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兮其若冰释_涣兮若冰之将释读音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5-31 0
  1. 《德道经》原文
  2. 涣然冰释是什么意思?
  3. 推荐一些带“冰”字的个性点的网名
  4. “什么烟什么云”的成语有哪些?

1. 冰开头的四字成语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冰壶秋月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冰魂雪魄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涣兮其若冰释_涣兮若冰之将释读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冰肌雪肠 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冰肌玉骨 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冰解冻释 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冰清玉洁 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冰清玉润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冰山难靠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冰炭不投 比喻彼此合不来。

2. 求多多冰字开头的四字词语

冰雪严寒 冰心一片

冰消云散 冰销叶散 冰消雪释 冰销雾散

冰消雾散 冰消冻解 冰炭不同炉 冰散瓦解

冰清玉粹 冰清水冷 冰壸秋月 冰解云散

冰洁渊清 冰洁玉清 冰解壤分 冰解的破

冰魂素魄 冰雪聪明 冰消瓦解 冰天雪窑

冰天雪地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冰炭不同器 冰山难靠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解冻释 冰肌雪肠

冰魂雪魄 冰壶秋月 冰寒于水 冰山易倒 冰雪严寒 冰心一片

冰消云散 冰销叶散 冰消雪释 冰销雾散

冰消雾散 冰消冻解 冰炭不同炉 冰散瓦解

冰清玉粹 冰清水冷 冰壸秋月 冰解云散

冰洁渊清 冰洁玉清 冰解壤分 冰解的破

冰魂素魄 冰雪聪明 冰消瓦解 冰天雪窑

冰天雪地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冰炭不同器 冰山难靠

冰清玉润 冰清玉洁 冰解冻释 冰肌雪肠

冰魂雪魄 冰壶秋月 冰寒于水

3. 谁知道一些含有“冰”字的四字成语

冻解冰释 dòng jiě bīng shì 〖释义〗如同冰冻融化一般。

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出处〗《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示例〗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

(《朱子全书·中庸》) 涣然冰释 huàn rán bīng shì 〖释义〗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示例〗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炊沙镂冰 chuī shā lòu bīng 〖解释〗炊沙不能成饭,刻冰不能作器。

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宋·张淏《云谷杂记》卷首:“绝编坏简徒自苦,炊沙镂冰初何功?” 〖示例〗 报冰公事 bào bīng gōng shì 〖解释〗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冰寒于水 bīng hán yú shuǐ 〖解释〗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示例〗蘧(道愍)始师章(继伯),~。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 冰壶秋月 bīng hú qiū yuè 〖解释〗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

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出处〗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示例〗愿中如~,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

《宋史·李侗传》 冰魂素魄 bīng hún sù pò 〖解释〗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示例〗 冰魂雪魄 bīng hún xuě pò 〖解释〗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 〖示例〗广寒宫里长征药,医得~回。

宋·陆游《北坡梅》诗 冰肌雪肠 bīng jī xuě cháng 〖解释〗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玉交枝]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

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

吐不尽鹃血满胸。” 〖示例〗 冰肌玉骨 bīng jī yù gǔ 〖解释〗冰:晶莹。

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宋·苏轼《洞仙歌》词:“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示例〗换却~胎,丹心吐出异香来。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二折 冰洁玉清 bīng jié yù qīng 〖解释〗比喻德行高洁。

〖出处〗《初学记》卷宗十七引《吴先贤传·故扬州别驾从事戴矫传赞》:“猗猗茂才,执节云停,志励秋霜,冰洁玉清。” 〖示例〗 冰洁渊清 bīng jié yuān qīng 〖解释〗犹冰清玉洁。

〖出处〗汉·孔融《卫尉张俭碑》:“君禀乾纲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洁渊清,介然特立。” 〖示例〗太中大夫管宁,应二仪之中和,总九德之纯懿,含章素质,~。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冰解的破 bīng jiě dì pò 〖解释〗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出处〗清·曾国藩《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乾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冰解冻释 bīng jiě dòng shì 〖解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

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出处〗《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示例〗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读之,未乃数行,~。

《朱子全书·中庸》 冰解壤分 bīng jiě rǎng fēn 〖解释〗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

〖出处〗章炳麟《正名杂义》:“高邮王氏,以其绝学释姬汉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共119个成语。

在中华在线词典一查就都出来了。

4. 带冰字的四字词语

带冰字的四字词语 :

冰天雪地、

涣然冰释、

冷若冰霜、

六出冰花、

冰糖葫芦、

冰上运动、

冰雪聪明、

冰清玉洁、

花样滑冰、

如履薄冰、

冰解的破、

冰清水冷、

冰镇汽水、

冰弦玉柱、

镂玉裁冰、

敲冰玉屑、

冰球运动、

一片冰心、

卧冰求鲤、

饮冰内热、

报冰公事、

雪虐冰饕、

冰川运动、

雪操冰心、

冰炭不投、

冰糖壶卢、

冰弦玉柱、

镂冰炊砾、

冰上游戏、

冰山一角

《德道经》原文

冰释的意思:像冰一样融化,比喻怀疑、嫌隙等完全消除。

读音:bīng shì。

出处:《老子》:“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引证:《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托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

明宋濂《<日损斋笔记>原序》:“凡经史奥旨,昧者显之,譌者订之,虽优柔不迫,而难决之疑,久蔽之惑,皆涣然而冰释。”

冰释造句

1、一束鲜花使她们二人冰释前嫌了。

2、事实得以澄清,他们冰释前嫌。

3、在老师的调和下,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4、我对不起朋友,我心里忐忑不安,怕他告诉我妈妈,后来我便是一阵自责,我很内疚,又很惭愧。经过一天的反思,我真后悔对他做出那种事,我终于决定对他说抱歉,我们俩冰释前嫌,我如释重负。

5、经他这么一讲,我的疑难问题也就涣然冰释了。

6、他的一席话使我们之间的误会和疑虑涣然冰释。

7、河水涣然冰释,清澈见底宛如空气般的存在。

8、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

9、先前媒体总结的此案中的几大疑点,至此几乎已焕然冰释。

10、常征因为保护见义勇为的青年而立功受奖,对李默的成见也涣然冰释。

涣然冰释是什么意思?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绳(mǐn)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mò)身不殆(dài)。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 (è),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dùn)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g);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跂(qì)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

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liáo)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zhé)迹;

善言无瑕(xiá)谪(zhé);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载或隳(huī)。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

夫乐***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dài)。

譬(p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fàn)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yuè)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德篇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jué)。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gǔ)。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yú)无舆。

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

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kuī)牖(yǒu),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p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蓄(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mò)身不殆。

塞(sāi)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yāng),是谓袭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wú),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chuò)。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chún)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邪?正复为奇(qí),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sè)。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lì)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pìn)。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shèn)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pī)褐(hè)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狭(xiá)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zhuó)。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yú)?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shì),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是谓社稷(jì)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qì),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yú),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推荐一些带“冰”字的个性点的网名

涣然冰释的意思是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矛盾、风波完全消除,也可比喻疑团解除。

解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自:春秋《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译文:流散的样子就像冰块融化一样完全消除。

造句: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涣然冰释。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相互间的嫌隙等消除。

扩展资料:

涣然冰释的近义词:烟消云散

拼音:yān xiāo yún sàn

解释: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自:宋朝朱熹《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译文:让这一天的时间里,像烟云消散一样,尧舜天日,天空广阔清明。

示例: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烟消云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事物或情绪

“什么烟什么云”的成语有哪些?

冰天雪地

[bīng tiān xuě dì]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涣然冰释

[huàn rán bīng shì]

《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后用“涣然冰释”形容嫌疑、误会像冰化了一样,一下子就消除了。

冷若冰霜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像冰霜一样冷冰冰的。比喻待人不热情。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好接近。

六出冰花

[liù chū bīng huā]

指雪花。雪的结晶一般为六角形,所以说六出。

如履薄冰

[rú lǚ bó bīng]

履:践、踩在上面。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冰清玉洁

[bīng qīng yù jié]

也说玉洁冰清。像冰一样清明,像玉一样纯洁。比喻人的行为高尚,操行清白。

冰雪聪明

[bīng xuě cōng míng]

比喻人聪明非凡。

百度汉语APPAI让学习更简单立即下载

卧冰求鲤

[wò bīng qiú lǐ]

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王祥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事亦见《晋书·王祥传》。又记 王延 为继母叩凌求鱼,楚僚 为继母卧冰求鱼,故事略同。后遂以“卧冰求鲤”为孝亲的典实。亦省作“卧冰”。《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交亏。”宋 梅尧臣《胡夫人挽歌》:“谁复向寒月,卧冰求鲤鱼?”明 沈受先《三元记·及第》:“忆昔卧冰求鲤,泣竹笋生,第恐难成。”聂绀弩《谈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至于专门讲些繁文缛节,如所谓昏定晨省,冬温夏凊之类,或作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如卧冰埋儿之类的,正和挖空心事来虐待父母的人一样,连一个也没有。”峻青《海啸》第三章:“我一定对你老人家克尽孝道,即使卧冰求鲤,割股事亲也决不在话下。”

冰肌玉骨

[bīng jī yù gǔ]

冰:晶莹。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夏虫语冰

[xià chóng yǔ bīng]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冰冻三尺

[bīng dòng sān chǐ]

滴水成冰

[dī shuǐ chéng bīng]

水一滴下来就冻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王祥卧冰

[wáng xiáng wò bīng]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冰壶秋月

[bīng hú qiū yuè]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虎尾春冰

[hǔ wěi chūn bīng]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踩虎尾,走春冰。比喻十分危险。

一片冰心

[yī piàn bīng xīn]

形容心地纯洁,不羡慕荣华富贵(语出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千里冰封

[qiān lǐ bīng fēng]

形容冰天雪地,一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

冰魂雪魄

[bīng hún xuě pò]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青蓝冰水

[qīng lán bīng shuǐ]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冰消瓦解

[bīng xiāo wǎ jiě]

隋炀帝《手诏劳杨素》:“雾廓云除,冰消瓦解。” 比喻事物彻底消失或崩溃。

履霜坚冰

[lǚ shuāng jiān bīng]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画脂镂冰

[huà zhī lòu bīng]

镂:雕刻。在油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冰寒于水

[bīng hán yú shuǐ]

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雪碗冰瓯

[xuě wǎn bīng ōu]

瓯:盆碗之类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饮冰茹檗

[yǐn bīng rú bò]

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冰壶玉尺

[bīng hú yù chǐ]

暂无释义

冰山难靠

[bīng shān nán kào]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雪操冰心

[xuě cāo bīng xīn]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伐冰之家

[fá bīng zhī jiā]

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钻火得冰

[zuān huǒ dé bīng]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镂冰劚雪

[lòu bīng zhú xuě]

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烟消云散

解释:yān xiāo yún sàn

读音: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

白话释义:让一天的时间,云消雾散,尧舜天日,空阔清明。

示例: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

扩展资料

近义词:涣然冰释、无影无踪

1、涣然冰释

读音:huàn rán bīng shì?

解释: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白话释义:象冰遇热消融一般。

2、无影无踪

读音:wú yǐng wú zōng

解释: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那里挨挨桚桚,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白话释义:你那边挤来挤去,躲躲藏藏,没有一点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