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灰未冷山东乱山东指哪儿_坑灰未冷山东乱全诗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10 0
  1. 问几个小学问题
  2. 山东的山指的是哪座山
  3. 在古代解释中 山东和山西是什么意思

焚 书 坑① 章 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②,关河空锁祖龙居③。坑灰未冷山东乱④,刘项原来不读书⑤。

注释①焚书坑:又名坑儒谷,传说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地,在今陕西省临潼县骊山下。②竹帛:指书籍,古代用竹简和绢帛书写文字。烟销:用火烧光。销:销毁。虚:落空。③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的险阻。锁:严密防守。祖龙:隐语,指秦始皇。④山东:华山以东,即六国旧有之地。⑤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坑灰未冷山东乱山东指哪儿_坑灰未冷山东乱全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点评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运用讽刺手法,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文化浩劫。焚书的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帝业,但结果适得其反。用一“虚”字暗指秦王朝土崩瓦解,帝业落空,讽刺焚书的愚蠢。“祖龙居”是指秦国首都咸阳所在的关中之地,尽管关河险固,防守严密,最终还是徒劳,故谓“空锁”。诗人没有正面写秦亡的原因,而是从侧面提示出:并不是因为人们“读书”的缘故。“坑灰末冷山东乱”,运用夸张手法,写从焚书到农民起义相隔时间之短(实际是相隔四年),借以讽刺之举之愚蠢。以“刘项原来不读书”作结,既与开头紧密呼应,又深化了本诗的主题。刘邦出身于泗水亭长,项羽是“学书不成”,正是这两个“不读书”的人把“焚书”的王朝给推翻了。本诗的特点是叙议结合,以叙史为依据,深入剖析,重在议论,表明观点,对所咏之史作出评判,成为咏史绝句中的名篇。

问几个小学问题

古籍中的“山东”,一般指峰山以东。

嵴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

古代将嵴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嵴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贾谊在"过秦论"中曾写道:"秦孝公据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嵴函之固”的嵴函指的就是嵴山和函谷关。

由于地势险要,峰函一带自春秋时代就发生过多 次重大战役,最著名的就是峰之战。公元前628年, 秦穆公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 国。晋襄公为防止秦国一家独大,决心趁机偷袭秦 军。于是,晋襄公在嵴山设下埋伏,在秦军偷袭郑国 不成回师之时,晋军在峰山对秦军发起攻击,大获全 胜。

由此可见,嵴山和函谷关对于秦国的重要战略意 义。破关而出,就是一马平川,秦国就可以威胁嵴山 以东的齐、楚、燕、韩、赵、魏诸国。收住了嵴山和 函谷关,秦国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因此,峰山就成为了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当时的人们也习惯以"山东"来指代峰山以东的广大地域。只是,这个"山东"比今日作为行政区域的山东省的范围要大得多。

后来,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里的“山东”,指的也是峰山以东的地方。

山东的山指的是哪座山

1.填地名补充诗句。

(1)夜泊(秦淮)近酒家 (2)(洛阳)亲友如相问

(3)(孤山)寺北贾亭西 (4)坑灰未冷(山东)乱

(5)(长安)回望绣成堆

2.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1)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的题目是《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是(宋)朝的(杨万里)。

诗中用(菜花)点明季节,写出了(暮春)期间(农村)特有的景色

《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述了(三峡美景),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从而也表达了(诗人无比愉快的心情)。

《暮江吟》中描写的是(深秋的傍晚江边的景色)。

在古代解释中 山东和山西是什么意思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古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即是。

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在古代,山西山东是接壤的,以太行山分界,后来由于政治规划原因,慢慢变成这样不接壤。

扩展资料:

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山东的山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崤山,古时是指崤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即秦国东边的中原地区。比如《史记》常有山东豪杰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层含义。 古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即是。另一个就是太行山。泛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山东省名即来源于此。

山西:平城,云中。辽代改成大同。不同时代名称不同。至于人历史上大同一直是边防要塞。先有大英雄曹孟德因为东汉末年连年征战人口减少。内迁了不少的少数民族在山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境内已经有很多少数民族了,像氐、羯、鲜卑。先后有几个少数民族***还在大同建都。像石勒***。鲜卑的拓跋***都曾在大同建都。明代的土木堡之战就发生在大同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