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驽策蹇什么意思,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06 0
  1. 关于明朝的成语
  2. 古代人勤奋读书的四字成语
  3. 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的词语有哪些?
  4. 难见到的成语九十个
  5. 形容人严厉的成语
  6. 厉行四字成语
  7. 对自己要求严格的文言文

形容古代文人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成语:

废寝忘食、囊萤映雪、孜孜不倦、凿壁偷光、宵衣旰食

1、凿壁偷光

鞭驽策蹇什么意思,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学习而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而不逮捕。张衡于是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的。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焚膏继晷、穿壁引光、匡衡勤学、凿壁借光、囊虫映雪、随月读书

反义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2、废寝忘食

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自:战国·列子《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死亡所寄,不吃不睡的。”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还详细说明废寝,斜日晷忘餐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刻苦努力

近义词发愤忘食、焚膏继晷、旰食宵衣、以夜继日、夜以继日、日旰不食、忘餐废寝、披星戴月、孳孳不倦、孜孜不倦、闻鸡起舞、兢兢业业、凿壁偷光、不遑暇食、宵衣旰食、忘寝废食、专心致志、起居无时

反义词夜以继日、焚膏继晷、旰食宵衣、游手好闲、饱食终日、因噎废食、发愤忘食、心不在焉、兢兢业业、无所事事、游手偷闲

3、囊萤映雪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译文:虽然无汗马睡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动

近义词囊萤积雪、裹足取暖、囊萤照雪、孙康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随月读书、映雪读书

反义词不思进取

4、孜孜不倦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自:秦·诸子《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译文:只有天天孜孜不倦,没有人敢安乐

示例:他长年累月~地工作。

近义词废寝忘餐、孳孳不息、业精于勤、如饥似渴、孜孜不懈、孜孜无倦、滴水穿石、好学不倦、勤勤恳恳、孜孜无怠、乐此不疲、持之以恒、孜孜不怠、废寝忘食、宵衣旰食、专心致志、水滴石穿、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孳孳不倦、勤学不辍循循善诱

反义词无心进取、游手好闲、虚度年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无所事事、四体不勤

5、宵衣旰食

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译文:辛劳百姓处理政事,崔旰衣晚上吃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夜以继日、旰食宵衣、夙夜不懈、日理万机、卧薪尝胆、握发吐哺、废寝忘餐、孜孜不倦、临池学书、废寝忘食、专心致志

反义词得过且过、醉生梦死、游手好闲

关于明朝的成语

1.关于严厉的词语

鞭驽策蹇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

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出处:明·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晨兢夕厉 兢,小心谨慎;厉,严格。

指终日勤勉谨慎。 出处:《宋书·袁粲传》:“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

防意如城 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出处:唐·道世《法苑珠林》:“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

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奉公正己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出处: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规行矩步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

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规行矩止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

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急吏缓民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谨本详始 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恪守不渝 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厉行节约 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男女有别 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出处:《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赏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 赏罚信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同“赏罚分明”。 赏信罚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同“赏罚分明”。 小德出入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训练有素 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

出处: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十四·将帅家丁》:“显亦为当时名将,所至有功,故知训练有素。” 严于律己 律:约束。

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严于律已 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

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 *** 《陕甘宁边区 *** 、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正己守道 道:道德。

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桥归桥,路归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出处:高阳《李鸿章》第八章:“王老哥,我们做这件事的要诀是,桥归桥、路归路,切忌扯在一起,混杂不清。” 桥是桥,路是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同“桥归桥,路归路”。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就是萧队长也得说个理。

我姓韩的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谁来歪我不成,倒要问问老赵哥?”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2.形容 法律 的词汇

1、形容法律严肃

刚健中正,违法必究,依法治国,执法必严,疑罪从无,执法不阿,有法可依。匡扶正义,明理诚信,诚实守法,公平正义,法不责众 , 法不容情,执法如山,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法不阿贵

2、描绘法律的诗词

秋怀

[宋] 陆游

少时本愿守坟墓,读书射猎毕此生。

断蓬遇风不自觉,偶入戎幙从西征。

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

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

兴怀徒寄广武叹,薄福不挂云台名。

颔须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

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

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

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

3、形容法律公正

法不责众 无法无天 法不容情 执法如山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知法犯法 横行不法 斯公罔法 舞文弄法 以身试法 法外开恩 法外施仁 徇私枉法

扩展资料:

关于法律的名言

1、法者,治之端也。――荀况

2、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管子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4、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西塞罗

5、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冠子《冠子·度一》

6、国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贵。――日莲

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

8、法宽则刑者少,刑者少 *** 为耻矣。――崔敦礼

9、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古罗马法谚

10、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

11、荣耀所禁止的法律却往往应允。——威·索林

12、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丁尼生

13、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4、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宋祁

15、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英国政治家伯克E

16、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7、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18、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19、法律应该是铁的,像铁锁那样。――高尔基

20、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英国

百度百科-法律

3.关于法律的

金科玉律 科、律:法律条文。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

目无法纪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目无王法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平等。

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化外之民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金科玉条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居官守法 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口含天宪 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明正典刑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的公文或布告中。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欺公罔法 欺骗公众,无视法律。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绳之以法 根据法律制裁。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网漏吞舟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逍遥法外 逍遥:***自得的样子。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以身试法 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以杀去杀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约法三章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执法如山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徇情枉法 徇:曲从;枉:使歪曲。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作奸犯科 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例直禁简 〖解释〗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法出一门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法无可贷 谓按法律不可宽恕。

如律令 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

禁网疏阔 指法律过于宽容。

目无三尺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

弄法舞文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条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以达到***的目的。

深文傅会 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深文周内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违条犯法 违犯法律条文。

舞弄文墨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

析律贰端 指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

析律舞文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条文。

逍遥事外 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刑期无刑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引律比附 古代法律用语。援引律令,类比定罪。

古代人勤奋读书的四字成语

唉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挨风缉缝āi fēng jī fèng

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找门路。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但有一二分才貌的,那一个不挨风缉缝,央媒说合。”

挨肩并足āi jiān bìng zú

形容人群拥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竟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挨肩擦背āi jiān cā bèi

形容人多拥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常常走到厨房下,挨肩擦背,调嘴弄舌。”

挨三顶五āi sān dǐng w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明·冯梦龙《平妖传》:“众人挨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挨山塞海āi shān sè hǎi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碍口识羞ài kǒu shí xiū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石点头·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碍口识羞,两相耽误。“

碍手碍脚ài shǒu ài jiǎo

妨碍别人做事。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二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爱不忍释ài bù rěn shì

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爱不释手ài bù shì shǒu

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巴前算后bā qián suàn hòu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便度日的好。”

跋扈自恣bá hù zì zì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明史·朵颜传》:“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东勾土蛮,西结婚白洪大,以扰诸边。”

白璧微瑕bái bì wēi xiá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白丁俗客bái dīng sú kè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明·无名氏《庞掠四郡》一折:“往来无白丁俗客,谈笑有上士高宾》”

白发千丈bái fà qiān zhàng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唐·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黑分明bái hēi fēn míng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汉书·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

白蜡明经bái là míng jīng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白眉赤眼bái méi chì yǎn

比喻平白无故。

明·沈德福《敝帚轩剩语·神名讹称》:“京师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儿者,必大恨,其猥贱可知。”

白日做梦bái rì zuò mèng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明·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白首相知bái shǒu xiāng zhī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白头如新bái tóu rú xīn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白头相守bái tóu xiāng shǒu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六十二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白头偕老bái tóu xié lǎo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明·陆***《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富贵双全。”

棒打鸳鸯bàng dǎ yuān yāng

比喻拆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明·孟称舜《鹦鹉墓贞文记》:“他一双儿女两情坚,休得棒打鸳鸯作话传。”

宝刀不老bǎo dāo bù lǎo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饱学之士bǎo xué zhī shì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

保国安民bǎo guó ān mín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抱恨终天bào hèn zhōng tiān

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对富翁道:‘本待与主翁完成美事,少尽报效之心,论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

闭户读书bì hù dú shū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bīng tàn bù yán, lěng rè zì míng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冰雪聪明bīng xuě cōng míng

比喻人聪明非凡。

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博学多闻bó xué duō wén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不白之冤bù bái zhī yuān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咺之逃,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

不成体统bù chéng tǐ tǒng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不瞅不睬bù chǒu bù cǎi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明·苏复之《金印记·周氏回家》:“女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不打自招bù dǎ zì zhāo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他忽然说出道:后日是他母难之日,邀请诸邪来作生日。”

不当人子bù dāng rén z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多谢厚情,只是无功受禄,不当人子,老汉转来,定当奉酬。”

不得善终bù dé shàn zhōng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不过尔尔bù guò ěr ěr

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六·中州》:“金人一代制作不过尔尔。”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宋·悟明禅师《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堪入耳bù kān rù ěr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明·李开先《市井艳词序》:“二词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艳亵狎,不堪入耳。”

不亢不卑bù kàng bù bēi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不可理喻bù kě lǐ yù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褐盖》:“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不三不四bù sān bù sì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不识高低bù shí gāo dī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不痛不痒bù tòng bù yǎng

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不屑一顾bù xiè yī gù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足为据bù zú wéi jù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不足为凭bù zú wéi píng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

宋·刘安世《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不足为训bù zú wéi xùn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明·胡应麟《诗薮续编》卷一:“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步步为营bù bù wéi yíng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奔走呼号bēn zǒu hū háo

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

不可教训bù kě jiào xùn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杯中之物bēi zhōng zhī wù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不吝珠玉bù lìn zhū yù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恰好听到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qīng gài rú gù

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

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别无他物bié wú tā wù

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同“别无长物”。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

闭门不纳bì mén bù nà

纳:入,进来。关上门不让人进来。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欲入城则闭门不纳,将入山则又与贼遇。”

不值一顾bù zhí yī gù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明·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病民蛊国bìng mín gǔ guó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拨云雾见青天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蔽明塞聪bì míng sè cōng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百顺千随bǎi shùn qiān suí

形容什么都顺从。同“百依百随”。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李将军见他聪明伶俐,知书晓事,爱得他如珠似玉一般,十分抬举,百顺千随。”

背暗投明bèi àn tóu míng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今将军既知顺逆,弃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

兵强将勇bīng qiáng àng yǒng

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将勇兵强,打破了宛州、山南两座城池。”

蚌鹬相持bàng yù xiāng chí

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波流茅靡bō liú máo mǐ

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明史·赵炳然传》:“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涊取容。”

鞭驽策蹇biān nú cè jiǎn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明·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炳炳烺烺bǐng bǐng lǎng lǎng

光亮鲜明。形容文章辞***声韵之美。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杯中蛇影bēi zhōng shé yǐng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白头相并bái tóu xiāng bìng

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明·冯梦龙《挂枝儿·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不可摸捉bù kě mō zhuō

摸捉: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不足为意bù zú wéi yì

不值得介意。

明·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绷巴吊拷bēng bā diào kǎo

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同“绷扒吊拷”。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好女婿呀!这早晚还不起来谢亲,又不到师父处报喜,还在这里卖解儿耍子哩!咄!你娘呢?你老婆呢?好个绷巴吊拷的女婿呀!”

不见棺材不下泪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标情夺趣biāo qíng duó qù

指传情逗趣。

明·汤显祖《邯郸记·极欲》;“只有教坊之女,搅筝琶,舞《霓裳》,乔合生,大迓鼓,醉罗歌,调笑令,但是标情夺趣,他所事皆知。”

不步人脚bù bù rén jiǎo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明·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的词语有哪些?

1. 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四 字成语

悬梁刺骨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闻鸡起舞 废寝忘食 十载寒窗 牛角挂书 韦编三绝 映雪囊(náng)萤

一: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

1.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2.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3. 示例: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二: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1.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三:闻鸡起舞[ wén jī qǐ wǔ ]

1.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2.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四:韦编三绝[ wéi biān sān jué ]

1.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 示例: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五:囊萤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1.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2. 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3. 示例: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2. 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四 字成语

1、悬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说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股:大腿。出 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例 句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2、废寝忘食 [ fèi qǐn wàng shí ] 也说废寝忘 餐。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

南朝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 寝,昃晷忘餐。”出 处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为教授;废寝忘食;以夜继朝。”例 句总理为了国家大事,日理万机,~。

3、牛角挂书 [ niú jiǎo guà shū ] 比喻读书勤奋。出 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4、囊萤映雪 [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出 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5、闻鸡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

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

出 处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例 句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3. 古人刻苦学习的四字词有什么

囊荧映雪 悬梁刺骨 凿壁借光 持之以恒 程门立雪 牛角挂书 穿壁引光 刺股读书 冬寒抱冰 夏热握火 钝学累功 顿学累功 攻苦食淡 攻苦食俭 刮摩淬励 积雪囊萤 坚苦卓绝 艰苦卓绝 聚萤积雪 聚萤映雪 绝甘分少 刻苦耐劳 刻苦钻研 口不绝吟 匡衡凿壁 临池学书 埋头苦干 磨砺自强 磨砻淬砺 驽马十驾 勤学苦练 深自砥砺 十年寒窗 十年磨剑 孙康映雪订哗斥狙俪缴筹斜船铆 铁面枪牙 卧薪尝胆 衔胆栖冰 宵旰攻苦 雪天萤席 引锥刺股 饮胆尝血 圆木警枕 凿壁借光 枕戈尝胆 枕戈饮胆 志坚行苦 孙康映雪 铁面枪牙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老骥伏枥 敝帚自珍 不得要领学如登山 宿学旧儒 力学笃行 力学不倦 钝学累功 幼学壮行 学如穿井 学海无涯 下学上达 文江学海 晚生后学 通才硕学 敏而好学 笃志好学 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 学以致用 学而不厌 牙牙学语 学贯中西 学究天人 勤学苦练 临池学书 困而学之 教学相长 好学不倦 顿学累功 断织劝学 笃学好古 笃学不倦 笃信好学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 不愧下学。

4. 古代人勤奋读书的成语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苦读)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

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

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韦编三绝 韦:熟牛皮。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

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

指读书勤奋刻苦。(孔子韦编三绝) 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 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 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 ,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 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 *** 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废寝忘食 学以致用 囊荧映雪 悬梁刺骨 凿壁借光 持之以恒 程门立雪 牛角挂书 穿壁引光 刺股读书 冬寒抱冰 夏热握火 钝学累功 顿学累功 攻苦食淡 攻苦食俭 刮摩淬励 积雪囊萤 坚苦卓绝 艰苦卓绝 聚萤积雪 聚萤映雪 绝甘分少 刻苦耐劳 刻苦钻研 口不绝吟 匡衡凿壁 临池学书 埋头苦干 磨砺自强 磨砻淬砺 驽马十驾 勤学苦练 深自砥砺 十年寒窗 十年磨剑 孙康映雪 铁面枪牙 卧薪尝胆 衔胆栖冰 宵旰攻苦 雪天萤席 引锥刺股 饮胆尝血 圆木警枕 凿壁借光 枕戈尝胆 枕戈饮胆 志坚行苦 孙康映雪 铁面枪牙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老骥伏枥 敝帚自珍 不得要领 学如登山 宿学旧儒 力学笃行 力学不倦 钝学累功 幼学壮行 学如穿井 学海无涯 下学上达 文江学海 晚生后学 通才硕学 敏而好学 笃志好学 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 学以致用 学而不厌 牙牙学语 学贯中西 学究天人 勤学苦练 临池学书 困而学之 教学相长 好学不倦 顿学累功 断织劝学 笃学好古 笃学不倦 笃信好学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 不愧下学。

5. 古人描写勤奋活泼的四字成语

鞭驽策蹇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

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出处:明·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

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朝前夕惕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朝乾夕愓 指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出处: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朝乾夕惕 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朝斯夕斯 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出处:《三字经》:“朝于斯,夕于斯。” 笃志好学 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

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焚膏继晷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鸡鸣而起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出处:《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继晷焚膏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

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将勤补拙 以勤奋弥补笨拙。

出处: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精进勇猛 原意是勤奋修行。

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出处:《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处:《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刻苦耐劳 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

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勤能补拙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像真终是***,将勤补拙总轮勤。”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

比喻善于学习。 然糠照薪 烧糠照明。

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然糠自照 然:同“燃”,烧;糠:谷壳。

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出处:《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

燃糠自照 比喻勤奋好学。 出处:《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

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燃糠自照。” 日乾夕惕 形容自早至晚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乾乾,自强不息貌;惕,小心谨慎。 出处:语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上勤下顺 勤:勤奋。顺:顺从,服从。

作领导的勤奋工作,下面的人就会顺从他的领导。 手不释卷 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手不释书 犹手不释卷。

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北史·序传·李义雄》:“义雄有识悟,勤学,手不释书。” 夙兴昧旦 黎明即起。

形容勤奋。 夙兴夜处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同“夙兴夜寐”。

夙兴夜寐 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出处:《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夙夜不解 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同“夙夜匪懈”。

夙夜匪解 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同“夙夜匪懈”。

夙夜匪懈 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韦编三绝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夕寐宵兴 晚睡早起。

形容勤奋不息。同“夙兴夜寐”。

出处:《南史·宋纪上·武帝》:“是故夕寐宵兴,搜奖忠烈;潜构崎岖,遇上履虎;乘机奋发,义不图全。” 业精于勤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

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业。

6. 古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四字成语

1.悬梁刺股: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

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2.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

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难见到的成语九十个

教学相长[jiào xué xiāng zhǎng]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望子成龙[wàng zǐ chéng lóng]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鞭策[biān cè]比喻督促。

鞭驽策蹇[biān nú cè jiǎn]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黄金棍下出好人[huáng jīn?gùn?xià?chū?hǎo rén]就是用竹条打自己的孩子,在旧中国人们认为只有打,孩子才听话才会做好人,才会孝敬老人

严师出高徒[yán shī chū gāo tú]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高强的徒弟。

父严子孝[fù yán zǐ xiào]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师严道尊[shī yán dào zūn]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 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虎父无犬子[hǔ fù wú quǎn zǐ]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

师道尊严[shī dào zūn yán]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形容人严厉的成语

1、蹑蹻檐簦

发音 niè juē dàn dēng

释义 穿着草鞋,背着斗笠.指远行、跋涉.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蹻,草履也.簦,长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

2、群雌粥粥

发音 qún cí yù yù

释义 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出处 唐·韩愈《琴操·雉朝飞》:“当东而西,当啄而飞,随飞随啄,群雌粥粥.”

3、走马章台

发音 zǒu mǎ zhāng tái

释义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出处 《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示例 我不曾流水出天台,你怎么走马到章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一折)

4、作舍道边

发音 zuò shě dào biān

释义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5、鞭驽策蹇

发音 biān nú cè jiǎn

释义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出处 明·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安步当车:旧用安步当车形容人能安贫守贱,现在多用来形容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曾几何时:表示没有过去多久

耳提面命: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胸无城府;形容为人坦率,褒义词

身无长物;形容人贫困或简朴

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出差错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

不知所云;不知想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而华美,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大方之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来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惨淡经营;苦费心力经营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食物

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

气冲斗牛;形容精神旺盛,意气高昂或非常生气,愤慨之极

厉行四字成语

形容人严厉的成语

声色俱厉

shēng sè jù lì

[释义] 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语出] 《晋书·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正音] 色;不能读作“shǎi”。

[辨形] 厉;不能写作“历”。

[近义] 疾言厉色 正颜厉色

[反义] 和颜悦色

[用法] 用于人说话的语气。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正颜厉色”;都有“语言态度严厉”的意思;但~偏重在态度凶;“正颜厉色”偏重指表情严肃。

[例句] 孩子做错了事;应该对他讲明道理;耐心教育;不要~地责骂。

[英译] 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形容人爱严厉的成语

声色俱厉解释声色: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3.疾声厉色解释疾:急速:‘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形容人表情严厉的成语

词目

辞严义正

发音 cí yán yì zhèng

释义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出处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示例 所不同的,只是他总有一面辞严义正的军旗,还有一条尤其义正辞言的逃路。(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讯息》)

形容 严厉的成语

鞭驽策蹇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出处:明·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晨兢夕厉 兢,小心谨慎;厉,严格。指终日勤勉谨慎。

出处:《宋书·袁粲传》:“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

防意如城 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出处:唐·道世《法苑珠林》:“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奉公正己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列事,不敢稍有违背。

出处: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规行矩步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规行矩止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急吏缓民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谨本详始 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恪守不渝 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厉行节约 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男女有别 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出处:《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赏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

赏罚信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赏信罚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小德出入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训练有素 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

出处: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十四·将帅家丁》:“显亦为当时名将,所至有功,故知训练有素。”

严于律己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严于律已 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 *** 《陕甘宁边区 *** 、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正己守道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桥归桥,路归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出处:高阳《李鸿章》第八章:“王老哥,我们做这件事的要诀是,桥归桥、路归路,切忌扯在一起,混杂不清。”

桥是桥,路是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就是萧队长也得说个理。我姓韩的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谁来歪我不成,倒要问问老赵哥?”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形容很严厉的成语

形容严肃的成语——不苟言笑、正襟危坐、老成持重。

不苟言笑

bù gǒu yán xiào

解释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于态度庄重、严肃。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苟;不能读作“jū”。

辨形苟;不能写作“荀”。

近义词正襟危坐、老成持重

反义词油腔滑调、谈笑风生

辨析~和“一本正经”;都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可通用。但~偏重指“神情、态度庄严;不随便说笑”;“一本正经”偏重指“表情严肃、正经;不嬉皮笑脸”。

例句这孩子从小就哭丧著脸;~;别人逗他;他也不理。

正色厉声 [zhèng sè lì shēng]

[释义]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形容十分严厉的成语

声色俱厉

近义疾言厉色、正言厉色

反义和颜悦色

释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用例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求:形容很严厉的成语?

撑眉努眼——竖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态度严厉而专横。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色俱厉——措辞和神色都十分严厉。

辞严气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严谊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辞严意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行峻言厉——行:行为;峻:严厉。指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非常严厉。

回霜收电——比喻改变原来冷漠严厉的态度。

疾声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苦药利病——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雷动风行——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雷厉风飞——①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形容爸爸严厉的成语

撑眉努眼:竖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态度严厉而专横。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色俱厉:措辞和神色都十分严厉。

辞严气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严谊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辞严意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行峻言厉:行:行为;峻:严厉。指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非常严厉。

回霜收电:比喻改变原来冷漠严厉的态度。

疾声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口沸目赤: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苦药利病: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雷动风行: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雷厉风飞:①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雷厉风行: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雷令风行: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美疢不如恶石:疢:病;石:砭石,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美言疾病,不如用砭石去治疗疾病。比喻明知有害而一味顺从,不如严厉批评。

美疢药石:疢:病;药石:古时指药和治病的石针。比喻虚伪的逢迎不如严厉的批评。

内峻外和: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声色并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同“声色俱厉”。

声色俱厉: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死无葬身之地: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死无葬身之所: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同“死无葬身之地”。

碎尸万段:极言对罪大恶极者予以严厉的惩罚。

问罪之师:问罪:宣布对方罪状,作为出兵的理由。讨伐犯罪者的军队。也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夏日可畏: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盱衡厉色: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悬为厉禁:悬:公开揭示。公开严厉禁止。

严惩不贷: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严词拒绝:用严厉的话加以拒绝。

形容特别严厉的成语

辞严义正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当头棒喝 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疾言厉色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口沸目赤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雷厉风行 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声色俱厉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死无葬身之地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盱衡厉色 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严惩不贷 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严刑峻法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对自己要求严格的文言文

1. 厉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厉开头的四字词语 :

厉行节约、

厉兵秣马、

厉志贞亮、

厉精更始、

厉精求治

厉精求治 [lì jīng qiú zh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 处

《汉书·魏相传》:“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新唐书·魏知古等传赞》:“观玄宗***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听尊棹,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从,力不难而功已成。“

2. 严格的四字成语

鞭驽策蹇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出处:明·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晨兢夕厉 兢,小心谨慎;厉,严格。指终日勤勉谨慎。

出处:《宋书·袁粲传》:“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

防意如城 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出处:唐·道世《法苑珠林》:“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奉公正己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出处: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规行矩步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规行矩步,安辞定色。”

规行矩止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急吏缓民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谨本详始 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恪守不渝 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厉行节约 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男女有别 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出处:《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

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赏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

赏罚信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赏信罚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小德出入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训练有素 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

出处: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十四·将帅家丁》:“显亦为当时名将,所至有功,故知训练有素。”

严于律己 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严于律已 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 *** 《陕甘宁边区 *** 、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

正己守道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3. 严格的四字词语

鞭驽策蹇 鞭打跑不快的马、驴。

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出处:明·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晨兢夕厉 兢,小心谨慎;厉,严格。

指终日勤勉谨慎。出处:《宋书·袁粲传》:“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

防意如城 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出处:唐·道世《法苑珠林》:“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

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奉公正己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出处:《魏书·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出处:明·李东阳《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东阳皆奉命惟谨。”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规行矩步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

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出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规行矩步,安辞定色。”规行矩止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

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处: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急吏缓民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谨本详始 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恪守不渝 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雷打不动 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厉行节约 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男女有别 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出处:《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谦谦君子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赏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赏罚信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同“赏罚分明”。赏信罚明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同“赏罚分明”。小德出入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

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训练有素 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

出处: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十四·将帅家丁》:“显亦为当时名将,所至有功,故知训练有素。”严于律己 律:约束。

严格地约束自己。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严于律已 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

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出处: *** 《陕甘宁边区 *** 、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倘有不法之徒,胆敢阴谋捣乱,本府本处言出法随,勿谓言之不预。”正己守道 道:道德。

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桥归桥,路归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出处:高阳《李鸿章》第八章:“王老哥,我们做这件事的要诀是,桥归桥、路归路,切忌扯在一起,混杂不清。”桥是桥,路是路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同“桥归桥,路归路”。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就是萧队长也得说个理。

我姓韩的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白的,怕谁来歪我不成,倒要问问老赵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4. 带行端四字成语

没找到

端成语 :

变化多端、

作恶多端、

一碗水端平、

诡计多端、

显露端倪、

邪说异端、

虚构无端、

不可端倪、

好为事端、

鼻端生火、

千状万端、

多端寡要、

取友必端、

舌端月旦、

首鼠两端、

依违两端、

遇事生端、

端人正士、

吕端大事不糊涂、

百端待举、

千条万端、

端本清源、

经纬万端、

端倪可察、

求端讯末、

溯端竟委、

圭端臬正、

乾端坤倪、

循环无端、

析律二端

千古笑端、

巧捷万端、

异端邪说、

析律贰端、

窜端匿迹、

见端知末、

千绪万端、

荦荦大端、

情巧万端、

造端倡始、

善败之端

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重点虚词,例如本句中的“乃、待、反、以、是、吾”,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翻译: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拥有强烈的用世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到值得交的好朋友;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司马迁也是如此,若不是穷困苦于不得志,也就没有激发后来著书立说之大志,史记流传千古了。

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孩子你要多读书以之自励(不要放纵自己呀)。

2. 形容对自己很严格的词语有哪些

严于律己、鞭驽策蹇、克己奉公、防意如城、规行矩止

1、严于律己

解释: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2、鞭驽策蹇

解释: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出自:明·张居正《纂修书成辞恩命疏》:“盖五年于兹,而今始克就,鞭驽策蹇,宁靡寸劳。”

3、克己奉公

解释: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出自:《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示例: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 ◎ *** 《中国 *** 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4、防意如城

解释: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出自:唐·道世《法苑珠林》:“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语法:偏正式;作补语;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

5、规行矩止

解释: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出自:晋·潘尼《释奠颂》:“二学儒官,缙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示例:端居危坐,~,相与奋髯横议,役袂高谈。 ◎宋·司马光《稷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