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大千什么意思,大千无主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8-02 0
  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空一物.何处惹尘该什么意思?
  2. 无法理解文言 心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本体是空的、幻的。

佛教八面观体会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部分,那就是:体、相、用。体就是本体;相是相貌、形象;用就是作用、功能。世上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体一定会显相,显出形象;只要显出形象一定会起作用。

无大千什么意思,大千无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体又分为二个部分,性体和质体。性体是空寂的,纯真无妄,是真空。虽是真空确能生万法,就是说真空之中能变化出种种物质,所以我们称它为“能变”。而质体却不能变出其它物质,它属于分析空,分析一下它就空了,了不可得。

比如我们人类,人的性体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这是本来就有的,不生不灭的,清净无染,它没有生灭相、也没有相续相。六祖***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自性就是性体。又说:“本来无一物”。就是说本来是空寂的、没有任何污染。人的质体就是我们的身体,躯干四肢五脏六腑等等等等,分析一下就变成血肉皮毛,再分析一下电子粒子,再分析分析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属于分析空。因为它是由许许多多条件凑合而现的象,是暂有的现象。

既然我们的性体是空寂的,何以我们看到的有善人、有恶人、有善相、有恶相呢?那就是我们清净心上起了一念疑情,这一念疑情就叫做“无明”。就有了“能见”、“所见”,我是能见,相是所见,于是人我是非,烦恼执着什么都有了。

性体空而无质,却能生万法,我们常说真空不空,是说它具有“能生”、“能变”的意义。而且只要有体一定会显相,心地善良就会就会显一个善的相,显了善相一定会起作用,起一个助人为乐的作用。心地丑恶就会就会显一个恶的相,显了恶相也一定会起作用,起一个损人利已的作用。比如H20,它有很多的相:水,冰、蒸汽。显“水”相可以洗衣服、洗菜;显“冰”相有冷冻和阻隔的作用;显“蒸汽”的相就可以蒸馒头、开火车。所以不管 H20显什么相,它的性体是不生不灭的,而它的相貌是变化不停的,而它的作用又是随它的相貌而产生的。

所以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观察,比如我们这一生是人,如果我们贪心很重,来生就显一个饿鬼的相;如果我们谨守五戒十善,来生就显一个天人的相;如果我们嗔心重,杀生,来生就显一个地狱道众生的相;如果我们愚痴,来生就显一个畜生的相;如果来生还想做人,那至少也得不杀生。

但是不管显什么相,我们的真心、自性不生不灭, 真心、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的、恒常无变、不增不减。但是我们每一生所显的相是变化无常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常说:性是真的,相是的。因为“性体”没变,它能变一切相,它是“能变”。而“相”是变化无常、刹那生灭的,它是“所变”,是性体所变。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会相是的,就可以为所欲为。相虽然是的,不要忘了,显相就会起作用。显一个天人的相有享受的作用,很快乐;而地狱的众生天天要受刑罚之苦,这刑罚是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并不是有人专门为你设计的,是自然而然幻化出来的。

我们用“体相用”三个方面来观察宇宙,略略可以分清一些真伪、主伴、能变、所变。可见我们性体是多么重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能生一切法。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我对“体相用”三个字的一点体会,体会是否妥贴呢?不一定,不一定为什么要写呢?一呢是想锻炼锻炼;二呢可以和同修切磋切磋;三呢是想抛砖引玉;四呢是想遇上明师,还可以指点指点。下面再就“体相用”的“相”字的变化规律“因缘果”三个字再谈一点体会。

我们常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不到。其实这句老话真是说的很有道理,有因有缘有果,“因缘果”这又是三个方面,那么这个“因缘果”就是对“体相用”的“相”字的一个变化规律的一个探究,那就是现象发生的三个条件。

“因”是,就是习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含藏有十法界的习气,十法界就是一佛、二菩萨、三声闻、四缘觉、五天、六人、七修罗、八饿鬼、九地狱、十畜生。每一个人十法界的统统具足,具足就是因具足,十法界无论哪一界的果报都有可能,因为我们几乎什么因都造了,什么事都做了。而这个“因”要结成“果 ”就要看“缘”了。

平常我们说“因果”的时候,常常会忘记中间的一个“缘”字,其实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字,“因”要结“果”一定要通过“缘”,没有缘它是不会结果的。我们学了佛教,知道自己过去生中都造有恶因,恶因会结恶果,可是一定要有缘,如果没有缘,虽有恶因也结不了恶果。所以诸位从今天开始,你掌握了一个改变命运的诀窍,什么诀窍呢?是远离恶缘。

“缘”就是机会。缘有三种。第一种“所缘缘”(就是所缘之缘,所缘就是我们所希望的);第二种是“无间缘”(无间缘是你这个期望不能间断);第三种是“增上缘”(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是属于增上缘)。

总有人问我,因果报应是不是真的,从“相”上说它当然是真的,从“性”上说呢它又是梦幻之事,梦幻并不是等于真空,真空是一尘不染的,而梦幻是有苦乐之受,就象我们在梦中受到惊吓,梦虽然是的,惊吓却起了真的作用,可能你吓出一身病,病虽然也是梦幻,但你得去受。所以永嘉***在证道歌中写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觉悟以后看一看,什么也没有。打个比方,我们凡夫就好比吃了,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所以佛在《心经》上把实相告诉我们:“无智亦无得”。有时我想一想,这个真相真的很可怕,“智”也没有,“得”也没有,那我们究竟有什么呢?可喜的是佛告诉我们:佛性是本具的,不生不灭。纵然现在有恶梦,努力一点,从这个恶梦中走出来,真的是很有希望。

最后再说“事、理”,事理是一切法的二个端点,我们刚刚开始学佛教,常常会有偏向,不是偏事,就是偏理,比如有人喜欢拜佛念佛,他从来不去想一想拜佛念佛的道理;而有人喜欢探索佛理,却不愿拜佛念佛。这个就是有了偏向,其实理事应该是一,而不是二。如果你喜欢拜佛念佛,那你也应该懂的拜佛念佛的道理;如果你懂得了佛理,你就应该把佛理落实于生活。这才叫理事圆融无碍。

“事”是现象,是力用,就是三分里面的相与用。相与用都是属于事,“理”就是体,还是三分里面的理体、事相、事用。《弥陀经》、《地藏经》都是从事上说的,你要从事上去体会经的义理。如果不知义理,那么读《弥陀经》、《地藏经》就象读神话。《金刚经》、《心经》是从理上说的,如果你不能应用到生活中去,那就变成空头理论,不能起作用。

“无理事不能通,不可滞事昧理”,虽然你事上肯干,但是你理不通,一有困难事上就通不过了。“无事理何所立,不可执理废事”。如果你事上不肯干,佛理懂的再多也是空头理论,一事无成的,该轮回还是轮回。所以执理废事是病,这个病比滞事昧理这个病还要严重,会堕落在恶取空。所以读经,要小心,不误解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千万不要误解如来真实义。要知道,事即是理,理即是事,事上见理,理上见事。六祖***在《坛经》里说:“佛法是一法,二法不是佛法 ”。

所以我们看事物要从“体、相、用、因、缘、果、事、理”,这八个方面来观察,只样就比较全面一点,少犯一点错误。如果少一面都可能看不到真相,而被相所迷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空一物.何处惹尘该什么意思?

问题一: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dà qiān shì jiè

大千世界的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释义

(1)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个极大范围的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 ,合一千 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中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又一说:四大部洲之上,加须弥山半腰的四天王天,及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并空间中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为欲界。再加上层的大梵天、梵众天、梵辅天等, *** 初禅天为一世界,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又一小千世界,具千日、千月、千须弥山、千四大部洲、千四天王天、千忉利天、千夜摩天、千兜率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等。又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具百万日月、百万须弥山、百万四天下、百万六欲天、百万初禅天及千个二禅天。又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具十亿日月、十亿须弥山、十亿四天下、十亿六欲天、十亿初禅天、百万二禅天及千个三禅天、千个四禅天。所谓三千世界,乃小千、中千、大千之所指三数目的千世界。又云大千,即指三千之中的大为目标。故云“三千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

(2)佛教沿用古印度传说,以大千世界为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

(3)泛指广阔无边的世界。

问题二:“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大千世界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须弥山,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火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 须弥山上下皆大,中央独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则为 *** 十八天,及无 *** 四天。 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穿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 在咸海四方有四大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 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禅三天,为一小世界。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为一小千世界。 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一大千世界。 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问题三: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大千世界 [dà qiān shì jiè]

释义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

例 句

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

问题四:大千世界的意思是什么 大千世界 [dà qiān shì jiè]

基本释义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出 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

例 句

~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芸芸众生

问题五: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是什么意思 大千世界:佛教用语,凡属有情动物的居处,山河大地,以时间的流迁,空间的方位为定义。

芸芸众生:芸芸:丹多的样子。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泛指一切生物(多指普通人)。

希望可以帮到你~

无法理解文言 心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出自于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著名的四句偈,原句以及注释如下: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此偈见于敦煌写本《坛经》。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这首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则的区别。神秀的那首“无相偈”,使他失去作为弘忍继承人的资格,却成了北宗一派的开山祖。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张“拂尘看净”,称之为“渐修派”。

而惠能的这一首,是对神秀偈的彻底否定,也即主观唯心主义对客观唯心主义的彻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见性成佛”的关键,被称为“顿悟派”。

在《坛经》第二十节,惠能指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使修于善行。”这是惠能“顿悟说”的基础。在他看来,“愚人”与“智人”,“善人”与“恶人”,他们和“佛”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迷”到“悟”,仅在一念之间。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理论也有重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一)《坛经》敦煌古本所记的六祖呈心偈,有两首:

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二)11世纪西夏文译《坛经》残本还保存这两首的原样。罗福成译文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法常清净,如何有尘埃??(“佛法”?)

《六祖偈》直幅,元代一山一宁禅师笔,在日本

心是菩提树,身即如明镜。明镜本清净,如何惹尘埃?

这是来源於敦煌古本的,也是两首,本质上是一样的。

(三)日本京都堀川兴圣寺本《坛经》,它的底本根源於惠昕本《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这个版本的呈心偈是一首,胡适认为,是惠昕本将敦煌本的两首删并为一首的。

(四)日本加贺大乘寺本《坛经》出来的道元写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五)以宗宝本为代表的流通本《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百度百科-惠能

皆无因故,就是没有一个事情是能够让你实实在在 地做到的,因为你没有智慧。所以,尽未完全地灭尽,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没有把心中所有的东西都灭掉,那 你这个无明也灭不掉。也就是说,当你什么都不明白的 时候,老死就永远地随着你,叫“无老死尽”。

今天跟大家讲,菩萨的慈、悲、喜、舍功德是在佛 性里面出来的,不是仅仅在修福。我今天做功德之后, 菩萨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了在人间活得更好一 点,好像是修福一样的。实际上,菩萨的慈和悲,还有 欢喜心、舍得心,这些功德全部都是在佛性里面的。不 是说我今天在人间所求的、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今后将 来能有福气,孩子好、工作好、家庭好,或者有钱赚, 你们要把这点搞清楚。

很多人修心修到后来,都是在修福,因为修福的人 不容易坚持。很多人修福,家里好一点,就不念经了, 就不来拜佛了,就不好好修了。修福的含义是什么?用 现代话讲,就是要马上得到利益,要既得利益,而在佛 性里的功德,那是永存的一种智慧。在人间,修福的人 刚刚修到一点福,接下来烦恼又来了,所以有福气的人 很快地就会有烦恼。今天你突然搞个公司赚了一笔钱, 接下来烦恼又来了,因为你要继续搞更多的事情,所以 钱又没了。而修心功德之人,是永恒地获取根基的超脱。

菩萨说,诸烦恼是道场。你所有的烦恼来了,它都 是一种道场,知如实故。是什么意思呢?知道这个如实 因,就是我们说的知道这个事情,它实际为什么会有? 因为你要把烦恼转变,转成菩提,变成智慧,所以一定 要懂得烦恼会不断。

那么烦恼是什么呢?师父问你们,一个人的烦恼看 得见吗?烦恼是空的,今天烦恼了,明天没有了,而且 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谁也看不见、摸不着,烦恼本身 是空性的,大家听得懂了吧?烦恼本身是无性的,就是 没有本性的,所以烦恼有时候是通过想象幻化而来。举 个简单例子,今天老公回家晚了一点,老婆马上就在那 里想啊想,接下来烦恼就来了,这是一种幻想幻化,所 以菩提本身就是无性的,智慧本身也是看不见、摸不着 的,它是没有本性的。

为什么学佛人说,烦恼即是道场、无明来自老死呢? 师父告诉大家,烦恼即是道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烦恼来的时候,你心中的佛性就开始***你的烦心了。 无明来自于老死,当你不明白这些困难和世界上的这些 烦恼为什么到你身上来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在慢慢地 衰老、等死,什么意思呢?当你不懂得人生真谛的时候, 觉得日子过得很快,当你明白了世界上所有一切即属虚 幻的时候,你的日子就过得比较踏实。所以,不明白的 人很快就会死亡,一辈子就在稀里糊涂当中过去了。师 父问你们,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之后如果你们都还 活着,你们不就是稀里糊涂地过去了吗?这就叫无明来 自老死。

皆无因故,就是没有一个事情是能够让你实实在在 地做到的,因为你没有智慧。所以,尽未完全地灭尽,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没有把心中所有的东西都灭掉,那 你这个无明也灭不掉。也就是说,当你什么都不明白的 时候,老死就永远地随着你,叫“无老死尽”。

师父跟大家讲,没有烦恼要断,因为你不要去生烦 恼,你断什么烦恼?问题是你去生了这个烦恼,你就要 去断这个烦恼。因为你去贪了这个人间事情,你就想去 得到它,这就会产生烦恼。

很高深的大乘菩萨的法理是什么呢?就是告诉你 们,人啊,烦恼啊,什么道场啊,全部都是空的,都是 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这个道场是什么?就是众生要靠 众生自己去去除烦恼,就是中国人的一句话:解铃还需 系铃人。因为众生有业障,众生才会生出烦恼。师父问 你们,你们有业障没有?没有业障的人会生出烦恼吗? 业障来了,烦恼就开始生出了。因为有烦恼,才会有污 染;因为有了污染,所以叫众生。所以你们的心永远是 不干净的,永远怀疑别人、怀疑自己,活在烦恼之中, 实难解脱。

要学会无我,无我实际上就是法性空。“无我”是 什么?就是万法皆空啊。你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 看成是空的,你就不会生气、不会难过了。一件事情让 你不开心了,过一会儿没了,就空掉了,成空性。人家 讲了一句话,你不开心了,过一会这句话也没了,因为 无我就是法性空。在你心中残存了,那么你就是无法性 空,就是你没有办法让你自己的本性空。

因为这个法性空是由因缘所生,今天让你们出家了, 你们也是因缘果报,所以法性空实际上就是无生无灭。 无生无灭是什么?就是没有。把自己想得小一点,我有 什么?你们生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你们跑到澳洲来 了,你们也是什么都没有,现在也不要有我。所以,把 众生当成自己的道场,烦恼即为道场,有烦恼之后,会 产生智慧,才能成为菩提。

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观察、调节,“空” 和“悟空”到底为何物?“空”是本来就有的,而“悟 空”是你认识了这个事情本来是没有的,那么这里面有 什么区别呢?师父讲给你们听。很简单,先讲空,本来 有一件事情,你想通了,那么就是空了;那么这件事情 本来就应该想得通的,而你没有想得通,你突然之间想 通了,开悟了,“哦,这件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那么 就叫悟空。那么悟空之后,空幻是没有的,你悟出来的 空和本来就有的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 在你认识之前,另一个是你在认识之后的悟空。

举个简单例子,孩子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很漂亮, 孩子看妈妈没有觉得好看,等孩子长大了,他觉得妈妈 长得这么好看,这就是悟空,本来就有的,不是因为你 的长大而转变的。很多妈妈长得不好看,但是孩子觉得 妈妈最好看,有什么概念?没有什么概念,虚幻、空幻, 是你心中本性的一种转换。你感觉难看就难看,你感觉 好看就好看。有些人养狗,他觉得狗比人都好看,这是 心中概念的转换。所以需要观察,好好地小心证悟自己 做出来的事情是不正确的或是正确的。

一个人不经多难,很难取回真经。一个人不经过很 多的磨难,你得不到很多的悟性。菩萨行,是要自度度 他。学菩萨的人,首先要自己帮助自己,然后才去帮助 别人。

在修行当中,稍微调节得不好,或矫枉过正,你们 学佛就会有偏差,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你们为什么会 走偏差。不要走错路啊,你们不是为别人而活着,也不 是为自己活着,你们是为一个理念活着。真的,不要害 死自己。师父告诉你们,修心难就难在怎么样不要让自 己的心走偏差,不要矫枉过正。矫枉过正就是明明要做 这件事情,我过头了。师父现在教你们修心念经,对不 对?很多人说我连家都不要了,这就是矫枉过正。学佛 修心并不是叫你们把家都不要了啊,有些人偏了,狂念 经,念得口鼻生疮,那你就是没有调节好自己的修心、 念经、生理和生活等关系。

------恭录;悟空才能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