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悌君子,斗南一人,恺俤君子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03 0
  1. 《孝经》第十三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2. 孝经全集《广至德章第十三》原文赏析与注解
  3. 《古列女传》卷之二 贤明传(3)
  4. 《通典》卷十二 食货十二(3)

恺悌的词语解释是:(书)(形)态度和蔼,容易接近:~之德|慈祥~流风远。

恺悌的词语解释是:(书)(形)态度和蔼,容易接近:~之德|慈祥~流风远。注音是:ㄎㄞˇㄊ一_。拼音是:kǎitì。结构是:恺(左右结构)悌(左右结构)。

恺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恺悌君子,斗南一人,恺俤君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亦作“_弟”。和乐平易。引《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_悌君子,神所劳矣。’”杜预注:“_,乐也;悌,易也。”《汉书·张禹传》:“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_弟多智,二人异行。”宋苏辙《颍滨遗老传下》:“_弟之政,后世称焉。”明无名氏《白兔记·见儿》:“感夫人_悌仁慈。”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二、国语词典

和乐平易。

三、网络解释

恺悌恺悌,汉语词汇。亦作“岂弟”,或作“恺弟”。拼音:kǎitì释义:和乐平易。

关于恺悌的诗词

《汉文帝·恺悌而爱人》《送曾_父·识公政事在恺悌》《平政堂·恺悌周君子》

关于恺悌的诗句

识公政事在恺悌中卿极恺悌略推恺悌赦鸡豚

关于恺悌的成语

伯道无儿参差不齐不为已甚仓皇出逃长夜漫漫不齿于人草庐三顾孝悌力田不期而然不名一钱

关于恺悌的词语

孝悌力田慈祥恺恻伯道无儿草庐三顾不为已甚不名一钱入孝出悌不齿于人孝悌忠信仓皇出逃

关于恺悌的造句

1、凡八字中有天月二德,其人恺悌慈祥,待人至诚仁厚。

2、严峻刻薄的四阿哥做了皇帝,亏得有这么一位慈详恺悌的老太后。

3、‘营营青蝇,止于藩;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4、当官的要如《诗经》所说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而老百姓则要保持家庭和睦,必要时又要舍家报国。

5、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质朴无伪。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恺悌的详细信息

《孝经》第十三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翻到《群·孔子家语》贤君篇。

原文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公曰:“为之奈何?”

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富矣;敦礼教,远罪疾(疾作戾),***寿矣。”

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

孔子曰:“《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白话

哀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一个国家,没有比使老百姓富裕并且长寿更重要的了。”

哀公说:“那该怎么做呢?”

孔子说:“减少劳役,减轻赋税,那么老百姓就富裕了;敦行礼的教化,使百姓远离犯罪和暴戾,那么老百姓就长寿了。”

哀公说:“寡人很想施行夫子的建言,又担心我的国库会贫乏。”

孔子说:“《诗经》不是这样说吗:‘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就是说:一位仁德的君王,他的态度是平和快乐的,德行又平易近人,就像百姓的父母一样。

哪有孩子富裕而父母却贫穷道理呢?”

举一反三

就举最后一句“ 未有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

这个话是有前提的,即:“父父子子”,或“父慈子孝”。

也就是说:父亲要尽到父亲的责任,子女要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父慈子孝是最理想的情况。

通过简单的举一反三可以得到另外三种情况:

父慈,子不孝

最有名的两个不肖子:一个是尧帝的儿子丹朱,一个是夏启的儿子太康。另外还有被老百姓称作“四凶”的:帝鸿氏之子浑敦,少皞氏之子穷奇,颛顼氏之子檮杌,缙云氏之子饕餮。舜做了尧的臣下以后,在明堂四方之门以宾礼接待贤人,流放以“四凶”为首的氏族,把他们赶到四方边远之地,去抵御螭魅等怪物。天下才得到安宁。

父不慈,子孝

最有名的就是舜了,父亲、后母、弟弟多次加害于他,他都没有记恨,依然行孝悌之道。

父不慈,子不孝

这个例子就更多了。

其实,还可以反个四:父子关系谈不到有多好,也说不上有多坏,处于“ 也就那么回事 ”的状态。

总体来看,父慈子孝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父子关系推到社会上就演化成上下级关系,但是又有一个根本的不同:上下级关系不好可以闹掰,可以互相开除。父子关系再怎么不好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不是声明断绝关系就真的毫无关系了,因为基因是无线连接的。

中国人的基因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片段:情义。恩情不在了,就要守住责任。不然就不能称其为人,更不要说称其为中国人了。

有时候想想,不是古代经典说的不对,是理解得不全。

有时候想想,人的情感是很宝贵的东西,但是比情感更难能可贵的是责任。说实在,先不要想什么“达则兼济天下”,而是时刻不要忘记即使穷也不能独善其身,至少还要想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

孝经全集《广至德章第十三》原文赏析与注解

#能力训练# 导语《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下面是 无 分享的《孝经》第十三章:原文、译文及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广至德章第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麽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

 品读

 孔子为曾子特别解释说:‘执掌政治的君子,教民行孝道,并非是亲自到人家家里去教,也并非日日见面去教。这里有一个根本的道理。例如以孝教民,使天下之为人子的,都知尽事父之道,那就等于敬天下之为父亲的人了。以悌教民,使天下之为人弟的,都知尽事兄之道,那就等于敬天下之为人兄的人了。以部属的道理教人,那就等于敬天下之做长官的人了。’孔子引述诗经大雅篇洞酌章的这两句话说:‘一个执政的君子。他的态度,常是和平快乐,他的德行,常是平易近人,这样他就像民众的父母一样。’孔子引此诗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崇高至上的一种大德,怎么能顺其自然。

 故事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古列女传》卷之二 贤明传(3)

广至德章第十三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1]而日见[2]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孝道教人民,并不是要挨家挨户都走到,天天当面去教人行孝。以孝道教育人民,使得天下做父亲的都能受到尊敬;以悌道教育人民,使得天下做兄长的都能受到尊敬;以臣道教育人民,使得天下做君王的都能受到尊敬。

注释

[1]家至:到每家每户去。

[2]日见:天天见面。

解析

教人孝能够使儿女尊敬父辈,教人悌能够使兄弟和睦,教人臣能够使臣子尊敬君王。这就是孝经里面提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对促进社会和平、维护社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典例阐幽

忠孝两全的许国佐

许国佐(1605-1646),字钦翼,号班王,旧庵,自署百花堂主,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在城(今榕城)人。国佐性格豪爽,天资聪敏,酷爱诗酒,侍奉双亲至孝。

明朝天启七年(1627)省试考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登进士,选授四川叙州府富顺县县令。

任职期间,许国佐千方百计兴利除弊,广施善政,尊重乡贤,体恤民情,设议局、均税赋、废奴制、严惩横行霸道之土豪劣绅,百姓大为赞颂,也使邻县相互仿效。一时间,轰动巴中、巴西、川南等地区。由此也就得罪了不少祸害地方之权贵,他们便暗中勾结,买通了川军提督洪文峰,巡抚牛兆山,捏造“私调兵马剿山灭寨,草菅地方烧杀无度和撰题反联、欺君罔上”等罪名,将国佐革职查办,囚禁天牢。

后来,幸得朝中诸多知情的忠良和川南百姓极力为国佐申诉辩诬。两年之后,冤案终于澄清昭雪。朝廷便将这位公正廉明、抗暴治县的许国佐调任贵州省遵义县县令。

在此期间,正值朱明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江山摇摇欲坠之时,关外皇太极和多尔衮统帅15万满、蒙精悍大军再度扑向山海关,试图破关之后攻取北京;李自成等13家农民军蜂起于四川、陕西、河南各省,到处攻城略地;朝内百官又结党营私明争暗斗,狱中人满为患;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处处疑忌,滥杀功臣良将;满朝文武百官***自危,忠良之士纷纷隐退……

崇祯十年(1637)春,皇帝急召政绩卓著的贤明县令许国佐入京,升任兵部主事,协同刚从狱中释放的兵部尚书傅宗龙统领边军30万,开赴燕山御敌。

初试锋芒,许国佐从战略上倚仗险要地势,利用敌军常胜的娇气,从战术上***取“据险设伏,诱敌人网,施行火攻,分割围歼”的方针。傅尚书依计而行。结果,几经激战,竟用5万边军就大破强敌15万精悍步、骑兵,使敌兵伤亡过半,大败退回了辽东。而后,许久未敢轻举妄动。

燕山大捷,龙心大喜,视许国佐为扶国栋梁,中流砥柱,升职为兵部员外郎,兼督九江饷务。

就在许国佐为国家力挽狂澜之时,突然接到一封家书,告知父亲许有丰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许国佐顿时放声大哭,哭毕之后他踌躇了:论忠,他必须为国而死;论孝,他必须请***而归。倘若不归而父死则极为不孝;不孝之臣则天下切齿,何以***朝政?

苦思了两昼夜,他终于无可奈何地决定:天下事只有由君王自为了。

崇祯皇帝终于恩准这位兵部属官回乡尽孝,并赐予御用灵芝草一对以宽慰他。命其尽孝之后即速回朝辅政。

崇祯十七年(1164)三月十八日,甲申国变,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国佐在家闻讯,即刻昏厥过去,醒来失声痛哭。于是便披麻戴孝,光着脚板率领知县吴煌甲及一众官吏,跪哭于揭阳孔庙。回想多年来匡扶社稷的百般心计竟然随皇上的仙逝而付之东流,不禁眼前一黑吐血倒地。事后,他带头在县衙为崇祯设灵祭奠,闹了49天,竟瘦了十多斤。

而后,明室旧臣马士英等拥立福王(弘光皇帝)在南京即位,意图复国,召国佐到南京复职勤王。国佐因父亲病重侍奉汤药而未能赴任。次年,清兵攻破南京,***了福王。明室遗臣黄道周、郑芝龙等又拥立唐王(隆武皇帝)在福州即位,诏令许国佐复职兵部侍郎,速到福建辅政。此时,恰逢父亲去世又未能成行,等到许父安葬之后,闽粤到处已经兵荒马乱,道路不通,无法赴任。

清朝顺治三年(1645)六月九日,揭阳县龙尾乡石坑村武生刘公显,因官场失意,便聚众造反。自称“大明镇国大将军领九天都督”,招集江西流民首领曾诠、福建流民帮主马麟等人马,号称“九军十八将”,先后攻占揭阳城外各都乡寨。

次年初秋,九军探得揭阳县令吴煌甲积劳病死,继任县令赵甲谟又失职获罪入狱,许国佐与罗万杰(揭阳人,崇祯十六年退隐之吏部主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人离县未归,城中协守官员不多。便乘机设计智取了揭阳城,捕杀了知县谢嘉宾,都司黄梦选,推官刑之桂等官吏78人,只留下许国佐之母余氏老夫人作为人质,谦恭礼待,用车马送往桃山都九军大营,以此胁逼许国佐入伙。此时,许国佐正和罗万杰在潮州府衙与潮惠巡抚程峋等人策划募兵勤王,抵御清兵,护卫福建小朝廷;另一方面对揭阳九军施行剿抚之事,突然闻讯揭阳县城已被九军攻陷,城中官吏士绅均遭九军斩杀,老母亲也被九军扣留为人质……

国佐闻讯,顿时五脏崩裂,昏倒在地。醒来时痛不欲生,立刻辞别众官,飞身上马,快马加鞭,直奔揭阳。

刚到揭阳,只见残垣倒塌,尸骸遍地,烟火未熄,四野成灰……他顾不了许多,只想直闯敌营,以身换回亲娘,若能如愿,虽死无憾;若为救母而被迫屈身事贼则宁死不从。

国佐来到榕江,北河横亘眼前,波涛滚滚。此时正值劫后,途中行人稀少,江面舟楫绝迹。国佐救母心切,挥鞭策马跃下寒冷的江波之中,双手拉紧缰纯,随马泅渡过河。

国佐终于策马冲进桃都山前九军大寨。刘公显得知国佐到来,立刻恭身出迎,厚礼相待,百般劝其归顺,共举反旗,国佐誓死不屈从。

刘公显深知国佐乃辅国贤臣,忠孝驰名江南。若欲召令百粤,非此人莫属,便把国佐囚禁起来,厚礼款待,意图慢慢瓦解他的意志。

后来,揭阳百姓聚众密谋劫狱救出国佐,不料计策被九军密探侦破。

于是刘公显将国佐***,国佐被害时年仅42岁。这时,隐居在桑浦山下玉简峰的辜朝荐,闻知国佐被杀的噩耗,顿时悲愤填膺,用剑在峰前石崖之下凿下四个大字:天绝南臣。

一碗肉汤彰显赤子孝心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 ,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中国 *** 。曾经驰骋沙场的他是小一辈心目中的英雄,大家平时看到的都是他英武的一面,其实他对亲人也有着细腻而深沉的感情。这篇故事中那一碗来之不易的肉汤就承载着他的一片赤子之心。

那是1931年10月中旬,上级通知,要求县以下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参加红军,以此来粉碎敌人的“围剿”。为此,湖北省鄂豫边区陂安南县委、县苏维埃 *** 在庙咀湾召开全县“扩红”大会。那时 *** 是陂安南县苏维埃 *** 第一任***,他就第一个报名参军。

为了让参军的青年们在出发前能吃顿好饭,新任县委书记郭述申派人买来一头肥猪和一大缸米酒为大家送行。然而马上就要开饭的时候, *** 却被上级派来视察工作的人找去谈事了。难得开荤, *** 却未能赶上同大伙一起就餐,细心的县委书记就特意让人给他留了一碗米酒和一碗肉汤。 *** 回来后看到这些也很感动。

那时人们一年也难得沾一回荤腥,一碗普通的肉汤,在当时胜过现在的山珍海味。但是 *** 捧着那碗香喷喷的肉汤,却舍不得喝上一口。他想起在家的父母好久都没吃到肉了,就把肉汤留下给父母喝。然而部队就要远行,他又抽不出身,于是托付通信员:“你辛苦一趟,给我父母捎个信,就说部队要远行了,我工作忙,不能向他们告别,让他们保重身体,不要为我担忧。另外,把这碗肉汤带去让他们尝一尝。”

李母见到肉汤,知道儿子参加了红军就要远行。她顾不得喝汤,急忙出去为儿子送行,通信员怎么也拦不住。当她气喘吁吁赶到庙咀湾时, *** 已带着队伍出发了。李母站在山坡上,眼望远去的部队,久久不肯离去。从这天起,红军的行踪、战斗的胜败、儿子的安危,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母亲的心。

1932年8月的一天, *** 带领红军打回来了。李母听到这个消息,万分激动,放下手里的活计,带着家里的全部积蓄上路去找儿子。

那时候 *** 已是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政委,正在与敌作战。正当他率部队与敌人打得难解难分时,通信员跑到 *** 跟前说:“李政委,你母亲来了!”

*** 回头一看,母亲正在弥漫的硝烟中疾步向他走来。他一着急不禁火冒三丈,厉声吼道:“娘,打着你怎么办啊!快下去!”***就在他们身边飞过,母亲望着两眼发红的儿子,仍旧不顾一切地凑上去,她轻轻地拍了拍儿子身上的泥土,然后从衣袋中掏出两块银元,装进儿子的口袋,这就是她千里迢迢为儿子送来的全部家当。

知道儿子军令在身,做母亲的没有多说什么就离开了战场。战斗结束后, *** 也没来得及跟母亲话别,就抓紧时间带领部队转移了。颠簸的途中, *** 发现口袋里有东西叮咚作响,摸出一看,才发现母亲给他的两块银元。母亲慈爱的样子顿时浮现在他眼前,他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次战场一别,竟是 *** 与母亲的永诀。孝子心,慈母情,全都融入了那一碗肉汤,凝结为这两块银元,永久流传。

“笑星”是用孝心炼成的

对于牛群来说,1988年是让他刻骨铭心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年初与岁末,牛群经历了他生命中的大喜大悲。

凭借相声作品《领导冒号》,牛群第一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领导,冒号”成了当时社会上的流行语言,“牛哥”也成了牛群的代名词,走到哪里,他都会被认出来,无数的观众追着牛群索要签名,并且合影留念。

牛群的“笑星”之路便从这一年的春节开始,出了名的牛群开始在全国各地演出。但就在1988年快要过完的时候,人生的悲痛袭击了牛群。12月13日,牛群在广州演出,就在要登台表演相声的时候,突然获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牛群蒙了,但是他仍然强忍着泪水完成了演出。他说自己不知道是如何将那个相声说完的,但是他记得台下的观众没有乐。母亲临终时,自己不在老人的身边,牛群说这是他一生遗憾

牛群兄弟姐妹六个,他最小,排行老六。在他11岁时,父亲就离开了牛群。是母亲辛苦地把自己拉扯大的,牛群与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牛群从小就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非常听话。1***0年,21岁的牛群参军入伍。刚进部队时,每个月只有8块钱的津贴,即使训练再辛苦,牛群也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他要把这些钱好好地攒起来。

牛群会将每三个月积攒起来的钱,寄给母亲,一次寄16块。每年给母亲寄四次钱,是牛群刚当兵的那几年怎么也不会忘记的事情。而随着牛群待遇的提高,给母亲寄钱的数额和次数也相应地多了起来。后来每月一领到工资,他就跑到部队邮局给母亲汇款,到1987年的时候,每月寄给母亲的钱数已经上升到35块了。

无论走到哪里,牛群心中总是牵挂着母亲。每次从部队回到家里,牛群都会靠在母亲身边诉说自己在部队里的事儿。要是冬天,牛群就先用身体把被褥焐热,再让母亲入睡。他和母亲同睡一个被窝,牛群会把母亲的双脚放进自己的胳臂弯里,给母亲取暖。1988年,母亲病重,为了不影响到牛群的工作,她让牛群的哥哥姐姐瞒着不告诉他,想牛群的时候,她就用手使劲地抓褥子。牛群回家后,伤心地看到褥子被母亲抓坏了好几个洞。

对于孝道,牛群有自己的理解,世间的儿女怎么报答父母恩情呢?牛群说只要把父母当成孩子养,天下父母都会开心。一次做客山东卫视的节目时,牛群声泪俱下地说:“爸妈,来世我还要做你们的儿子”,让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原文

“《诗》[1]云:‘恺悌君子[2],民之父母。’非至德[3],其孰[4]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5]?”

译文

“《诗经》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有谁能够教化人民,使得人民顺从归化,创造这样伟大的事业啊!”

注释

[1]诗:指《诗经》。下引诗句见《诗经·大雅·泂酌篇》。

[2]恺悌:和乐安详,平易近人。

[3]至德:至高无上的德行。

[4]孰:谁。

[5]其:助词,在单音节形容词之前,起加强形容、状态的作用。

解析

若想一统天下,实行至德的教化是最佳的方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热切拥护,推行政治也就变得比较容易了。执政者,若能顺着民众的自然天性,加以利用,施行教化,人民不但会像爱父母一样爱他,而且所有的政教措施,都容易实行了。

典例阐幽

留下路标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沿袭着一个可怕的习俗:村中的老年人一旦到了不能行走的时候,就得被自己的亲属或村民丢弃到深山密林之中,自生自灭。

村中有个名叫亚醒的穷汉子,自幼丧父,靠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全家虽贫亦乐,母亲那因饱经风霜而布满皱纹的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可是,母亲却有许多奇怪的生活习惯,每日三餐死活都不肯同儿孙们一起吃饭,一定要等到他们全都吃饱之后,才包揽余下的残羹剩菜;几件破旧不堪的衣服穿了十多年,补了又补,就是不肯换件新的。每当儿媳下地干活,她便独自在家照顾孙儿,洗衣煮饭,饲猪养鸡,把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次,家中丢失了一只母鸡,母亲万分心痛,竟然一连三天不吃饭,用此方式节约粮食,来补偿母鸡的损失和弥补自己的过失。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积劳成疾,母亲未满60岁便百病缠身。终于有一天,两腿突然不听使唤了。亚醒的妻子见时机已到,便催促丈夫按照村俗将婆婆抛弃到山林中。亚醒虽然心有不忍,但也无法违抗严厉的村规和妻子的命令,只得无可奈何地点头同意,对母亲说:“娘,数十年来您为儿受尽千辛万苦,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今天儿想背您老人家到外面游玩。”母亲一听也就点头同意。

亚醒背着老母走了10多里路,来到一座莽莽的深山密林,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走了进去。不知怎的,母亲在儿子的背上在沿途不时地折断路旁的树枝。亚醒猜透母亲的用意——为事后设法回家时留下路标。为了彻底使母亲迷失回家的方向,亚醒故意四处兜圈子,一直走到天黑,累得气喘吁吁,来到山林深处的一棵大树下才把母亲放下来。

这时,夜幕已笼罩山林,四周一片黑暗,树木闪现出怪影,夜莺不时发出一声悠长凄厉的啼叫,给原本可怕的气氛平添了几分恐怖。亚醒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怯生生地对母亲说:“娘,您口渴了,待孩儿去为您找水来喝吧。”母亲一听,却平静地回答说:“儿,不必了。天色已晚,你赶快回家,妻儿们正在苦苦等着你,娘只希望你今后要好好地把孙儿养育成人。”亚醒闻言,心头不由阵阵酸楚,正待转身,母亲又把他叫住,将一盒火柴和一把镰刀塞到他的手中,继续对他说:“儿,为娘几十年来在这一带砍柴割草,无数次进进出出,路径总比你熟。此时山深林密,天黑路险,说不定还有毒蛇猛兽出没,你孤身一人是很难走出去的。快用这火柴点起火把照明,握紧镰刀防身,沿着刚才被我折断的路旁小树,平安回家……”听到这里,亚醒顿时犹如五雷轰顶,万箭穿心,两腿不由得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娘跟前,大哭说:“娘,儿真没良心,真对不起您啊!我要背您回去,不管内外有多大的压力和阻力,今后一定要好好地侍奉您老人家终生。”

《通典》卷十二 食货十二(3)

晋赵衰妻

晋赵衰妻者,晋文公之女也。号赵姬。初文公为公子时,与赵衰奔狄。狄人入其二女叔 隗季隗于公子,公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及反国,文公以其女赵姬妻赵衰。生原、同、屏、 括、楼、婴。赵姬请迎盾与其母而纳之,赵衰辞而不敢。姬曰:?不可。夫得宠而忘旧,舍 义。好新而嫚故,无恩。与人勤于隘厄,富贵而不顾,无礼。君弃此三者,何以使人!虽妾 亦无以侍执巾栉。诗不云:?乎***葑***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与人同寒 苦,虽有小过,犹与之同死而不去,况于安新忘旧乎!又曰:?燕尔新婚,不我屑以。?盖 伤之也。君其逆之,无以新废旧。?赵衰许诺,乃逆叔隗与盾来。姬以盾为贤,请立为嫡 子,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妇,姬亲下之。及盾为正卿,思赵姬之让恩,请以姬之中子 屏、括为公族大夫。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何以至此!?成公 许之。屏、括遂以其族为公族大夫。君子谓赵姬恭而有让。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 基。?赵姬之谓也。 颂曰:赵衰姬氏,制行分明,身虽尊贵,不妒偏房,躬事叔隗,子盾为嗣,君子美之, 厥行孔备。

陶荅子妻

陶大夫荅子之妻也。荅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居五年,从 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 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 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 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 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见矣。愿与少子俱脱。 姑怒,遂弃之。处期年,荅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 年。君子谓荅子妻能以义易利,虽违礼求去,终以全身复礼,可谓远识矣。诗曰:?百尔所 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谓也。 颂曰:荅子治陶,家富三倍,妻谏不听,知其不改,独泣姑怒,送厥母家,荅子逢祸, 复归养姑。

柳下惠

鲁大夫柳下惠之妻也。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妻曰:?无乃渎乎!君子 有二耻。国无道而贵,耻也;国有道而贱,耻也。今当乱世,三黜而不去,亦近耻也。?柳 下惠曰:?油油之民,将陷于害,吾能已乎!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 油油然与之处,仕于下位。柳下既死,门人将诔之。妻曰:?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 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 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虽遇三黜,终不蔽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 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门 人从之以为诔,莫能窜一字。君子谓柳下惠妻能光其夫矣。诗曰:?人知其一,莫知其 它。?此之谓也。 颂曰:下惠之妻,贤明有文,柳下既死,门人必存,将诔下惠,妻为之辞,陈列其文, 莫能易之。

鲁黔娄妻

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 之尸在牖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曾 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 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 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 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 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 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 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妇。?君 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诗曰:?彼美淑姬,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颂曰:黔娄既死,妻独主丧,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贱甘淡,不求丰美,尸不揜蔽, 犹谥曰康。

管子谓桓公曰:"北郭有掘阙得龟者,(掘,穿也,求物反。穿地至泉曰阙,求月反。)此检数百里之地也。(检,犹比也。以此龟为用者,其数可比百里之地。)令过之平盘之中。(令,力呈反。过之,犹置之也。平盘者,大盘也。)君请起十乘之使,百金之提,(起,发也。提,装也。使,色吏反。)命北郭得龟之家曰:"赐若服中大夫。"(若,汝也。中大夫,齐爵也。)曰:"东海之子类於龟,(东海之子,其状类龟,***言此龟东海之子耳。东海之子者,海神之子也。)讬舍於若,(讬舍,犹寄居也。)赐若大夫之服,以终而身,(而,若也。)劳若以百金(劳,赐也。)之龟为无赀,(之,是也。是龟至宝而无赀也。无赀,无价也。)而藏诸泰台,(泰台,高台也。)立〈虫曰〉无赀。"(立龟为珤,号曰无赀。)还四年,伐孤竹。(还四年,后四年。)丁氏之家粟(丁氏,齐之富人,所谓丁惠也。)可食三军之师行五月。(食音嗣。下以意取。行五月,经五月。)召丁氏而命之曰:"吾有无赀之珤,吾今将有大事,请以珤为质,(音致。下皆同。)以***子之邑粟。"(即家粟也。)丁氏北乡再拜,革筑室赋籍藏龟。(革,更也。赋,敷也。籍,席也,才夜反。)孤竹之役,丁氏之粟中食三军五月之食。(中,当也,丁仲反。下皆同。)

桓公曰:"吾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曰:"请以令城阴里,(城者,筑城也。阴里,齐地也。)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袭亦重也。欲其事密而人不知,又先讬筑城。)因使玉人刻石为璧,(刻石,刻其蒥石。)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丁仲反。)瑗中五百。"(好倍肉曰瑗。)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子曰:"弊邑之君欲率诸侯而朝先王之庙,观於周室,请以令使天下诸侯,不以彤弓石璧者,(彤弓,朱弓也,非齐之所出。盖不可独言石璧,兼以彤弓者,犹藏其机。)不得入朝。"天子许之。天下诸侯载黄金珠玉、五谷、文***布帛输齐,(输,音式树反。)以收石璧。石璧流而之天下,天下财物流而之齐,故国八岁而无籍,阴里之谋也。

桓公曰:"吾欲杀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请重粟之价,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请以令使卿藏千锺,大夫藏五百锺,列大夫藏百锺,(列大夫,中大夫也。)富商蓄贾藏五十锺,内可以为国委,(於伪反。)外可以益农夫矣。"

桓公曰:"峥丘之战,(峥丘,地名,未闻,一说即葵丘。)人多称贷负息以给上之急,寡人欲复业产,(业产者,本业也。)此何以洽?"(洽,通也。言百姓为戎事失其本业,今欲复之,何以通於此也。)管子曰:"唯缪数为可耳。"(缪读曰谬,***此术以陈其事也。)令表称贷之家,(表,旌也)皆垩白其门而高其闾,(亦所以贵重之。)使八使者式璧而聘之,以给盐菜之用。(令使者赍石璧而与,仍存问之,谦言盐菜之用。)称贷之家皆齐首稽颡问曰:"何以得此?"使者曰:"君令曰:寡人闻之,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寡人有峥丘之战,吾闻子***贷吾贫萌,(萌与氓同。)使有以给,子之力也。"称贷之家皆折其券而削其书,(旧执之券皆折毁之,所书之债皆削除之,不用。)发其积藏,出其财物以振贫。国中大给,峥丘之谋也。

XC桓公曰:"鲁梁之於齐也,蜂螫也。(螫音尸亦反。言鲁梁二国,常为齐患也。)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管子对曰:"鲁梁之民俗为绨,(徒奚反,缯之厚者谓之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人从而服之,因令齐勿敢为,必仰於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桓公即为服於泰山之阳,(鲁梁二国在泰山之南,故为服於此,近其境也,欲鲁梁人速知之。)十日而服之。管子告鲁梁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绨千匹,赐子金三百斤,子十至而金三千斤,则是鲁梁不赋於人,财用足也。"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人为绨,十三月,鲁梁郭中之人,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絏繑而踵相随,(絏繑谓连续也。絏,息列反。繑,丘乔反。)车毂{刍齿}、骑连伍而行。({刍齿},齧也,士角反。言其车毂往来相齧,而骑东西连而行,皆趋绨利耳。)管子曰:"鲁梁可下矣。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无与鲁梁通使。"后十月,鲁梁人饿馁相及,(相及,犹相继。)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应声之正,谓急速之赋。正音征。)鲁梁之君即令其人去绨修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之人籴十百,(谷斗千钱),齐粜十钱。(谷斗十钱。)周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