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害仁的故事,求生害仁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1 0
  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道理

杀身成仁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矣④。”

求生害仁的故事,求生害仁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

①兴:起。②愠:音yùn,怒,怨恨。③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④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参考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遭到了断粮数日的厄运,跟随的***们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时就会胡作非为。”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只会牺牲生命去成全仁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道理

出处  《论语·卫灵公》。

注释 ①志士:有坚定意志的人。仁人:仁民爱物、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赏析与启迪 

这句话是成语“杀身成仁”的出处。“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准则。在孔子看来,志士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而是不顾个人安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  

志士仁人这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不惜牺牲的精神和理性的历史责任感,在中国历史上曾感染、教育、熏陶了无数中华儿女。 

志士仁人那种顾大节、求大义的崇高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使国人们能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舍小家顾大家,舍小利求大利,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志士仁人这种舍身成仁的精神,是最高境界的仁爱,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仁是做人的最高原则。虽然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的品德。自古至今,它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卫灵公》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却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本书是孔子对自己教导***所说的言论进行的总结。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和再传***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