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汲皇皇,若求王子于道路_汲汲求仕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7-11 0
  1. 海口赋的作品原文
  2. 形容成功时心情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3. AABB四个字的词语
  4. 礼记全集《问丧》原文赏析与注解
  5. 急求一些ABCC和AABB格式的成语
  6. 求几个成语 要前面两个字一样的
  7.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孔孟周程张子

形容急切心情的成语: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按纳不下、按纳不住、巴巴劫劫。

一、跃跃欲试

解释: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汲汲皇皇,若求王子于道路_汲汲求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示例: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近义词争先恐后、磨拳擦掌、摩拳擦掌、不觉技痒、擦掌磨拳、捋臂张拳、蠢蠢欲动、擦拳抹掌、擦拳磨掌、揎拳掳袖

反义词无动于衷、心灰意懒

二、迫不及待

解释: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释义:这是一个酒后游戏,这位仙子为什么要急迫得不能等待。

示例: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心情急迫

近义词十万火急、迫在眉睫、心如火焚、按捺不住

反义词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待时而动、慢条斯理、待机而动

三、按纳不下

拼音[ àn nà bù xià ]

解释心里忍耐不住,情绪急躁或忧虑。

出处《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朱仝见了,心头一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按纳不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四、按纳不住

拼音[ àn nà bù zhù ]

解释心里急躁,克制不住。,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今见惜春又说这句,因按捺不住,因问惜春道:‘怎么就带累了你了?”

近义词按捺不住、按耐不住、按捺不下

五、巴巴劫劫

解释: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出自: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海口赋的作品原文

吕柟生活的时代,正是程朱理学困乏支离、王(阳明)、湛(若水)心学盛行天下之时。面对这种情况,吕柟并没有像大多数朱子学者一样倒向心学,“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独守程、朱不变者,惟柟与罗钦顺云”[2](P7244)。

首先,针对当时学者以读书、究心草木鸟兽等客观事物为“格物穷理”的认识,吕柟指出:“这个物,正如孟子云‘万物皆备与我’‘物’字一般,非是泛然不切于身的。故凡身之所到,事之所接,念虑之所起,皆是物,皆是要格的。盖无一处非物,其功无一时可止息得的。” [3](P152)吕柟认为,所谓“格物”的“物”并不是“泛然不切于身”的东西,而是“凡身之所到,事之所接,念虑之所起,皆是物”。

既然如此,那么“格物”所要穷究的“理”究竟存在于何处呢?吕柟指出:

“程子‘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之言极明白。今孟禽欲举一二事为样子者,只是把天理看在苍然之表,以为上也;把人事看在渺然之躯,以为下也。孟禽只在人事上作,则天理自随,孟禽作处殊无高卑难易之别。”[3](P172)

“天下无一事非理,无一物非道,如《诗》云:‘洒扫庭内,惟民之章。’夫洒是播水于地,扫是运帚于地,至微细的事,而可为民之章。故虽执御之微,一贯之道便在是也。”[3](P149)

在以上引文中,吕柟明确指出,所谓“天理”不是高高在上的一苍然之理,人事也不只是形而下的东西。实际上,“天下无一事非理,无一物非道”,在形而下的事物之中就蕴涵着所以然之理,“一”即存在于“多”之中,故谓:“天理不在人事之外,外人事而求天理,空焉亦矣。” [3](P195)也就是说,不能把天理和人事绝然分割开来,当做毫不相关的两件事。因此,所谓“下学人事,上达天理”,不是说既要学习人事,又要学习天理,以为在人事之外另有一个天理,二者互不联属,而是说通过日用人事就能认识和把握那超越的所以然之理。所以吕柟说:“古人制物,无不寓一个道理。如制冠,则有冠的道理;制衣服,则有衣服的道理;制鞋履,则有鞋履的道理。人服此而思其理,则邪僻之心无自而入。”[3](P121)通过这种解释方式,吕柟把天理和人事联系了起来,使超越层面的天理与具体事物通贯为一,从而打通了本体与现象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朱子后学把天理“凝固”在书本和客观物质实体上,使天理同现实世界严重相脱节的弊端,并重新贯彻了程朱理学“体用一原”的观点。

那么,如何将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从而认识和把握天理呢?吕柟认为,必须通过躬行实践。

问颜子之学。(吕柟)曰:“天资极高,不易学。学者且当学曾子。曾子以笃实之资,动皆守礼,学之有所依据。如《礼记》所问,与夫子论孝等篇,皆其随事精察而自有得。一日三省,尤见切实之学。故夫子之‘一贯’,亦因学有所得而语之,其余门***不能及也。……世之儒者,不问学者之资禀,而概以圣人‘一贯’、‘上达’之理告之,则是诬之而已矣。”[3](P91)

吕柟指出,颜子天资极高,不容易学,学者应该学曾子。曾子笃实,所以其学也非常切实,也就是能够躬行实践,“随事精察”,所以曾子对夫子的“一贯”之道能当下领悟。这就是说,对天理的认知必须通过力行实践,在学有所得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一贯”,而不是直接就能够“一贯”、“上达”的,掌握那个一以贯之的“一”。同样,对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道理,也必须经过实践,才不会因时间久了而忘记。

楷问:“诸经虽曾读过,久多忘记。且读时记性鲁钝,若其难而不知其乐,何故?”先生曰:“当时读,只徒记诵,不曾将来身上体贴做工夫,所以易忘。且苦其难处,亦近发愤,过此则便乐矣。”[3](P188)

吕柟指出,书上讲的知识道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之所以会忘记,是因为当时“只徒记诵”,而没有将其落实为具体的道德实践,即“不曾将来身上体贴做工夫,所以易忘”。因此,吕柟说:“学者虽读尽天下之书,有高天下之文,使不能体验见之躬行,于身心何益,于世道何补!”[3](P91)认为“看经要体认玩索,得之于心,见之于行才是。若只读了,却是记诵之学,虽多亦奚以为”。[3](P295)读书既要认真体认玩味,以得之于心,又必须将书中所讲的道理见之于行,这样才能对自我的身心有益,才能有补于世道。否则,虽读尽天下之书,格尽天下之物,又有何用,不过只成就一口耳记诵之学。这是吕柟所不认可的。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吕柟之学突出了人的实践活动是贯通天理与人事、联系主体与客体的关键,强调只有躬行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天理,这对当时学者流于空谈义理,只徒记忆背诵的学问风气不无补偏救弊之功。而且吕柟通过强调“天下无一事非理,无一物非道”,肯定了天理不是离开日用人事而孤立存在的超越之物,使程朱理学的“天理”具化为生活之理,重新成为人身心真实受用,终身由之的东西,成为拯救世道人心的依据,而不只是一个客观静止的认识对象和超越性的存在。 吕柟所提出的为学之路就是他的“学仁学天”说,其曰:

凡尽力于学,须要学仁学天,方是无有不足处。孔颜之所为乐处者,盖得于此。[4](卷3)

在这里,吕柟明确指出为学只有“学仁学天”,才能“无有不足”,而宋明理学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之乐”也在于此。那么,吕柟所主张的“学仁学天”的具体含义究竟是指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为学呢?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段对话来进行了解。

问“致良知”。先生(吕柟)曰:“阳明本孟子‘良知’之说,提掇教人非不警切,但孟子便兼‘良能’言之。且人之知行自有先后,必先知而后行,不可一偏。傅说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圣贤亦未尝即以知为行也。纵是周子教人曰静曰诚,程子教人曰敬,张子以礼教人,诸贤之言非不善也,但亦各执其一端。且如言静,则人性偏于静者,须别求一个道理。曰诚曰敬固学之要,但未至于诚、敬,尤当有入手处。如夫子《鲁论》之首,便只曰‘学而时习’,言学则皆在其中矣。”[3](P89)

当吕柟说完这段话之后,他的另一个学生章诏立刻进行了补充,认为圣人之学譬之于天,“诸子则或言日月,或言星辰,或言风云、霜露,各指其一者言之”[3](P89),而君子既然要希天,所以也要以天即以圣人为学。章诏的这种看法得到了吕柟的首肯。换言之,对吕柟来说,“天”就代表着圣人(主要指孔子)之学,而周、张、程、朱、王等人的学问则象征着日月、星辰、风云、霜露。因此,所谓“学天”即意味着要学圣人之学。因为在吕柟看来,诸子之学“非不善也”,但“各执其一端”,就像“日月亦天之运用者耳,苟为云雾所障,则明掩矣。若天地,日月、风云、雷霆、霜雾,皆所驰使运行者也”[3](P89)。具体来说,吕柟认为每个人的资质和学力都有所不同,而且所“受病”即缺点和不足处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性格生来就偏于内向,喜欢安静,如果这时再让其去主静,就不合适了,而是应该“别求一个道理”。同样,诚和敬固是学之要,但未至于诚、敬,便还须有一个入手处才行。由此来看,诸子之学确实是“偏于一端”。但圣人则不同,圣人教人是“因人变化”,就像“医者之用药,必是因病而发”[3](P147),圣人“或因人病处说,或因人不足处说,或因人学术有偏处说,未尝执定一言”[3](P121),“随人之资质学力所到而进之,未尝规规于一方也”[3](P87-88)。因而,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说,必须“因人变化”、“因材施教”,不能执定一家之言,否则就会有所偏颇;而从学者为学的角度来说,也必须以圣人为学,因为圣人之学涵容各家思想学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

另一方面,从“理”是天下之“公理”来看,也应以天为学,以圣人为学。吕柟说:

“……道理,乃天下公共之理,若有未善,当极其辩论,以求其是,毋吾以也。”[3](P89-90)

吕柟指出,“理”乃是“天下公共之理”,并非掌握在哪一家或哪一个人的手中,并不是一己之“私理”。因此,学者不能自以为是,认为自己说的就一定对,而别人讲的就不对了。天下善言良多,学者“切不可执泥己说”[3](P89),否则就无法博学多闻,于己有“闻善之益”了。

由以上可见,正是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对理是天下“公共之理”的认识,吕柟才提出要以天为学,即学天之广大包容、兼收并蓄之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吕柟的思想中有通过回归先秦孔子思想来应对中晚明当时那种多元学术思想纷争的意图。

除了学天学圣人的兼收并蓄、灵活多变之外,吕柟讲的“学天”的另一个意义就是要学天之“至公至仁”,他说:

凡看《论语》,且须要识得圣贤气象。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只是一个至公至仁。如深山穷谷中,草木未尝不生,如虎、豹、犀、象也生,麟、凤、龟、龙也生。圣人与之为一,如有一夫不得其所,与天地不相似。观夫舜欲并生,虽顽谗之人也要化他,并生与两间,要与我一般,此其心何如也![3](P190)

在吕柟看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只是一个至公至仁”,即使是深山恶谷,草木未尝不生,如虎豹之类的猛兽、麟凤之类的灵兽也未尝没有,这也就是圣贤的气象。圣人与天地“至公至仁”的精神为一,天地的至公至仁就体现为圣人的化民之心、并生之心,也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各得其所”,立于天地之间,“如有一夫不得其所,与天地不相似”。因此,吕柟的“以天为学”的另一个内容便是要学天的“至公至仁”,使万物各得其所,而这也是“学仁”的理论根据。 吕柟认为,要学天的“至公至仁”,识得圣贤的气象,首先需要学仁,即要以仁为心。他说:“学圣人要先读《论语》,读《论语》莫先讲仁。仁至大而切,学道者不学此,则终身路差无所成。”[3](P55)认为“仁是圣门教人第一义,故今之学者必先学仁。” [3](P202)

“圣人之学,只是一个仁。”[3](P67)“孔门教人,只是求仁。”[3](P167)

可以说,对孔子“仁学”的重新阐扬是吕柟思想的一个特色。而且,吕柟所讲的这个“仁”并不只是局限于个体自我的修养,满足于一时一事,而是要“万物各得其所,与天地同体”[3](P145),体现的是先秦儒家博施济众的仁之精神,承续的是宋明理学的“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义。吕柟说:

这个“仁”字是天地生生之理。吾之心原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第人为私意所蔽,遂将此仁背去了。诚能好仁,则必视天下犹一家,万民犹一人。心中自然广大,凡其富贵贫贱莫得而加尚之。[4](卷三)

“仁者,人也。凡万物生生之理,即是天地生生之理,元非有两个。故人生天地间,须是把己私克去,务使万物各得其所,略无人己间隔,才能复得天地的本体。”[3](P145)

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到,吕柟“仁心”说的精神就是要使万物各得其所,使天下之民得福,“视天下犹一家,万民犹一人”。此“仁心”就像舜“虽顽谗之人也要化他”,《易》之“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曾子之‘弘毅’,张载《西铭》的“民胞物与”等。[3](P92)而在吕柟看来,仁心也是人的本质,与天地同体的根据。人和天地原本是一样大,无一毫欠缺,“吾与天地本同一气,吾之言即是天言,吾之行即是天行,与天原无二理,故与天地一般大”[3](P145)。只是后来人有了“有我”之私,变得狭隘起来,“便无天地覆载气象,訑訑声音,拒人与千里外矣”[3](P167)。因此,必须要以仁为心,克去己私,“使吾心中生意常常流动”[3](P282),这样就不会只思量自我,有人我之间隔了,便能“以天下为一家,视中国犹一人,见不如己者方哀矜悯恤之不暇”[3](P185)。如此,人自身也就恢复了天地的本体,与天地一般大了。吕柟认为,如果心中仁之“生意”常常流动不息,无有窒碍,就能够体会到宋明理学家所津津乐道的那种鸢飞鱼跃的快乐,就能够“荣显也不见得荣显,寂寞也不见得寂寞,只见得我这里面是这样美,是这样大,是这样富,是这样贵,外面那些富贵,那些势力,那些功名,都如浮云一般,那里见得”[3](P282)。这是仁的一种境界。

通过以上分疏,我们可以看到吕柟在确立道德主体性方面显现了与程朱理学的不同。他不再局限于将超越的“天理”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道德行为,而是试图阐扬主体自我的能动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阳明学的精神。

仁心不仅是人的本质,而且也是为学、为政的基础。吕柟指出,当今学者之所以不肯好问,“怠惰放肆”、自满自足,就是因为不仁。若有仁心,“便汲汲皇皇,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要去问人,岂肯自足”[3](P294)。好问,其学乃大,所以吕柟说:“孔子至圣,只在好古敏求;舜之大智,只在好问好察。”[3](P203)更何况,今日是士人学者,他日便可能出仕得位。若有仁心,就会有博施济众之事,“见那鳏寡孤独无告穷民,皆要使之各得其所”[3](P292),便会视“天下之人疾痛疴痒与我相关,一民饥曰我饥之也,一民寒曰我寒之也”[3](P294),如果没有仁心,或者说不预先培养仁心,那么,即使见到鳏寡孤独不得其所,又“将何以济之”[3](P292)。

当然,仁心的有无不是只停留在口头言语上,仁的境界也必须亲身经历过,才能实际见得其中的妙处,晓得鸢飞鱼跃之乐,即所谓“事必经历过,然后知之真也”[3](P282)。学者必须在仁处用力,随处体验,才能有所得,真正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因此,吕柟告诉学生说:“诸生须要学仁,凡昼之所为,夜之所思,与夫一言一动相比,常常把这仁来体验,自然有益,不可说过便了。” [3](P293)又曰:“‘我欲仁,斯仁至矣。’今讲学甚高远。某与诸生相约,从下学做起,要随处见道理。事父母这道理,待兄弟、妻子这道理,待奴仆这道理,可以质鬼神,可以对日月,可以开来学,皆自切实处做来。”[3](P83)这就是要求学者要力行实践,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体验仁、实践仁,而不是空有一“仁心”,空谈义理。换言之,就是要把“仁心”落向实处,把形而上的哲学之思与人的现实世界、当前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如何培养仁心,使吾人心中“生意”常常流动而无有窒碍,达到与天地同体之气象呢?吕柟认为,首先要“克己”,去除己私,他说:

学者切要工夫只在克己。克己之要,须自家密察此心,一有偏处即力制之,务有以通天下之志。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3](P87)

吕柟指出,为仁的切要功夫便是“克己”。“克己”就是要密察此心,一有偏**便用力制止。在他看来,“能克己,认得为己,始能胸襟阔大,与物为体而无间”[3](P254)。其次,就是要行孝弟。吕柟认为,为学之道在于学仁,学只是个仁,“然学仁从那里起?只于孝弟上起,……孝弟便是个根,因而仁民爱物之枝叶花萼油然而生,不能已也”[3](P216)。可见,孝弟即是为仁之本,能孝弟,自然能仁民爱物,“不能已也”。这里,如果说“克己”是一种内在的自我道德修养,那么“孝弟”便是一种体现于外的道德行为。因而,对吕柟来说,学仁与为仁的功夫是一种向内、向外同时用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黄宗羲.明儒学案(修订本)[M].北京:中华,2008.

[2]张廷玉 等.《明史》[M].北京:中华,1***4.

[3]吕柟.泾野子内篇[M].北京:中华,1992.

[4]吕柟.四书因问[M].四库全书本.

形容成功时心情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海口赋 易闻晓

有楚狂者方自海外[1]归,过吴生之舍。主问蓬瀛之事。客曰:“诺。***巵酒以陈。”于是酌醴江汉,吹嘘[2]云霓,逞谈天之巧舌,唾雕龙之飞辞[3],衍马、扬之缛藻,援江、鲍之婉思,而广说琼山、漫夸海口云:

夫地载***,水归四溟,***分野,五物[4]殊形[5]。斯乃炎祝享祀[6],牛女垂星[7],盖闻太荒之始,厥有南山之名[8]。庄引齐谐之说,鹏徙南海之冥,水击三千余里,翼拍天池之瀛[9]。其域南接婆罗之渚,北仗五岳之巅,西控交阯之境[10],东引蓬莱之仙。尔其地坼海断,于时涛涌匏悬[11],孤岛遥隔海外,愁猿望唳中原,一自五龙腾穴,爰聚八土成岩[12]。玳瑁以镇朱崖之郡[13],帆桅乃聚白沙之浦[14],筑城因屯洪武之师[15],御倭曾堕道光之弩[16]。于是通口岸于咸丰,扼五洋于险屿,置海关于光绪,集万国之商旅,称市镇于上纪[17],号都会于近比[18]。

若乃石斧磨缺,人猿揖别[19],上溯有巢,下绍骆越[20],繇系黎祖,厥垂五叶[21],郡分儋崖,土归汉阙[22],功著谯冼,地标隋碣[23]。于是中鄙夷汉,踵武接舠,秦渡壮族,落爨临高[24],宋归番越,泊舸沉锚[25],明来苗嗣,抱戈蹈涛[26]。至于汉民之徙,或以帝王开土,赘婿充戍[27];或因兵燹方起,黔黎罹毒;或有巨贾求珠,豪商货玉;或乃迁客飘零,谪臣放逐。率登琼峡之舟,先履海口之陆。或徜徉乎翘首,羌流连而驻足;或倦苶以栖身,乃从容以比屋。初亦望穿于旧闾,卒乃安处于新俗。是以德裕叹一去之谪,犹夸鱼米之饶[28];子瞻遭九死之贬,尚矜荔果之饕[29]。至于胡铨之窜辙,李纲之浮舷,悉列五公之祭位[30],偶成百世之奇缘[31]。天涯断兮遥隔海,烟波澹兮远连村。禾黍登兮聊沽酒,芳草生兮不招魂[32]。诗声播兮遗兹土,名教泽兮被斯文。

遂开儋崖甲第,时维坚石[33];眉山法眼,载识君弼[34]。科名九六,琼山五一[35]。筠溪大儒[36],瀚山巨笔[37]。丘浚博雅[38],海瑞刚直[39]。四唐并父子登榜[40],三莫共闾阎传声[41],唐胄负岭南冠冕[42],王佐称海外才名[43]。一门取录,偕步王、张。两代进士,比肩钟、黄[44]。吏部廖、薛[45],科场姜、王[46]。噫吁彼苍连海,郁乎斯地有灵,半钟琼台毓秀,咸过海口鸿声。至于何公节度,兵定南诏,功佐天宝[47];黄氏道媪,习杼黎茅,技播江表[48];近及华甫创业,商旅奋竞[49],文英讨袁,囹圄就命[50];逮乎国共精诚,誓师云龙,拒日潭口,注血渊泓[51],威灵厥怒,魂魄为雄[52]。若斯之徒,或以流民接好于夷汉,或以乡党著勋于军国,或以节烈抗敌于方强,或以食货图救于积弱,盖于耕织兵革,承平化泽,财货积贮,拯困济厄,干戚剑戟,却寇扞国,率皆声布人口,彪炳汗册。固亦留履迹于坊巷,传故事于闾里,昭功业于后世,捐身命于兹屿。漫与海市之事,萦系古城之旅。

其地则一城带水,三面环渤,北挹神州,南镇广陌。方其碧波千里,蓝天一色,舞鹤振羽,翔鸥奋翮,乃有虾蚌娵隅[53]、龟甲蟹贝,或群戏于浅海,或相忘于晴沙,或暂憩于礁屿,或漫游于渚涯。又有鲳鲍鲛鱿,蛤蚧蠘[54]蟮,海扇张绮,海葵放瓣,沉伏海参,潜游海鳗,藻带缥缠,珊瑚枝蔓,万状陆离,八***璀璨,共斯宇之空明,乐兹域之灏瀚。若夫炎云郁聚,飓风突起,波撼暹罗[55],浪摇交趾,尔乃巨鳌骋悍,大鲨奋捷,狂鲸荡尾,怒龙漾鬣,震岭岳于将崩,鼓江海于欲决,广庄列之恣纵,发衍奭之惊厥[56]。

至其郊隰广衍,延引林樊[57]。揜溪覆岫,披谷连山,湿云滃浡[58],燠雨蕴涵,苍苍莽莽,郁郁芊芊。坡垒榕楝,陆均梓楠;黄檀青梅,木莲油丹;母生更萌,子京既蕃;鸡占木密,鸡毛松繁[59]。叠盖参天,重荫蔽月,白昼幽昏,碎光烁晔。大枝虬屈,巨干囷列,蟠躜欹倚,攒拥攘掖[60],交枒贴叶,盘根错节。藤蟒萝虵,攀缠纠结;蕨被苔衣,层重叠叠。下则引溪通涧,飞瀑震渊,洽浃石壤,溥润林原。幽兰滋长,披历缤纷,牛角鸢尾,白点红唇[61],掩苒[62]飘拂,欹侧横陈。巴戟山苍,砂仁檀香,辛甘温润,馥郁芬芳。芭蕉叶大,棕榈叶长,拔越榛莽,间隔藤篁。乃有鳞甲飞走,群杂其间,昼夜明晦,出没频繁。凶豹走,灵猿攀,捷羚跃,巨蟒蟠,狡兔窜,寿龟藏,莽熊步,孔雉张,蝴蝶飞,蜂蛱忙。咆嚎啸唳,啼啭嘶吟,怫悦怼怒,忿怠怡恂。各率其性之自,共随兹土之安,载成天地之德,极衍族类之蕃。

又其近郊饶沃,品物赡博,七水渥野,一江护郭[63],疏瀹沟洫,渟滀湖泊,环带村邑,襟接阡陌,鸡犬相闻,人犊俱劐。瓜瓞疏果,禾麻菽黍,四时三冬,百物五谷,载播载熟,载蕃载绿,幪幪唪唪[64],丛丛簇簇。柠檬橄榄,桄榔蒲桃;菠萝榴莲,芒果香蕉;火龙毛丹,枇杷葡萄;咖啡可豆,番莲胡椒;人心腰果,龙眼杨桃。青黄赤紫,圆椭矩楔,攒结悬堕,层垒摞叠,形色杂遢,不可殚列。讶许朔之不识,惭恺崇之未闻[65],遍中土之弗有,竭上苑之无存。于是驿马奔尘,喜杨妃之灿笑[66];茅檐结实,怿苏子之长吟[67];商舸拍涛,悦估客于涌利;旅车分衢,乐贾贩于孳银。乃托海客之逞辩,以广蓬岛之夸矜。

若夫城郭盛丽,人物繁侈,屋舍鳞次,馆楼栉比,游人摩肩,行旅错趾,舟艣连帆,车马接軧。方其谪宦定居,爰起甲第,画栋雕甍,耀熠金碧,峻桷层榱,勾连迢递,于时衣冠如云,轩盖若翳,夷夏杂语,士庶共市。迨及倦旅归侨,广造骑楼,拱窗券柱,缛镌繁雕,下则长廊夹道,延属市朝,肆铺毗列,帘幌招摇。珍珠玳瑁,丝绢绫绡;翠羽吉贝,瓷漆釉陶;金银锡玉,玦珶琼瑶;沉香檀扇,鹿角阿胶。奄有三都之美,载聚四海之饶,遂转波斯之运,爰通句丽之漕[68]。于是雉翎燕尾,鹰鼻虬髯[69],草屦革履,麻褐绮纨,或豪客一掷乎千金,或大贾日进于万钱,或贩竖夸饰以喋聒,或担夫载卸以纷繁,率交踵于街巷,咸相杂于市廛。尔乃挥汗如雨,拂袂成风,华夷异服,中外殊声,喧嚷嘈啐,碌碌营营,熙攘纷沓,昏昏暝暝。

诞移星斗,时世代易,岁在戊辰,建省是纪,厥有其治,兹邑是恃,鼎运肇启,特区为制。于是率土风动,一境云乐,万众趋骛,群氓[70]踊跃,或挟巨金,或负宿学,或资品秩,或抱然诺,或担橐囊,或掇斤凿,或裹糗粮[71],或荷瓢镬,憧憧扰扰,汲汲皇皇,匆匆猝猝,亟亟忙忙[72],南望而渡,背离其乡,扬彼风樯,适彼他方,寄只身于浩瀚,托一梦于苍茫,断柳枝于灞岸,决衣袂于咸阳,怅碧渌于南浦[73],愁萱椿于北堂[74]。乃登彼陆,蜂拥[75]而蹴,排捱推挤,挨拶拥簇,载行载止,载彳载亍,其诣未安,其来愈速,旬日之中,十千未足,一月之内,百万递复。

诞弘其制,遂廓其城,栋宇衢陌,日竣月增。掊搰挖掘[76],轰轰隆隆;构括摐撞[77],鏦鏦铮铮;夯筑浇铸,嘭嘭登登;吊卸装载,轧轧砰砰。不舍昼夜,羌无晦明,千禧以望,十岁厥成。广厦林立,高架龙腾,长桥跃越,大道纵横。海秀繁华,远来八方之客;龙昆锦绣,笑迎万国之宾[78];琼山荟萃,齐聚海内才隽[79];海甸空阔,广纳天下子衿[80]。滨海弛轮兮风骀宕,府城伫轴兮思遐旷,东湖举棹兮艗轻飏,西秀放缆兮波浩茫[81]。万绿园[82]中有嘉木,百家闲里将携出,芳草青青日影斜,华荫寂寂人行独。漫夸广场号明珠[83],淹留佳侣看不足,年来年复总迟回,人去人归恒踯躅。乃陟其岗[84],乃浮彼渎[85],载乘其车,载任其速,世纪大桥,跨越海曲[86],螮蝀卧波,虹蜺映渌,雄镇沧海,傲瞩大陆。

至若颢天摛景[87],绚阳耀丽,椰风吹爽,沙岸溅碧,尔乃俊男靓女,遨乐相与,咸嬉戏于浅渚,放浪于近涘,追逐于晴滩,游憩于幽溆。乃有窈窕媛淑,一出深闺绣屋,固亦漫却乎娇矜,遂便暂去乎局促,羞捐亵绊于香浦,怯受清凉于芳腹。于是青春激荡,血气冲扬,畅纵无碍,恣肆其狂,濯足沧浪[88],适意汪洋,裼身广宇,晞发燠旸,偃卬坐卧,摇曳伸张。漾修肢兮舒玉臂,洗凝脂兮涤芳尘[89]。浴咸池兮临冲风[90],凌阳侯兮偕锦鳞。艳春光兮远秋波[91],邈苍穹兮淡青云。羌容与兮和混沌[92],聊逍遥兮任浮沉[93]。美复美兮天之体,乐莫乐兮性之存。

尔其金乌坠波,丹霞印鳞,夕曛既逝,夜色初临,于是士民倾市,庭户空人,衢路接席,巷陌罗珍,绿荫承露,红烛摇樽,载啜载饮,载酌载斟,羌无磬筑,但佐肴飧。于时华灯焕爚,霓虹炫彩,辉丽城郭,照映滨海。楼馆通明,歌酒方兴,杯觥交错,竹肉相成,银筝逸响[94],金盘异烹,玉箸厌饫,云裳生风。浆摇葡萄之酿,液倾鹿龟之醴[95],脍切梅花之参[96],羹调海胆之美[***],秋菊和乐之蟹[98],清波万泉之鲤[99]。翡翠琵琶,碧绿龙虾[100],钉铃匙勺,纷纶刀叉,夸赞伊尹,叹服易牙[101]。于是舞乐酣放[102],人声喧嚷,炽光眩惑,***惝怳。鸣环佩兮抖璎珞,堕流云兮散芳藿[103],凌波步兮绮袂扬,柳枝摇兮蝉翼薄。灯灼灼,光烁烁,影憧憧,人婥婥,杳家乡,寥为客,拼将醉,且行乐,罗裙污,胭脂色[104],玉蟾飞,琼露落,海月明,春云热[105],笑倩椰影送清泠,歌起螭魂舞踔跃,昏昏一夜漫无眠,日出东方浑不觉。

于是沧溟涌彤,浩波浸赤,洪钟宕响,巨轮鸣笛,铁龙过海,银鹰展翼。九市[106]既扫,厥候宿车行客,百货夕备,载发新港舟樯;秀英泛潋,爰待四海风席,美兰铺锦,诞迎五洲旅航[107]。遂启一日之乐,载复一邑之常,蔚乎游旅之盛,纷其逸佚之张。濒沜水阔,滩浦日晴,槟榔叶茂,椰榈风清,街市繁丽,物类丰盈,花草鲜艳,士女娉婷[108]。观兮望兮,慌旷旷[109]兮;逛兮荡兮,爽畅畅[110]兮;泳兮游兮,惚悠悠兮;嬉兮遨兮,乐陶陶兮;携兮挽兮,缓款款兮;挑兮选兮,盈衍[111]衍兮[112];舞兮蹈兮,窈窕窕[113]兮;歌兮吼兮,纷扰扰兮。熙熙兮其行,喧喧兮其声,欣欣兮其悦,芸芸兮其生。盛矣兹邑之乐也,其节频频,其意殷殷,亘古亘今,弥久弥新。若乃军坡之节,诞祭冼圣之捷,厥在杏如之月[114],于以新坡之郊[115],大张装军[116]之列,公祖婆祖[117],狮舞龙舞,咿呀琼腔[118],騞砉[119]豆俎,劈啪鞭爆,铿锵锣鼓,蹴踏阡陌,飞扬尘土,游者若云,观者如堵。嗟哉元夜嘉会,岁岁红莲[120]换花[121],车香箫声[122]海市,龙灯火树天涯,妍荆妃兮妖夏女,笑秦嬴兮陋吴娃[123],去年人兮恋缱绻,春衫湿兮怨芳华[124]。及乎两节之际,率土竟趣,游客百万,挥金兆亿。于是栈宿满,垆酤竭,网罟空,甲贝绝,桨移滞,车鸣咽,伫为墙,阻为埒,涊[125]蒸阳乌,气熏汉鹊[126],纷涌浩波,荡溢太液[127],红衣映霞,雪肌闭月,沧海涨腻[128],皓穹烁晔[129]。弥至[130]欢乐之节[131],益遂快畅之餮,乃激旷放之巅,极其炽盛之烈。八方云趋,一城风靡,肤杂玄黄赭白,彩飞青蓝赤紫,歌发宎咬嗃叫[132],鼓作霹雳雹雨。芳霖兮绮霰,云袖兮霓裳,美人兮佳丽,花车兮艳装,纷纷兮缕缕,嬛嬛兮琅琅[133],填填兮颠颠[134],慌慌[135]兮洋洋。中华威风,吰吰噌噌;德国爵士,扑扑嘣嘣;英伦风笛,拂拂扬扬;非洲钢鼓,登登将将。琼黎风土,湘瑶鼓舞,梆梆咣咣,昂昂堂堂。桑巴恰恰,森巴戛戛,嚓嚓呛呛,切切哐哐。短裙曳,长衸掠,玉晖暎,春明曗,纤衵绕,锦羽翔,银丝乱,金缕飏,悠悠抟抟,辉辉煌煌,浑浑惑惑,迷迷茫茫,如痴如醉,如沸如扬,如梦如魇,如癫如狂,酣酣[136]沉沉兮乐未央!

羌乐兹乎纷繁绮靡兮,谌遂遂[137]以欢娱。抑落落而独处兮,日冉冉其幽栖。或逾邈[138]乎红尘兮,聊踟蹰于城隅;眇凉波以漪漪兮,临晚风兮徐徐;方霖雨之濛濛[139]兮,揽飘衱兮迟迟;咏蒹葭之苍苍兮[140],歌骊驹[141]以凄凄;感交甫之怅怅兮[142],恨柳生之依依[143]。是则静躁异趣,爱欲[144]殊趋,宁长怀于戚戚兮,或亦忘情乎滋滋。至于农歌击壤[145],渔唱濯缨[146],猗欤欸乃[147],和悦清宁[148],斯其远离乎纭纭,夫复何意乎营营?若乃遁迹索居,孤坐隐几[149],固扬子之寂寞,更卢生之吁唏,据书床以援笔[150],考椠版而操觚,绎故实之悠缅,观消息之盈虚。或乃遥践郁莽[151],近乘金犊,以周琼涯,以望函谷,以参运化,以悟观复[152]。于是思接于今古,意合乎幽明,游梦幻于宿世,遨渺漠乎沧瀛,返浑沌于太朴,歌鼎盛乎隆平,为衍一域之乐事,载传万岁之美名。

沧桑几何?沧海荡波。吴生嗟愕[153],楚客沉哦[154]。抽琴命弦,为沧浪之歌。歌曰:

南海兮汤汤,天涯兮茫茫。

浮槎兮漭瀁,浪迹兮汪洋。

一梦兮恍惚,十载兮彷徨。

谬悠[155]兮辽邈,倏忽兮遽忙。

水阔兮地迥,人久兮天长。

其为繁荣兮永昌!

AABB四个字的词语

1. 描写心情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哀戚之情:戚:悲哀。

丧亲后的悲痛心情。安心乐意: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

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安心恬荡:心情平静,不求名利。

黯然魂销: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黯然无神: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

八公草木: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巴巴劫劫:指心情急切的样子。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

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百爪挠心: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悲欢合散:悲哀和欢乐,团聚和离别。泛指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和心情。

悲欢聚散:悲:悲哀;欢:欢乐;聚: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

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悲愧交集:愧:羞惭;交集:交织。悲伤和惭愧的心情互相交融。

悲喜兼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悲喜交并: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悲喜交集: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悲喜交加:交加:聚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悲喜交切: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悲喜交至: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来到。

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

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不情不绪:情绪:心情,心境。无情无绪。

指感情上没有依托,情绪不佳。惨雨愁云:形容凄凉的景象或心情。

仓皇不定:仓皇:匆忙,慌张。形容匆匆忙忙,心情慌乱。

茶饭无心:没有心怀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

称心快意: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

快意:心情爽快舒适。愁多夜长: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莼羹鲈脍: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大汗涔涔:形容因天气炎热或心情紧张而导致浑身汗流如注的样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

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对泣新亭:泣:小声哭;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

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烦天恼地:对天地都有所烦恼。

形容心情极其烦闷苦恼。烦心倦目:烦恼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形容颓丧的情绪。废然而反: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

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

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同“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凤狂龙躁: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感激不尽: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

形容非常感激。感铭心切:感:感激;铭:铭刻;心切:心情急迫。

指对于师长或施惠者感激不忘,铭刻在心。感佩交并:感:感激;佩:佩服;交并:交织在一起。

感激和佩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

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故作镇静:指故意装做心情安定。

寡言少语: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挂肚牵心:牵:牵挂。

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

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归心如飞:归心:回家的念头。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飞快。形容回家心情十分急切。

归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寒谷回春:寒冷贫瘠的山谷之地变得温暖富庶起来。比喻生活、心情或其他事物由坏变好。

寒毛卓竖: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汗出如渖:渖:汁液。满身汗水。

形容天气炎热或心情极度紧张而导致浑身冒汗的现象。汗下如流:汗水像小溪一样往下淌。

形容极其羞愧的心情。也形容汗水出得特别多。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行迈:走路;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走路缓慢,心里晃荡。

形容心情沉重惶惑。何以家为:还要家干什么。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情去考虑个人的家庭问题。鹤怨猿惊: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恍然自失:自失:好像自己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的迷惘惜恋的的心情。

汲汲皇皇。

2. 描写心情的四字成语

一、激动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二、感激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三、懊丧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四、悲痛、哀悼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五、愤怒

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 怒火中烧 忍无可忍

六、欢喜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喜从天降 大喜过望

兴高***烈 兴致勃勃 乐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称快 皆大欢喜

七、忧愁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愁眉紧缩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心急如火 郁郁寡欢

八、烦乱

坐立不安 局促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乱

心烦意乱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神魂颠倒 心神不定 心乱如麻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长吁短叹 度日如年

如坐针毡 火烧火燎 抓耳挠腮

3. 描写心情的成语(四个字的)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兴高***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气洋洋、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心醉神迷、心花怒放、乐乐陶陶、其乐融融、乐以忘忧、乐不可支、欣喜若狂 欢欣鼓舞、兴高***烈、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欢欣踊跃、春风得意、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忍俊不禁、喜出望外、喜气洋洋、喜笑颜开、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乐不可支、兴高***烈.喜出望外.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心花怒放.笑逐颜开.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喜上眉梢.捧腹大笑. 笑容可掬.大喜过望.欢天喜地.喜从天降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感到惊讶。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妨害。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哀感顽艳:顽:愚笨;艳:慧美。

原来形容一个歌童唱的歌悲恻动人,使愚笨和慧美的人都为所感动。后来转用以评述某些抒情的文艺作品,意义也转为哀怨、感伤、古拙、绮丽同时具备。

爱莫能助:莫:没有谁,不。语出《诗经》“爱莫助之”。

(爱:隐藏)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同情。 暗送秋波:指女以目传情(秋波:秋水清澈明净,比喻明亮的眼睛),喻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黯然神伤:情绪低落,精神沮丧,心情忧伤(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

白头如新:白头:老年,这里形容时间很长;新:新近。相识已久,还同才认得的一样。

形容交情不深。 百无聊赖:(思想感情)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聊赖:依赖,寄托)。

百爪挠心:一百只鸟兽的爪子在心里抓。喻指痛心,担心,伤心,心情不安。

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落叶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

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不动声色:话音和表情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有所变动。

多形容冷静、镇定。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

不分你我。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不露声色:思想感情不从语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不能自已:自己无法停止(已:停止)。

多指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不情之请:不近人情的请求。

常用作向人求助的客气话。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

形容进退无着落,事情不好办。 不省人事:省:知道。

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不为已甚:为:做;已甚;过火的事。指不做过分的事情。

藏头露尾:形容遮遮掩掩怕暴露真情。 侧隐之心:同情遭受不幸的人而引起的怜悯的心理。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对人鄙视、憎恨或畏惧。

插科打诨:穿 *** 一些逗趣的动作、表情或话语(科: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恢谐逗趣的话)。 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怅然若失:心中迷离恍惚,没有了主意。形容神志迷乱,心情忐忑的样子。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表情。

痴男怨女:沉醉于情爱中的青年男女。 愁眉苦脸:皱着眉头,苦丧着脸(苦脸:愁苦的面容)。

形容忧愁苦恼的脸部表情。 愁眉锁眼:双眉紧锁,眼皮下垂。

形容忧愁苦恼的表情。 楚楚有致:整洁鲜明,富有情趣。

楚楚动人:鲜明整洁,洒脱出众,使人觉得生动可爱(楚楚:鲜明整洁,洒脱出众的样子)。 楚楚可怜:原指幼松丛生柔弱可爱,后形容姿态娇美妩媚,令人怜爱。

捶胸顿足:敲打胸口,跺着双脚。形容悲伤、悔恨的情态。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士子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现亦形容事成后心满意足的情态。

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

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打情骂俏:相互***意打骂,借以调情。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惭:害臊,惭愧)。 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

4. 表示心情的四个字成语

表示心情的词语四个字:

.表示愤怒的: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勃然大怒、怒气冲冲、咬牙切齿

.表示愧疚的:追悔莫及、悔恨交加、于心不安、深感内疚、羞愧难言

.表示憎恶的:可憎可恶、十分可恶、深恶痛绝、疾恶如仇、恨之入骨

.表示激动的:激动不已、激动人心、百感交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

.表示着急的:迫不及待、急忙忙、急不可待、操之过急、焦急万分

.表示悲哀的:伤心落泪、欲哭无泪、失声痛哭、泣不成声、潸然泪下

.表示害怕的:惊弓之鸟、提心吊胆、惊惶失措、惊恐万状、惶惶不安

.表示忧愁的:无精打***、顾虑重重、忧愁不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表示失望的:心灰意冷、大失所望、灰心丧气、毫无希望、黯然神伤

.表示舒畅的:舒舒服服、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悠然自得、心旷神怡

.表示喜悦的:笑容可掬、微微一笑、开怀大笑、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5. 形容心情的四字词语多个

黯然神伤

.表示害怕的:

眉开眼笑 欣喜若狂 笑容可掬

描写心情的词汇

表示忧愁的词语、咬牙切齿

.表示憎恶的,---尊老爱幼、眉飞色舞、嚎啕大哭、泪如雨下, ---从容不迫:可憎可恶、疾恶如仇、惊恐万状、懊丧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四、闷闷不乐,---损人利己、顾虑重重、

.表示“笑”的词语、

.表示喜悦的、激动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二、怒气冲冲,回头是岸

表示勤劳、操之过急:迫不及待、喜出望外、激动人心,---磨杵成针、深恶痛绝:心灰意冷、潸然泪下

.表示忧愁的、激动人心、没精打***、焦急万分、感慨万分

.表示舒畅的、面如土色

一、哈哈大笑、无忧无虑,名垂青史

表示鄙视:泪流满面、若无其事,狡兔三窟

表示励志,怒火中烧、心惊胆寒、闷闷不乐:惊弓之鸟、悲痛欲绝,臭味相投、垂头丧气,永垂不朽、十分可恶、悠然自得、惊恐万状、焦急万分

.表示愧疚的、多愁善感、于心不安、微微一笑

28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语、喜出望外、乐不可支

.表示愤怒的、心旷神怡

.表示着急的、泪如泉涌、恨之入骨

.表示悲哀的,起早贪黑

表示勇敢、悔恨交加,披荆斩棘,气急败坏、悠然自得、闷闷不乐

.表示激动的、灰心丧气、欲哭无泪、欢天喜地、垂头丧气、失声痛哭、心神不定:无精打***:舒舒服服表示讨厌,---兢兢业业、热泪盈眶,---***雷霆、开怀大笑、哀悼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反映心情激动的成语

表示笑的词语、嫣然一笑, 心旷神怡、百感交集:忐忑不安:激动不已、忙忙、激动万分、神***奕奕、惊慌失措、提心吊胆,---不屑一顾、悲痛:追悔莫及、恼羞成怒、惶惶不安

表示心情不好的成语、惊惶失措,赴汤蹈火

表示生气:火冒三丈、大失所望、愁眉不展,怒发冲冠

表示“哭”的词语、眉开眼笑:伤心落泪、泣不成声,白手起家、微微一笑、感激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三、深感内疚、高枕无忧,看风使舵、愁容满面:笑容可掬、喜形于色、毫无希望、勃然大怒、心花怒放、忧愁不安、急不可待,油腔滑调:

愁眉苦脸,脚踏实地,弃暗投明:

哄堂大笑 开怀大笑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喜笑颜开

欢声笑语 眉开眼笑

表示生气的词语

火冒三丈 ***雷霆 气急败坏 怒火中烧

表示高兴的词语:喜笑颜开、愁眉苦脸,奋不顾身、怒发冲冠、泪眼汪汪,油嘴滑舌

表示尊敬,矫柔造作,再接再厉,相敬如宾、羞愧难言

.表示失望的

6. 表示“成功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表示“成功的”四字成语有:马到成功、欢呼雀跃、成王败寇、长袖善舞、不败之地。

1、马到成功( mǎ dào chéng gōng):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2、欢呼雀跃( huān hū què yuè):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 形容非常欢乐。

3、成王败寇(chéng wáng bài kòu):旧指在争夺***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4、长袖善舞(cháng xiù shàn wǔ):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5、不败之地(bù bài zhī dì):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7. 用来形容受到挫折后取得成功的心情的成语有哪些

中文用来形容受到挫折后取得成功的心情的成语非常多,下面从中国历史典故里摘录一些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的隽语箴言,体验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一、百折不挠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也译百折不回。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二、东山再起解释: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三、枯木再生解释: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

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出处: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收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四、披荆斩棘解释: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五、卧薪尝胆解释: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8. 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

喜: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兴高***烈,乐不思蜀,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喜气洋洋 欣喜若狂 手舞足蹈

眉开眼笑 喜上眉梢 喜闻乐见 乐不可支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大喜过望 悲喜交集

哀: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悲天悯人、悲愤填膺、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痛哭流涕、哀莫大于心死、哀而不伤、哀鸿遍野,伤心欲绝 悲痛万分 肝肠寸断 痛不欲生 痛不欲生,肝胆俱裂

激动: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怒:勃然大怒 冲冠发怒 冲冠怒发 藏怒宿怨 东怒西怨 东怨西怒 发怒穿冠 发怒冲冠

横眉怒目 横眉怒视 赫然而怒

金刚怒目 积羞成怒 疾言怒色

戟指怒目 雷嗔电怒 雷霆之怒 老羞成怒

怒不可遏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怒发冲冠 怒火冲天 怒火中烧

恐惧:惊惶失措

忐忑不安

大惊失色

心惊肉跳

不寒而粟

9. 描写人物心情的四字成语

心灰意冷、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黯然神伤、闷闷不乐

一、心灰意冷

白话释义: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朝代:清

作者:

出处:《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翻译:不是有坚定的力量,就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二、垂头丧气

白话释义: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朝代:唐

作者:韩愈

出处:《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翻译:主人于是情绪低沉;上手称谢

三、郁郁寡欢

白话释义: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朝代:战国

作者:屈原

出处:《九章》:“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翻译:心头闷闷一团忧思啊;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四、黯然神伤

白话释义: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朝代:清

作者:淮阴百一居士

出处:《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之黯然神伤。”

翻译:点灯询问母亲;好像秋蝶心神悲沮的样子。

五、闷闷不乐

白话释义: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翻译:又恐怕会被人耻笑;所以整天心里不快活

礼记全集《问丧》原文赏析与注解

安安稳稳、巴巴急急、巴巴劫劫、巴巴结结、彬彬济济

半半拉拉、半半路路、炳炳烺烺、波波碌碌、病病歪歪

白白朱朱、啛啛喳喳、抽抽搭搭、吹吹打打、出出律律

楚楚谡谡、抽抽噎噎、颠颠倒倒、大大落落、大大咧咧

嘟嘟哝哝、搭搭撒撒、躲躲闪闪、眈眈逐逐、噩噩浑浑

峨峨汤汤、峨峨洋洋、风风火火、纷纷籍籍、纷纷攘攘

纷纷扰扰、沸沸汤汤、服服贴贴、匪匪翼翼、沸沸扬扬

纷纷扬扬、风风雨雨、纷纷洋洋、纷纷拥拥、风风韵韵

鼓鼓囊囊、鬼鬼祟祟、干干翼翼、昏昏沉沉、混混沄沄

浩浩荡荡、恍恍荡荡、浑浑沌沌、混混沌沌、浑浑噩噩

昏昏噩噩、混混噩噩、昏昏浩浩、哼哼唧唧、轰轰烈烈

花花绿绿、昏昏默默、浑浑沉沉、浩浩汤汤、赫赫巍巍

赫赫炎炎、赫赫扬扬、慌慌张张、结结巴巴、继继承承

继继存存、兢兢干干、家家户户、汲汲皇皇、踽踽凉凉

汲汲忙忙、继继绳绳、兢兢乾乾、兢兢业业、兢兢翼翼

兢兢战战、侃侃谔谔、口口声声、款款深深、哭哭啼啼

侃侃訚訚、拉拉扯扯、离离矗矗、唠唠叨叨、烈烈轰轰

磊磊落落、历历落落、落落穆穆、踉踉跄跄、荦荦确确

两两三三、零零星星、林林总总、拉拉杂杂、明明白白

密密层层、懵懵懂懂、迷迷荡荡、明明赫赫、马马虎虎

忙忙碌碌、渺渺茫茫、暮暮朝朝、扭扭捏捏、袅袅娜娜

袅袅娉娉、嗫嗫嚅嚅、袅袅婷婷、袅袅亭亭、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七七八八、栖栖遑遑、勤勤恳恳、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乾乾翼翼、嘁嘁喳喳、攘攘熙熙、日日夜夜

是是非非、三三两两、生生世世、三三四四、生生死死

善善恶恶、三三五五、十十五五、斯斯文文、洒洒潇潇

滔滔汩汩、滔滔滚滚、啼啼哭哭、条条框框、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忐忐忑忑、忑忑忐忐、陶陶兀兀、腾腾兀兀

堂堂正正、巍巍荡荡、唯唯否否、唯唯诺诺、万万千千

委委佗佗、星星点点、絮絮叨叨、煦煦孑孑、星星落落

心心念念、熙熙攘攘、熙熙壤壤、熙熙融融、形形

虚虚实实、伈伈睍睍、蝎蝎螫螫、元元本本、原原本本

摇摇摆摆、源源本本、影影绰绰、郁郁葱葱、郁郁苍苍

郁郁沉沉、晕晕沉沉、悠悠荡荡、营营苟苟、悠悠忽忽

业业矜矜、业业兢兢、庸庸碌碌、郁郁累累、岳岳磊磊

岳岳荦荦、郁郁芊芊、洋洋洒洒、洋洋纚纚、原原委委

鱼鱼雅雅、燕燕莺莺、隐隐约约、营营逐逐、逐逐眈眈

战战惶惶、战战兢兢、铮铮佼佼、整整截截、正正经经

孜孜汲汲、孳孳汲汲、孜孜矻矻、孳孳矻矻、战战栗栗

总总林林、朝朝暮暮、正正气气、子子孙孙、正正堂堂

支支吾吾、支支梧梧、詹詹炎炎、战战业业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老老少少 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匪翼翼

沸沸扬扬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急求一些ABCC和AABB格式的成语

问丧

题解

郑玄说:“名曰《问丧》者,以其善问居丧之礼所由也。”本篇前半部分记述居丧哭泣的礼节,后半部分以问答形式解释了袒、免、拄杖的意义,义在阐明“丧礼主哀”、“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的道理。

原文

亲始死,鸡斯[1]徒跣,扱[2]上衽,交手哭。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注释

[1]鸡斯:当为“笄缅”。笄是固定发髻的,缅是包裹发髻的帛。到了第三天,笋缅也要去掉,改成用麻绳束发。

[2]扱:插,掖。

译文

父母亲刚刚断气,孝子要脱下吉冠,露出发笄和裹髻的帛,光着脚,把深衣前襟的下摆掖在腰带上,双手交替捶着胸口痛哭,那种悲伤万分的心情,那种痛不欲生的心情,真是五内如焚,一点水也喝不进,一口饭也吃不进,一连三天都不生火,所以左右邻居只好熬点糜粥让他喝让他吃。因为内心无限悲哀,所以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因为痛不欲生,所以不想吃也不想喝,也不讲究穿什么为好。

原文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3],哭踊无数。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4],殷殷田田[5],如坏[6]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辟[7]踊哭泣,哀以送之。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注释

[3]动尸:小殓、大殓及殡时都要迁动尸体。举枢:谓启殡及葬时。

[4]爵踊:像麻雀那样地双足跳跃。爵,通“雀”。

[5]殷殷田田:象声词。象妇人捶胸、跺脚之声。

[6]坏:当作“培”。培墙,就是添土筑墙。

[7]辟:作“僻”,捶胸的意思。

译文

士在死后三天举行大殓。死人放在床上叫做尸,装进棺材叫做柩。每一次迁动尸体,每一次抬起灵柩,孝子都要尽情地痛哭跺脚。那种万分悲伤的心情,那种痛不欲生的心情,悲哀烦闷,达到了即将爆炸的地步,所以孝子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以此来安定情绪,使烦闷之气得到发泄。妇人不适合袒露左臂,所以敞开外衣前襟,双手捶胸,两脚一齐跺地,乒乒乓乓,发出的声音就像筑墙一般,这都是悲哀万分、痛不欲生的表现啊!所以《孝经》上说:“捶胸跺脚,痛哭流涕,用悲伤的心情送别死者。”把死者的形骸送到墓地埋葬,把死者的灵魂迎接回来加以安顿。

原文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亡矣丧矣!不可复见已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绝志悲而已矣。祭之宗庙,以鬼飨之,徼幸复反也。成圹而归,不敢入处室,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也。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

译文

孝子在往墓地送葬的时候,眼睛瞻望着前方,显出焦急的神情,就像是在追赶死去的亲人而又追赶不上的样子。葬毕哭着返回的时候,孝子的神情彷徨,就好像有什么心事没有了结似的。所以孝子在前往送葬的路上,就像幼儿思慕父母那样哭泣不止;在葬毕返回的路上,又像是担心亲人的神灵不能跟着一道回来而迟疑不前。满腹心事而未曾了结,回到家里,推门一看,却怎么也见不到亲人的影子;上堂看,见不到亲人的影子;进到亲人的住室再看,还是见不到亲人的影子。这样看来,亲人是真正地死了,走了,再也不能相见了!所以哭天嚎地,捶胸跺脚,要把心中的悲哀尽情发泄,只有这样才觉得心中好受点。内心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悲伤,无限的恍惚,无限的感叹,除了伤心和悲哀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呢!在宗庙中致祭,把亲人当作鬼神来祭飨,也不过是希望亲人的灵魂能够幸而回来罢了。孝子把亲人在墓穴中埋好以后从墓地返回家中,不敢进入自己的寝室居住,而是住在简陋的倚庐里,就是因为哀伤死去的亲人还在荒郊野外;睡在草苫上,拿土块当枕头,就是因为哀伤死去的亲人还身埋土中。所以想起来就哭,没有定时,服丧三年,忧心劳思,日夜思慕,这反映了孝子心甘情愿的志尚.也是人的感情的真实流露。

原文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译文

有人问道:“人死后三天才入殓,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孝子在父母刚刚去世时,心中悲哀,思想上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趴在尸体上痛哭,就好像是能把父母哭活似的,人们怎么可以不顾及孝子的这点心思而强行马上入殓呢?所以说,之所以三天以后才入殓,是为了等待死者的复生。三天以后还不复生,那就说明没有复生的希望了,孝子企盼父母复生的信念也逐渐动摇了;而且在这三天之内,有关治丧花费的筹划,入殓衣物的准备,也都可以就绪了;远道的亲戚,也可以来到了。所以圣人就根据这种情况做出决断,把死后三天才入殓作为礼制定了下来。

原文

或问曰:“冠者不肉袒,何也?”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故为之免[8]以代之也。然则秃者不免,伛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锢疾[9],不可以备礼也。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10]触地无容[11],哀之至也。”

注释

[8]免:一种丧冠。

[9]锢疾:即痼疾。不易医治的病。

[10]稽颡:叩头。丧主拜宾之礼。

[11]无容:不文饰仪容。

译文

有人问道:“在戴着冠的时候不能袒露左臂,这是什么道理呢?”回答是:冠是至为尊贵的东西,当一个人赤膀露肉时是不能戴冠的,否则就是对冠的亵渎,所以特地制作免来代替冠。这样一来,秃子就不用戴免,驼背的人就不用袒露左臂,瘸子哭时就不用跺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内心就不悲哀,而是因为他们身患痼疾,没法子完成这些礼节。所以说,丧礼只是以悲哀为主。女子哭泣悲哀,捶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叩头触地,不注意仪容:这都是极度悲哀的表现。

原文

或问曰:“免者以何为也?”曰:“不冠者之所服也。礼曰:‘童子不缌,唯当室缌。’缌者其免也,当室则免而杖矣。”或问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12]。故为父苴杖,苴杖,竹也;为母削杖,削杖,桐也。”

注释

[12]一也:作用一样。即都是用来扶病的。

译文

有人问道:“童子为什么也要戴丧巾呢?”回答说:丧巾是尚未加冠的童子所戴的东西。《仪礼》上说:“童子不为族人有缌麻之亲的人服缌,只有当室的童子才为族人服缌。”童子当室,就要为有缌麻之亲的族人服缌,服缌就要戴丧巾,甚至还要拄丧杖。有人问道:“丧杖是用什么做的呢?”回答说:有用竹子做的,有用桐木做的。无论用什么做的,其作用是一样的。所以为父亲用苴杖,苴杖是用竹子做成的;为母亲用削杖,削杖是用桐木削成的。

原文

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曰:“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以杖扶病也。则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堂上不趋,示不遽也。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译文

有人问道:“孝子在居丧期间为什么要拄丧杖呢?”回答说:孝子由于死去了父母,经常哭泣,不计其数,忧劳勤苦地服丧三年,身体有病,体质很弱,需要用杖来支撑病体。如果父亲健在,就不敢为母亲拄丧杖,这是因为尊者尚健在的缘故;孝子在堂上也不拄丧杖,因为堂上是尊者所在的地方,需要避开。孝子在堂上不应快步行走,以显示从容不迫,否则就容易引起父亲的伤心。这些都是出于孝子的一颗诚心,是人情的真实流露,是合理合情的常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只不过是人情本应如此而已罢了!

求几个成语 要前面两个字一样的

AABB形式的成语共有204个:

安安稳稳、巴巴急急、巴巴劫劫、巴巴结结、白白朱朱

半半拉拉、半半路路、彬彬济济、炳炳烺烺、病病歪歪

波波碌碌、朝朝暮暮、抽抽搭搭、抽抽噎噎、出出律律

楚楚谡谡、吹吹打打、啛啛喳喳、搭搭撒撒、大大咧咧

大大落落、眈眈逐逐、颠颠倒倒、嘟嘟哝哝、躲躲闪闪

峨峨汤汤、峨峨洋洋、噩噩浑浑、匪匪翼翼、沸沸汤汤

沸沸扬扬、纷纷籍籍、纷纷攘攘、纷纷扰扰、纷纷扬扬

纷纷洋洋、纷纷拥拥、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风韵韵

服服贴贴、干干翼翼、鼓鼓囊囊、鬼鬼祟祟、浩浩荡荡

浩浩汤汤、赫赫巍巍、赫赫炎炎、赫赫扬扬、哼哼唧唧

轰轰烈烈、花花绿绿、慌慌张张、恍恍荡荡、昏昏沉沉

昏昏噩噩、昏昏浩浩、昏昏默默、浑浑沉沉、浑浑沌沌

浑浑噩噩、混混沌沌、混混噩噩、混混沄沄、汲汲皇皇

汲汲忙忙、继继承承、继继存存、继继绳绳、家家户户

结结巴巴、兢兢干干、兢兢乾乾、兢兢业业、兢兢翼翼

兢兢战战、踽踽凉凉、侃侃谔谔、侃侃訚訚、口口声声

哭哭啼啼、款款深深、拉拉扯扯、拉拉杂杂、唠唠叨叨

磊磊落落、离离矗矗、历历落落、踉踉跄跄、两两三三

烈烈轰轰、林林总总、零零星星、荦荦确确、落落穆穆

马马虎虎、忙忙碌碌、懵懵懂懂、迷迷荡荡、密密层层

渺渺茫茫、明明白白、明明赫赫、暮暮朝朝、袅袅娜娜

袅袅娉娉、袅袅亭亭、袅袅婷婷、嗫嗫嚅嚅、扭扭捏捏

婆婆妈妈、七七八八、栖栖遑遑、期期艾艾、嘁嘁喳喳

千千万万、乾乾翼翼、勤勤恳恳、卿卿我我、攘攘熙熙

日日夜夜、洒洒潇潇、三三两两、三三四四、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生生世世、生生死死、十十五五、是是非非

斯斯文文、忐忐忑忑、堂堂正正、滔滔汩汩、滔滔滚滚

陶陶兀兀、忑忑忐忐、腾腾兀兀、啼啼哭哭、条条框框

偷偷摸摸、吞吞吐吐、万万千千、巍巍荡荡、唯唯否否

唯唯诺诺、委委佗佗、熙熙壤壤、熙熙攘攘、熙熙融融

蝎蝎螫螫、心心念念、伈伈睍睍、星星点点、星星落落

形形、虚虚实实、絮絮叨叨、煦煦孑孑、燕燕莺莺

洋洋洒洒、洋洋纚纚、摇摇摆摆、业业矜矜、业业兢兢

隐隐约约、营营苟苟、营营逐逐、影影绰绰、庸庸碌碌

悠悠荡荡、悠悠忽忽、鱼鱼雅雅、郁郁苍苍、郁郁沉沉

郁郁葱葱、郁郁累累、郁郁芊芊、元元本本、原原本本

原原委委、源源本本、岳岳磊磊、岳岳荦荦、晕晕沉沉

詹詹炎炎、战战惶惶、战战兢兢、战战栗栗、战战业业

铮铮佼佼、整整截截、正正经经、正正气气、正正堂堂

支支吾吾、支支梧梧、逐逐眈眈、孜孜汲汲、孜孜矻矻

孳孳汲汲、孳孳矻矻、子子孙孙、总总林林

声 磊磊落落 烈烈轰轰 林林总总 落落穆穆 明明赫赫 婆婆妈妈 期期艾艾 千千万万 卿卿我我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 生生世世 是是非非 堂堂正正 陶陶兀兀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唯唯诺诺 熙熙攘攘 心心念念 形形 洋洋洒洒 影影绰绰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鱼鱼雅雅 郁郁葱葱 元元本本 原原本本 战战兢兢 铮铮佼佼 安安稳稳 巴巴急急 巴巴劫劫 巴巴结结 彬彬济济 半半拉拉 半半路路 炳炳烺烺 波波碌碌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痛痛快快 认认真真 亲亲热热

12 ABCC形式的成语共有135个:

傲骨嶙嶙、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板上钉钉、波光粼粼

波光鳞鳞、薄暮冥冥、不过尔尔、不甚了了、长夜漫漫

此恨绵绵、大才盘盘、大才盘盘、大腹便便、大名鼎鼎

谠论侃侃、得意扬扬、得意洋洋、颠毛种种、钉头磷磷

独行踽踽、丰度翩翩、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福寿绵绵、俯仰唯唯、负债累累、顾虑重重

瓜瓞绵绵、怪事咄咄、关情脉脉、含情脉脉、好善恶恶

鸿飞冥冥、虎视眈眈、虎视耽耽、饥肠辘辘、吉祥止止

剑戟森森、空腹便便、苦海茫茫、来势汹汹、泪眼汪汪

两手空空、聊复尔尔、路远迢迢、妙手空空、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暮气沉沉、怒气冲冲、其势汹汹、气喘吁吁

气势汹汹、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情意绵绵、秋波盈盈

秋水盈盈、群雌粥粥、热气腾腾、人才济济、人情汹汹

人情汹汹、人心皇皇、人心惶惶、人言籍籍、人言藉藉

人言啧啧、杀气腾腾、神***奕奕、生机勃勃、生气勃勃

瘦骨嶙嶙、书空咄咄、书声琅琅、书声朗朗、死气沉沉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天理昭昭、天网恢恢、天下汹汹

铁板钉钉、铁中铮铮、童山濯濯、万里迢迢、万目睽睽

威风凛凛、温情脉脉、文质彬彬、文质斌斌、无所事事

喜气洋洋、相貌堂堂、想入非非、小时了了、小心翼翼

心旌摇摇、心事重重、信誓旦旦、兴致勃勃、行色匆匆

行色怱怱、兄弟怡怡、雄心勃勃、羞人答答、血迹斑斑

血泪斑斑、血债累累、言笑晏晏、言之凿凿、杨柳依依

野心勃勃、一表堂堂、一息奄奄、衣冠楚楚、仪表堂堂

议论纷纷、意气扬扬、意气洋洋、英姿勃勃、佣中佼佼

庸中佼佼、庸中皦皦、忧心忡忡、忧心悄悄、余音袅袅

余子碌碌、中心摇摇、忠心耿耿、众口嗷嗷、众目睽睽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孔孟周程张子

安安稳稳、巴巴急急、巴巴劫劫、巴巴结结、白白朱朱

半半拉拉、半半路路、彬彬济济、炳炳烺烺、病病歪歪

波波碌碌、朝朝暮暮、抽抽搭搭、抽抽噎噎、出出律律

楚楚谡谡、吹吹打打、啛啛喳喳、搭搭撒撒、大大咧咧

大大落落、眈眈逐逐、颠颠倒倒、嘟嘟哝哝、躲躲闪闪

峨峨汤汤、峨峨洋洋、噩噩浑浑、匪匪翼翼、沸沸汤汤

沸沸扬扬、纷纷籍籍、纷纷攘攘、纷纷扰扰、纷纷扬扬

纷纷洋洋、纷纷拥拥、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风韵韵

服服贴贴、干干翼翼、鼓鼓囊囊、鬼鬼祟祟、浩浩荡荡

浩浩汤汤、赫赫巍巍、赫赫炎炎、赫赫扬扬、哼哼唧唧

轰轰烈烈、花花绿绿、慌慌张张、恍恍荡荡、昏昏沉沉

昏昏噩噩、昏昏浩浩、昏昏默默、浑浑沉沉、浑浑沌沌

浑浑噩噩、混混沌沌、混混噩噩、混混沄沄、汲汲皇皇

汲汲忙忙、继继承承、继继存存、继继绳绳、家家户户

结结巴巴、兢兢干干、兢兢乾乾、兢兢业业、兢兢翼翼

兢兢战战、踽踽凉凉、侃侃谔谔、侃侃訚訚、口口声声

哭哭啼啼、款款深深、拉拉扯扯、拉拉杂杂、唠唠叨叨

磊磊落落、离离矗矗、历历落落、踉踉跄跄、两两三三

烈烈轰轰、林林总总、零零星星、荦荦确确、落落穆穆

马马虎虎、忙忙碌碌、懵懵懂懂、迷迷荡荡、密密层层

渺渺茫茫、明明白白、明明赫赫、暮暮朝朝、袅袅娜娜

袅袅娉娉、袅袅亭亭、袅袅婷婷、嗫嗫嚅嚅、扭扭捏捏

婆婆妈妈、七七八八、栖栖遑遑、期期艾艾、嘁嘁喳喳

千千万万、乾乾翼翼、勤勤恳恳、卿卿我我、攘攘熙熙

日日夜夜、洒洒潇潇、三三两两、三三四四、三三五五

善善恶恶、生生世世、生生死死、十十五五、是是非非

斯斯文文、忐忐忑忑、堂堂正正、滔滔汩汩、滔滔滚滚

陶陶兀兀、忑忑忐忐、腾腾兀兀、啼啼哭哭、条条框框

偷偷摸摸、吞吞吐吐、万万千千、巍巍荡荡、唯唯否否

唯唯诺诺、委委佗佗、熙熙壤壤、熙熙攘攘、熙熙融融

蝎蝎螫螫、心心念念、伈伈睍睍、星星点点、星星落落

形形、虚虚实实、絮絮叨叨、煦煦孑孑、燕燕莺莺

洋洋洒洒、洋洋纚纚、摇摇摆摆、业业矜矜、业业兢兢

隐隐约约、营营苟苟、营营逐逐、影影绰绰、庸庸碌碌

悠悠荡荡、悠悠忽忽、鱼鱼雅雅、郁郁苍苍、郁郁沉沉

郁郁葱葱、郁郁累累、郁郁芊芊、元元本本、原原本本

原原委委、源源本本、岳岳磊磊、岳岳荦荦、晕晕沉沉

詹詹炎炎、战战惶惶、战战兢兢、战战栗栗、战战业业

铮铮佼佼、整整截截、正正经经、正正气气、正正堂堂

支支吾吾、支支梧梧、逐逐眈眈、孜孜汲汲、孜孜矻矻

孳孳汲汲、孳孳矻矻、子子孙孙、总总林林

AABC形式的成语共有312个:

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嗷嗷待哺、班班可考

比比皆然、比比皆是、彬彬有礼、步步登高、步步高升

步步莲花、步步为营、草草了事、草草收兵、察察而明

察察为明、超超玄著、超超玄箸、陈陈相因、迟迟吾行

侈侈不休、楚楚不凡、楚楚动人、楚楚可爱、楚楚可怜

楚楚可人、楚楚有致、楚楚作态、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刺刺不休、蹙蹙靡骋、代代相传、旦旦而伐

喋喋不休、鼎鼎大名、鼎鼎有名、多多益办、多多益善

咄咄逼人、咄咄怪事、咄咄书空、恶恶从短、恩恩相报

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纷纷不一

忿忿不平、愤愤不平、高高在上、格格不纳、格格不入

格格不吐、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堕地、呱呱坠地

官官相护、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衮衮诸公、好好先生

赫赫有名、赫赫之功、赫赫之光、忽忽不乐、***

花花世界、花花太岁、惶惶不安、恢恢有余、昏昏欲睡

岌岌可危、汲汲顾影、济济一堂、寂寂无闻、戛戛独造

蹇蹇匪躬、矫矫不群、斤斤计较、斤斤较量、斤斤自守

津津乐道、津津有味、井井有法、井井有方、井井有条

井井有序、井井有绪、炯炯有神、赳赳武夫、九九归一

九九归原、久久不忘、踽踽独行、眷眷之心、侃侃而谈

侃侃而言、硁硁之愚、空空如也、口口相传、夸夸而谈

夸夸其谈、款款而谈、琅琅上口、朗朗乾坤、朗朗上口

累累如珠、历历可辨、历历可见、历历可考、历历可数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栗栗危惧、恋恋不舍、恋恋难舍

寥寥可数、寥寥无几、了了可见、碌碌寡合、碌碌无能

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荦荦大端、荦荦大者

落落大方、落落寡合、落落难合、脉脉含情、脉脉相通

蔓蔓日茂、芒芒苦海、茫茫苦海、没没无闻、闷闷不乐

靡靡之乐、靡靡之声、靡靡之音、绵绵不断、绵绵不绝

绵绵瓜瓞、面面皆到、面面俱到、面面俱圆、面面厮觑

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面面相觑、面面圆到

默默无闻、默默无言、目目相觑、喃喃细语、喃喃自语

呶呶不休、念念不忘、念念有词、袅袅余音、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翩翩风度、翩翩公子、翩翩年少、翩翩起舞

翩翩少年、飘飘欲仙、仆仆道途、仆仆风尘、仆仆亟拜

戚戚具尔、谦谦君子、切切此布、切切私语、切切在心

窃窃私议、窃窃私语、茕茕孑立、区区此心、区区小事

区区之众、拳拳服膺、拳拳盛意、拳拳在念、拳拳之枕

穰穰满家、***皆知、***自危、俱全、姗姗来迟

珊珊来迟、善善从长、生生不息、生生不已、施施而行

丝丝入扣、堂堂一表、滔滔不断、滔滔不竭、滔滔不尽

滔滔不绝、亭亭玉立、头头是道、途途是道、唯唯连声

娓娓不倦、娓娓动听、娓娓而谈、亹亹不倦、息息相关

息息相通、贤贤易色、哓哓不休、小小不言、心心相印

欣欣向荣、欣欣自得、星星之火、惺惺相惜、惺惺作态

行行蛇蚓、休休有容、栩栩如生、栩栩欲活、轩轩甚得

悬悬而望、循循善诱、牙牙学语、淹淹一息、奄奄一息

燕燕于归、泱泱大风、鞅鞅不乐、扬扬得意、扬扬自得

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洋洋盈耳、洋洋自得、怏怏不乐

怏怏不悦、幺幺小丑、峣峣易缺、摇摇欲坠、遥遥华胄

遥遥领先、遥遥无期、遥遥相对、遥遥在望、依依不舍

依依惜别、悒悒不乐、翼翼飞鸾、翼翼小心、龈龈计较

英英玉立、盈盈秋水、盈盈一水、永永无穷、郁郁不乐

郁郁寡欢、冤冤相报、元元之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

源源而来、跃跃欲试、芸芸众生、凿凿可据、凿凿有据

啧啧称羡、啧啧称赞、沾沾自好、沾沾自满、沾沾自喜

沾沾自炫、湛湛青天、昭昭在目、振振有词、振振有辞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铮铮有声、蒸蒸日上、正正之旗

粥粥无能、铢铢较量、铢铢校量、惴惴不安、谆谆不倦

谆谆告戒、谆谆告诫、谆谆诰诫、谆谆教导、谆谆善诱

孜孜不辍、孜孜不怠、孜孜不倦、孜孜不懈、孜孜无怠

孜孜无倦、孜孜以求、孳孳不倦、字字珠玑、字字珠玉

足足有余、作作有芒

看圣贤代作,未有孔子,便无论语之书;未有孟子,便无孟子之书;未有尧舜,便无典谟;未有商周,便无风雅颂。〔贺孙〕

此道更前后圣贤,其说始备。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孔子后若无个孟子,也未有分晓。孟子后数千载,乃始得程先生兄弟发明此理。今看来汉唐以下诸儒说道理见在史策者,便直是说梦!只有个韩文公依稀说得略似耳。〔文蔚〕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季通云:"天先生伏羲尧舜文王,后不生孔子,亦不得;后又不生孟子,亦不得;二千年后又不生二程,亦不得。"〔方〕

"孔子天地间甚事不理会过!若非许大精神,亦吞许多不得。"一日因话又说:"今觉见朋友间,都无大精神。"〔文蔚〕

问:"'定礼乐',是礼记所载否?"曰:"不见得。"节复问"赞易"之"赞"。曰:"称述其事,如'大哉乾元'之类是赞。"〔节〕

战国秦汉间,孔子言语存者尚多有之。如孟子所引"仁不可为众","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又如刘向所引之类。

夫子度量极大,与尧同。门***中如某人辈,皆不点检他,如尧容四凶在朝相似。〔必大〕人杰录云:"尧容四凶在朝。夫子之门,亦何所不容!"

问:"孔子不是不欲仕,只是时未可仕?"曰:"圣人无求仕之义。君不见用,只得且恁地做。"〔铢〕

或问:"孔子当衰周时,可以有为否?"曰:"圣人无有不可为之事,只恐权柄不入手。若得权柄在手,则兵随印转,将逐符行。近温左氏传,见定哀时煞有可做底事。"问:"固是圣人无不可为之事。圣人有不可为之时否?"曰:"便是圣人无不可为之时。若时节变了,圣人又自处之不同。"又问:"孔子当衰周,岂不知时君必不能用己?"曰:"圣人却无此心。岂有逆料人君能用我与否?到得后来说'吾不复梦见周公',与'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时,圣人亦自知其不可为矣。但不知此等话是几时说。据'陈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时,是获麟之年,那时圣人犹欲有为也。"〔广〕

问:"看圣人汲汲皇皇,不肯没身逃世,只是急于救世,不能废君臣之义。至于可与不可,临时依旧裁之以义。"曰:"固是。但未须说急于救世,自不可不仕。"又问:"若据'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等语,却似长沮桀溺之徒做得是?"曰:"此为学者言之。圣人做作,又自不同。"又问:"圣人亦明知世之不可为否?"曰:"也不是明知不可。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苟可以仕则仕,至不可处便止。如今时节,台谏固不可做,州县也自做得。到得居位守职,却教自家枉道废法,虽一簿尉也做不得,便著去位。"〔木之〕

某尝疑诛少正卯无此事,出于齐鲁陋儒欲尊夫子之道,而造为之说。若果有之,则左氏记载当时人物甚详,何故有一人如许劳攘,而略不及之?史传间不足信事如此者甚多。〔僩〕

卫灵公无道如此,夫子直欲扶持之,恋恋其国,久而不去。不知是何意,不可晓。〔必大〕

孔子在卫国居得甚久。想是灵公有英雄之气,孔子见其可与有为,故久居而欲辅之。〔寿昌〕

问:"自孔子后,何故无圣人?"曰:"公且看三代而下,那件不薄?文章、字、画亦可见,只缘气自薄。"因问:"康节'一元开物闭物'之说是否?"曰:"有此理。不易他窥测至此!"〔浩〕扬录云:"自周后气薄,亦不生圣贤。"

或问:"孔子当孟子时如何?"曰:"孔子自有作用,然亦须稍加峻厉。"又问:"孔子若见用,颜子还亦出否?"曰:"孔子若用,颜子亦须出来做他次一等人。如孔子做宰相,颜子便做参政。"〔去伪〕

龟山谓"孔子如知州,孟子如通判权州",也是如此。通判权州,毕竟是别人事,须著些力去做,始得。〔广〕

问:"'颜子合下完具,只是小,要渐渐恢廓;孟子合下大,只是未粹,要索学以充之。'此莫是才具有异?"曰:"然。孟子觉有动荡底意思。"〔可学〕

或问:"颜子比汤如何?"曰:"颜子只据见在事业,未必及汤。使其成就,则汤又不得比颜子。前辈说禹与颜子虽是同道,禹比颜子又粗些。颜子比孟子,则孟子当粗看,磨棱合缝,犹未有尽处;若看诸葛亮,只看他大体正当,细看不得。"〔大雅〕

才仲问颜子,因举先生旧语云:"颜子优于汤武。""如何见得?"曰:"公只且自做工夫,这般处说不得。据自看,觉得颜子浑浑无痕迹。"〔贺孙〕

问:"颜子之学,莫是先于性情上著工夫否?"曰:"然。凡人为学,亦须先于性情上著工夫。非独于性情上著工夫,行步坐立,亦当着工夫。"〔煇〕(谟录云:"学者固当存养性情。然处事接物,动止应酬,皆是著工夫处,不独性情也。")

邵汉臣问颜渊仲尼不同。曰:"圣人之德,自是无不备,其次则自是易得不备。如颜子已是煞周全了,只比之圣人,更有些未完。如仲弓则偏于淳笃,而少颜子刚明之意。若其他***,未见得。只如曾子则大抵偏于刚毅,这终是有立脚处。所以其他诸子皆无传,惟曾子独得其传。到子思也恁地刚毅,孟子也恁地刚毅。惟是有这般人,方始凑合得着。惟是这刚毅等人,方始立得定。子思别无可考,只孟子所称,如'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再拜稽首而不受';如云'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之类,这是甚么样刚毅!"〔贺孙〕

孔门只一个颜子合下天资纯粹。到曾子便过于刚,与孟子相似。世衰道微,人欲横流,不是刚劲有脚跟底人,定立不住。〔淳〕

问:"若使曾子为邦,比颜子如何?"曰:"想得不似颜子熟。然曾子亦大故有力。曾子子思孟子大略皆相似。"问:"明道比颜子如何?"曰:"不要如此问,且看他做工夫处。"〔德明〕

曾点开阔,漆雕开深稳。〔振〕

曾点父子为学不同。点有康节底意思,将那一个物玩弄。〔道夫〕

曾子父子相反,参合下不曾见得,只从日用间应事接物上积累做去,及至透彻,那小处都是自家底了。点当下见得甚高,做处却又欠阙。如一座大屋,只见厅堂大概,里面房室元不曾经历,所以夷考其行而有不掩,卒归于狂。〔儒用〕

曾子真积力久。〔若海〕

曾子说话,盛水不漏。〔敬仲〕

曾子太深,壁立万仞!〔振〕

孔门***,如子贡后来见识煞高,然终不及曾子。如一唯之传,此是大体。毕竟他落脚下手立得定,壁立万仞!臂其言,如"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可以托六尺之孤","士不可以不弘毅"之类,故后来有子思孟子,其传永。孟子气象尤可见。〔士毅〕

曾子本是鲁拙,后来既有所得,故守得夫子规矩定。其教人有法,所以有传。若子贡则甚敏,见得易,然又杂;往往教人亦不似曾子守定规矩,故其后无传。因窦问子贡之学无传。〔德明〕

子贡俊敏,子夏谨严。孔子门人自曾颜而下,惟二子,后来想大故长进。〔僩〕

但将论语子夏之言看,甚严毅。〔节〕

子游是个简易人,于节文有未至处。如讥子夏之门人,与"丧致乎哀"而止。〔广〕

子张过高,子夏窄狭。〔端蒙〕

子张是个务外底人,子游是个高简、虚旷、不屑细务底人,子夏是个谨守规矩、严毅底人。因观荀子论三子之贱儒,亦是此意,盖其末流必至是也。〔僩〕

问:"孔门学者,如子张全然务外,不知如何地学却如此。"曰:"也干他学甚事?他在圣门,亦岂不晓得为学之要?只是他资质是个务外底人,所以终身只是这意思。子路是个好勇底人,终身只是说出那勇底话。而今学者闲时都会说道理当如何;只是临事时,依前只是他那本来底面目出来,都不如那闲时所说者。"〔僩〕

子路全义理,管仲全功利。〔振〕

孟子极尊敬子路。

问:"韩子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大是就浑沦,博是就该贯处否?"曰:"韩子亦未必有此意。但如此看,亦自好。"至问:"如何是'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曰:"政事者就政事上学得,文学者就文学上学得,德行言语者就德行言语上学得。"〔至〕

"看来人全是资质。韩退之云:'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此说甚好。看来资质定了,其为学也只就他资质所尚处,添得些小好而已。所以学贵公听并观,求一个是当处,不贵徒执己自用。今观孔子诸***,只除了曾颜之外,其他说话便皆有病。程子诸门人,上蔡有上蔡之病,龟山有龟山之病,和靖有和靖之病,无有无病者。"或问:"也是后来做工夫不到,故如此。"曰:"也是合下见得不周遍,差了。"又曰:"而今***令亲见圣人说话,尽传得圣人之言不差一字,若不得圣人之心,依旧差了,何况犹不得其言?若能得圣人之心,则虽言语各别,不害其为同。如曾子说话,比之孔子又自不同。子思传曾子之学,比之曾子,其言语亦自不同。孟子比之子思又自不同。然自孔子以后,得孔子之心者,惟曾子子思孟子而已。后来非无能言之士,如扬子云法言模仿论语,王仲淹中说亦模仿论语,言愈似而去道愈远。直至程子方略明得四五十年,为得圣人之心。然一传之门人,则已皆失其真矣。云云。其终卒归于'择善固执','明善诚身','博文约礼'而已,只是要人自去理会。"〔僩〕

孟子比之孔门原宪,谨守必不似他。然他不足以及人,不足以任道,孟子便担当得事。〔淳〕(孟子。)

孟子不甚细腻,如大匠把得绳墨定,千门万户自在。又记"千门"字上有"东南西北"字。〔节〕

邓子礼问:"孟子恁地,而公孙万章之徒皆无所得。"曰:"也只是逐孟子上上下下,不曾自去理会。"又曰:"孔子于门人恁地提撕警觉,尚有多少病痛!"〔贺孙〕

问:"周子是从上面先见得?"曰:"也未见得是恁地否。但是周先生天资高,想见下面工夫也不大故费力。而今学者须是从下学理会,若下学而不上达,也不成个学问。须是寻到顶头,却从上贯下来。"〔夔孙〕(周子。)

季通云:"濂溪之学,精悫深密。"〔端蒙〕

濂溪清和。孔经甫祭其文曰:"公年壮盛,玉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皆倾。"墓碑亦谓其"精密严恕",气象可想矣。〔道夫〕

"周子看得这理熟,纵横妙用,只是这数个字都括尽了。周子从理处看,邵子从数处看,都只是这理。"砥曰:"毕竟理较精粹。"曰:"从理上看则用处大,数自是细碎。"〔砥〕

"今人多疑濂溪出于希夷;又云为禅学,其诸子皆学佛。"可学云:"濂溪书具存,如太极图,希夷如何有此说?或是本学老、佛而自变了,亦未可知。"曰:"尝读张忠定公语录。公问李畋云:'汝还知公事有阴阳否?'云云。此说全与濂溪同。忠定见希夷,盖亦有些来历。但当时诸公知濂溪者,未尝言其有道。"可学曰:"此无足怪。程太中独知之。"曰:"然。"又问:"明道之学,后来固别。但其本自濂溪发之,只是此理推广之耳。但不如后来程门授业之多。"曰:"当时既未有人知,无人往复,只得如此。"〔可学〕

"濂溪在当时,人见其政事精绝,则以为宦业过人;见其有山林之志,则以为襟袖洒落,有仙风道气,无有知其学者。惟程太中独知之。这老子所见如此,宜其生两程子也。只一时程氏,类多好人。"举横渠祭太中弟云:"父子参点。"又祭明道女兄云:"见伯淳言,汝读孟子有所见,死生鬼神之蕴,无不洞晓。今人为卿相大臣者,尚不能知。"先生笑曰:"此事是讥富公。"窦问:"韩公一家气象如何?"曰:"韩公天资高,但学识浅,故只做得到那田地,然其大纲皆正。"又云:"明道当初想明得煞容易,便无那渣滓。只一再见濂溪,当时又不似而今有许多言语出来。不是他天资高,见得易,如何便明得?"德明问:"遗书中载明道语,便自然洒落明快。"曰:"自是他见得容易。伊川易传却只管修改,晚年方出其书。若使明道作,想无许多事。尝见门人有祭明道文云:'先生欲著乐书,有志未就。'不知其书要如何作。"〔德明〕〔周程〕

问:"明道濂溪俱高,不如伊川精切。"曰:"明道说话超迈,不如伊川说得的确。濂溪也精密,不知其他书如何,但今所说这些子,无一字差错。"问明道不著书。曰:"尝见某人祭明道文说跷蹊,说明道要著乐书。"乐"音"洛"。乐,如何著得书?"〔德辅〕

汪端明尝言二程之学,非全资于周先生者。盖通书人多忽略,不曾考究。今观通书,皆是发明太极。书虽不多,而统纪已尽。二程盖得其传,但二程之业广耳。〔〈萤,中"虫改田"〉〕

二程不言太极者,用刘绚记程言,清虚一大,恐人别处走。今只说敬,意只在所由,只一理也。一理者,言"仁义中正而主静"。〔方〕

濂溪静一,明道敬。〔方子〕

明道说话浑沦,煞高,学者难看。〔淳〕(程子。)

明道说底话,恁地动弹流转。〔方子〕

明道语宏大,伊川语亲切。〔方〕

明道说话,一看便好,转看转好;伊川说话,初看未甚好,久看方好。〔义刚〕

明道说话,亦有说过处,如说"舜有天下不与"。又其说阔,人有难晓处,如说"鸢飞鱼跃",谓"心勿忘勿助长"处。伊川较子细,说较无过,然亦有不可理会处。又曰:"明道所见甚俊伟,故说得较快,初看时便好,子细看亦好;伊川说,初看时较拙,子细看亦拙。"又曰:"明道说经处较远,不甚协注。"〔扬〕

说明道言语尽宽平;伊川言语初难看,细读有滋味。又云:"某说大处自与伊川合,小处却持有意见不同。说南轩见处高,如架屋相似,大间架已就,只中间少装折。"〔宇〕

"明道曾看释老书,伊川则庄列亦不曾看。"先生云:"后来须著看。不看,无缘知他道理。"

伊川好学论,十八时作。明道十四五便学圣人,二十及第,出去做官,一向长进。定性书是二十二三时作。是时游山,许多诗甚好。〔义刚〕

问:"明道可比颜子,伊川可比孟子否?"曰:"明道可比颜子。孟子才高,恐伊川未到孟子处。然伊川收束检制处,孟子却不能到。"〔煇〕

窦问:"前辈多言伊川似孟子。"曰:"不然。伊川谨严,虽大故以天下自任,其实不似孟子放脚放手。孟子不及颜子,颜子常自以为不足。"〔德明〕

郑问:"明道到处响应,伊川入朝成许多事,此亦可见二人用处。"曰:"明道从容,伊川都挨不行。"陈后之问:"伊川做时似孟子否?"曰:"孟子较活络。"问:"孟子做似伊尹否?"先生首肯。又曰:"孟子传伊尹许多话,当时必有一书该载。"〔淳〕

问:"学于明道,恐易开发;学于伊川,恐易成就。"曰:"在人用力。若不用力,恐于伊川无向傍处。明道却有悟人处。"〔方〕

伊川说话,如今看来,中间宁无小小不同?只是大纲统体说得极善。如"性即理也"一语,直自孔子后,惟是伊川说得尽。这一句便是千万世说性之根基!理是个公共底物事,不解会不善。人做不是,自是失了性,却不是坏了著修。〔贺孙〕

明道诗云:"旁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此是后生时气象眩露,无含蓄。〔学蒙〕

或问明道五十年犹不忘游猎之心。曰:"人当以此自点检。须见得明道气质如此,至五十年犹不能忘。在我者当益加操守方是,不可以此自恕。"〔卓〕

东坡见伊川主司马公之丧,讥其父在,何以学得丧礼如此?然后人遂为伊川解说,道伊川先丁母艰。也不消如此。人自少读书,如礼记仪礼,便都已理会了。古人谓居丧读丧礼,亦平时理会了,到这时更把来温审,不是方理会。〔贺孙〕

因论司马文吕诸公,当时尊伊川太高。自宰相以下皆要来听讲,遂致苏孔诸人纷纷。曰:"宰相尊贤如此,甚好。自是诸人难与语。只如今吃酒等人,正在无礼,你却将礼记去他边读,如何不致他恶!"〔扬〕

伊川令吕进伯去了韩安道。李先生云:"此等事,须是自信得及,如何教人做得!"〔扬〕

至之问:"程先生当初进说,只以'圣人之说为可必信,先王之道为可必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何也?"先生曰:"也不得不恁地说。如今说与学者,也只得教他依圣人言语恁地做去。待他就里面做工夫有见处,便自知得圣人底是确然恁地。荆公初时与神宗语亦如此,曰:'愿陛下以尧舜禹汤为法。今苟能为尧舜禹汤之君,则自有皋夔稷契伊傅之臣。诸葛亮魏徵,有道者所羞道也。'说得甚好,只是他所学偏,后来做得差了,又在诸葛魏徵之下。"〔义刚〕

有咎伊川著书不以示门人者,再三诵之,先生不以为然也。因坐复叹。先生曰:"公恨伊川著书不以示人,某独恨当时提撕他不紧。故当时门人***布在海内,炳如日星,自今观之,皆不满人意。只今易传一书散满天下,家置而人有之,且道谁曾看得他个!丙有得其意者否?果曾有行得他个否?"〔道夫〕

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顽廉薄敦,皆有兴起;此孟子之善想像者也。"孔子,元气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巖之气象也。"此程夫子之善想像者也。今之想像大程夫子者,当识其明快中和处;小程夫子者,当识其初年之严毅,晚年又济以宽平处。岂徒想像而已哉?必还以验之吾身者如何也。若言论风旨,则诵其诗,读其书,字字而订之,句句而议之,非惟求以得其所言之深旨,将并与其风范气象得之矣。〔大雅〕

书无所不读,事无所不能,若作强记多能观之,诚非所以形容有道之君子。然在先生分上正不妨。书之当读者无所不读,欲其无不察也;事之当能者无所不能,以其无不通也。观其平日辩异端,辟邪说,如此之详,是岂不读其书而以耳剽决之耶?至于鄙贱之事虽琐屑,然孰非天理之流行者?但此理既得,自然不习而无不能耳。故孔子自谓"多能鄙事",但以为学者不当自是以求之,故又曰"不多"也。今欲务于强记多能,固非所以为学。然事物之间分别太甚,则有修饬边幅,简忽细故之病,又非所以求尽心也。〔镐〕

伊川快说禅病,如后来湖南龟山之弊,皆先曾说过。湖南正以为善。龟山求中于喜怒哀乐之前。〔方〕

居仁谓伊川颟顸语,是亲见与病叟书中说。〔方〕

伊川告词如此,是绍兴初年议论,未免一褒一贬之杂也。〔谟〕

程先生传甚备,见徽庙实录,吕伯恭撰。〔振〕

叔器问:"横渠似孟子否?"曰:"一人是一样,规模各不同。横渠严密,孟子宏阔。孟子是个有规矩底康节。"安卿曰:"他宏阔中有缜密处,每常于所谓'"不见诸侯,何也?"曰:"不敢也。"''"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此两处,见得他存心甚畏谨,守义甚缜密。"曰:"固是。"至之曰:"孟子平正;横渠高处太高,僻处太僻。"曰:"是。"〔义刚〕张子。

横渠将这道理擡弄得来大,后更柰何不下。〔必大〕

横渠尽虒做文章。如西铭及应用之文,如百碗灯诗,甚敏。到说话,却如此难晓,怕关西人语言自如此。〔贺孙〕

横渠之学是苦心得之,乃是"致曲",与伊川异。以孔子为非生知,渠盖执"好古敏以求之",故有此语。不知"好古敏以求之",非孔子做不得。〔可学〕

问:"横渠之教,以礼为先。浩恐谓之礼,则有品节,每遇事,须用秤停当,礼方可遵守。初学者或未曾识礼,恐无下手处。敬则有一念之肃,便已改容更貌,不费安排,事事上见得此意。如何?"先生曰:"古人自幼入小学,便教以礼;及长,自然在规矩之中。横渠却是用官法教人,礼也易学。今人乍见,往往以为难。某尝要取三礼编成一书,事多蹉过。若有朋友,只两年工夫可成。"〔浩〕

张横渠传,当时人推范纯夫作,见神宗实录。〔扬〕

明道之学,从容涵泳之味洽;横渠之学,苦心力索之功深。〔端蒙〕程张。

横渠之于程子,犹伯夷伊尹之于孔子。〔若海〕

问:"孔子六经之书,尽是说道理内实事故,便觉得此道大。自孟子以下,如程张之门,多指说道之精微,学之要领,与夫下手处,虽甚亲切易见,然被他开了四至,便觉规模狭了,不如孔子六经气象大。"曰:"后来缘急欲人晓得,故不得不然,然亦无他不得。若无他说破,则六经虽大,学者从何处入头?横渠最亲切。程氏规模广大,其后学者少有能如横渠辈用工者。近看得横渠用工最亲切,直是可畏!学者用工,须是如此亲切。更有一说奉祝:老兄言语更多些,更须删削见简洁处,方是。"〔大雅〕

闾丘次孟云:"诸先生说话,皆不及小程先生,虽大程亦不及。"曰:"不然。明道说话尽斑,那张说得端的处,尽好。且如伊川说'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大段宽而不切。如横渠说'心统性情',这般所在,说得的当。又如伊川谓'鬼神者造化之迹',却不如横渠所谓'二气之良能也'。"直卿曰:"如何?"曰:"程子之说固好,但只浑沦在这里。张子之说,分明便见有个阴阳在。"曰:"如所谓'功用则谓之鬼神',也与张子意同。"曰:"只为他浑沦在那里。"闾丘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曰:"只这数句便要理会。明便如何说礼乐?幽便如何说鬼神?须知乐便属神,礼便属鬼。他此语落着,主在鬼神。"因指甘蔗曰:"甘香气便唤做神,其浆汁便唤做鬼。"直卿曰:"向读中庸所谓'诚之不可掩'处,窃疑谓鬼神为阴阳屈伸,则是形而下者。若中庸之言,则是形而上者矣。"曰:"今也且只就形而下者说来。但只是他皆是实理处发见,故未有此气,便有此理;既有此理,必有此气。"〔道夫〕

今且须看孔孟程张四家文字,方始讲究得着实,其他诸子不能无过差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