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的历史典故,功高盖主的历史人物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6 0
  1. 中国功高震主又能得善终的人都有哪些人?
  2.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盖主确得善终的谋士
  3. 历史中有哪些功高盖主却能善终的人,他们是如何保住脑袋的?
  4.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名人:商鞅排第四 第一名是谁
  5. 功盖过主的历史典故
  6.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三位功臣,皇帝无法赏赐,最后只能杀掉

历史各朝代帝王之术残酷且血腥,不论创业之初立下多大功劳,只要是能触碰到君王的逆鳞便难逃一死。功成名就、滥杀功臣自古便已有之,那些帝王们多数只能同患难,却不能共富贵。正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对于历史上那些功高盖主之人来说,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权力所诱惑才能得到一个还算完满的结局。

一、张良

张良被称为“前汉三杰”之一,是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功臣,还曾帮助吕后稳定太子之位,怎么看都是稳如磐石,不会受到统治者的残害。但即便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张良时刻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极少参与政事。

正是因为张良为人低调、谦恭,不居功自傲,不结党营私,不生异心,才能够让那些统治者们彻底放下心来,确保他不会对自己的皇权造成一定的威胁。兔死狗烹局面形成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皇帝害怕大臣的才能盖过自己,萌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当大臣明确表示出自己的态度让皇帝放心时,这种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功高盖主的历史典故,功高盖主的历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王翦

王翦作为秦朝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可以说是秦朝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当时他的功劳引起了秦始皇的忌惮,而此时聪明的王翦对秦始皇的猜忌之心了然于胸,兵马未动便在送行宴上为子孙讨要田地,后来又在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修书一封,向秦王政继续讨要封赏。

虽说在当时看来王翦主动请田的做法过于不知好歹,但实际上他正是想要通过此来告诉秦始皇自己绝对不会背叛,后来这个方法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秦始皇放下心里的石头,王翦也不负众望灭掉秦国最大的对手楚国,为秦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功高震主又能得善终的人都有哪些人?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走向了公众的视野。唐代名将郭子仪一生可谓***“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与洛阳;击败吐蕃和党项的外族入侵”。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肃宗皇帝赞扬郭子仪,国家再造、卿力也。德宗皇帝尊称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被赐封为太尉中书令、汾阳郡王。“七子八婿”皆为朝廷显官,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野内外威望极高。政治思路清晰,实属功高盖主而又得以善终的代表人物。

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谋已久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十五万叛军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陆续收复了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又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复常山郡的九个县城,严重威胁了安史叛军的归路,因为河北各郡是洛阳和安禄山老巢范阳的必经之地,安禄山不敢怠慢,让史思明带上几万人马攻打郭子仪和李光弼。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队如影随形,郭子仪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骑兵,引得敌军追了三天三夜,正当敌军精疲力竭之际,唐军趁势进攻,史思明大败,赶紧向安禄山乞求援军,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万人。此时,郭子仪和李光弼的部队共有十万人,但郭子仪并不急于交战,“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让五万叛军疲于奔命却欲战不能,士气十分低落。郭子仪眼看时机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万对五万,斩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脚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吐蕃军队又趁着唐朝内乱进入关中占据了奉天、武功等地。代宗皇帝命郭子仪出镇咸阳,吐蕃军很快度过渭水打到长安城下,郭子仪从咸阳赶来时,代宗皇帝已经仓皇出逃了。郭子仪见不到代宗皇帝,又没有兵马只得南下七召集逃散的唐军,然后他***取虚张声势、声东击西之计,打了吐蕃军队一个措手不及,顺利收复了长安。代宗皇帝对郭子仪感慨万分,赐给他“丹书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享受唐朝功臣的最高殊荣。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再次勾结吐蕃、回纥、和吐谷浑10万军队进犯长安。包围了郭子仪镇守的泾阳,当时郭子仪手下只有2万人马,他深知这种情况下,只能智取、不能力敌。当时仆固怀恩已经在行军途中暴病而死,敌军队伍开始内讧,彼此争权夺利,郭子仪决定利用这种情况,劝说回纥王退军。为此他决定单枪匹马去见回纥王,经过交涉回纥军决定退兵。吐蕃王听到这个消息也连夜领兵逃走。郭子仪仅凭一己之力不费一兵一卒就退去了回纥、吐蕃的10万大军。

郭子仪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之一,最独特最值得后人效仿之处,不是他的兵法和战绩,而是他为人处事的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他的高妙处。

《太平广记》中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终始人伦之盛无缺焉。”翻翻历史书,我们就会知道,一个人要想权倾天下而满朝不忌恨,功盖群臣而君主不猜疑,有多么大的难度!数千年历史也只郭子仪完满地做到了这一点。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历经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前后共六十余年,其中有二十余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为维护唐朝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他居功不傲,宽厚待人,是由武举起家逐步成长起来的闻名遐迩的军事将领。

历史上有哪些功高盖主确得善终的谋士

在我们熟知的历史朝代当中,大多数的人都有着非常高的功绩,而他们这些功绩给自己带来的往往都是杀身之祸。所谓功高震主这样的一个词语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很多的人都是这样的结局。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有哪些人是在自己功高震主之后依旧有一个很好结局的人。

这些人到底是凭借什么来让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呢?

郭子仪

任何一个人能在封建朝廷当中屹立不倒,一定是有着他个人的本领。这些善始善终之人一定是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智慧,才能够让很多人拿他没有办法,比如晚清时候的曾国藩就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但是要拿他和郭子仪相比那就差远了,因为郭子仪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方面有着极高才华的人,这样一个人在安史之乱当中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因为他有着如此高的才干,所以很多人断定他的结局一定会非常的惨,可是现实却往往相反。

大家之所以非常喜欢郭子仪,其实是因为他的身上充满了正能量,而且在安史之乱当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解决的,整个国家的命运完全放在一个人身上,这是必须要一定的信任程度才能够做到的。

除了这之外,他也从来不会居功自傲,在自己有了如此大的功劳之后,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夺取皇位之类的事情。这样一个忠心不二的人,在历史上向来都是被很多人佩服并且有着很高评价的。那么除了郭子仪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功高震主,但是却并不被皇上所忌惮的人。

卫青

这个人的名字是卫青,他是西汉时期最有名的一个将领,曾经打了7次仗并且7次都打胜利了,这样的战绩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少见的,并且他在收复边疆上所做出的贡献比任何人都多。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遭到人嫉妒,卫青也是一样,他曾经几度遭人陷害,可是皇上依旧对他没有任何大的动作。但是到了后期,卫青也懂得如何让自己能够明哲保身,就是因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才能够在自己的姐姐被皇帝冷落之后依旧重用于他。这里面所依靠的可不单单是一个宠臣的智慧,更多的其实是个人的能力。

王翦

最后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当然就要属战国时期的名将王翦了,说到王翦大家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他曾经最辉煌的战绩,那就是大破赵国并且以秦国的绝多数兵力彻底消灭楚国。这个人在秦王朝建立的初期有着非常高的功劳,甚至于很多人提起他都是肃然起敬的态度。

一个人能够被列为四大名将之一的人,那么他肯定是有着较为过人的军事才干。但是大多人对于将军和战士的理解就是一介武夫,并不懂得皇帝心思。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王翦深知秦始皇是一个生性较为多疑,并且对于下面的人非常忌惮的人。所以他也用自己对金钱的追求这样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得以善终。

人们都说生在帝王家是身不由己,可是这些位极人臣的人又何尝愿意经受这样的一番挫折呢?他们大多数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树立了非常远大的抱负,想要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做出一点贡献。

可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太过突出,往往会被人当作韭菜一样割掉,然而有一些人也领会到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掉帝王对自己的猜忌,所以很多人也在不断的历史推演当中,学会了聪明的去对待这些事情。这些人能够善终凭借的就是他们超群的智慧和极强的才干,让自己一辈子享受着许多人羡慕的眼光,同时也让自己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生。

历史中有哪些功高盖主却能善终的人,他们是如何保住脑袋的?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据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他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呈现小康景象。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去世,终年51岁。王猛临终犹以前秦内部各族豪酋势力为忧,以东晋为正朔所在,劝苻坚勿进攻东晋,但未被***纳,因而有淝水之败。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李靖是唐初诸多将领中唯一可以和李世民媲美军功的人,其人善于明哲保身,故而终生无大患。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名人:商鞅排第四 第一名是谁

很多皇帝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就加强中央集权,把很多大将的兵权收回。又因为担心有能力的大将不服,所以为了杜绝后患,不惜将曾经幸幸苦苦陪自己打下江山的大将。毕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只要自己的江山能够坐稳了,也不在乎那些大将了。像兵仙韩信,就被吕后吊起来杀死了。但也有些大将智慧过人,躲过了君王的杀心。

1.秦国名将王翦

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并成为战国四大名将。我们都知道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但其中有三个国家就是被王翦灭了的!虎父无犬子,王翦的儿子王贲灭了两个国家!所以王氏一家就灭了5个国家。足以见王翦的功勋有多大,如此厉害的人,怕是嬴政也害怕。但好在王翦在功成名就以后提出告老还乡,把兵权都交了出来。父子二人得以善始善终,安度晚年。

2.大清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我们都很熟悉,他是清朝的大臣,一手建立了湘军,扫平了太平天国的残余势力。可以说曾国藩也是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物。后来有很多人多次劝曾国藩起兵谋反,因为当时的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已经颇具气候,足以对抗清军。然而曾国藩并没有利欲熏心,而是一一回绝了。也因为曾国藩对大清忠心耿耿,所以善始善终,最后死于疾病。

很多大臣之所以没有善始善终,就是因为自己贪恋权力。皇帝怎能允许你手握重兵,对他构成威胁呢?

功盖过主的历史典故

排名第四的是秦朝时期的商鞅,商鞅战国时代的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著名的法家学派人物,其建立的变法“商鞅变法”促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大国家,大家都知道秦朝在秦秦孝公时期非常落后,之后秦孝公***用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商鞅变法在当时严重的阻碍秦国贵族的利益,在秦孝公去世不久,秦惠文王就将其车裂,其原因,作者认为有2条,其一是秦国贵族的逼迫不得以杀之,其二就是新的变法商鞅权益过大,阻碍啦当时秦惠文王的执政。商鞅为保存变法,无怨无悔的接受车裂。实属秦国的大英雄!

排名第三的是三国时期的陆逊。陆逊字伯言,三国后期,吴国大都督,其权利比前面三位大都督都高许多。陆逊家族在江东属于大家族,陆逊谋羽取荆,夷陵大破刘备百万大军,孙权猜疑心很重,在后期,为太子之事与陆逊意见不同,最后秘密剥夺陆逊权利,最后陆逊忧郁而死。

排名第二的是宋朝的岳飞,岳飞宋朝名将,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在当时建立岳家军,岳飞收复襄汉六郡,襄汉地区成为岳家军的根据地,在当时已经佣兵十万多。战功赫赫就会引起朝廷不满,秦桧就串通当时朝廷的昏庸大臣,教唆宋高宗下天子诏,命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不得以班师回朝,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至于岳飞为什么会死,其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功高盖主,岳飞在当时已经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排名第一的是汉朝的韩信,韩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刘邦手下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张良,萧何。为什么韩信功高盖主会排第一,都知道韩信善于用兵,在楚汉之争中,韩信先是打败魏国。后来以背水之战消灭赵国,近接着有不费吹灰之力收复燕国。这功劳历代有那位大将军可以媲美?打败三国后,韩信当时就佣兵25万,刘邦吓得觉都睡不好了。连下三到旨意,让韩信收兵,韩信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后刘邦没有办法封韩信为齐王。这气焰是不是已经盖过刘邦了?最后韩信还是被害死。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三位功臣,皇帝无法赏赐,最后只能杀掉

楚汉之争时期的汉大将 韩信。为汉王铲平三秦,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后又与刘邦大军会师一举消灭了西楚霸王项羽。为汉朝开国功臣,封楚王。功高盖主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最后被设计杀死在长乐宫钟室。 有关韩信成语典故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胯下之辱

一饭千金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陷于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

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推陈出新

从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我国古代就进入了封建王朝时期。直到清朝的灭亡,封建王朝才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不是容易事,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有功臣存在,不过这些功臣大部分都威胁到了皇权。

历朝历代中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说秦朝,秦朝拥有的开国功臣更为厉害,比如说武将王翦、王贲父子,其次就是谋士李斯和吕不韦,这些都是秦朝的开国功臣。历朝历代中都会存在这样的开国功臣。不过这些人的结局大部分都不好。

即使是皇帝没有杀死他们,在一些朝堂的争斗中,这些开国功臣也会被杀死。历朝历代的为官之道都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夹着尾巴做人,否则就会轻易被自己的敌人毁于一旦,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不在少数。

古代史中,出现了三位功高盖主的功臣,这些人的功绩已经是非常大了,不过由于皇帝或者君主对他们赏无可赏,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只能够将他们杀死。这三人分别是战神白起、名将韩信以及清朝名将年羹尧。这三位都是家喻户晓的武将。

没有这些武将,恐怕任何一个王朝建立都是不可能的。战神白起是秦国时期的大将。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已然成为诸侯国之中最强大的帝国,这时候的白起出现了,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过最终的白起结局不好。

秦国时期的白起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这样一来,白起四处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白起征战的过程中,由于功绩非常大,秦王对他已经没有可以赏赐的东西了,于是就起了杀心。当时的白起与秦国丞相不和,结果丞相范雎向秦王进献谗言。

结果导致了秦王对白起起了杀心。秦王大怒,派人赐剑给白起,让他自刎。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秦王想杀白起,毕竟这时候的白起已经功高震主,对秦王产生了威胁。丞相范雎只是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韩信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将。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刘邦能够建立汉朝,与韩信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楚汉相争的时候,正是因为有了韩信,刘邦才得以胜出。韩信最早追随项羽,只可惜项羽不识人才,导致了韩信追随了刘邦。

楚汉战争中韩信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先后平定魏、代、赵国,之后又降服了北边的燕国。可是汉朝建立之后,韩信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作为汉朝的开国名将,刘邦对他肯定是不放心的。于是萧何和吕后就设计将韩信害死。

年羹尧是一代名将,是雍正皇帝的恩人。雍正皇帝期间,年羹尧的实力不可小觑,朝堂中大部分人都与年羹尧有关联。雍正帝刚刚即位时,清朝面临内忧外患,以及九子夺嫡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容雍正帝有丝毫怠慢。

当时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这样威胁到了雍正帝的皇位,这时候年羹尧被委以重任。年羹尧厉兵秣马,大展身手,不久之后就把青海全境都平定了。年羹尧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雍正帝时期他嚣张跋扈,几乎把人都得罪光了。

年羹尧仗着自己为清朝立下功劳,甚至是不将雍正帝放在眼里,于是雍正帝对年羹尧忍无可忍,就将年羹尧杀了。就这样,对雍正帝有恩的年羹尧死与雍正帝之手,这样的结局恐怕是年羹尧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