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_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有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7-25 0
  1. 投笔从戎的典故介绍
  2.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班超投笔从戎为中西文化做出贡献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班超在少年时代,

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

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_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非常赞赏。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

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

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

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

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

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

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

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

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

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典故介绍

释义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放弃文学事业,从事练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典故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班超投笔从戎为中西文化做出贡献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投笔从戎的典故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超便是著名大文豪、史学家班彪的儿子。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班超,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他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然而,虽然出生于文学世家,班超却对文学不感兴趣,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忍不住站起来,弃笔感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就这样,他决心投笔从戎,抛弃案头工作去从军。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

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如愿以偿。当时,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军出征,担任窦固手下的代理司马官职。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得到窦固的赏识,派他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那时候,东汉和匈奴都希望拉拢西域诸国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削弱对手,所以不得不对西域诸国恩威并用。班超带着随从人员三十六个先到了鄯善,开始的时候鄯善王对他们很客气,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同鄯善国联络,由于匈奴使者的从中挑拨,鄯善王对班超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并且产生了敌意。警惕的班超想到可能是匈奴派来了使者,鄯善王有倾向匈奴之意,必须先下手为强。一天晚上,刮起了大风,班超一把火烧了匈奴使者团的大营。

历史上有名的人很多,很多现在流行的成语或者说俗语都有来源,而这群历史人物就是他们的来源。关于投笔从戎的典故相信很多人比较熟悉,只是投笔从戎的主人翁是谁现在的很多朋友却不是十分的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典故成为永恒,而我们却也不能忘记他们的出处。

 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将军,对西汉和西域之间的友好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班超出身于文仕家庭,父亲班彪和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文学家,但是他却对文学丝毫不感兴趣,班超从小便很聪明,有自己的理想,最后投笔从戎成为一位名将。

 班超从小非常用功,也读过很多的书籍,他对出使西域的张骞和傅介子非常的钦佩,自己本身有着满腔的抱负,班超发誓要成为像他们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班固被诏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而班超和母亲也去了,那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他找了一份抄书的活计来维持家用。随着抄书工作做的时间长了起来,班超有点不耐烦,他想要的生活不是这这个样子的。

 有一天他正在抄书,可心中郁闷,丢下手中的笔,决定上战场立功,不能在这样浪费生命。后来班超学习张骞和傅介子,立志为国家做贡献。后来他做了一名军官,在和匈奴的对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他的建议下,西汉开始和西域各国之间展开密切的联系,以此来共同对付匈奴,在他的努力下,不仅保障了边境的安全,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东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