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全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12 0
  1. 春日怀李白全诗
  2. 天末怀李白翻译
  3.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4. “文章憎命达”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5. “僧命达”什么意思? 原句是“文章僧命达”是什么意思?

文章憎命达,我父亲在世时常感叹这个。我如今也年纪老大,在女儿跟前有时也摇头晃脑,像是被我老父亲附体了一般,老气横秋地感叹着,千秋名诚不易得,不易得哉!此语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曰“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甫怀李白的诗首首感人至深!我常想他是有着怎样的一副慈悲心肠,真心地敬慕,全然的关怀,自我很是稀薄,却又无处不在地观照着,与所爱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

“达”乃显达之义,我理解,是从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来的,有个知识分子的济世理想在里头。学而优则仕,当书生的理想之路与仕途合二为一时,命达即仕途通达,飞黄腾达也。儒家知识分子常有文章小道的言论,不得用于世,也就是“穷”时,才致力于文字之间,以为不朽。蛮有意思的,大道常衰微,小道却不朽了。广义或者笼统些解释,文章憎命达差不多是说,唉,文章好的人命不好!命运不及格、不达标,福禄寿不全,人生有大的甚至是触目惊心的缺憾。普通人未尝不如此,只是文人墨客的故事得传播之便利,易于流传。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全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读书人尤其寒士,老板与金主是诸侯是帝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并没有别的出路。儒生的这个“儒”字,本是人之所需,后面却变成了人主所需。卖不出就比较惨,孔子卖不出,厄于陈蔡,孟子也卖不出,“王顾左右而言他”,荀子的学生才卖出去了。到董仲舒,重装门面,迎合上意,才有了这千年老铺孔家店的一家独大。科举取士后,底层读书人也有了通天之路。中间出个二愣子,元朝大老板骑着马从草原赶来,质朴天然,科举时行时辍。这下惨了,读书人只好集体在勾栏瓦肆里厮混,剧本啥的就越写越好了,儒生不幸文化幸也。

卖出去的也痛苦,仕途难行。知识分子毛病多,这个大家都知道,清高啊,不合时宜啊,甚至是恃才傲物。如果过于耿介,触了龙鳞,掉脑袋原很稀松。再有文才遭忌,名高招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受排挤也是平常。仕途走不通,人不免郁闷,于是欢愉难工,愁苦易好,文章就越写越好了。是文章憎命达,还是不达爱文章?很是纠缠不清。而官路亨通的人,人生风光,并不需要文章来锦上添花,倒有点儿命达憎文章的意思了。

李白之命不达,与屈原相类。虽不能飞黄腾达,但有过得意的日子,有过最为飞扬的青春,可以说一生都是少年。据说,这位骚年不屑科举,不愿从军,一心要平交王侯,立抵卿相。他的不幸是理想无法达成,理想主义破灭的不幸,是遇不遇的问题。读书时选错了专业,主修屠龙术,而出道之时天下已无龙久矣!晚年了,江湖似有龙出没,却又看走了眼。谢逊盲眼之人,怀抱屠龙刀仍能分清各路人马,李白同学却看不清,这个也挺有意思。我想,那个专业于他本来就不相宜罢。

杜甫之命不达,基本等同于世人眼中的不幸,且人生后半场的不幸盖住了少年出场时的得意,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总是愁苦的,仿佛生来如此。他想“致君尧舜上”,这个理想在过去的过去,人们看他迂阔不通很天真。他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理想在未来的未来,很人道主义,他的时代连边边都摸不着。理想与现实离的远,当美好的理想残酷地映照着惨烈的现实时,如果能尴尬地活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里,未尝不是幸事。他却被无情地抛进现实里,那是命运,不得抽离。

比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不幸,杜甫的不幸是更令人同情的,生逢乱世,命如飘蓬,那是活不活的问题。杜甫的死令人心痛至极,这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被以伟大称之的诗人,据说是在舟中“涉旬不得食”后,吃牛肉喝白酒撑死的,卒于公元770年,距安史之乱发生一十五年。安史之乱前他困居长安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安史之乱那一年他“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除了个别天才人物,最好作家的命运,往往是寒凉入骨,“国家不幸诗家幸,赋至沧桑便是工”。好文字是痛苦灵魂的歌唱,字字泣血,是拿命去换,所谓悲愤出诗人也。有如王尔德那个关于夜莺的寓言,寒冬里玫瑰怒放需要鲜血的滋养,中国人的杜鹃也是要啼血的。

司马迁挨了几刀不得而知,金圣叹应该是挨了一刀。从身体角度看,差不多一上一下,从帝制角度看接近一头一尾,都冤的不得了,没地方说理去!而这样的故事与事故在我们的史书里俯拾皆是,方孝孺、袁崇焕这种挨了几千刀的都有,方孝孺还被诛十族,找谁说理去?有清一代文字狱死了那么多人,找谁说理去?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不肯与司马氏合作,被构陷获罪。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求朝廷赦免。他看着太阳的影子,抚一曲《广陵散》,从容就戮。这样的事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高调不合作是少见的,为一个不合作的读书人***也少见。但在东汉末年和魏晋不稀奇,孔融多次嘲讽曹操,祢衡也击鼓骂曹,不识相的文人士子,被杀了一个又一个。在豪杰并起之时代,有以书生为豪杰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有放诞找死的书生,多长了一副肝胆

苏轼反复遭流放,颠沛流离。他生在了文人的最好时代,官家喜欢读书人,真是难得!但还是发生了乌台诗案。他的不幸是因为美好高洁的品性,公正无私,不肯站队,于是乎谁上台都是他倒霉,成了党争的牺牲品,谁让他“一肚皮的不合时宜”呢!我们普通人总恨不得生个孩儿是天才,在内卷的时代可以轻松地卷一卷,他却生出另类的痴心妄想,“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不成想这个孩儿十个月就夭折,他“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东坡命硬,三个女人都走在他前头,王朝云小他二十几岁都如此。妻子王弗与父亲苏洵是相继离世的,两兄弟扶柩还乡。居丧在家期间,有人说,这个生性活泼的青年,终日默默不语,只是在父母与亡妻的墓地种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林语堂说是三千颗。十年后写下《江城子》,才有“明月夜,短松冈”之句。更以深情名于世的词人是纳兰容若,一个曾经羁旅天涯的人,一个前程似锦、掉在富贵荣华里打滚儿的人,却折在情深不寿上,令人唏嘘不已。

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也曾干谒公卿,但科举无门。我说他有百艺傍身,竟是无一技活命。诗、书、画、音乐均有造诣,对金石、园林、中医甚至织锦都有研究,常给人医病,风筝扎的好,留下了风筝谱。雪芹是否脱旗籍有争议,因为是内府世仆,向无出旗为民之例。但他住到西山,断了包衣每季四两的养赡钱粮,实质上放弃了旗籍,这才“举家食粥酒常赊”,幼子病死。真希望他著书黄叶村时是得了自由,不再是包衣奴才了。金岳霖说知识分子要成为“独立进款”的人,他这个独立的意思是不做官老爷,不货与帝王家。雪芹一生之际遇诠释了这对过去的知识分子有多艰难。

从命达本义讲,这题目和女性无关——我是说旧时代,与其说是文章憎命达,毋宁说是女人憎命达,就不曾有通达之路。古代女文人并不多,几千年下来屈指可数,出色的几个,李清照、蔡文姬、柳如是都经过乱离,带几分英雄气,有见识格局,有胸襟气度。五四后涌现一批出作家,其中有勇敢出走的娜拉,不幸遭遇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也许是求独立与自由所必需付出的代价。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人们看女文人并无二致,说不幸总要落到女人的不幸上,历史的烟尘里不乏飞短流长,不外乎某某丧夫失子,某某遇人不淑。易安改嫁的事有争议,有人说是南宋后面的道学先生看她不顺眼故意泼的脏水。如果属实,这倒是对女文人独有之恶意,当然,骨子里是对女人抛头露面的恶意,说到底还是生为女儿身的不幸。

后世文人大赞蔡琰《悲愤诗》,但总不忘补一句可令人忘其失节,很是无语。关于这个社会如何地伤害女性,萧红无疑是范本。这位为求学离家出走的天才女作家,乱世之中,两次大着肚子从一个男人走向另一个男人,短短的一生让人心酸无比。她说,“女人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的全部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文章憎命达,如果说不朽文字是命运之馈赠,那不幸与苦难是天平另一端早已经放上去的筹码。出色的作家在承受个人苦难与不幸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历史之痛,时代之殇。瘟疫饥馑,地震洪水,强权暴政,战乱频仍,人类的苦难有如滔滔江水,无止无休,书写者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我想,正是这无边的巨大的悲痛打通了那些伟大文学家的任督二脉,使他们体悟到宇宙人生的实相,连通了人类的悲欢,照见了人类的共同命运。

王国维评李煜:“尼***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者也”,“俨有释迦、***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倾一国成就不朽文字,真真痛煞人也!从担负亡国之罪恶,进而担荷人类之罪恶,这是后主的超越。我想,伟大的文学家莫不如此,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担荷着集体业力。文学与宗教一样,救赎的是灵魂。对于灵魂,痛苦是滋养,要唤醒灵魂,也许非痛不可。人在痛苦之中走向豁达,走向慈悲,走向生命的广度与深度。人在痛苦之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不幸邪?幸邪?呜呼哀哉!

注:

1.一说文章憎命达,我总是同时想起诗穷而后工,穷达二字正好对应了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儒家知识分子的千古理想。

2.儒家推崇太上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从立言而言,很难说文章是小道。大概是从诗赋小道的说法扩大而来的。杨雄说过诗赋小道,刘知己说过文章小道。鲁迅说,“曹丕说文章事可以留名声于千载,但子建却说文章小道,不足论的。”这哥俩有意思,大概都盯着对方锅里的。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辞赋小道”,应该是鲁迅先生讲述子建说文章小道的出处。先生同时说子建大概是违心之论。

3.杜甫死因有争议,本文***用“饫死耒阳”说。《新唐书》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4.我本来是写司马迁挨了一刀,突然想起有小学生写作文说,司马迁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宫刑,顿生好奇,去查材料。然后,就搞不清楚几刀了。

5.击鼓骂曹是演义故事,骂曹是有的,是不是击鼓骂的那么过瘾就不知道了。祢衡称得上千古第一愤青,见一个骂一个,见两个骂一双,骂完曹操骂刘表,骂完刘表骂黄祖,no zuo no die,活到二十六岁已是奇迹。

6.据传,易安南渡后乱世无依再嫁张汝舟。这匪人本就觊觎她的收藏,婚后发现她其实没剩多少金石财物,就家暴她。她只好告发张营私舞弊、虚报举数,不惜坐两年牢——宋律妻告夫2年徒刑,与之对簿公堂,要求离婚。经亲友营救,易安关押9日后获释。

7.说到承担集体业力,张纯如也是个让人痛心的例子。作家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据说,二战中与二战后西方有过知识分子的***潮,出名的有茨威格、海明威等。日本作家简直是有***的传统。我国近现代文人***者也不鲜见,王国维、老舍、傅雷、三毛等,还有几个年青的诗人,不幸的命运是写不完的。

春日怀李白全诗

杜甫认为李白同屈原(冤魂)命运相似。叫以用“应共冤魂语”。

天末怀李白

[唐]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译文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创作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注释

⑴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当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⑵君子:指李白。

⑶鸿雁:喻指书信。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⑷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⑸命:命运,时运。文章:这里泛指文学。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⑹魑(chī)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过:过错,过失。这句指魑魅喜欢幸灾乐祸,说明李白被贬是被诬陷的。

⑺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从永王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说冤屈。

⑻汨(mì)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天末怀李白翻译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二:中国的诗人中,李白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一位伟大诗人,被后世称之为“诗仙”。

“诗圣”杜甫的诗作总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但自从 他 与大十一岁的李白相识,就对李白的仰慕之情却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在许多作品怀念李白。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著名的诗篇有《春日忆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等等。

春天变暖了,冬天变凉了,似乎每时每刻杜甫都会想起李白,想起他们在一起游玩的美好回忆,于是在高兴时、悲伤时甚至做梦时,都要写一首诗向李白表达一下自己的真挚感情,比之后世的恋人们表达爱意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

当然李白也没让杜甫单相思,也写过两首想杜甫的诗:《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看起来这两首诗有点套路——李白总是在喝醉之后,才会想起那位“子美”小兄弟。

还有一个人对李白有深厚感情,那就是汪伦,李白的原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这句可以看出来,汪伦对李白可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而李白除了这首诗之外,也没有再提起这位前任县令现任桃花潭潭主的汪伦。但汪伦却因为这首诗千古留名。

李白对另一个人却不会喝醉酒才想起来。那就是大他12岁的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知

还有那句著名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标题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呢,写过一首《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而对李白,老孟先生似乎比李白对杜甫还不如,一首诗也没留给他。

以上这些,全都是开玩笑。

很多人不理解唐朝诗人为什么会像中二少年们一样对同性表达如此真挚热烈的感情,还这么直白的把题目就写为“赠XX”、“怀XX”,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写给谁的。

原因在于,古代没有如今这么便捷的通讯方式,两位神交已久的诗人能够见上一面,前期要做太多的努力。

那个时候的通信方式,除了放狼烟,就是寄信件,但寄信这种千年前的方式效果实在是滞后。

公元744年,33岁的杜甫见到44岁的李白,要事先知道李白到达的时间,停留的地点,什么时间离开。然后再***自己的档期,到达洛阳需要几天行程,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与这位偶像擦肩而过。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这些伟大诗人能够在江湖之远相见,是多么不容易。因而,见面之后的“携手日同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天龙八部》中,江湖上“北乔峰,南慕容”***都知道,但乔峰和慕容复的偶遇,却是在***行将结束的少室山大战,此时的乔峰已经变成了大辽南院大王萧峰,见了面他才知道原来慕容这么水。

相见难还并不是最重要的。

那个年代的人们,交际圈实在是太小了,每个人都是从小地方发奋读书,考到京城做官,一着不慎就会被贬,于是就有了各种政治上的不得志,然后就写诗写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但是曲高和寡,就像岳飞写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写出来的文章,身边的人都欣赏不了。而能够欣赏的那个人,却远在天涯。

这样的情况下,遇见一个知音,就像是俞伯牙遇上钟子期,狄仁杰见到李元芳,“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分别后,又发现身边没有懂自己的人了,才会不断的发出无尽的怀念。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微信是多么重要。

但如果真给他们有了微信,也许就再也没有这些千古绝唱了。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以下是天末怀李白翻译:

凉风飕飕地从天边刮起,你的心境怎样呢?令我惦念不已。

我的书信不知何时你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

作文章忌讳坦荡的命途(逆境发奋,才易写出名篇),奸佞小人最喜欢好人犯错。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

原文: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

⑴天末:天的尽头。秦州地处边塞,如在天之尽头。当时李白因永王李嶙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⑵君子:指李白。

⑶鸿雁:喻指书信。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⑷江湖:喻指充满风波的路途。这是为李白的行程担忧之语。

⑸命:命运,时运。文章:这里泛指文学。这句意思是: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⑹魑魅:鬼怪,这里指坏人或邪恶势力。过:过错,过失。这句指魑魅喜欢幸灾乐祸。

⑺冤魂:指屈原。屈原被放逐,投汨罗江而死。杜甫深知李白从璘实出于爱国,却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样。所以说,应和屈原一***说冤屈。

⑻汨罗:汨罗江,在湖南湘阴县东北。

“文章憎命达”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这是这两天听到的一句诗,觉着挺有意思。引发了我好多好多的乱七八糟的想法。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这诗是杜甫写怀念李白,意思是 生活条件优越的人写不出优美的文章,妖魔鬼怪都喜欢幸灾乐祸。才华出众的人总是命途多舛且孤独,旁人总是无法理解。

我自认为,我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我也能体会,苦难能使人不断地冥想。因为苦难是深刻的,苦难是值得思考的。这或许就是那些才子能创造出旷世神作的原因吧,他道出了苦难的真相。

我也喜欢一个人思考,思考人生的目的,思考做人的道理,不断悔恨昨天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我是那种做了一件事,我会反复思考,这件事又哪里做的不好,如果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怎么样怎么样。复盘很多很多次。这让我徒增了很多烦恼,虽然大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还是从内心没有豁达,所以我身处焦虑,身处迷茫,身处苦难。

罗翔老师说,人害怕独处,是因为一个人一静下来,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的询问你,“你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你怎么不成功?”,即使你堵上耳朵也无济于事,这让人无比焦虑。当这个声音停下来,又会感觉无比空虚和迷茫。所以人一直在焦虑,空虚,迷茫中度过。

这话说的太没毛病了,我喜欢独处,不善言辞。父母总是宣扬着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口号。从小学到现在,一直一直绷着一根神经。我一直没法选择,一直往前跑。到现在人生回到我的手里,又不知面向何方。

我现在非常的迷茫,我盲目的做着一些看不到结果的东西,不仅效果不佳,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但又想不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我无法回答内心的问题,所以我无比焦虑。无法享受这种独处的时光。曾经有段时间,实验室里的独处时光让我无比舒适和自在,因为那时候,我认为那就是我的方向,可现在我发现那不是我的人生目标,于是我又陷入了迷茫。我有着清晰的***,却在实施的时候无法悠然自在,无法充满热情。就像是在一场大雾中,我只能看清楚前方的五米,只能沿着路一路走下去,提心吊胆。

昨天是历史,明天是个谜团,而今天是天赐的礼物。

这是功夫熊猫里的话,我觉得能看清眼前的路也不错了吧。过去的事情我虽然常去想,但是也回不去了。想到过去有什么做的不对呢,那就下次做好点吧。以后的路以后再说吧,遇到岔路口呢,问问以前路上遇到过的人,他们走过更长的路,他们是怎么选择的。今天吧,也不能躺平,也不能太卷了,掌握中庸之道,既要自强不息,也要顺其自然。

罗老师读了好多书,好羡慕,他说的话确实有很多的道理。包括对期待和现实之间的理性看法:

生命中唯一确定的事,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对于可控的事情,要保持谨慎; 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要保持乐观。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倾注全部的热情,不要在个别的人和事上寄托太多的希望,否则人迟早会失望。

因为人和事的有限性根本无法承受我们对无限希望的期待。

很高兴不认识你,可能事与愿违,可能苦难连绵,谁让文章憎命达呢?但还是希望一切安好!

“僧命达”什么意思? 原句是“文章僧命达”是什么意思?

天末怀李白①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②。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③。

①天末:天尽头。这里指夜郎。当时李白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②过:经过。此句说山林鬼怪喜欢有人经过成为它们的食物。

③汨罗:汨罗江。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以“凉风”起兴,自然引出对李白的怀念。“凉风”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凉风乍起,急切地问远方友人“君子意如何”,表现出关切的心情。友人遇赦,急盼音讯,所以问“鸿雁几时到”;远涉江湖,风波险阻,所以忧虑“江湖秋水多”。这几句诗结合眼前景物和李白的处境,具体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2)前一句是说文才出众者往往遭遇坎坷,后一句隐喻李白流放夜郎是遭小人险害。这两句诗表现对李白身世的同情。这两句议论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共同的悲剧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是“文章憎命达” 杜甫的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是杜甫怀念李白的诗二人分手以后再未见面。杜甫钦仰李白的诗才与人才,曾多次写诗表示深深的思念之情。“安史之乱”末,李白因报国心切,参与了永王的幕府,结果被卷入政治漩涡,他个人惨遭流放。对于李白的不幸遭遇,杜甫深感痛心,深秋在即,担心和痛心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诗的第三联:“文章憎命达”,和“痛苦出诗人”的意思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在说太过一帆风顺的人,由于生活的积淀少,思虑浅,因而不容易写出好的作品;而生活中饱受挫折与磨难的人,反而能够在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中受到启发,有所领悟,好的作品便随之产生。这句话既是对天才诗李白诗人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他的安慰,更是杜甫本人对生活哲理的一种认知与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