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出自哪里_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出自哪里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10 0
  1. 关于报应的古诗词
  2. 祸福无门惟人所招文言文及翻译
  3.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4. 请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出典吗?原文是什么?
  5. 成语 “什么无门”?

意思是,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他们都是人自己招来的。善和恶的报跟影子一样永远在跟随着。这里的"善",是从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出发的生活准则。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最后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作结。

扩展资料: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出自哪里_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出自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报应的古诗词

道家《太上感应篇》: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鸷文》里还有很多,可以自己翻看。

佛家的:

《寒山拾得问对录》 :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善导***: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六祖***法宝坛经》: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鸟窠禅师: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永明禅师《永明禅净四料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夏莲居老居士《直念去》: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

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

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隥。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但以金容匿彩正教陵夷。传授浇讹师于己见。致使教无纲纪。滥挹淳流。得失齐举。妄参真净。故令初学触事成非。不依经律。混乱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

《印光***开示》

无论出家在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印光***文钞》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

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布袋和尚《退步》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静方为道,原来退步是向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

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

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不著如风,无诸障碍。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于诸有情,常怀慈忍。

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

"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

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成唯识论》、《大乘庄严经论》

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

转意识为妙观察智

转眼耳鼻舌身为成所作智

《华严经·六和敬章》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

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宣化上人: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其他:

"***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

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

"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

清凉月兮有水皆含。功德云而无山不戴。

香象渡河。一举洪名超二死。迦陵出壳。千称嘉号压群音。下情唯忖以难思。一念回光而易往。究竟不居心外。分明只在目前。

"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

"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

"生灭无生生不生,乐邦那肯禁人行,

谁知万丈红尘里,菡萏花开月正明。"

***分上。本有弥陀。个个心中。总为净土。了则头头见佛,悟来步步西方。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非从外得。

信行愿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

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

琉璃池上悬明月,菡萏花间戏水禽。

惟心佛亦尔,惟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所谓心者,心有多种:曰肉团心,乃现在身中,父母血气所生者是。曰缘虑灵知心,即现今善恶顺逆境界上种种分别者是。曰灵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乱。历三际以靡迁。炳然独照,卓尔不群;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居涅槃岸,桂轮孤朗于中天。

其生也莲花朵朵,其殁也行树重重,无一时不达莲邦,无一念不依慈父。

"大圆镜里绝纤埃,碧藕花中有圣胎,

遥望***池沼外,宝光常照玉楼台。"

虚而有鸣答之声,寂而无形影之相。然谷响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身无作,非扣之而不彰。

自从无始,迄至今生,沤生巨海,逐识浪以高低;云点太清,任情风而人我。于是循环诸趣,流转四生;业海茫茫,罪山岌岌。匪凭发露,曷遂消除?

"具行犹人具眼目,愿如日月灯光明;

依光照烛见分明,行者方能达前境。"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

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花国里人。"

合尘背觉,栽荆棘于七宝园林;舍妄归真,列珠网于四生门户。

一从佛向舌根念,不觉花随足底生。

"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

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

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如大火轮,星腾焰炽。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直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破死生蛰户之雷霆,烛迷妄幽衢之日月。

"是心空寂念何依,故国云归孰未归,

花外玉鸡啼晓日,远迎新佛奉慈威。"

"念佛临终见宝台,宝幡宝盖满空排,

弥陀势至观音等,合掌相随归去来。"

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

自今戒香馥郁,慧炬荧煌。迷云开而性天独朗,妄尘尽而心地廓通。诸根圆净,群业顿空。一举念,一花开,挹露迎风,香浮玉沼;一驰情,一果熟,含烟对日,影落金园。经行坐卧在其中,游戏逍遥非分外。得佛受用,彻法源底。常寂光,处处现前;大愿王,尘尘契会。

祸福无门惟人所招文言文及翻译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唐代《涅盘经》

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先秦佚名《尚书·太甲》

译文: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3、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北宋苏轼《三槐堂铭》

解释: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

4、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北宋李昌龄《太上感应篇》

解释: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北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解释: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呢,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才能操行出众,志气道义高尚的人,怕后世人不知道,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有的置于家庙里,有的放置在墓穴中,其用意是一样的。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1. 《祸福无门,惟人所招》的翻译

祸福无门,惟人所招。成语,翻译是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是人造成的。

拼音:huòfú wú mén wéi rén suǒ zhào。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出处: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招。”译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是人造成的。

引用: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臣闻祸福无门,惟人所招。人无衅焉,妖不妄作。”臣子我听闻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是人造成的。人如果没有挑衅的行为,妖怪是不会轻易作为的。

扩展资料:

祸福无门的近义词是祸福由人。

祸福由人,拼音是huò fú yóu rén,汉语成语,指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惟人”。

出处:明王錂《春芜记·反目》:“天网恢恢真可信,须知祸福由人。”

出处:唐·杨炯《从弟去溢墓志铭》:“祸福惟人,圣人有抑扬之教。”译文: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圣人有或直接或间接的教学方式。

2. 福祸无门,惟人所召的翻译

福祸无门,惟人所召释义 无门:没有定数。

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使用例句 至于自强之道,求其在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群策群力,庶有成功。《蜀记》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秦惠文王准备攻打蜀国,苦于不知道出兵蜀国的捷径,于是让工匠雕刻了五头石牛,并把金子装在石牛的 *** 后面。

蜀人看见了,以为石牛能屙金子。蜀王便派5个大力士将石牛运入蜀国。

运石牛的道路修成了,秦国的军队遍跟随其后,对蜀国发动突然袭击,蜀国便亡国了。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所召。

3. 福祸无门,惟人所召的翻译

福祸无门,惟人所召

释义 无门:没有定数。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使用例句

至于自强之道,求其在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群策群力,庶有成功。

《蜀记》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秦惠文王准备攻打蜀国,苦于不知道出兵蜀国的捷径,于是让工匠雕刻了五头石牛,并把金子装在石牛的 *** 后面。蜀人看见了,以为石牛能屙金子。蜀王便派5个大力士将石牛运入蜀国。运石牛的道路修成了,秦国的军队遍跟随其后,对蜀国发动突然袭击,蜀国便亡国了。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所召。

4. 福祸无门 唯人自招的意思

呵呵~~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个很有机缘的人~!

“福祸无门 唯人自招”出自《太上感应篇》,原文是“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这两句话几乎是我的座右铭。

其大意是:人生中的福与祸(包括身后的境遇,如成仙或又变回人)不是自然降临于我们身上的,而是由我们的种种所为或所思酿成的因而成的果。

这是根据我对《太上感应篇》的一些浅见而意译出来的,希望你能满意~愿以《太上感应篇》中的最后一段与你共勉:“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无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5. 文言文翻译太上感应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正文第一句,太上曰,太上呢?我们可以看做是至尊的一种称呼,所谓,称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认真的去体会天道,也就是天理,顺乎人心,而去奉行的意思,所以叫太上。

全篇是以开头的四句为总纲,这就是所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啊,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四句,把感应理与事,都说得非常的透彻,感好比种植,应好比是花果,有感必有应,随感随应,这是天然之道,这个道理,非常之深,当然也不是很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够说得完。 全文的结构,可以分做七个大段,第一个大段是总纲,有四句,第二个大段是示警,就是很明显的指示我们警告我们,第三大段是讲修福、福报,第四大段是讲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以这二段,福报与恶报为本文的重心之所在,主要的一部分,第五个大段,推本念初,也就是根本,第六也是全文的旨归,也就是用心之所在,改过迁善,未后几句是全文的结勉,总结劝勉我们,一共分做七个大段。

前面两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啊!这两句是阐明感应的道理,是讲感应之理,后面这两句,是善恶之报,报是报应,如影随形,这两句是阐明报应之事。天地有司过之神,司是司理管辖的意思,‘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这个几句,是阐明,下面有六句呢?是别说,夺人之算,算在中国,一般的***,是一百天,你造了大的恶事,夺你一算,这个一算,就是一百天,一纪是十二年,所以有大善,可以延寿,有大恶,可以减寿啊!‘算减则贫耗’,这是一桩事情,这就是报应,算减你就得贫耗,‘多逢忧患’,凡是操心的事情,灾难的事情,常常遇到,‘人皆恶之’,这是第三个,俗话说,某人倒楣了,某人不走运了,人见到他都讨厌他,都不理他,‘刑祸随之’,天灾人祸都来了,‘吉庆避之’,凡是好的事情,吉祥的事情,他遇不到,‘恶星灾之’,恶星就是凶恶之星,所谓是凶神恶煞,别人遇不到的,他遇到了,这是别说的六桩事情,未后一句,这是中段里面的一个总结,‘算尽则死’,我们俗话,有一句话说,福尽人亡啊!也是这道理,这是示警的这一段,提出来警告,告诉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动一个恶念,做一桩别人不知道的坏事,以为可以瞒过别人,殊不知可以瞒过人,不能瞒过天地鬼神,不能瞒过自己的良心,我们做了恶事,动了恶念,心不安,所以与这一些司过之鬼神,就起感应道交了,他怎么知道的,他怎么来的,我们心有所感,他有所应,感应道交啊!我们要具畏心,时时处处有畏惧之心,我们的心才能够养成诚敬,诚敬是福德的根源啊!说‘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那么,这一些详细,诸位可以去查看,感应篇汇编,或者是感应篇直讲,都解释得非常的详细,这一段是讲天神的检查,人与天,人与鬼神,人与六道,乃至于人与尽虚空遍法界,息息相关,感应道交啊!感应之理,甚深难以觉察,感应之事,非常的微细,也不是我们粗心人,能够观察到的,如果你有定功,有甚深的定力,你在定中可以见到这些理,可以见到这些事,所以功夫,要认真的做,而后这功夫愈深,理愈明,理愈明,愈能增进功夫,所谓是行解相应,理事一如啊! 下面一段,这是讲的身中神,在佛法里面,所谓识神,华严经里面,所谓同生,同名,二童子,我们看***,‘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这就是身中神,他不离开我们,我们举心动念,他都知道,所以不必天神检查我们,身中神,到时候,庚申日啊!每六十天当中就有一个庚申日,换句话说,两个月里面,他要上天去报告一次,这一个人,他心的善恶,行的善恶,诸位想一想,他怎么不知道呢?第三是‘月晦之日,灶神亦然’,这个奉祠灶神,在过去中国大陆,可以说每一家,每一户,对于灶神都非常恭敬,灶神有一个对联,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这是我们世人,对于灶神的期望,那么,既然有这个期望,我们要符合神明的期望,上奏好事,当然我们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一定去奏好事,去报告我们的好事,下地保平安,凭什么保佑你平安,感应道交,我们是积善修德啦!尤其是广积阴功,这是我们平安的张本。

末后这几句是结劝,劝勉我们,‘凡人有过’,凡是通指一般人,如果有过失,‘大者夺纪’,一纪是十二年,这是大过失,‘小者夺算’,算是一百天,不一定是你减少了寿命,减少了十二年,或者是减少一百天的寿命,亦不尽然,是这个***,可以说呢?做大的恶事,十二年不走好运,做小的恶事一百天没有好运,诸位细细在这个里面去观察,这个感应之事,感应之理啊!你能够看得出来,你能够体会得到,这也是一门实际的学问,说‘其过大小,有数百事’。 那么在这一篇里面,大大小小的就说了一百多条,说‘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这是说长生,使人求的一种,每一个人,都求著自己长寿啊!俗话所谓是多福,多寿,多男子啊!这是我们中国世俗里面,一般人,***,家家所求的,那么,这一段是讲的示警,尤其末后,结劝的太好了,我们要求长寿,要求富贵,必须要把我们不吉祥的,恶心,恶的行为,灾祸的果报,我们要晓得避免,怎么个。

请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出典吗?原文是什么?

意思是: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是由自己招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像人影紧跟着形体一样,绝不差错。

《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而引来身外的功名富贵。

善恶感应,不差分毫,如同人做一件善事,起初没有想到会有善报,但善报自然会来,做了一件恶事,起初也没想到恶报到来,但恶报自然会来。如同形与影,影子一步也不离形。如果能把报应二字反复思考,择善而从,自然就会避免恶报,得到善报。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里“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门至尊之称也,“太上”是无上之上的意思,是华夏最尊贵的词语。

“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扩展资料:

历史

《太上感应篇》最初只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始获官方重视,历经宋、元、明、清而久盛不衰。它以儒家现实的封建***准则,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言行,特别是有助于保证国家、社会、家庭的严谨秩序,故而博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同时,那些诚心修道者也推崇它,因为它不同于一味要求人们凝神思道,清心静虑的心灵修炼术,而是具体、现实地提出了行善得道的方式,这使得世俗道教从精神道教中分离出来,满足了人们渴望通过现实的生活方式也能到达得道成仙的人生境界的愿望。

百度百科-太上感应篇

成语 “什么无门”?

出自《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原文如下:

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也有类似的说法:

太上曰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

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

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

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

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

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译文如下:

子的师傅太上说 :“灾祸和福祥是没有门户可供主观选

择 ”。进祸门还是进福门是由人善恶行为决定的。善恶报应,

和人的影子一样跟着人的形体移动。天上地下都有专门监督人

间善恶的神灵,这些神灵依据人所犯罪轻重,给以程度不同的

处罚。犯罪轻者神灵使你贫穷,经常遇到忧愁和灾难,众人都

恨你,刑罚和灾祸跟着你,好事和你没缘份,恶星对你降灾,

直到你死。还有三台、北斗神灵在人的头上、专门记录人的罪

过。月亮不明时,灶王爷也和三台、北斗星君一样记录人的罪

恶。不管什么人,只要你犯下罪过,罪过大了要夺命,罪过不

大叫你万事不如意,不成功。大小罪过有几百,你若想长寿,就要避开所有罪过。

反正是佛、道的劝世报应说就对了,用意就是劝人向善,好了,佛、道两家的出典都给你了,希望你满意!

福祸无门

读音: [ huò fú wú mén ] ?

释义:无门:没有定数。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近义词:祸福同门、祸福由人 。

反义词:命中注定

?

造句:

1、然而,所谓的生死有命,祸福无门!唯己自招!它不断的吞噬……

2、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3、刚才我听到有人吟诵甚么‘祸福无门‘的偈语,那人在哪里?

4、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果报,如影随形。

5、你简直是想让我,祸在眼前、祸福无门、祸从天降、祸在旦夕、祸不单行、祸生肘腋、祸国误民、祸结兵连、祸起萧墙、祸国殃民……。

6、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7、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沐大人奈何苦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