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密不通风,疏可走马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5-31 0
  1. 黄宾虹的艺术特色
  2. 疏可行马是什么意思
  3.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赏析
  4. 中国山水画的几种常见构图方法
  5. 密不什么四字词

梅花枝干怎么画

平常要多观察画家的画,要动脑筋。

还要多看梅花的实物。要了解它的习性。

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密不通风,疏可走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观察,你就能画好了。 第一步是出枝。

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注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

也可先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要根据构图需要灵活运用。

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错、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

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

画好主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第三步,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

用较秃的笔,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往往通过点心才能表现出来。

第四步是点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再回过头看看总体效果,不足之处再作充实调整。

最后在适当的部位题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画圈梅,一般不着色。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轮廓***圈染淡墨。

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绿圈染。圈染时水分要足,力求渗化效果,切忌干涩、刻板。

圈染后可再用较大的笔,加水调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绿,点洒于圈花或枝干间隙,(点洒时要有疏密,不宜过多)使画面层次更充实多变,总体气氛更好。花心处一般留白,或点黄粉。

也有画者,在画好后,往宣纸背面花瓣里填***,会使白梅更加饱满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构图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的布局。

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笔墨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同样是一种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笔墨技巧外,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笔墨、形体和构图是画好一幅画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国花卉或花鸟画的构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处理画面的具体手法或方式,如“S”形构图,半环形构图,纵横交叉构图等。二是掌握画面布局中美的法则,如主辅、虚实、疏密、聚散、藏露、开合、呼应等。

初学画梅,掌握几种具体的构图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构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能千变万化,得心应手,现分别简述之。

主辅:或称“主次”、“宾主”、“主客”等,一幅画有主体,有陪衬。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心。

布局时力求主体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为陪衬,位置应隐蔽些,画行虚些。左图前面一枝梅为主,后为宾。

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鲜明的节奏与对比。

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对待。 具体运用时,也有用反衬的手法。

即把矮小次要的置于前面,主体置于后面。可视构图需要和表现手法而定。

虚实:一幅画,总体布局上必须有虚实对比,一般说来,“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或者说“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这都是说明画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对比关系。

在构图上常有虚实相间、虚实互用、以虚显实、以实破虚等手法。花鸟画一般不画背景,留出大块空白,即是“虚”,而所画之物即为“实”,或者近者为实而远者为虚,或者主为实宾为虚,都是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

“虚”能给人以“迁想妙得”之功,所谓“意到笔不到”、“意犹未尽”也正“以虚显实”的绝妙效果。切忌满纸笔墨,所画物象占据一切空白,画得严严实实,反而使观赏者感到闭塞,失去了遐想之余地。

图45,在构图上除两枝梅花有主辅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块空白,即是为了求得虚实效果。 疏密:中国画理中有“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法则。

构图时应密处密,疏处疏,疏密有致才能节奏生动,平铺直叙,没有疏密变化则刻板平淡,观之乏味。画梅花,主要是处理好枝干、花朵、苔点等点、线、面的排列交叉关系。

上图,前面主体枝干浓而密,后面辅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画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须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间要互相联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韵律,引人入胜。切忌平均分布、散点布局。

藏露、隐现:根据意境和画面艺术手法的需要,在构图时,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画得显眼些,某些地方则要隐蔽些。

一般是主体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衬部分隐蔽些。但有些构图,主体部分也要有藏露、隐现。

如表现古梅老干为主的画面“老干新姿”,构图时尽管老干占据画面主要位置,但具体着笔时,必须处理好藏露隐现的关系。才能使画面产生大小粗细、浓淡前后等强烈对比和含蓄多变的艺术效果。

开合:是指画面构图的完整统一。门窗有开关,故事有始末,文章有开头结尾,画画同样有起有结。

有的画使人感到没画完,这就是没有合好。如画***,画龙身为“开”,点睛则为“合”,画龙不点睛,则是死龙。

画梅花也如此,只圈点花瓣而不点花心,犹如画龙不。

国画梅花的画法…枝干的画法技巧?

国画梅花的画法: 1、用木炭条轻轻将梅的枝干勾画出来,小枝和花朵不用勾,以免落墨时放不开笔。

2、用中墨偏干的笔,勾、皴、擦,中侧锋并用,画出梅的老干。注意线的粗、细、长、短变化。

3、用重墨中侧锋并用,画出梅梢和结顶的枝干。粗笔要稳健,细笔要灵活。

小枝的穿插要留有空白、花眼,注意疏密关系。 4、用淡墨圈勾花朵,先从老干和主干穿插处画起。

注意聚散、繁简、多少。枝干穿插繁处花较多,旁梢、结顶处花少。

5、用焦墨点出花萼,花须及花药。待干后,在作品的背面用***渲染花朵。

然后以淡墨点染花朵根部,在画云托月的效果。 。

怎样画好国画中梅花的枝干?

国画梅画枝干画法:

(一)国画梅花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

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国画梅花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

(二)泼墨法泼墨法画国画梅花枝干时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要一次蘸墨一气呵成。

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国画梅花主干可用复笔画法,左右两笔并行排列,先左后右依次画出。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以上介绍的就是如何画好梅花。

梅花枝干怎么画

平常要多观察画家的画,要动脑筋。

还要多看梅花的实物。要了解它的习性。

多观察,你就能画好了。 第一步是出枝。

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注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

也可先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要根据构图需要灵活运用。

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错、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

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

画好主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第三步,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

用较秃的笔,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往往通过点心才能表现出来。

第四步是点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再回过头看看总体效果,不足之处再作充实调整。

最后在适当的部位题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画圈梅,一般不着色。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轮廓***圈染淡墨。

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绿圈染。圈染时水分要足,力求渗化效果,切忌干涩、刻板。

圈染后可再用较大的笔,加水调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绿,点洒于圈花或枝干间隙,(点洒时要有疏密,不宜过多)使画面层次更充实多变,总体气氛更好。花心处一般留白,或点黄粉。

也有画者,在画好后,往宣纸背面花瓣里填***,会使白梅更加饱满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构图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的布局。

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笔墨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同样是一种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笔墨技巧外,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笔墨、形体和构图是画好一幅画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国花卉或花鸟画的构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处理画面的具体手法或方式,如“S”形构图,半环形构图,纵横交叉构图等。二是掌握画面布局中美的法则,如主辅、虚实、疏密、聚散、藏露、开合、呼应等。

初学画梅,掌握几种具体的构图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构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能千变万化,得心应手,现分别简述之。

主辅:或称“主次”、“宾主”、“主客”等,一幅画有主体,有陪衬。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心。

布局时力求主体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为陪衬,位置应隐蔽些,画行虚些。左图前面一枝梅为主,后为宾。

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鲜明的节奏与对比。

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对待。 具体运用时,也有用反衬的手法。

即把矮小次要的置于前面,主体置于后面。可视构图需要和表现手法而定。

虚实:一幅画,总体布局上必须有虚实对比,一般说来,“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或者说“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这都是说明画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对比关系。

在构图上常有虚实相间、虚实互用、以虚显实、以实破虚等手法。花鸟画一般不画背景,留出大块空白,即是“虚”,而所画之物即为“实”,或者近者为实而远者为虚,或者主为实宾为虚,都是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

“虚”能给人以“迁想妙得”之功,所谓“意到笔不到”、“意犹未尽”也正“以虚显实”的绝妙效果。切忌满纸笔墨,所画物象占据一切空白,画得严严实实,反而使观赏者感到闭塞,失去了遐想之余地。

图45,在构图上除两枝梅花有主辅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块空白,即是为了求得虚实效果。 疏密:中国画理中有“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法则。

构图时应密处密,疏处疏,疏密有致才能节奏生动,平铺直叙,没有疏密变化则刻板平淡,观之乏味。画梅花,主要是处理好枝干、花朵、苔点等点、线、面的排列交叉关系。

上图,前面主体枝干浓而密,后面辅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画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须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间要互相联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韵律,引人入胜。切忌平均分布、散点布局。

藏露、隐现:根据意境和画面艺术手法的需要,在构图时,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画得显眼些,某些地方则要隐蔽些。

一般是主体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衬部分隐蔽些。但有些构图,主体部分也要有藏露、隐现。

如表现古梅老干为主的画面“老干新姿”,构图时尽管老干占据画面主要位置,但具体着笔时,必须处理好藏露隐现的关系。才能使画面产生大小粗细、浓淡前后等强烈对比和含蓄多变的艺术效果。

开合:是指画面构图的完整统一。门窗有开关,故事有始末,文章有开头结尾,画画同样有起有结。

有的画使人感到没画完,这就是没有合好。如画***,画龙身为“开”,点睛则为“合”,画龙不点睛,则是死龙。

画梅花也如此,只圈点花瓣而不点花心,犹。

怎样画好国画中梅花的枝干?

国画梅画枝干画法: (一)国画梅花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

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

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国画梅花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

(二)泼墨法泼墨法画国画梅花枝干时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要一次蘸墨一气呵成。 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

国画梅花主干可用复笔画法,左右两笔并行排列,先左后右依次画出。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

以上介绍的就是如何画好梅花。

梅花怎么画毛笔画 图

第一步是出枝。

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注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

也可先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要根据构图需要灵活运用。

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错、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

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

画好主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第三步,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

用较秃的笔,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往往通过点心才能表现出来。

梅花怎么画简单的

首先要有一个大体的构思:右下方画一石,梅之主干由左向右上斜出。

1、以斗笔或较大毛笔先蘸水,再蘸中墨以较快的速度画石,适当加皴,不宜多。2、再以大兰竹蘸水后,笔尖蘸浓墨,先画主要树枝的枝头,适当分叉,逐渐向下画,注意节奏和速度,越画水分和墨越少、越干,在这时画主要枝干的最粗部分,以较干淡之中墨边画边皴出木本树干老皮之质感。

视情况可加轮廓线,并随手点出些苔点。 大枝干旁一般辅以中小树枝,主干较淡,那么,这小枝可适当加重,在靠近石处,右上角处,可令枝断开留出花的位置。

画枝干是极重要的一步。枝条要园劲,要用中锋。

画到粗干时,墨变淡、变干,边画边皴,这时则多用侧锋。加皴时可在主干的侧下部多用一些,这样也增加了树干的明暗和立体感,这通过后来的渲染表现的更明显一些。

3、以较小的毛笔钩花,蘸淡墨。一般每个花瓣两笔钩成,骨朵也用两笔构成,之所以两笔主要是要放慢速度、笔笔到位、避免草草。

钩花时注意多画些未开半开者,全开的要少些。并且切时注意花之向背、疏密。

枝有疏密,花更要有疏密。在画的过程中体会“密不通风、疏可走马。”

枝疏处花可疏,枝密处花可密;有时也可处理成枝疏处花密,枝密处花疏。4、剔蕊点萼。

因为开始考虑时要画的是白梅花,白梅也应令其有色彩感。我便请大家用曙红加墨,可先剔蕊。

画蕊时要挺住手腕,线要细挺刚劲,不能粗、不能弱、不能洇,每一根线都要气贯始终,功力到位,因为这是最能体现梅花精神的地方。画完花蕊以后,点花粉,不要拘泥于每丝一点,蕊丝相对整齐,粉点要园润灵动。

紧接着仍用曙红加墨点萼,骨朵的方向全靠萼来表现和衬托。点萼更要干净利落,绝不能拖泥带水。

在点萼的同时,视花密处之情况可适当增加少许小嫩枝,这与先画好的枝相比有了色彩的差别,也可使密处更密。疏处更显明朗。

5、为了增加画面的生机,可点缀上几只麻雀。这幅作品我们在左下粗枝干上蹲着一只,石之左面地上站两只。

麻雀很简单,也好画,处理好了整个画面便显得生气勃勃。画时先用赭石加墨点出头顶,三只的一次都点上。

下面的两只可画一正面一略侧,略侧者一边用较重的赭墨画出翅,甚至露出微翘的尾羽。接下来用另一支笔蘸浓墨钩画出嘴、眼,再用淡赭墨分两笔画出鸟之腹部,两笔一定要相对画出。

这时可以稍等,待半干后可在肩头加黑点,下巴加黑点,并用墨画出微侧者之翅羽,用浓墨画出麻雀之腿、爪,其腿爪一定要画的劲挺尖利。也可光画腿不画爪子,像是站在雪地里(这当然还要作一些处理),我们这幅就先不画爪子。

6、现在枝干、花朵、萼、蕊等都已经干透了,下面可作一些简单的渲染。首先用画麻雀剩余的淡赭墨染一下梅花枝干,不管枝干是浓墨画的还是淡墨的,全部用淡赭墨重画一遍,这样更显其质感。

用淡墨加石绿染石,可以基本平涂。上部可略淡,下部可略深。

仍用这个色将花朵的周围作一些点染,不可洇入花内,这样可使白花更显洁白。这是画白梅的方法之一,还可有多种表现白梅的方法,这会在今后逐步学到。

仍用这个颜色在地面上点几个大小不等的点子,像是开始溶化的春雪、小鸟在结伴觅食。接着在左上部用此色画出一丛竹叶,作这幅画中梅花的陪衬。

装饰画梅花的画法

梅的种类很多,江南多红梅,北方无红梅,仅见黄梅和蜡梅。画梅的表现方法也不同,有圈梅、墨梅、红梅、粉梅、白梅、赭梅、黄梅、绿梅之分。画梅以圈花最难,论者以为数十年尚未能入格。圈花用笔要似圆非圆,似方非方,大小相衬,前后左右攒聚。圈瓣之外,又须研究破蕊法。画梅要注意蕊、萼、须、英。画时用渴笔圈瓣,以淡墨画须,以深墨点英。画蕊时须视花之反正欹仰来斟酌点蕊方向。花须不宜太多,五七笔就行,点英可超出五七点,但不能太多,太多则乱。一般画“野梅”,只画花须,不点英。墨梅亦可纯用深墨画蕊萼,亦可用渴笔点椒。

画梅构图宜用出纸法,长卷更应用散点***法。梅枝布局,要注意空白,有时虚一段纸,凭空出干,反倒有不尽意处,若枝干处处到边,亦不能说明完整。梅干有粗有细,粗干可用大羊毫刷出,或数笔一起运用。老干多在后,宜用淡墨,细干在前,宜用较深墨,画枝用淡墨。干枝阴处可用深墨破,苔点随笔而上。点苔或点萼时应点在枝干上,但又要稍稍离开枝干,又须看起来是长在枝干上,不是凭空脱离。古人论画梅枝干有“女”字、“之”字、“戈”字、“丛”字之分。画枝要求劲挺有力,又须注意平出而忌匀称,中锋韧笔,渴焦兼施,浓淡晕染。运笔须用腕力和臂力,始能表现其傲霜凌雪之神。 如果您需要专业的装饰画设计,可以到一品威客网发布征集任务,百万专业威客给您最好的设计服务。

黄宾虹的艺术特色

密不通风的意思是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密不通风的拼音

mì bù tōng fēng。

密不通风的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这两家做下敌头重,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密不通风的近义词,拼音,释义和出处:

1、固若金汤:拼音是 gù ruò jīn tāng ,意思是坚固得像金城汤池。形容防御工事非常坚固,难以攻破。出自《汉书·蒯通传》:“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2、天网恢恢:拼音是 tiān wǎng huī huī,意思是形容作恶者一定受到惩罚。出自《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密不透风:拼音是mì bù tòu fēng ,意思是封得很密,一点空隙也没有。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这两家做下敌头重,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密不通风的例句:

1、刘勇的比斗很夸张,他赤手空拳,一套拳法舞得密不通风,生龙活虎,最后他身上挨了不知多少拳,血水吐了一地,筋疲力尽,终于赢得胜利。

2、玉灵子眼见走脱无望,也翻身来战,那古怪法器,也是使得如封似闭,将身边舞得密不通风,烛龙一时三刻也不能攻进来。

3、晚上睡觉,怎么把窗子全关了?这样密不通风,空气不能流通,对身体不好。

4、于是乎,世界上没有密不通风的墙,也没有绝对清廉的组织,正巧菲里欧就略知些教会丑闻,从那之后一直心存芥蒂。

5、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疏可行马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画家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卒于1955年。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他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

六十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江上风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1928年黄宾虹首游桂、粤,画了大量写生作品。

69~70岁,黄宾虹有巴蜀之游。这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其最大的收获,是从真山水中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证悟发生在两次浪漫的游历途中:“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

“青城坐雨”是在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

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当我们把这种感觉拿来对照《青城山中》,多么酷肖“雨淋墙头”啊!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样的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雨意滂沱,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

“瞿塘夜游”是发生在游青城后的五月,回沪途中的奉节。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黄宾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长、最经常的绘画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美学上自觉之追求。

七十岁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十分挺拔。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黄宾虹曾说过学习传统应遵循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黄宾虹所说的宋画,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诸家在内。

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

南归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 (十二)作画应使其不齐而齐,齐而不齐。此自然之形态,入画更应注意及此,如作茅檐,便须三三两两,参差写去,此是法,亦是理。——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十三)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谓“密不通风,疏可专马”。

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空虚,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许地山有诗:“乾坤虽小房栊大,不足回旋睡有馀”。此理可用之于绘画的位置经营上。

——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十四)我说“四王”、汤、戴陈陈相因,不是说他们功夫不深,而是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有人说我晚年的画变了,变得密、黑、重了,就是经过师古人又师今人,更师造化,饱游饫看,勤于练习的结果。——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五)山水的美在“浑厚华滋”,花草的美在“刚健婀娜”。笔墨重在“变”字,只有“变”才能达到“浑厚华滋”和“风健婀娜”。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脱去凡俗。——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六)初学(画)宜重视者三:一曰笔墨,由练习(书画)、读书得之;二曰源流,由临摹赏鉴悟之;三曰创造,由游览写生成之。非明笔墨则源流莫窥,未讲源流则创造无法,未讲创造则新境界又从何而来?——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十七)(画)先求实,后求虚,先从容易的,再后到难的。讲虚实有难易,但不是好环,整幅画中没有实的地方,那里还有虚的地方,虚实是相生的。

从那里画起?还不是一笔笔画起。要懂得虚实不是这笔虚那那笔实,而是从通幅的气势意境来着眼的。虚人从实处看,实要从虚实处看。

——见张振维《浑厚华滋,刚健婀娜》

(十八)婀娜多姿是花草本性,但花草是万物中生机最盛。的疾风知劲草,刚健在内,不为人觉察而已。——见张振维《浑厚华滋,刚健婀娜》

(十九)游黄山,可以想到石涛与梅瞿山的画;画黄山,心中不可先存石涛的画法。王石谷、王原祁心中无刻不存大痴的画法,故所画一山一水,便是大痴的画,并非自己的面貌。但作画也得有传统的画法,否则如***田野,不带一点武器,徒有气,力依然获益不大。——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书画同源,理一也。若夫笔力之刚柔,用腕之灵活,体态之变化,格局之安排,神***之讲求,衡之书画,固无异也。——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二十一)师造化,多写生很重要!——见张振维《浑厚华滋 刚健婀娜》

(二十二)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余游雁荡过瓯江时,正值深秋,对景写生,虽得图甚多,也只是瓯江之骨耳。——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三)天下书多读不完,最忌懒惰;天下景多画不尽,最怕乱涂。——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四)山峰有千态万状,所以气象万千,它如人的状貌,百个人有百个样。有的山峰如童稚玩耍,嬉嬉笑笑,活活泼泼;有的如力士角斗,各不相让,其气甚壮;有的如老人对坐,读书论画,最为幽静;有的如歌女舞蹈,高低有节拍。当云雾来时,变化更多,峰峦隐没之际,有的如少女含羞,避而不见人;有的如盗贼乱窜,探头探脑。变化之丰富,都可以静而求之。此也是画家与诗人着眼点的不同处。——1952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五)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紧。进而就得多打草图,否则奇峰亦不能出来。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图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结合,画乃大成。——1955年2月病中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六)作画时,要心在画中之物,石涛深悟此理。画黄山松,要懂得黄山松之情意,做诗也如此。我曾作《迎送松》诗道:“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七)学画如打铁,要趁火热的时候打,不能停,不能歇。又如逆水行舟,不进便是退。——1934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二十八)古人谓山分朝阳山、夕阳山、正午山。朝阳山、夕阳山因阳光斜射之故,所以半阴半阳,且炊烟四起,云雾沉积。正午山因阳光当头直射之故,所以近处平坡白,远处峦头黑。因此在中国山水画上,常见近处山反淡,远处山反浓,即是要表现此种情景。此在中国画之表现上乃合理者,并无不科学之处。而且亦形成中国山水画上之特殊风格。不同于西洋山水画上之表现。——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二十九)应该从实到虚,先要有能力画满一张纸,满纸能实,然后求虚。——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三十)实中虚白处,不论其大小、长短、宽狭,要能在气脉上互相连贯,不可中断,否则便要窒塞。但所谓气脉上的连贯,并非将虚折白的各个部分都连贯起来。实中虚白处,既要气脉连贯,又要取得龙飞凤舞之形。如此使实处既能通泄,也使通幅有灵动之感,更能使通幅有气势。——见朱金楼《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上)》

(三十一)画有四病,邪、甜、俗、赖是也。——1948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三十二)一幅画,有山、有石、有溪流、有瀑布、有树木楼阁,如果用笔不分明,什么东西都分不出,立不起了。但是它们的神***、气势、内在的美,又是相通的。更随着时季、环境在变化。如果用黑不融洽,什么东西都变成一个死物了。——见张振维《浑厚华滋,刚健婀娜》

(三十三)宋人夏珪,元人云林(倪瓒)杂树最有法度,尤以云林所画《狮子林图》,可谓树法大备。杂树宜参差,但须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笔应有枯有湿,点须密中求疏,疏中求密。古人论画花卉,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画杂树亦应如此。——1953年语。——见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山水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黄宾虹认为画在意不在貌,主张追求“内美”,认为国画最高境界就是“有笔墨”。此幅作于1934年的《山水轴》,正是展现其笔墨特色的代表作。笔墨上,以重墨细笔勾画树木茅屋,再用墨层逐渐积累,由轻而重,直至浓墨打点。

《拟孙雪居笔意》:色渍漫溢,流彩飞扬

《拟孙雪居笔意》图是黄宾虹渍色画法的经典之作。技法上,山形质朴,不作奇峭之状。黄宾虹将渍墨画法发展到渍色画法,突破了画面墨色的限制。作品一派色渍漫溢、流彩飞扬,色墨浑然一体,令山水意蕴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为居素作山水图》: 刚柔相济,清妍秀润

《为居素作山水图》作于1952年,时年黄宾虹八十七岁。画面染色不多,突出赭石和草绿色的鲜亮。其崇山峻岭,山路曲折,远景苍山之葱茏,近景茅屋之孑然,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画面虽层次变化丰富。

《深山夜画》:静中寓动,暗中求明

《深山夜画》是其晚年山水画代表作,充分展现了他“黑、密、厚、重”的不俗画风:画面元气淋漓,墨华飞动,意境清远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令观者动容。虽是夜山,但画面并非墨黑一团,反而是水际天光、清澄一片。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赏析

(宽)疏可走马 密不容针

这是一句多用于书画和篆刻里的词语。全句是宽可走马 密不容针,讲的是构图布局里的疏密关系。

就是说有些地方可以大块的留白(空白)有的地方密集紧凑的连根针都容不下。

中国山水画的几种常见构图方法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

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

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

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由此可见诗人的剪裁功夫。

密不什么四字

构图在中国山水画中尤其重要。只掌握熟练的笔墨技巧,没有成功的构图,是画不出好作品的,只能说是笔墨技法的演练,不能成为作品。什么是构图?就是传统中所讲究的章法。

要将繁琐而复杂的山川、树木、云水等自然景物,表现在小小的画面上,成为优美的绘画艺术作品,如不能反复琢磨、精心组织,没有取舍与提炼,就会形成杂乱无章的局面。为避免杂乱,作画之前,先将自己想要画的若干景物,统一思考,决定取哪些入画,舍哪些不入画,突出的主题是什么,哪个位置应画什么,哪个位置应当留白不画,精心组织,反复推敲,合理安排,巧妙布局,确定成熟之后,再落笔作画。这个周密思考最后定局的过程就是构图。构图思考过程,应注意以下七点:

第一点:立意。就是你想画什么,决定哪些可以入画,哪些不可以入画,哪些是重点,将自己的意图周密思考后确定下来。

第二点:提炼取舍。在想画的景物中,哪些是重点表现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可以少画或不画的,经过提炼、取舍确定下来。

第三点:主题明确。写一篇文章,需有主题,其内容完全为主题而服务。作画也是如此,确定主题重点画什么,主题是主,其余皆是宾,所有的宾均为主题服务,并且要和谐统一完整。

第四点:确定亮点与留白。画面有白则亮,有白则透,无白则黑,黑就是闷,闷就不快活,所以留白与亮点的确定很关键。

第五点:确定比例大小。画面中各部景物的大小,相互比较,大小、高矮、宽窄均要适当合理,如有一处比例失调,则会破坏全局。

第六点:造势。山水画应当有气势,或风或雨,或阴或晴,总体画面的走向延续,疏密与多少的变化关系,物象表态等,均能影响画面的气势,要画出气派气势来就是造势。

第七点:轻重与明暗。统一思考成熟,确定何处深重紧密,何处明亮疏散,注意黑白、虚实、疏密、轻重、浓淡、大小、远近精细的对比。

上述应注意的七点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关于构图,虽然没有固定的法则,但根据古往今来无数经典作品的成功经验,可归纳出下列十种构图方法:少而精取势法、居中取势法、均衡取势法、疏密主从取势法、分段取势法、满幅取势法、相互呼应取势法、折带形取势法、凹型取势法、斜角对衬取势法等。

一、少而精取势法

在画面上仅突出一点绘画,另一点以轻淡相衬,形成无限的空间与深远之感,令人联想画外有画。如图138所示。

二、居中取势法

在整幅画面中,几乎四周均有空间与空白,而所画的景物集中在中间部,其特点是突出表现主体,气势凝重而明快。如图139所示。

三、均衡取势法

无论是上下或左右,以一方为主体,由密至疏,由浓至淡向大面积空间部位过渡,而空透有空间的这一方,画少许景物与主体相呼应,虽然有疏密与轻重,但整体均衡,这种构图方法为均衡取势法。如图140所示。

四、疏密主从取势法

以一方为主,景物宜密,用墨宜重,突显主体,而大部空白处,景物宜疏,用墨轻淡且散,形成疏密对比,主从轻重对比气势,轻淡散落部位用落款相衬。画技理论中所讲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道理就在于此。如图141所示。

五、分段取势法

将画面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用云雾自然过渡,按主宾关系每个段落均有景物,则总体构成一幅完整、气韵贯通的山水画。如图142所示。

六、满幅取势法

顾名思义,全幅均要画满。需要重点突出的则重写之,但要适当留白,无白不透而且闷塞,虽然布局满幅,但要分出浓淡、疏密、主宾,且不可浓淡难分,其特点是沉厚、凝重。如图143所示。

七、相互呼应取势法

立幅画面上下呼应,横幅画面左右呼应,其关键在于上下分段或左右分段,以其中任选的一段为主体,重点突出,而另一段则断断续续地过渡,再以另一段的景物与主体呼应,或者是留白处与留白处相呼应,有笔墨处与有笔墨处相呼应,形成气韵贯通大局和谐之势。如图144所示。

八、折带形取势法

似一布带,从左折向右,再从右折向左,左右相折,呈步步高升之状。或从右折向左,再从左折向右。类似“S”形状的上下利用或“∽”形状左右利用。这种折带形取势法,古人立幅山水画中利用者颇多。如图145和图146所示。

九、凹型取势法

立幅的凹形,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灵活运用,或者将“凹”形放倒,形成左“ ”形或右“ ”形。似如“C”字形的左右颠倒利用。这种的构图方法为凹型取势法。如图147所示。

十、斜角对衬取势法

此法古人常用。这种构图方法以两斜角相衬取势。或左下角与右上角相衬,或右下角与左上角相衬。如左下角与右上角有景物,则左上角与右下角留白或过渡,斜角相衬,有主有从,灵活多变,中间空透为好。如图148所示。

构图方法很多,在于画家巧妙安排与运用,以上十种构图仅是其例,不可死守,应灵活机动发挥与不断创新。

密不通风:基本解释: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拼音读法:mì bù tōng fēng

使用方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做事严密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这两家做下敌头重,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