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和痈的区别图片,痈疽现代叫什么病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7 0
  1. 古人总是“疽发背而死”,这究竟是种什么疾病?
  2. 阴疽具体指的是什么病症
  3. 痈疽疔疖怎么读

古代得“背疽”也能要命,用现代医学术语来讲,背疽就是

按百度百科的解释,背疽,泛指生于背部的有头疽。有头疽,是痈疽之发于体表而有粟米样疮头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常见病因是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高粱厚味。

所以,我们常说的“疽”,就是指在我们某一处皮肤下面长出来的毒疮,这些毒疮有可能长在脸上,也有可能长在背上。有时候我们上火了也会长出痘痘来,这些长出的痘痘,等到他们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痘痘的头部就会冒出一点白色的小圆点。我经常手痒痒要去挤痘痘,结果那些痘痘挤破后会流出淡黄脓液。

在古代,由于医疗的缺乏,当这些毒疮全部汇集于一处,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处理时,他们的身上就会长出更多的毒疮、这些毒疮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巨大的脓疮

疖和痈的区别图片,痈疽现代叫什么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一种疮,是不得不长,人们也很无奈的——那就是背疮。背疮往往出现在一些卧床的病人身上。这些无法动弹的病人由于长时间平躺在床上,他们无法改变自己姿势和***导致他们的背部不能接触到空气,甚至不透气,所以长出了背疮。

而且要紧的是,古人的衣服没有化纤材料,他们穿的棉麻非常的硬。如果病人本来就长了一个个大脓包,这些大脓包还整天被麻衣蹭来蹭去就很容易被感染,古代又没有西药,即使喝中药,因为见效慢,病人早就一命呜呼啦!

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医疗技术先进的时代,我们不用怕炎症和一些疾病,我们真的实在是***啊。

古人总是“疽发背而死”,这究竟是种什么疾病?

阴疽就是:

中医外科学讲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病,多发性肌肉深部脓肿及髂窝部脓肿。一般发生在四肢躯干肌肉多的地方,因为发病快,局部漫肿,容易走窜其他部位,所以叫流注。阴疽的说法不太确切,无头疽相当于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从字面理解,“阴疽初起”是指阴疽(毒疮)刚刚发病的意思。

痈疽(yōng jū),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这样的毒疮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

“疽”是痈的演变、恶化、深入,由气血雍盛到气血瘀闭;由饱满脓浆到干枯或流清水;由体表皮肤、肌肉发展到筋膜、骨髓;由六腑渐至五脏。疽是为毒邪阻滞而致的化脓性疾病。其特征是初起如栗,不发热胀痛,易向四周扩大。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发于肌肉之间,凡皮肤厚而坚韧的地方都可发生,但多发于项后及背部。

现中医按疽病早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

有头疽如脑疽,发背,搭手等,初期顶如栗米,根脚坚硬,发痒发痛,日后根盘渐大,脓头渐多,色红灼热,溃破后,状如蜂巢,一般属阳证。若兼见神志不清,气息急促等全身症状,为痈毒内陷,属危象,包括脓毒败血证等类型。

无头疽发于骨骼肌肉深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溃后易损伤筋骨,类似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阴疽具体指的是什么病症

从现代医学来看,这就是背部发生大面积急性化脓感染症的皮肤病,古代由于没有抗生素,细菌***染很容易大面积扩散,演变为败血症危及生命。传统中医则认为,疽痈是脏腑不调所致,五脏不调易生疽,六腑不调易生痈。脏腑不调,感染风寒,血气凝聚成肿块,肿块深且皮厚者为疽,浅且皮薄有泽者为痈。

一、历史上很多名人得此病

正史列传中的历史人物,几乎都是一时俊杰,不出名的也没资格被史学家记录。而历史人物失意不得志、怀才不遇、不受重用、骤然败颓后,很多记录是?疽发背而死?。

比如,范增?疽发背?,是因为项羽中了刘邦的离间之计,怀疑亚父范增,范增大怒而离开楚营。大概就是心气拂郁于内,积不得解,发而为疽去世。

明朝大将徐达,也是得此病去世,他们背疽而死,都存在忧愤之甚,气郁成病的情况,情绪上波动很大,造成情志内伤而离世。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从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之死来看?《明史?徐达传》

在中医早期典籍,如范增、曹休、徐达、孟浩然等人都是因为政治上受了打击后,心情沮丧因而抵抗力下降。本来要不了命的疮疖化脓,这时却引起败血症进而丧命。

二、疽发背而死的原因。

李迅《集验背疽方》归结为五个方面:天行一,瘦弱气滞二,怒气三,肾气虚四,饮法酒、食炙煿物、服丹药热毒五。元人杨清叟在《仙传外科集验方》亦言其源有五:一是天行时气;二是七情内郁;三是体虚外感;四是身热搏于风冷;五是食炙煿、饮法酒、服丹石等热毒。也就是说,天气、情绪、体质及饮食等均可能诱发此病。

现代中医综合古代说法,认为,痈疽只是中医的一般外科病,其病因有三:

1、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所致2、房室不节,劳伤精气,以致肾水亏损,火邪炽盛3、平素恣食膏梁厚味,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火毒内生。生于背部者名曰?发背?。一大部分,是由糖尿病(消渴病)导致。

总结:

历史人物由于某种重大的变故,产生了或愤怒、或悲伤、或忧惧、或惊恐等情绪,使五脏失调发生病变,以疽的形式呈现于背部,并因此丧生。

疽发背而死?强调的不是死的结果,而是死前的精神状态。它一方面是对?大怒?、?愤恚?、?忧愤?等抽象情感的具象化描写。另一方面,史家不厌其烦地提及此种病因,往往并非仅为?实录?,而是还有别有深意。得此病的人,一般都是政治斗争失败的表现。

痈疽疔疖怎么读

阴疽,症状表现为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为疽,属阴证。多由气血虚而寒痰凝滞,或五脏风毒积热,攻注于肌肉,内陷筋骨所致。

从字面理解,“阴疽初起”是指阴疽(毒疮)刚刚发病的意思。

痈疽(yōng jū),毒疮,多而广的叫痈,深的叫疽。这样的毒疮被现代医学解释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痈发于肌肉,红肿高大,多属于阳症;疽发于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属于阴症。

“疽”是痈的演变、恶化、深入,由气血雍盛到气血瘀闭;由饱满脓浆到干枯或流清水;由体表皮肤、肌肉发展到筋膜、骨髓;由六腑渐至五脏。疽是为毒邪阻滞而致的化脓性疾病。其特征是初起如栗,不发热胀痛,易向四周扩大。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发于肌肉之间,凡皮肤厚而坚韧的地方都可发生,但多发于项后及背部。

痈疽疔疖(yōng jū qí jiāo)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名称,指的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化脓***染。痈疽疔疖的发生通常与体内湿热、毒素聚积、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在中文中,痈疽疔疖这四个字的读音为“yōng jū qí jiāo”。其中,“痈”(yōng)指的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化脓***染;“疽”(jū)指的是皮肤或组织的坏死;“疔”(qíng)指的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脓肿;“疖”(jiāo)指的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化脓性肿块。

痈疽疔疖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和脓液的渗出。治疗上,中医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如中药煎剂、外用药膏等。同时,饮食上也要避免辛辣***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总的来说,痈疽疔疖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生与体内湿热、毒素聚积、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治疗上,中医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同时在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辛辣***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病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