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因地的意思造句简单,用天因地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26 0
  1. 这几句话里“天”和“地”分别是什么意思?
  2. 孙子兵法中“道天地将法”具体怎么理解?
  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么意思
  4.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
  5. 什么用什么之地的成语

1、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神农先进的农耕思想。

2、“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出自东汉班固由会议的成果而写成的《白虎通》。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神农根据天气变化及地理环境的区别,制造了耒耜(远古时期的农具)来教百姓耕种。反映了我国原始居民由集生活开始向农耕生活转变。

用天因地的意思造句简单,用天因地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白虎通》简介

白虎通,书名,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

《白虎通》向来被视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此书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

这几句话里“天”和“地”分别是什么意思?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极,?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訾(jū 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

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驩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驩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

从前高阳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掌管土地的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义,包庇残贼,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皞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反他与上面说的三凶并列在一起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了。

舜进入山林的时候,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yáo,姚)、契、后稷、伯夷、夔(kuí,奎)、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了解勾通四方的情况,他让十二州牧讨论称帝应具备的功德,他们都说要办有大德的事,疏远巧言谄媚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都会归服。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四岳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地叩头拜谢,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去吧!”舜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中原,抢劫,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担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舜问:“那么谁能管理我的各种工匠?”大家都说垂可以。于是任命垂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舜又问:“谁能管理我山上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益行。于是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益下拜叩头,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说:“呣,我轻重有节地敲起石罄,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跳起舞来的。”舜说:“龙,我非常憎恶那种诬陷他人的坏话和灭绝道义的行为,惊扰我的臣民,我任命你为纲言官,早晚传达我的旨命,报告下情,一定要诚实。”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又根据是否归顺,分解了三苗部族。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垂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弃担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说:学者们很多人都称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不传习。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起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正确。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肯定是困难的。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

孙子兵法中“道天地将法”具体怎么理解?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这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庄子》)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周易》)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尚书大传·五行传》)

天本一而立,一为数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数,合而成性,天三地八,天七地二,天五地十,天九地四,运五行,先水次木,次土及金。(《易乾坤凿度》)

“河图”的生成数为什么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通过研究认为,这是上古人根据五星出没的时间而绘制出来的,其意义如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水星与日月会聚;“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表示火星与日月会聚;“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表示木星与日月会聚:“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表示金星与日月会聚;“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表示土星与日月会聚。一为每天的第一个时辰,或农历的初一、十一、二十一;二为每天的第二个时辰,或农历的初二、十二、二十二;……依此类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什么意思

对于《孙子兵法》(始计第一)中的“道天地将法”可以有如下理解:

孙子兵法认为成功的要素是 "道、天、地、将、法" 。首先是"道",然后一分为二是"天、地";再把它合起来是"将",再产生"法。"

“道”是取得胜利、巩固战果的基础,是造势的基础。凡欲战,在“道”这方面下足功夫,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所必备的素质。若道在敌方,不可启战端。否则,虽胜犹败。合乎民众的期待,就是得道者,必得多助。

“天”即为天时。时者,势也,顺势而为。有时也讲势在人为,善兵者,长造势也。人们常说得天之助,多是自然条件发生了有利于我的变化,比如说河水猛涨阻断了敌方迂回之路。更重要的天时是,行动暗合形势发展需要。

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就会比较容易取得成功。逆形势而动,很难成事。所以说,跟上时代步伐,顺应时代发展,就可得天之助。做不到,就待时而动。

“地”,借地势选择有利于我方的战场。如我方力强人众,宜开阔之地正面对敌决战。如我方力弱人少,宜狭隘之地寻机歼灭敌人。

此外,风土人情、关系,不可不察。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用将一定用心术正的人,用无二心的人,用诚实之人,用干实事的人,而不能使贪,使诈。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秩序与规范,也就是平时所讲的制度,非常重要。但制度应是平时就有的,战场立法,很难收效。

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

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

1、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就是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载之恩,所以其行为应该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效法天的法则而运行。这是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

2、然而,“道”又是天的依归,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母,其性是无为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实际上“自然”是“道”的性,“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

?

扩展资料:

?

1、“人法地”,是就地的全载之德而根据自身的所限得以全安,即从等差对比的效法中得以明晰自我本质存在的全部能量,而升之法则的意蕴。

2、“地法天”,是就天的运化四时之功而使大地的全载之物有所孕化,这也只是从等差对别的效法中得以明晰自我本质存在的全部能量,而升之法则的意蕴,而不是说地在效法天的形式中获得于自身本质存在之外的东西。

3、 "天法道",四大之间的相法只是就彼方的性质之大而转法于自身,天法道的意蕴也同前两处一致。天的意义较之地更为飘渺,是因为我们对天的认识是从日月的交替、四时、六气的变化而归总的周期性概念,但不论如何,较之于道,它仍旧只是有这些能为。而不能有所逾越。

参考资料:

?道德经-百度百科

什么用什么之地的成语

《孝经·三才章第七》之二

原文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白话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

思考之一: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彰显天地的德行?

孔子在《易传·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阳;立地之道,曰柔刚;立人之道,曰仁义。”强调作为一个君子应当效法天地的仁德,把仁义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坚决地贯彻执行。天明以为常,地利以为义。《三字经》说:“三光者、日月星。”日月星作为天德代表,都是能量和光明的来源,从古至今没有变过,这份光明是恒常的。地有常利,大地是恒常的利益万物,你播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土地完全根据你播下的而成熟果实,自古至今都不变的。从古至今,大地没有改变,恒常地利益众生。天地永远这样地运行,有它一定的轨则、一定的法度,是万古不变的。

生在天地之中,只有人能够观察到这个道理而去“则”,取天地运行的常道、常规,作为我们行为效学的准则,所以叫“天之经、地之义”,是“民之行”。行孝称为常行,要恒常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能够这样恒常,才可以显出天地的德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要去行孝,孝心不改。所以,“民是则之”,人就必须效法遵守天地之道,把行孝作为恒常的常行,才能彰显天地的德行。

思考之二:“以顺天下”必然会带来什么成效?

《孝经》之所以说“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一个圣明德君王,推行政治有基本的原则,他必须以自己的德行去影响民众,“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民众才会照着这样去做,跟着他、效法他,自然而然的天下就和顺,根本用不着用很多严厉的方法,教化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是以其教不肃而成”,这个教化自然而然能够达到效果,政治也“不严而治”,也就是无为而治,垂衣而天下治。

《孝经正义》注解说“故须则天之常明,因依地之义利,以顺行于天下。是以其为教也,不待肃戒而成也;其为政也,不威严而自理”。我们应该则天之常明,效法、学习天恒久不变地普照大地,来仁爱万物。因依地之义利,学习大地的利益万物的精神,以顺行天下,随顺着天下人本有的良心。这样就不需用严厉的手段,不用法律手段,也能够教化好人民。为什么?因为随顺着人民的天良,他们就乐意行孝、乐意行善。“其为政也,不威严而自理”,为政也不用借很威严的方式,如严格的法律或者是刑罚,乃至国家机器,军队、警察等等,这些可以不用,你自然能够让天下治理得有条不紊,社会和谐,人民百姓各得其所,过上幸福的日子。

问题一:什么之地的成语 成语词目解释

安身之地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必争之地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不牧之地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不食之地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尺寸之地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弹丸之地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钓游之地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乡。

方寸之地指心。

膏腴之地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立锥之地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立足之地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四战之地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一箭之地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一隅之地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不败之地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桂玉之地指京师。

无人之地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同“无人之境”。

容膝之地形容居室的狭窄。首善之地最好的地方。指首都。

问题二:用什么之地词语 用武之地(英雄无用武之地)O(∩_∩)O~呵呵

问题三:什么之地的成语 攻城掠地

攻城略地、

无地自容、

惊天动地、

阴曹地府、

天长地久、

画地为牢、

天高地厚、

十八层地狱、

阿鼻地狱、

天时地利人和、

因地制宜、

桂玉之地、

欢天喜地

落地生根、

此地无银三百两、

天罗地网、

谢天谢地、

出人头地、

天诛地灭

脚踏实地、

天大地大、

问题四:什么什么之地的成语有哪些 用武之地、

一席之地、

弹丸之地、

容身之地、

桂玉之地、

十死之地、

戎马之地、

肤寸之地、

桑梓之地、

四战之地、

立锥之地、

必争之地、

盈尺之地、

膏腴之地、

钓游之地、方寸之地、

不存之地、

不易之地、

必由之地、

一隅之地、

不倾之地、

不食之地、

形胜之地、

要害之地、

刃之地、

是非之地、

安身之地

问题五:什么之地成语有哪些 什么之地成语有:

容身之地、

不牧之地、

置锥之地、

十死之地、

桂玉之地、

戎马之地、

首善之地、

肤寸之地、

四战之地、

一射之地、

容膝之地、

一隅之地、

桑梓之地、

地主之仪、

一席之地、

膏腴之地、

方寸之地、

立锥之地、

不易之地、

必争之地、

一箭之地、

不食之地、

钓游之地、

置之死地、

不败之地、

盈尺之地、

不毛之地、

刃之地、

不倾之地、

不存之地

问题六:带地成语有哪些 攻城掠地、

惊天动地、

天大地大、

攻城略地、

无地自容、

因地制宜、

天长地久、

开天地、

画地为牢、

天高地厚、

十八层地狱、

谢天谢地、

此地无银三百两、

欢天喜地、

天时地利人和、

出人头地、

天罗地网、

天崩地裂、

脚踏实地、

落地生根、

阿鼻地狱、

冰天雪地、

阴曹地府、

掷地有声、

顶天立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

死心塌地、

呱呱坠地

问题七:带有地的成语有哪些 安身之地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哀天叫地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不败之地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兵挫地削挫:失败;削:割。军队战败,土地被分割。

不啻天地不啻:无异于。无异于天地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不存之地非常危险的境地。

拔地参天拔地:从地面上陡然耸立。参天:高耸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同“拔地倚天”。

本地风光形容眼前的景象或事物具有当地的特色。

踣地呼天犹言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

遍地开花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背地厮说背地里胡说八道。

拔地摇山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拔地倚天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不牧之地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不留余地不留一点空馀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馀地。

不欺地下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不倾之地倾:倾复。不臻倾复的境地。即不败之地。

拾地芥比喻极易获得。

拔舌地狱佛教称人生前毁谤佛法,死后堕入受拔舌刑罚的地狱。后用来泛指因口舌罪过而堕入的地狱。

不食之地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布天盖地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

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补天柱地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不习地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别有天地非人间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不易之地每年可以耕种的肥沃的土地。

必由之地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必争之地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吹唇沸地吹口气就能使大地沸腾起来。形容威势极大。

尺寸之地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寸地尺天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

怆地呼天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触地号天呼天抢地。形容悲痛之极。

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此地无银三十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惭愧无地羞惭愧悔,无地自容。形容惭愧到了极点。

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

寸土尺地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参天贰地为《易》卦立数之义。后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同“参天两地”。

怆天呼地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参天两地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亦作“参天贰地”。

充天塞地指整个宇宙。

撑天拄地犹言顶天立地。

撑天柱地上顶着天,下及于地。比喻起大作用,维持某种局面。也形容形体极大。

槌胸蹋地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

出一头地指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之比喻高人一着。

措颜无地措:放置;颜:脸,指面子。脸没处搁。形容极其......>>

问题八:成语:以贯之地,是什么意思? 一以贯之

发 音 yī yǐ guàn zhī

释 义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 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示 例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刘征泰《苏步青》)

问题九:用开什么地什么写成语有哪些 开天辟地。

同学。- -、

问题十:带地的成语都有什么 哀鸿遍地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踣地呼天 踣:仆倒。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

不败之地 败:输,失利。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比喻有把握取胜

不牧之地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不知天高地厚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

地旷人稀 旷:空旷;稀:稀少。地方大,人烟稀少

地上天宫 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

达地知根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顶天立地 头顶青天,脚踏大地。形容身躯魁伟,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呱呱坠地 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嚎天动地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

呼天唤地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昏天黑地 昏:黑暗。形容天色昏暗或光线暗淡。也形容神志不清、头昏眼花或忘乎所以。也比喻***混乱

棘地荆天 到处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

地天 形容戒慎小心

揭地掀天 指翻天覆地

荆天棘地 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都是荆棘。形容困难重重,障碍极多

天地 :弯腰;: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哀感天地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哀天叫地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愧悔无地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

擂天倒地 呼天抢地,形容哭喊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立足之地 立足:站住脚。能够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

留有余地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

落地生根 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骂天咒地 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

埋天怨地 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

谩天昧地 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

漫天遍地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瞒天瞒地 指瞒上欺下

瞒天昧地 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拔地倚天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必争之地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遍地开花 比喻好的事物到处涌现或普遍发展。

别有天地 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冰天雪地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不留余地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不食之地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尺寸之地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赤地千里 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出人头地 指高人一等。

怆地呼天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春回大地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寸地尺天 指一小块土地和天空。

寸土尺地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弹丸之地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地坼天崩 坼:开裂;崩:倒塌。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