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九等等级排名,士农工商排序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8 0
  1. 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等级是什么?
  2. 古代职业地位等级排列士农工商
  3. 士农工商现今的顺序
  4.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怎么解释

士为上等贵族的最低一等,自然是四民之首;中国是农业社会,以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农是四民第二,工就不说了。

商,这一名词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商朝说起,商朝曾以殷为都城,所以又叫殷朝;商朝遗民也可说成殷朝遗民;因此其遗民就叫商人或者殷人,殷人即商人。商人这一名词出于商朝的人。

商朝灭亡后,留存下来的商人地位如何?武王伐纣,灭了商朝。至周成王年幼,管、蔡二叔(武王之弟)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兵反叛。周公东征平叛后,将洛阳建为军事要塞,称为“成周”,“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殷朝遗民被迫集中到洛阳,周朝人叫他们为顽民,经常被召集训话,不许乱说乱动,过着被监视的生活。虽然殷朝遗民已经成为周朝人民的一部分,但是却被另眼看待。他们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怎么过日子呢?只好东奔西跑做买卖。买卖这一行周朝的贵族是不会做的,当时的庶民要种地不能做买卖,而商品买卖又为社***需要的,久而久之,买卖商品的商业成为殷朝遗民的主要行业了。

士农工商九等等级排名,士农工商排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随着民族融合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周朝的少数贵族也开始做买卖了,这样,商人渐渐地就失去了“顽民”的贬义,成为从事商品买卖的职业专称了。到了春秋,郑恒公对周人很友好,并带一部分周民迁洛水以东,立国于新郑。所以,郑国的商人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如富商弦高用12条牛犒劳偷袭郑国的秦军,使其不敢攻郑,上演了历史上富商救国的一幕。另外,郑国地处交通要道,为齐楚秦晋争霸必夺之地,但郑人反而借战争转运各国商品,从中在经济上大获其利,使其国富民强,显示了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商人的地位在社会上渐渐提高了,成为后来封建社会仕、农、工、商四民之一。

这也是商人排名最后的原因吧。

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等级是什么?

古代市井把社会各阶层按贵贱高低分为九个层次,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繁复,又衍生出上九、中九流、下九流的说法。

上九流:一流佛祖(释迦牟尼)二流仙(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八仙等等)三流皇帝(真龙天子、封建帝王)四流官(大小官吏)五流烧锅(酒厂,封建时代曾是最大厂家)六流当(当铺)七商(商贾)八客(庄园主)九庄田(农夫)。这一说法似是受了道家田园情趣的影响)

中九流:一流举子(举人)二流医(医生、郎中、大夫、药房先生)三流风水(风水先生、阴阳先生)四流批(批八字、***先生)五流丹青(书画)六流相(相士、看相的)七僧(和尚)八道(道士)九琴棋(古琴和围棋,标志文人)

下九流:一流巫(画符念咒招神驱鬼的南方巫师)二流娼(明娼暗娼歌妓)三流大神(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体的神巫)四流梆(更夫)五剃头的(挑担走四方的理发师)六吹手(吹鼓手、喇叭匠)七戏子(各类演员)八叫街(乞丐)九卖糖(吹糖人的)。

这些流派当中指出的人物,都是各行各业的总称或者泛指。其中还包含了本行业当中各个小的行业。在古代,把社会划分了各个阶层。需要说明的是那个封建时代这种给人们划分的一个等级的分类方法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即使在古代也只是一种市井文化,并不被主流士大夫阶层所推崇。如今***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古代职业地位等级排列士农工商

上九流主要指的是古代的领导阶级。比如说一流是佛祖,二流是天,三流是皇上,四流是官。中九流主要指的是古代的文艺与科技工作者,比如说秀才,医生,皮影戏等等。而下九流主要指的是社会下层的工作者,比如说唱戏的,剃头的搓背的。

在中国从古时候开始,就对所有人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规划和分割,比如说从最开始就有讲到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那么很多人应该是听过这样的说法,但是内心其实并不知道他真正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个就是对中国古代时期很多人从事的不同行业,以及不同身份的一个分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割呢?是因为大家从事的行业的确是不太一样的,并且在所有人的心中,行业的确也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因此也会有三教九流这样的说法。

并且九流还分为上九流和下九流,也就是说大家对于不同职业以及不同身份之间的高低贵贱是有一定的区分的。

士农工商现今的顺序

士农工商是指在古代社会里四种不同行业平民身份,就是读书人,种地农民,做工手艺人,经商商人。

这四个字,是出自《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从此而来,用这个词直接来诠释这四个职业。

在古代社会里,士这个读书人行业,很是重要。把这个士放在第一个,也就能看出以前人对读书人很重视,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希望天下人都能争先去读书。

在古代社会里,读书人有文化,才能成为国家栋梁,报效国家朝廷,所以读书可以成为人上人,在古代人们心里读书是最天大事。

而排第二是农,就是种地农民,民以食为天,没有农民去种地,就没有粮食,那么大家谈什么都是没用。有人肯定会说,那怎么没有排在第一呢?

那是因为种地人是劳碌命,不是富贵人,在古代大家都想成为一个拥有一定财富和权势上等人。所以种地农民很重要,却又不及读书人高贵,就在第二。

工就是做工艺手艺人,不论是木匠,铁匠,厨子,还是其他手艺人,都是工这个行业。

在什么时候有一门手艺都不会饿死,所以工能排在第三,工人在我们现在社会里也是大主流,在古人那里是很老实靠自己手艺吃饭人。

商就是古代那些经商商人,一直以来在古代经商商人都被人看不上,因为很多商人都是费尽心思去挣钱。

而经商人都会油腔滑调,很少有商人能保持本心一直安分下去,都会在后期开始绞尽脑汁去挣钱,所以在古代很让人反感。

而商人是在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所以才能上榜,而读书人更不喜欢和商人在一起,他们读书人自命清高,而觉着商人满身铜臭,在古代商人就不讨好。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医八娼九儒十丐怎么解释

现在的排名一般情况下是士,商,工,农。

士:具有实权的统治阶级有一定的社会财富;商:社会财富的收割者有一定的权利,但财富在战时等特殊情况可能被统治阶级的士所剥夺压榨;工:普通的职工,以及具有高超手艺的匠人;农:以种植物作物,草药和茶叶等等,以及养殖动物为生。

士农工商,一般情况下士是统治阶级,商是剥削者,工,农是被统治被剥削者。现在的排名一般情况下是士,商,工,农,但并不绝对,具有高超技艺的匠人可能会比某些商人和士人的排名更高。

发展历史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社会并不轻视商人。在殷商时期,人们十分热衷于从事商业,商人之名由此得来,在商朝灭亡以后,周朝吸取商朝灭亡教训,认为商人过度热衷商业,荒废农业,导致国家不稳,最终灭亡,于是在周朝以后,商人的地位就被不断打压,名义上的地位与奴隶等贱籍无异,被其他阶层鄙夷,比如《逸周书·程典》载:“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然而管仲在提出“士农工商”说的时候,虽然将商放在最后,但不是抑商,管仲本就是商贾出身,而在他的变法当中,他极度重视商业的作用,还颁布了许多促进商业发展的国策,所以说管仲是“四民制度”的提出者没有问题,但若是将导致古代中国商人地位低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实在是冤枉。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即把人分为十等,一等人为官,二等人为吏,以此类推至九等人儒,十等人为丐。

所谓人分十等之说,出自两位生活在元代的南宋遗民之著作。谢枋得之《谢叠山集》卷二《送方伯载归三山序》,曰“滑稽之雄,以儒者为戏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谓其无益于国也。”而郑思肖之《心史》中《大义叙略》中,也认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两位南宋遗民记载中,认为在元代人可分为十等,一等人为做官的,二等人为吏使,三等人为僧人,四等人位道士,五等人为从医者,六等人为农民和务工者,七等人为猎户,八等人为,而读书人列为九等,仅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

人分为十等,并非是元代定制,乃是“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的戏谑之语。但人分十等的说法,本身是对生活中社会中下层人民的一种歧视性的等级划分。尤其“九儒十丐”之说中,读书人的地位还没有高,仅在乞丐之上,这是对知识分子严重的歧视和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