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风而降适合哪些武将,望风而遁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12 0
  1. 历史上有哪些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的将领?
  2. 南明为何未能成为第二个南宋?
  3. 弘光政权有数十万军队,为什么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4. 曹操的得力将领和谋士有哪些?
  5. 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领有哪些
  6. 弘光政权有数十万军队,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我给一些资料你看:

三国演义是根据历史著作<三国志>改编的,是***,与历史有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区别考证

望风而降适合哪些武将,望风而遁是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羽篇: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青龙偃月刀——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吕布是为孙坚所败;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徐州诛车胄——此乃刘备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军的徐晃所为;

土山约三事——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义释曹操——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为了牵制孙权好让自己进军荆州和益州没有全力追击,所以让曹操跑掉了;

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顺便说一下,魏延已经加入刘方,并非杀了韩玄后才加入的;

单刀赴会——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

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关公与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

关公月下斩貂蝉——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关羽的儿子——关平是关羽的亲生长子;关兴是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关索乃虚构人物;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顺便说一下张苞,他还未成年就夭折了;

赤兔马和周仓——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周仓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而且也有很多和《三国演义》记载不相符的野史,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诸葛亮篇: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则略逊一筹,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这点曹操和周瑜都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还有顺便说一下,孙权本来就有出兵的想法,诸葛亮没有激他的话他也会和曹操打上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陈寿本人对此事有置疑),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六出祁山——只有二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还有一次是被打;

空城计——空城计——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自然不是真的,空城计原形来自赵云在汉中时摆空城智退曹兵。

《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火烧籐甲兵——真有此事,不过火攻不是孔明本人想到的;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包括汉水之战和火烧葫芦谷)。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陈寿除了写过《三国志》,也写过以诸葛亮为题材的书籍)

曹操篇:

借张后头息士兵怒——是虚构的;

梦中保护自己——也是虚构的;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

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觉得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而不是34岁;

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关于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语辞告别刘备进曹营,并没有***信一事;

其它 :

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孙尚香考证了一些资料,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蒋干中计——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鞭打督邮——此乃刘备所为,非张飞;

猛张飞——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

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关于马腾——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原因说是马超深感曹操军队将会侵占到自己家族的地盘,从而先起兵攻击曹操,反正先起兵的是马超就是了;

关于彝陵之战刘备出兵——说法很多,有的说是四万,有的说是十万,也有认为是六万和八万的,但就不是演义中的70万就对了;

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陆逊先派支兵队去探查虚实,被蜀军击败后才决定坚守不出;

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於战争;

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张郃之死——确实是被孔明的部队射死,但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他的死当然也不是司马懿失算害他中伏兵而死的;

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被打一理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

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是刘备的命令,后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只是用疑兵之计骗过曹纯后就撤退了;

赵云百万军中救阿斗——敌人没那麽多,是五千,且那是刘备叫他「断后」而非自愿,杀的武将也不是五十名,只有九名,但仍然很勇敢;

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祖茂也没有死;

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职位「貂蝉」而分裂了,不在王允的意料之内,而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早已形成,「貂蝉」只是催化剂;

赤壁之战——演义中为曹操有80万军诈称100万,历史上为拥有30万军诈称80万;

合肥之战——孙权围攻城池多日不克从而退军去施行其他战略,演义中被张辽800兵全歼10大军大有夸张之意,吴国的小孩当然不至于听到张辽的大名后就吓得不敢哭,魏国的士兵听到百骑劫魏营的甘宁后也不至于吓得半死,而实际上,合肥之战是一场长达11年的南北对抗,早在赤壁之战前一刻就暴发了,演义中所讲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片断,而已描写得不太实;

太史慈之战——206年就死了,当然不是在合肥之战中被张辽部队乱箭射死的;

魏延踢翻延寿灯——当然没有这回事;

关于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作徐庶,演义中相反了过来

历史上有哪些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的将领?

转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南明为何未能成为第二个南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484~539):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朝梁名将。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直到受命接应北魏降将元法僧,才受封为武威将军。525年三月和萧综入镇彭城,五月,魏军来犯,陈庆之击败其先锋丘大千,萧衍命梁军退兵,此时萧综突然逃降北魏,梁军溃散,唯有陈庆之全军而返。526年,陈庆之随元树出征寿春,攻拔两城,迫降魏豫州刺史李宪,此次作战,梁军共克52城,获75000人。527年十月,陈庆之与曹仲宗、韦放(韦睿之子)联合进攻北魏涡阳,连下十三城,大败魏军,俘斩甚众,涡水为之断流,又降城中3万余人。528年,北魏发生内乱,魏北海王元颢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于是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日子。    529年四月,陈庆之攻占荥城,进逼梁国。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遂于睢阳城南称帝。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攻,进屯考城。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元晖业,获车7800辆。直趋洛阳,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虎牢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陈庆之继续西上攻荥阳。魏将杨昱、元庆、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据梁军。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时魏将元天穆大军将至,先遣其尔朱吐没儿领胡骑5000、鲁安率夏州步骑9000增援杨昱。又遣尔朱世隆、王罴率骑兵1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元颢派人劝杨昱投降,但被拒绝。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而荥阳城未克,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对将士们说:“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狐疑,自贻屠脍”。乃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遂克荣阳,俘杨昱。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围城,陈庆之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大破之,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收缴不可胜计。旋即进攻虎牢,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辛纂。元颢遂入洛阳,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不久,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将克,忽闻元天穆北逃,自以为无后继,遂降于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皆克之。梁武帝萧衍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他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自古用兵未之有也。随后又以7000人面对名将尔朱荣率领的号称百万的大军,且战且退,杀伤甚多,使得尔朱荣竟然动了撤退的念头,后来山洪暴发,梁军死散殆尽。陈庆之剃除须发,化装成僧人,回到建康。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529年有妖僧僧强自称天子,土豪蔡伯龙也起兵与之相应,众至3万,攻陷北徐州。萧衍命陈庆之前去征讨,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530年,萧衍任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到任后,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是云宝于溱水,又破孙腾、侯进、尧雄、司马恭于楚城。陈庆之随即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粮食充实。536年,东魏定州刺史侯景(后来陈庆之的一个儿子陈昕在侯景发动的叛乱中死在他手里)率7万人犯楚州,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陈庆之手下仅有近万兵士,梁武帝遣将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缴获大量辎重,侯景仅以身免。陈庆之性格祗慎,生活俭朴,又善于治理民政,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

弘光***有数十万军队,为什么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被迫逃亡的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这标志着以崇祯皇帝为代表的大明***灭亡。消息传来,南京陪都方面一片悲恸。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乃定都南京,后来燕王朱棣谋反成功,遂迁都北京。但是,为了不忘本,将南京设为陪都,也保留了一套***机构班子,只不过这套班子相对于北京***机构班子,确实是有名无实。但是,此时北京***已经***,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占领紫禁城,所以此时南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依然占据东南大半壁江山的大明王朝之政治中心。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首的南京领导班子们在悲恸之余,开始着手准备拥立新君事宜。

关于这拥立之事,读过笔者前几期文章的朋友应该知晓,南京这帮文人墨客之间真的是矛盾重重,关于拥潞(潞王朱常淓)还是拥福(福王朱由崧)争执不下,而关键人物史可法此时也没能够表现出一位政治家所应有的狂澜之势,而是犹豫不决。最后,史可法和时任凤阳总督的马士英达成共识,拥立潞王朱常淓。于是,史可法亲手起草了一份不能拥立福王的文书,文书直言不讳地阐述了福王朱由崧七大劣迹为不可拥立之由。谁成想,这马士英突然反水,与几位藩镇武将勾结,改拥立福王朱由崧,并将史可法出卖。此时史可法并没有据理力争,而是莫名其妙地搞出来一个立桂王朱常瀛的“折中”方案。结果,史可法是得罪了东林党也得罪了朱由崧、马士英等人,最后朱由崧上位监国甚至称帝,本应属于史可法的首辅之位,却被马士英抢了去,没有办法,史可法选择去了扬州。

这就是南明弘光***建立之初的背景,其内部真是党派林立且一盘散沙,正所谓“朝堂与朝堂之间,朝堂与武将之间,武将与武将之间都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间都是瞠目以对,恨不得制对方于死地”,而史可法等正直忠臣却是政治才能有限之人,再加之马士英这样的两面三刀的小人执掌朝政,弘光***命运如何已然可想而知。

事实也不出意外地证实了南明弘光***大佬们的实际能力。以武将拥立的弘光朝廷可谓是兵将齐整,而且坐拥江南富庶之地,更是粮草充沛。然而,实际情况是,弘光朝廷的文官武将们大多毫无进取之心,将匡扶国家社稷大任抛之脑后,每天过着文恬武嬉的堕落生活。不但如此,弘光朝廷的当权者,如朱由崧、马士英和史可法等人,竟然寄希望于满清***积极攻打李自成,“替”自己报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的不共戴天之仇。这种荒唐昏庸的无能做法,结果只能任由满清做大做强,而弘光朝廷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

大清方面利用弘光朝廷的不作为,迅速占领山东、河南等大片地盘。在中原北方站稳脚跟后,开始集中优势兵力向西开进讨伐李自成。李自成的军队虽然积极应战,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够抵挡住大清军队的强攻,李自成本人更是惨死在地方武装之手,大顺***就此土崩瓦解。而大清却在胜利中不断收编李自成战败的军队以及各种地方武装以壮大自身,此时大清军队真正是兵强马壮,弘光朝廷已然危在旦夕。

事到如今,南明的皇帝和***们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反而还想感谢清军为自己报了先帝(指崇祯皇帝)之仇。南明弘光朝廷的荒诞无道,正好是如大清之所愿,大清豫亲王多铎率领大军击败李自成残部之后,稍作休整便向东进军剿灭南明弘光朝廷。直到大清开拔之时,南明弘光朝廷的大佬们才如梦初醒,才明白大清不但要灭大顺,更要灭弘光啊。

其实,已然大祸临头之时,南明弘光朝廷也没有组织什么有效地抵抗。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清军队,曾经那些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的勋臣江北四镇武将们,刘良佐和刘泽清望风而降,他们拿着南明弘光朝廷的军饷器械,毫不犹疑地掉过头来攻打自己的“老东家”。各种史料记载,往往攻打大明残留***打头阵的都是大明降将,同时从他们攻打之过程来看,他们大多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倘若能够好好计议,同时文臣武将都有为国为民慷慨赴死之大义,南明弘光朝廷怎能仅建立一年有余就被灭亡之厄运?

藩镇武将们的倒戈和江北重城扬州陷落,史可法誓死不降而惨遭厄运的消息传至南京,弘光皇帝朱由崧惊慌失措面对大清的大兵压境,他不但没有坐镇朝廷组织各路力量抵御入侵,而是在没有通知朝臣和百姓的前提下,携带着自己的家眷以及近臣马士英一家老小来了个连夜逃跑,等到第二天上朝之时,大臣们无数军情等待与皇帝商议之时,才发现皇帝不见了。皇帝老儿都临阵脱逃,南京城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当多铎带领大军兵临城下之时,魏国公徐文爵(开国功臣徐达之后)、尚书钱谦益等人投降献城。魏国公徐文爵虽然萌祖宗荫德爵位最高,但是他毫无实权,所以是否献城他根本没有决策权,而礼部尚书钱谦益虽然降清,但是作为东林党领袖的钱尚书是一位真正的抗清英雄,他以年老之名辞去清朝礼部尚书之职,然后就一直在地方组织抗清活动,直至八十三岁高龄去世。所以说,虽然都是降清之臣,但是并不能一概而论,孰奸孰忠历史自有定论。

清朝占领了南京,其实就可以宣告南明弘光***的灭亡,至于朱由崧逃跑投靠到另一位藩镇武将黄得功处。这黄得功虽然佣兵自重,但是还算是赤胆忠心,在明知道朱由崧是一摊烂泥的情况下,还是奋力抵抗清军而护主,最后寡不敌众而阵亡。黄得功比起那临阵倒戈投降的二刘,倒也算得上是忠臣。

曹操的得力将领和谋士有哪些?

第一,福王即位就是一个错误。福王不是根正苗红的继承人。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城前,曾给太子朱慈烺和两个儿子下令,让他们在李自成破城后趁乱逃出,保留大明火种,结果全部被李自成俘虏。后来在李自成被清军打败后,清军攻入北京,李自成撤回西安,崇祯的三个儿子不知所踪。崇祯帝领走时没有交待这皇位继承人是谁才造成了南明***内乱的问题,崇祯皇帝是很潇洒的以死殉国了但却留下了个烂摊子。根正苗红的继承者没有了,只能拥立藩王。

于是明朝的遗臣们开始为了自己的党派利益各显神通,而阉党的余孽趁机拥立福王朱由崧上位。福王虽然是大明血统里最接近皇位的人,但其本人有很多缺点,贪图奢华,肆意妄为。作为亡国之际的拯救者本来应该是挽江山于即到,但福王登基后,便在南京城大修宫殿,肆意搜刮百姓的财物,毫无大明将亡的危机感,国难当头加上亡国昏君,南明怎么看都要死的透透的。

第二,南明弘光期间党争不断,祸国殃民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明末党争,当时的东林党、浙党、阉党之间相互攻讦,争夺***加剧了明朝的内耗。在弘光***期间,因为弘光帝是被阉党余孽拥立上位的,东林党人和阉党互为大敌。在清军不断紧逼的情况下,朝廷不是考虑如何抵御清军,而是在争夺皇权。在一年的时间东林党就制造了南渡三案来诋毁弘光帝的正统性,让南明弘光帝的政治权威颜面扫地。甚至为了维护党派的利益,不顾大局调动兵马。当时一个***冒的太子出现在南京,东林党人就指鹿为马,调集己派的左良玉23万兵马沿江东下清君侧。结果被清军趁机占领了长江上游,清军其中一路有了沿江而下俯攻南京之势。

还有东林党代表着江南地主官僚的利益,并不是代表着大明朝的利益,当大明朝到了危难之际,这些地主官僚们早就给自己估了个好价钱,等清兵来了开门迎降,原来是地主的可以继续当地主,原来是官僚的可以继续当官僚。东林党们完美地诠释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远在民族利益之上。所以在弘光期间,东林党人想的从来不是如何抵御清军,而是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这样的统治集团如何不亡。

第三,大明的武备松弛,望风而降。多尔衮发布攻击南明的命令后,清军在多铎的率领下二月进攻河南、三月攻占商丘、四月围攻扬州、五月就攻陷了南明的都城南京。一百来天在中原转战近万里,除了了扬州在史可法的率领下抵抗一日之外,很多大明的武将都是望风而降,清军消灭几十万敌军,损失为负几十万。南明的军队争先恐后投奔多尔衮了。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明末将领喝兵血,拖欠军饷,鱼肉百姓已成惯例。整日的奢靡生活早已让明军军纪涣散,真正大敌当前的时候,却畏敌如虎没有抵抗之心。加上清军往往使用红夷大炮攻城,让坚城不可守,也很难守住。加上大明武将和士绅一样家族利益重于国家利益,甚至有的武将因为家眷多裹脚跑不了,会被清军的骑兵砍杀,所幸直接投降了。

南明弘光***短命还有诸多原因,但最大问题是内斗加畏敌如虎。党争造成巨大的内耗,自诩君子的东林党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上官绅和将士只顾阶级利益,毫无守土抗敌的决心,如何不败?

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领有哪些

曹操手下的骨干谋士有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程昱、郭嘉、荀彧和荀攸四人无疑是最有名。此四人早期就追随曹操,都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个个都是劳苦功高。其中以程昱和郭嘉二人为最

程昱

1、黄巾之乱的时候,王度在东阿叛乱,程昱献计给薛房:“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结局:薛房不从,程昱自做主张用计使吏民共同守住了东阿,击退王度。

2、公孙瓒与袁绍交恶,公孙瓒在取得局部战争胜利的情况下要挟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划清界限,刘岱求助于程昱,程昱说:“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

结局:公孙瓒最终为袁绍所灭。

3、曹操征征徐州时,吕布偷袭兖州成功,兖州下属郡县望风而降,唯程昱守卫的鄄城、范、东阿没有投降。在陈宫即将亲自来征讨的情况了,为稳住被吕布抓住了父母妻子和弟弟的范城县令勒允,程昱说:“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于俱亡乎?唯君详虑之!”

结局:程昱守卫三城成功,曹操握住程昱的手说:“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后吕布终为曹操所灭。

4、曹操要夺回被吕布占领的兖州,战事不利,加上又遇蝗灾,没有军粮,只得退兵。曹操想投靠袁绍,程昱劝说道:“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

结局:曹操听从了程昱的意见,没有投靠袁绍。

5、刘备失徐州,来投靠曹操,程昱劝曹操杀掉刘备,曹操不听,反而给刘备兵马去征讨袁术,程昱与郭嘉劝说曹操:“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结局:刘备果然在徐州杀死车胃反叛。

6、袁绍南渡黄河来征讨曹操,程昱守卫的鄄城是前线,手下只有700兵。曹操得到消息后想加派2000兵给程昱,程昱不肯,他说:“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结局:袁绍果然没有来攻鄄城,曹操对贾诩夸奖程昱道:“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7、曹操征荆州,刘琮投降,刘备投靠孙权,众人都以为孙权会杀刘备,程昱却说:“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结局:孙刘果然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郭嘉

1、最初投靠袁绍,对辛评和郭图评价袁绍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结局:郭嘉离开袁绍,袁绍果然未成就霸业。

2、曹操第三次征吕布,吕布固守不出,曹操久战不下,想撤兵,郭嘉同荀攸劝说曹操:“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结局:曹操***纳二人意见,果然抓住了吕布。

3、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传闻孙策将渡江偷袭许昌,众人都很担心,郭嘉料道:“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结局: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所杀。

4、袁绍死后,曹操想乘胜追击袁谭、袁尚,郭嘉却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结局:袁谭、袁尚果然为争冀州大打出手。

5、曹操征袁尚和乌丸,众人担心刘表会偷袭许昌,郭嘉则认为:“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结局:刘表果然未出兵攻打许昌。

6、征乌丸途中,郭嘉认为:“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结局:曹操***纳其意见,秘出卢龙,辗杀了蹋顿单于。

程昱

官位:寿张令>>东平相>>奋武将军>>卫尉>>车骑将军

爵位:安国亭侯、安乡侯、谥肃侯

郭嘉

官位:司空军祭酒(郭追随曹十多年,官位一直未变)

爵位:侑阳亭侯、谥贞侯

曹操对二人的评价

程昱

“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兖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

郭嘉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得力将领30人

本文侧重于非历史 点击 10108 评论数 158

曹魏武将排行榜

(版)

彭志文撰

说明:

第1, 因为只排30位,所以蔡阳、车胄、乐琳、张虎、朱灵、马遵、费耀、牛金等等一些武功太稀松平常或太昙花一现又没什么影响的人物,不予排名。另外一些曹魏营中的太过匆匆的过客不予以排名,比如蔡瑁、张允、宋宪、魏续、吕翔、吕旷、刘岱等等。

第2, 一些明显的含诱敌成份的单挑战绩、或利用兵力优势而形成的掩杀、或计策伏击等战况不与罗列,只详列前20位的战绩,因为时间仓促(本文查找资料只用了1个晚上的时间),不全面和谬误的地方欢迎朋友们指正。

第3, 本文完全依据***《三国演义》发表的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各位喜欢曹魏的朋友对于文中不认同的地方,可以共同探讨。

第1名:典韦(兵器:镔铁双戟,座驾:黄膘马)

战绩:和人争吵,用拳脚杀10多人;提头逛于闹市区,几百人无人敢近其身边;在山林溪涧追逐老虎;大风中十几人撑不住的大旗,他一个人轻松搞踮;3个回合刺死何仪的副元帅;单挑许楮,从上午直杀到黄昏,两人不分胜负。典韦曾经数次救曹操,第一次,当曹操被吕布麾下四将围困不得脱,典韦五步内掷短戟,例无虚发,立杀十数名骑兵,使敌人不敢靠近,然后骤马挺戟杀退四将,救出曹操。在濮阳大战中,典韦数进数出,先后杀败高顺,侯成,把曹操从乱军救出。宛城一战惊天泣地。

第2名:许楮

战绩:用飞石砸人例无虚发;双手抓住2条牛尾巴,拖着2条牛倒行100多步;1个回合生擒何仪;大战典韦几个时辰不分胜负;2个回合斩掉李封;单挑吕布20回合(然后变成群殴);突袭斩李氏兄弟;大战徐晃50回合;3个回合斩张先;和徐晃双战关羽被杀退;大战高览(单挑被混战打断);一战斩掉袁绍10多将;大战赵云30回合;突袭斩尹楷;大战马超230回合;杀败杨任、杨昂;

第3名:张辽

战绩:战平夏侯敦;杀败吕虔(回合数不详);2次被文丑射中;战张合40-50回合不分胜负;突袭斩蒋奇;3个回合杀败沮镐,用弓箭追射死;斩杀蹋顿;射死黄盖;大战太史慈70-80回合,后太史慈借故逃回;指挥兵丁设计射死太史慈;战凌统50回合不分胜负,东吴恐凌统有失而鸣金;

第4名:夏侯敦

战绩:名门之后,14岁开始;十数回合败给吕布;数回合刺死徐荣;战张辽(回合数不详,估计是不分胜负,因为吕布因此不得不生气地亲自出马);大战吕布(因为下雨,战斗被打断);3个回合杀死桥蕤;40-50回合杀败高顺;突袭刺死曹性;战关羽10回合后被迫回马,(含有诱敌成分,但如果他能搞定关羽就不用那么麻烦诱敌了),再战关羽10多回合(单挑被曹操的将令打断);活擒耿纪、韦晃;

第5名:庞德(兵器:刀 座驾:白马)

战绩:突袭斩钟进;一刀砍死曹永;车轮战张合、夏侯渊、徐晃、许楮不败;杀退魏延;大战关平30回合;大战关羽150回合,虚使拖刀,实则箭射中关羽;

第6名:徐晃(兵器:宣花斧 座驾:骅骝马)

战绩:一个回合斩崔勇;一个回合斩李乐;大战许楮50回合;20回合败给颜良(导致曹营无人敢再出马);和许楮双战关羽被杀退;敌不住文丑(回合数不详);杀败韩猛(回合数不详);走马擒审配;数合斩彭安;大战关羽80回合(西蜀鸣金);

第7名:曹洪

战绩:杀退吕布的兵卒,救驾一次;大战截天夜叉何曼40-50回合,然后用拖刀计砍死何曼;斩死袁谭;战马超40-50回合刀法散乱;3回合斩任夔;

第8名:张合

战绩:战张辽40-50回合不分胜负;30回合败给赵云;20回合被马超杀败;杀死杨昂;刺死雷铜;

第9名:夏侯渊

战绩:斩掉龚都;被张飞杀退;3个回合斩昌奇;战杨任30回合后诈败用拖刀计斩之;生擒陈式;

第10名:曹彰

战绩:3个回合杀败刘封;不数回合一戟刺死吴兰;

第11名:王双(兵器:大刀 3个流星锤 座驾 千里征腕马,)

战绩:3回合斩谢雄;3回合斩龚起;锤打伤张嶷;

第12名:文聘

战绩:战平魏延;

第13名:曹仁

战绩:杀败徐盛;和牛金联手杀败蒋钦;

第14名:邓艾

战绩:一刀砍死葛雍;大战文鸯50回合;大战姜维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第15名:乐进

战绩:斗臧霸30回合不分胜负;和于禁双战吕布抵挡不住,败回;一箭射死成廉;射翻郭图倒入护城河沟淹死;战凌统50回合不分胜负,被甘宁射中;

第16名:高览

战绩:大战许楮(单挑被混战打断),3个回合斩掉刘辟;被赵云突袭刺死;

第17名:于禁

战绩:数回合败给张飞;和乐进双战吕布抵挡不住,败回;8、9回合败给马超;

第18名:郝昭

第19名:徐质

战绩:数合杀败廖化;数合杀败张翼;

第20名:李典

战绩:突袭生擒黄劭;10多回被赵云杀败;射死宋谦;斩杀戈定;

第21名:曹休

战绩:射翻凌统;

第22名:邓忠

第23名:郭淮

第24名:毋丘俭

第25名:陈泰

第26名:孙礼

第27名:吕虔:

战绩:一箭射死薛兰;

第28名:毛阶

第29名:司马师

第30名:曹真

弘光***有数十万军队,为何不到一年就土崩瓦解了?

曹操手下的骨干谋士有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程昱、郭嘉、荀彧和荀攸四人无疑是最有名。此四人早期就追随曹操,都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个个都是劳苦功高。其中以程昱和郭嘉二人为最

程昱

1、黄巾之乱的时候,王度在东阿叛乱,程昱献计给薛房:“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结局:薛房不从,程昱自做主张用计使吏民共同守住了东阿,击退王度。

2、公孙瓒与袁绍交恶,公孙瓒在取得局部战争胜利的情况下要挟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划清界限,刘岱求助于程昱,程昱说:“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

结局:公孙瓒最终为袁绍所灭。

3、曹操征征徐州时,吕布偷袭兖州成功,兖州下属郡县望风而降,唯程昱守卫的鄄城、范、东阿没有投降。在陈宫即将亲自来征讨的情况了,为稳住被吕布抓住了父母妻子和弟弟的范城县令勒允,程昱说:“夫布,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于俱亡乎?唯君详虑之!”

结局:程昱守卫三城成功,曹操握住程昱的手说:“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后吕布终为曹操所灭。

4、曹操要夺回被吕布占领的兖州,战事不利,加上又遇蝗灾,没有军粮,只得退兵。曹操想投靠袁绍,程昱劝说道:“意者将军殆临事而惧,不然何虑之不深也!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将军自度能为之下乎?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

结局:曹操听从了程昱的意见,没有投靠袁绍。

5、刘备失徐州,来投靠曹操,程昱劝曹操杀掉刘备,曹操不听,反而给刘备兵马去征讨袁术,程昱与郭嘉劝说曹操:“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

结局:刘备果然在徐州杀死车胃反叛。

6、袁绍南渡黄河来征讨曹操,程昱守卫的鄄城是前线,手下只有700兵。曹操得到消息后想加派2000兵给程昱,程昱不肯,他说:“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昱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愿公无疑!”

结局:袁绍果然没有来攻鄄城,曹操对贾诩夸奖程昱道:“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7、曹操征荆州,刘琮投降,刘备投靠孙权,众人都以为孙权会杀刘备,程昱却说:“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

结局:孙刘果然结成联盟共同抗曹。

郭嘉

1、最初投靠袁绍,对辛评和郭图评价袁绍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结局:郭嘉离开袁绍,袁绍果然未成就霸业。

2、曹操第三次征吕布,吕布固守不出,曹操久战不下,想撤兵,郭嘉同荀攸劝说曹操:“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结局:曹操***纳二人意见,果然抓住了吕布。

3、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传闻孙策将渡江偷袭许昌,众人都很担心,郭嘉料道:“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结局: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所杀。

4、袁绍死后,曹操想乘胜追击袁谭、袁尚,郭嘉却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结局:袁谭、袁尚果然为争冀州大打出手。

5、曹操征袁尚和乌丸,众人担心刘表会偷袭许昌,郭嘉则认为:“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结局:刘表果然未出兵攻打许昌。

6、征乌丸途中,郭嘉认为:“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结局:曹操***纳其意见,秘出卢龙,辗杀了蹋顿单于。

程昱

官位:寿张令>>东平相>>奋武将军>>卫尉>>车骑将军

爵位:安国亭侯、安乡侯、谥肃侯

郭嘉

官位:司空军祭酒(郭追随曹十多年,官位一直未变)

爵位:侑阳亭侯、谥贞侯

曹操对二人的评价

程昱

“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兖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

郭嘉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得力将领30人

本文侧重于非历史 点击 10108 评论数 158

曹魏武将排行榜

(版)

彭志文撰

说明:

第1, 因为只排30位,所以蔡阳、车胄、乐琳、张虎、朱灵、马遵、费耀、牛金等等一些武功太稀松平常或太昙花一现又没什么影响的人物,不予排名。另外一些曹魏营中的太过匆匆的过客不予以排名,比如蔡瑁、张允、宋宪、魏续、吕翔、吕旷、刘岱等等。

第2, 一些明显的含诱敌成份的单挑战绩、或利用兵力优势而形成的掩杀、或计策伏击等战况不与罗列,只详列前20位的战绩,因为时间仓促(本文查找资料只用了1个晚上的时间),不全面和谬误的地方欢迎朋友们指正。

第3, 本文完全依据***《三国演义》发表的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各位喜欢曹魏的朋友对于文中不认同的地方,可以共同探讨。

第1名:典韦(兵器:镔铁双戟,座驾:黄膘马)

战绩:和人争吵,用拳脚杀10多人;提头逛于闹市区,几百人无人敢近其身边;在山林溪涧追逐老虎;大风中十几人撑不住的大旗,他一个人轻松搞踮;3个回合刺死何仪的副元帅;单挑许楮,从上午直杀到黄昏,两人不分胜负。典韦曾经数次救曹操,第一次,当曹操被吕布麾下四将围困不得脱,典韦五步内掷短戟,例无虚发,立杀十数名骑兵,使敌人不敢靠近,然后骤马挺戟杀退四将,救出曹操。在濮阳大战中,典韦数进数出,先后杀败高顺,侯成,把曹操从乱军救出。宛城一战惊天泣地。

第2名:许楮

战绩:用飞石砸人例无虚发;双手抓住2条牛尾巴,拖着2条牛倒行100多步;1个回合生擒何仪;大战典韦几个时辰不分胜负;2个回合斩掉李封;单挑吕布20回合(然后变成群殴);突袭斩李氏兄弟;大战徐晃50回合;3个回合斩张先;和徐晃双战关羽被杀退;大战高览(单挑被混战打断);一战斩掉袁绍10多将;大战赵云30回合;突袭斩尹楷;大战马超230回合;杀败杨任、杨昂;

第3名:张辽

战绩:战平夏侯敦;杀败吕虔(回合数不详);2次被文丑射中;战张合40-50回合不分胜负;突袭斩蒋奇;3个回合杀败沮镐,用弓箭追射死;斩杀蹋顿;射死黄盖;大战太史慈70-80回合,后太史慈借故逃回;指挥兵丁设计射死太史慈;战凌统50回合不分胜负,东吴恐凌统有失而鸣金;

第4名:夏侯敦

战绩:名门之后,14岁开始;十数回合败给吕布;数回合刺死徐荣;战张辽(回合数不详,估计是不分胜负,因为吕布因此不得不生气地亲自出马);大战吕布(因为下雨,战斗被打断);3个回合杀死桥蕤;40-50回合杀败高顺;突袭刺死曹性;战关羽10回合后被迫回马,(含有诱敌成分,但如果他能搞定关羽就不用那么麻烦诱敌了),再战关羽10多回合(单挑被曹操的将令打断);活擒耿纪、韦晃;

第5名:庞德(兵器:刀 座驾:白马)

战绩:突袭斩钟进;一刀砍死曹永;车轮战张合、夏侯渊、徐晃、许楮不败;杀退魏延;大战关平30回合;大战关羽150回合,虚使拖刀,实则箭射中关羽;

第6名:徐晃(兵器:宣花斧 座驾:骅骝马)

战绩:一个回合斩崔勇;一个回合斩李乐;大战许楮50回合;20回合败给颜良(导致曹营无人敢再出马);和许楮双战关羽被杀退;敌不住文丑(回合数不详);杀败韩猛(回合数不详);走马擒审配;数合斩彭安;大战关羽80回合(西蜀鸣金);

第7名:曹洪

战绩:杀退吕布的兵卒,救驾一次;大战截天夜叉何曼40-50回合,然后用拖刀计砍死何曼;斩死袁谭;战马超40-50回合刀法散乱;3回合斩任夔;

第8名:张合

战绩:战张辽40-50回合不分胜负;30回合败给赵云;20回合被马超杀败;杀死杨昂;刺死雷铜;

第9名:夏侯渊

战绩:斩掉龚都;被张飞杀退;3个回合斩昌奇;战杨任30回合后诈败用拖刀计斩之;生擒陈式;

第10名:曹彰

战绩:3个回合杀败刘封;不数回合一戟刺死吴兰;

第11名:王双(兵器:大刀 3个流星锤 座驾 千里征腕马,)

战绩:3回合斩谢雄;3回合斩龚起;锤打伤张嶷;

第12名:文聘

战绩:战平魏延;

第13名:曹仁

战绩:杀败徐盛;和牛金联手杀败蒋钦;

第14名:邓艾

战绩:一刀砍死葛雍;大战文鸯50回合;大战姜维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第15名:乐进

战绩:斗臧霸30回合不分胜负;和于禁双战吕布抵挡不住,败回;一箭射死成廉;射翻郭图倒入护城河沟淹死;战凌统50回合不分胜负,被甘宁射中;

第16名:高览

战绩:大战许楮(单挑被混战打断),3个回合斩掉刘辟;被赵云突袭刺死;

第17名:于禁

战绩:数回合败给张飞;和乐进双战吕布抵挡不住,败回;8、9回合败给马超;

第18名:郝昭

第19名:徐质

战绩:数合杀败廖化;数合杀败张翼;

第20名:李典

战绩:突袭生擒黄劭;10多回被赵云杀败;射死宋谦;斩杀戈定;

第21名:曹休

战绩:射翻凌统;

第22名:邓忠

第23名:郭淮

第24名:毋丘俭

第25名:陈泰

第26名:孙礼

第27名:吕虔:

战绩:一箭射死薛兰;

第28名:毛阶

第29名:司马师

第30名:曹真

第一,福王即位就是一个错误。福王不是根正苗红的继承人。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城前,曾给太子朱慈烺和两个儿子下令,让他们在李自成破城后趁乱逃出,保留大明火种,结果全部被李自成俘虏。后来在李自成被清军打败后,清军攻入北京,李自成撤回西安,崇祯的三个儿子不知所踪。崇祯帝领走时没有交待这皇位继承人是谁才造成了南明***内乱的问题,崇祯皇帝是很潇洒的以死殉国了但却留下了个烂摊子。根正苗红的继承者没有了,只能拥立藩王。

于是明朝的遗臣们开始为了自己的党派利益各显神通,而阉党的余孽趁机拥立福王朱由崧上位。福王虽然是大明血统里最接近皇位的人,但其本人有很多缺点,贪图奢华,肆意妄为。作为亡国之际的拯救者本来应该是挽江山于即到,但福王登基后,便在南京城大修宫殿,肆意搜刮百姓的财物,毫无大明将亡的危机感,国难当头加上亡国昏君,南明怎么看都要死的透透的。

第二,南明弘光期间党争不断,祸国殃民。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明末党争,当时的东林党、浙党、阉党之间相互攻讦,争夺***加剧了明朝的内耗。在弘光***期间,因为弘光帝是被阉党余孽拥立上位的,东林党人和阉党互为大敌。在清军不断紧逼的情况下,朝廷不是考虑如何抵御清军,而是在争夺皇权。在一年的时间东林党就制造了南渡三案来诋毁弘光帝的正统性,让南明弘光帝的政治权威颜面扫地。甚至为了维护党派的利益,不顾大局调动兵马。当时一个***冒的太子出现在南京,东林党人就指鹿为马,调集己派的左良玉23万兵马沿江东下清君侧。结果被清军趁机占领了长江上游,清军其中一路有了沿江而下俯攻南京之势。

还有东林党代表着江南地主官僚的利益,并不是代表着大明朝的利益,当大明朝到了危难之际,这些地主官僚们早就给自己估了个好价钱,等清兵来了开门迎降,原来是地主的可以继续当地主,原来是官僚的可以继续当官僚。东林党们完美地诠释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远在民族利益之上。所以在弘光期间,东林党人想的从来不是如何抵御清军,而是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这样的统治集团如何不亡。

第三,大明的武备松弛,望风而降。多尔衮发布攻击南明的命令后,清军在多铎的率领下二月进攻河南、三月攻占商丘、四月围攻扬州、五月就攻陷了南明的都城南京。一百来天在中原转战近万里,除了了扬州在史可法的率领下抵抗一日之外,很多大明的武将都是望风而降,清军消灭几十万敌军,损失为负几十万。南明的军队争先恐后投奔多尔衮了。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明末将领喝兵血,拖欠军饷,鱼肉百姓已成惯例。整日的奢靡生活早已让明军军纪涣散,真正大敌当前的时候,却畏敌如虎没有抵抗之心。加上清军往往使用红夷大炮攻城,让坚城不可守,也很难守住。加上大明武将和士绅一样家族利益重于国家利益,甚至有的武将因为家眷多裹脚跑不了,会被清军的骑兵砍杀,所幸直接投降了。

南明弘光***短命还有诸多原因,但最大问题是内斗加畏敌如虎。党争造成巨大的内耗,自诩君子的东林党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加上官绅和将士只顾阶级利益,毫无守土抗敌的决心,如何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