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砺以须,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7-09 0
  1. 表示等待久的成语
  2. 为战前做准备可以用什么词或成语?
  3. 早准备好的成语?
  4. 描写提前规划工作的词语
  5. 比喻做好准备的成语
  6. 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

1、万事俱备 [ wàn shì jù bèi ]

(1)释义: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了。

(2)造句:学校运动会的准备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明天早上八点开幕了。

摩砺以须,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摩厉以须?[ mó lì yǐ xū ]

(1)释义: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2)造句:至是始得以间道生还之故迁拜拾遗,得居言路,摩厉以须。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3)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3、严阵以待 [ yán zhèn yǐ dài ]

(1)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2)造句:侦察员们在草丛中埋伏好,~,只等走私分子露出头来。

(3)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团还未启程北上,上海方面北军第四师整装待发的消息已传到浙江来。”

4、严阵以待 [ yán zhèn yǐ dài ]

(1)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2)造句:侦察员们在草丛中埋伏好,~,只等走私分子露出头来。

(3)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5、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1)释义: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成:现成。

(2)造句:我拿起笔来得意洋洋地做了起来,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胸有成竹在把试卷交上去。

(3)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表示等待久的成语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英文译名:Kongzi 或 Confucius.

学术贡献

少“贫且贱”,及长,曾任“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为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其中著名者七十馀人(贤人)。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生平经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和再传***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论语》全文 孔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子贡、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曾参 、子夏、子张.........

政治生涯

孔子和李白一样,有着不顺畅的政治经历,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 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思想品格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家世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孔子生了孔鲤,字伯鱼,活了50岁。

孔鲤生了孔及,字子思,活了62岁,著作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依次下传是:

孔白,字子上,活了47岁。

孔求,字子家,活了45岁

孔箕,字子京,活了46岁

孔穿,字子高,活了51岁

孔慎,活了57岁,曾当过魏相

孔鲋,活了57岁,曾当过陈涉博士

侄儿孔襄,活了57岁,曾当过汉孝惠帝的博士

孔忠,活了57岁

孔忠生了孔武

孔武生了孔延年和孔安国

孔安国是汉武帝的博士

孔安国的儿子叫孔昂

孔昂的儿子叫孔驩

曲阜“三孔”

孔庙、孔府、孔林举世闻名。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当年规模很小,仅就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后,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的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扩大。孔府是个庞大的院落,其实并非孔子之家,而是其子孙后人的居所。孔林是孔子和他的家族的墓地,占地200公顷。

孔府: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孔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英文名称: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于1994年12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编号: 200-012)。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孔子是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庙宇、墓地和府邸位于山东的曲阜。孔庙是公元前478年为纪念孔夫子而兴建的,千百年来屡毁屡建,到今天已经发展成超过100座殿堂的建筑群。孔林里不仅容纳了孔夫子的坟墓,而且他的后裔中,有超过10万人也葬在这里。当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经扩建成一个庞大显赫的府邸,整个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筑群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应归功于2000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夫子的大力推崇。孔庙, 孔府, 孔林,世界遗产

孔子年谱

1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

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

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

阙里,生活艰难。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

孔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

***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

***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

***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三十一年〕

***仲由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

***漆雕开生,字子若,蔡人。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

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

郑铸刑鼎。

***闽损生,字子骞,鲁国人。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

孔母颜征在卒。

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

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

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

鲤,字伯鱼。

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

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

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

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

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

何以称霸的问题。

***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

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

***巫马施、高柴、宓不齐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

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

***端木赐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

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

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

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

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

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

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

弟于樊须、原宪生。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

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

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

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

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

“四十而不惑”。

***澹台灭明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

***陈亢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前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

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

弟公西赤生。赤字华,鲁国人。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

***卜商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岁: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

***言偃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

***曾参、颜幸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

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

《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

《诗》、《书》、《礼》、《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

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

***颛孙师生。师字子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

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

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

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

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

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

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

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

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

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

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

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

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

***公孙龙生。龙字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年(鲁定公十三年)

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

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

地,遇公叔氏叛卫, 孔子与***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

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

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

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

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

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桓?(左鬼右隹)

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

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来寻找,

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

孔子离陈往蔡。

62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

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

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

孔子与***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

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

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

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有若参战有功。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

孔子在卫。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

孔子在卫。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

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

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于归鲁。

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

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

为战前做准备可以用什么词或成语?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

嗷嗷待食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食:喂养。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灾民受饥饿,处于困境等待援助

出处:清·秋瑾《致秋誉章书其五》:“况家中尚不致嗷嗷待食,亦无需吾哥焦灼家用。”

百凡待举

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

出处:平佚《临时***成立记》:“而沪军陈都督,复以民军倡义伊始,百凡待举,无总机关以代表全国,外人疑虑,交涉为难。”

百废待举

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举: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出处: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百废待兴

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兴: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出处:王颖《海外赤子》:“百废待兴,一下子怎么能抓得过来。”

不露锋芒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不露锋铓

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藏器待时

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朝衣东市

大臣等待被杀。

出处:典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迟疑观望

指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待贾而沽

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亦作“待价而沽”。

出处:语本《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待时而动

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待时守分

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待字闺中

字:许配;闺:女子卧室。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

出处:《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笃近举远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出处: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堆案盈几

堆:堆积。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囤积居奇

囤、居:积聚;奇:稀少的物品。把稀少的货物储藏起来。指商人囤积大量商品,等待高价出卖,牟取暴利。

锋芒不露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

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观机而动

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观机而作

等待时机然后行动。同“观机而动”。

出处:《隋书·贺娄子干传》:“今臣在此,观机而作,不得准诏行事。”

圭角不露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出处:《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龟冷支床

比喻壮志未酬,蛰居待时。

出处:《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河清难俟

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晦迹韬光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出处:《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急不及待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同“急不可待”。

急不可待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急不可耐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掎挈伺诈

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出处:《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

计日而待 计:计算;待:等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计日而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可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以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以期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同“计日而待”。

计日以俟

数着日子等待。极言盼望之殷切。

出处:明·方孝孺《与邵真斋书》之六:“前者村仆还,承书约在月末相过,计日以俟,未遂一见,岂以雨故愆期邪?”

窥间伺隙

窥:暗中观察;伺:守候,等待机会。暗中观察,准备伺机***取行动。

出处:汉·吾丘寿王《骠骑论功论》:“(秦)内用商鞅、李斯之谋,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窥间伺隙,既并海内之后,以威力为至道,以权诈为要术。”

轹釜待炊

刮锅有声,等待烧火做饭。形容生活艰难。

摩厉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摩厉以需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摩砺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磨厉以须

指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亦作“磨砺以须”。

磨砺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以厉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迫不及待

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奇货可居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早准备好的成语?

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厉兵秣马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厉兵秣马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 ◎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描写提前规划工作的词语

Ⅰ “形容要做的事情早已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要做的事情早已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的成语有

杅穿皮蠹 [ yú回 chuān pí dù ]

杅:饮水器。比喻事先答充分准备,谋定而后行动。

枕戈待旦 [ zhěn gē dài dàn ]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练兵秣马 [ liàn bīng mò mǎ ]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摩厉以须 [ mó lì yǐ xū ]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Ⅱ 表示提前做好准备的成语有哪些

1.常备不懈[ cháng bèi bù xiè ]

解释: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示例:常备不懈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的保证。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形容对事情有充分的准备。

2.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ēi ]

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示例: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3.未雨绸缪[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示例: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4.有备无患[ yǒu bèi wú huàn ]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自:《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示例: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有备无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5.以防万一[ yǐ fáng wàn yī ]

解释: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示例:我们要提高警惕,以防万一敌人来偷袭。

6.防患未然[ fáng huàn wèi rán ]

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出自:《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示例:君子防患未然,这事非同小可。

◎清·石昆玉《三侠五义》第十二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事前预防。

Ⅲ 表示心中早有充分准备的有什么成语

1、胸有成竹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释: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造句: 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2、成竹在胸

拼音: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造句: 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成竹在胸。

3、心中有数

拼音: 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释: 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处: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举例造句: 春玲要先同儒春谈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数,为她去和老东山交锋做准备。

4、稳操胜券

拼音: wén cāo shèng quàn

解释: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传》:“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造句: 我没想到自己觉得稳操胜券的求爱,竟得到如此的回答。

5、运筹帷幄

拼音: yùn chóu wéi wò

解释: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造句: 妙算神机说子牙,运筹帷幄更无差。

Ⅳ 心中早有充分准备的成语是什么

1、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2、胜券在握shèng quàn zài wò

释义: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霍达《***的葬礼》第六章:“如果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已经饱和,已经胜券在握,就麻烦了!”

3、万无一失wàn wú yī shī

释义:失:差错。 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史记·淮队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4、严阵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释义: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5、未雨绸缪wèi yǔ chóu móu

释义: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

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释义: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Ⅳ 形容“心中早有充分准备”的成语

胸有成竹,因为心里早已有了准备。

Ⅵ 做事要早做准备(成语)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Ⅶ 形容一切都准备好了的成语有哪些

1、万事俱备 [ wàn shì jù bèi ]

(1)释义: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了。

(2)造句:学校运动会的准备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明天早上八点开幕了。

(3)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摩厉以须[ mó lì yǐ xū ]

(1)释义: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2)造句:至是始得以间道生还之故迁拜拾遗,得居言路,摩厉以须。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3)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3、严阵以待 [ yán zhèn yǐ dài ]

(1)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2)造句:侦察员们在草丛中埋伏好,~,只等走私分子露出头来。

(3)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团还未启程北上,上海方面北军第四师整装待发的消息已传到浙江来。”

4、严阵以待 [ yán zhèn yǐ dài ]

(1)释义:整饬阵容,做好战斗准备,以迎击来犯之敌。

(2)造句:侦察员们在草丛中埋伏好,~,只等走私分子露出头来。

(3)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5、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1)释义:原意是画竹子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后用以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全面的设想和安排。成:现成。

(2)造句:我拿起笔来得意洋洋地做了起来,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胸有成竹在把试卷交上去。

(3)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Ⅷ 形容提前做好准备的成语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以防不测、有备无患、养儿防老

一、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翻译:到天上没下雨,剥些桑树根上皮,捆扎窗子和门户。

二、防患未然 [ fáng huàn wèi rán ]

解释: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外戚列传下》:“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

翻译:事情不当时坚持;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三、以防不测 [ yǐ fáng bù cè ]

解释:防:防备;测:预测。用来防备不曾料想到的事。

出自:张中明《人生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以防不测,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四、有备无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

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翻译:平安无事时要想到以后可能发生的危险,想想就有准备,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五、养儿防老 [ yǎng ér fáng lǎo ]

解释: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翻译:养儿防衰老,积储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Ⅸ "形容提前做好准备"的成语有哪些

1、未雨绸缪

读音:wèi yǔ chóu móu

翻译:《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chóumóu):修补。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示例: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居安思危

读音: jū ān sī wēi

翻译: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指时时要提高警觉,预防祸患。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译文: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这样也有个防备,准备了就没有顾虑防范。

示例: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也心系祖国,居安思危,踊跃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了一片爱心。

3、防患未然

读音:fáng huàn wèi rán

翻译: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出处:鲁国.班固《汉书·外戚列传下》:“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译文:做事不能太固执想当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示例:如果进行顺利,当然是我们所期望的,怕的是中途移宫换羽,所以不能不防患未然。

4、有备无患

读音: yǒu bèi wú huàn

翻译: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近代.峻青《海啸》第二章八:“原来他早已事事防范有备无患了。”

示例:只有足够地估计困难,充分地准备克服困难,有备无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积谷防饥

读音:jī gǔ fáng jī

翻译: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出处:元·高则诚《琵琶记·谏父》:“又道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译文:又或者说养儿子来养老,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示例: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我国的法律也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随着“421”家庭的越来越普及,传统观念渐渐淡化。

Ⅹ 形容提前做好准备的成语有哪些

1、未雨绸缪 [ wèi yǔ chóu móu ]

翻译:《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绸缪牖户。” 意思是说,在天还没下雨的时候,就修补好房屋的门窗。后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绸缪(chóumóu):修补。

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2、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翻译: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指时时要提高警觉,预防祸患。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译文: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灾难,这样也有个防备,准备了就没有顾虑防范。

3、防患未然 [ fáng huàn wèi rán ]

翻译: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出处:鲁国.班固《汉书·外戚列传下》:“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译文:做事不能太固执想当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4、有备无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

翻译: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出处:近代.峻青《海啸》第二章八:“原来他早已事事防范有备无患了。”

5、积谷防饥 [ jī gǔ fáng jī ]

翻译: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出处:元·高则诚《琵琶记·谏父》:“又道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译文:又或者说养儿子来养老,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比喻做好准备的成语

描写提前规划工作的词语

1.描述“提前安排布置工作”的词语或成语有哪些1、未雨绸缪

拼音:wèiyǔchóumóu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自: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积谷防饥

拼音:jīgǔfángjī

解释:储存粮食,防备饥荒。

出自:元·高则诚《琵琶记·谏父》:“又道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3、曲突徙薪

拼音:qūtūxǐxīn

解释: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

走。比喻事先***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出自:《汉书·霍光传》:“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4、未焚徙薪

拼音:wèifénxǐxīn

解释:在火患之前就先将柴薪搬开。比喻防患于未然。

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九:“这枢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

那会得未焚徙薪?”

5、绸缪桑土

拼音:chóumiùsāngtǔ

解释:犹绸缪未雨。

出自:清钱谦益《输丁议》:“吾邑富庶,百倍于巢,愿为绸缪桑土之思,无忍焦头

烂额之议。”

2.表示提前安排布置工作的词语或成语有哪些练兵秣马

拼音:liànbīngmòmǎ简拼:lbmm

近义词:厉兵秣马反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作好战斗准备

解释: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宋·苏洵《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摩厉以须

拼音:mólìyǐxū简拼:mlyx

近义词:摩厉以需、摩砺以须反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解释: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待时而动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例子:至是始得以间道生还之故迁拜拾遗,得居言路,~.(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五)

谒后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拼音:bīngmǎwèidòng,liángcǎoxiānxíng简拼:bmwx

近义词:反义词:

用法:

解释: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拼音:fánshìyùzélì,bùyùzéfèi简拼:fsyf

近义词:反义词:

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有准备就会成功

解释:预:预先,指事先作好***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例子:“~”,没有事先的***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选集·论持久战》)

居安思危

拼音:jūānsīwēi简拼:jasw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解释: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例子:得宠思辱,~(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3.形容提前筹划的成语有哪些1.未雨绸缪[wèiyǔchóumóu]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要防震灾,在平时就宜未雨绸缪,做好防灾准备。

2.神机妙算[shénjīmiàosuàn]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写,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真是让人佩服

3.出谋划策[chūmóuhuàcè]谋;计谋;划:筹划。制定计谋策略。指为人出主意。

军事专家们也为这位总司令出谋划策。

4.深思远虑[shēnsīyuǎnlǜ]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周到,具有远见。

他亲眼目睹了乌兰诺娃那柔美的芭蕾舞姿,真是深思远虑。

5.深惟重虑[shēnwéizhònglǜ]犹深思熟虑。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周到,具有远见。

未雨绸缪出自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神机妙算出自

《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4.形容"规划"的词语1、百年大计[bǎiniándàjì]: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或措施。

例句:工地上挂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大幅标语。

2、百年大业[bǎiniándàyè]: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或措施。同“百年大计”。

例句:而除了这些,还有当年师傅交给他的重任,苏家的百年大业。

3、深思远虑[shēnsīyuǎnlǜ]:谋划周密,考虑长远。指***周到,具有远见。

例句:每个过度开发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深思远虑的家长。

4、沉谋研虑[chénmóuyánlǜ]:指***周密,考虑详尽。

例句:不亲烦务,而专以沉谋研虑,将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业也。

5、长计远虑[chángjìyuǎnlǜ]:指长远打算。

例句: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6、大展宏图[dàzhǎnhóngtú]: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与***。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或抱负。

例句:只要找到了符合所学专业的工作,他将会大展宏图。

7、长久之计[chángjiǔzhījì]:长远的打算。

例句:眼下虽靠有限的征地补偿金维持生计,但坐吃山空,不是长久之计。

8、长算远略[chángsuànyuǎnlüè]:犹言深谋远虑。

例句: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9、相体裁衣[xiāngtǐcáiyī]: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而做出规划和行事。

例句:须用相体裁衣一法,配而用之。

10、行针步线[xíngzhēnbùxiàn]:比喻设计规划。

例句:试看我行针步线,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

5.形容提前步曙工作的成语未雨绸缪wèiyǔchóumóu

[释义]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语出]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近义]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反义]临渴掘井

[用法]形容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复杂式。

[辨析]~和“有备无患”;都是“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意思。但~没有强调“无患”;前面可以加“必须”、“应该”等词;“有备无患”明确提出“无患”;意思较~多了一层。

[英译]takeprecaution***eforehand

6.形容规划的词语实事求是

精益求精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独出心裁

标新立异

举一反三

各抒己见

触类旁通

古为今用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一丝不苟

全神贯注

废寝忘食

专心致志

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一心一意

闻鸡起舞

聚精会神

发奋图强、持之以恒、

夜以继日.

好学不倦、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滴水穿石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融会贯通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取精用弘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

形容“做好准备”的成语。

弓调马服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摩厉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摩厉以需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摩砺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同“摩厉以须”。

磨砺以须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以厉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未雨绸缪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引而不发 引:拉弓;发:射箭。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整装待发 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他很同情地说道:‘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未雨绸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胸有成竹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高瞻远瞩

有备无患

万事俱备

厉兵秣马

稳操胜券

胜券在握

万无一失

十拿九稳

百无一失

笃定泰山

必操胜券

百发百中

稳扎稳打

1、练兵秣马

读音:[ liàn bīng mò mǎ ]

释义:训练士兵,喂饱战马。 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宋·苏洵《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2、未雨绸缪

读音:[ wèi yǔ chóu móu ]

释义: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3、摩厉以须

读音:[ mó lì yǐ xū ]

释义:磨快刀子等待。 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4、蓄势待发

读音:[ xù shì dài fā ]

释义:蓄:积聚,储存。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

出处:《三国演义》,龙非池中之物,趁雷欲上九霄,蓄势待发……意思是有一段是刘备在刘表那,被蔡瑁陷害。蔡瑁写了一句诗: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然后跑到刘表那去告状说是刘备所写。

5、枕戈待旦

读音:[ zhěn gē dài dàn ]

释义: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