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讲的是什么,兔死狐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7-09 0
  1. 成语故事 兔死狐悲

一、有关“鼠”的成语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兔死狐悲讲的是什么,兔死狐悲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梧鼠技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么了不起。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邪,如獐之头、鼠之目。与“尖嘴猴腮”义近,但“尖嘴猴腮”仅形容面貌丑陋,而“獐头鼠目”更强调其人之奸恶狡猾

二、有关“牛”的成语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三、有关“虎”的成语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狐***虎威喻***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着,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势成骑虎喻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后,想罢手也来不及,有左右为难之意。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于大势而不能中止。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只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谈虎色变原意是指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知;后引申为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饿虎扑羊喻非常贪馋。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四、有关“兔”的成语

***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书法雄健。

五、有关“龙”的成语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画龙点眼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深动。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引申为浮华不实。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的九条小龙,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肝凤髓比喻珍美之菜肴。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龙凤呈祥富贵吉祥的征兆,多用于结婚证书或喜帖上。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龙行虎步指威仪庄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龙骧虎步比喻威武轩昂的气概。

龙骧虎视形容规模宏远。

攀龙附凤喻巴结、投靠有权贵的人向上钻营。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六、有关“蛇”的成语

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画蛇添足比喻无中生有。

虚与委蛇勉强应酬。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七、有关“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快马加鞭比喻加快速度。

求马唐肆唐肆:空的市集。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径不对,必无所获。

走马上任待日后补充。

走马平川待日后补充。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东西。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害群之马喻为害大家的人。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厉兵秣马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不停蹄比喻没有休息,不停留。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单枪匹马独自冒险直进,不依靠别人。

蛛丝马迹喻细小而不明显的迹象,由此可推求真相。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万马奔腾待日后补充。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露出马脚比喻露出真相。

牝牡骊黄本谓相骏马不重其外表形象,进一步意谓外表的差异不足计较,应重视其内在实质。

八、有关“羊”的成语:

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错的责任。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羊肠小径山中盘曲狭小的小路。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内心怯弱。

羝羊触藩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不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为羊身上所长,比喻所获之利,其实是出自己身所有者。

歧路亡羊喻本同末异,求学者易入迷途。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羚羊挂角传说羚羊夜眠时,将角挂在树上,脚不着地,以免留足迹而遭人捕杀。因而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痕迹。

顺手牵羊喻偷窃的行为。

饿虎扑羊比喻贪馋。

九、有关“猴”的成语: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十、有关“鸡”的成语:

请参考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牝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而发楞的样子。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偷鸡不着蚀把米比喻投机份子图事不成,反自遭损失。

杀鸡取卵(1)指统治者横征暴敛,甚至断绝人民之生产,亦所不顾。(2) 形容贪心过甚,不知满足,欲获大利,难耐小利,乃进而斩断求利之根基。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不需用大力长材。

嫁鸡随鸡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宁为鸡首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处大者之末。

闻鸡起舞指胸怀大志者,能时时警惕,及时奋励的精神。

缚鸡之力比喻一个人文弱无力。

鸡毛蒜皮比喻轻微琐细之事。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鸡皮疙瘩皮肤因寒冷引起的突出物,通常指人说话恶心。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鸡飞狗跳比喻受到骚扰而不安。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指没有大才,只会旁门左道的人。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十一、有关“狗”的成语: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狗头生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通常都用以拒绝他人的借口,与“乌白头,马生角”意同。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狗苟营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狗眼看人低通常用以讥责一个人随意轻视别人。与“门缝里瞧人”、“有眼无珠”类似。

狗嘴吐不出象牙用以讥责别人嘴巴不干净或修养不够,胡言乱语,说不出美好良善的话。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通常用在“好心没好报”时所说的气话。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犬羊之质比喻怯弱无能之性情。

犬马之心下属用以谦称对长上尽忠效诚之心意。

犬马之命谦称自己的生命。

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犬马之齿谦称自己的年龄。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十二、有关“猪”的成语: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牧猪奴戏

成语故事 兔死狐悲

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

——《史记.孝文本纪》

刘恒即位时对功臣们的赏赐让一些人感觉不满。其实最难堪的还不是郦寄,而是刘章兄弟。年轻人的志向总是很大,两兄弟为光复刘氏天下也算是出生入死了。没料到让一众老狐狸捡了便宜。而且自己的长兄刘襄没多久就英年早逝,往好一点的地方说都是被气的。

而气不过的事还陆续有来。吕家既然灭亡,那么当他们昌盛时侵占的其他国家的土地也该物归原主了。齐国收回的地就是当年刘肥用来贿赂刘乐保命的城阳。于是到了第二年,刘恒一拍脑门,得,封刘章一个“城阳王”吧!用对方本来的地,来做顺水人情,这事做得真“地道”。

然而刘章当城阳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而且之前他的身体一直很好,以“国防身体”来形容绝不过份。这样早死往好里也只能说他不愧是齐王刘襄的亲弟弟,一样受不得气。

两个哥哥相继英年早逝引起了刘兴居的警觉。补充说一下,这时他已经是济北王了。从这个国名就可以看了来,和城阳一样,是吕家退回来的地。

汉代济北国地理位置

刘兴居感觉到刘恒在逼迫自己。后来终于乘匈奴入侵机会举起了反旗。结果马上遭到了老将柴武的讨伐。柴武其实是位老熟人,他是开国一百四十四位功侯之一。当年就斩杀过韩王信。年轻的刘兴居哪是他的对手?很快就兵败被俘。刘兴居知道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于是便***了。而刘恒赦免了其他人的罪行。

应该说,齐国刘家兄弟的***不是孤立的。事实上,在刚刚即位后,丞相周勃与陈平就已经领教了刘恒的厉害。

那是一天上朝,刘恒装着不经意间,问起周勃:“天下每年判决了多少案子?”周勃回答不知道。又问:“每年国库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周勃还是回答不知道。其实这也难怪。他就是个文盲。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万万没想到皇帝会问自己,急得汗流浃背。

于是刘恒转过头用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不愧鬼点子多,宝刀未老,就说:“这些各有主管的人。”刘恒接着问:“那么谁是主管?”陈平回答道:“案件的事问廷尉。收支的事问治粟内史。”刘恒就反问了一句:“这些都各有主管的话,那么你管的是什么呢?”

这句话很尖锐,但陈平依然胸有成竹,说:“就是管理大臣们啊!如果陛下不知道哪个大臣有能力,就是宰相的责任了。宰相的职能就是***皇帝理顺天地阴阳的关系,制定各种发展的措施。在外部要搞好邦交,在内部要增强老百姓凝聚力,让文武百官都能称职工作。”

这句话一出,刘恒举双手赞同。周勃也对这位老同事心服口服。

但这其实只是开端,没多久,就有一个人找到周勃说话了:“您已经诛灭了诸吕,拥立代王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赏,居处尊位,处在被宠信的顶点。但时间长了,灾祸要降临您的身上了。”周勃一细思,果然极恐。他的能力就是凭直觉办事,十拿九准。经过上次的“考试”后,感觉自己的确逐渐陷入危境。干脆,先辞职保身再说。结果刘恒很快就批了。于是让陈平一个人当丞相。

陈平的智商不在张良之下,更难得的是没有野心,在他去世后,功臣集团的智商再没有达到其高度。

然而陈平的身体没他的好。就一年后,陈平便去世了。这样周勃又被刘恒请回来当丞相。可又过了十个多月,刘恒对周勃说:“这段时间我让列侯们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可很多都没照办。丞相你是我的重臣,应该给他们做出表率作用。”

周勃马上就明白了,皇帝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这是当然,从开国到现在,皇帝都换了三拔了,自己也早就老了,再呆在京城人家不会放心,就怕哪天再整出个“北军袒臂”。

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后,周勃也只能光荣退休。一则,他本来就有这个意思。二则他看明白了。刘恒不是吕家人。他要厉害得多,心思更是细腻。自己要强行发挥余热绝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周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绛县,这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当一个老老实实的土财主。

但他很快发现,情况比之前想象地要恶劣得多。因为专案组经常下乡。哦,那时就是地方长官到基层巡检。

肯定在他们到来前,周勃已经收到了什么风声。知道检查组将会对他不利。这让他终于害怕起来。于是在家里都身披铠甲,还让家人也拿着兵器,见巡视人员也不放下。

即使解甲归田,周勃依然逃脱不了政治风浪

结果没两天,一封检举信就摆上刘恒的书桌。上面说周勃私藏兵器,招募军队,企图造反。刘恒当然不会犹豫,大笔一挥,三朝元老,中兴功臣周老先生就下了狱。

其实按照常规,我们将不会再见到老周走出监狱的大门。但好在就在这时,一个连皇帝也惹不起的人出手了。她就是皇帝的老妈,已经升级成为太后的薄姬。

当刘恒下班回家时,薄太后横眉怒目地拦住了他。怒斥道:“周老总是要造反的人吗?当时他身为太尉,掌握了全国的军事都没有造反,怎么可能在退了休后还造反?”

刘恒赶快说:“误会,全是误会,孩儿马上安排放人。”

终于,周勃被放出来了,感叹道:“老夫纵横官场几十年,现在才知道监狱长的威风啊!”

其实他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当年的那个吹鼓手周勃早就逝去了。

其实薄太后也不是凭白无故帮周勃的忙的。因为之前周勃已经用所有家产打通了她的弟弟,皇帝舅舅薄昭的路子。

要说刘恒这个舅舅,现在是朝野的红人了。身为国舅,谁不想巴结?好在薄昭的情商智商够高,知道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所以一言一行都很小心谨慎。他对周勃的援救也不是纯粹为了私利。事实上如果刘恒真的逼死了周勃,后人绝对把他看成白眼狼,不管他是不是皇帝。

历代“国舅”一般都不被看成好人,但事实大多是“高处不胜寒”。

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清醒的人,几年后也出了事。

原来和其他大臣一样,薄昭也有很多亲属。等他当了国舅后,他的家人们更是趾高气扬,自觉高人一等。人一旦得意就容易忘形,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来。尽管薄昭本人很小心谨慎,但他不可能约束手下所有的人。终于有一个他的亲近犯了重罪。

这事影响很大,结果上面也派下来人调查。事已至此,可能已经不是薄昭交出人就没事的。因为按汉朝的法律,动不动就株连、抄家什么的。总之,权衡利弊后,他决定保那个人(民间说是他的亲侄儿,叫“薄贵”)。于是和调查人员发生了冲突。结果很悲摧。国舅爷能量太大,一个不留神把人家给搞死了。

事已至此。刘恒决定,让舅舅***。这里必须澄清一下,在汉代,***与被处死有很大的区别。被处死的话就是罪人,会牵连到家人,死之前还要受尽酷吏的折磨,颜面丧尽,尊严扫地。相比之下,***却是一种“自行负责”的名誉死法,活着的人不会受影响,而且死者的名誉也会得以保障。在汉代的神话中,甚至认为这样死去的人只是换个工作岗位而已——从人间换到地府。所以刘兴居在明知必死时,就***取了这样的方法结束自己的生命。

尽管一脉相承,但汉代人的地府观和后代人还是有很大不同

但***这件事,说到底是要看觉悟的。总的来说,不能强制。强制就不是***了。可薄昭这个觉悟还是不太够,软磨硬蹭,硬是不想***。

他做得出来,刘恒也做得出来。一声令下,文武百官三天两头去国舅府送丧,活人当成死人拜,看你羞不羞?就这样,薄昭明白,如果自己还活着就是“恬不知耻”了,那会比死都还要难受得多。终于***了。

相比之下,刘恒对付自己的另一个亲信张武的手段也差不多。好在张武相比之下没有搞出人命,只是***受贿而已。被查出来了后,刘恒说:“我了解你,你是经济状况不好。”于是给了张武一大笔钱。让张武感觉羞愧难当。他也明白,自己要是再贪的话,也是“恬不知耻”了。于是改过自新。

但相对而言,刘恒同父异母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说起刘长来,还是有很多的故事。他的出身就和一件惊天大案紧密相连,那就是“贯高***。”

事情还得从开国时刘邦北征匈奴开始说起。当时,刘邦回长安路过北边的赵国,这里是他的女婿,新任赵王张敖的领地。

对于岳父兼顶头上司的到来,张敖自然是隆重欢迎。除了举行盛大宴会外,还送老丈人一个美女。这姑娘名字早都没人知道了,只是因为她是赵国人,所以姓“赵”,后人叫他“赵姬”。

虽然出身低微,但不影响赵姬貌若天仙。刘邦对女婿的安排很满意,与赵姬“你是水儿我是鱼”,玩得不亦乐乎。

但这样却激怒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时赵国的国相贯高。

号称“汉代第一硬汉”的贯高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贯高这人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了,看不清现在的时势,还以为他的君主赵王和皇帝的关系应该是过去周朝的那种诸侯对周天子的关系。刘邦的天子气概在他眼中成了无礼举动。于是为了彰显自己心中所谓的“正义”。他居然组织了一次刺杀行动。

不能不说,刘邦能够当皇帝,的确是有好几把刷子。在刺杀行动实施前,他就有所查觉,及时变换了休息的地方,使这次刺杀完全扑了个空。当然事后他宣称这是神秘的感应。

贯高的***不但失败,后来还暴露了。赵国的相关人等,上到张敖,下到赵姬,全部被抓起来,分别审讯,誓要把团伙连根拔起。

审讯开始了,矛头直接赵国的最高领导张敖。贯高却死咬这事与主君无关,专案一时陷入了僵局。这时,“聪明”的专案人员眼前一亮:“不是还有赵姬吗?她一定知道内幕,女人不经打,一定可以突破!”

可赵姬哭着说,她与这件事没关系。而且,在被刘邦临幸后,她已经怀孕了,不要关押她。这让专案组有些犯难,请示刘邦。而刘邦正在气头上呢,指示:别管。专案组这才大着胆子抓人。

赵姬被抓后,她的家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尝试各种方法救人。最后,居然被他们找到了审食其的门路。赵姬的弟弟赵兼倾全家所有拜托审食其,一定要请吕后出面放出姐姐。

等等,你托审食其找吕后来救刘邦的小三,真是图样图森破,世界不是你想这样的。

所以审食其本着好心,拿了赵兼的钱后在吕后面前只字不提。

这事最后的结果就是赵姬一个弱女子在监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虽然专案组看在她身怀龙种的份上实在是手下留情。但女人是脆弱的。赵姬在生下儿子后就***了。

赵姬只是一个可怜的女子

到了这时,专案组人员不得不上报领导,刘邦也很后悔,吕后这才知道了赵姬的事。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的原因,她居然动了侧隐之心,收养了孩子,取名刘长。小刘长就这样在吕后的庇佑下长大了。顺便说一句,贯高到了最后还是没有牵连张敖,刘邦也不得不称赞他一句:“硬汉!”本来想放了他,但贯高却也以***来表白对自己心中正道的坚持。他的牺牲没有白费,以至于张敖虽然被废了王位,很快又当上了侯爷。

小刘长经历这种不幸的身世,当然不会把父亲刘邦和养母吕后看成仇人。他恨透了审食其。刘长等啊等啊等啊,终于等到自己长大,成为一个壮硕的男子,吕家灭门,审食其也失势。

到了汉文帝三年的一天,刘长到辟阳侯府上看望审食其。对方不知道大难临门,傻呵呵地外出恭迎皇弟。没想到,刘长伸手就从袖口里拿出一柄大铁椎,给他当头一击。年迈的审食其被打倒在地,刘长就让自己的随从杀了他。

幼年刘长

这事摆现在绝对是犯法。但在崇尚孝道的汉代,为母报仇的行为却是被***提倡的。加上刘长本来就和刘恒非常要好,平日都叫刘恒大哥。最后居然无罪释放了。

看起来似乎是兄弟情深,但没过多久就变了味。想想,审食其怎么也是列侯之一吧?这样人说杀就杀,完后屁事没有,天下谁不畏惧刘长?于是刘长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几年后就有人报告,说刘长企图谋反,同谋者正是柴武的儿子柴奇。

史书记载,刘恒挂念亲情,不忍心处死刘长,只是把他发配,意思只是警告他一下。可没想到刘长受不了气,居然***了。这让刘恒很是难过。于是封了刘长的儿子刘安当王,算是把淮南国继承下去了。老二刘勃得了长沙国原来的土地成了衡山王,老三刘赐也当上了庐江王。总算是给了刘长一个交代。

仔细看清刘恒的生活轨迹,可能会让人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他的手段过于毒辣。整死了自己的亲舅舅和弟弟、侄儿。还差点整死自己的恩人刘勃。可是后人为什么没有说刘恒滥杀,还给他很高的评价呢?这是因为刘恒逼死这些人其实都是有理由的。每个人处在权力的顶点,都会产生一些改变,正是那句老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象周勃、薄昭、刘长这样的***,难免有亲戚借其名头做下一些违法乱纪的事。如果他本人又不是那么注意细节的人。结果肯定也干净不了。往小里说是连带责任,大里说就是同盟。

现在汉朝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官吏做为治国主体的时代,即使是以周勃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也无法与慢慢完善的制度对抗。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人,无论他是谁,都不会有好下场。正所谓“高处不胜寒”。皇帝们从刘恒开始明白了这个道理。而大臣们还有很多不明白的。没关系,以后的***会让他们以惨烈的代价明白。可以肯定,功臣集团对刘氏江山的作用已经转变了。周勃其实只是面临问题的无数人中的一个。要知道,功侯只是功臣集团的顶点,向下还足有二十等爵呢。天下无白吃的午餐,这些人享受***的优待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是时候吐出来了,要不***怎么给新人安排位置?

成年刘长

正象当年在渭水横桥上,宋昌对周勃说那句话:王者无私。一个真正的王者必须做到没有私心,视万物为刍狗,这才能一碗水端平,给每个人一个满意的答卷。

事实上,无论刘兴居、刘长,还是周勃、薄昭,他们的罪行都有一定的原因,未必全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但是做为皇帝的刘恒,必须做到让其他人感觉到自己的“大公无私”。否则,很容易造成事故。

例如薄昭,其实他的罪行并不重要。而且对外甥也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但是他的身份太特殊了。做为外戚,很容易踩到“白马盟”这根红线。而以周勃为代表的功臣集团,也对皇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当然不能说刘恒完全没有私心,但他的确是做到了极致,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比他做得更好的皇帝真的没几个。而这当然不是光杀几个皇亲国戚就能实现的。那么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下次我们来讲讲他的治国方略。

兔死狐悲

拼音:[tù sǐ hú bēi]?

成语解释:兔死狐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意是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狐狸是真悲伤。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出处原出自《宋史·李全传》。

成语典故

出处

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

起义军遭到金军的镇压,杨安儿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四娘子)率领起义军从益都转移到莒县,继续斗争。后来杨妙真和李全结为夫妻,两支部队汇合。公元1218年,他们投附宋朝,驻扎在楚州(现在江苏省淮安市)。此后,李全抱有发展个人实力、割据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军包围,城破投降。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领兵进攻楚州,杨妙真派人去争取夏全,对夏全说:“你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如今你却带兵来攻打我们。打个比方说,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哭泣;如果李全灭亡了,难道独有你夏全能生存吗?希望将军和我们团结起来。”夏全同意了。

往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里说:“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后来,人们引用“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来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错用

兔死狐悲原意为为同类的死亡感到悲伤,现代人可能是童话故事看多了,觉得狐狸和兔子是天敌,因而错误的将”兔死狐悲“理解为兔子死了之后狐狸***悲伤。

其实“兔死狐悲”的原意是兔子和狐狸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猎人,兔子死了狐狸因为失去盟友而悲伤。狐狸是真悲伤。

示例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典故

从前,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猎人,彼此联盟发誓,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一天,当它们正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时,不料一群猎人突然前来,一箭就射死了兔子,狐狸也险遭不测。猎人走后,狐狸就跑到兔子身旁,哀泣悲悼。

有个长者经过,看见狐狸在兔子旁边哭泣,觉得奇怪,就问狐狸哭泣的原因。 狐狸悲哀的说:"我和兔子同样是微小的动物,是猎人捕猎的对象。我们相约共同对敌, 共生死,同患难。现在我的同盟被猎人射死,他今日的死亡,意味着我明天的死亡。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哪能不伤心哭泣呢!" 长者听了,叹着气,说:"你为这样的同伴哀悼哭得有理!" "兔死狐悲"这个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