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昧的意思_诗家三昧谁提出的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7-08 0
  1. 陆游一共有多少首诗
  2. 问刘十九赏析
  3. 清代诗歌理论“四大说”之间有什么联系?
  4. 见前的引证解释见前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5.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诗句是什么
  6. 陆游简介

三昧的诗词有:《友人陈_得杨补之三昧赏之以诗》《题三昧泉·乳崖霜雪根》。

三昧的诗词有:《苏幕遮·闭玄关通三昧》《柳梢青·明彻口头三昧》。 拼音是:sān mèi。 结构是:三(独体结构)昧(左右结构)。 注音是:ㄙㄢㄇㄟ_。

三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诗三昧的意思_诗家三昧谁提出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三昧sānmèi。(1)佛教用语,梵文Samādhi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二、引证解释

⒈佛教语。梵文音译。又译“三摩地”。意译为“正定”。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引《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晋慧远《念佛三昧诗集序》:“夫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宋叶适《法明寺教藏序》:“_妙真、普济_率州士女修念佛三昧,以旌昶之绩而嗣忠之业於无穷,志甚远也。”明刘元卿《贤奕编·仙释》:“岂不闻善知识能_三毒为三昧,_六贼为六神,_烦恼作菩提,_无明为大智。”⒉奥妙;诀窍。引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宋周紫芝《竹坡诗话》:“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王荆公得此三昧。”《红楼梦》第四八回:“听你_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秦牧《艺海拾贝·数字与诗》:“我觉得唐、宋许多诗人,都是深懂此中三昧的。”⒊指三昧真火。引《封神演义》第八回:“太一***动了心中三昧,_芦仙亦显神通。”

三、国语词典

佛教谓修行者将心集中在一点的状况。为胡语音译。基本上和把心保持在无散乱或静止的境界相似。《成实论.卷一二》:「今当论三昧。问曰:『三昧何等相?』答曰:『心住一处是三昧相。』」也作「三摩地」、「三摩帝」、「三摩提」。词语翻译英语Samadhi(Buddhistterm)_德语Samadhi(Sprachw)_法语Samadhi

四、网络解释

三昧三昧:佛教用语三昧:舞台广播剧三昧: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

关于三昧的诗句

[予早岁与钱君同习读《金刚三昧经》三昧火熏三毒火萧贲深得鹤三昧

关于三昧的成语

拾金不昧昧地谩天得其三昧此中三昧谩天昧地暧昧不明夙兴昧旦素昧生平

关于三昧的词语

游戏三昧祸来神昧昧地谩天负恩昧良素昧生平诗家三昧拾金不昧谩天昧地得其三昧天造草昧

关于三昧的造句

1、玉印的要旨不是恣肆奇诡,而在平淡天真,精雅谨慎,经营过之则滞闷无味,经营不够则无神***,充分体会***的博大,体会不变而变的法则,方可直入三昧。

2、相对于此,北陆光临门则黯然许多,且不说原本三昧火使原本就只有楚秀生一人降临,而楚秀生西陆一行,更是闭关潜修,整个光临门上下更是蹈光养晦。

3、贫道听说昆仑山火神回禄弄丢了三昧真火,而有***在通天魔教中见到有人使用烈火残杀我们三清派几位***,此火正是三昧真火!

4、说真的,因为电视剧里展示得清晰,我还真有点“浅得此中三昧”。

5、天霖普化,三昧,净身,静法慈悲,去苦热恼,净世甘露降!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三昧的详细信息

陆游一共有多少首诗

1、最有名的就是: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分析: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

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黝免。秦桧黝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问刘十九赏析

陆游一生究竟写了多少诗,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只能大致推断, 陆游一生至少写有三万多首诗。

《剑南诗稿》总计存诗 9138 首,现将其诗作系年统计表展示如下:

年岁诗数年岁诗数年岁诗数 36 以前 49 37 10 38 11 39 22 40 5 41 14 42 16 43 28 44 12 45 (无) 46 68 47 51 48 109 49 129 50 175 51 36 52 148 53 212 54 147 55 154 56 173 57 164 58 69 59 211 60 114 61 64 62 169 63 176 64 100 65 41

年岁诗数年岁诗数年岁诗数 66 67 67 221 68 251 69 249 70 260 71 227 72 158 73 105 74 246 75 362 76 300 77 468 78 278 79 355 80 453 81 454 82 451 83 478 84 599 85 479

当然,这绝非陆游的全部作品。如,曾几《茶山集》卷 一有《还守台州

次陆务观赠行韵》,卷五有《雪山陆务观来问讯,用其韵奉赠》、《陆务观 效孔方四舅氏体,倒用二舅氏题云门草堂韵,某亦依韵》,而在《剑南诗稿》 中均查不到原韵。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二有《陆务观病弥旬,仆不知也, 佳篇谢邻里,次韵自解》、《务观得曾吉甫茶,以诗见遗,因次其韵》、《招 陆务观令江西笋,归有绝句云?戏和》,卷三有《次韵陆务观送行二首》、

《病中次陆务观通判韵》,而《剑南诗稿》并无原韵。范成大《石湖诗集》 卷一八有《次韵陆务观慈姥岩酌别二绝》,《剑南诗稿》无原诗;又,同卷 有《次韵陆务观编修新津遇雨不得登修觉山,经过眉州三绝》,《剑南诗稿》 有二绝,无愁字韵。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六有《次韵务观城西书事二首》,

《剑南诗稿》无原韵。史浩《■峰真隐漫录》卷四有《次韵陆务观游四明洞 天》,卷五有《阿育王山有松万株,乞亭名于真隐居士,榜曰‘构风’,陆

务观作诗,因次韵》,《剑南诗稿》无原韵。《宋诗纪事》卷五○有程大昌

《次韵陆务观海棠》,《剑南诗稿》无原韵。 当然,陆游佚诗远非以上所举。如,《剑南诗稿》卷十九有《余年二十

时,尝作菊枕诗?》,而《菊枕》诗失传。隆兴二年闰十一月至乾道元年 正月,陆游与其友韩元吉皆在京口,唱酬颇乐,共赋诗 30 篇,编为《京口唱 和》,陆游为之作序(见《渭南文集》卷十四)。今检陆游诗词,唯得《无 咎兄郡斋燕集有诗未章见及,敬次元韵》(见《剑南诗稿》卷一)、《赤壁 词》(调下原注:“招韩无咎游金山。”见《渭南文集》卷四九)、《浣溪 沙》(调下原注:“和无咎韵。”见《渭南文集》卷四九),其余均亡佚。 乾道九年,陆游自编《东楼集》,收古律 30 首,并有序,见《渭南文集》卷 十四。序谓乾道八年在王炎幕府“凭高望■”,“思一醉曲江、■陂之间, 其势无由”,及发而为诗,“欲出则不敢,欲弃则不忍”,遂“叙藏”之。 据此序检《剑南诗稿》,似此集所收之诗已大部失传。陆游乾道八年南郑从 戎时写下不少军旅之作,曾自选百余篇编为《山南杂诗》,而在舟行过望云 滩时竟坠落水中,此《山南杂诗》百余篇因此失传。

另外,据陆游长子陆子■的《〈剑南诗稿〉江州刊本跋》,陆游在严州 时自编前稿,于旧诗多所去取,“其所遗诗,存者尚七卷”,陆子■别其名 为《剑南诗稿遗稿》。但《剑南诗稿遗稿》早已失传,部分作品在他书中有 所保存。如,王象之《舆地纪胜》收陆游供诗六首,首尾完整者二首、残句 四首,皆陆游在严州编诗前之作。再如,《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收诗 196 首,未见《剑南诗稿》者 14 首,这 14 首诗与陆游晚期作品不类,当是严州 编诗之前所作。据此,似可推断须溪及王象之曾接触过《剑南诗稿遗稿》。 我们为什么推断陆游一生至少写了三万多首诗呢?根据当然是有的

《渭南文集》卷二七《跋诗稿》云: 此予丙戌以前诗二十之一也。及在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然此残稿,

终亦惜之,乃以付子聿。绍熙改元立夏日书。 跋语中所说的“丙戌”,是乾道二年(1166),陆游时年 42 岁。查《剑

南诗稿》,陆游乾道二年前的诗作有 111 篇。按《跋诗稿》所说, 111 首 诗是“严州再编又去十之九”的结果,说明严州再编前有诗 1100 余首,而这 个数字仅是“丙戌以前诗二十之一”,那么,丙戌以前,即陆游 42 岁以前, 就写诗 22000 余首。这是有根有据,不容置疑的了。

根据《剑南诗稿》,陆游 42 岁以后的诗收 9027 首,这个数字加上 42 岁之前的 22000 余首,就已 31000 余首了。在此,我们尚未涉及陆游 42 岁之 后诗作的亡佚情况。总之,我们可以肯定,陆游一生最少写了 3 万余首诗。

在诗歌创作方面,陆游异常勤奋,他自称:“三日无诗便怪衰”,“损 食一年犹可健,无诗三日却堪忧”,甚至到了每日必有诗的地步(“无诗日 每惭”),由此,他的诗作是异常丰富的。

问题是,既然陆游一生创作了至少 30000 余首诗,为什么只留下 9000

余首呢?为什么乾道二年前之诗仅留下“二十之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 不能不提到南郑从戎。陆游在绍熙三年写下《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 作歌》(《剑南诗稿》卷二五),诗云: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为了理解这首诗,我们不妨再 读一读陆游嘉定元年写的《示子■》(《剑南诗稿》卷七八):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找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陆游南郑从戎,这是他得以身临前线的唯一机会。陆游心情振奋,他身 着戎装,戍卫在大散关头,来往于前线各地,接触了爱国民众,考察了南郑 一带的地形,出谋献策,积极准备挥戈北伐。他生活在战士中间。这种火热 的战斗生活,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大了他的诗歌领域,并使他领 悟到“诗家三昧”,从现实生活中、从火热的斗争中汲取题材,因而形成了 他的宏丽悲壮的风格。这是陆游诗歌成熟的关键时期。为了纪念这段有意义 的生活,后来他把自己的诗集题名为《剑南诗稿》。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他 在严州再编诗稿时,在 42 岁之前的诗作 22000 余首仅选 111 余首,将大量的 “从人乞”的模仿之篇和“工藻绘”的早期不满之作,彻底删除了。这便是 陆游诗歌仅留传下来 9000 余首的主要原因。

《宋人百家***》及《香艳丛书》收《清尊录》一卷,共十则,署名为 陆游。然而,《说郭》及《古今说海》亦收此书.

清代诗歌理论“四大说”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首诗可以用两个词来点这首诗,一是温暖,一是雅致。天色将晚且欲下雪,暮雪时分,人的内心最容易孤寂,但这首诗却写得情意融融,只因这里面有温暖雅致的友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绿蚁、红泥,一个绿字让黯淡的暮色变得鲜活,一个红字让寒冷的白雪变得温暖,再加一个火字,让温暖的情意穿透雪天寒夜,直抵刘十九的内心。天晚欲雪,却无寂寥凄清之感,反而全是温暖活泼之意。

诗中有意思的是,白居易不是问刘十九能不能来,再准备新醅酒,而是已经准备好了再问刘十九能不能来。以朋友的相知,他知道刘十九一定会来,所以白居易的内心是不会孤寂的,他有刘十九这样的好朋友,在他内心最易孤寂的时刻,一定会来陪他喝酒。于是,雪天寒夜不再让人孤寂,相反,却让屋里的火炉变得更加温暖。

此诗的佳妙处,还在于“一杯”二字。英雄相遇,一饮千杯,尽显豪纵,但却少了情感交流;雅士相逢,却是随意取饮,任意清谈,喝酒不是目的,而是联络感情的手段。“一杯”二字,让白居易与刘十九的友情变得雅致而不放纵。“能饮一杯无”,末一句妙作问语,溢满真情,千载之下如闻声口。

全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扩展资料:

《问刘十九》的创作背景

《问刘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近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百度百科-《问刘十九》

见前的引证解释见前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神韵说 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为清初王士禛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几达百年之久。 神韵说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神韵”一词,早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说已出现。谢赫评顾骏之的画说:“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这里以“神韵”与“气力”并举,并未揭示出“神韵”的意蕴。谢赫还说过:“气韵,生动是也。”这里以“生动”状“气”,对“韵”也未涉及。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6?1论画六法》中所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状,须神韵而后全”,也未超出谢赫的见解。唐代诗论提到的“韵”,大多是指诗韵、诗章的意思,不涉诗论。如武元衡《刘商郎中集序》说:“是谓折繁音于弧韵”,指诗韵;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所说“韵外之致”,即指诗章。他的《诗品?6?1精神》中所说“生气远出”,却可以看作是对“韵”的一种阐发。今人钱钟书说:“‘气’者‘生气’,‘韵’者‘远出’。赫草创为之先,图润色为之后,立说由粗而渐精也。曰‘气’曰‘神’,所以示别于形体。曰‘韵’所以示别于声响。‘神’寓体中,非同形体之显实,‘韵’袅声外,非同声响之亮澈,然而神必讬体方见,韵必随声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而不离。”(《管锥编》)这段话对“气”、“神”和“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很好的说明。 宋代谈“神韵”者历来以严羽为代表,他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实际上,在范温的《潜溪诗眼》中就有论“韵”的内容(《永乐大典》807卷《诗》字引《潜溪诗眼》佚文,钱钟书《管锥编》予以钩沉、阐述),洋洋上千言,从各个方面对“韵”作了精辟而周到的分析,不仅表征了从齐梁开始的由画“韵”向诗“韵”的重大转变,而且“融贯综核,不特严羽所不逮,即陆士雍、王士禛辈似难继美也”。“范温释‘韵’为‘声外’之余音遗响,及言外或象外之余意,足徵人物风貌与艺事风格之‘韵’,本取譬于声音之道”(《管锥编》)。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明清时期,“神韵”一词在各种意义上被普遍使用。胡应麟的《诗薮》有20处左右谈到“神韵”,如评陈师道诗说:“神韵遂无毫厘。”评盛唐诗说:“盛唐气象混成。神韵轩举。”王夫之也多次谈到“神韵”,如《明诗评选》评贝琼《秋怀》说:“一泓万顷,神韵奔赴。”《古诗评选》评《大风歌》说:“神韵所不待论。”评谢朓《铜雀台》说:“凄清之在神韵者。”他们标举“神韵”都在王士禛之前。而钟嵘《诗品序》中所提出的诗应有“滋味”;严羽《沧浪诗话》中所提倡的“入神”以及“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司空图所倡导的“味外之旨”、味在“咸酸之外”,以及明人徐祯卿《谈艺录》中所谈到的“神韵”,都是神韵说的滥觞。王士禛曾说:“余于古人论诗,最喜钟嵘《诗品》、严羽《诗话》、徐祯卿《谈艺录》。”(《带经堂诗话》)虽然他也说过“钟嵘《诗品》,余少时深喜之,今始知其踳谬不少”(《渔洋诗话》),但他的意见主要是对钟嵘以三品评诗的做法,而不是对《诗品序》所提出的理论本身。王士禛对司空图和严羽的诗论,也曾多次表示称赞,如说“表圣(司空图)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景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带经堂诗话》);又说自己“于(司空图、严羽)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并按照二家论诗的原则,选编唐代王维以下42人诗为《唐贤三昧集》。还有明末南宗画家董其昌关于南宗山水画的论述,也影响到王士禛的诗论。如王士禛在《芝廛集序》中,就曾论述了诗与南宗画的关系,并对董其昌高度推崇,誉之为明代“二百七十年”间画家“之冠”。在《香祖笔记》中,他还认为诗的妙处要象南宗大画家荆浩所说的“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那样,“略具笔墨”即可,以为闻此可得诗家三昧。 王士禛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还没有把它看成是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范温论韵之文不传,神韵的概念也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一类内容。到王士禛,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出来。 他早年编选过《神韵集》,有意识地提倡神韵说,不过关于神韵说的内涵,也不曾作过专门的论述,只是在许多关于诗文的片断评语中,表述了他的见解。归纳起来,大致可以看到他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即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禛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沧浪诗话?6?1诗辨》:“诗之法有五”;“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曰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大概有二:曰***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王士禛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 从神韵说的要求出发,王士禛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严羽)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维)、裴(迪)《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磨得髓,同一关捩”。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认为植根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带经堂诗话》)。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 从神韵说的要求出发,王士禛还一再强调创作过程中“兴会神到”的重要性 (即严羽所谓“兴趣”,参见“兴趣说”)。他说:“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又说:“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认为创作是“一时伫兴之言”,“伫兴而就”的(《带经堂诗话》、《渔洋诗话》)。诗歌创作不是理念的产物,当然应该“兴会神到”,有感而发;但一时的“兴会”只有来自于广博深厚的生活阅历,才是有意义的。离开了这些根本条件仅仅强调一时的“兴会神到”,便只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必将导致艺术远离现实的倾向。 从神韵说的要求出发,王士禛还特别强调冲淡、超逸和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关于冲淡、超逸,如他曾赞扬孔文谷“诗以达性,然须清远为尚”的主张,于明诗特别推崇以高启等为代表的“古澹一派”,评论诗人标举“逸气”、“逸品”(《带经堂诗话》、《渔洋诗话》)等。他对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也专门推许其中“冲淡”、“自然”、“清奇”三品,强调“是三者品之最上”,而根本不提“雄浑”、“沈著”、“劲健”、“豪放”、“悲慨”等品,这就更加发展了《二十四诗品》中注重冲淡、超逸的美学观点。关于含蓄蕴藉,如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味在“咸酸之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轻露”(同前)。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诗的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颇不赞成;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这就更进一步发展了严羽的“不涉理路,不落言铨”的观点。 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禛选《唐贤三昧集》,竟不选李白、杜甫的诗。名之曰仿王安石《百家诗选》之例,实际上是不欣赏李、杜的诗。赵执信的《谈龙录》就曾说他“酷不喜少陵”,“又薄乐天”。翁方纲的《七言诗三昧举隅?6?1丹春吟条》也说他“独在冲和淡远一派,此固右丞之支裔,而非李、杜之嗣音”。这是有充分根据的。如他曾反复推崇王维、韦应物诗“趣味澄夐”,并说过:“韦如菩萨语,王右丞如祖师语也。”据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的记载,他曾见到王士禛私下信手涂抹杜诗,因此曾指斥他为“矮人观场”。不仅对于李、杜,对于其他许多现实性较强的诗人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杜荀鹤、罗隐等,也都一概***取排斥、指责的态度。如他借司空图的话,指斥元、白“乃都市豪估”;认为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句“最为下劣”;认为杜牧、杜荀鹤的诗都是“恶诗”(《带经堂诗话》)等等。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论诗旨趣。 在王士禛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王士禛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远、冲淡、超逸,在表现上应含蓄、蕴藉,出之于“兴会神到”或“神会超妙”,片面地强调诗的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吸收并进一步发展了司空图、严羽理论中所包含的消极因素,导致诗歌走上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抹煞了诗歌的积极的社会作用。王士禛曾赞扬有些诗“皆无香火气”以为可贵。别人对他的称赞也有不少集中在这一点上,如施愚山曾对他的***称赞他说:“子师言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又如仙人五城十二楼,缥缈俱在天际。”(《带经堂诗话》)这些,正好说明了王士禛神韵派诗论的实质。王士禛自己的创作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物,如《真州绝句》、《藤花山下》、《江上》等,刻画景物很工致,并富有诗情画意;但是,除早期作品外,反映人民疾苦或现实性较强的诗很少,而且常常有意无意讴歌升平景象。这与他的诗论是完全一致的。 翁方纲曾说:“渔洋所以拈举神韵者,特为明朝李、何一辈之貌袭者言之。”(《复初斋文集?6?1坳堂诗集序》)但是以这样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企图纠正明代七子之弊,是不可能将诗歌引向康庄大道的。因而他的诗和诗论曾遭到当时和后人众多的批评和讥议。吴乔曾说他是“清秀李于麟”(《答万季□诗问》),意谓其诗作不过比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龙较为清秀而已。袁枚也为说他“喜怒哀乐之不真”;并说他的诗和方苞的散文一样,“俱为一代正宗而才力自薄”(《随园诗话》)。甚至连同样标举神韵、不同意对“口熟渔洋诗,辄专目为神韵家而肆议之”的翁方纲,也不赞成王士禛关于神韵的见解,批评他“犹未免滞迹”(《复初斋文集?6?1坳堂诗集序》),“不免堕一偏也”(《复初斋文集?6?1神韵论》)。翁方纲认为“神韵者,彻上彻下,无所不该”,王士禛仅以空寂言神韵,“徒自敝而已矣”(同前)。这个评语应该说是中肯的。各种风格的诗,都应有神韵,并非只有“逸品”才有神韵。 格调说 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凋”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 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格调说出现于所谓康熙盛世,比“神韵说”说更加适合于统治阶级的需要,由于明显排斥诗歌怨刺一面,因此对诗歌创作起了束缚作用。 肌理说 中国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肌理是指儒家的经术和学问,有时也兼指文理。他把儒家经籍和学问看作诗歌的根本。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性灵说 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性灵说的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袁宏道曾说好诗应当“情真而语直”(《陶孝若枕中呓引》),“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序小修诗》)。袁枚所说的“性灵”,在绝大多数地方,乃是“性情”的同义语。他说:“诗者,人之性情也。”“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又说“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随园诗话》)。“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随园尺牍·答何水部》)。认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诗之本"《答施兰□论诗书》)。 性灵的本意是指人的心灵。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说:人之所以是“有心之器”,而不同于自然界的“无识之物”,即在于人是“性灵所钟”,有人的灵性。《《文心雕龙》·序志》中所说“岁月飘忽,性灵不居”,亦是指人的心灵。《原道》篇所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就是说文章乃是人的心灵的外在物质表现。其后钟嵘在《诗品》中突出诗歌“吟咏情性”的特点,强调“直寻”,抒写诗人“即目”、“所见”,使之具有“自然英旨”之“真美”,以及赞扬阮籍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等,和后来性灵说的主张是接近的。所以袁枚说:“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仿元遗山论诗》)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中所说“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亦是此意。唐代皎然、司空图一派的诗歌理论,也很重视诗歌表现感情的特点。皎然说:“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诣道之极也。”又说:“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而风流自然。”(《诗式》)李商隐也曾说:“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献相国京兆公启》)这些都被袁枚所汲取。他在《续诗品》中所说“惟我诗人,众妙扶智,但见性情,不著文字”,即由此而来。而《续诗品》的写作,也是出于他“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祗标妙境,未写苦心”的缘故。宋代杨万里反对江西诗派模拟剽袭、“”的恶习,主张“风趣专写性灵”,也对性灵说产生了很大影响。袁枚对杨万里也是相当推崇的。 性灵说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作为明清时期广泛流行的一种诗歌主张,它主要是当时具体的社会政治条件和文艺思想斗争的产物。因此它和历史上这些有关论述,又有很大不同。明清时期诗歌理论批评中的性灵说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性灵说是在李贽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是当时反理学斗争在文学理论上的具体表现。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封建专制制度走向崩溃,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学术思想界展开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和斗争。李贽在著名的《童心说》一文中指出,儒家理学的最大特点是“***”,而他提倡的是“真”,以***真言真事真文反对***人***言***事***文,他主张文学要写“童心”,即“真心”,是未受过虚伪理学浸染的“赤子之心”,认为凡天下之至文,莫不是“童心”的体现。文学要写“童心”,实质就是要表现“真情”,反对描写受儒家礼义束缚的“伪情”。这就为性灵说的提出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李贽最相知的焦□,在他的童心说的影响下,曾明确指出:“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雅娱阁集序》)主张诗歌创作应当“沛然自胸中流出”(《笔乘》),“发乎自然”,“自道所欲言”(《竹浪斋诗集序》,如果“感不至”、“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雅娱阁集序》)。对李贽十分崇敬的戏剧家汤显祖,在文学思想上和李贽也是一致的。汤显祖突出地强调“情”,反对“理”,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其矛头直指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汤显祖所说的“情”,实际上也就是“性灵”,如他在《新元长嘘云轩文字序》中就称赞文章“独有灵性者,自为龙耳”。作为李贽和焦□***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所提倡的性灵说正是由此而来的。袁枚强调性灵,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前人的反理学传统,他在《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中,反对以温柔敦厚论诗,认为“温柔敦厚,诗教也”是“孔子之言,戴经不足据也”。在《再答李少鹤书》一文中,他又明确地说:“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他认为写诗而讲温柔敦厚,必然要妨害真实性灵的表达。从主张性灵出发,他还大胆地肯定了男女之间的爱情诗,一反道学家的“*奔”之说,认为“阴阳夫妇,艳诗之祖也”(《再与沈大宗伯书》)。这对封建礼教、特别是程朱理学具有明显的叛逆意义。性灵说要求诗歌能自由地表现诗人的个性,真实地体现自己的欲望感情。这是受明代中叶以后,由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而产生的初期的个性解放要求影响的结果,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②性灵说的提出,也是针对当时文艺上反对复古模拟的风气而发的。明代前、后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给文艺创作带来了严重的恶果,使诗文普遍陷入了模拟蹈袭的死胡同。李贽在《童心说》中就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的问题,认为只要写出了“童心”即是好作品,这是对复古主义文艺思想的有力的抨击。公安派正是进一步发挥了李贽这个思想,提出了一个“变”字,指出每个时代文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具有独创性,才是好作品。袁宏道在《雪涛阁集序》中所提出的“穷新极变”的原则和前、后七子的蹈袭拟古,从创作原则说,是根本不同的。而公安派“变”的思想正是建立在性灵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因为诗文都是性灵的表现,而性灵是人所自有,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不一样,所以评论文学作品的标准,不能以时代论优劣,而应以能否写出真性灵为依据。正如王夫之所说:“盖心灵人所自有,而不相贷,无从开方便法门,任陋人支借也。”(《□斋诗话》)袁枚所处的时代,复古主义已不象明代那么猖獗,但其余绪为沈德潜格调说所继承。因此,袁枚从性灵说出发对沈德潜的格调说作了尖锐的批判。他在《答沈大宗伯论诗书》中明确指出:“诗有工拙,而无今古”;因为“性情遭遇,***有我在焉”。他并且认为:“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随园诗话》)他不是一概否定格律,而是主张以性情为主的自然的、活的格律,而不是束缚人性情的死格律。袁枚比公安派可贵的地方是不绝对化,他认为古人创作也要学习,但是不能泥古,要以自己性灵为基本出发点:“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同前)他是主张“多师”的:“少陵云:多师是我师,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也,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随园诗话》)他还坚决反对以唐诗或是宋诗来衡量诗歌优劣的流行观点,说:“诗无所谓唐宋也。唐宋者一代之国号耳,与诗无与也。诗者,各人之性情耳,与唐宋无与也。若拘拘焉持唐宋以相敌,是己之胸中,有已亡之国号,而无自得之性情,于诗之本旨已失矣。(《答施兰坨论诗书》) ③性灵说从真实地直率地表达感情的要求出发,在诗歌艺术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畅之美,反对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对以学问为诗。公安派强调诗歌的“真”、“趣”、“淡”,认为这是“真性灵”的体现。他们提倡质朴,反对铅华:“夫质犹面也,以为不华而饰之朱粉,妍者必减,□者必增也。”(袁宏道《行素园存稿引》)主张文学语言要接近口语:“信心而言,寄口于腕。”(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袁宗道《论文》)但是,公安派又有流于浮浅之病。袁枚则和公安派有所不同,他主张由藻饰而达到自然之美:“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随园诗话》)强调由功力、磨炼而达到平淡、自然:“明珠非白,精金非黄,美人当前,烂如朝阳。虽抱仙骨,亦由严妆,匪沐何洁,非熏何香。西施蓬发,终竟不臧。若非华羽,曷别凤皇。”(《续诗品·振***》)认为“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澹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澹”;并引叶书山的话说:“然人工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随园诗话》)袁枚“性灵说”与公安三袁性灵说也有差异。袁枚之“性”如果说即是“情”,那么“灵”则近于才,如“用笔构思,全凭天分”,“人可以木,诗不可以木”(同前)等,“木”即缺乏才灵的表现。 性灵说的倡导者都是反对以学问为诗的“”风气的。钟嵘在《诗品序》中就批评过这种“虽谢天才,且表学问”的倾向。袁枚在对翁方纲以“”为特征的肌理说的批评中,很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诗以抒发性灵为主,不是“为考据之学”,如果“误把抄书当作诗”,则又何必写诗?这并不是说诗中不能用典,只是不应“将诗当考据作”,如对李商隐的诗,他就认为虽“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随园诗话》)。 ④性灵说由于把能否抒发真情实感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因此打破了传统的轻视民间文学的封建阶级偏见,大大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袁宏道就说:“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所作,故多真声。”(《序小修诗》)袁枚亦赞扬《诗经》“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李、杜复生,必为低首者”(《随园诗话》)。他们对戏曲、***也都很重视。他们认为不论是官僚大夫还是士女百姓,只要能咏得真性情便是好作品。 性灵说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首先,性灵说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的,它把心或心灵看作是文学的源泉。袁中道说,由于袁宏道的文学思想影响,“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袁中郎先生全集序》),这和李贽在《童心说》中把“童心”看作是文学的源泉是一致的。袁枚虽然也讲到学识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还是强调“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随园诗话》),并未能突破唯心主义的文学观。其次,性灵说突出文学是感情的表现,反对受儒家礼义的束缚,这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凡是真实地表达了感情的便是好作品,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感情,不对感情加以进步的政治道德规范,结果是对宫体之作亦加以肯定。如袁枚就说“艳诗宫体,自是诗家一格”(《再与沈大宗伯书》)。明代中叶以后,文学中、低级内容大量出现,与性灵说这种文学思潮的流弊是有一定关系的。性灵说的上述缺点对后世曾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二、三十年代有些作家就曾推崇性灵说,而把文学变为小摆设和玩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诗句是什么

见前的引证解释是:⒈现前;当前。引《汉书·严助传》:“事效见前,故使臣助来_王意。”颜师古注:“见,显也。前谓目前。”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__。”《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而今时势,人家只论见前,后来的事,那会包得?”。

见前的引证解释是:⒈现前;当前。引《汉书·严助传》:“事效见前,故使臣助来_王意。”颜师古注:“见,显也。前谓目前。”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__。”《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而今时势,人家只论见前,后来的事,那会包得?”。结构是:见(独体结构)前(上下结构)。拼音是:jiànqián。注音是:ㄐ一ㄢ_ㄑ一ㄢ_。

见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现前;当前。

二、国语词典

眼前。

三、网络解释

见前jiànqiánㄐㄧㄢ_ㄑㄧㄢ_见前(见前)现前;当前。《汉书·严助传》:“事效见前,故使臣助来谕王意。”颜师古注:“见,显也。前谓目前。”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而今时势,人家只论见前,后来的事,那会包得?”

关于见前的诗词

《杨柳枝·缟衣月下见前身》《唐文权郡见前作和韵见教乃赋计三首答之》《唐文权郡见前作和韵见教乃赋计》

关于见前的诗句

我见前程多险_君不见前年三百青铜米一斗万象皆见前

关于见前的成语

见神见鬼巴前算后马前卒见羹见墙

关于见前的词语

打前站巴前算后马前卒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见前的详细信息

陆游简介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意: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金人 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赏析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编辑于 2021-03-31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8个回答

二年级必背古诗_诗词大全_让孩子主动上阅

根据文中提到的诗词为您推荐

二年级必背古诗?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二年级必背古诗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深圳前海新之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诗歌诗词_诗歌朗诵_点击进入_资讯平台

根据文中提到的诗词为您推荐

全国作家,书画家,摄影家及文学艺术爱好者均可参赛.2022年3月20日截稿

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告

更多专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3条评论

热心网友3

勉强合格,要再准些

查看全部3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必背诗京东电脑办公,大牌特惠,优惠不要错过!

必背诗京东电脑办公,大牌云集,爆款直降,质量有保证,性价比更给力!网购逛「京东」专注做高品质产品的网站,品质出众,精益求精,用的舒心!

广告2022-03-1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 1、其一 迢迢万里的***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2、其二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宋代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一组组诗作品,作品原文为 1、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2、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 思想感情: 第一首落笔写***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百度百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4254赞·64,825浏览2020-02-1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意思是什么?

翻译: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全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扩展资料:

“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早已尽了。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 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622赞·2,351浏览2021-02-24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古诗意思?意思!意思!

意思是: 1、其一 迢迢万里的***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 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2、其二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宋代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一组组诗作品,作品原文为 1、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2、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 思想感情: 第一首落笔写***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百度百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11赞·1,515浏览2020-04-0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6256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意思(简短)?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其一:迢迢万里的***朝西南方向下坠,喔喔的鸡叫之声在邻家不断长鸣。疾病折磨我几乎把救亡壮志消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 其二: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90赞·503浏览2020-03-16

必背诗京东电脑办公,大牌特惠,优惠不要错过!

根据文中提到的诗词为您推荐

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广告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京东图书,美好生活,从学习开始!从读书开始!

根据文中提到的诗词为您推荐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广告

以后小产权房“全面取消”,还是“全部转正”?

根据目前的小产权政策来看的话,想要小产权房正式的变成有产权的房子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很多人都非常的关心

6条回答·48人在看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怀念明朝,而不是唐朝

5,738播放

邓超孙俪婚变的传闻是真的吗?又一对模范夫妻要散了吗?

11,088播放

小学古诗词-京东图书,精心挑选,新书抢鲜购,买起来!

根据文中提到的诗词为您推荐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广告

泰迪什么时候才算成年?泰迪犬好养吗?

泰迪犬在一岁半左右就算成年泰迪犬,只要在养泰迪时保持足够的耐心,泰迪犬还是非常好养的犬种。随着很多城

7条回答·52人在看

属马的人有什么特点?

82,375播放

曾经你深爱的妻子背叛了你们的婚姻,你会不会原谅他?

如果是我的话我不会选择原谅,因为他这是把我对他的爱当成是筹码,从而背叛了这段婚姻,在我的婚姻观念里面

6条回答·101人在看

小学古诗词大全-京东图书,买好书就来这儿!

根据文中提到的诗词为您推荐

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广告

《人世间》骆士宾写了遗嘱,遗嘱中说了些什么?

他在遗嘱当中说了他的股份由他儿子继承,但是在他儿子还不能独立持股的时候,这些股份由他的一个手下代持。

5条回答·160人在看

文章亲自揭开马伊琍的癖好,离婚后就变得无情

40,698播放

贾琏作为长房长子,为什么地位会低于宝玉?

贾琏的地位低于贾宝玉,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1.贾宝玉的姐姐是贵妃,贾宝玉因此提高了地位。2.贾宝玉深

6条回答·2,086人在看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京东图书,美好生活,从学习开始!从读书开始!

根据文中提到的诗词为您推荐

京东广告

***强制执行记录多久清除?

对于法律和***,可能我们不是经常接触,包括对于好坏是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在时间日积月累的过

6条回答·309人在看

古一和奥丁到底谁厉害?

245,602播放

常听到有人说吃木耳可以清肺,你知道吃木耳有哪些讲究吗?

我们都知道黑木耳有着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功效,很多人都喜欢在饭菜中添加黑木耳,不仅可以调味,对身体

5条回答·6人在看

必背诗_潮流尖货到付款_正品保证

根据文中提到的诗词为您推荐

京东广告

许敏已经五天没直播了,支持姚策和杜新枝的人,都是怎么想的呢?

郭伟和姚策,均出生于1992年。28年后,发现两人竟然交换了28年的生活。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场景只

6条回答·1,482人在看

牛羊肉为什么会被称为发物?哪些人不适合吃牛羊肉?

发物的意思是吃了这类似的东西会导致未痊愈的疾病变本加厉。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发烧,当发烧的时候医生都会叫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参考资料:

陆游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参考资料: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