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齐事楚下一句_事齐事楚造句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2 0
  1. 《庄子》内篇卷4人世间诗解4事以道成孝亲命也事君以义行事忘身
  2.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及翻译

课文晏子使楚写了哪三件事, 《晏子使楚》的三件事的联络是什么?

第一件:楚王以为晏子身材矮小,就可以以此侮辱晏子。于是楚王关闭城门,挖五尺洞请晏子入城。面对这样的侮辱,晏子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件: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面对着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

第三件:楚王借口齐国人到楚国为盗没出息,让晏子难堪,并贬低齐国。晏子“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的回答不但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是因为楚王治国无方。

事齐事楚下一句_事齐事楚造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晏子使楚》写了哪三件事,分别用几个字概括( ),( ),( )。

人物:晏子楚王城门卫兵武士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正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卫兵:我国大王说了,你人矮,只配从这小洞里钻进去。晏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你去问问你们大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画外音:卫兵向楚王报告了晏子的话,楚玉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士兵:大开城门,有请大夫!(晏子大步走进大厅,与楚王并排而坐)楚王:(冷笑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既然你们齐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这么一个人来呢?晏子:(为难地)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卫兵:押上!(两被武士押上)楚王:那个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犯了***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众大臣及武士等哈哈大笑)晏子: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大王,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楚王:因为水土不同吧?晏子:是啊,齐国的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

晏子使楚写了个什么故事

晏子用自己的智慧来战胜楚国国王,维护了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尊严。

跟晏子使楚写诗

晏子使楚地,

楚***相欺。

小门迎使节,

晏曰狗入的。

傧者更其道,

晏子进城池。

王问齐无人?

对曰比肩继。

然何派君使?

是婴最不艺。

君王有规定

不肖不肖使。

叹我不肖人,

因此到楚地。

王谓左右

齐之习辞士。

左右缚一人,

言曰齐盗跖。

齐人善盗乎?

晏子避席立。

橘生南为橘,

橘生北为枳。

造成此不同,

皆因水土异。

寡人反取病,

晏子外交赢。

读音:

yàn zi shǐ chǔ dì ,

chǔ rén rén xiāng qī 。

xiǎo mén yíng shǐ jié ,

yàn yuē gǒu rù de 。

bīn zhě gèng qí dào ,

yàn zi jìn chéng chí 。

wáng wèn qí wú rén ?

duì yuē bǐ jiān jì 。

rán hé pài jūn shǐ ?

shì yīng zuì bù yì 。

jūn wáng yǒu guī dìng ,

bù xiào bù xiào shǐ 。

tàn wǒ bù xiào rén ,

yīn cǐ dào chǔ dì 。

wáng wèi zuǒ yòu yuē

qí zhī xí cí shì 。

zuǒ yòu fù yī rén ,

yán yuē qí dào zhí 。

qí rén shàn dào hū ?

yàn zi bì xí lì 。

jú shēng nán wéi jú ,

jú shēng běi wéi zhǐ 。

zào chéng cǐ bù tóng ,

jiē yīn shuǐ tǔ yì 。

guǎ rén fǎn qǔ bìng ,

yàn zi wài jiāo yíng 。

评论:还勉强押韵,押“i”韵,献丑了。 收起

晏子使楚写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要概括。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爱国,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 *** 的斗争精神。讽刺了狂妄自大,傲慢无理,自作聪明的人。

内容赏析

1、整个故事就是一条成语:自取其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子贡问怎样交朋友。孔子说:“忠言相告,好话对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数后人对这个成语的了解来自本篇课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不但轻而易举被晏子化解了,最后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语的意思是说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难堪,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2、面对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这样回击楚王:“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张开,就能遮蔽天日,成为阴天;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就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晏子的这段话里,衍生出三个成语:一是张袂成阴;二是挥汗成雨;三是摩肩接踵。挥,甩掉;大家用手洒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很多。当然,这一成语后来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义了。三是摩肩接踵:摩,并;摩肩,肩膀靠肩膀;踵,脚跟;接踵,脚尖碰脚跟。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拥挤。)

3、当楚王取笑齐国人偷盗时,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这段话中包含了一个成语: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后人遂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现代汉语中似乎用于贬义稍多些,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不畏强权的人。

晏子能赢得这场外交的胜利的原因:就是因为晏子的话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语委婉,头脑清晰。

晏子使楚写了楚王乘晏子来访耻辱他还写了

晏子使楚写了楚王乘晏子来访耻辱他还写了: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不辱使命!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一)让钻狗洞

晏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正常情况访问国家——走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的国家——楚国 楚国——狗国 楚王——狗王

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凭着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反击而又不失礼节,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侮辱晏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谁来汇报。

(二)齐国无人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国家——上等人去 下等国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 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

楚王步步紧逼,晏子是巧妙回旋,击败了楚王,从中你体会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

(三)齐人盗贼

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使良民变成盗贼。 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这一片课文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第一件:楚王以为晏子身材矮小,就可以以此侮辱晏子。于是楚王关闭城门,挖五尺洞请晏子入城。面对这样的侮辱,晏子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件: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面对着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

第三件:楚王借口齐国人到楚国为盗没出息,让晏子难堪,并贬低齐国。晏子“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为枳”的回答不但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是因为楚王治国无方。

若有用,望***纳,谢谢。

《晏子使楚》的第四段,课文里写了什么?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晏子使楚写法是什么?

叙事

《庄子》内篇卷4人世间诗解4事以道成孝亲命也事君以义行事忘身

下一句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意思是寓意是有志气,远大志向的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根据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寓意着有志气,远大志向的人。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及翻译

《庄子》内篇卷 4人世间 诗解 4事以道成孝亲命也事君以义行事忘身

题文诗:

叶公子高 , 将使于齐 , 问仲尼曰 : 楚 王也使 ,

诸梁甚重 , 齐 国 之待 , 使者盖将 , 甚敬不急 ,

匹夫 也者, 犹未可动 , 况诸侯乎 ? 吾甚栗之 ,

子常语曰 : 凡事若小 , 若大寡不 , 道以懽成 .

事若不成 , 则 其 必有 , 人道之患 ; 若成必有 ,

阴阳之患 . 成若不成 , 后无患者 , 唯有德者 ,

而 能 为 之 . 吾食执粗 , 而不臧也 , 执 爨 者 无 ,

欲清之人 . 吾朝受命 , 而夕饮冰 , 其内热 欤.

吾未至乎 , 事之 实 情 , 阴阳之患 , 而既有矣 ;

事若不成 , 有人道患 . 是两也为 , 人臣者不 ,

足以任之 , 子其有以 , 语 与 我来 . 子 曰天下 ,

有大戒二 : 其一命也 , 其一义也 . 子之爱亲 ,

其 命也不 , 可解于心 ; 臣之事君 , 义也无适 ,

而非君也 , 无所逃于 , 天地之间 . 是谓大戒 .

事其亲者 , 不择地而 , 安之 是由, 孝之至也 ;

事其君者 , 不择事而 , 安之 乃由, 忠之盛也 ;

自事 其 心 , 哀乐不易 , 施乎 其 前 , 知其 事之,

不可奈何 , 安之若命 , 德之至 故. 为人臣子 ,

为事 固有 , 所不得已 . 行事之情 , 而忘其身 ,

何暇至于 , 悦生恶生 . 其行可矣 . 情真义深.

原文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①,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②,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③。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④,寡不道以懽成⑤。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⑥;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⑦。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⑧,爨无欲清之人⑨。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⑩!吾未至乎事之情(11),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12),子其有以语我来!”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13):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14),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15);自事其心者(16),哀乐不易施乎前(17),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生!夫子其行可矣!

译文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他向孔子请教:“楚王派我诸梁出使齐国,责任重大。齐国接待外来使节,总是表面恭敬而内心怠慢。平常老百姓尚且不易说服,何况是诸侯呢!我心里十分害怕。您常对我说:‘事情无论大小,很少有不通过言语的交往(符合道义)可以获得圆满结果的。事情如果办不成功,那么必定会受到国君惩罚;事情如果办成功了,那又一定会忧喜交集酿出病害。事情办成功或者办不成功都不会留下祸患,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我每天吃的都是粗糙不精美的食物,烹饪食物的人也就无须解凉散热。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我还不曾接触到事的真情,就已经有了忧喜交加所导致的病患;事情***如真办不成,那一定还会受到国君惩罚。成与不成这两种结果,做臣子的我都不足以承担,先生你大概有什么可以教导我吧!”孔子说:“天下有两个足以为戒的***:一是天命,一是道义。做儿女的敬爱双亲,这是自然的天性,是无法从内心解释的;臣子侍奉国君,这是人为的道义,天地之间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没有国君的统治,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这就叫做足以为戒的***。所以侍奉双亲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心的最高表现;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的极点。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容易使他受到影响,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做臣子的原本就会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如实的去做事)并忘掉自身,哪里还顾得上眷恋人生、厌恶死亡呢!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

《 庄子内篇 》 憨山释德清注:

叶公子高(叶公名梁,字子高,楚大夫也)将使於齐,问於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意将有兵革之事)。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言齐君待使者,貌虽恭而心甚慢,不能应使者之急事)。匹夫犹未可动也,而况诸侯乎(言楚之事甚急,而齐若慢之,则不敢轻意催促。且匹夫尚不可轻动,况诸侯乎)!吾甚栗之(恐误国事而取罪,故甚恐惧也)。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尝忆夫子教我,谓事无大小,必以懽成。倘齐之不懽,则事难济矣。此所以恐也)。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言事若不成,君能无罪我乎?是必有人道之患也)﹔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言齐倘不急,必多方劳虑,委曲求成,则焦劳之病,乃阴阳之内患也)。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有德者,谓全德之圣人也。意谓事之成与不成,俱无患者,惟圣人虚心应世,不以物为事者能之也)。’吾食也执粗而不臧(善也,谓不甘美之厚味也),爨无欲清之人(言我之饮食淡薄,无多烹庖,故执爨之人,无有怕热而求清凉者)。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言素无厚味,故无内热之症。今朝受命而夕饮冰,则火症内发,乃忧愁焦思以动其火耳,其内热之病欤)!吾未至乎事之情(实也),而既有阴阳之患矣(言未就事,早有阴阳失错、内热之病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事若不成,国君能无罪我乎?此人道之患,所不免者),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言此两患在身,事不由己,故为人臣者所不能任之也),子其有以语我来(愿夫子有以教我也)!”

此言人臣以使命为难也。以为人臣者,但以一己功名为心,故事必求可功,必求成,以此横虑交错于胸中,劳神焦思之若此。乃举世人臣使命之难,绝不知有所处之道,故不免其患耳。故夫子教以处之之方,意有一定之命、一定之理,安顺处之,自无患耳。若持必可之心,固所不免也。

下夫子教其莫若致命,此其难者,将此起语为结。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大戒者,谓世之大经、***也,乃君亲之命不可易者):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於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庄子诽仁义,独于人之事君,以义为主,又以死忠为不善。今言人臣之事君,无往而非君,乃忠之盛也。此老何曾越世故耶),无所逃於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言世之君亲之命无所逃,此乃世之大经、***之不易者)。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言子之事亲,无往而非亲命,则不敢择地而安之,此乃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言事君者,唯命是听,不敢以难易二其心,乃忠之盛也。故古人耻贰心以事主者);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言孝则当竭其力,忠则尽乎命,以尽心尽命为主,不以难易推移之志。此事心之大者,不以哀乐入于心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言人臣之分,知其事之虽无可奈何,亦不敢贰心相视,但安之若命。安命则忘其难易,此乃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言人之臣子,固有不得已之事,但当尽命以忘其身以从事),何暇至於悦生而恶死(言臣子尽命而已,岂敢以生死为去就哉)!夫子其行可矣(教叶公,但当如此而行,可矣)!”

庄子全书,皆以忠孝为要名誉、丧失天真之不可尚者,独人间世一篇,则极尽其忠孝之实,一字不可易者,谁言其人不达世故,而恣肆其志耶?且借重孔子之言者,曷尝侮圣人哉?盖学,有方内、方外之分。在方外,必以放旷为高,特要归大道也;若方内,则于君臣、父子之分,一毫不敢***借者,以世之大经、***,不可犯也。此所谓世、出世间之道,无不包罗,无不尽理,岂可以一概目之哉。

注释  ①叶公子高:楚庄王玄孙尹成子,名诸梁,字子高。为楚大夫,封于叶(旧注读为shè),自僭(jiàn)为“公”,故有“叶公子高”之称。使:出使。  ②使诸梁:以诸梁为使。  ③栗:恐惧。  ④若:或者。  ⑤寡:少。道:由,通过。懽:“欢”字的异体,今简作“欢”。“欢成”,指圆满的结果。  ⑥人道之患:人为的祸害,指国君的惩罚。  ⑦阴:事未办成时的忧惧。阳:事已办成时的喜悦。这里是说忽忧忽喜而交集于心,势必失调以致病患。  ⑧执粗:食用粗茶淡饭。臧:好。“不臧”指不精美的食品。  ⑨爨(cuàn):炊,烹饪食物。这句话颇费解,联系上下文大意是,烹饪食物也就无须解凉散热的人。  ⑩内热:内心烦躁和焦虑。  (11)情:真实。  (12)任:承担。  (13)戒:法。“大戒”指人生足以为戒的***。  (14)无适而非君也:适,往、到。全句是说,天下虽大,但所到之处,没有不受国君统治的地方。  (15)盛:极点、顶点。  (16)自事其心:侍奉自己的心思,意思是注意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17)施(yí):移动,影响。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

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管与之说乎?有两虎诤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

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翻译:

楚国与齐绝一交一后,齐发兵攻打楚国。陈轸对楚怀王说:“大王实在不如把土地送给东方的齐国求得谅解,然后再跟西方的秦国建立邦一交一。”

于是楚怀王派陈轸出使秦国。秦惠王对陈轸说:“贤卿本来就是秦国人,而且是寡人的老臣。可惜由于寡人不能识才,对于处理国家大事又欠周详,以致使贤卿离开寡人去给楚王服务。

如今齐、楚两国互相攻伐,有的人认为救援有利,有的人认为不救援有利。贤卿为何不在为楚国效忠之余,也为我出一点主意呢?”陈轸说:“大王难道没听说过吴国人到楚国去做官的故事吗?楚王很喜欢这位客卿,可是某次这位客卿生了病,楚王就派人去问候说:‘是真生病吗?还是思念吴国呢?’

左右侍臣回答说:‘不知道他是否怀乡,***如真是怀乡的话,那他就要唱吴歌了。’现在我就准备为大王唱‘吴歌’。不知大王有没有听说管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人肉而打斗起来,管庄子准备去刺杀这两只虎。

可是管与赶忙来制止说:‘老虎是贪狠的大虫,人肉是它们的最香甜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为争吃人肉而打斗,小虎必然因斗败而死,大虎也必然因苦斗而伤,你就等着去刺杀那只受伤的大虎吧!这是一举而杀两虎的妙计,不用费杀死一只老虎的辛苦,实际上却能兼得刺杀两只虎的英名。’

如今齐、楚两国既然正在苦战,战则双方必有伤亡,那时大王再度救援,既能获得救齐的好处,而又没有伐楚的危险与害处。是否听从我的计谋,预知事情的反复逆顺,那就全看大王自己定夺了。计谋是做事的根本,听从良计是国家存亡的关键。

计谋错了,或听从错计,而能保住国家的君王很少。所以说:‘计谋要再三反复思虑才不会错误,听从必然事物,本末兼顾才不会迷惑’。”

评析:

陈轸用两个故事形象、直接的说明了事理。第一个故事说明了他自己的处境:他虽为秦国人,但在秦国得不到善用,才去楚国为官。

如今来到故乡秦国,向秦王献计献策,恰似生病的人思念故乡时唱家乡的一支歌,如此既表达了思乡之情和感谢秦王的知遇之恩,又对自己以楚臣的身份替秦国谋划作出了委婉地解释,其中的微妙非常丰富,语言不能详尽,而用故事却能十分贴切的讲明一切,意蕴深厚,颇耐人寻味。

第二个故事说明了秦国可以等到两败俱伤时坐收渔利,直观明白,最具有信服力。在说话、演说时我们要切记多讲一些故事、寓言,将一些深奥的道理直白化,让受众更易于理解,对一些复杂的不能直说的隐情也可以用故事来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