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道乃实,其道何故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12 0
  1.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_翻译及赏析
  2.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及翻译
  3. 以文以载道写作文
  4. 天工开物黄金文言文翻译
  5. 私教文言文
  6. 黄老之道的发展历程
  7. 朗朗上口的古文言文
  8. 天工开物卷跋文言文

《庄子 山木》?文言文翻译 :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其道乃实,其道何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

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

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

可悲啊!***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_翻译及赏析

1. 牧民之道的翻译

孟轲问:“牧民之道何先?”

子思曰:“先利之。”

孟轲曰:“君子之教民者,亦仁义而已,何必曰利?”

子思曰:“仁义者,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乐为诈。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

当初,孟子拜子思为师,曾经请教治理百姓什么是第一位的。

子思说:“叫他们先得到利益。”

孟子问道:“贤德的人所用来教育百姓的,也就是谈仁义就够了,又何必要说利益?”

子思说:“仁义原本就是利益。在上位的人不讲仁,那么老百姓就无法安分了;在上位的人不讲义,那么老百姓也就喜好做尔虞我诈之事,这就会造成最大的不利。

所以《易经》中说:‘利就是义的完美体现。’又说:‘用利益安顿人民,以弘扬道德。’这些都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2. 牧民必以贤 文言文

10.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②豕(s h ǐ):同“猪”。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nào):烂泥。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文言知识]

说“以”。“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又,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又,“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犊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过__________

④应_________⑤几_________⑥顾_________⑦盖_________

2.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

参考答案

10、商於子驾豕

1.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

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3. 牧民必以贤 文言文

10.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 h ǐ):同“猪”。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⑤淖(nào):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⑦牧: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文言知识] 说“以”。

“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

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又,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又,“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犊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过__________ ④应_________⑤几_________⑥顾_________⑦盖_________ 2.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

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 参考答案 10、商於子驾豕 1.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 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4. 文言文翻译:过秦论 (中篇)

看看对不对,不是我翻译的。

好多人找的都不对啊…………

楼主好懒。

^

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当今秦二世登上王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伸长脖子盼着看一看他的政策。受冻的人穿上粗布短袄就觉得很好,挨饿的人吃上糟糠也觉得香甜。天下苦苦哀叫的百姓,正是新皇帝执正的凭借。这就是说劳苦人民容易接受仁政。如果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贞贤能的人,君臣一心,为天下的苦难而忧心,丧服期间就改正先帝的过失,割地分民,封赏功臣的后代,封国立君,对天下的贤士以礼相待,把牢狱里的放出来,免去刑戮,废除没收犯罪者妻子儿女为官家奴婢之类的杂乱刑罚,让被判刑的人各自返回家乡。打开仓库,散发钱财,以赈济孤独穷困的士人;减轻赋税,减少劳役,帮助百姓解除急困;简化法律,减少刑罚,给犯罪人以把握以后的机会,使天下的人都能自新,改变节操,修养品行,各自谨慎对待自身;满足万民的愿望,以威信仁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就归附了。如果天下到处都欢欢喜喜安居乐业,唯恐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有奸诈不轨的人,而民众没有背叛主上之心,图谋不轨的臣子也就无法掩饰他的奸诈,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却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繁多,杀戮更加严酷,官吏办事苛刻狠毒,赏罚不得当,赋税搜刮没有限度,国家的事务太多,官吏们都治理不过来;百姓穷困已极,而君主却不加收容救济。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欺骗,蒙受罪罚的人很多,道路上遭到刑戮的人前后相望,连绵不断,天下的人都陷入了苦难。从君卿以下直到平民百姓,***心中自危,身处穷苦之境,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因此陈涉不凭商汤、周武王那样的贤能,不借公侯那样的尊贵,在大泽乡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其原因就在于人民正处于危难之中。

所以古代圣王能洞察开端与结局的变化,知道生存与灭亡的关键,因此统治人民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力于使他们安定罢了。这样,天下即使出现叛逆的臣子,也必然没有人响应,得不到帮助力量了。所谓“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而自身却不能免于被杀戮,就是由于挽救倾覆局势的方法错了。这就是二世的错误。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原文及翻译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先秦·佚名《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 : 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古文观止 , 故事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著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宾士,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著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套用于朝廷之内,不套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讯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定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颇能代表《战国策》的风格,与《左传》文风迥异。《左传》凝练,言简意赅;《国策》舒放,铺陈夸张。《左传》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国策》则驰辩骋说,富于气势。此外,本文在语言方面还大量使用排偶句,渲染气氛,使文气贯通,气势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纵横家的风格。

善于选取典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它并没有全面地叙写苏秦的一生,而是选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几个典型情节,构成大悲大喜、冷热悬殊的曲折故事,描绘这位著名纵横家的独特经历与个性。

在谋篇构思上,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描写人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一,说秦说赵的鲜明对比:游说秦王,驰辩骋说,引古论今,高谈阔论,颇显辩士的口若悬河之才,结果却是“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正面浓墨重彩地描写他受封拜相后的尊宠。其二,说秦失败与说赵成功的对比之外,是家人态度的前后对比:说秦不成,家人冷落至极;在赵尊宠,家人礼遇有加。其三,苏秦自身的形象与心态的对比:说秦失败后的穷困潦倒的形象与失意羞愧的心境,说赵成功后以卿相之尊,“炫煌于道”的威仪与得意忘形的心态,栩栩如生。“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一语道出纵横家们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昨天还是“穷巷掘门、桑户栳枢”的穷光蛋,一夜之间暴富暴贵。

题解

《苏秦以连横说秦》出自《国策》,即《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说辞及权变故事的汇编。

苏秦是战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先以连横之策游说秦王,备受冷落;后又以合纵之术游说赵王,大获成功。时而连横,时而合纵,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只为取卿相之尊而奔走,是典型的政客形象。“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这正是纵横家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镟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宋代·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 :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

展开阅读全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镟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古文观止 , 史论 , 传记序文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先秦·佚名《王孙圉论楚宝》

王孙圉论楚宝

先秦 : 佚名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

展开阅读全文∨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古文观止 , 哲理故事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慧型,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两汉·班固《高帝求贤诏》

高帝求贤诏

两汉 : 班固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慧型,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慧型,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古文观止求贤

以文以载道写作文

《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原文及翻译见下。

原文: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宫玄孙***,***仕于汉孝文帝。而***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说难曰:“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

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粥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后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韩非欲自陈,不得见。

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翻译: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老宗的儿子叫注,老注的儿子叫宫,老宫的玄孙名字叫***,老***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老***的儿子老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家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李耳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

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为目的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

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利用他。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出任楚国的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

后来研究了刑名法术学问,向韩昭候求官,昭候任命他作了宰相。他对内修明政教,对外应对诸侯,前后执政十五年。一直到申子逝世,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军队强大,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侵犯韩国。申不害的学说本源黄帝和老子而以循名责实为主,他的著作有两篇,叫作《申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纳他的意见。当时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掌握的权势用来驾驭臣子。

不能富国强兵寻求任用是贤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家用经典文献扰乱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违犯国家禁令。国家太平时,君主就宠信那些徒有虚名***誉的人,形势危急时,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

现在国家供养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来的得失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然而韩非深深地明了游说的困难。他撰写的《说难》一书,讲得非常详细,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不能逃脱游说的祸难。

《说难》写道:大凡游说的困难,不是我的才智不足以说服君主有困难;也不是我的口才不足以明确地表达出我的思想有困难;也不是我不敢毫无顾虑地把意见全部表达出来有困难。大凡游说的困难,在于如何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然后用我的说词去适应他。游说的对象在博取高名,而游说的人却用重利去劝说他,他就会认为你品德低下而受到卑贱的待遇。

一定会被遗弃和疏远了。游说的对象志在贪图重利,而游说的人却用博取高名去劝说他,他就会认为你没有头脑而脱离实际,一定不会录用你。游说的对象实际上意在重利而公开装作博取高名,而游说的人用博取高名去劝说他,他就会表面上录用你而实际上疏远你;***如游说的人用重利去劝说他。

他就会暗中***纳你的意见,而公开抛弃你本人,这些都是游说的人不能不知道的。行事能保密就成功,言谈之中泄露了机密就会失败。不一定是游说者本人有意去泄露机密,而往往是在言谈之中无意地说到君主内心隐藏的秘密,像这样,游说的人就会身遭灾祸。君主有过失,而游说的人却引用一些美善之议推导出他过失的严重,那么游说的人就会有危险

君主对游说者的恩宠还没有达到深厚的程度,而游说的人把知心话全部说出来,如果意见被***纳实行而且见到了功效,那么,君主就会忘掉你的功劳;如果意见行不通而且遭到失败,那么游说者就会被君主怀疑,像这样,游说的人就会有危险。君主自认为有了如愿的良策,而且打算据为自己的功绩。

游说的人参与这件事,那么也会有危险,君主公开做着一件事,而自己另有别的目的,如果游说者预知其计,那么他也会有危险。君主坚决不愿做的事,却勉力让他去做,君主去做丢不下的事,又阻止他去做,游说的人就危险。所以说:和君主议论在任的大臣,就会认为你离间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君主议论地位低下的人,就会认为你卖弄权势。

议论他所喜爱的,那么君主就会认为你是在利用他;议论君主所憎恶的,就会认为你试探他含怒的深浅。如果游说者文辞简略,那么就会认为你没有才智而使你遭到屈辱;如果你铺陈辞藻,夸夸其谈,那么就会认为你语言放纵而无当。如果你顺应君主的主张陈述事情,那么就会说你胆小而做事不尽人意。

如果你谋虑深远,那么就会说你鄙陋粗俗,倨傲侮慢。这些游说的难处,是不能不知道的啊。大凡游说者最重要的,在于懂得美化君主所推崇的事情,而掩盖他认为丑陋的事情。他自认为高明的计策,就不要拿以往的过失使他难堪;他自认为是勇敢的决断,就不要用自己的意愿使他激怒;他夸耀自己的力量强大,就不必用他为难的事来拒绝他。

游说的人谋划另一件与君主相同的事,赞誉另一个与君主同样品行的人,就要把那件事和另一个人加以美化,不要坏其事伤其人。有与君主同样过失的人,游说者就明确地粉饰说他没有过失。待到游说者的忠心使君主不再抵触,游说者的说辞,君主不再排斥,此后,游说者就可以施展自己的口才和智慧了。

这就是与君主亲近不被怀疑,能说尽心里话的难处啊!等到历经很长的时间之后,君主对游说的人恩泽已经深厚了,游说者深远的计谋也不被怀疑了,交相争议也不被加罪了,便可以明白地计议利害关系达到帮助国君立业建功,可以直接指出君主的是非以正其身,用这样的办法扶持君主,就是游说成功了。

伊尹作厨师,百里奚当俘虏,都是由此求得君上的任用。所以,这两个人都是圣人。他们仍然不得不做低贱的事而经历世事如此地卑污,那么智能之士就不把这些看作是耻辱的了。宋国有个富人,因为天下雨毁坏了墙。他儿子说:“不修好将会被盗”,他的邻居有位老人也这么说。晚上果然丢了很多财物,他全家的人都认为他儿子特别聪明却怀疑邻居那位老人。

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就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这两个说客,他们的预见都是正确的,然而言重的被杀死,言轻的被怀疑,所以知道某些事情并不难,如何去处理已知的事就难了。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

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龙属于虫类,可以驯养、游戏、骑它。然而他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君主也有倒鳞,游说的人能不触犯君主的倒鳞,就差不多算得上善于游说的了。有人把韩非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见到《孤愤》、《五蠹》这些书,说:“唉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

李斯说:“这是韩非撰写的书。”秦王因此立即攻打韩国。起初韩王不重用韩非,等到情势吃紧,才派遣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他,还没被信用。李斯、姚贾嫉妒他,在秦王面前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贵族子弟。现在大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啊。

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留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啊。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秦王认为他说的对,就下令司法官吏给韩非定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陈述是非,又不能见到。后来秦王后悔了,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

申子、韩子都著书立说,留传到后世,学者大多有他们的书,我唯独悲叹韩非撰写了《说难》而本人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太史公说:老子推崇的“道”,虚无,顺应自然,适应各种变化以达到无所作,所以,他写的书很多措辞微妙不易理解。庄子宣演道德,纵意推论,其学说的要点也归本于自然无为的道理。

申子勤奋自勉,推行于循名责实。韩子依据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酷苛刻,绝少施恩。都原始于道德的理论,而老子的思想理论就深邃旷远了。老子树立教化,追求心境洁净,不受外扰,让人得到大智慧;他的学说在东边的鲁地受到推崇,人的足迹却去了西部的边疆。

庄周纵意推论,欢喜自得,申不害勤奋自勉,充满权谋,韩非《说难》极其智慧。可悲啊他们的谨密防患,最后却在李斯手上终结了。

作品赏析:

先秦诸子百家里头,能被太史公选中立传的并不多,列子、慎子、许行、惠施、鬼谷子、杨朱加之黄老、儒教等家,甚至战国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李悝都没有立传。庄子能和老子、韩非子并列,足见其地位。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合为一传,代表了先秦汉初人们对道家与法术家关系的重要看法。

***直承晚周,认为老子之言“君人南面之术”,而庄子祖述老子。申不害、韩非亦源自老子道德之意。而其他因其主张不够鲜明,亦不足以承上启下,故被司马迁舍弃。太史公作四人合传,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胸罗道德,纵横概括,指点评说,是一篇很有气魄的雄文,非大家不能。

天工开物黄金文言文翻译

1. 以“说‘文以载道’”为题目写成论说文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

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的“文以贯道”之说,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

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 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现在的“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或人而改变的。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

古代文人士大夫,向来是讲“文以载道”的.。如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就曾说过:“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则德胜,文不及道则气衰。”(《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原道》篇)。但古文人虽一致推崇“文以载道”思想,内涵却也是存在诸多分歧的。如唐代的韩愈、柳完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对“文以载道”的理解,都各具观点。韩愈说:“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柳宗元也主张“文以明道”,他曾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说:“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道***辞而明,辞***书而传。”(《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从上述可以得出,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韩、柳的基本是一致的。但两人对“道”的理解有所不同。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即“辅时及物”(《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利于人,备于事”(《时令论》)的“理道”(《与李翰林建书》),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较有进步意义。但总的来说,韩、柳所讲的“道”,除了“仁义”外,无非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比较抽象。到了宋代欧阳修,对“道”的理解显然又更进一大步了。

欧阳修反对“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主张从日常百事着眼,“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与张秀才第二书》)。他提倡从身边出发,从社会出发,从国家出发,少谈脱离实际的“高言”。欧阳修的这一思想,可以说已接近本文中的“文以载道”之意。

然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观念,终不能套用于与现代的“知识分子”的。古之“文士”,不同之现代“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词属“泊来品”,源出于当年“老大哥”俄国。据书载,这一俄词实乃源于19世纪末,意指对沙皇制度持批叛、对现状否定而独立思考的俄国“文人”层。欧美之英词系指有才智者,也含有独立思考者之意。而我国古之“文人士大夫”读书学知识,说白了就是为了仕进(当官)为官作宰,“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最高理想。所以“知识分子”与只为效命君主的古代文人士大夫,是实不可混于一谈的。

黄宗羲云:“文之美恶,视道合离”,古人能达此思想,诚也属难得。不过,古人的“文以载道”,终难以逃脱在统治者立言,为帝王做稳江山献策,效“犬马之劳”的范畴。与本文所倡议以道德、道义、正义、***的“文以载道”——知识分子使命是有所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

本文的阐释“文以载道”意义在于,自诩为“知识分子”或被一般人认为“知识分子”的人,能做回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本位。具独立思考,自由人格,敢针砭时弊,能为民***。以“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士子风骨作文以载道,而无愧于“知识分子”之号。

2. 文以载道,这篇短文承载了怎样的道在其中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肩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珍定—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支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九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3. 浅论文以载道

私教文言文

天工开物黄金文言文翻译

1.跪求《天工开物》白话文《天工开物》序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

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匹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共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未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佰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祟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天工开物》节选●乃粒第一宋子曰: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

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

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总名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

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

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也。

○稻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

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

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

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

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

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

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2.有谁知道《天工开物》的译文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肃慎之失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著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

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3.帮我翻译一下《天工开物序》原文天工开物序/宋应星(戴文和译)

上天覆盖、大地承载,物的数目,号称上万,产生的事情也因为这样而委曲、变通到完成,没遗漏什麽,这那里是人力造成的呢!既然事物多到上万的数量,如果一定要别人口头传授、自己亲眼看到,然后才能够认识的话,那能认识的事物有多少呢?在万事万物里头,其中无益人类和有益人类的,它们各占了一半。世上有些绝顶聪明、博通事物的人,众人都很推崇他──他乃至於连枣梨的花都不认识,却凭空猜测楚王的萍宝;连釜鬵(饭锅)一般的样式都很少见过,却在夸谈楚国的方鼎。画家们喜欢画鬼魅,却不喜欢画狗和马,就算是(博学多闻)的郑国公孙侨、晋代张华,又那里值得称赞呢!

我很***地生在明白事物顶盛的时代,云南的车马,可以顺利通贯到辽阳;岭南边地的官宦、商人,可以任意到蓟北游览。在方圆万里里面,有什麽事、什麽物没办法见见呢?没办法看看呢?如果读书人是生在东晋初年或南宋末叶,那麽他看到燕、秦、晋、豫各地的土产,一定错当成是外国(族)的物品了。从与外国(族)贸易处买到的皮衣、皮帽,和古代肃慎的楛矢有什麽不一样呢?而且那些王孙、皇子,从小生长在深深的宫殿内,御厨里精白的米粒正发出香味的时候,就想到要看看耒耜的农具;宫内女官正在裁剪锦绣衣裳,就会去想像什麽是纺织机和丝线。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翻图看一看的话,那就如获至宝了。这些年来我写了一本书,名叫做「天工开物卷」。真悲伤啊!我实在太穷了,虽想要买些奇(罕)的书籍来加以考证,却苦於没有充裕的财力;虽想要招请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商量里头的真***,却缺乏能够招待宾友的客馆。只好这样子任它孤陋、任它寡於见闻,而把疑问埋藏在内心里而来撰写它,这难道是恰当的吗?

我的朋友涂伯聚先生,意念真诚,感动天地,心思灵敏、穷究事物的道理,凡是古今有一句好话,有可取的小长处,一定勤勤恳恳和它相投合、相成全。去年我的《画音归正》一书,就是由於先生的赞助而付印出版;现在又有后续的使命,再拿这本书来继续前书的赞助、付印。这也是往日的缘分相召相牵吧!

这本书分前后卷,首卷为,末卷为,这是用来表示看重五谷而看轻金玉的意义。其中、二卷,他们的道理过於精深,我自己衡量并非我的专长所在,所以在付印之际就把它们删掉了。我请求那些追求高深学问的文人们,把这本书丢掷到桌上去吧!因为它对於登科中第、升官出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啊!

时间是崇祯十年四月,奉新宋应星写於自家的问堂里。

呵呵!~从网上抄来的!~

4.跪求《天工开物》白话文《天工开物》序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匹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共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未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佰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祟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天工开物》节选

●乃粒第一宋子曰: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总名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也。○稻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5.大哥们帮忙翻译篇天工开物啊《天工开物第七陶埏》宋子曰:水火既济而土合。

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上栋下室以避风雨,而瓴建焉。

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城垣雉堞,寇来不可上矣。泥瓮坚而醴酒欲清,瓦登洁而醯醢以荐。

啇〔商〕周之际,俎豆以木为之,毋亦质重之思耶!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

岂终固哉?附:窑变回青正德中,内使监造御器。时宣红失传不成,身家俱丧。

一人跃入自焚,托梦他人造出,竞传窑变。好异者遂妄传烧出鹿、象诸异物也。

又: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上料无名异出火似之,非大青能入烘炉存本色也。

瓦凡埏泥造瓦,堀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百里之内,必产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

凡民居瓦形皆四合分片。先以圆桶为模骨,外画四条界。

调践熟泥,叠成高长方条。然后用铁线弦弓,线上空三分,以尺限定,向泥不平戛一片,似揭纸而起,周包圆桶之上。

待其稍干脱模而出,自然裂为四片。凡瓦大小,苦无定式,大者纵横八、九寸,小者缩十之三。

室宇合沟中,则必需其大者,名曰沟瓦,能承受*雨不溢漏也。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推积窑中,燃薪举火,或一昼夜,或二昼夜,视陶中多少为熄火久暂。

浇水转锈(音右),与造砖同法。其垂于檐端者有滴水,下于脊沿者有云瓦,瓦掩覆脊者有抱同,镇脊两头者有鸟兽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

载于窑内,受水火而成器则一也。若***宫殿所用。

大异于是。其制为琉璃瓦者,或为板片,或为宛筒,以圆竹与斫木为模,逐片成造。

其土必取于太平府(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参沙之伪、雇役掳舡之忧,害不可极,即承***陵亦取于此。无人议正)。

造成,先装入琉璃窑内,每柴五千斤烧瓦百片。取出,成色,以无名异、棕榈毛煎汁涂染成绿黛;赭石、松香、蒲草等涂染成黄。

再入别窑,减杀薪火,逼成琉璃宝色。外省亲王殿与仙佛宫观间亦为之,但色料各有譬合,***取不必尽同。

民居则有禁也。砖凡埏泥造砖,亦堀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

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凡郡邑城雉、民居垣墙所用者,有眠〔眠〕砖、侧砖两色。眠砖方长条砌。

城郭与民人饶富家不惜工费,直叠而上。民居筭计者,则一眠之上,施侧砖一路,填土砾其中以实之,盖省啬之义也。

凡墙砖而外,甃地者曰方墁砖;榱桶〔桷〕上用以承瓦者,曰楻板砖;圆鞠小桥梁与圭门与窀穸墓穴者,曰刀砖,又曰鞠砖。凡刀砖削狭一偏面,相靠挤紧,上砌成圆,车马践压,不能损陷。

造方墁砖,泥入方匡中,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而坚固之,烧成效用。石工磨斫四沿,然后甃地。

刀砖之直视墙砖稍溢一分,楻板砖则积十以墙砖之一,方墁砖则一以敌墙砖之十也。凡砖成坯之后,装入窑中,所装百钧则力一昼夜,二百钧则倍时而足。

凡烧砖有柴薪窑,有煤炭窑。用薪者出火成青黑色,用煤者出火成白色。

凡柴薪窑,巅上偏侧凿三孔以出烟,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锈。凡火候少一两,则锈色不光。

少三两,则名嫩火砖,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

多三两,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巧用者以之埋藏土内为墙脚,则亦有砖之用也。

凡观火候,从窑门***内壁。土受火精,形神摇荡,若金银熔化之极然。

陶长辨之。凡转锈之法,窑颠作一平田样,四围稍弦起,灌水其土〔上〕。

砖瓦百钓,用水四十石。水神透入土膜之下,与火意相感而成。

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若煤炭窑视柴窑深欲倍之,其上圆鞠渐小,并不封顶。

其内以煤造成尺五径阔饼,每煤一层,隔砖一层,苇薪垫地发火。若皇居所用砖,其大者厂在临清,工部分司主之。

初名色有副砖、券砖、平身砖、望板砖、斧刃砖、方砖之类。后革去半。

运至京师,每漕舫搭四十块,民舟半之。又细料方砖以甃正殿者,则由苏州造解。

其琉璃砖。色料已载瓦款。

取薪台基厂。烧由黑窑云。

罂瓮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钵盂,小者瓶罐。

款制各从方土,悉数之不能。造此者,必为圆而不方之器。

试土寻泥之后,仍制陶车旋盘。工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捏〕泥,不甚增多少,两人〔手〕扶泥旋转,一捏而就。

其朝廷所用龙凤缸(窑在真定、曲阳与杨〔扬〕州、仪真)与南直花缸,则厚积其泥,以俟雕镂,作法全不相同。故其直或百倍,或五十倍也。

凡罂缶有耳嘴者,皆另为合上,以锈水涂粘。陶器皆有底。

无底者,则陕以西炊甑用瓦不用木也。凡诸陶器,精者中外皆过锈,粗者或锈其半体。

惟沙盆齿钵之类,其中不锈,存其粗涩,以受研擂之功。沙锅沙罐不锈,利于透火性,以熟烹也。

凡锈质料随地而生。江、浙闽、广用者。

蕨蓝草一昧。其草乃居民供灶之薪,长不过三尺,枝叶似杉木,靳而不棘人(其名数十,各地不同)。

陶家取来燃灰,布袋灌水澄滤,去其粗者,取其绝细。每灰二碗。

参以红泥水一碗,搅令极匀,蘸。

6.天工开物中水晶的全文翻译译文:

中国产的水晶要比玛瑙少些。现在南方所用的多***于福建漳浦(当地的山叫铜山),北方所用的多产于河北宣化的黄尖山,中原用的多产于河南信阳(黑色的最美)与湖北兴国(今阳新潘家山)。黑色的水晶产于北方,不产于南方。其余地方山穴中本来就有,而没被发现与***取;或已经发现了并***取,而受到官方严禁并封闭(例如江西广信(今上饶)地区具害宫里派的宦官盘削而停***等等),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水晶产于深山洞穴内的瀑布、石缝之中,瀑布昼夜不停得流过水晶,流出洞口半里左右,水面上还像油珠那样翻花。水晶未离洞穴时是绵软的,风吹后才坚硬。琢工为了方便,在山穴就地制成粗坯,再带回去加工,可省力十倍。

原文:

凡中国产水晶,视玛瑙少杀。今南方用者多福建章浦产(山名铜山),北方用者多宣府黄尖山产,中土用者多河南信阳州(黑色者最美)与湖广兴国州(潘家山)产。黑色者产北不产南。其他山穴本有之而***识未到,与已经***识而官司厉禁封闭(如广信惧中官开***之类)者尚多也。凡水晶出深山穴内瀑流石罅之中,其水经晶流出,昼夜不断,流出洞门半里许,其面尚如油珠滚沸。凡水晶未离穴时如棉软,见风方坚硬。琢工得宜者,就山穴成粗坯,然后持归加工,省力十倍云。

7.《天工开物.冶铁》翻译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为原料。

先用铸铁做成砧,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有句俗话说,“万器以钳为祖”,并非无稽之谈。

刚出炉的熟铁,叫毛铁,锻打时损耗其十分之三,变成铁花、铁滓。用过的废品还未锈烂的,叫劳铁,可用以改制成别的器物或原来的器物,再经锻造时只损失其十分之一。

炼铁炉中的燃料,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在山林无煤之地,锻工选择坚硬木条烧成火墨(俗名叫火矢,燃烧时不会变为碎末堵塞通风口),其火焰比煤更猛。

即便用煤炭,也另有一种铁炭,取其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将泥滓打去,只将黄泥作为接合的媒介。

铁器锤合之后,除非烧红、用斧砍,否则是永不会断的。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水火作用尚未调合,其质地不坚。

乘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名为健钢、健铁。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质。

焊接铁的方法,西洋各国另有奇药。中国小焊用白铜粉作焊药,大件的锻接则竭力挥锤而强行接合。

但经年累月之后,接口终究不牢。因此大炮虽在西洋有锻成的,而中国还只靠铸造而成。

8.天工开物全文《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序: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

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

匹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共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未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

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佰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祟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上篇: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中篇: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杀青:造纸的方法下篇:五金:金属的开***和冶炼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麹蘖:做酒的方法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9.《天工开物》中海水盐的全文翻译○海水盐

凡海水自具咸质,海滨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荡,地皆产盐。同一海卤传

神,而取法则异。一法高堰地,潮波不没者,地可种盐。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

相侵越。度诘朝无雨,则今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茅灰寸许于地上,压使平匀。明

晨露气冲腾,则其下盐茅勃发,日中晴霁,灰、盐一并扫起淋煎。一法潮波浅被

地,不用灰压。候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疾趋扫起煎炼。一法逼海

潮深地,先掘深坑,横架竹木,上铺席苇,又铺沙于苇席上。俟潮灭顶冲过,卤

气由沙渗下坑中,撤去沙、苇,以灯烛之,卤气冲灯即灭,取卤水煎炼。总之功

在晴霁,若*雨连旬,则谓之盐荒。又淮场地面有日晒自然生霜如马牙者,谓之

大晒盐。不由煎炼,扫起即食。海水顺风飘来断草,勾取煎炼名蓬盐。

凡淋煎法,掘坑二个,一浅一深。浅者尺许,以竹木架芦席于上,将扫来盐

料(不论有灰无灰,淋法皆同)铺于席上。四围隆起作一堤?当形,中以海水灌

淋,渗下浅坑中。深者深七八尺,受浅坑所淋之汁,然后入锅煎炼。

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亦有两种制度。其盆周阔数丈,径亦丈许。用铁者以

铁打成叶片,铁钉栓合,其底平如盂,其四周高尺二寸,其合缝处一以卤汁结塞,

永无隙漏。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南海有编竹

为者,将竹编成阔丈深尺,糊以蜃灰,附于釜背。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亦

名盐盆,然不若铁叶镶成之便也。凡煎卤未即凝结,将皂角椎碎,和粟米糠二味,

卤沸之时投入其中搅和,盐即顷刻结成。盖皂角结盐犹石膏之结腐也。

凡盐淮扬场者,质重而黑。其他质轻而白。以量较之。淮场者一升重十两,

则广、浙、长芦者只重六七两。凡蓬草盐不可常期,或数年一至,或一月数至。

凡盐见水即化,见风即卤,见火愈坚。凡收藏不必用仓廪,盐性畏风不畏湿,地

下叠稿三寸,任从卑湿无伤。周遭以土砖泥隙,上盖茅草尺许,百年如故也。

选自《天工开物—作咸篇》

黄老之道的发展历程

1. 找几篇文言文的翻译

用户信息 您好:under123 见习魔法师 二级 ( 142 ) ? 我的提问 ? 个人中心 ? 我的回答 ? 退出 同类热点问题 ? 找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 ? 咏柳诗句 ? 曹植是谁啊?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 举五个爱国事例约在100字左右 更多>>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 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 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订阅该问题 待解决 谁有下面几篇文言文的翻译? 悬赏分: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5 天 0 小时 李白传选自《后唐书》 杜衍,字世昌,越阴。

选自《宋史》 王杲,字景初

(出处不明) 《汉书。

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朗课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

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

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

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

尝月夜乘舟,自***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按颂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

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此段文字较浅显,我就不翻译了,恐惹人笑话,君自读之。 前汉书·循吏传 第五十九 返回本书总目 --------------------------------------------------------------------------------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

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

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 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内改法度,民用凋敝,奸轨不禁。

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

仲舒数谢病去,弘、宽至三公。 孝昭幼冲,霍光秉政,承奢侈师旅之后,海内虚耗,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至于始元、元凤之间,匈奴乡化,百姓益富,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于是罢酒榷而议盐铁矣。 及至孝宣,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

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

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

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

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文翁,庐江舒人也。

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

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

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

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

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五成,不知何郡人也。

为胶东相,治甚有声。宣帝最先褒之,地节三年下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

今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其赐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

未及征用,会病卒官。后诏使丞相、御史问郡国上计长吏守丞以政令得失,或对言前胶东相成伪自增加,以蒙显赏,是后俗吏多为虚名云。

黄霸字次。

2. 陈谏议教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提问者***纳2012-08-28 19:55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

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注释①诘仆:质问仆人。

②贾人:商人。试题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驭:驾驭 B.蹄啮伤人多矣 :踢 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 2。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

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 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

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参考答案 1. D 2. D(警告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 3. B (2011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 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还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

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仁人之风。

简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坑害别人。做事要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人处事要像陈谏议一样淳朴,忠信,宽容,宽宏大量,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请教一篇文言文翻译我要详细的翻译谢谢

下面是李澄中《游桃源山记》的原文、注释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游桃源山记(清)李澄中①余读渊明《桃花源记》,谓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外人,未尝谓其为先也。

②庚午秋,余奉使滇南,回道桃川宫。 东有桃源山,从小径入,初甚狭,久之至八卦亭。

亭前多古碑,率斑驳不可读。东上有方石,为遇仙桥,水流其下,甚甘洌。

南岸多方竹,有亭,今废。乃用两童子扶掖,策杖缘磴道,侧足石齿间。

数折得平台,延袤可丈许,有石几,列石墩三。东壁悬泉,洑流苍沙中,求所谓“鸡犬”、“桑麻”者,盖杳不可得矣。

土人曰:“南峰下故有洞口,其中乃秦人隐处也。前数年尚为深潭,今沙砾日积,已深二丈余矣。”

③夫妇人小子无不知有桃源者,以其得渊明之记而传也。今观遇仙桥,石床石几,恍惚若鬼物,是岂渊明之旨邪?且溪口皆崇山峻岭,欲问渔人舍舟之所而亦无焉,其非渊明所记无疑,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今变迁而然邪?抑渊明好奇,偶有所闻,率而漫笔,而不核其实邪?又或痛义熙之乱,欲得所为不知魏晋者而逃焉,有所托而寄慨邪?然则士君子欲以文辞垂后世,固宜确有所据焉。

勿徒快意一时,使传闻异词,滋后人之惑也。(《小方壶斋与地丛钞》)注释1、外人:外面的人。

指人世以外的人。2、奉使:奉命出使。

3、回道:回归途中取道。 道,动词,取道。

4、久之:过了很久。之,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补足音节,无实义。

5、率:一律、一概;大都。6、斑驳:色彩错杂貌。

7、读:读取。这里指辨认。

8、东上:从东边向上走(爬)。9、甘洌:也作“甘冽”。

甘美清澄。10、废:荒废;放弃不用的。

如宋·姜夔《扬州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11、扶掖:搀扶。

12、策杖:拄杖。也称杖策。

13、缘:动词,攀缘。现在也写作“攀援”。

14、磴道:登山的石径。15、侧足:置足;插足。

16、石齿:齿状的石头。 亦指山石间的水流。

这里指石头。17、数:读作硕,副词,屡次;多次。

18、平台: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19、延袤:绵亘;绵延伸展。

引申为长度和广度,又指面积。20、可丈许:约一丈左右。

可,副词,大约。许:副词,左右。

21、几:桌案。22、悬泉:原形容漏壶滴出来的水。

这里指瀑布。23、:向下流泻。

24、洑(fú)流:原指回漩的水流。这里是动词。

25、苍沙:青沙。26、求:寻找;探寻。

27、盖:连词,因为;由于。28、杳(yǎo):幽深;渺茫。

29、土人:世代居住本地的人。即当地人。

30、故:原先;原来。31、隐处:犹隐居。

32、夫:读作福,句首发语词,无实义。33、恍惚:仿佛;近似。

34、鬼物:鬼;鬼怪。喻指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

35、旨:意义,目的:意旨。36、高岸:高崖,高峻的山崖。

37、抑:或者;还是。38、率而:轻率;随意。

而,形容词词尾。39、漫笔:犹随笔。

40、核:查证;核实。41、所为不知魏晋者:意为“所谓‘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的人们所生活的地方”。

所为,即“所谓”。不知魏晋,即《桃花源记》中所说的“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者,……的地方。42、逃焉:逃往那里。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43、有所:有什么。

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45、文辞:亦作“文词”。

文章。46、垂:流传。

47、异词:不同的言论和意见。 48、滋:滋生;产生。

49、惑:疑惑;迷惑;困惑。译文我读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时候,文中讲到“桃花源”里面“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狗之声到处都听得见”的景象就如同人世以外的世界,(我却)不曾认为(陶渊明师说)他们是先民的意思。

庚午年秋季,我奉命出使云南南部地区,归途中取道桃川宫。(它的)东边有座桃源山,(我们)从小路进入山中,起初(道路)非常狭窄,(走了)很久之后来到八卦亭。

亭子前面有很多古碑,(碑文)都(已经)色彩斑驳,残破不堪,无法辨认了。 从东面向上走,(路边)有一块方形大石,是遇仙桥,山泉从桥下流过,泉水特别甘甜清澈,泉水南岸长着很多竹子,岸边有个亭子,现在荒废不用了。

于是让两个小童仆搀扶着我,拄着手杖沿着石径攀缘,我在列如牙齿的石路上艰难前行。经过多次折转来到一个平台,长宽约一丈左右,(平台上)有石桌,还摆着三个石墩。

东面山壁(一条)瀑布向下流去,然后回旋在青沙石中,寻找《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鸡狗之声到处都听得见”以及“种植桑麻”的地方,大概因为太过幽深渺茫而找不到了。当地人说:“南面山脚下原来个洞口,洞里面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秦人隐居生活的地方。

前几年还是一个深潭,先自爱沙砾一天一天积累,已经深两丈多了。 ”这里的妇孺没有不知道桃花源的,是因为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才流传开的。

现在我看这里的遇仙桥、石床和石桌,就好像是鬼怪一样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这些难道真是陶渊明所说的地方吗?而且溪水两边都是崇山峻岭,想问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渔民弃舟登岸”的地方也没人知道,这里不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记述的地方是毫无疑问的,难道(是因为)高崖变成山谷,山谷变成山陵,古。

4. 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呱呱坠地的小孩,只知道喝牛的乳汁。

到了二十岁,不知牛的形状。肥壮的猪,每天吃它的肉;到了成年,不能分辨公母。

常常啃吃兔肘,然而最终不知完整的兔貌。在那时候,惊诧的神态,不是街市之中能够看见的。

现今北方久旱,泉涸井枯,尘埃飘拂,遮天蔽日。 土地枯裂,缝隙大可容人。

南疆大雨滂沱,洪水肆虐。在这样的水灾中,草舍都被冲走。

想修缮而不能,只能啾啾地啼哭。 凡是这样的异象,并非上天的罪过。

君不见砍伐树木焚毁森林,草木葱郁的山变得荒芜。 极目远望,万山都光秃秃的。

百尺高的竹子,做成了竹帛书纸。对于那些小蛇,粗不足一寸,(与)剧毒蛇王,都成为盘中美味。

追捕杀气,直上瑶池。贫穷之地招徕商贾,以增加他们的财富。

然而方圆数里,萝卜不能生长,九天之上,星河不能看见。 哎!漫山遍野都设下天罗地网。

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河海黯然失色,浊浪仍然滔天,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砍木伐竹,张弓等兽,以至鹿不能逃,鸟不能飞,蚁不能居,……不能看见。这是天灾吗?是人祸啊!开合浊气,整天飞扬。

天不再蓝,水不再清。没有乌云,天空为何阴暗?旭日升起,照耀无光。

看人间,鸟飞不敢落下,少见野兽奔跑,在这样的时候,哪里是青天? 庆幸的是人知道这种灾难,人能够改变这样的状况。然而,国家制订法令,民众几个遵守,就不知道了 而今天下多灾多难。

北国井枯,(即使)阵主又到,(也只)当与孔张一齐自刭;南疆大水,(即使)大禹还活着,(也)只能扼腕叹息。 人们不归罪于自己而归罪于干旱,不责备自己却责备天神。

不可这样做啊!街市信步,不能够悠闲,应当想到子孙后代,他人和自己都知道结果的严重。然而力行改变,则是那些当权者要思考的。

犹豫小人,弃不足惜;国家蛀虫,逃必追究。 我所梦想的是,河流清澈,杨槐青翠,田园秀丽,柳榆葱笼。

芳树丛丛野草茂盛。看见柳枝,但人们不折;看到草坪,但众人不踏。

每天驾着马车,飞扬在街巷之间,眼睛不再昏暗,鼻子不再堵塞,鸟不怕人,鱼游悠然。 人是天地所生。

现在反而残害万物,这(如同)是生下来就吃母亲的野兽。现在不能悔悟,遗祸子孙。

应当作长远之计来福荫万代。 今天我在此执笔,所梦想的是,屋旁长有早蟠桃一株,今当吟唱它的枝斜垂水边,应当再驾小舟,拾起它落下的桃子,放在帽里。

坐在银杏树下,观看儿童在树下嬉戏,……,扼腕叹惜水中没有种植棱藕几株。炎热的时候,就可以摘菱***莲,烧煮莲粥,奉给亲人。

朗朗上口的古文言文

先秦道家后来演变为黄老之学。

西汉时期,文帝景帝两代(前179—前141)以“清静无为”之学治理天下,与民休养生息,对于社会的各种生产活动及老百姓的生活,尽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发展,遂形成了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的政治学说,世称“人君南面之术”,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

黄老学大约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齐国。汉代黄老学的内容比较庞杂,除上述“人君南面之术”外,还有阴阳五行思想和神仙思想。 汉武帝刘彻继位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又崇信神仙。这时,方士们便更以黄帝附和神仙学说,开始将神仙学与黄老学相结合,言神仙者都托名黄帝。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汾阴方士于土中得宝鼎献于帝,谓黄帝当年亦得宝鼎,广事封禅,常与神会;又言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又言黄帝且战且学仙,然后与神通,最后骑龙上天。汉武帝听后十分羡慕,感叹不已地说:“嗟呼!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屐耳!”(《资治通鉴·汉纪十二》)这时,帝王臣子业已把黄帝奉之为神明。

到东汉,人们除继续推崇黄帝外,更是尊崇老子。拒《后汉书—楚王英》记载:“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佛陀),斋戒祭祀”。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给楚王英诏书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永平年间(58—75)作过重泉令和元和年间(84—86)作过益州太守的王阜,在《老子圣母碑》中赞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清浊之未分。”这时,已将老子尊为“道”的化身。

至东汉桓帝时(147—167),神仙学和黄老学相结合已正式形成黄老道。《后汉书·王涣传》记载:“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次年,又“亲祀老子于濯龙(宫),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后汉书·祭祀志》)这时,老子已成为崇高的最高神灵。

黄老道继方仙道之后兴起,并由此过度到道教,是道教产生的重要一环。黄老道所尊崇的黄帝、老子,乃后来道教所信仰的至尊之神。黄老学说成为后世道教的理论基础。 这一节,我们将以列举资料为主,以说明唐宋以后,人们语汇中的黄老、道家仍然指的是道教,是和道教同实异名的概念。这些资料有:

道经唯五百九卷,是天尊道君所说。余二百三十五卷,乃黄老等诸子之书(释明概《决对傅奕废佛僧事》)

(尊师)年十二,通《春秋》及《礼》,见黄老之旨,薄儒墨之言。(王适撰、司马承祯书《潘尊师碣》)(本文所引诸文,均据陈垣编、陈智超、曾庆英补《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

故江西连帅路嗣恭……复雅重黄老,尊崇虚无。(李观《道士刘宏山院壁记》)

多称道家唯有《老子》两卷,井蛙不知尾闾也。(顾况《衢州***观碑》)

道家之说,元气本于一,一变而之九。故太乙行九宫,其坛场祈醮,具真仙官属之品。(宋绶《宋西太乙宫碑铭并序》)扞

佛老之法,要其所归,唯清净寂灭,全自然之性,不以外物縻于中者也。佛氏黄老之法也。(王夷仲《重修仙鹤观记》)

(上……)祷祀之仪,皆以太乙之学为本,而参用道家之说焉。

冯相、保章氏之占,流而为日官式局之法。而道家之所以图其像,制其服物位号之差、坛场祷祀之法……(吕惠卿《宋中太乙宫碑铭》)。

道家之教,盖源于庄(按:“庄”字疑衍)周之老聃,兴于有唐之明皇,盛于我宋之章圣……(崇道***何德顺立石《广州重修天庆观记》)

臣谨按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下至于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于道家。学者不能必其有无。然臣尝窃论之:黄帝、老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老子之道,黄帝之道也……自***以黄老名家,儒者病之,至于今以异端见称……(马家铉《洞霄宫庄田记》)。

谨按道家源于黄帝、老聃,至列御寇、庄周氏,扩而大之,乃与孔子之道并立,为教于天下而不废。(女几野人辛愿《大金陕州修灵虚观记》)

予为之说云:古之隐君子,学道之士为多。居山林,木食涧饮,槁项黄馘,自放于方之外。若涪翁河上丈人之流,后世咸附之黄老家数,以为列仙。(元好问《紫微观记》)

……殊不知神变出异,幻惑靡常,乃好奇者之所慕,诚道家之所谓狡狯也。(姬志真《重阳祖师开道碑》)

道家者流,其源出于老庄,后之人失其本旨,派而为方术,为符箓,为烧炼,为章醮,派愈分而迷愈远,其来久矣。(徐琰《广宁通玄太古***郝宗师道行碑》)

道家者流,出黄帝老子,以清静虚无为宗,颐神养性为事,长生久视为著效,神仙飞升为极致。(李之绍《仙人万寿宫重建记》)

苏公谓道家者流,本黄老,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飞仙变化之术,丹药小技,皆归于道。然黄老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修其本而末自应,可谓尽善尽美矣。(许有壬《上清储祥宫记》)

汉代所谓道家之言,盖以黄老为宗,清静无为为本。其流弊以长生不死为要,谓之金丹。(虞集《非非子幽室志》)

昔太史公撰次六家之要者,道家之名,历代因之,无囗以囗静玄囗为体,祈禳祷囗为之用,虽囗囗囗囗囗有囗囗囗其综真治理,享帝禜星以为有国者崇福祈祥之地,其用则一而已。(单公履《太一二代度师赠嗣教重明***萧公墓碑铭》)

道家者流,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实有合于《书》之克让,《易》之谦谦,可以修己,可以治人……自其学一变而神仙方技之说兴,欲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则其玄指复大异于前矣。(宋濂《混成道院记》)

……

上述文章,都是为道教所写,其中所说的道家、黄老,指的就是道教。这表明,从唐到明,清代事实上也是一样,人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说法,其道家、黄老概念,所指就是道教,甚至在这一千多年中,人们指称道教,更多地是用道家、黄老这个概念,而不是用道教这个概念。

天工开物卷跋文言文

1. 有没有朗朗上口的古诗词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蝶恋花——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行香子 七夕——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其一)——李商隐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其二)——李商隐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夕阳楼——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 朗朗上口的文言文,具有大智慧

提供参考——

苟有闻名者,以为追随者众,遂投新闻节目,以为名。出,众人不视之,唯独乐,吾之名闻也,声播四野矣。则散发于见者,赞为自号,自娱自乐,何其倥偬哉?出名为王,闻之及四野,而其力不足以播之,乃自宣称己之合,视众人之智如敝屣,玩智之戏而不自觉察,悲呼!

若有之名,亦无人理之。然自得于心,不明其处,不知其向,众之法吾之法,他之技吾之技,仿效而行,沾沾自喜而以为明,其暗何其多哉?非其理不明,非其时不兴,非其技不用,乃其心蒙蔽,难以自察者也。吾深不以为然,静处一隅,独思而行,皆不效也。其道不明,次知者大笑之,上知者以为然,低知者仿而效之而不及,奋臂而呼,其渊之深而不自明,是以为不止,不止而滞,邪气入之,是为妖艳。

上知者,实其力而行,然汗流如注,耗时阵阵,诱之惑之多矣,虽有黄金万两而不取,明其力也。若夫取而使之,动而达之,千丈高楼,亦何其危哉?根基之不牢,其出而突,必坏于根,非其上倒也,乃其根溃之。是以,实者乃实,虚者为虚,混而乱之,是为偏道,道之不畅,其行不远。

故,“没有实力的出名”,演绎其技,明者以为鄙,视为丑,民之知不可掩而行之。重其性,顺其道,合于业,岂有不兴之理哉?

3. 郎朗上口好背诵的古诗古文,学校举行了个什么要朗诵比赛的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 有没有朗朗上口的古诗词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杨万里《曾达臣挽词二首》老鹤云间意,长松雪外姿。

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文天祥《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李世民《赐萧禹》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5. 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李绅)

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苏轼)

4.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5.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李白)

6.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李义山)

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

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柳宗元)

9.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10.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

11.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李商隐)

12.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李之仪)

1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1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孟浩然)

16.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释义:

1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此时的雪景分外迷人。

18.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19.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记。

20.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暮色降临山苍茫愈觉得路途遥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面忽传来狗叫的声音,风雪夜里来了我这个投宿的人

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空对皎洁的明月。

22.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多年以后,这份感情会成为回忆,让人感动,只是当时并没有珍惜。

2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只黄鹂鸟在柳梢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2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25.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26.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路追杀,纷纷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的弓刀。

2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6. 有哪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

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有: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元日》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绝句》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求 几首朗朗上口的古诗词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 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有哪些

1.《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3.《琵琶行》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越人歌》 ——佚名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5.《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6.《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7.《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8.《诗经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9.《雁丘词》 ——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10.《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11.《离思》其四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12.《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蒹葭******,白露未已。

所谓***,在水之涘。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3.《长干行二首》 ——李白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

1. 帮我翻译一下《天工开物 序》原文

天工开物序/宋应星(戴文和译)

上天覆盖、大地承载,物的数目,号称上万,产生的事情也因为这样而委曲、变通到完成,没遗漏什麽,这那里是人力造成的呢!既然事物多到上万的数量,如果一定要别人口头传授、自己亲眼看到,然后才能够认识的话,那能认识的事物有多少呢?在万事万物里头,其中无益人类和有益人类的,它们各占了一半。世上有些绝顶聪明、博通事物的人,众人都很推崇他──他乃至於连枣梨的花都不认识,却凭空猜测楚王的萍宝;连釜鬵(饭锅)一般的样式都很少见过,却在夸谈楚国的方鼎。画家们喜欢画鬼魅,却不喜欢画狗和马,就算是(博学多闻)的郑国公孙侨、晋代张华,又那里值得称赞呢!

我很***地生在明白事物顶盛的时代,云南的车马,可以顺利通贯到辽阳;岭南边地的官宦、商人,可以任意到蓟北游览。在方圆万里里面,有什麽事、什麽物没办法见见呢?没办法看看呢?如果读书人是生在东晋初年或南宋末叶,那麽他看到燕、秦、晋、豫各地的土产,一定错当成是外国(族)的物品了。从与外国(族)贸易处买到的皮衣、皮帽,和古代肃慎的楛矢有什麽不一样呢?而且那些王孙、皇子,从小生长在深深的宫殿内,御厨里精白的米粒正发出香味的时候,就想到要看看耒耜的农具;宫内女官正在裁剪锦绣衣裳,就会去想像什麽是纺织机和丝线。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翻图看一看的话,那就如获至宝了。这些年来我写了一本书,名叫做「天工开物卷」。真悲伤啊!我实在太穷了,虽想要买些奇(罕)的书籍来加以考证,却苦於没有充裕的财力;虽想要招请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商量里头的真***,却缺乏能够招待宾友的客馆。只好这样子任它孤陋、任它寡於见闻,而把疑问埋藏在内心里而来撰写它,这难道是恰当的吗?

我的朋友涂伯聚先生,意念真诚,感动天地,心思灵敏、穷究事物的道理,凡是古今有一句好话,有可取的小长处,一定勤勤恳恳和它相投合、相成全。去年我的《画音归正》一书,就是由於先生的赞助而付印出版;现在又有后续的使命,再拿这本书来继续前书的赞助、付印。这也是往日的缘分相召相牵吧!

这本书分前后卷,首卷为,末卷为,这是用来表示看重五谷而看轻金玉的意义。其中、二卷,他们的道理过於精深,我自己衡量并非我的专长所在,所以在付印之际就把它们删掉了。我请求那些追求高深学问的文人们,把这本书丢掷到桌上去吧!因为它对於登科中第、升官出名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啊!

时间是崇祯十年四月,奉新宋应星写於自家的问堂里。

呵呵!~从网上抄来的!~

2. 天工开物全文

《天工开物卷》序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肃慎之失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著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

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天工开物?乃粒第一》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

《天工开物?彰施第三》

《天工开物?粹精第四》

《天工开物?作咸第五》

《天工开物?甘嗜第六》

《天工开物?陶埏第七》

《天工开物?冶铸第八》

《天工开物?舟车第九》

《天工开物?锤锻第十》

《天工开物?燔石第十一》

《天工开物?膏液第十二》

《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

《天工开物?五金第十四》

《天工开物?佳兵第十五》

《天工开物?丹青第十六》

《天工开物?曲蘖第十七》

《天工开物?珠玉第十八》

3. 天工开物全文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并附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序: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

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

匹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鬻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共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未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

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佰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 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 祟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上篇: 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 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 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 中篇: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 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 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杀青:造纸的方法 下篇: 五金:金属的开***和冶炼 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

4. 《水经注》,《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

《天工开物》是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以下资料供参考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 天工开物一书主要介绍了哪些东西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6. 《天工开物· 乃服》译文

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天工开物-乃服 (1) 刘和通主读乃服指衣服,词出《千字文》: "乃服衣裳"。

人生四大需要,"衣"它占一席,能不重要?上至帝王贵族,下至贩夫走卒,衣服虽有华丽粗陋之别,但用来御寒及遮掩身体乃是必须的,此也是 *** 最大的区别。本章是全书最长的一章,"衣"之种种,叙述甚详,现在我们说"衣"之重要,其实自古已然。

书上说现今(明朝)像仙女巧妙的织布技术传遍人间,到处都有织布机、提花机 的织造技巧,但又有多少人去了解它?这应该是人生的一大缺憾吧!不但如此,更进一步,应该由衣服原料的由来——属草木之棉、麻、葛;属禽兽昆虫者貂、狐、羊、蚕等加以了解。其中尤属养蚕,还真忙碌得很,由宋朝诗人范成大 诗云:「…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可知一二;而且养蚕期间,还真叫人念兹在兹,大意不得,宋朝诗人谢枋得即直名,诗曰:「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这其中的辛苦,外人又能体会多少。

於此,我们来了解蚕的一切,以知丝缕之所自。首先由蛹羽化成蚕蛾,大约十多天,雄雌均同,即破茧而出。

雌蚕蛾身躯较雄蚕蛾为大,但头部一对触角,则雄较雌来得大(今知这是最简单分辨性别的方法)。雌者伏而不动,雄者飞扑,遇雌即交 (据知,乃雌蛾尾端有香水囊,外散气味以诱雄蛾!非盲目之飞也。)

。交配时间为6-8小时,过后雄蛾即死;雌蛾接著产卵,不间断,连续均匀的约生卵二百粒(唯现今文献称少则300粒,多至700粒,是品种改良以致之?或其他?待查。)

产完卵后即不再吃任何东西,不久就会死亡。以事先备妥之厚纸片供蚕卵附著(因卵的外表有一层糊状物质,可附著而不掉落。)

蚕卵可收藏以待来年,但应用竹或木为方架撑之,高悬於梁上透气避日之处,且不得有桐油、烟煤、火气或下雪时应先收藏,待雪过后再悬挂。

为了要淘汰不良之品种,其方法(一):用石灰水或盐水浸泡蚕卵12天,品质不佳者自死即不孵化。(二):露天方式,以竹盘盛之摊於屋顶,任凭霜风雪雨雷电之摧残需12日,亦可达到筛选之效。

蚕有早种(指一年孵化一次,又名一化蚕)、晚种(指一年孵化二次,又名二化蚕)二种,晚种孵出幼虫较早种约早五、六天,结茧亦在先,但茧较早种约轻三分之一。茧有黄、白二色,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又可得另一褐色茧。

**蚕丝以猪胰脏漂洗可成白色。茧的形状有:二化性蚕如葫芦样、天露浴蚕为椭圆形或扁圆。

清明时节一过天气转暖,蚕即可自行孵化而不必靠衣被遮盖保暖,因此蚕室宜向东南方位,周围缝隙且用纸糊封,上方应有天花板。若再遇寒天,则炭火取暖。

初次喂食蚕蚁时,应将桑叶切细,且桑叶须乾燥,若已达五龄蚕(经过四次脱皮)时,可喂食湿叶,此后吐丝较有光泽。 清除蚕纸的残叶,粪便、脱皮等不洁物,谓之除沙。

懒得除沙,则导致生病或压死;然太过勤快则所得蚕丝太粗。蚕以吃桑叶为大宗,尚有吃柘叶、榆叶、蒿苣叶、生兰叶等。

蚕若是胸部透明发亮,通身**,头渐大尾渐小,游走不眠,食量少,即生病了,应即去之,以免传染。蚕经过四次脱皮(蚕宝宝每隔七天要眠一次,不吃不动,经过眠之后,就会开始脱皮。)

称为五龄蚕,体色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也不爱吃桑叶,即表示将要吐丝结茧。蚕的孵出及开始结茧的时间,均在辰巳 (上午7点至11点)二个时辰。

(此一发现乃世界最早有之纪录)。蚕喜欢温暖,因此初始结茧时,置一小炭火,引其吐丝结茧。

之后,炭再加半斤,使其吐出来之蚕丝随即乾燥,丝质经久而不坏。蚕室通风要良好,靠近炭火之茧不可作为"种"用。

结茧半日可成形,再经一日左右,共约两昼夜就完成。一个蚕茧重约0.3-0.5公克,长约1000-1500公尺。

煮茧抽丝,穷一人之力,日可卷取30两。若丝要粗一点,如绫罗丝,则一次投茧20枚;包头丝细些,只投10来枚。

当蚕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即可看到丝绪,用手提绪,绕上鼓轮,且过移丝杆,终至卷丝车上。凡次佳之双茧(双蚕共一茧)或锅底的残茧或蛾口茧则作为丝绵,有人世世代代专门作此丝绵者,此即为棉衣、棉袄之丝也。

打成线, 织成湖绸,价值很高;若用花机织出的产品叫做花绵,则价格更高。为要织造成匹,因此把卷丝车上成卷的丝予以分卷成小丝轴,作为纬丝之用。

一般而言,经丝比纬丝用量少,约4与6之比。而经丝则由小丝轴再牵拉整理,绕於印架上,且定蔻幅;若须上浆者,此时即上浆处理,不上浆者就直接卷於经轴上作为经丝;但不需上浆者,其蔻幅两旁之经丝,各20几条仍需要上浆,用以使布织成后之两边缘较紧固。

上浆之目的,为了增加丝的强度 ,以满足织造时拉伸之力。浆料为作面筋之粉屑,亦有用牛皮胶水上浆者,叫做清胶纱。

上浆后可自乾。有了经轴上的经丝,欲上花机(能织凹凸花样、斜纹之织机之称谓)织造之前, 每条经丝均需穿综度蔻。

且说经丝之数,织罗纱时,织蔻以800齿为准,织绫绢者为1200齿,每个寇齿中所穿的经丝,每四根合成两根,罗纱的经丝共3200根,凌绢丝约5000-6000根,如此多、纤细又不易拿捏的经纱,先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