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玉碎不为瓦全,何为玉碎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8 0
  1.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自哪个典故?
  2.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3.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什么意思
  4. 冰清玉碎是什么意思,形容什么?
  5.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啊?
  6.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 宁可什么也不要, 也不要不好,不完美的东西。

这个成语来源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何为玉碎不为瓦全,何为玉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自哪个典故

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出自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景皓(元景安堂兄)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

译文: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 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东魏大丞相高洋逼迫孝静帝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齐。高洋心狠手辣,为了不留后患,在公元551年,把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杀死了。可是做了坏事以后,心里很害怕

一天,天空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个不详的兆头。于是,问了彭城王元韶: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刘家的天下而光武帝刘秀又能夺回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这名亲信说不清楚,就随意应付说是因为王莽没有斩草除根,没有把刘氏宗室的人杀干净

高洋信以为真,于是把东魏的宗室近亲全部杀掉,连小孩也不放过。高洋的残忍行为是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感到很害怕,担心他们自己什么时候也会被杀掉,于是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有的人主张改姓高,不再姓元。出主意的这个人是一个县令,叫元景安。他的堂兄元景皓断然拒绝了这种建议。他说,***用改姓的方法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大丈夫宁愿作为玉器被打碎,也不能作为瓦片而保全下来。他宁愿高贵地死去,也不愿屈辱地活着。后来,元景皓因元景安的告密而被处死。但高洋也于三个月后病死。十八年后,北齐宣告灭亡。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出自唐代史学家李百药的《北齐书.元景安传》,意思是宁愿打碎玉器,也不保全陶器,比喻宁愿壮烈牺牲,也不愿苟且偷生。

故事内容

北朝时期,东魏的丞相高洋,用计谋逼迫孝静帝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齐***。高洋这个人心狠手辣,为了不留后患,又把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杀死了。可是,高洋做了坏事以后心里很害怕。

有一天,天空出现了日食,高洋非常担心这是个不吉祥的兆头。于是,他就问自己的亲信:“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刘家的天下,光武帝刘秀却还能夺回天下,这是因为什么?

这名亲信摸清楚了高洋的心思,便说是因为王莽没有斩草除根,没有把刘氏宗室的人杀干净。高洋听了,深得他的意思,便下令把东魏的宗室近亲全部杀掉,连小孩也不放过。一共杀了四十多家,七百多口人。高洋的残忍行为,让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都感到很害怕,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也会被杀掉,于是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办。

有一个叫元景安的县令主张说,要不大家都改姓高,不姓元。不过,遭到他的堂兄元景皓的断然拒绝。他说:“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大丈夫宁可玉碎,何能瓦全。”元景安很生气,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高洋。后来,元景皓被处死。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什么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拼音: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quán,“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原义是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比喻宁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苟且偷生。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出处:它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书-元景安传》。

景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造句: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就跟他们拼到底吧。

冰清玉碎是什么意思,形容什么?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宁愿做坚强的玉,也不愿做脆弱的瓦。用来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节操,也决不屈辱求全。

一、释义

这个成语的玉和瓦都是比喻。在这个成语中,玉代表了坚强、高尚和纯洁,而瓦则代表了脆弱、低贱和世俗。意思就是宁愿做坚强和高尚的人,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不放弃,而不愿意做脆弱和世俗的人,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放弃原则和尊严。

二、出处

景皓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三、近义词释义

1、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宁愿做小而干净的鸡嘴,也不愿做大而脏的牛***。比喻宁愿在小范围内做主,不愿在大范围内受支配。

2、宁为凤尾不为鸡头:宁愿做凤凰的尾巴,也不愿的头。比喻宁愿做次要的部分,也不愿做平凡的主导部分。

3、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宁愿像兰花和玉一样被摧毁,也不愿像瓦砾一样长存。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节操,也不愿像平凡的人一样苟且偷生。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做坚强的玉,也不愿做脆弱的瓦。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节操,也决不屈辱求全。

5、宁为兰摧玉碎,不为瓦砾长存:宁愿像兰花和玉一样被摧毁,也不愿像瓦砾一样长存。比喻为了保持高尚的节操,宁愿牺牲生命也决不苟且偷生。

关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例句

1、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现出了高尚的节操。

2、在面对困难时,他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令人敬佩

3、他的行为体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令人敬仰。

4、他宁愿做坚强的玉,也不愿做脆弱的瓦,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

5、在逆境中,他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令人感到敬佩。

6、他宁愿做坚强的玉,也不愿做脆弱的瓦,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7、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行为,让人看到了他的高尚品质。

8、在面对挑战时,他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令人感到敬佩。

9、他宁愿做坚强的玉,也不愿做脆弱的瓦,这种精神令人感到敬佩。

10、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行为,让人看到了他的坚韧和高尚。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啊?

意思:意思是指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读音:bīng qīng yù jié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原想等终了母亲的天年,雪了父亲的大恨,我把这口气也交还太空,便算完了我这生的事业。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品高尚、操行清白。

冰清玉碎笔画

扩展资料

冰清玉碎反义词:水性杨花

解释: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

出自:大多数的女人就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搔首弄姿、杨花水性

反义词忠贞不渝、冰清玉洁、海誓山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成语。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1、成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可为正义事业而死,也不愿屈辱地活下去。

近义词:宁死不屈、宁玉碎,毋瓦全

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2、成语典故

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

扩展资料:

1、北朝东魏的丞相高洋逼迫孝静帝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齐。高洋心狠手辣,为了不留后患,在公元551年又把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杀死了。可是做了坏事以后,他心里很害怕。

一天,天空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个不详的兆头。于是,他就问元室宗室元韶,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刘家的天下而光武帝刘秀又能夺回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元韶回答是因为王莽没有斩草除根,没有把刘氏宗室的人杀干净(文宣谓韶曰:“汉光武何故中兴?”韶曰:“为诛诸刘不尽。”)。高洋信以为真,于是把东魏的宗室近亲全部杀掉,连小孩也不放过。

2、高洋的残忍行为使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感到很害怕,担心他们自己什么时候也会被杀掉,于是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有的人主张改姓高,不再姓元。出主意的这个人是一个县令,叫元景安。他的堂兄元景皓断然拒绝了这种建议。

他说,***用改姓的方法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他认为大丈夫宁愿作为玉器被打碎,也不能作为瓦片而保全下来。他宁愿高贵地死去,也不愿屈辱地活着。后来,元景皓因元景安的告密而被处死。但高洋也于三个月后病死。十八年后,北齐宣告灭亡。

百度百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保全做人的气节,可以弃生命于不顾。

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不为苟得也。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也是在说,生命虽然可贵,但为了更加高尚的气节大义,宁肯不避祸患,舍弃生命,也绝不苟且偷生。

这层意思后来也演变为另外一句成语:取义成仁(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确实是一种值得弘扬,令人钦敬的高贵品德。它显示出的是不愿与现实妥协的一种决绝的,刚烈而又骄傲的做人骨气和精神。

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楚国的权势贵族所排挤,爱国抱负无以施展,却又不愿同流合污,而遭放逐,最后满怀忧愤自沉于汨罗江。

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自愧于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仰天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的悲叹后,愤而拔剑自刎!

遂给后人留下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惋惜慨叹!

南宋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拒绝投降,甘愿赴死,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

近现代更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不计个人得失,毁家纾难,心甘情愿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他们的精神气贯长虹!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品质值得提倡和景仰,它虽然叫一个人失去了生命,但却捍卫了做人的尊严!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它又不是适用于任何的场景。

只有当个人生命的尊严受到屈辱和挑战,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遭到无情的践蹋和摧残,而自己又身陷囹圄,无力改变时,它才值得付出个人宝贵的生命去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