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翻译,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05 0
  1. 善读「论语」1.14:废寝忘食为好学,敏事慎言正其非
  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翻译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意思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他工作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从而成就自己的高尚主体人格

出处:《论语·学而》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翻译,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论语》介绍:《论语》由孔子***及再传***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孔子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善读「论语」1.14:废寝忘食为好学,敏事慎言正其非

原 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出自《论语.学而》。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论语》是孔子及其***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及再传***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学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翻译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意思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食不求饱,居不求安,勤勉于事,谨慎其言,就学有道,以正其非,是谓好学。”

解释

“君子”,此处指有德之人。

“安”,安逸、安乐。

“敏”,此处应作“勤勉”解。例似用法如《中庸》的“人道敏政”。也有人将“敏”解作“疾速”,今不从。

“慎”,谨慎。

“就”,从也。意为靠近、跟随。

“有道”,指有道德学问之人。

“正”,匡正、修正。

评析

君子是志道好学的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并非因为君子不好“食饱”,不好“居安”。广厦美食乃人之所好,而君子之所好,则有甚于食居者。孔子的***颜回就是这样的好学之人。孔子曾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敏于事”与“敬事”略有区别。从勤勉于事这个角度来说,两者的关系大致相当于“敬=慎+敏”。“勤勉”既非疾速,也非缓慢。而是视实际情况,当快则快,当缓则缓。故“敏”在此处不当作“疾速”解,而应作“勤勉”解。因本章讲的是好学,而好学更侧重于勤勉,故此处用“敏于事”而非“敬事”。

人的言语和行为一样都会产生后果,人必须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故儒家主张谨言慎行,以免言语行为造作不仁。

为学不可自是自满。故须就有道之人,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更可以人为鉴,修正自己的言行。如此则可谓好学矣。

君子好学,乐在其中,以至竟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见精神充实远非物欲满足可比。这也给我们现代人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人类最重要的追求究竟应当是什么?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饱:饱足。安:安逸,舒适。该句出自《论语·学而》,《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原文翻译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原文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原文赏析

本章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论语》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和再传***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及再传***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了,所以我也还有点印象。

下面我就说下译文以及自己的一点小小感悟。

一、译文如下: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求饱足,在居住方面不求舒适,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接近贤能之人来匡正和提高自己,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二、小小感悟:

1、为什么孔子认为真的君子是不求吃饱穿暖的呢?

对于现在的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每天辛苦工作无非就是能够吃饱穿暖,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吃香喝辣,如果不能满足那就是过得不幸福

但其实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吃饱穿暖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可能有得吃就不错了,别提什么吃得饱。

于是孔子就认为,真正的君子是应该以他人为先的,可以少吃点留给他人吃,可以住得差一点,留给别人住。而且对他们来说,学习和智慧就是精神食粮,他们乐在其中。

2、为啥说君子要做事时勤劳敏捷,言语上小心谨慎呢?

其实我们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的,虽然父母可能没有学习过论语,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天道酬勤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上天会公平地回报付出辛劳的人。那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只要辛勤地劳作,就会有所收获。所以,真正的君子做事也要勤劳敏捷,这样才会有收获。

言语上小心谨慎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约束,因为乱说话不仅会给别人带来困扰,也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就比如说前两天我楼下两个邻居吵架,事情不大,不过是一些闲言碎语罢了,结果吵了三个小时。口舌之争无非也是因为欲望,真正的君子应该懂得知足而忘忧。

3、为什么要跟着贤能的人去学习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才会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也就会更快乐。你想想,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得有多少,你不去学习了解,你又怎么能知道别人优秀在什么地方,而自己的不足又在哪里呢。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某些方面很不错,但是当你遇到真正优秀的人,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可能恍然大悟:我的那点想法不值一提。

所以,我认为孔子不是在让我们摒除欲望,而是把欲望从衣食住行转移到学习求知上,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成为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