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盐车无人顾出自于哪些典故,汗血盐车无人顾典故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10 0
  1. 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因为解释其义依韵加四句
  2. 盐车病骥的成语典故
  3.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原文_翻译及赏析
  4. 辛弃疾《贺新郎》中的正目断,关河路绝是什么意思?

一 辛弃疾其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他一生可分为四期。1162年以前为沦陷及起义期。辛弃疾幼年跟随祖父辛赞生活。辛赞在靖康之难时未能南渡,但爱国之心不泯,常向辛弃疾灌输“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美芹十论》)的爱国思想。1160年,年仅20岁的辛弃疾聚众2000人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反金义军,诛杀过叛徒义端、张安国,“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1162—1181年为南渡初时期。1162年辛弃疾回到南宋,最初并未受到真正重用,只是任些闲职。面临苟和势力不断上涨的局面,辛弃疾于1165年及1170年,先后写下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议》,向朝廷全面陈述自己抗敌救国的大策。《美芹十论》前三篇论述了宋金形势、战争性质,民心向背,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实力,做好北伐准备,完成恢复大计,作了具体的论述与规划。在《九议》中,辛弃疾再次斥责了投降派的谬论。并指出应作好打持久战的战略准备。1172年以后官职虽有升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任地方要员,但“二年历遍楚山川”式的频繁调任,使他的爱国抱负始终难以施展。1181—1203年为闲居带湖、瓢泉时期,其间除1192—1194年一度被起用为福建安抚使外,一直赋闲在家。此时他心情十分矛盾“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这并非他的愿望,他依然惦念着北伐事业。由于感情抑郁不平,时间又悠闲有余,故尔这一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1203—1207年为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这时韩侂胄主持北伐事宜,任命辛弃疾镇江知府。辛弃疾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又反对草率从事。但他并未得到韩的真正重用,不久又被罢职,北伐亦失败,辛弃疾赍志以殁,临终前“大呼杀贼数声”(《济南府志》)。有《稼轩词》。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汗血盐车无人顾出自于哪些典故,汗血盐车无人顾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二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和势力的词。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和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辛弃疾曾赋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语)的自白。 三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P119

辛弃疾词最显著的艺术成就在于充实、巩固、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英雄语”、“豪杰词”,至此豪放风格才蔚为大国,正式成派,辛弃疾的创作也成为这一派的代表。正像刘克庄、王士祯所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辛稼轩集序》)“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

为了创建豪放词风,辛弃疾使用了一系列相应的艺术手段。

他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发的形象。他写自己的远大抱负是“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他写自己的矫健身手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他写自己的狂态是“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他写他人、古人也多是“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他笔下的景物也多是飞动壮观的景色。仅如山,他写道:“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沁园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菩萨蛮》),把静态的山势写成奔腾的动态,极为豪放。他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及象征手法来加强豪放色彩。如《水调歌头》云:“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其浪漫恣肆的风格直逼诗仙李白。又如《太常引》云:“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乘风”三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屈原“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实同,而“斫去桂婆娑”,“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周济《来四家词选》)

他善于运用跳跃、顿挫之法,增强时空的跨度和感情的起伏,尤善于将最凝重的感情熔铸于开头、结尾之中。如《摸鱼儿》(见后引)开头“‘更能消,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白雨斋词话》)而结尾又将一腔怨悱之情化入“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衰败景色中,使全词的意境更加深邃。又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列举了“醉里挑灯看剑”等几件壮事,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又将无限感慨蕴含其中,令人不忍卒读。

辛词的豪放风格往往是通过各种形式加以表现的,它“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胡应麟《诗薮》)这种豪放的“变调”(借用评词家的用语,评词家往往以婉约为正宗,以非婉约为变调)往往更能表现出辛词的内在气质和本色风格。

辛词善于寓刚健于温柔之中。如《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表面上完全是一首宫怨之词,但实际上是抒发自己忧伤国事,忠而见谤的怨怒心情,正是那类“肝肠如火,色笑如花”的代表作。

辛词还善于寓悲愤于闲适之中。这类词以淡笔写浓愁,轻笔写重压,闲笔写大志,如: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全词围绕同一个愁字写少年与暮年的不同心态,笔触似乎漫不经心,但内心的感慨却是十分沉重深邃的。

辛词还善于寓庄严于谐谑之中。如写醉中“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在诙谐俏皮之中,将自己兀傲坚强的性格和人生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至。

除了豪放,辛词也不乏婉约、平淡、清丽等多种风格。正像范开、刘克庄在稼轩词序中所评:“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之作,“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除了对豪放风格的建树外,对表现手法的发展也是辛词的重要成就。

辛词不但以诗为词,还进一步以文为词,更进一步有意识地把其它文学样式的手段都调集到词中。

如喜用典、善用典。辛词用典杂而广,且能作到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他善于连用典故,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人之典,而这些人除廉颇外都与京口有关。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三句,在用刘义隆典时又套用了霍去病之典,典中套典,极尽能事。在连用典故时,还能层层深入,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连用三典,第一典用张翰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事实;第二典用陈登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原因;第三典用桓温事,表示自己不愿归隐的结局,组织在一起,表达得十分深刻。

又如喜议论。议论性强是南宋初中期词的共同倾向。辛词的议论有的融化于生动的形象中,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有的借助了怀古,如“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有的是径直的议论,如“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又如善用比兴、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比兴,如前引的《太常引》之写月,比拟如《贺新郎》之写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词的比喻有如苏诗的比喻,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如《沁园春·叠嶂西驰》下阕云: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连用三喻来形容山的风度、威仪、气质,而且都是倒喻,想象新奇而句律严整,极见工力。

再如善用精美的文学语言,又善用通俗的口语;善用散文句式入词,又善于点化前人诗句成语入词,在语言表达上也取得了集优汇萃的成就。精美的文学语言如《沁园春·叠嶂西驰》,笔笔都堪称是“雄深雅健”的描写;口语如《清平乐·茅檐低小》中的“大儿”、“中儿”、“小儿”,《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的“七八个星”、“两三点雨”等。用散文句式入词如《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沁园春·杯汝来前》等都好像是巧妙地把一篇小品散文按词牌的句律点断而已,读起来格外幽默。点化前人诗句用语的,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生子当如孙仲谋”等,就是直接点化或引用杜甫诗和曹操语的。

当然,辛词中过于逞才使气,炫耀学问;过于追求以议论入词,至使议论变得直露或陈腐;过于追求以文入词,至使词失去了应有的韵味,也时或有之,但这都不足掩盖他在表现手法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就。

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因为解释其义依韵加四句

有关,下面的详细说明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与一般的文人词客不同,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年轻时在北方组织了一支抗金义军,参加农民领袖耿京的队伍,后来耿京被叛徒出卖,他赤手空拳率领五十骑,在五万人的敌营中缚取叛徒,并号召上万士兵反正,带领他们投奔南宋。他为朝廷上《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符合强弱消长之势的北伐方案,也表现出他善于用兵的远见卓识。但在主和派得势的南宋小朝廷,他得不到重用,只在建康、江西、湖北、湖南做过几任地方官。政治地位十分孤危。从43岁起,闲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二十年中被弃置不用。中间仅一度担任过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64岁时重被起用,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但不久又被罢免。只得再回铅山赋闲。四年后赍志而没。有《稼轩词》。

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加上政治上遭受的压抑,使辛弃疾在词中充分表现了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和刚正之气。他的词数量很多,今传六百二十多首。内容广阔,题材多样,吊古伤时,谈禅说理,评论政治,歌咏山水,无所不写。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思想感情。

首先,抒写热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以及英雄失路、有志难成的忧愤不平:英雄主义精神是辛弃疾词的基调。他力求把爱国壮志化为战斗行动,在统一祖国的不世功业中,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对于自己挽回国家命运的才能充满了信心:“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在《水龙吟》一词中,他借祝寿抒写了自己报国的雄心: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1〕,可怜依旧!夷甫诸人〔2〕,神州沈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荫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犇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这首词题为“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韩尚书即韩元吉,号南涧。宋孝宗时官至吏部尚书,也是主战派。甲辰岁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辛弃疾这时45岁。开头用晋元帝南渡建立东晋的典故,直率地道出他对南宋***缺乏经纶之才的失望。因而慨然以万里平戎的功名自许。尽管被劾落职,他仍然以“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己任。这种强烈要求建立功名的愿望并非尽出于个人立身扬名的动机,而是以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为出发点的。他在许多作品中表现了无法忍受南北分裂的痛苦心情和对北方故土的深切怀念。《贺新郎》(送杜叔高):“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著名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追怀南宋建炎年间金兵追击隆裕太后直到江西造口(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的往事,想到中原至今尚未恢复的现实,即景抒情: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在今赣州市西南,赣江经过台下向北流去,与袁江合流的地方名为清江。词人想到江水中流淌着无数逃难行人的泪水,感慨南宋小朝廷经过几近灭亡的颠沛流离,尚不思恢复。遮断人们遥望长安视线的青山,就像阻拦恢复大业的种种障碍。词人虽然坚信人们向往统一的心愿像江水东流一样无法遮断,但是深山里传来的鹧鸪声,仿佛又在提醒着目前“行不得也哥哥”的艰难处境。

在主和派的压制下,辛弃疾渡江南来的理想逐渐幻灭,因此更多的词抒写了壮志难酬的苦闷。驰骋沙场的愿望只能在对从前战斗生活的追想中实现。《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4〕,五十弦翻塞外声〔5〕,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6〕,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以飞快的节奏将当年率领部下宿营练兵、跃马横戈的战斗生活写得龙腾虎跃,气势如霹雳闪电。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醉梦中的回忆。了却恢复大业、名垂青史的幻想被年华老大、不受知遇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7〕。燕兵夜娖银胡ttt 〔8〕,汉箭朝飞金仆姑〔9〕。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宇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词题说:“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写的是怀念昔日带领上万士兵投奔南宋,突破金兵封锁的激烈战斗场面。然而空有恢复的雄谋大略,却只能在归耕生活中消磨岁月:“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青苔”(《水调歌头》)。“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辛词里这种感情炽烈、踔厉风发的英雄气概,与他一生立身行事相表里,是他一生肝胆的写照,而他到迟暮之年仍不能实现自己恢复中原之志的悲剧结局,又使这种豪语壮气中充溢着郁怒悲凉的情绪,从而形成了辛弃疾“英雄之词”悲壮激烈的独特基调。

其次,辛弃疾在一些词里委婉地讽刺了南宋君臣苟安求和、屈辱妥协的腐朽本质:辛弃疾是北人南下,没有政治背景,处境孤危,因而常用比兴和历史典故含蓄地讥刺朝廷的投降政策。“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水龙吟》)挖苦南宋君臣只是些苟安求和的庸碌之辈,找不出几个经邦济世之才。他多次把主和派比做西晋清谈误国的王夷甫(王衍),借两晋故事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陆沉,几曾回首?”(《水龙吟》)“叹夷甫诸人清绝!”(《贺新郎》)虽然长安父老盼望恢复,可是和议派只会像王夷甫那样清谈误国。“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他感叹像汉代萧何追韩信那样重用创业之才的历史再不会在今天重现:“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贺新郎》)。他反用蒸王派郭隗求千里马的故事,指出汗血宝马被用来拖笨重的盐车,千里以外来投奔的骏马变成一堆无用的骨头。他讥讽南宋偏安一隅是“剩水残山无态度”(《摸鱼儿》),将萎靡

胆怯、不思振作的主和派比做冻了的芋头和秋后摘剩的小瓜:“世上儿曹多蓄缩,冻芋旁堆秋瓞”(《念奴娇》)。这些讽刺虽较隐晦,但仍富于强烈的批判意义。

再次,由于辛弃疾一生中许多岁月在隐居中渡过,因此有很多作品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流连诗酒、啸傲溪山的情怀:辛弃疾在42岁时因言官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上饶带湖,二十年内闲散在家。其志其情虽始终不在松竹鸥鹭,但长期闲居的生活也使他出色地描绘了一些清新活泼的田园风景画。如《丑奴儿近》

盐车病骥的成语典故

白居易 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因为解释其义依韵加四句

义重莫若妻,生离不如死。

誓将死同穴,其奈生无子。

商陵迫礼教,妇出不能止。

舅姑明旦辞,夫妻中夜起。

起闻双鹤别,若与人相似。

听其悲唳声,亦如不得已。

青田八九月,辽城一万里。

徘徊去住云,呜咽东西水。

况当秋月弹,先入忧人耳。

怨抑掩朱弦,沉吟停玉指。

一闻无儿叹,相念两如此。

无儿虽薄命,有妻偕老矣。

幸免生别离,犹胜商陵氏。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俱授秘书省校书

郎,始相识也。]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

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唐昌观玉蕊,崇敬寺牡丹,花时多与微之有

期。]

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

[辛大丘度,性迂嗜酒;李二十绅,形短能诗。

故当时有迂辛短李之号。]

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

[刘三十二敦质,雅有儒风;庾七玄师,谈佛

理有可赏者。]

度日曾无闷,通宵靡不为。

双声联律句,八面对宫棋。

[双声联句,八面宫棋,皆当时事。]

往往游三省,腾腾出九逵。

寒销直城路,春到曲江池。

树暖枝条弱,山晴彩翠奇。

峰攒石绿点,柳宛曲尘丝。

岸草烟铺地,园花雪压枝。

早光红照耀,新溜碧逶迤。

幄幕侵堤布,盘筵占地施。

征伶皆绝艺,选伎悉名姬。

铅粉凝春态,金钿耀水嬉。

风流夸堕髻,时世斗啼眉。

[贞元末,城中复为堕马髻、啼眉妆也。]

密坐随欢促,华樽逐胜移。

香飘歌袂动,翠落衫钗遗。

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

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

[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

残席喧哗散,归鞍酩酊骑。

酡颜乌帽侧,醉袖玉鞭垂。

紫陌传钟鼓,红尘塞路歧。

几时曾暂别?何处不相随?

茌苒星霜换,回还节候催。

两衙多请***,三考欲成资。

运启千年圣,天成万物宜。

皆当少壮日,同惜盛明时。

光景嗟虚掷,云霄窃暗窥。

攻文朝矻矻,讲学夜孜孜。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时与微之结集策略之目,其数至百十。]

[时与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相顾

辄笑,目为毫锥。]

繁张获鸟网,坚守钓鱼坻。

[谓自冬至夏,频改试期,竟与微之坚持制试也。]

并受夔龙荐,齐陈晁董词。

万言经济略,三策太平基。

中第争无敌,专场战不疲。

辅车排胜阵,掎角搴降旗。

[并谓同铺席、共笔砚。]

双阙纷容卫,千僚俨等衰。

[谓制举人欲唱第之时也。]

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既在高科选,还从好爵縻。

东垣君谏诤,西邑我驱驰。

[元和元年同登制科,微之拜拾遗,予授周至尉。]

在喜登乌府,多惭侍赤墀。

[四年,微之复拜监察,予为拾遗、学士也。]

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每列鹓鸾序,偏瞻獬豸姿。

简威霜凛冽,衣彩绣葳蕤。

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常憎持禄位,不拟保妻儿。

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

下鞲惊燕雀,当道慑狐狸。

南国人无怨,东台吏不欺。

[微之使东川,奏冤八十余家,诏从而平

之,因分司东都。]

理冤多定国,切谏甚辛毗。

造次行于是,平生志在兹。

道将心共直,言与行兼危。

水暗波翻覆,山藏路险巇。

未为明主识,已被幸臣疑。

木秀遭风折,兰芳遇霰萎。

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支。

腾口因成痏,吹毛遂得疵。

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邂逅尘中遇,殷勤马上辞。

贾生离魏阙,王粲向荆夷。

水过清源寺,山经绮季祠。

心摇汉皋佩,泪堕岘山碑。

[并途中所经历者也。]

驿路缘云际,城楼枕水湄。

思乡多绕泽,望阙独登陴。

林晚青萧索,江平绿渺弥。

野秋鸣蟋蟀,沙冷聚鸬鹚。

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白醪充夜酌,红粟备晨炊。

寡鹤摧风翮,鳏鱼失水鳍。

暗雏啼渴旦,凉叶堕相思。

[此四句兼含微之鳏居之思。]

一点寒灯灭,三声晓角吹。

蓝衫经雨故,骢马卧霜羸。

念涸谁濡沫?嫌醒自啜醴。

耳垂无伯乐,舌在有张仪

负气冲星剑,倾心向日葵。

金言自销铄,玉性肯磷缁?

伸屈须看蠖,穷通莫问龟。

定知身是患,当用道为医。

想子今如彼,嗟予独在斯。

无憀当岁杪,有梦到天涯。

坐阻连襟带,行乖接履綦。

润销衣上雾,香散室中芝。

念远缘迁贬,惊时为别离。

素书三往复,明月七盈亏。

[自与微之别经七月,三度得书。]

旧里非难到,余欢不可追。

树依兴善老,草傍静安衰。

[微之宅在静安坊西,近兴善寺。]

前事思如昨,中怀写向谁?

北村寻古柏,南宅访辛夷。

[***观西北院,即隋时龙村佛堂,有古柏一

株,至今存焉。微之宅中有辛夷两树,常与

微之游息其下。]

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颐?

病多知夜永,年长觉秋悲。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

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作品赏析

原诗是一首五言排律,写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时。这两句是写对元稹(字微之)的思念,以致心神不安,不饮酒似醉,纵加餐仍饥。比喻奇特,运笔巧妙,足见友情之深厚,想念之殷切。

千钧①势易压?一柱力难搘②

①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②搘(zhī):支撑。

这两句是说,千钧之势很容易把人压垮,一根木柱实难支撑强大的压力。以“千钧势”喻朝中权贵,以“一柱”喻元稹。含蓄地指出权贵们以千钧压顶之势迫害元稹,元稹独力难支。极力为元稹鸣不平。

木秀①遭风折 兰芳遇霰②萎

①木秀:喻才能出众。

②霰:白色中透明球形或圆锥形的固体降水物。常于落雪前下降。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二月,元稹任监察御史,三月奉命赴东川按狱,劾节度使严砺违法加税,为八十八家冤事***,为执政者所忌,还京后贬为分司东都。次年春,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的白居易上疏论元稹不当贬,未被***纳。白居易写这首五言长篇讽喻诗,为元稹鸣不平。这两句是说,秀木优于、高于众木,易遭风折,兰芳遇霰打则枯萎。这是把元稹蒙冤遭贬,喻之为风折秀木,霰打兰芳,愤慨之意,溢于言表,语意明晰,比喻贴切。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白居易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

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

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

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

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

赏析

微之,即其好友元稹,两人同科及第,并结为终身诗友,并共同倡导了***府运动。

本诗主要讲述初夏时节,美景当前,却与好友知己却分居两地的无奈之情。其中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麦子属北方农作物,水稻属南方农作物,吴,越更是对立的国家,写出作者与好友分居两地,赏着不同的风景,感受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唯一相同的恐怕就是那颗互相思念,牵挂的心情吧!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美好的初春时节,已经虚度过去,游玩的心情突然低落起来。我们却又分居两地,实在无奈!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作者: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注释:

1、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2、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3、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4、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骏马拉运盐的车子。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5、骏骨句: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6、我最怜君中宵舞句,《晋书祖邈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7、补天裂:女娲氏补天。《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赏析:

本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着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着》)。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着》)。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象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今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典源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君亦闻骥乎?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滕折,尾湛胕(fu) 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文选·曹植〈求自试表〉》李善注引《战国策》作:“昔骐骥驾车吴坂,迁延负辕而不能进。遭伯乐,仰而长鸣,知伯乐之知己也。”

释义用法

千里马老了,拉盐车上太行山,身上溃烂,汗水交流,虽竭尽全力,也爬不上坡。遇见伯乐 (孙阳),俯仰嘶鸣,知道伯乐了解它。后以此典表示优秀的人才遭遇困厄,被埋没不受重用; 或指担任超出承受能力的重 担。

用典形式

负盐 清·吴元龙:“负盐驾鼓力不任,豢养却依支道林。”

困骥 唐·孟郊:“困骥犹在辕,沉珠尚隐精。”

盐车 唐·杜甫:“盐车虽绊骥,名是汉庭来。”宋·苏轼:“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

盐坂 唐·李贺:“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盐辎 宋·苏轼:“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

峻坂 唐·李白:“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嘶盐 明·徐渭:“带烙成骈死,嘶盐了此生。”

老盐车 清·归庄:“常恐老盐车,自古伯乐少。”

困盐车 唐·李商隐:“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宋·张炎:“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驱盐车 清·顾炎武:“矫首望太行,努力驱盐车。”

服盐车 清·黄景仁:“归来服盐车,努力待迟暮。”

盐车厄 宋·苏轼:“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宁非天。”

盐车汗 清·王夫之:“一顾盐车汗,如逢纵壑鳞。”

盐车劳 明·李东阳:“南宫四举不一荐,骏马未脱盐车劳。”

盐车骖 宋·黄庭坚:“骥来盐车骖,井下短绠引。”

盐坂车 宋·陈师道:“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叹息良马 清·黄景仁:“坐使孙阳辈,叹息良马群。”

汗血盐车 宋·辛弃疾:“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重耳盐车 明·高启:“请看垂耳盐车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泪尽太行 明·徐渭:“孙阳何处是,泪尽太行程。”

盐车绝足 宋·黄庭坚:“盐车之下有绝足,败群勿纵为民残。”

盐车病骥 唐·元稹:“金籍***天上合,盐车病骥轭前惊。”

骥伏盐车 宋·黄庭坚:“骥伏盐车不称情,轻裘肥马凤凰城。”

孙阳怜瘦骨 清·蒲松龄:“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玄石葬荒邱。”

峻坂服盐车 清·赵执信:“未令峻坂服盐车,忍见敝帷埋爽垲。”

辛弃疾《贺新郎》中的正目断,关河路绝是什么意思?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豪放 , 叙事 , 抒情壮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著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著酒, 更换著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赏析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 *** 。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着》)。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着》)。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 *** 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著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 *** 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宋代·陈人杰《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豪放爱国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宋代·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鹧鸪天·西都作

宋代 : 朱敦儒

宋词三百首 , 豪放言志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 : 辛弃疾

宋词精选 , 高中古诗 , 豪放 , 写景 , 爱国壮志

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山河分裂,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句解): 老大那堪说。(因为是和,所以紧承陈亮词的开篇“话杀浑闲说”,英雄老矣,光阴虚度,壮志难酬,还有什么可以说的。)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用三国陈元龙和汉代陈孟公的典故。《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刘备投奔刘表以后有一次和刘表纵论天下英雄,论到陈元龙,有个叫许汜的人说陈元龙这个人没有礼貌,我到下邳去见他,他半天不跟我说话,最后自顾自地跑到一个大床上去睡,让我睡下床。刘备就说了这么一段话:“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你要是碰到我刘备,我恨不得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岂止上下床!这里要解释臭味,气味,臭味相投,原来无贬义,气味相投,情投意合。《周易》:“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瓜葛”喻关系相连,汉陈孟公待客非常热情,每当客来,豪饮大醉,把客人的车扔到井里,为把客人多留几天。作者用元龙、孟公的典故,说明自己与陈同甫的友谊是因为他们共同的志向和情趣。)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又想起与陈亮相会时饮酒高歌,把世人看作千钧的富贵视作轻如毛发的情景。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是为表现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咱们的豪言壮语在空中盘旋,可是有谁来听呢?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ào”。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跟积雪惊堕孤月窥窗对照,形象描绘朝廷苟安妥协、抗金志士被打击排挤的局面。)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仇国耻抛在脑后。)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渠侬,他。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严厉质问: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合”多“离”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你们怎样面对神州?怎样面对历史?词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爱国志士饱含爱国***,却报国无门,这就像让千里马去拉盐车而没人注意。“汗血”,即“天马”,是一种千里马,流汗如血。据《战国策·楚策》,骏马拉着盐车上路,久行不歇,大汗淋漓,伤痕累累,伯乐遇见,抱头而哭,骏马“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千里空收骏骨”源于《战国策·燕策》:燕昭王即位后广招贤能,郭隗wěi就讲了一个古代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马的故事,说涓人去找千里马,三个月才找到,可千里马已死,于是用五百金买了马骨头。君王大怒,涓人说,死马尚且花五百金买来,何况活马呢,人们一定欣赏君王爱千里马的。果然,不出一年,来了很多千里马。这里指当权者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结心头不便明锐的不平。)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山河分裂,悲怆之情油然而生。)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用晋代祖逖刘琨闻鸡起舞和女祸氏炼石补天的典故,赞扬陈亮虽遭压抑,但仍积极奋发,矢志于统一大业。唱出了南宋时代最强音:“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观众朋友肯定注意到了,这两首词大量地引用典故,这是由词的内容,由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决定的。因为辛弃疾这样的词,虽然也要让歌妓们唱来淆酒,但未必让歌妓也懂得,只是为了直抒胸臆,唱出一腔愤懑,面对山河破碎国家分裂,词人一统壮志难酬,所以在词中援引古代志士仁人以自励自勉,援引存亡兴替的历史教训以警世震俗。有人批评,辛词用典太多而且生僻,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怎么办?观众朋友如果真的仰慕辛弃疾那样高阔的情怀,真想读懂他那些喷薄着爱国热忱的词章,就去查词典看资料,借助一些注释和分析讲解。辛弃疾是英雄,但决不是草莽英雄,他不但在百万军中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而且是胸存万卷,在经史子集之间游刃有余,正象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文选、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这是辛词,表达爱国情怀词章的一大特点,把握住这一特点,你得到不止思想感情的熏陶,还会有人生阅历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