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黻文章表其能,黼纹、黻纹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05 0
  1. 文()()武的四字成语
  2. 有哪些成语是带“云”字和“文”字的?

原文

夫设官分职,高卑联事。天子垂珠以听①,诸侯鸣玉以朝。敷奏②以言,明试以功。故尧咨四岳,舜命八元③,固辞再让之请,俞往钦④哉之授,并陈辞帝庭,匪***书翰⑤。然则敷奏以言,则章表之义也;明试以功,即授爵之典⑥也。至太甲既立,伊尹书诫⑦,思庸归亳,又作书以赞,文翰献替⑧,事斯见矣。周监二代⑨,文理弥盛。再拜稽首,对扬休命⑩,承文受册,敢当丕显11。虽言笔未分,而陈谢可见。

注释

黼黻文章表其能,黼纹、黻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①垂珠:古代帝王的冠上有板,板前垂有十二丝绳系着玉珠。听:听政,听取臣子的报告。

②敷:陈述。奏:进。

③舜:帝舜。八元:古代传说中的八位贤人。

④俞:允,许可。表示同意、肯定的应答之词。钦:敬佩

⑤书翰:文章。翰,笔。

⑥典:法。

⑦伊尹:成汤的大臣。太甲继位后不明智,伊尹将其流放。三年,太甲悔过,伊尹请他回亳京复位,作《太甲》三篇赞美他。

⑧献替:献可,献进好的。替否:去掉否定的。献,进;替,去、废。这句指帮助帝王发扬正确的,克服错误的。

⑨监:借鉴。二代:指夏、商二代。

⑩稽首:叩头及地。对扬:对答宣扬。休命:王的美德。休,美。

11丕:大。显:显耀。

译文

国家设立官职,分掌职务,位子有高低,事务互相关联。天子戴着王冠听理政务,诸侯众官穿着礼服朝见天子。臣子向天子敷陈进奏治理国家的各种意见,君主以其功效来明确验证其意见是否有效。所以唐尧咨询四方诸侯的长者,虞舜任命八位有才德的贤人,臣下有坚辞和再辞的请求,君主有谨慎从事的委任,这些都是在朝廷上口头陈说,不用书面陈述。用口头语言来陈述自己的各种政见主张,就是章表这种文体的意义;明白考察它的功效,就是赐授爵位的典法了。到了殷代太甲即位,伊尹便作《伊尹训》来劝诫他;后来太甲在流放中想到了道义,伊尹请他回到亳京继位,伊尹又作《太甲》赞扬他。用文章来帮助君王,发扬优点,去掉缺点,从这里可以看到了。周代向夏商两代借鉴,讲究文辞言理的礼仪越来越丰富了。召虎接受天子的赐礼时说:“召虎叩头及地来拜谢,称赞颂扬天子的美德。”晋文公在接受天子策命时感谢说:“我重耳怎敢担当如此重大美好的授命!”他们虽然都是口头答谢,并没有口头、书面的区分,但是陈述表示感谢的内容也可以看到了。

原文

降及七国,未变古式,言事于王,皆称上书。秦初定制,改书曰奏。汉定礼仪,则有四品①: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章者,明也。云“为章于天”②,谓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表者,标也。礼有表记③,谓德见于仪;其在器式④,揆景⑤曰表。章表之目,盖取诸此也。按七略艺文⑥,谣咏必录;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然阙而不纂者⑦,乃各有故事,布在职司也。

注释

①品:类。

②“为章于天”:见于《诗经·大雅·械朴》,是写***的。章,彰明,意为***是天的“文章”。

③礼:《礼记》。表记:《礼记》中的一篇。

④器式:器物的样式,可以作标志。式,法。

⑤揆(kuí)景:按照日影测量时间的仪器,引申为度量、测量。揆,量。景,同“影”,日光。

⑥七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的古籍目录。《艺文》:即《汉书·艺文志》,东汉班固依据《七略》编的古籍目录,里面记录了各地歌谣若干篇。

⑦阙:缺。纂:编纂,指收集材料编书。

译文

到战国时代,没有改变古代的仪式,用文辞向君王陈说事情,都称做上书。秦朝初年规定制度,改称上书叫做“奏”。西汉初年制定礼仪制度,则把群臣给天子的上书分为四种:一叫章,二叫奏,三叫表,四叫议。章是用来谢恩的,奏用来检举弹劾罪状,表用来陈述事由情理,议用来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章”,就是彰明的意思。《诗经》说:“***彰明在天上”,就是说光彩明亮。如它在有文***的物上,赤和白叫章。“表”,就是标明的意思。《礼记》有《表记篇》,说的就是品德可以从仪表上看出来。如果在器物上,那测量日影以计算时间的仪器就叫表。“章”和“表”的称呼,大概是从这里来的。按照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连歌谣咏文等民间歌谣都必须收录,章、表、奏、议这些作品乃是经理国家大事至关重要的文件,却为何遗缺不加记载呢?这是按照旧章程,把它们分散在各个主管部门的缘故。

原文

前汉表谢,遗篇寡存。及后汉察举①,必试章奏。左雄表议,台阁②为式;胡广章奏,天下第一:并当时之杰笔也。观伯始谒陵之章③,足见其典文之美焉。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④,以三为断⑤。曹公⑥称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⑦矣。至于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飞;孔明之辞后主⑧,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表之英也。琳瑀⑨章表,有誉当时;孔璋称健,则其标也。陈思⑩之表,独冠群才;观其体赡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制巧,随变生趣,执辔11有余,故能缓急应节矣。

注释

①后汉:东汉。察举:地方上推举人才,东汉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台阁:尚书台,掌管章奏的机关。

③伯始:胡广的字。作有《谒陵》,今不存。谒,进见;陵,陵墓。

④汉末让表:指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而曹丕辞让的表。

⑤断:截止。

⑥曹公:指曹操。曹操话无可考。

⑦未足美:不够美好。

⑧孔明:诸葛亮的字,有《出师表》,今存。后主:蜀后主刘禅,刘备之子,刘备为先主。

⑨琳:陈琳。瑀:阮瑀。二人均东汉末作家。曹丕《典论·论文》说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⑩陈思:陈思王曹植。

11辔(pèi):马缰绳。

译文

西汉的章表,传下来的很少。到了东汉,实行考察选举孝廉的制度,被推举的人必须考试做章、表、奏、议的文章。左雄写的章表奏议,尚书台用作标准;胡广应试的章和奏,被称为天下第一。他们写作的章、表、奏、议,都是当时杰出的作品。看看胡广的《谒陵》这篇“章”的作品,完全可以看到他典雅之作的美好。以前晋文公接受周天子册封,辞让了三次才接受册封,所以曹丕辞让汉献帝禅让帝位的章表也以三次为限。曹操说作表辞让不一定要超过三次,又说作表不得文辞浮华。因此魏国初期的表章,叙述***都要求实在,如果要以绮靡华丽来衡量它们,那就算不上是完美的作品了。至于孔融的《荐祢衡表》,气势昂扬,文***飞腾;诸葛亮辞别后主北伐的《出师表》,鞠躬尽瘁的思想表达充分而文辞流畅。虽然这两篇作品在质朴和华彩上用意不同,写作的旨意目的不同,但都是杰出的作品。陈琳、阮瑀的章表,在当时很有声誉;曹丕称赞陈琳的章表很是刚健,那也是章表的榜样。陈思王曹植的表,是群才中的佼佼者。看看他的作品,内容丰富而声律协调,文辞清新而情志显露,感应事物制成巧妙,随着事物感情的变化而旨趣横生。这是因为他写作文章像驾驭骏马一样,才力多余就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不论缓慢行走或急速奔驰,都能应声合拍。

原文

逮晋初笔札,则张华为俊①。其三让公封,理周辞要,引义比事,必得其偶,世珍鹪鹩②,莫顾章表。及羊公之辞开府,有誉于前谈;庾公之让中书③,信美于往载:序志联类,有文雅焉。刘琨劝进,张骏④自序,文致耿介⑤,并陈事之美表⑥也。

注释

①张华:西晋初作家。俊:才智过人。

②鹪鹩(jiāo liáo):即《鹪鹩赋》,张华的成名之作。鹪鹩,鸣禽类小鸟。

③庾公:指庾亮,西晋文人。晋明帝提拔他为中书监,他写了《让中书令表》辞让。中书:中书***官。

④张骏:十六国时前凉国主、作家,有《请讨石虎李期表》。

⑤耿:光明。介:正大。

⑥表:作“者”。

译文

到西晋初年的章表,张华是最有才华的。他三次辞让晋封壮武郡公的表文,情理周到,文辞扼要,引述古义,比譬事理,都必须求得对偶。当世和后世的人们,都看重他的《鹪鹩赋》,没有谁知道他的章表也写得好。到羊祜的《辞开府表》,从前谈论的人都称誉它,庾亮的《让中书令表》,确实比以前的章表美好。他们的表都叙述情志,联系事类,而且颇有雅致的文***。刘琨的《劝进表》,张骏的《自序》,文辞精致,义理光明正大,写得很有骨气,都是陈述国家大事的优秀章表。

原文

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既其身文①,且亦国华。章以造阙②,风矩应明;表以致策,骨***③宜耀:循名课实,以文为本者也。是以章式炳贲④,志在典谟⑤,使要而非略,明而不浅;表体多包,情伪⑥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然恳恻者辞为心使,浮侈者情为文屈⑦,必使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子贡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⑧,盖一辞意也。荀卿⑨以为“观人美辞,丽于黼黻文章”,亦可以喻于斯乎!

注释

①身文:《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自身;文,文***,指文化素养。

②造阙:到达宫门。造,到达。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指朝廷。

③骨***:骨力。

④贲:装饰。

⑤典谟:《尚书》有《尧典》《大禹谟》等篇,这里泛指经典。

⑥情伪:真伪。

⑦文屈:指感情为文所支配、掌握。

⑧子贡:姓端木名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左传·哀公十二年》载,鲁哀公和吴王相会,吴王请求结盟,哀公不想结盟,叫子贡回答说:“心以制之,玉帛以奉之,言以结之。”指心要合于义,言要缔结信约。这里是借用,意思稍变。

⑨荀卿:即荀子。《荀子·非相篇》:“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译文

推究章、表的作用,是用来对答和宣扬天子的恩德,表明内心的情意。它既表明了自身的文***,而且也显示了国家的荣耀。章是送进宫阙谢恩的,文章的风格和规范应该明白晓畅;表是用来陈述策略的,文章的骨力和文***宜于昭著显示。依循章、表的名称要求它的实质,是以有文***作为根本的。所以章的体制明显光耀,立意在于学习经典;使其扼要但并不简略,明显但不肤浅。表的体制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内容的真情和***意多次变化,一定要用正确的意义来宣扬它的风力,用清新的文辞来显示它的色彩。但是,写得真诚恳切的章、表,文辞都是由内心的真诚的感情所支配;写得浮华奢丽的章、表,思想感情都被辞藻所掩盖。文辞一定要繁简合适,华丽的形式和真实的内容相当,音调流美,那就算合乎做章、表的规则了。子贡说:“用心意来制定言辞,用言辞来表达心意。”这是为了使语言文辞和内容意义统一。荀卿认为:“用善意美好的言辞来说服人,比穿漂亮的衣着来说服人好。”也可以用来比辞意一致吧!

原文

赞曰:敷表绛阙,献替黼扆①。言必贞明,义则弘伟。肃恭节文,条理首尾。君子秉文②,辞令有斐③。

注释

①黼扆:原意是古代帝王座后的屏风,上面刻有斧形花纹。这里指天子。

②秉文:作“秉笔”。秉笔:即拿笔作文。

③斐:有文***的样子

译文

总结:

陈进的章表送上朝廷,

向帝王贡献善意规谏过错。

言辞必须要正确明白,

道理意义要宏大光伟。

态度要严肃文辞合礼节,

从头到尾都有条有理。

士人君子拿起笔杆,

文辞言令注意华美。

评析

《章表》的“章”和“表”都是文体的名称,都是封建社会臣下向帝王呈辞的文体,以下要论的奏、启、议、对也属于这一类。

全篇分三部分:一、讲章、表的意义、起源和形成过程。二、讲两汉、魏晋章和表的作者及其作品。三、讲章、表写作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繁约得正,华实相胜”的基本要求。

我国古代的大量章、表作品中有不少精品,如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刘琨的《劝进表》等,都具有文学作品的价值。

文()()武的四字成语

我尝以古人论赋三语为治学之三重境界:“体国经野,义尚光大”(刘勰语),胸襟开阔,气象博大,此第一重境界;“会须能作赋,始成大才士”(魏收语),因才辨学,驾驭群文,此第二重境界;“多识博物,有可观***”(班固语),广征博***,厚积薄发,此第三重境界。落实到赋学,孔子论诗以“兴、观、群、怨”,读赋尤在“观”,观“才学”与“风***”,才学源自赋家,风***见之赋文,所以观赋奥妙,要在赋之风***呈现的“象”。清人张惠言《七十家赋钞目录序》以“言”之本说“赋”,认为:

言,象也,象必有所寓。其在物之变化:天之漻漻,地之嚣嚣;日出月入,一幽一昭;山川之崔蜀杳伏,畏佳林木,振硪溪谷;风云雾霿,霆震寒暑;雨则为雪,霜则为露;生杀之代,新而嬗故;鸟兽与鱼,草木之华,虫走蚁趋;陵变谷易,震动薄蚀;人事老少,生死倾植;礼乐战斗,号令之纪;悲愁劳苦,忠臣孝子;羁士寡妇,愉佚愕骇。有动于中,久而不去,然后形而为言。

赋者呈“象”,读者观“象”,略举其要,可述三端:

一曰观“事象”。考古人论赋,或如***谓之“感物造端”,或如晋人谓之“体物浏亮”,似乎呈象以“物”为本,可称“物象”,此亦张惠言所说“物之变化”,然细察其理,“物”必化“事”,方呈赋意,所以观“物象”为表,观“事象”为本。探究其义,先看扬雄《法言·吾子》的一段问对:

或问:“君子尚辞乎?”曰:“君子事之为尚。(李轨注:“贵事实,贱虚辞。”)事胜辞则伉,辞胜事则赋,事辞称则经。”(李轨注:“夫事功多而辞美少,则听声者伉其动也。事功省而辞美多,则赋颂者虚过也。事辞相称,乃合经典。”)

扬雄取法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的文质观以论辞与事,其中正与《法言》同篇之“悔赋”思想有关,是对当时赋之“虚辞滥说”的反省,并以“事辞称”之经典为其价值取向。然其以“事”救“辞”,又宜为两点思考:一是扬雄对赋的反省,在于物态呈虚辞而少事实,是有创作针对性的。二是扬雄的反思同时也是构建,是对赋家主观意图中创作事功的提升,且必然影响到后世赋论家对赋体因“物态”而呈“事象”的赞述。这也源于赋“物”因“事”而成“理”的创作本原。而“事象”在赋体的呈现,又有着特定的秩序,张惠言所述之赋“象”实与其治《易》学的思想相通,当今治赋学者,多有以《易》“象”拟赋“象”,并以《易》之方位列象拟喻赋体的聚类与聚象,以成就其如《西京杂记》引“相如曰”的“赋家之迹”(一经一纬)、“赋家之心”(包括宇宙)的空间呈象意识(参见郭建勋《辞赋文体研究》第一章《辞赋的文体渊源与文体特征》)。同样,《尚书》对事物的描述也多有方位特征的书写,如《禹贡》铺写“***”的地理、水道、田土、特产等,《顾命》铺写礼仪、时令、天象等,与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其山”、“其土”、“其石”(类别)、“其东”、“其南”、“其高”、“其埤”、“其西”、“其中”、“其北”、“其上”、“其下”(方位)有着共同之处,只是赋家更注重“物”态的“事”化。比如宋人方逢辰《林上舍体物赋料序》说“赋难于体物,而体物者莫难于工,尤莫难于化无而为有”,并举徐奭《铸鼎象物赋》“足惟下正,讵闻公之歌倾;铉既上居,足想王臣之威重”句,以为“因足、铉二象,而发出经纶天下之器业”;又举范仲淹《金在镕赋》“如令分别妍媸,愿为藻鉴;若使削平僭叛,请就干将”句,以为“因‘藻鉴’‘干将’四字,架出擎空楼阁,愿为请就,又隐然有金方在冶之义”,体物而化为事功,乃其妙旨。因此,元人陈绎曾追述《汉赋法》谓:“汉赋之法,以事物为实,以理辅之。先将题目中合说事物,一一依次铺陈,时默在心,便立间架,构意绪,收材料,措文辞……事事物物,必须造极。”“造极”二字,明示赋体之于“事象”,异于他体的功夫与呈现。读赋于此一“观”,未可等闲视之。

二曰观“仪象”。赋家写作,固然以铺陈为“形”,以讽颂为“义”,然其描绘方式,却具有仪式化的特征,故其观“象”,常在仪象。这又可从“礼”与“戏”两方面呈现。清人袁栋《诗赋仿六经》说“诗赋等文事略仿六经……赋体恭俭庄敬似礼”,虽属喻词,但亦不乏赋体的创作意义。以汉代为例,赋家多隶职礼官(言语侍从),所叙赋事,亦多天子礼事,而礼的书写,内涵的是“礼义”,呈示的则是“礼仪”。如司马相如《上林赋》“天子校猎”一段,描绘的是校猎礼的仪式,张衡《东京赋》“祀天郊”一段,描绘的是祭天礼的仪式,班固《东都赋》“春王三朝,会同汉京”一段,描绘的是朝正礼(外交宾礼)的仪式。试观张衡所述“祀天郊”的过程:

及将祀天郊,报地功,祈福乎上玄,思所以为虔。肃肃之仪尽,穆穆之礼殚。然后以献精诚,奉禋祀,曰:“允矣,天子者也。”乃整法服,正冕带。珩纮,玉笄綦会。火龙黼黻,藻繂鞶厉。结飞云之袷辂,树翠羽之高盖。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六玄虬之弈弈,齐腾骧而沛艾。

其中所写的“肃肃”“穆穆”与“翠羽”“辰旒”等,均为天子行郊祀礼的仪象。又如扬雄《甘泉赋》的写作,本事在成帝祭祀甘泉以求子嗣,其义理在作者赋序中所称之“讽”,然而观其书写内涵,如甘泉宫之高崇一节:

大厦云谲波诡,嶊嶉而成观,仰挢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亡见。正浏滥以弘惝兮,指东西之漫漫,徒***以徨徨兮,魂固眇眇而昏乱。……金人仡仡其承钟簴兮,嵌岩岩其龙鳞。扬光曜之燎烛兮,乘景炎之炘炘。配帝居之县圃兮,象泰壹之威神。

与其说写实,不如谓之观仪更为恰当。章太炎认为“写都会、城郭、游猎、郊祀之状……极赋家之能事”,其文章的经纬组织与现实的礼仪形象,应该是共呈而融织的。观仪的本质还是观德,如扬雄描写天子游猎的仪象后,即转向“立君臣之节,崇圣贤之业”(《羽猎赋》)的思考,然“德”又见乎“仪”,繁缛的仪节必有丰富词语予以再现,此亦赋体创作繁类成艳的重要原因。

由于观“礼”在“仪”,赋家对仪象的描绘也就有了很大的戏剧的成分。明末费经虞《雅伦》卷四《赋》云:

赋别为体,断自汉代。……《汉书·乐志》云:“汉立乐府,***诗夜诵,多举司马相如等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是相如诸赋当时皆入歌者也。观《上林》《长杨》散文多,何以合乐,不得其解者久矣。老而始悟,盖散文诵而不歌,如后世院本之道白也;其有音韵乃以瑟筝之类歌,如后世之白毕唱词也。

其中说的“唱词”与“道白”,就内涵了对汉大赋写作类若编撰剧本的意义。就赋家写作方式言,如司马相如答汉武帝问“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于是“上许,命尚书给笔札”,退而写赋,耗时甚多,犹如编写剧本,再呈“上”以表演(诵读)。就赋体写作形式言,复如“相如以‘子虚’,虚谈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虚构人物,演绎故事,后世大赋模仿其制,似征实,皆如“戏”。就赋文描写言,如张衡《西京赋》写天子平乐观行迎宾礼仪,着重在“角抵之戏”的系列表演,其中包括举重、爬竿、钻刀圈、翻筋斗、硬气功、手技、双人走索、魔术、幻术、化装歌舞、驯兽、马戏,以及大型多幕歌舞、杂技、幻术综合表演(鱼龙曼延)等,其游戏色彩十分浓厚,然究其本,仍在彰显天子礼仪,所呈示的也是“仪象”。

三曰观“气象”。刘勰说赋“蔚似雕画”,彰显画面,实质是彰显赋所展示的宏大的形象,而形象又需气象的撑拄,方能成就其壮丽的篇章。考查赋体气象,又突出于“骋势”与“行气”两个方面。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认为,有“势有刚柔”、“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的自然之势,有“循体而成势”、“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的“文章体势”,然其“形生势成”的由天地自然之“势”到文章经营之“势”,正蕴蓄了“随物赋形”的体义。落实到赋域,所骋之“势”实由“聚象”及“寓象”而来。沈德潜《赋钞笺略序》以为:“两汉以降,鸿裁间出,凡都邑、宫殿、游猎之大,草木肖翘之细,靡不敷陈博丽,牢笼漱涤,蔚乎巨观。”因绘饰事象与仪象而呈“巨观”,既是赋家敷***之功,也是批评家论赋“势”的外在光华。以前人论古赋为例,如周平园评价左思《三都赋》说“大抵古赋之妙,不仅刻画,在刻画中精神活动;不仅淹富,在淹富中气势绵亘”(于光华辑《重订文选集评》),“淹富”之象,必有气势,方可避免板涩,得其活泼生机。又如前人论律赋,朱一飞所称“纵极四库之富,须调度得宜,疏密相间,如兵家遣将,枝枝当紧要处,乃为无弊”(《律赋拣金录》附录《赋谱》),以“兵家遣将”喻赋家遣词造语,其关键之处仍在明“势”以呈“象”。

赋体在绘“象”与骋“势”间,如何缘“势”以明“象”,观历代的赋学批评,往往重在一“气”字,即行气于中,方能聚群象(物象)于一象(赋象),变呆板的“死相”为生机勃郁的“活相”。所以赋家之“骋势”,必待其积气、养气以“行气”,方能使赋势蓄积而得以伸展。明人陈山毓编古赋选《赋略》,其《序》云:

夫穴蚓哀吟,蟪蛄长噪,率由气至而鸣,或引之长也。作者气一不至,正使玄黄粲烂,亦何足赏?窃以为气厚故不匮,气伸故不住,气旺故不衰,气贯故无迹。作者之气,正可引读者之气,而使不歇,自然行挟风云,字洒珠玉。若乃气一不至,则使读之者索然自尽,声不能高,而气不能扬。……斯则气由胸臆,不关篇章者也。他如相如献《吊》,骏足驰阪,势自千里,而倏然驻足,怒气有余,是亦微透斯妙者矣。

所言“气厚”、“气伸”、“气旺”、“气贯”,均须“行气”,方能“微透斯妙”。耐人寻思的是,作者之气,“气由胸臆”,然必待“读者之气”,由“观”方得其气象,这才是创作论与鉴赏论相合而得审美的趣味。清人缪润绂论律赋也说“欲行气者,亦还于吟讽诵习间求之”(《律赋准绳》附录《律赋要言》),其中自有一“观”字在。

宋人项安世说:“尝读***之赋,铺张闳丽,唐至于本朝未有及者。盖自唐以后,文士之才力尽用于诗,如李杜之歌行,元白之唱和,序事丛蔚,写物雄丽,小者十余韵,大者百余韵,皆用赋体作诗,此亦***之所未有也。”(《项氏家说》卷八《诗赋》)“铺张闳丽”呈现的“气象”,“相如赋”与“子美诗”分处两朝而构成汉赋与唐诗的经典,论其相承,“观诗”尤在“观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好书推荐

《日本***年号与中国古典文献关系之研究》

中国是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国家。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定下年号“元狩”。 自汉武帝始,至溥仪退位,虽屡经鼎革,“年号纪年”的做法却从没有中断过。年号纪年也传到了周边近邻——汉文化圈内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

贞观十九年(645),日本孝德***(日本第36代***)登上宝座,仿照中国纪年方式制定了年号,名为“大化”。 “大化”出自中国典籍。《尚书》《易经》《新唐书》都有这个词,有化育万物之意。迄今为止,日本共有247个年号。这些年号大多出自中国典籍,尤其是汉代以前的典籍。本书全面解读了日本***年号与中国古典文献的渊源。

《日本***年号与中国古典文献关系之研究》,李寅生著,平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定价68元。

有哪些成语是带“云”字和“文”字的?

1. 武的四字词语大全

武的四字词语大全 :

武艺超群、

耀武扬威、

用武之地

孔武有力、

穷兵黩武、

赳赳武夫、

文恬武嬉、

威武不屈、

能文能武、

文武双全、

通文调武、

能文善武、

偃武櫜兵、

秉文经武、

文武两全、

绳其祖武、

才兼文武、

演武修文、

止戈为武、

文川武乡、

武不善作、

揆文奋武、

我武惟扬、

宣威耀武、

一元大武、

文德武功、

文武差事、

允文允武、

圣神文武、

祖武宗文

2. 带文的4字成语

带文的4字成语 :

图文并茂、

文质彬彬、

咬文嚼字、

身无分文、

繁文缛节、

温文尔雅、

文房四宝、

文过饰非、

文恬武嬉、

分文不取、

大做文章、

表面文章、

一纸空文、

能文能武、

以文会友、

斯斯文文、

文武双全、

文君新寡、

深文巧劾、

天下文宗、

文不对题

以郄视文、

通文调武、

孤文只义、

能文善武、

文奸济恶、

潘文乐旨、

言之无文、

文案孔目、

秉文经武

文武两全、

同文共规、

文深网密、

文宗学府、

地下修文、

文质斌斌、

深文周纳、

文人无行、

才兼文武、

演武修文、

微文深诋、

不通文墨、

枕典席文、

一代文豪、

市民文学、

不直一文、

文阵雄帅、

孔壁古文、

文川武乡、

文弱书生、

文***风流、

织锦回文、

广文先生、

旁文剩义、

一文莫名、

衣冠文物、

揆文奋武、

雍容文雅、

尊酒论文、

孤文断句

卖文为生、

巧思成文、

文搜丁甲、

守文持正、

舞文饰智、

讲文张字、

满腹文章、

黼黻文章、

舞文弄墨、

文无点易、

文德武功、

文武差事、

龟文鸟迹、

执文害意、

允文允武、

慧业文人、

深文大义、

深文附会、

锦字回文、

文友诗敌、

汲冢古文、

文章山斗、

质木无文、

识文断字、

圣神文武、

祖武宗文、

多文为富、

单文孤证、

偃武修文、

道德文章

3. 成语四个字词

修文偃武: 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兴文匽武: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我武惟扬: 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

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纬武***: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玩兵黩武: 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圣神文武: 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绳其祖武: 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4. 含有"文"的四字词语

文不对题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

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从字顺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君新寡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

后指寡妇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 文恬武嬉 恬:安闲;嬉:玩乐。

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 文行出处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

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文以载道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

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文章憎命 憎:厌恶。

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与军事。 文质彬彬 文: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文***风流 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

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文弛武玩 文武官员***。

文觌武匿 艺文兴而武道隐。指尚文之风大盛。

文房四侯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

文房四士 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物 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艺 指琴、棋、书、画。 文过其实 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文过遂非 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多文为富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缛节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废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

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

比喻非常贫困。 分文不取 一个钱也不要。

比喻不计报酬。 分文不直 直:同“值”。

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龟文鸟迹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临文不讳 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奇文瑰句 瑰:珍奇。

优美的文章。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

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

识文断字 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酸文***醋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

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微文深诋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舞文弄法 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一文不名 一个钱都没有。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5. 含有“文”的成语,四字

含有“文”的成语有(列举几个解释如下) :

图文并茂、文质彬彬、咬文嚼字、身无分文、繁文缛节、温文尔雅、文房四宝、

文过饰非、文恬武嬉、分文不取、大做文章、表面文章、一纸空文、以文会友、

斯斯文文、能文能武、文武双全、文奸济恶、潘文乐旨、天下文宗、文不对题、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深文周纳、通文调武、文君新寡、孔壁古文、深文巧劾、

文案孔目、一文莫名、以郄视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武两全、文宗学府、

文质斌斌、孤文只义、地下修文、才兼文武、市民文学、言之无文、演武修文、

同文共规、不直一文、秉文经武、微文深诋、不通文墨、文川武乡、满腹文章、

文深网密、能文善武、揆文奋武、枕典席文、黼黻文章、舞文弄墨、文人无行、

允文允武、执文害意、广文先生、文***风流

成语: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造句: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

成语: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造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千万不要~。

成语: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

释义: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受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造句:犯了错误不改,反而~,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成语:以文会友 [yǐ wén huì yǒu]

释义: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铺仁。’”

造句:评比会上,各地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

都在这里了,很全,可从中选合适的

白草黄云 白云苍狗 白云孤飞 白云亲舍 蔽日干云 宾客如云 冰解云散 冰消云散

拨雨撩云 拨云睹日 拨云见日 拨云撩雨 拨云雾见青天 波骇云属 波谲云诡 波属云委

不知所云 步月登云 裁月镂云 裁云剪水 彩云易散 餐云卧石 苍狗白云 朝云暮雨

乘云行泥 叱嗟风云 叱咤风云 冲云破雾 愁云惨淡 愁云惨雾 出云入泥 楚梦云雨

楚天云雨 楚雨巫云 楚云湘雨 穿云裂石 春树暮云 大旱望云 大旱望云霓 大旱云霓

冬日夏云 断雨残云 堕云雾中 遏云绕梁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翻手云覆手雨 翻云覆雨 飞龙乘云

飞云掣电 风车云马 风驰云卷 风驰云走 风吹云散 风从虎

云从龙 风虎云龙 风举云飞

风举云摇 风卷残云 风谲云诡 风流云散 风马云车 风起云涌 风起云蒸 风轻云淡

风轻云净 风云变幻 风云变态 风云不测 风云际会 风云人物 风云突变 风云月露

风云之志 蜂附云集 蜂起云涌 浮云蔽日 浮云朝露 浮云富贵 富贵浮云 覆雨翻云

概日凌云 干霄凌云 干云蔽日 高步云衢 高唱入云 高遏行云 高耸入云 高义薄云

高义薄云天 孤云野鹤 观者如云 观者云集 冠盖如云 过眼烟云 过眼云烟 海立云垂

河清云庆 黑云压城城欲摧 烘云讬月 烘云托月 际会风云 际遇风云 甲第连云 驾雾腾云

驾雾腾云 江云渭树 景星庆云 九霄云外 ***见日 ***见天 雷奔云谲 撩云拨雨

裂石穿云 凌云之志 流水行云 龙虎风云 龙举云兴 龙举云属 龙兴云属 镂月裁云

落纸云烟 盲风怪云 袂云汗雨 密云不雨 眠云卧石 暮雨朝云 暮云春树 拏风跃云

拏云攫石 拏云握雾 拿云攫石 拿云握雾 拿云捉月 判若云泥 喷雨嘘云 喷云吐雾

喷云泄雾 片云遮顶 平步青云 平地登云 平地青云 青云独步 青云万里 青云直上

琼岛春云 人云亦云 如坐云雾 胜友如云 诗云子曰 梳云掠月 水流云散 耸入云霄

岁聿云暮 腾云驾雾 殢雨尤云 殢云尤雨 天机云锦 天有不测风云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停云落月

彤云密布 吞云吐雾 万里无云 望断白云 望云之情 握雾拏云 握雨携云 握云拿雾

巫山云雨 巫云楚雨 雾暗云深 雾鬓云鬟 雾惨云愁 雾阁云窗 雾集云合 雾鳞云爪

雾起云涌 雾散云披 雾兴云涌 雾涌云蒸 霞思云想 霞蔚云蒸 霞友云朋 闲云孤鹤

闲云野鹤 祥云瑞气 响彻云表 响彻云际 响彻云霄 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 硝云弹雨

啸吒风云 啸咤风云 携云握雨 兴云致雨 星飞云散 星罗云布 星落云散 行云流水

杏雨梨云 轩盖如云 烟消云散 烟云过眼 野鹤孤云 野鹤闲云 义薄云天 义薄云天

逸兴云飞 尤云殢雪 尤云殢雨 游响停云 游云惊龙 雨僝云僽 雨凑云集 雨断云销

雨覆云翻 雨恨云愁 雨迹云踪 雨帘云栋 雨泣云愁 雨散云飞 雨散云收 雨收云散

雨消云散 雨歇云收 雨约云期 雨沾云惹 雨踪云迹 月地云阶 月露风云 云悲海思

云布雨润 云布雨施 云朝雨暮 云程发轫 云程发轫 云程万里 云愁海思 云愁雨怨

云窗雾阁 云窗雾槛 云窗霞户 云窗月户 云窗月帐 云次鳞集 云淡风轻 云翻雨覆

云飞泥沉 云飞烟灭 云飞雨散 云过天空 云合景从 云合雾集 云合响应 云鬟雾鬓

云集景从 云集景附 云集响应 云交雨合 云阶月地 云堦月地 云锦天章 云净天空

云谲波诡 云开见日 云开见天 云开雾散 云开雾释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云罗天网

云梦闲情 云迷雾锁 云迷雾罩 云泥殊路 云泥异路 云泥之别 云泥之差 云霓之望

云期雨信 云期雨约 云起龙襄 云起龙骧 云起雪飞 云情雨意 云趋鹜赴 云扰幅裂

云容月貌 云散风流 云收雨散 云舒霞卷 云树遥隔 云树之思 云天高谊 云天雾地

云屯飙散 云屯鸟散 云屯森立 云屯雾集 云屯雾散 云屯席卷 云屯星聚 云屯蚁聚

云屯雨集 云雾迷蒙 云消雾散 云消雨散 云心鹤眼 云***性 云兴霞蔚 云行雨洽

云行雨施 云烟过眼 云涌飙发 云涌风飞 云尤雨殢 云雨巫山 云蒸龙变 云蒸雾集

云蒸霞蔚 云中白鹤 云中仙鹤 瞻云就日 直上青云 纸落云烟 朱云折槛 壮气凌云

壮志凌云 追云逐电 子曰诗云

百代文宗 班马文章 半文半白 半文不白 被发文身 表面文章 秉文兼武 秉文经武

博文约礼 不立文字 不名一文 不文不武 不直一文 才兼文武 出文入武 粗通文墨

大块文章 大有文章 大做文章 单文孤证 道德文章 地下修文 典章文物 雕文刻镂

雕文织*** 断发文身 多文强记 多文为富 烦文缛礼 繁文末节 繁文缛节 反面文章

飞文染翰 废文任武 分文不名 分文不取 分文不直 分文不值 分文未取 浮文巧语

黼黻文章 高文大册 高文典册 高文典策 膏粱文绣 孤文断句 孤文只义 官样文章

广文先生 龟文鸟迹 横僿不文 厚貌深文 回文织锦 慧业文人 骥子龙文 讲文张字

较武论文 ***纬武 拘文牵义 揆文奋武 临文不讳 流言飞文 卖文为生 满腹文章

乃文乃武 乃武乃文 能文能武 弄法舞文 潘文乐旨 旁文剩义 披发文身 片文只事

铺***摛文 奇文共赏 奇文瑰句 弃文存质 弃文就武 强文***醋 强文浉醋 乔文***醋

琴挑文君 情文并茂 人文荟萃 入文出武 善文能武 蛇化为龙

不变其文 身无分文 深文大义

深文附会 深文傅会 深文峻法 深文巧诋 深文曲折 深文周内 深文周纳 圣神文武

识文断字 识文谈字 市民文学 饰非文过 书同文

车同轨 梳文栉字 斯斯文文 斯文扫地

俗下文字 酸文***醋 遂非文过 通文达礼 通文达理 通文达艺 通文调武 同文共规

同文共轨 同文共轨 唾地成文 望文生训 望文生义 微文深诋 纬武*** 温文尔雅

温文儒雅 文不对题 文不加点 文***风流 文弛武玩 文从字顺 文觌武匿 文房四宝

文房四侯 文房四士 文房四物 文房四艺 文风不动 文过其实 文过饰非 文过遂非

文籍先生 文奸济恶 文江学海 文经武略 文经武纬 文君司马 文君新寡 文君新醮

文婪武嬉 文理不通 文理俱惬 文期酒会 文人墨客 文人墨士 文人无行 文人相轻

文人学士 文如其人 文弱书生 文山会海 文身断发 文身剪发 文身翦发 文深网密

文丝不动 文似其人 文搜丁甲 文韬武略 文恬武嬉 文通残锦 文无加点 文武差事

文武兼备 文武全才 文武双全 文武之道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文献之家 文星高照 文行出处

文修武备 文修武偃 文以载道 文圆质方 文章盖世 文章经济 文章巨公 文章钜公

文章魁首 文章山斗 文章宿老 文章星斗 文章憎命 文章宗工 文章宗匠 文昭武穆

文治武功 文治武力 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 文质斌斌 文子同升 文子文孙 文宗学府

武偃文修 舞笔弄文 舞弄文墨 舞文弄法 舞文弄墨 舞文巧诋 舞文饰智 舞文玩法

析律舞文 犀顶龟文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下笔成文 兴文匽武 雄文大手 修文偃武 言而无文

行之不远

言文行远 言之不文

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偃兵修文 偃革尚文 偃武崇文 偃武觌文

偃武兴文 偃武行文 偃武修文 演武修文 咬文嚼字 咬文啮字 咬文啮字 一代文宗

一文不名 一文不值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文如命 一纸空文 遗文逸句 以文害辞 以文会友

以文乱法 以郄视文 有文无行 余风遗文 鱼质龙文 缘文生义 允文允武 掌上观文

枕典席文 执文害意 质非文是 质非文是 重厚少文 主文谲谏 祝发文身 字顺文从

祖述尧舜

***文武 祖武宗文 樽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