建设,整顿军纪,实行屯田,促进了台湾经济发展。

“开辟荆榛驱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干客,茹苦向关不忍离。”郑成功的七言绝句《复台》中慷慨激昂的诗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爱国热情,再现了300多年前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

清初,中国军民还进行了反击沙俄匪帮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斗争。先后击退了波雅科夫匪帮和哈巴罗夫匪帮的入侵,消灭了斯捷潘诺夫匪帮。1685年和1687年,清军两次攻占雅克萨,最终取得雅克萨战争的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中俄双方通过谈判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制止了沙俄的进一步侵略,使东北边疆获得了一个半世纪的安宁。

在我国哪个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防的产生

秦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比如 “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要点

夏朝。

国防是随着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国家为了保卫国家领土***所***取的军事及其它方面的防御措施,以军事为主,同时也包含了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个封建国家是夏朝,其处于城邦和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国家基础,夏朝在国家制度上已经初步有了国防的概念。夏朝的建立也就标志着中国国防的初步形成。

ng>

扩展资料:

一、国防基本特征:

1、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国家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在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

安全问题主要是解决生存和不被侵略的问题;发展问题主要解决和平时期建设与外部环境问题。

安全与发展权益的获得和保障,最根本的是依靠国防的强大。只有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国家才能发展;只有发展,国家安全防务才有建设与巩固的基础。而这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3、斗争形式的多样性。战争是国防斗争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表现形式,但是国防斗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其他形式。

4、国防目标的多层性。由于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同,其所制定的战略也不同,再加上各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差异,就使得现代国防呈现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5、国防建设系统的协调性。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综合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二、国防的重要性:

1、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 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

2、国防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百度百科-国防

百度百科-夏朝

从中唐到晚清,国防的基本历程是由什么到什么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一、国防要素

1、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统一、 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四要素:

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

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 国防的类型

扩张型(如美国)、

自卫型(如中国)、

联盟型(如北约、独联体、美日韩)、

中立型:分为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

4、 国防的功能:立国、卫国、强国、

5、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的***;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国防历史

1、中国古代国防

中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战争的爆发,大约经 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国防,从***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可选)

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

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

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

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三、主要启示

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有着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备;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坚守气节的巨大胜利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国防法规

一、国防法规的特性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2、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二、国防法规体系

1、国防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P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P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P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P23

2、《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根据《兵役法》和国家、军队的有关政策规定,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通常有三种形式:

1) 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

2) 按军官待遇入伍

3) 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4、《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今年我国“全民国防教育日”是9月18日。

5、你身边的防空设施有哪些?

地铁、高层建筑的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城、隧道等等。

三、公民国防义务和权利

1、公民的国防义务

1)兵役义务。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3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

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5)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协助国防活动的主要义务: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为武装力量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支前线参战。

2、公民国防权利

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第三节 国防建设

1、 国防建设的概念

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强调中国***在国防领导中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

3、 国防领导职权

根据宪法和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领导职权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国务院、中央行使。中央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1)***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国防职权

(3)国家***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4)国务院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5)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国防方面的职权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央之下,设有人民***总部机关,即中国人民***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总参谋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建设,组织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总政治部: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总后勤部:主管全军后勤工作;总装备部主管全军装备工作

二、国防建设成就

1、 铸造了一支现代化合成军队;

2、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我国在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A.建立国防动员机构;

B.积极储备国防后备力量;

C.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国防人才;(2005年5月,国务院、中央颁布了《关于建 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

D.民防措施不断完善。

3、 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4、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中国曾先后经历过六次对外战争,即:

1)抗美援朝战争; 1950至1953

2)中印边境反击战; 1962

3)抗美援越战争; 1965至1***5

4)中苏珍宝岛之战; 1969

5)中越(南越)西沙之战; 1***4

6)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1***9―1989年中越十年战争

三、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

1、国防建设目标

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实现国家完整统一;

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事现代化;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2、国防政策

国防政策的概念:指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使用国防力量的准则。

国防政策的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2)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4)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5)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四、武装力量建设

1、概念: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构成。通常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统率。

2、世界武装力量的构成大体可概括为三种类型:

1)多种(三种以上)武装力量相结合的形式;

2)两种(军队或武装警察)武装组织相结合的形式;

3)单一(军队或警察或民兵)武装组织

3、我国的武装力量构成,属于多种武装组织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是一种“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4、***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陆军: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航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和各种专业勤务兵。

海军: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海军,1949年于泰州成立)。

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强击航空兵部队、歼击轰炸机航空兵部队、轰炸航空兵部队等。

第二炮兵:全称是中国人民***地地战略导弹部队。(中央直接掌握使用的战略部队,中国湿式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5、导弹分类

导弹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两种。(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线轨迹飞行的导弹。巡航导弹是指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

按射程分: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叫做洲际导弹,

射程在4000至8000公里的称为远程导弹,

射程在1000至4000公里的称为中程导弹,

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的称为短程导弹。

6、武警的职能: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7、民兵

概念: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民兵的作用:一是积极参加现代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任务;二是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三是随时准备参军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第四节国防动员

1、 国防动员的概念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阵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2、 国防教育的方针: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究实效;

3、 国防教育的原则:1)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

2)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3)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

4、 国防教育的意义: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程;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公民素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中唐到晚清,国防的基本历程是由鼎盛阶段到逐步下落阶段。

中国古代国防,是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至公元1840年***战争爆发,其间大约经历了4000年的历史。

1、逐步上升阶段:春秋至汉代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形成了诸如“富国国民”、“寓兵于农”等国防建设思想。

汉代时期,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和国防策略,筑建了许多坚固的国防工程,如城池、万里长城、京杭运河等。

2、唐朝时期的鼎盛阶段

到了唐代,兵役制度更加完善,国防思想进一步成熟,统治者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得当时中国疆域扩大,周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迎来中国历史上国防的鼎盛时期。

武装力量体制: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

3、逐步下落阶段:从宋代到明清的晚期

宋朝积贫积弱,国家的国防开始走下坡路。晚清时期,中国的国防进一步下滑。

纵观中国古代国防史,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时,国防就强盛,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扩展资料

国防历史带给人们的启示

1、强大的国防,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前提;

3、科学技术是建设强大国防的根本动力;

4、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

5、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6、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7、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百度百科--国防

中国社会科学网--国防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