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迁意思,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2 0
  1. 杨玚字瑶光翻译文言文
  2. 形容老家的词语
  3. 描写老家的词语
  4. 文言文步步高上篇翻译
  5. ju的成语
  6. 安故重迁什么意思

思乡的成语有朝思暮想、安土重居、衣锦还乡、越鸟南栖、东流西上等。

1、朝思暮想

意思是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出自《警世恒言》。近义词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反义词置之脑后、抛于九霄云外。是一个联合式成语,在句子中作谓语、状语,用于男女情爱方面。

安土重迁意思,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安土重居

意思是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出自《后汉书·杨终传》。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指安于本乡本土的生活。如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3、衣锦还乡

是一则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源出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这则成语指富贵以后穿着锦绣衣服回到故乡,含有回乡炫耀的意思,后泛指荣归故里。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作主语、谓语、宾语。

4、越鸟南栖

意思是从南方飞来的鸟,筑巢时一定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难忘故乡情,出自《古诗十九首》。近义词狐死首丘、月是故乡明,反义词数典忘祖。在句子中作谓语、宾语,比喻难忘故乡情。

5、东流西上

意思是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出自《后魏书·孝武帝纪》。

杨玚字瑶光翻译文言文

安土重旧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出处:《后汉书·南蛮传》:“[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

安土重居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后汉书·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朝思暮想 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

低回不已 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蝶恋蜂狂 指留恋繁花似锦的春光。

形容老家的词语

1. 求宋史杨畋传翻译

宋史

原文:

杨畋,字乐道。进士及第。庆历三年,湖南徭人唐和等劫掠州县,擢殿中丞,专治盗贼事。乃募才勇,深入峒讨击。然南方久不识兵,士卒多畏慑。及战孤浆峒,前军衄,大兵悉溃,畋踣岩下,藉浅草得不死。卒厉众平六峒,以功,迁太常博士。未几,坐部将胡元战死,降知太平州。岁余,贼益肆。帝遣御史按视,还言:“畋尝战山下,人乐为用,今欲殄贼,非畋不可。”乃授荆湖南路兵马钤辖。贼闻畋至,皆恐畏,逾,岭南遁。又诏往韶、连等州招安之。乃约贼使出峒,授田为民,而转运使欲授以官与赀,纳质使还。蛮平,愿还旧官,改知随州。召还,复起居舍人,入为三司户部副使,迁吏部员外郎。奉使契丹,以曾伯祖业尝陷虏,辞不行。河北旧以土绢给军装,三司使张方平易以他州绢。畋既同书奏闻,外议籍籍,又密陈其不可。久之,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上言:“愿择宗室之贤者,使侍膳禁中,为宗庙计。”旧制,内侍十年一迁官。枢密院以为侥幸,乃更定岁数倍之。畋言:“宜如文武官僚例,增其岁考。”遂诏南班以上仍旧制,无劳而尝坐罪徒者,即倍其年。议者谓畋以士人比阉寺为失。畋出于将家,折节喜学问,为士大夫所称。初,山下讨蛮,家问至,即焚之,与士卒同甘苦,故屡破诸峒。及用之岭南,以无功斥,名称遂衰。性情介谨畏每奏事***封数四而后上之自奉甚约为郡待客虽监司菜果数器而已及卒家无余赀特赐黄金二百两。

(节选自《宋史·杨畋传》)

译文:

杨畋,字乐道。考中进士。庆历三年,湖南瑶族人唐和等人抢掠州县,杨畋升任殿中丞,专门负责捕捉盗贼。他招募勇士,深入峒地追击。但是,南方人长时间没有打过仗,士兵大多胆小害怕。等到在孤浆峒作战时,因为前军失败,大军全部溃败,杨畋就跳到岩石下,有幸凭借浅草遮掩才没有死亡。最后,督责士兵平定六峒,因功劳升任太常博士。没有多久,因为部将胡元战死,降职任太平州知州。一年后,盗贼更加猖獗。皇帝派遣御史前往巡视,回来说:“杨畋曾在山下与贼寇作战,众人都乐意接受他的使用,现在要歼灭贼寇,非杨畋不可。”于是委任荆湖南路兵马钤辖。盗贼听说杨畋到了,都很恐慌,都越过岭南逃走。又诏令杨畋前往韶、连等州招安他们。杨畋于是与盗贼约定让他们出峒,拨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当农民,但转运使却要授给他们官职和钱财,让他们派出人质后就将他们全部放回。南方贼寇平定后,杨畋希望官复原职,改任为随州知州。召回朝廷,再任起居舍人,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升任吏部员外郎。奉命出使契丹,因为曾伯祖杨业曾被契丹所害,推辞前往。河北以前用土绢置办军装,三司使张方平换用其它地方的绢。杨畋本来已经一同签署奏章上报,朝外议论纷纷,杨畋又秘密上奏陈述这样做不行。很久以后,提升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读。上奏说:“希望挑选宗室中的贤者,让他在宫中侍奉皇上用膳,以便将来立为皇储。”按照原来的制度,内侍十年升一级官职。枢密院认为太快,就改为二十年升一级官职。杨畋说:“应该像文武官员那样,增加每年的考核。”于是诏令南班以上仍按照旧有制度十年一升,没有功劳而因罪受罚的,延长一倍年限。评论者认为杨畋以士人比宦官不妥。杨畋出身将门,改变志向喜爱学问,被士大夫称道。当初,在山下征讨南方贼寇时,家信到,便立即烧掉,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能够多次打败各峒贼兵。等到任职岭南,因无功被降职,声誉降低。性情谨慎清直,每次上奏朝廷,一定都打开奏章的封套多次后才呈送。生活很节俭,在州接待客人,即使是监司到来,也不过是几样菜蔬果品而已。去世时,家里没有积蓄,朝廷特意赏赐给二百两黄金。

2. 文言文翻译《杨最》

杨最,字殿之。

是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

被任命为工部的主事。到山西督促交纳拖欠的租税,对老百姓的贫困非常同情。

没有奏请皇上就返回了。尚书李链弹劾他,皇上诏令他再去。

杨最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力陈奏年成不好老百姓的贫困情况,请求延缓征收。皇上应允了他的请求。

历任郎中。曾治理淮河和扬子江水患。

正赶上明世宗即位,向皇上进言说:“宝应汜光湖西南高,东北低,船只要从湖中行三十多里。东北的堤岸高出水面不过三尺,到了雨大风急的时候,就会决口,影响船只运输,监城、兴化、通州、泰州等地的良田都会遭受灾害。

应该像当年白圭修筑高邮的康济湖大堤一样,专门任命大臣修筑内河,加高旧堤作为外层的屏障,可以确保一百年没有水患,这是上等的对策。其次是在沿河边栽多重木桩,能对风波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增加旧堤厚度,不要过于低矮,也可以支撑多年。

如果只是堵塞缝隙和缺口,希望暂时无事,一旦遇到大雨。积成大潮,这就没有对策了”。

工部分析研究后,决定***纳他的第二条建议。后来出任宁波知府。

请示皇上允许浙东的老百姓停止交纳财物.下令全部以银子来代替,老百姓觉得非常方便。多次升迁后,被任命为贵州按察使,后来入朝做了太仆卿。

明世宗喜好神仙。”皇上大怒,不敢说话,增加旧堤厚度,哪里有居住在豪华的宫殿里,谥号忠节,也不敢照旨行事,加高旧堤作为外层的屏障,也可以支撑多年。

历任郎中,杨最就死了,东北低,太子监国的提议也没有实行。其次是在沿河边栽多重木桩、兴化。

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皇上住在深宫里不要与外人接触,封杨最为右副都御史。就会炼成黄金。

请示皇上允许浙东的老百姓停止交纳财物.下令全部以银子来代替。东北的堤岸高出水面不过三尺。

是射洪人。后来出任宁波知府。

段朝用说、高金。隆庆元年,后被处死。

第二年,重施杖刑:“陛下正值壮年j却下诏谈到这件事。皇上立即召来与他交谈,请求延缓征收。

多次升迁后。积成大潮,皇上诏令他再去,得到长生不老的药,段朝用的骗术也被识破。”

整个朝廷上下都十分惊愕。明世宗喜好神仙。

曾治理淮河和扬子江水患、通州。正巧有个叫段朝用的方士,不要过于低矮,说用这盛饮食物品,郭勋因罪在狱中病死,对老百姓的贫困非常同情,就想服药成为神仙?我即使十分愚蠢,这就没有对策了”。

被任命为工部的主事,一旦遇到大雨,给事中顾存仁。皇上更加高兴,然后和当初一样管理朝政。

杨最向皇上直言进谏说。神仙是住在山中修炼的人所做的。

工部分析研究后,监城。应该像当年白圭修筑高邮的康济湖大堤一样,这是上等的对策,立即下诏将杨最关进监狱。

尚书李链弹劾他。 杨最死后,只不过见到一个方土、泰州等地的良田都会遭受灾害。

到山西督促交纳拖欠的租税:“宝应汜光湖西南高,杖刑还没有结束。正赶上明世宗即位,被任命为贵州按察使,下令朝内的大臣让太子监理朝政,却能在白天飞上天的呢,后来入朝做了太仆卿杨最,能对风波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把自己炼造的白金器具百余件靠着郭勋向皇上进献,就可以请来神仙。

如果只是堵塞缝隙和缺口,就会决口,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精美的食物,到了雨大风急的时候。皇上应允了他的请求。

杨最与巡按御史牛天麟极力陈奏年成不好老百姓的贫困情况,供奉祭品,决定***纳他的第二条建议,“我暂时退隐一两年,可以确保一百年没有水患,老百姓觉得非常方便,十分高兴,船只要从湖中行三十多里,专门任命大臣修筑内河、王纳言都因直言进谏而获罪,向皇上进言说,希望暂时无事,影响船只运输。没有奏请皇上就返回了,字殿之。

3. 文言文翻译 石扬休

白话翻译:

石扬休,字昌言,他的祖先是江都人。唐朝兵部郎中石仲览的后代,后来迁至京兆。七代祖石藏用,为右羽林大将军,通晓历数,曾对家人说:“天下将有大事发生,蜀地最为安全。”就去投靠亲戚眉州刺史李滴,成为眉州人。

扬休幼年丧父而勤勉学习,进士考试高等及第,任同州观察推官,升著作佐郎、中牟县知县。该县是国都西边门户,缙绅往来必经之地,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在太常寺为乐工,侥幸投机免役的共六十多家。扬休申请全部取消。改授秘书丞,任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多次升迁后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任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因以前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出朝任宿州知州。

不久,召入朝中任度支判官,修起居注。起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都可陪伴皇帝坐在迩英阁。扬休奏称:“史官记录言行,应站立陪伴。”朝廷同意他的说法。任为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起初,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皇帝误写名称臣,扬休说:“这是奉宗庙礼,主管官员发现错误却没有禀报。”皇帝嘉许他。兼任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升工部郎中,未及任职,去世。

扬休喜欢悠闲随性,平时在家中养猿鹤,玩赏图书,咏诗自娱,和家人谈话,不曾涉及朝廷事。等到去世时,人们打开箱子找到十多件密封奏事,大致内容是:请增加谏官拓宽言路,设五经博士使学生专心学业,派遣御史巡察各路以防蒙蔽,恢复齿胄之礼以加强宗室,挑选知州县令,重视耕织,禁止奢侈,都是对时政有所补益的。但扬休为人谨慎少言,世人不曾以擅长言辞看待他。至于起草诰命,尤为不擅长。

平生好聚财。出使契丹时,因路上受寒,得了风痹病,申请告***回乡,祭扫祖先坟墓。扬休早先在家乡时,衣食不足,徒步离家十八年。后以侍从官身份还乡,往昔一同生活贫苦的人还在,都说:“石昌言来,肯定会救济我们了。“扬休结果一文钱也没有拿出来,反而到处接受乡里富人的钱而去。

文言文原文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

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漓,遂为眉

州人。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

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

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

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

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

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

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

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

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

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

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我矣。”扬休卒不

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4. 后汉书杨终传文言文翻译

杨终传,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做郡小吏,太守认为其才很奇特,派他到京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拜为校书郎。

建初元年(76),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充军的人达万数,又远屯于绝域,官吏百姓怨旷的甚多,于是上疏道:“臣听说‘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意译“:优待善良的人应延及子孙,惩罚为恶的人应只限其自身,不可延及后代。”)百王常典,不变的道理。秦朝政治残酷厉害,违背上天之心,一个人有罪,连累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高祖平定乱世,约法三章。

太宗(汉文帝)极仁慈,除去收孥之律(即妻孥受累)。万姓廓然,蒙受再生之福,恩泽达到昆虫,功绩垂于万世。陛下圣德英明,德被回表。今以连年干旱,灾疫不止,自奉菲薄,广泛访问得失,即使三代的隆盛,也不过如此,不能再增加了。臣私下查《春秋》记载的水旱之变,都应暴急,恩惠不下流。自永平年间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追,互相牵引,掠考,冤及无辜,家属充军。加以北方讨伐匈奴,西方开拓三十六国,连年服役,转输耗费很大。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百姓怀念家乡,怨恨结在边域。

《传》说‘: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即安土重迁,是百姓的习惯。)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书奏上,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回异。杨终又上书道:“秦代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思改革,终于失掉天下。所以孝元帝放弃了珠崖之郡,光武帝断绝西域之国,为的是不用远夷换我中国。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笑道‘: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为的是对百姓无妨害。

襄公作三军(即三卿),昭公舍弃中军,君子以为是复古,认为不舍弃就有害于民。现在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还,不是天意。”皇帝听从了,迁还那些流放之人,全部停止屯边的办法。杨终又说:“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之兄卫尉马廖,谨慎笃厚自守,不训诸子。杨终与廖友情甚善,写信劝廖道“:我听说尧、舜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封赠;桀、纣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诛杀。为什么呢?尧舜为之提防,桀纣示之骄奢的缘故。《诗经》上说‘:皎皎练丝,在所染之。’(即墨子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上智下愚,不可改变,中庸之疏,要在教而化之。《春秋》上记载晋侯杀太子申生,直称晋侯,表示厌恶,就因为他失教缘故。《礼记》规定,人君之子年八岁,替他设少傅,教之书写计算,以开其智慧;十五岁设太傅,教之经典,以引导他立志。汉朝兴起,诸侯王不致力于教诲,多触禁忌,所以有亡国之祸,而缺乏嘉善的称号。今君位置尊贵,海内寄予厚望。难道不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为警戒么!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没有长君的退让之风度,而要结交轻狡无行之宾客,放纵而不教诲,视成任性,鉴念过去的教训,可令人寒心。君侯应该以临深渊履薄冰为戒。”马廖不***纳。

儿子马豫后因悬书诽谤犯罪,马廖回到封地。杨终之兄杨凤为郡吏,太守廉范被州所考核,派杨凤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被充军到北地。皇帝东方出巡,凤凰黄龙并集,杨终赞颂嘉瑞吉祥,上述祖宗之大业,共十五章,奏上,诏免罪回故乡。著《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字。

永元十二年(100),召拜郎中,因病而死

5. 赵荣,字孟仁文言文翻译

赵荣,字孟仁,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元朝时来到中原住在闽县。舅萨琦,做翰林官,跟从他来到京城,因为能书写授予中书舍人。

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挟持上皇到大同,知府霍埴谒见,働哭而返。也先于是侵犯京城,拥着上皇登上土城,邀约大臣出来拜见。赵荣慷慨请求出城。大学士高谷抚摸着他的后背说:“你是一个忠义之人。”解下他所佩的犀牛皮腰带赠送给赵荣,立即提升为大理右少卿,充当鸿胪卿。和右通政王复一起出城朝见,进献羊酒等物。也先因为他们不是重臣,让他们回去,而邀约于谦、石亨、王直、胡淡出来。景帝不派遣他们。改任赵荣为太常少卿,仍在内阁供职。

景泰元年七月提升焉工部右侍郎,和杨善等人出使。敕书中无奉迎语,杨善舌战辩解,赵荣帮助他,终于侍奉着上皇回来,晋升为左侍郎。行人王晏奏请开沁河通漕运,两次下交朝廷商议,说不利,派遣赵荣前去勘察。回来也说不利。

不久奉敕令会同山东、河南三司测量河道。众人因赵荣不是经由科考出身,怠慢他。赵荣发怒,多有所责打辱骂.又提起衣服自己试探河水深浅。三司各上奏章称赵荣单马奔走,惊骇军民,用木板打伤县官,卖公家的粮食获取大量钱财。巡抚、按察使薛希理、张琛也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奏章下到治河愈都御史徐有贞核实上奏。司法官说赵荣虽失大体,终究是因为急于国事,卖官粮是从人所为;诸臣轻慢大臣,违抗敕旨,应该逮捕惩治,薛希理、张琛也应惩罪。皇帝命令按察大臣责取诸臣供状,赦免了他。

天顺元年,晋升为尚书。曹钦谋反,赵荣驰马大呼于市说:“曹贼叛逆,壮士同我讨其罪。”果然有跟来的,就率领他们前往。叛贼被平定,英宗对李贤交谈,叹赏赵荣的忠心,命令他兼任大理寺卿,食其俸禄。

七年,因病免职。成化十一年去世,按制度赐予抚恤。

拓展阅读:

《赵荣,字孟仁》

赵荣,字孟仁,其先西域人。元时入中国,家闽县。舅萨琦,官翰林,从入都,以能书授中书舍人。

正统十四年十月,也先拥上皇至大同,知府霍瑄谒见,恸哭而返。也先遂犯京师,奉上皇登土城,邀大臣出迓。荣慨然请行。大学士高谷拊其背曰:“子,忠义人也。”解所佩犀带赠之,即擢大理右少卿,充鸿胪卿。偕右通政王复出城朝见,进羊酒诸物。也先以非大臣,遣之还,而邀于谦、石亨、王直、胡濙出。景帝不遣。改荣太常少卿,仍供事内阁。景泰元年七月擢工部右侍郎,偕杨善等往。敕书无奉迎语,善口辩,荣左右之,竟奉上皇归。进左侍郎。

行人王晏请开沁河通漕运,再下廷议,言不便,遣荣往勘。还,亦言不便。寻奉敕会山东、河南三司相度河道。众以荣不由科目,慢之。荣怒,多所挞辱,又自摄衣探水深浅。三司各上章言荣单马驰走,惊骇军民,杖伤县官,鬻廪米多取其直。抚、按薛希琏、张琛亦以闻。章下治河佥都御史徐有贞核奏。法司言,荣虽失大体,终为急于国事,鬻米从人所为。诸臣侮大臣,抗敕旨,宜逮治,希琏、琛亦宜罪。帝令按臣责取诸臣供状,宥之。

天顺元年进尚书。曹钦反,荣策马大呼于市曰:“曹贼作逆,壮士同我讨罪。”果有至者,即率之往。贼平,英宗与李贤言,叹荣忠,命兼大理寺卿,食其俸。七年以疾罢。成化十一年卒。赐恤如制。

6. 文言文翻译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稍大一点开始学习后,书本上的内容看过之后就可以背诵。考中进士,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当时冯京还没有娶亲,张尧佐正倚仗宫中势力,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冯京。张尧佐把冯京请到家里,给他系上金带,说:“这是皇上的旨意”。过了一会,又端上从宫中送来的酒菜,直接拿出嫁妆来以目示意他。冯京笑着但是没去看它,坚决推辞了。外放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京后,担任集贤院学士、掌判吏部南曹,参与修撰《起居注》。吴充因为上书议论温成皇后追封一事,被贬为高邮知府,冯京上疏说吴充说的对,不应该被贬黜。刘沆请求进言并斥责冯京,仁宗说:“冯京有什么罪过呢?”只是解除了冯京修《起居注》一职,不久后又恢复了。

皇帝本来打算让冯京掌管起草诰命。但是冯京的岳父富弼当时执掌朝政,为了避嫌,任命冯京为龙图阁待制、扬州知府。后来改任江宁知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回京,在京城负责纠察刑狱之事。担任翰林学士和开封府尹。几个月不到丞相府拜见丞相,韩琦对富弼说了这件事,认为冯京很傲慢。富弼让冯京前往拜见韩琦,冯京对韩琦说:“您是宰相,下官不敢妄自登门拜见,是因为尊重您,不是我傲慢啊。”

神宗即位,王安石当政,冯京论说他改革不恰当,累计有几千字,王安石指责冯京在发表邪说,请求罢黜他。神宗认为冯京为可用之才,提拔他为枢密副使。恰逢候补官员郑侠上书议论时政,推荐冯京为丞相,吕惠卿趁此诬陷冯京和郑侠私通,被贬为亳州知府。没过多久,茂州夷人叛乱,改任成都知府。蕃部何丹正入侵鸡粽关,听说冯京的部队到了,就请求投降。议事者想要荡平敌人的巢穴,冯京向朝廷请示,严禁进攻掠夺夷人,向他们提供农具,发放粮食,让他们归家。夷人很开心,争相拿出猪狗割血结盟,愿意世世代代为汉藩。吕惠卿告发王安石有罪,拿出王安石私人的书信,上面写着“不要让齐年知道”,“齐年”说的就是冯京,因为冯京和王安石同年出生。皇帝认为王安石欺骗了自己,又征召冯京主管枢密院。

哲宗即位,任命冯京为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任镇守彰德。于是范祖禹说:“冯京两次执政,当初与王安石不和,后又被吕惠卿倾轧,他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操守,为神宗称道推崇。而且昭陵学士,只剩冯京一人,如果让他再主管枢密院,能使公论信服。”当时冯京已经年老,宋哲宗就让他做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任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之职退休。绍圣元年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冯京做郡守的时候,各县审判完的案件一到,立刻逐一追查,如果实情和县里的记录一样而且处理判决需要施行法律的,就让法官判罪,不到狱中治罪。回复下级部门很迅速,没有一件积压的案件,人们都佩服他做事干练。

描写老家的词语

形容老家的词语,示例:

故乡

老屋

安土重居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后汉书·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莼羹鲈脍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莼鲈之思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钓游之地 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出处:唐·韩愈《送杨少尹序》:“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东流西上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告老还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还家。”

告老在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归正邱首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出处: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归正守丘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归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归正首邱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说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

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怀土之情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还乡昼锦 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敬恭桑梓 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倦鸟知还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千岁鹤归 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

人离乡贱 指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首丘之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衣锦过乡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新唐书·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

衣锦还乡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衣锦荣归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衣绣昼行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文言文步步高上篇翻译

1.描写故乡的词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安土重居 犹安土重迁。

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后汉书·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莼羹鲈脍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莼鲈之思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钓游之地 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出处:唐·韩愈《送杨少尹序》:“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东流西上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

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告老还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

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还家。”

告老在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

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归正邱首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同“归正首丘”。 出处: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归正守丘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

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归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

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归正首邱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同“归正首丘”。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说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

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

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怀土之情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还乡昼锦 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敬恭桑梓 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倦鸟知还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千岁鹤归 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遂高上冲天。” 人离乡贱 指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首丘之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

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衣锦过乡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新唐书·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 衣锦还乡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衣锦荣归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衣绣昼行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

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越鸟南栖 从南方飞来的鸟,筑巢时一定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难忘故乡情。

出处:南朝·梁·萧统《古诗十九首》:“葫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出处: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描写故乡的语句

1、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当相聚的梵音在浅吟低唱,母亲的额上是否又添白发新愁?父亲的背脊上是否又镌下了岁月风霜?以相逢为笺,思念为笔,也书清风,也书明月,只将这一份温情,遥寄那料峭的春天。岁月温润,写意静好的团圆时光。

2、于游子而言,人世间,最觉亲切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是依恋的永远是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感温暖的永远是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最为难忘的永远是妈妈站在村口遥望的身影。

3、故乡的风,温柔地抚动树枝,桂花散落地错落有致,桂花香飘荡村庄的每个角落,萦绕在鳞次枳比的瓦房的上空。 鸡的鸣叫声打破故乡安静的晨曦,村庄被一层层的雾气笼罩着,有一种朦胧的美;黑色的烟囱冒着晕圈,炊烟的味道弥漫在故乡的山川河流。

4、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地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从诗经里走来,清雅,潇洒,挽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

3.描写故乡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4.描写故乡的词语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安土重居 犹安土重迁。

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出处:《后汉书·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莼羹鲈脍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莼鲈之思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钓游之地 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出处:唐·韩愈《送杨少尹序》:“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 东流西上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

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告老还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

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三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还家。”

告老在家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故土难离 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

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归正邱首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同“归正首丘”。 出处: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归正守丘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

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归正首丘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

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归正首邱 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同“归正首丘”。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状》第八五回:“我昨天说叫他回去调理的话,就是叫他早点归正首邱了。”

狐死首丘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

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怀土之情 怀:怀念;土:故土,家乡。怀念故乡的情感。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还乡昼锦 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敬恭桑梓 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

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倦鸟知还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出处: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千岁鹤归 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出处: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遂高上冲天。” 人离乡贱 指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首丘之情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

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衣锦过乡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新唐书·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 衣锦还乡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衣锦荣归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出处:《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

衣绣昼行 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

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越鸟南栖 从南方飞来的鸟,筑巢时一定在南边的树枝上。比喻难忘故乡情。

出处:南朝·梁·萧统《古诗十九首》:“葫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出处: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5.描写故乡的语句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小时候,在我幽美的村庄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她是村庄妈妈圣洁的光环,闪烁着我们儿时欢乐的歌。如今,离开故乡的我,深深思念着你,故乡的小河。我思念在你身边的朝朝暮。

乡色酒(作者:舒兰)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我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解析:十多年来,这条浅浅的海峡汇聚了多少望乡泪,。

乡愁(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乡愁(作者: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秋天的思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的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

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乡思宋李觏人言。

表达乡情乡愁的古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杂诗王维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

表示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

6.描写故乡的语句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小时候,在我幽美的村庄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她是村庄妈妈圣洁的光环,闪烁着我们儿时欢乐的歌.如今,离开故乡的我,深深思念着你,故乡的小河.我思念在你身边的朝朝暮。

乡色酒(作者:舒兰)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我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解析:十多年来,这条浅浅的海峡汇聚了多少望乡泪,。乡愁(作者: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

乡愁(作者: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秋天的思念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的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乡思宋李觏人言。

表达乡情乡愁的古诗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杂诗王维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表示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

7.描写故乡的成语或诗句或作家文章中的语句

衣锦还乡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8.描写老家的诗词

1、《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7、《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8、《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0、《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ju的成语

1. 高中文言文阅读步步高下编 翻译16~40

16.子文不徇私情

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斗伯比的儿子.他长大后先是接替父亲当了楚国的大夫,后来又被楚王任命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亏人之上.有一天,子文的一个亲戚自恃有子文这样的后台,便在外面胡作非为,被司法官抓了起来.可是,司法官知道他是当朝令尹的亲戚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给其赔礼道歉,并把他放了,之后,司法官又急忙赶到子文那里汇报,想借机讨好子文.没想到子文听了他的汇报,并不高兴,而是十分严肃地责问:

“是你放的吗?”

“是呀”

“那就赶紧把他抓回来!”

司法官一听忙说: “他是令尹大人的亲威,我哪敢抓呀?”

子文生气地说: “为什么令尹的亲戚犯了法就不能抓?我们设立私法官,就是要维护国家法令的,你怎么能因为是我的亲戚,就擅自把他放了?”

看到司法官为难的样子,子文接着说;”我身为令尹,应带头守法.平时,有罪犯对我依法严惩很有意见,但我并没有因此赦免他们.现在,我的亲戚犯了法,我怎能包庇他呢?你身为司法官却把你放了这不是要在满朝大臣和全国百姓面前昭示我是个私心极重的人吗?私心极重的人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子文的一席话虽令人敬佩,但见惯了官场上***和“一人得道,鸡犬不宁”的司法官还是有点想不通,他申辩道: “令尹大人,你以身作则的精神固然好,但许多大臣背地里谁没有为犯罪的亲朋好友求过情?”

子文说” “我不管别人怎么样,你身为司法官,就该依法办事.以后无论是谁犯了法,都不许随便释放!”司法官听到以后二字连忙说下不为例,这次就算了吧!”

“不行!”子文斩钉截铁地说: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自己去把他捉拿归案吧!结果,子文的那个亲威还是被依法惩处了.

40. 雷州盗记

雷州在广东是最远的一个郡。祟祯初年,有一个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去雷州)出任太守。船进入长江时遇到强盗。强盗知道他是太守,就把他杀了,同时把他的随从也消灭了,只留下他的妻子和女儿。群盗让同伙中一个最聪明而狡猾的人太守,拿着公文前往(雷州上任),而其余的强盗装做仆人,人们都不能察觉。到达雷州过了一个月,伪守非常廉洁能干,地方出现了大治的景象。雷州人都互相庆幸得到了好太守,他的部下以及监司使都称道并很器重他。

不久,“太守”贴出告示:禁止游客,所管辖的地方不能接待一个金陵人,不然的话,即使是太守最亲密的人,也一定要治罪。于是雷州人更加信服新太守竟能如此的严格耿直。

没有多久,太守的儿子来到雷州,入境以后,没有人敢留宿(他)。他问起这件事,才知道是太守有禁令,心中很感疑惑。次日早晨,“太守”出来了,太守的儿子在路边一看,不是他的父亲;讯问“太守”的籍贯、姓名,可都跟父亲-样。太守的儿子明白了,说:“唉,这是强盗啊。”可是不敢公开说,只好秘密地把这件事报告了监司使。监司使说:“别声张,我明天请太守吃饭,并且让你出来见他。”于是使官吏戒备,派兵包围“太守”的住宅,并在吃饭的地方埋伏下武装士兵。第二天,“太守”进来拜谒监司使。监司使请他喝酒,让太守的儿子出来对证,“太守”不能辨认。“太守”很难堪,想要起来作乱,于是埋伏的士兵立刻出动,在座位上揪住了他。那些包围“太守”住宅的士兵,也攻破官署冲了进去,几十个强盗仓促起来搏斗一番,都逃跑了,只抓住了其中七个人。按法律定了案,带上枷锁,押送金陵杀了他们。于是雷州的人们才知道以前的太守不是真太守,是强盗。

我听到这件事叹息着说:“奇怪呀!强盗竟能做这样的太守?现在的太守不是强盗,可是他们的行为很少不像强盗,就不如用强盗做太守了。那个贼太守,是强盗;他做太守做得很好,还胜过了其他的真太守。”

把篇名告诉我!

2.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巩固提升篇的全文翻译,只要翻译

你把题目数到百度里搜O(∩_∩)O~越州赵公: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

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

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

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

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

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平抑那价格价格卖给百姓。

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

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

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 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

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

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

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

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

我特意到越地***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李林甫:玄宗宴于勤政楼下,巷无居人,宴罢,帝犹垂帘以观。

兵部侍郎卢绚谓帝已归宫掖,垂鞭按辔,纵横楼下。绚负文雅之称,而复风标清粹,帝一见不觉目送之,问左右曰:“谁?”近臣具以绚名氏对之,帝亟称其蕴藉。

是时林甫方持权忌能,帝左右宠幸,未尝不厚以金帛为贿,由是帝之动静,林甫无不知之。翌日,林甫召绚之子弟谓曰:“贤尊以素望清崇,今南方籍才,圣上有交广之寄,可乎?若惮遐方,即当请老,不然,以宾詹仍分务东洛之命也。”

子归而具道建议可否,于是绚以宾詹为清。林甫恐乖众望,出为华州刺吏,不旬月,诬其有疾,为郡不理,授太子詹事员外安置。

唐玄宗在勤政楼下摆宴,街巷里的人都跑空了,宴会结束,皇帝还在帘后观看街景(但外人并不知道)。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了,就拖着鞭子,放松缰绳,在楼下纵横驰骋。

卢绚一向身负风雅之名现在更是风流标致,清雅精干,皇帝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看,目送他离开,皇帝询问左右侍从:“他是谁?”近臣把卢绚的名字据实以告,皇帝十分称赞卢绚风流蕴藉。当时李林甫刚刚掌权,十分忌能,皇帝身边所宠幸的人,李林甫没有不用重金贿赂的。

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李林甫没有不知道的。第二天,李林甫召见卢绚的儿子,对他说:“令尊德高望重,清名远播,现在南方需要一个有才干的官员,现在皇帝的心思都在交州与广州一带,令尊能为皇帝分忧(到那里去)么?如果害怕南方偏远,就让他告老还乡吧,不然的话,就让他出任皇太子的辅佐官太子宾客或者太子詹事的职务到东都洛阳去吧。”

卢绚的儿子回到家把李林甫的原意一五一十地对他父亲说了,卢绚就请求聘任太子詹事一职。李林甫害怕犯众怒,就把卢绚派出去当了华州刺史,不到一个月,又诬陷说他有病,不能处理地方的事务,给卢绚一个太子詹事员外的官职随便安。

3. 步步高《后汉书.杨终传》的翻译

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做郡小吏,太守认为其才很奇特,派他到京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拜为校书郎。

建初元年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充军的人达万数,又远屯于绝域,官吏百姓怨旷的甚多,于是上疏道:“臣听说‘优待善良的人应延及子孙,惩罚为恶的人应只限其自身,不可延及后代。”百王常典,不变的道理。秦朝政治残酷厉害,违背上天之心,一个人有罪,连累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高祖平定乱世,约法三章。

太宗(汉文帝)极仁慈,除去收孥之律(即妻孥受累)。万姓廓然,蒙受再生之福,恩泽达到昆虫,功绩垂于万世。陛下圣德英明,德被回表。今以连年干旱,灾疫不止,自奉菲薄,广泛访问得失,即使三代的隆盛,也不过如此,不能再增加了。臣私下查《春秋》记载的水旱之变,都应暴急,恩惠不下流。自永平年间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追,互相牵引,掠考,冤及无辜,家属充军。加以北方讨伐匈奴,西方开拓三十六国,连年服役,转输耗费很大。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百姓怀念家乡,怨恨结在边域。

《传》说‘: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即安土重迁,是百姓的习惯。)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书奏上,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回异。杨终又上书道:“秦代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思改革,终于失掉天下。所以孝元帝放弃了珠崖之郡,光武帝断绝西域之国,为的是不用远夷换我中国。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笑道‘: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为的是对百姓无妨害。

襄公作三军(即三卿),昭公舍弃中军,君子以为是复古,认为不舍弃就有害于民。现在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还,不是天意。”皇帝听从了,迁还那些流放之人,全部停止屯边的办法。杨终又说:“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之兄卫尉马廖,谨慎笃厚自守,不训诸子。杨终与廖友情甚善,写信劝廖道“:我听说尧、舜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封赠;桀、纣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诛杀。为什么呢?尧舜为之提防,桀纣示之骄奢的缘故。《经》上说‘:皎皎练丝,在所染之。’(即墨子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上智下愚,不可改变,中庸之疏,要在教而化之。《春秋》上记载晋侯杀太子申生,直称晋侯,表示厌恶,就因为他失教缘故。《礼记》规定,人君之子年八岁,替他设少傅,教之书写计算,以开其智慧;十五岁设太傅,教之经典,以引导他立志。汉朝兴起,诸侯王不致力于教诲,多触禁忌,所以有亡国之祸,而缺乏嘉善的称号。今君位置尊贵,海内寄予厚望。难道不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为警戒么!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没有长君的退让之风度,而要结交轻狡无行之宾客,放纵而不教诲,视成任性,鉴念过去的教训,可令人寒心。君侯应该以临深渊履薄冰为戒。”马廖不***纳。

儿子马豫后因悬书诽谤犯罪,马廖回到封地。杨终之兄杨凤为郡吏,太守廉范被州所考核,派杨凤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被充军到北地。皇帝东方出巡,凤凰黄龙并集,杨终赞颂嘉瑞吉祥,上述祖宗之大业,共十五章,奏上,诏免罪回故乡。著《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字。

永元十二年(100),召拜郎中,因病而死。

4. 求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1~30

1.曲突徙薪

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有发生火灾的隐患。”主人沉默而不答应。不久后,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2.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kūn}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其余的已经发你邮箱,请查收。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5. 怎样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会使辙 步步高

简单说,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生硬的地方用意译处理。这就是原则,也是基本方法。

如:“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直译是“举起自己佩戴的玉玦来示意项羽的动作有三次”,意译是“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直译准确,符合原文的特点,又不显得生硬,就用直译。

再如:“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前一句直译是“炭火上轻轻叫着的湖水很清澈”,意译是:“盛满清澈湖水的茶壶在炭火上发出轻轻的鸣唱”,显然意译更明白。

一般来说,“文”多用直译,诗词歌赋多用意译。

至于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要求是准确、通顺、可读性强。老师判卷子,首先扣分的是翻译不准。有的学生常常望文生义,用现代的词汇知识去解释文言文词汇,造成过多失分。

如:“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予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

意思是:我们之所以一起来这里,不过是想要保全性命等待时机而已。你如果老是显示才能不能自制,就和我们不是一类人。

这里的“见”是“现”的古字,读:xiàn,显现、显示的意思;“吾徒”是“我辈”的意思。有同学按照看见和徒弟去理解,结果失分。

在准确的前提下,力求通顺,符合事理。

如:“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意思是: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有同学翻译为:“刚刚被罢黜了巡抚居住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在句法上结构混乱。

再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如果翻译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表面看来是“准确”的,实际上不符合自然常理,只能译为: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滩。

翻译文言文如同“手艺”,熟能生巧,好与不好,在于事先对全文了然于心,完全读懂了原文,翻译起来并不是难事。

6. 《盘庚》上篇逐段翻译

原文:《盘庚》上 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

作《盘庚》三篇。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

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盘庚学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庭。

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

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

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

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

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凡尔众, 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

罚及尔身,弗可悔。” 译文:《盘庚》上 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

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相率呼吁一些贵戚大臣出来,向他们陈述意见。臣民说:“我们的君王迁来,既已改居在这里,是看重我们臣民,不使我们受到伤害。

现在我们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龟卜稽考一下,将怎么样呢?先王有事,敬慎地遵从天命。这里还不能长久安宁吗?不能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到现在已经五个国都了!现在不继承先王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所决定的命运,更何况说能继承先王的事业呢?好象倒伏的树又长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残余又发出嫩芽一样,老天将使我们的国运在这个新都奄邑延续下去,继续复兴先王的大业,安定天下。”

盘庚开导臣民,又教导在位的大臣遵守旧制、正视法度。他说:“不要有人敢于凭借小民的谏诫,反对迁都!”于是,王命令众人,都来到朝廷。

王这样说:“来吧,你们各位,我要告诉你们,开导你们。可克制你们的私心,不要傲求安。

从前我们的先王,也只是谋求任用旧臣共同管理政事。施行先王的教令,他们不隐瞒教的旨意,先王因此敬重他们。

他们没有错误的言论,百姓们因此也大变了。现在你们拒绝我的意,自以为是,起来申说危害虚浮的言论,我不知道你们争辩的意图。

“并不是我自己放弃了任用旧人的美德,而是你们包藏好意而不施给我。我对当前形势象看火一样地清楚,我如果又不善于谋划和行动,那就错了。

好象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好象农民从事田间劳动,只有努力耕种,才会大有收成。你们能克制私心,把实际的好处施给百姓,以至于亲戚朋友,于是才敢扬言你们有积德。

如果你们不怕远近会出现大灾害,象懒惰的农民一样自求安逸,不努力操劳,不从事田间劳动,就会没有黍稷。“你们不向老百姓宣布我的善言,这是你们自生祸害,即将发生灾祸邪恶,而自己害自己。

***若已经引导人们做了坏事,而又承受那些痛苦,你们悔恨自己又怎么来得及?看看这些小人吧,他们尚且顾及规劝的话,顾及发出错误言论,何况我掌握着你们或短或长的生命呢?你们为什么不亲自告诉我,却用些无稽之谈互相鼓动,恐吓煽动民众呢?好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不能面向,不能接近,还能够扑灭吗?这都是你们众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不是我有过错。” “迟任说过:‘人要寻求旧的,器物不要寻求旧的,要新。

’过去我们的先王同你们的祖辈父辈共同勤劳,共享安乐,我怎么敢对你们施行不恰当的刑罚呢?世世代代都会说到你们的功劳,我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我要祭祀我们的先王,你们的祖先也将跟着享受祭祀。

赐福降灾,我也不敢动用不恰当的赏赐或惩罚。“我在患难的时候告诉你们,要象射箭有箭靶一样,你们不能偏离我。

你们不要轻视成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年幼的人。你们各人领导着自己的封地,努力使出你们的力量,听从我一人的谋划。

没有远和近的分别,我用刑罚惩处那些坏的,用赏赐表彰那些好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是我有过有罪。

“你们众人,要思考我告诫的话:从今以后,各人认真地做好你们的事情,加速你们的布置,闭上你们的口,不许乱说。否则,惩罚到你们身上,后悔也可不能啊!”。

安故重迁什么意思

按兵不举

成语拼音:

àn bīng bù jǔ

成语解释:

犹按兵不动。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 无名氏《精忠记 挂冠》困简:“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

请点击输入描述

2

安居乐业

成语拼音:

ān jū lè yè

成语解释: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尺尺亩。”

3

安土重居

成语拼音:

ān tǔ zhòng jū

成语解释: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成语出处:

《后汉书 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请点击输入描述

4

背碑覆局

成语拼音:

bèi bēi fù jú

成语解释:

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成语出处尺尺亩:

《旧唐书 文苑传上 张蕴古》:“张蕴古,相州洹水人也。性聪敏,博涉书传,善缀文,能背碑覆局,尤晓时务,为州闾所称。”

5

别财异居

成语拼音:

bié cái yì jū

成语解释:

指各蓄家产,另立门户。

成陵森语出处:

《宋史 太祖纪二》:“癸亥,诏: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

6

变动不居

成语拼音:

biàn dòng bù jū

成语解释:

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成困简语出处:

《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孔颖达疏:“言阴阳六爻更互变陵森动,不恒居一体也。”

7

百端待举

成语拼音:

bǎi duān dài jǔ

成语解释:

端:头;头绪;待:等待;举:举办;做。很多事情要兴办。

成语出处:

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8

百废备举

成语拼音:

bǎi fèi bèi jǔ

成语解释:

举:兴办。一切被废置的事情全部都兴办起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

成语出处:

明·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明年六月,百废备举,庙有新室,学有新含。”

9

百废待举

成语拼音:

bǎi fèi dài jǔ

成语解释:

百废:指各种荒废的事业;举:举办。各种废置的事业都等待重新办起来。

成语出处:

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10

百凡待举

成语拼音:

bǎi fán dài jǔ

成语解释:

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

成语出处:

平佚《临时***成立记》:“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虑,交涉为难。”

安故重迁的意思是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1、拼音

ān gù zhòng qiān。

2、出处

汉刘向《说苑·修文》:“触情从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土。”

3、用法

作谓语;比喻守旧。

4、近义词

安于现状:对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出自:***《论党》:“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沓,老一套,安于现状。”

5、反义词

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出自:《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引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安故重迁造句:

1、从老远的地方搬向另一个地方,对于安土重迁的华人来说,是件大事。

2、这些老人都是不愿意离开家的,都年纪大了,脑子里安土重迁的思想很强烈。

3、三峡工程要求很多人迁居,可是对于生活在那里一辈子的老人却是安土重迁。

4、我们尽量给孩子以稳定的生活,这是我的母亲不曾给我们的,他这样说,我之所以选择在芝加哥定居,并和一个安土重迁的女子结婚,也许正是表露着我对于从小缺乏的稳定生活的渴望。

5、中国农民安土重迁,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