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强将下一句怎么说,精兵强将下一句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9 0
  1. 诸葛亮看出了魏延必反,为何没看出关羽兵败麦城呢?
  2. 关于战争
  3. 无意争春、带霜缀露、如火如荼的意思什么
  4. 水浒传中,宋江杀惜亡命江湖后,到被关入大牢,中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5.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6. 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 骆秉章军事思想初探(之一)

ng>《从军行七首·其五》全文翻译:

大漠风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夜在洮河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中途捷报传来,敌酋已被生擒。

精兵强将下一句怎么说,精兵强将下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军行七首·其五》赏析:

这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中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读者会悬想: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

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故事的。

《从军行七首·其五》原文: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唐代〕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词句注释:

前军:指唐军的先头部队。

洮河:河名,源出甘肃临洮西北的西倾山,最后流入黄河。

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居甘松山之阳,洮水之西,南抵白兰,地数千里。”唐高宗时吐谷浑曾经被唐朝与吐蕃的联军所击败。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创作背景: 

本诗是《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五首。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用乐府旧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表达主题:

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

名家点评:

唐汝询《唐诗解》:江宁《从军》诸首,大都戍卒旅情,独此有献凯意。亦乐府所不可少。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战捷凯歌之词。末即歼厥巨魁之意,谓大寇既擒,馀不足论矣。横逸之气,壮烈之志,合并而出。旲山民曰:健。陆士鈨曰:跌宕。

朱宝莹《诗式》:首句大漠之乡,风尘迷霾,日昏,盖已近暮天。先写塞外情境,此为凌空盘旋起法。二句言风起尘扬,红旗难以全张,故半卷也。出辕门,出战也。前军所指,连夜接战,地在洮河以北,先已擒得吐谷浑。曰“前军”,则全军尚未齐至。曰“已报”,有不待全军至而己获胜者。“夜”字应上“昏”字,“已报”应上“前军”二字。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诗总结前数章,故言扫老上之庭,饮黄龙之府,以告武成。为塞下曲之凄调悲歌别开面目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第四首(指其五)但写边军战胜之事。

诸葛亮看出了魏延必反,为何没看出关羽兵败麦城呢?

说到闯王李自成,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对他的介绍虽然不多,但是他却是第一个带领农民起义成功的领头人。可惜的是功名利禄“来的快,去的也快。”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闯王闯进了京城却坐不稳京城呢?

我觉得首先一点就是,他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人,他一般攻城都是靠强攻,攻完之后难有重兵把守,流动作战性强,缺少根据地的后援。

他这个人是个“大老粗”,带兵打仗骁勇善战,但是却不擅长谋略。我觉得这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说白了就是不是一个坐江山的材料。在他进入京城时,虽然由部下制定了严格的军队管理条例。但是他自己却不能遵守。他的部下仗着李自成的威严在京城也是无恶不作,给老百姓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我想这也是他获得不了百姓支持的重要原因。

再就是明朝末年,朝政涣散,虽然崇祯皇帝勤奋节俭,但是容易受到奸臣蒙蔽,错杀忠臣。当他下令斩杀守城大将袁崇焕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明朝要灭亡了。

一个朝代的君主要会用人,敢于直面人才的进言才能称得上是明君。长时间积攒的这种歪风邪气想要靠一位农民“土皇帝”来扭转是不可能的。这在当时就已经种下了祸根。

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勾结清军引清军入关,浩浩荡荡的清军一发不可收拾。铁骑踏遍了整个大陆。清军自从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操练有序,战斗力超强,让他们一个个的精兵强将来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简直不在话下。就这样内在勾结,什么样的江山能保得住呢?

关于战争

诸葛亮看出魏延要反,其实是没有道理的。诸葛亮为什么要是魏延有反骨呢?

一诸葛亮其实就是要给魏延这样的人一个下马威。

刘备诸葛亮在荆州的日子其实在赤壁之战后才有一些起色。荆州南四郡是刘备的财赋根本。刘备对这些郡县的安排一般都是按照原来的位置继续上班,用原来的官吏治理原来的地盘。诸葛亮对于投奔刘备的军人,要使他们继续替刘备出力,知道是刘备给了他们的官位和爵禄,所以要申饬一些出尔反尔的将军。这就是杀鸡给猴看。

魏延是刘表的部下,魏延看不惯蔡瑁一帮人把持住了荆州的权利,蔡瑁又把亲外甥刘综把刘表的长子刘琦挤走了。蔡瑁怂恿刘综把荆州献给曹操,葬送了刘表的基业。魏延作为大将非常不满。

到刘备败走经过荆州襄阳的时候,魏延实在忍不住了。带了本部人马打开城门,招呼刘备诸葛亮进去。刘备谢谢了魏延的好意。魏延见刘备执意不从,背后文聘又带了上千经精兵杀过来,要把魏延抓了去立功。魏延大怒,与文聘恶战一场。自己身边的人都死完了。去找刘备,又没有寻着。魏延才不得已投奔长沙韩玄去了。关羽战长沙,碰上黄忠。英雄一旦碰上,就胜却人间仙境。所以关羽不杀黄忠,黄忠当然不射关羽。于是韩玄认为黄忠吃里爬外。要斩黄忠。魏延出面把韩玄杀了,而且献了长沙。

诸葛亮认为魏延与吕布是一路货色,所以要斩魏延,借口就是魏延不但不替主人守城,反而把主人杀了,这是不忠不仁不义的表现。

二,刘备认为魏延有大功,为什么军师要杀魏延?

诸葛亮找不出说服自己和别人的理由,就信口开河地说,魏延有反骨,迟早要反。

刘备说,我以诚心待魏文长,他不会反。刘备坚决不杀魏延。诸葛亮就改口了,警告魏延不准再出尔反尔,否则,必杀无疑。魏延因为刘备,活下来了。刘备重用魏延,魏延在刘备手下爬得第一快。刘备打下汉中后,刘备让魏延做了汉中太守。魏延在刘备死后,与诸葛亮不对付,但是,诸葛亮管得了他。后来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要权利与杨仪动兵动刀,魏延有不反刘禅。更不投魏公或者吴国。魏延在蜀国为官做事还是有底线的。

三,至于说诸葛亮对关羽的估计,诸葛亮知道荆州会败在关羽手里。

一是刘备把荆州交给关羽管理。刘备去西川时,只带了一帮能力弱的老弱病残去支持刘璋。精兵强将都留在荆州。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不说。刘备的军师庞统死了,刘备派关羽的儿子关平回荆州请诸葛亮到西川去。刘备的心思被诸葛亮看出来了。诸葛亮按照刘备的意思,把张飞赵云等等人都带走了。留下关羽本部管理荆州。荆州就是关羽的了。诸葛亮不喜欢介入人家兄弟们的事情。

二是诸葛亮知道关羽的性格,比较骄傲,看不起当时的人物。特别是看不起东吴的所有的人。诸葛亮对关羽很不放心,但是刘备都说了荆州由关羽打理,诸葛亮能说什么?诸葛亮还不是让荆州听天由命了。

结果,关羽对东吴的态度十分恶劣,使诸葛亮认为荆州迟早会被丢失。

关羽已经把荆州丢了,至于走不走麦城已经不重要了。关羽傲慢自大,与邻近的州郡县同仁东关系不好,所以,附近的人也不去救关羽。而成都方面,简直就是不听不闻。所以说,诸葛亮知道关羽会失败,关羽一旦失败,荆州必然会丢。关羽死后,诸葛亮劝刘备,就是用了一句话——关将军平日与诸位关系不好,对东吴得罪得多。所以才有失败的结果。刘备被诸葛亮劝住了。不想替关羽报仇雪恨了。是张飞一闹再闹,引起了蜀国的衰弱。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面,说魏延有反骨,是作者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提高诸葛亮的智慧,所以这样说诸葛亮他识人之明,诸葛亮也知道关羽迟早会把荆州丢失。只是刘备把荆州给了关羽,诸葛亮才不好说什么了。

无意争春、带霜缀露、如火如荼的意思什么

文学作品:1.孙犁的《芦花荡》、《荷花淀》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很有点***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荷花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 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

2.列夫·托尔斯泰 的《战争与和平》

内容简介:

《战争与和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繁杂,结构严重,具有恢弘的气势。作家把他的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与氛围中加以描写,时而是豪华优雅的贵族沙龙,时而又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既有青年男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又有惨不忍睹的战斗场面。托尔斯泰注重描写人物的复杂性,并从各方面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所以书中几百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独具神韵,富有感染力。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鸿篇巨制,全书共四册,近一百二十万字。现根据原著,并参照同名**,将原书业华提练出来,浓缩为十万字,供青少年学生阅读。相信广大读者从这浓缩的少年版《战争与和平》中,也能体味到这部伟大作品的些许魅力。

回答者:珍珠奶茶的哥哥 - 童生 一级 8-28 21:09

《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长达130 多万字,历经7 年艰辛创作,受到列宁很高称赞。

***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揭露俄国首都彼得堡的宫廷显贵和官僚贵族伐西里为代表的贪婪与卑劣。作品描写的年代跨度长达十多年,人物500 多个,歌颂了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多方面反映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级的生活面貌。

1805年7 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儿美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彼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彼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包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玛丽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彼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竺豪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伐西里早就窥视别竺豪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彼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美伦嫁给彼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彼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勃赫夫进行搏斗,并***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回答者:信歆十足 - 经理 四级 8-28 21:12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简介)

这是一部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巨片。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前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地融托尔斯泰原著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根据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名著改编拍摄的美国版,论艺术成就虽不及苏联版,但灿灿巨星和好莱坞式叙事手法则更能让本地观众接受这部通俗剧化的208分钟长片。气质高雅的奥黛丽.赫本饰演娜塔莎和文质彬彬的亨利.方达饰演皮埃尔都是不错的选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剧情的焦点。但其他有如八国联军的演员组合却难以忠实地重现拿破仑挥军进攻俄国时的大时代动荡故事,导演金.维多显然大幅度简化了原著的情节和内涵,但战争大场面还是拍得相当认真可观。

成语: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典故: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烽火连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语典故: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典故: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枕戈寝甲

zhěn gē qǐn jiǎ 成语典故: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成语出处: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祸结兵连

huò jié bīng lián 成语典故: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成语出处: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例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化干戈为玉帛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成语典故: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成语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龙血玄黄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成语典故: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成语出处: 《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战无不克: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来数郡。”

百战百胜: 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出处:《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百战不殆: 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连战皆捷: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屡战屡败: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出处:《晋书·桓温传》:“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

速战速决: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血战到底: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出处:唐·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以战去战: 用战争消灭战争。

出处:《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各自为战: 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孤军奋战: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出处:《魏书·赵瑕传》:“思祖率彭沛之众望阵奔退,瑕孤军奋击,独破仙琕。”《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决一死战: 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明耻教战: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能征惯战: 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休兵罢战: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浴血奋战: 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一:“战士们在这十五昼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移。”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处:《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骁勇善战: 勇猛,善于战斗。

出处:《南齐书·戴僧静传》:“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于人。”

水浒传中,宋江杀惜亡命江湖后,到被关入大牢,中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

无意争春?[ wú yì zhēng chūn ]

释义: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不想出风头,不想锋芒毕露。

出处: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 《卜算子·咏梅》。

带霜缀露[dài shuāng zhuì lù]

注解:霜。 或者表示艰辛的意思

释义: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不想出风头,不想锋芒毕露。

出处:《红花草》。

如火如荼[rú huǒ rú tú]

注解:荼:茅草的白花。

释义: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出处:《国语.吴语》一卷。

扩展资料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

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

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

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参考资料:

如火如荼-百度百科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宋江是逃到柴进处了,他要不想坐牢也可以在柴进处呆着,做不了牢的。。。但是他崇尚忠义双全,因为是官府中人,因为是一条好汉,知道偿命的道理。。但是主要原因是关进大牢是因为皇上要大赦天下,入狱后不会送命 而且还会时间不长就会因为皇上大赦天下就能出狱了。。。。

题反诗是在入狱后 入狱后,他认识了李逵和戴宗等人。。

第三十八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信

话说当下李逵把指头捺倒了那女娘,酒店主人拦住说道:“四位官人,如何是好!”主

人心慌便叫酒保过卖都向前来救他,就地下把水喷。看看苏醒,扶将起来看时,额角上抹脱

了一片油皮,因此那女子晕昏倒了。救得醒来,千好万好。他的爹娘听得说是黑旋风。先自

惊得呆了半晌,那里敢说一言。看那女子,己自说得话了。娘母取个手帕,自与他包了头,

收拾了钗环。宋江问道:“你姓甚么?那里人家?”那老妇人道:“不瞒官人说,老身夫妻

两口儿姓宋,原是京师人。只有这个女儿,小字玉莲。他爹自教得他几个曲儿,胡乱叫他来

琵琶亭上卖唱养口。为他性急,不看头势,不管官人说话;只顾便唱,今日这个哥哥失手伤

了女儿些个,终不成经官动词,连累官人?”宋江见他说得本分,便道:“你着甚人跟我到

营里,我与你二十两银子将息女儿。日后嫁个良人,免在这里卖唱。”那夫妻两口便拜谢

道:“怎敢只望许多。”宋江道:“我说一句是一句,并不会说慌。你便叫老儿自跟我去讨

与他。”那夫妻两儿拜谢道:“深感官人救济!”戴宗怨李逵道:“你这厮要便与人合口,

又教哥哥坏了许多银子!”李逵道:“只指头略擦得一擦,他自倒了。不曾见这般鸟女子,

恁地娇嫩!你便在我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妨。”宋江等众人都笑起来。张顺便叫酒保去说:

“这席酒钱,我自还他。”酒保听得道:“不妨,不妨。只顾去。”宋江那里肯,便道:

“兄弟,我劝二位来酒,倒要你还钱。”张顺苦死要还,说道:“难得哥哥会面。仁兄在山

东时,小弟哥儿两个也兀自要求投奔哥哥。今日天幸得识尊颜,权表薄意,非足为礼。”戴

宗劝道:“宋兄长,既然是张二哥相敬之心,只得曲允。”宋江道:“既然兄弟还了,改日

却另置杯复礼。”张顺大喜,就将了两尾鲤鱼,和戴宗,李逵,带了这个宋老儿,都送宋江

离了琵琶亭,来到营里。五个人都进抄事房里坐下。宋江先取两锭小银-二十两-与了宋老

儿。那老儿拜谢了去不在话下。天色已晚,张顺送了鱼,宋江取出张横书付与张顺,相别去

了、宋江又取出五十两一锭付与李逵,道:“兄弟,你将去使用。”戴宗也自作别,和李逵

赶入城去了。只说宋江把一尾鱼送与管营,留一尾自。宋江因见鱼鲜,贪爱爽口,多了些,

至夜四更,肚里绞肠刮肚价疼,天明时,一连泻了二十来遭,昏晕倒了,睡在房中。宋江为

人最好,营里众中人都来煮粥烧汤,看觑服待他。次日,张顺因见宋江爱鱼,又将得好金色

大鲤鱼两尾送来,就谢宋江寄书之义;却见宋江破腹泻倒在床,众囚徒都在房里看视。张顺

见了,要请医人调治。宋江道:“自贪口腹,了些鲜鱼,坏了肚腹,你只与我赎一贴止泻六

和汤来,便好了。”叫张顺把这两尾鱼,一尾送与王管营,一尾送与赵差拨。张顺送了鱼,

就赎了一贴六和汤药来与宋江了,自回去,不在话下。营内自有众人煎药伏待。次日,戴宗

备了酒肉,李逵也跟了,迳来抄事房看望宋江。只见宋江暴病可,不得酒肉。两个自在房面

前了,直至日晚,相别去了,亦不在话下。只说宋江自在营中将息了五七日,觉得身体

事,病症已痊,思量要入城中去寻戴宗。又过了一日,不见他一个来。次日早膳罢,辰牌前

后,揣了些银子,锁了房门,离了营里,信步出街来,迳走入城,去州衙前左边寻问戴院长

家。有人说道:“他又无老小,只在城隍庙间壁观音里歇。”宋江听了,直寻访到那里,已

自锁了门出去了。却又来寻问黑旋风李逵时,多人说道:“他是个没头神,又无家室,只在

牢里安身;没地里的巡检,东边歇两日,西边歪几时:正不知他那里是住处。”宋江又寻问

卖鱼牙子张顺时,亦有人说道:“他自在城外村里住。便是卖鱼时,也只在城外江边。只除

非讨赊钱入城来。”宋江听罢,只得出城来,直要问到那里,独自一个,闷闷不已,信步再

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傍边竖着一

银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

大书“浔阳楼”三字。宋江看了,便道:“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

却在这里。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去,自己看玩一遭?”宋江来到楼

前,看时,只见门边朱江华表柱上两面***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

有名楼。”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栏举目,喝***不已。酒保上楼来问

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宋江道:“要待两位客人,未见来。你且先取一

尊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鱼便不要。”酒保听了,便下楼去。少时,一托盘托上楼

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盘肥羊,嫩,酿鹅,精肉,尽使朱红

盘碟。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

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名迹,却无此等景致。”独自一

个,一杯两盏,倚栏畅饮,不觉沈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

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

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潜然泪

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

***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一

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壁上便写道:自

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

州!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

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

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敢来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

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数杯酒,不觉沈醉,力不胜

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

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

一节。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且说这江州对岸另有个孩子,唤做无为军,却

是个野去处。因有个闲住通判,姓黄,双名文炳。这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

地褊窄,只要嫉贤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闻知这蔡九知府

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请访知府,指望他引出职,再欲做官。也

是宋江命运合当受苦,撞了这个对头!当日这黄文炳在私家闲坐,无可消遣,带了两个仆

人,买了些时礼物,自家一只快船,渡过江来,迳去府里探问蔡九知府,恰退撞着府里公

宴,不敢进去;却再回船,正好那只船,仆人已缆在浔阳楼上凭栏消遣,观见壁上题咏甚

多,也有做得好的,亦有歪谈乱道的。黄文炳看了冷笑,正看到宋江题西月词并所吟四句

诗,大惊道:“这个不反诗!谁写在此!”后面却书道“郓城宋江作”五个大字。黄文炳再

读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冷笑道:“这人自负不浅!”又读道:

“‘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侧着头道:“那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又读: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又笑道:“也不是个高尚其志的人,看来只个

军。”又读道:“‘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摇头道:“这报雠兀谁,却要在此

间生事?量你是个配军,做得甚用!”又读诗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

吁。’”一点头道:“这两句兀自可恕。”又读道:“‘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

夫!’”伸着舌,摇着头,道:“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再读了

“郓城宋江作,”想道:“我也曾闻这个名字,那人多管是个小吏。”便唤酒保来问道:

“这两篇诗词端的是何人题下在此?”酒保道:“夜来一个人独自了一瓶酒,写在这里。”

黄文炳道:“约莫甚么样人?”酒保道:“面颊上有两行金印,多管是牢城营里人。生得黑

矮肥胖。”黄文炳道:“是了。”就借笔砚,取幅纸来,抄了藏在身边,分付酒保,休要刮

去了。黄文炳下楼,自去船中歇了一夜。次日,饭后,仆人挑了盒使,一迳又到府前,正值

知府退堂在衙内,使人入去报复。多样时,蔡九佑府遣人出来,邀请在后堂。蔡九佑府却出

来与黄文炳叙罢寒温。已毕,送了礼物,分宾坐下、黄文炳禀说道:“文炳夜来渡江,到府

拜望,闻知公宴,不敢擅入。今日重复拜见恩相。”蔡九知府道:“通判乃是心腹之交,迳

入来同坐,何妨?下官有失迎迓。”左右执事人献茶。茶罢,黄文炳道:“相公在上,不敢

拜问。不佑近日尊府太师恩相曾使人来否?”知府道:“前日有书来。”黄文炳道:“不敢

动问,京师近日有何新闻?”知府道:“家尊写来书上分付道:‘近日太史院司千监奏道:

夜观天象,罡星照临吴楚,敢有作耗之人。随事体察除。’更兼街市小儿谣言四句道:‘耗

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因此,嘱付下官,紧守地方”黄文炳

寻思了半晌,笑道:“恩相,事非偶然也!”黄文炳袖中取出所抄之诗,呈与知府,道:

“不想却在此处!”蔡九知府看了,道:“这是个反诗!通判那里得来?”黄文炳道:“小

生夜来不敢进府,回至江边,无可消遣,却去浔阳楼上避热闲玩,观看闲人吟咏,只见***

壁上题下这篇。佑府道:“却是何寺样人写下?”黄文炳回道:“相公,上面艮题着姓名,

道是‘郓城宋江作。’”知府道:“这宋江却是甚么人?黄文炳道:“他分明写着‘于幸刺

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眼见得只是个配军,-牢城营犯罪的囚徒。”知府道:“量这个

配军做得甚么!”黄文炳道:“相公!不可小觑了他!恰相公所言尊府恩相家书说小儿谣

言,正应在本人身上。”知府道:“何以见得?”黄文炳:“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

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明明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

之人,‘水’边着个‘工’字,明是个‘江’字。这个人姓宋,名江,又作下反诗,明是天

数,万民有福!”知府又问道:“何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黄文炳答道:“或

是六六之年,或六六之数。‘播乱在山东,’今郓城县正是山东地方。这四句谣言已都应

了。”佑府又道:“不知此间有这个人么?”黄文炳又回道:“因夜来问那酒保时,说道这

人是前日写下了去。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佑府道:“通判高见极

明。”便唤从人于库内取过牢城营里文册簿来看。当时从人于库内取至文册。蔡九知府亲自

简看,见后面果有五月间新配到囚徒一名,郓城县宋江。黄文炳看了,道:“正是应谣言的

人,非同小可!如是迟缓,诚恐走透了消息;可急差人捕获,下在牢里,却作商议。”佑府

道:“言之极当。”随即升厅,叫唤两院押牢节级过来。厅下戴宗声喏知府道:“你与我带

了做公的,快下牢城营里捉浔阳楼吟反诗的郓城县宋江来,不可时刻违误!”戴宗听

罢,了一惊,心里只叫得“苦,苦;”随即出府来,点了众节级牢子,都教“各去家里取了

各人器械,来我下处间壁城隍庙里取齐。”戴宗分付了、众自归家去。戴宗却自作起“神行

法,”先来到牢城营里,迳入抄事房,推开门,看时,宋江正在房里。见戴宗入来,慌忙迎

接,便道:“我前日入城来,那里不寻遍;因贤弟不在,独自无聊,自寸浔阳楼上饮了一瓶

酒。这两日迷迷不好.正在这里害酒。”戴宗道:“哥哥!你前日却写下甚言语在楼上?”

宋江道:“醉后狂言,谁个记得。”戴宗道:“却知府唤我当厅发落,叫多带从人捉浔阳楼

上题反诗的郓城宋江正身赴官。兄弟了一惊,先去稳住众做公的在城隍庙等候;如今我

特先报你知。哥哥!却是怎地好?如何解救?”宋江听罢,搔首不知痒处,只叫得苦,“我

今番必是死也!”戴宗道:“我教仁兄一着解手,未知如何?如今小弟不敢耽搁,回去便和

人来捉你。你可披乱头发,把尿屎泼在地上,就倒在里面,诈作疯魔。我和众人来时,你便

口里胡言乱语,只做失心疯,我便好自去替你回复知府。”宋江道:“感谢贤弟指教1万望

维持则个!”戴宗慌忙别了宋江,回到城里,迳来城隍庙,唤了众做公的,一直奔入牢城营

里来,***意喝问:“那个是新配来的宋江?”牌头引众人到抄事房里。只见宋江披散头发,

倒在尿屎坑里滚,见了戴宗和做公的人来,便说道:“你们是甚么鸟人!”戴宗***意大喝一

声:”捉拿这厮!”宋江白着眼,却乱打将来;口里乱道:“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吏人教

我领十万天兵来杀你江州人。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与我一颗金印,重八百余

斤,杀你这般鸟!”众做公的道:“原来是个失心疯的汉子!我们拿他去何用?”戴宗道:

“说得是。我们且去回话。要拿时,再来。”众人跟了戴宗,回到州衙里。蔡九知府在厅上

专等回话。戴宗和众做公的在厅下回复知府道:“原来这宋江是个失心疯的人,尿屎秽污全

不顾,口里胡言乱语,浑身臭粪不可当;因此不敢拿来。”蔡九知府正待要问缘故时,黄文

炳耳在屏风背后转将出来,对知府道:“休信这话。本人做的诗词,写的笔迹,不是有疯症

的人。其中有诈,好歹只顾拿来。-便走不动,扛也扛将来。”蔡九知府道:“通判说得

是。”便发落戴宗:“你们不拣恁地,只与我拿得来。”戴宗领了钧旨,只叫得苦;再将带

了众人下牢城营里来,对宋江道:“仁兄,事不谐矣!兄长只得去走一遭。”便把一个大竹

箩扛了宋江,直抬到江州府里当厅歇下。知府道:“拿过这厮来!”众做公的把宋江押在阶

下。宋江那里肯跪,睁着眼,见了蔡九知府,道:“你是甚么鸟,敢来问我!我是玉皇大帝

的女婿!丈人教我引十万天兵来杀你江州人。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有一颗

印,重八百余斤!你也快躲了!不寺我教你们都死!”蔡九知府看了,没做理会处。黄文炳

对知府道:“且唤本营差拨并牌头来,问这人来时有疯,近日却疯。若是来时疯,便是真症

候;若是近日疯,必是诈疯。”知府道:“言之极当。”便差人唤到管营差拨。问他两个

时,那里敢隐瞒,只得直说道:“这人来时不见有疯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知府听了

大怒,唤过牢子狱卒,把宋江捆翻,一连打上五十下;打得宋江一佛出芯,二佛涅盘,皮开

肉绽,鲜血淋漓。戴宗看了,只叫得苦,又没做道理救他处。宋江初时也胡言乱语;次后拷

打不过,只得招道:“自不合一时酒后误写反诗,别无主意。”蔡九知府明取了招状,将一

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推放大牢里收禁。宋江打得两腿走不动,当厅钉了,直押赴死囚牢

里来。却得戴宗一力维持,分付了众小牢子,都教好觑此人。戴宗自安排饭食供给宋江;不

在话下再说蔡九知府退厅,邀请黄文炳到后堂,再谢道:“若非通判高明远见,下官险些儿

被这厮瞒过了。”黄文炳又道:“相公在上,此事也不宜迟;只好急急修一封书,便差人星

夜上京师,报与尊府恩相佑道,显得相公干了这件国家大事。就一发禀道:若要活的,便着

一辆陷车解上京;如不要活的,死防路途走失,就于本处斩首号令,以除大害。便是今上

得,佑必。”蔡九佑府道:“通判所言有理;下官即日也要使人回家,书上就荐通判之功,

使家尊面奏天子,早早升授富贵城池,去享荣华。”黄文炳称谢道:“小生终身皆依托门

下,自当衔环衔鞍之报。”黄文炳就撺掇蔡九知府写了家书,印上图书。黄文炳问道:“相

公,差那个心腹人去?”知府道:“本州自有个两院节级,唤做戴宗,会使‘神行法,’一

日能行八百里路最好。”蔡九知府就后堂置酒管待了黄文炳。次日,相辞知府,自回无为军

去了。且说蔡九知府安排两封信笼,打点了金珠宝贝玩好之物,上面都贴了封皮;次日早

辰,唤过戴宗到后堂,嘱付道:“我有这般礼物,一封家书,要送上东京太师府里去,庆贺

我父亲六月十五日生辰。日期将近,只有你能干去得。你休辞辛苦,可与我星夜去走一遭。

讨了回书便转来、我自重重的赏你。你的程途都在我心上。我已料着你神行的日期,专等你

回报。切不可沿途耽搁,有误事情。”戴宗听了,不敢不依,只得领了家书信笼,便拜辞了

知府,挑回下处安顿了;却来牢里对宋江说道:“哥哥放心。知府差我上京师去,只旬日之

间便回。就太师府里使些见识,解教哥哥的事。每日饭食,我自分付在李逵身上,委着他安

排送来,不教有缺。仁兄且宽心守耐几日。”宋江道:“望烦贤弟救宋江一命则个!”戴宗

唤过李逵当面分付道:“你哥哥误题了反诗,在这里官司,未知如何。我如今又差往东京

去,早晚便回。哥哥饭食,朝暮全靠着你看觑他则个。”李逵应道:“吟了反诗打甚么鸟

紧!万千谋反的倒做了大官!你自放心东京去,牢里谁敢奈何他!好便好!不好,我使老大

斧头砍他娘!”戴宗临行,又嘱付道:“兄弟小心,不要贪酒,失误了哥哥饮食。休得出去

撞醉了,饿着哥哥。”李逵道:“哥哥你自放心去。若是这等疑忌时,兄弟从今日就断了

酒,待你回来却开!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宋***哥,有何不可!戴宗听了,大哥道:“兄

弟.若得如此发心,坚意守看哥哥,更好。”当日作别自去了。李逵真个不酒,早晚只在牢

里服等宋江,寸步不离。不说李逵自看觑宋江。且说戴宗回到下处,换了腿膝护,八搭麻

鞋,穿杏黄衫,整了搭膊,腰里插了宣牌,换了巾帻,便袋里藏了书信盘,,挑上两个信

笼,出到城外,!身边出四个甲马,取数陌金纸烧送了,过了一宿。次日早起来,了酒食,

离了客店,又拴上四个甲马,挑起信笼,放开脚步便行。端的是耳边风雨之声,脚不点地。

路上略些素饭素点心又走。看看日暮,戴宗早歇了,又投客店宿歇一夜。次日,起个五更,

赶早凉行;拴上甲马,挑上信笼又走。约行过了三二百里,已是已牌时分,不见一个干净酒

店。此时正是六月初旬天气,蒸得汗雨淋,满身蒸,又怕中了暑,气。正饥渴之际,早望见

前面树林首一座傍水临湖酒肆。戴宗捻指间走到跟前,看时,干干净净,有二十副座头,尽

是红油桌凳,一带都是槛窗。戴宗挑着信笼,入到里面,拣一副稳便座头,歇下信笼,解下

腰里膊,脱下杏黄衫,喷口水,晒在窗栏上。戴宗坐下。只见个酒保来问道:“酒便不要

多,与我做口饭来。”酒保又道:“我这里卖酒饭;又有馒头,粉汤。”戴宗道:“我却不

荤腥。有甚素汤下饭?”酒保道:“加料麻辣豆腐,如何?”戴宗道:“最好,最好。”酒

保去不多时,一碗豆腐,放两碟菜蔬,连筛三大碗酒来。戴宗正饥,又渴,一下把酒和豆腐

都了。却待讨饭,只见天旋地转,头晕眼花,就边便倒。酒保叫道:“倒了!”只见店里走

出一个人来。便是梁山泊旱地忽律朱贵,说道:“且把信笼将入去,先搜那身边有甚东

西。”使有两个火家去他身上搜看。只见便袋里搜出一个纸包,包着一封书,取过来递与朱

头领。朱贵拆开,却是一封家书;见封皮上面写道:“平安家信,百拜奉上父亲大人膝下。

男蔡德章谨封。”朱贵使拆开,从头看去,见上面写道:“见今拿得应谣言题反诗山东宋

江,监收在牢一节,听侯施行。....”朱贵看罢,惊得呆了,半做声不得。火家正把戴

宗扛起来,背入作房里去开剥,只见头边溜下搭膊,上挂着朱红绿漆宣牌。朱贵拿起来

看时,上面雕着银字,道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朱贵看了,道:“且不要动手!

我常听得军师说,这江州有个神行太保戴宗,是他至爱相识,莫非正是此人?如何倒送书去

害宋江?言一段书却又天幸撞在我手里!”叫;“火家,且与我把解药救醒他来,问个虚实

缘由。”当时火家把水调了解药,扶起来灌将下去。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起

来。却见朱贵拆开家书在手里,戴宗便喝道:“你是甚人?好大胆,却把麻翻了我!

如今又把太师府书信擅开,拆了封皮,却该甚罪?”朱贵笑道:“这封鸟书,打甚么要紧

急!休说拆开了太师府书札,俺这里兀自要和大未皇帝做个对头的!”戴宗听了大惊,便问

道:“好汉,你却是谁?愿求大名。”朱贵答道:“俺是梁山泊好汉旱地忽律朱贵。”戴宗

道:“既是梁山泊头领时,定然认得吴学究先生?”朱贵道:“吴学究是俺大寨里军师,执

掌兵权。足下如何认得他?”戴宗道“他和小可至爱相识。”朱贵道:“兄长莫非是军师常

说的江州神行太保戴院长么?”戴宗道:“小可便是。”朱贵又问道:“前者,宋公明断配

江州,经过山寨,吴军师曾寄一封书与足下,如今却缘何倒去害宋三郎性命?”戴宗道:

“宋公明和我又是至爱兄弟。他如今为吟了反诗,救他不得。我如今正要往京师寻门路救

他。如何肯害他性命!”朱贵道:“你不信,请看蔡九知府的来信。”戴宗看了,自一惊;

却把吴学究初寄的书与宋公相会的话,并宋江在浔阳楼醉后误题反诗一事,备细说了一遍。

朱贵道:“既然如此,戴院长亲到山寨里与众头领商议良策,可救宋公明性命。”朱贵慌忙

叫备分例酒食,管待了戴宗;便向水亭上,觑着对港,放了一枝号箭。响箭到处,早有小喽

罗摇过船来。朱贵便同戴宗带了信笼下船,到***滩上岸,引至大寨。吴用见报,连忙下关

迎接;见了戴宗,叙礼道:“间别久矣!今日甚风吹得到此?且请到大寨里来。”与众头领

相见了。

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 骆秉章军事思想初探(之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素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篇1

 襄、樊之战

 我们这一站将走近宋、元的一次着名战争襄阳、樊城之战。襄阳、樊城依山傍水,控制着南北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蒙古军想南侵必定要夺取襄、樊之地。

 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匆忙从鄂州北归,夺取了大汗之位,即为元世祖。他在平定了阿里不哥之乱后,他***纳了谋臣意见准备南下攻取襄阳,继而夺取江南地区。1269年,忽必烈派遣丞相天泽亲自督军,以阿术、刘整为元帅率大军围攻围襄阳、樊城。

 蒙古大军针对襄阳、樊城的防备措施以及宋军擅长守城和水战的特点***取了在两座城外修筑碉堡围城,长期围困的策略。蒙古军先在鹿门山(今换被襄樊南)、白河口(今襄樊西)建造堡垒,切断南、北宋军之间的联系;在汉水中筑造实心台(今东敌台),绝断宋军水道;在灌子滩(今襄樊南)设栅栏,绝断起东西往来;从万山一直到百丈山(今湖北襄樊南)建筑岘首山、虎头山一字城,联系各堡垒,***十万兵力将城池团团围住。另外,封锁汉水,把守通往襄阳、樊城的水路要道。同时建造船只训练水军。蒙古军多次击败前来救援的宋军。当时,南宋丞相贾似道掌管朝政,昏庸无能,由于曾经与忽必烈密约各地称臣,所以不派得力将领赶往救援。襄、樊被围困了三年,贾似道一直密而不报告,甚至有人敢提起蒙古大军攻宋的便遭到贬斥。

 驻守江阳的吕文焕多次出击都没有摆脱困境。1270年,张世杰奉命率军援救襄阳、樊城赤于滩圃(今襄樊东南汉水中)被蒙古军击败。七月,宋派夏贵率领5万水军、3000战船乘大雨涨水之际,携带粮草救援襄阳,在新堡(今湖北襄樊南)遭遇蒙古伏兵,惨败而归。第二年二月,吕文焕率领1。5万步骑,上百战船突围,被蒙古万户张弘范所击败。后来,李庭芝奉命督军救援襄、樊,但是将领范文虎却不听从指挥,听命于贾似道,限制了救援行动。

 1271年十一月,蒙古正式建国,国号元。建国后,元军加紧了攻打襄、樊的步伐。1272年,阿术、刘整奉命猛攻樊城,不久攻破樊城外城。宋军退到内城,被元军重重围困。当时,城内虽然粮食不缺,但盐、薪、布帛等奇缺。李庭芝无法调遣范文虎的军队,就派张顺、张贵带领3000人乘轻舟满载物资援助襄阳、樊城。五月二十五日黎明,经过殊死激战宋军终于抵达襄阳城下,张顺战死。外援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襄阳、樊城军民。张贵潜入襄阳后,派人联系郢州守将范文虎,相约龙尾洲会师。后来张贵率军出城接应来支援的宋军,但由于叛徒的出卖以及范文虎的失约,军队在龙尾洲遭到元军伏击。宋军被元军重重围困,经过奋战,全军覆灭,张贵受伤被俘,惨遭元军。此后,襄阳、樊城就与外援断绝了联系,只靠汉水上的浮桥互通联系。后来元军烧毁了两城之间的浮桥,切断了两城之间的联系。接着元军兵分几路配合***炮集中攻打樊城。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宋守将都统范天顺力战不屈,***身亡;统制牛富率领数百人与元军巷战,身负重伤后也投火自尽。元军占领樊城后又转攻襄阳。同年二月,宋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军。樊城和襄阳两大军事重镇相继失守,决定了南宋灭亡的命运。

 张顺、张贵是怎样率军冲破元军重重阻拦进入襄阳城中的?

 张顺、张贵奉命援救被围困的襄阳城。临行前他激励将士说:“此次救援襄阳,任务艰巨,每个人都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果你们之中有些人并不是出于自愿,那么就请赶快离去,不要影响了此次行动。”当时3000水兵精神振奋,表示誓死完成任务。救援开始,张顺二人集结船队连成方阵。每艘船上都设有火枪火炮,并准备了强劲的,进入元军的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遭到满江元军的阻拦,无法通过。张贵率兵猛攻,先用强弓射向敌舰,之后用大斧砍杀,冲破重重封锁,终于胜利抵达襄阳城。但张顺却在此次战斗中不幸身亡,几天后,襄阳军民在水中找到他的尸体,只见他还身披战甲,手执,怒目圆睁,襄阳军民非常敬佩他,将其安葬之后立庙祭祀。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如火如荼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项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红简直就像深不可测;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工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象深不可测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一夫当关

 故事:《史记》载: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咸阳,“守函谷关,项羽至,不得入。”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形势,由此可见。古代,还有几个与函谷关有联系的成语故事。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

 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儿,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自南方还军,故人多迎劳他,号称有计谋的孟冀也向他祝贺。马援说:"你怎么也同一般人一样呢?方向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我想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妇女婢中呢?"见《后汉书·马援传》。后以"马革裹尸"等指为国而战死沙场。清张贷《西湖梦寻·岳王坟》:"但恨和一成,国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马革裹尸报君父,是为叹耳!”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篇2

 天空中飞过一群鸟。我把眼睛睁很大,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得目瞪口呆。哦,我的天哪,这是一群什么样的鸟儿啊!漂亮的羽毛变得有煤炭那么黑,那小巧的尾巴居然变得焦糊糊的,就像锅里炒糊了的干锅巴一样……一边飞还一边落泪!哦,真可怜。

 我问白云姐姐:“白云白云,请你告诉我,鸟儿们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呢?”“因为十恶不赦的侵略者伤害了鸟儿们、破坏了鸟儿们的家、了鸟儿们的同胞……”白云姐姐回答我。“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们是就像魔鬼一样的侵略者,他们是没有心的。”“那么鸟儿们从哪里来的呢?”我刨尽沙锅问到底。“它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传说那里有战争。”说完,白云姐姐就悠悠地走了。

 一群孩子从我旁边的小路走过,在他(她)们的脸上只看得到悲伤、忧愁、痛苦。

 我问石子弟弟:“石子石子,请你告诉我,他(她)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因为他(她)们都无家可归了。”石子弟弟回答我。“这是谁做的呢?”我好奇地问。“这是十恶不赦的侵略者做的。”“那么他(她)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她)们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传说那里有战争。”

 一粒粒***从我的.面前蹦跳而过,它们欢欢喜喜,一起蹦到了远方。

 我问太阳公公:“太阳太阳,那些***是什么啊?”“呵呵呵,它们啊,是希望!”太阳公公笑呵呵地说。“希望,希望是什么啊?”“哈哈,希望啊,那时能让人在困境中觉醒过来的东西,它们会遍布全球,让人们去发现它们。”“那么它们现在是要到哪里去啊?”“哈哈哈,你这小子可真爱问啊,告诉你吧,它们现在要到很远河源的地方去,传说那个地方有战争。”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篇3

 古人云:居安思危。当我们陶醉于巍峨高山的雄奇秀美的时候,当我们沉醉于《阳春白雪》的优美旋律的时候,当我们沉沦于社会上形形的纸醉金迷的时候,我们可曾做过这样的***设: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临。

 战争还是和平?这是一个问题。作为普通的老百姓,我们肯定会为和平投上一票,但是世界上纷纷杂杂的诱惑无处不在。***是二十一世纪的热点话题,欧美的各个强国都对中东这块浮在石油上的肥羊虎视眈眈,当外交、政治手段失败后,他们便想到了战争,最好的例子就是伊拉克战争。

 夜深人静了,看惯了人们对***的浪费的我进入了梦乡。我看到了一支钢铁般的队伍,同时他们也是一支疲惫的队伍。他们正在茫茫草地中艰难地迈步。举目远眺,一片青幽的草地怎么也望不到边。饥饿像瘟疫一样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击倒,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永远留在了这个地方。

 比起他们,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家庭是美满的,可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剑拔弩张的国际形势硝烟味浓郁。我们不能预知下一秒的坐标,但我们能把握现在所拥有的阳光。战争纷连的日子仅仅过去了几十年,红军长征的脚步还很清晰,大灾荒时期的哀鸿遍野依然犹如在耳。我们怎能任懒惰、消极、浪费的恶习在身体里滋长?

 多想想战争吧,它带给人们不仅有痛苦,还有一个清醒理智的头脑。夫差自以为霸主地位稳固,而忽略了勾践的卧薪尝胆;乾隆帝自以为天下太平,而忘记了西方列国的强势崛起;一些国人自以为生活条件变好,生活水平提高,而遗失了祖先以节约为荣的优良传统。

 试想,***如有一日战争来临,缺乏准备的我们可能会措手不及。只有时时想起战争才能彻底将战争埋葬,只有夜夜枕着警枕,才能学会珍惜美好的生活!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篇4

 父与子之间的“战争”永远都像猫和老鼠,任凭老鼠怎样“造反”,都要被猫捉住。去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在一天早晨,寒风在外面呼呼地吹着。我起床后,穿好衣服,赶忙去卫生间洗脸。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悄悄地洗脸后不刷牙,节约时间去房间做我喜欢做的事(做电子“产品”)。

 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让我没想到的事发生了:我洗完脸到房间后,妈妈把我叫来,说:“你刷牙了吗?”我想应付过去,就说:“刷了。”可是妈妈却说:“如果你刷了牙,那让我闻闻牙膏味。”这时,我便无语了。过了一会儿,妈妈也不再说话了。

 我原本以为应付过去了,心中正暗自庆幸时,爸爸却又把我叫到卫生间,说:“你真刷牙了吗?”我还是原封不动地说了一句:“刷了。”爸爸却说:“那牙刷为什么是干的?”我无言以对。爸爸又说:“是没刷吧!”这时,我看到没有其他办法了,只好说“嗯”

 爸爸接着说:“这次我原谅你,以后该怎么做,说说看。”

 “这不是为难吗,你怎么叫我回答这难上加难的问题!”我不服气的说。

 这下可惹怒了爸爸,他***雷霆,一阵暴风骤雨地批评之后,我这只“造反”的小老鼠像一只受伤的小老鼠,哆嗦发抖。这时爸爸又说:“有句话叫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够勇敢面对错误,就是好孩子了。一个人首先应该诚实,千万不能撒谎,特别是第一次。你听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故事吧。”“刷牙是对自己负责,不是为了别人。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和诚实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

 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内疚地说“我以后一定改正自己的缺点,再也不撒谎。就看我的行动吧!”

 就这样,我以后都坚持了规规矩矩刷牙,再也没有耍小聪明躲懒了。

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篇5

 下课铃响了,老师离开讲台,出门时顺便丢下一句令人毛骨耸然的话——“下节课考试,好好准备!”这一句石雷双鸣的话,让差生欲哭无泪,一次次“昏”倒过去;让优生欲欢有喜,左边一跳舞,右边一乐吼,欣喜若狂地一次次“疯”起来。

 下课时间如一白驹边隙,仅仅一会儿,全班同学就是“全副武装”,等待着黑暗到来。

 老师大步流星地跨进了教室,手里抱摞具有死神气息的试卷,将它发了下来,当全班同学收到试卷时,都开始“大打出手”,真功夫不遗余力的全扔了出来,并且“一闪二躲三出招,刀光剑影暗较量”,左一个眼神,右一个怒目,都开始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比赛。

 只见左前方一位仁兄,刚才还气宇不凡,现在却抓耳挠腮,八成是进率没有背熟吧,果然不出我所料,只听他暗语“完蛋了,面积进率没复习,这次肯定死咔咔了!”哎呀!面积那道题可是有12分的高分的!幸好刚才复习了,不然也一定会变成他那样的!想到这里,我不禁心里暗暗泛喜。

 此时,背后的一位先生,也开始心烦意乱,仔细听听,原来遇上了一道错综复杂的奥数题,我一看这道题,原来是一个相遇问题,幸亏我是在奥数班学习过,对这种问题还不算头疼,三下五除二,算出前三个飞行距离,几下迎刃而解之后,我这才长吁一口气。

 看见别人有些是有劲儿使不上,我偷偷地高兴起来,因为我就能比别人考得好,可又往左一瞧,哇,——一位同学正在***课本,我准备报告老师,可他这点调虫小技,怎能躲过老师的火眼金睛,未等我举手,老师已开杀,用“雷霆捶击棒”打得他手掌绯红,还扣去了二十分,唉;功亏一篑。

 这次,我们的单元考试,唉,又是一次几家欢喜几家愁哟。

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

骆秉章军事思想初探(之一)

骆耀祖 刘任文 [if !supportFootnotes][①][endif]

摘要:骆秉章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和经世派代表人物,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建军思想,治军思想,战略思想,战术思想和后勤保障思想。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失败,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本文讨论了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

关键词:骆秉章 建军思想 治军思想 战略思想 战术思想

骆秉章是晚清中兴八大名臣之一。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和经世派代表人物,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建军思想,治军思想,战略思想,战术思想和后勤保障思想。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加速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失败,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对骆秉章军事思想的研究是湘军军事研究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近代的军事研究也大有裨益。本文对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进行了讨论,对骆秉章的战略思想、军事科技思想和军事后勤思想将在另文讨论。

一、建军和治军思想

骆秉章不仅是湖南首脑,而且是一省之军事统帅。因此,湘抚骆秉章除了掌管民政之职,更有守土和制军之责。对于书生骆秉章来说,如何建军、治军显得非常重要。

(一)建军思想

骆秉章虽然名义上是抚标兵的领导,但除了统辖为数不多的本标官兵外,并不直接统辖其它镇协营兵。当时将不得私兵,兵不为将有,权力悉归中央。长沙保卫战,骆氏深深体会到绿营的***无能,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建立自己的部队。

(1)从“团”到“练”,从“大团”到“湘军”

俗口流传,总说曾国藩起家团练,后来扩展为湘军,完成了平乱大业。其实,曾国藩没办过一天团练,而湘抚骆秉章才是湖南团练的推行者。

团练的精髓是八个字:清查保甲,坚壁清野。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湘抚骆秉章派朱孙诒去湘乡当县令,倡办团练,实为保甲,防盗自保。咸丰二年(1852)初,骆秉章奉旨急遣江忠源的“楚勇”赴广西,在蓑衣渡一战成名。四月,太平军入湖南境,骆秉章下发了《骆中丞并村结寨谕》,命令境内各县普遍推行团练,清理保甲。五月,骆秉章上奏说:“遵旨饬属力行保甲、并呈明现办章程”[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湖南的团练已经非常普及,湘乡知县朱孙诒刊发《湘乡团练单》,认为“团”的概念是保甲之法,“练”即操练。湘乡团练开始进入募勇训练阶段。七月,朱孙诒请罗泽南回到湘乡主持团练,建立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并有专人负责粮草、兵器等后勤事务,形成湘军雏形。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试图将各州县团练组成大团,他认为:团勇是业余武装,练勇则是专业武装。曾国藩组成大团、建立专业武装的工作,得到了骆秉章的大力支持。咸丰的圣旨让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所谓“帮同”的意思,就是说曾国藩没有被授权指挥,团练的指挥权在巡抚。按照团练章程,团练是不允出省作战的。六月,骆秉章派朱孙诒率罗泽南、李续宜、江忠淑等人率湘乡勇到江西南昌援助江忠源,第一次打出“湘军”的称号[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 ]。这样看来,骆秉章、朱孙诒也是湘军实际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之一。

(2)抚湘时的四级武装力量

咸丰四年十一月,“骆秉章奏劾署提督多顺庸劣湛酒,罢之。自此军事奏报专于巡抚”[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 ],骆秉章把湖南军政的大权全部集中到了自己手上。咸丰四年六月,曾国藩领军出省作战,骆秉章、左宗棠随即加紧省级武装力量的建设,建立了省级武装力量、各府县的勇营以及众多不脱离生产的团勇共***武装力量。

首先是骆秉章直接指挥的省级武装力量。其中王鑫军、周荣耀军、江忠济军、刘长佑军等几支的人数在一千五百人至三千人以上。而周金城的南勇、何忠骏等的平江勇、李辅朝的楚勇、刘腾鸿的湘勇、田兴恕的虎威勇,以及长胜军等勇营的人数在数百至二千人以上。

其次是各府县自行组建的勇营,勇营由各府、县官绅自筹军饷,自行统带。虽一般只有数百人,但仍是—支脱离生产、有固定饷源的正式军队,且大多经过认真的训练,统带的士绅或弁目亦凶悍敢战。

此外,还有众多不脱产的团勇,虽战斗力不及上两种武装,但仍起了重要作用。湘南各县团勇早就闻名于世,咸丰三年后,处于湘鄂边界的岳州、长沙两府团练也日益著名。

以上***,再加上出省征战的部队,湖南实际上就组建了四级武装力量。它们都是掌握在湖南官绅手中的武装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尽其职,互相补充。有了这些武装力量,骆秉章和湖南官绅就可以“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也锻炼了团练队伍,涌现出了如罗泽南、王鑫、赵焕联、刘长佑、萧启江等一大批湘军和楚军将领。为以后源源不断地向曾国藩和胡林翼提供兵员和将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督川时的***防军体系

入川时,骆秉章只带着黄淳熙与五千一百人,加上在成都的萧启江余部,一共只有一万两千人左右。为了和三十万的李蓝顺天军和十多万的石达开军对抗,应对四川军情,骆秉章设立新的防军体系[ [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 ]。防军在人员配置上是一种战时的应急系统,骆秉章为四川防军系统的最高统帅。防军系统并不以朝廷所授予官职的高低来决定防军系统上下的职位。但不管人员如何配置,有个总前提则是,他们全部是总督骆秉章任命,并服从骆秉章的最高指挥。

首先是骆秉章的楚军。楚军中的战斗人员十人为一棚,十棚为一哨,五哨为一营,每营还配备着颇具规模的长夫和杂役。以营为单位,多少不定组建成军,设一位统领管带。统领及统领的以下营官哨官,都由骆秉章直接任命。除了战斗部队,楚军还有相当规模的***部门。骆秉章在总督署旁设立了通省营务处,并配备着相当规模的文职官员管理防军诸项事宜。

除了楚军,在四川的还有黔军和川军。骆秉章进川前,湘军萧启江部和川军、黔军互不信任。骆秉章对川、黔军进行整顿,和将领做好磨合。至于四川提督蒋玉龙,由于他手下川军的能人太少,骆秉章通常只派他们做一些防守的工作,也算是人尽其材。

骆秉章入川后,一再命令各州县整顿团练。全省团练事宜由四川大吏直接掌管,各道府设置团练总局,各州县设团练分局,各乡各镇建立民团。骆秉章让各个州县每邑就地筹饷,精选常练五百人,编为一营,以州县官员充当管带。这样,四川百余州县计约可得练丁80万到90万人。官府不用糜费军饷,就增加了近百万兵力。骆秉章规定州县不得动辄请兵,以腾出全省防军及制营的兵力对付大敌。本地的土匪,责成当地以常练肃清。力有不足,则由团练总局在管辖范围内调其它州县团练助剿。这些团练武装在保护本土、防护匪患非常重要,而当骆秉章的主力未能及时赶到时,团练武装往往起到关键的作用。蓝朝鼎、石达开、赖裕新、中旗和李福猷部都被团练弄得焦头烂额。

(二)治军思想

治军就是管理和约束军队。具体包括选将、选兵和整顿营务。

(1)选将

将领是军队的灵魂,是军队强大和无敌制胜的重要条件之一。骆秉章说:“营头既多,必须遴员统领。以专责成而肃号令。统领之选,实不易得,非威信素著、谋勇兼优、声望夙重、品秩较崇者,不能服各军之心,即无以尽各军之力。此办贼所以必先谋将也。”[ [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 ]

骆秉章认为:“用军之道,选将为难。将得其人,则一卒得一卒之用,不但战胜攻取,克彰挞伐之威,亦且饷节兵精,可免虚糜之费。此筹兵筹饷所由必以筹将为先务也。”[ [if !supportFootnotes][6][endif] ]骆秉章慧眼识才,在他主政湖南期间,得到提拔的就有胡林翼、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王錱、蒋益澧、田兴恕等多人;在他执掌四川军务期间,又有黄淳熙、胡中和、唐友耕、刘岳昭、周达武、刘蓉得到破格任用。骆秉章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驭将有方,为大清朝组建了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队伍。

(2)选兵

骆秉章不亲自带勇,但对选兵一事也非常重视。骆秉章认为必须募勇必由知县,他说:“湖南勇丁所以稍稍可用者,原于未募之初,先择管带,令其各就原籍选募,取具保结,而后成军。成军以后,严加训练,层层节制。该勇丁均系土著生长之人,有家室妻子之恋,故在营则什长、百长、营官、将领得而治之,散遣归籍,则知县、团总、户长得而察之。遇有私逃,则营官、将领禀知本省,得按籍捕之。此明臣戚继光所以有募勇必由知县之说也。”[ [if !supportFootnotes][7][endif] ]他弹劾滥收游勇的周凤山、吴坤修,请旨将即选副将周凤山、广东南韶连道吴坤修先行革职,交江西抚臣耆龄查办。

在四川,骆秉章又弹劾云南巡抚林鸿年“招抚滇匪李开甲,使其得以进入四川掳掠;纵容属下李宜太,借回湘募勇之机,在途招摇滋事。”骆秉章认为不能招募散练游勇:“即李永和窜扰川省,亦云南之散练也,讵可轻言招募。”[ [if !supportFootnotes][8][endif] ]可见,骆秉章对于选兵是有严格要求的。

(3)整顿营务

管理军队,重要的就是依章办事,就必得有军规军纪。骆秉章说:“剿办贼匪为治标之计,而澄清吏治,整顿营务实为治本之图。”[ [if !supportFootnotes][9][endif] ]骆秉章在军纪方面讲究的是严令严行,对不守军纪、作战不勇猛的将领给予严厉处罚,也参劾了许多打仗不勇猛的官员。

咸丰四年底,骆秉章奏劾署提督多顺庸劣湛酒,多顺被罢免。从此之后,军事奏报专于巡抚。咸丰八年(1858),骆秉章参劾署理湖南提督樊燮挪用公款,***骄纵。随即又弹劾署永州镇总兵栗襄,说:“近来营务之坏,实由武职大员习气太深,骤难稍察之故。臣既有所闻见,自未敢依违缄默,致重愆尤。”[ [if !supportFootnotes][10][endif] ]朝廷将樊燮和栗襄免职。入川时,因先前所调人员——湖南候选道孙坦以及候选州同邹寿璋不愿入川,骆秉章奏请将二人革职。

咸丰十一年八月,骆秉章尚未到达成都,就参劾***乱纪的布政使祥奎,卖官鬻爵的署督标中军副将张定川等。周洵在《蜀海丛谈》中记述说:骆秉章从顺庆至省城成都仅用了六天时间,“沿途锄,清内奸,惩蠹胥”,当他到省城的时候,已诛戮贪官污吏百余人,官场亦为之一肃[ [if !supportFootnotes][11][endif] ]。骆秉章此举是其整顿四川吏治和营务的开始。

在绵州战役中,唐友耕不服调度,观望不前;绵州战后,唐炯的黔军与楚军曾传理部下争功而械斗。骆秉章上奏弹劾,将在川勇中颇有战绩的唐有耕褫职留营,纵勇滋事之唐炯、不遵调度之尹士超等参革查办[ [if !supportFootnotes][12][endif] ]。经过整顿后,唐友耕和唐炯也变得“谨畏能战”,成为骆秉章麾下的得力干将。经过整顿营务,不断举荐得力人才,培养一大批精兵强将,骆秉章初步改变了川中无良将的局面。到咸丰十一年十一月,骆秉章奏称:“臣奉命督师,复益以果毅,护军等营,合之川中兵勇,为数已逾四万。”[ [if !supportFootnotes][13][endif] ]他已牢牢地控制了四川各支部队。

二、战术思想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初四日,江南道监察御史骆秉章回广东扫墓,上奏了《奏为粤省军情条陈管见摺》[ [if !supportFootnotes][14][endif] ],指出了广东当时军情的弱点,希望广东当局能够加以改进。在湖南的时候,骆秉章曾经写过一本名为《用夷图阵》的兵书。他考察古今战例,认为任何战役战术思想在战争中的成功运用,主要是基于对战场情况的侦察,即“审明地势”。《蜀海丛谈》记载说:在四川,每当公事完了,骆秉章就到总督署后花园来喜轩去看地图,时时对着地图进行思考,他对地理的熟悉简直到了神奇的地步。由于对于四川的山水及道路要塞,都已经融会在胸中,所以无论是围剿李蓝顺天军,还是石达开太平军,骆秉章都能指挥如意[ [if !supportFootnotes][15][endif] ]。

咸丰十一年,骆秉章在《覆陈川省军务情形疏》中详论用兵之道,起首便称:“臣在湖南筹军十年,虽未尝躬历行阵,然于用兵先后缓急之序,亦颇习闻”。骆秉章的战术思想,简单地说,就是“用正、用奇、用间、用势”。

(一)用正用奇

孙子兵法的核心,除了“兵者诡道也”之外,可用一句话概括:“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军事是运用力量的艺术,力量对抗的通行法则是强者打败弱者。但是,也可通过灵活变换战术和正确使用兵力,争取战争的主动权。

(1)以主待客,以静制动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if !supportFootnotes][16][endif] ]在长沙保卫战中,骆秉章***取的就是这种策略。太平军兴,骆秉章估计太平军随时入湘,情势危急。咸丰元年秋天的时候,骆秉章看到长沙城墙很多已经坍塌。便率先带头捐修城款三百两,又即奏请借库款两万两启动修城[ [if !supportFootnotes][17][endif] ]。城防工程浩繁,骆氏亲临现场认真督催。咸丰二年七月中,城门修好,城垛已备。

咸丰二年六月,太平军攻入湖南。当时清军各路援军以及正帅、副帅皆未到,且省城内外防兵止有一千数百名,并且没有一员有作战经验的将领。骆秉章考虑到防堵工作需要火器,命令黄冕赶造一二千斤大炮和一百斤熟铁炮,并饬制造抬炮一百杆,及鸟枪、火箭、火罐等项,以备轰击。考虑到省城人口很多,粮食储备非常紧要。骆秉章命令藩司筹借银一万两,发交绅士多购谷石,以免短绌。六月二十八日,帮办湖南军务罗绕典抵省城,七月初八日,罗绕典上奏说,骆秉章督促修补修城墙的工程渐次蒇事,铸炮制械,添补军装一律整齐。所练壮勇、广勇、浏勇、湘勇计三千二百多人,査点均实,对骆秉章在长沙筹备防堵的情形表示满意。

七月二十八日早上,萧朝贵率部突袭长沙城南石马铺,逼近南门外妙高峰驻扎。二十九日,太平军攻打长沙南门、浏阳门、小乌门等处,妙高峰上的太平军对城开放枪炮掩护进攻。萧朝贵被长沙南城楼上的清军用大炮击中,伤势危殆,随后死于军中。从八月初五日开始,邓绍良、贾亨晋、王家琳、和春、向荣分别带援兵到达长沙。和春、江忠源在蔡公坟构筑营垒,截住了太平军通向长沙东、北各门的去路。到左宗棠和新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八月廿四日槌城进入长沙城时,形势已经基本稳定。当洪秀全、杨秀清等率大队于九月初一日赶到长沙时,清军兵力已达五六万人,城守渐趋稳固,太平军失去了乘虚攻取的战机。最后,太平军只好悻悻地离开长沙,向湖北进发。

骆秉章的修城决策和调度方略正确和及时,不但为长沙防守赢得了地利,也为援军的到来赢得了时间。即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2)集中兵力,速战速决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二月,骆秉章初抵川境。即将川省军务、并经过地方一切情形驰奏。骆秉章在该奏摺中认为:顺天军的特点是散而不聚、漂而不留、伏而不出。他提出了剿灭义军的思路是歼厥渠魁、节节剿洗[ [if !supportFootnotes][18][endif] ]。

此时,李蓝顺天军统帅蓝朝鼎正集中全部主力之三分之一(约十七万人)攻打绵州城(今绵阳)。由于绵州城垣坚固,易守难攻。署理绵州知州唐炯紧闭城门,婴城固守。蓝朝鼎十余万人围城数月,先后使用了诈降、火攻、筑坝拦水冲毁城墙、挖地道埋藏***破城等方法,均未得手。骆秉章最怕顺天军“散而不聚”,蓝朝鼎聚众围攻绵州,正合骆秉章的心意。

骆秉章说:“虽然各处报警,皆有所不暇兼顾,而惟以迳捣绵州为事。”[ [if !supportFootnotes][19][endif] ]绵州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在三十万人以上。骆秉章铁了心集中全部兵力,合力会剿,发动强攻,速战速决,取得了胜利。

(3)围城打援,数路配合

围城打援,数路配合这一战术这一思想在刘岳昭收复绥阳城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治四年,奉川督骆秉章命,刘岳昭征讨吴元彪,攻打绥阳。在攻破天台山义军阵地后,楚军进逼绥阳县城。围城两月,多次攻城,皆被吴元彪义军击退。楚军进逼城垣,在四方城门外开挖长壕围困县城。吴元彪凭借城墙坚守。

在被围困期间,吴元彪派蓝山虎潜出县城,分别前往遵义刀坝水、贵阳五华山、施秉香炉山以及高粱山苗族四十八寨等处,联合当地义军前来救援。但各路大股支援的义军,均被楚军各营迭次截剿败遁,纷纷恳求反正、具血禀乞降、输诚求抚。刘岳昭命令各营环城逼扎,断敌樵牧,并垒土筑堤灌城。三月初,由遵义、施秉等地前来支援吴元彪的五千青号、苗军等大批义军,在四面山遭官军伏击,全军覆没。楚军一面截剿支援的义军;一面围攻绥阳城。吴元彪无路可退,自缚其身车载棺材出城请降。[ [if !supportFootnotes][20][endif] ]绥阳、遵义周边悉平。

(二)用间用势

间就是间谍,势就是势能。

军队的统帅可以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通过一定的技巧(术)使得力量的格局在一定时空内重组,来实现敌我优势的转化,要有势借势,无势造势,蓄势待发。

(1)“请君入瓮”紫打地

所谓有势借势,强调的是因势利导,将势导向利于自己这一方。

同治二年(1863)春,石达开率部在云南边境从米粮坝渡江,急进四川。骆秉章深知石达开是个不易对付的敌手。他的***是:迫使石达开部经冕宁、大桥、拖乌、铁宰宰到达大渡河边上的紫打地。骆秉章调兵遣将之后,仍然担心:“石逆凶狡多谋,一处疏漏,即不足以制其死命”。于是,又命樟木菁村民赖由诚以献策为名,引诱石达开从小路到达紫打地。三月廿七日,翼王终于钻进了骆秉章布置的口袋。

是夜,河水陡涨数丈,石达开赶造船筏,多次组织强渡,均功亏一篑。王应元利用松林村北临大渡河、东有松林河的地理优势,与石达开隔河对峙。由于时间拖延,太平军粮草渐罄,石达开只好向骆秉章投降。

(2)“伐木作堰”蓑衣渡

所谓无势造势,即将未成为“势”的力量放大为“势”。例如蓑衣渡的“伐木作堰”。

蓑衣渡受挫是太平军在出广西期间遭受最大的一次挫折。王闿运在《湘军志》中说:“言者谓蓑衣渡一战,为保全湖南首功云”。以前人们都认为蓑衣渡一战全是江忠源的功劳。但实际上,“伐木作堰”是由骆秉章、程矞***筹划,和春实施,江忠源执行的。

咸丰二年四月十三日,湖广总督程矞***、湖南巡抚骆秉章奏报说:“前因黄沙河为第一要隘,……又令各文武査明水路浅窄处所,多钉木桩,于两岸设立枪炮,以遏其顺流直下。”[ [if !supportFootnotes][21][endif] ]骆秉章、程矞***多次写信给和春,说明在水路浅窄处打桩阻挡太平军船队的规划。

江忠源探得水塘湾河水较浅,和春亲往踏勘地势,许给赏银,“连夜督勇数百砍取大树,拦江密下排桩,人地出水,各皆三尺有余。”[ [if !supportFootnotes][22][endif] ]又运来大炮准备阻击。十八日,当太平军船队通过蓑衣渡口,下驶到水塘湾时,发现河道已被清军“伐木作堰”所堵塞。江忠源伏兵居高临下,以大炮猛烈轰击,和春亲督兵勇四路奋攻,太平军死力拒敌。经过二昼夜的激战,太平军仍无法疏通航道前进,不得不改变原定沿江直捣长沙的***。

此外,在刘长佑克复江西临江府城以及围攻川南丹棱城中的长壕锁围,对龙孔场的李永和使用长濠、石墙、木栅、梅花椿进行围困。“昼则环营伺守,夜则派队周巡。并堆积木柴作为烽火台”[ [if !supportFootnotes][23][endif] ],等都是有势借势、无势造势的极好战例。

(3)“投诚免死”散敌兵

?“势”也可以是人势(人员数量)的改变。在咸丰九年的宝庆战役中,骆秉章和左宗棠见到石达开军人数太多,于是贴出告示,设法解散了六七万人。同治二年,在大渡河畔的洗马姑“竖立‘投诚免死’大旗,即有李、刘二逆,奔赴小水河乞降,先后招出伪宰辅曾仕和、黄再忠及老贼胡天才等六十一名。伪宰辅邹姓先送家属为质,约为内应,立功赎罪。”[ [if !supportFootnotes][24][endif] ]石达开也出来投降。这些都是用“势”改变敌我力量的很好战例。

(4)“神妙莫测”用间谍

孙子说:间谍的运用有五种,即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用起来,使敌人无从捉摸我用间的规律,这是使用间谍神妙莫测的方法,也正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入川伊始,骆秉章就在军中设立相应的情报机构,以便搜集军事情报,为作战决策提供依据;中、下级军官的麾下也都有大量的侦卒与探差,地方州县团练也有专门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这些情报机构与骆秉章的情报机构并网,提供情报支援。在石达开撤退时,经骆秉章授意,雅州知府蔡步钟就遣心腹,收买耳目,化装成难民刺探石达开行踪。并沿途留下记号,使得后续部队总能咬住石达开的尾翼。“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骆秉章的奏折中有大量利用间谍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结论

骆秉章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建军思想,治军思想,战略思想和战术思想,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基础。王闿运说:“秉章督川三年,平群寇,擒大酋,遂以知兵闻于天下”[ [if !supportFootnotes][25][endif] ]。太平天国的首义五王,除了杨秀清和韦昌辉死于天京事变之外,其余三王萧朝贵、冯云山、石达开均死于骆秉章之手。

除了本文讨论的骆秉章的建军思想、治军思想和战术思想之外,骆秉章的军事战略思想、军事科技思想与后勤保障也是很值得研究的的课题。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另文叙述。

[if !supportFootnotes]

[endif]

作者简介:[if !supportFootnotes][①][endif] 骆耀祖,原韶关学院计算机系主任。刘任文,原韶关大学副校长。

[if !supportEndnotes]

[endif]

参考文献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贾桢等:《咸丰朝实录》卷33,咸丰元年五月,己亥条。

[[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彭洋中:《湘勇源流记》,咸丰八年十一月。

[[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王闿运:《湘军志》。

[[if !supportFootnotes][4][endif]]周询:《蜀海丛谈》。巴蜀书社,1986。

[[if !supportFootnotes][5][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十四,请调李道总统宝庆诸军片。

[[if !supportFootnotes][6][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十三,接济贵州韩道(韩超)军饷缘由片。

[[if !supportFootnotes][7][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十一,援军将领滥收游勇溃事请旨革讯摺。

[[if !supportFootnotes][8][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卷8·奏为统筹滇黔两省军情缓急情形恭摺》。

[[if !supportFootnotes][9][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卷1《四川吏治营务废弛已极疏》。

[[if !supportFootnotes][10][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十三,参劾栗署镇规避取巧片。

[[if !supportFootnotes][11][endif]]周洵:《蜀海丛谈》。巴蜀书社,1986。

[[if !supportFootnotes][12][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

[[if !supportFootnotes][13][endif]]宝鋆等:《同治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if !supportFootnotes][14][endif]]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战争档案史料》第三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if !supportFootnotes][15][endif]]周询:《蜀海丛谈》。

[[if !supportFootnotes][16][endif]]孙武撰:《孙子兵法·形篇》,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2012年。

[[if !supportFootnotes][17][endif]]赵尔巽等:《清史稿·列传·骆秉章》,中华书局,1***6年。

[[if !supportFootnotes][18][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卷1《覆陈川省军务情形疏》。

[[if !supportFootnotes][19][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现筹剿办川北巨股调集各军分途前进情形疏》。

[[if !supportFootnotes][20][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

[[if !supportFootnotes][21][endif]]《清***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3册,P215-216。程矞***奏报全州失守敌逼近楚疆饬属竭力堵御摺。

[[if !supportFootnotes][22][endif]]《清***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3册。P219-223。赛尚阿奏报敌陷全州被围势将他窜仍饬诸军奋力攻剿情形摺。

[[if !supportFootnotes][23][endif]]骆秉章:《骆文忠公奏稿》川中稿,卷五。官军进围龙孔场连获大胜首逆就擒全股殄灭恭摺。

[[if !supportFootnotes][24][endif]]黄彭年:《黄彭年代刘蓉禀稿》。《太平天国资料》科学出版社,第218页。

[[if !supportFootnotes][25][endif]]王闿运:《湘军志·筹饷篇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