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推移的议论文_与世推移的推移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03 0
  1. 鱼我所欲也 读后感
  2. 乐而不*猜数字
  3. 且行且珍惜话题作文
  4. 求推荐实用的高考作文素材书
  5. 高考语文知识总结和复习归纳
  6.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与答案

议论文写作指导:善用古诗文材料作论据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多识,自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借用课本材料中平常人们引用得少的但又能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的材料作例证,有时也能够写出考场佳作.课本的材料包括课文实例、课内名言名句和有关写作的知识短文,可以说积累课本材料是医治作文“硬伤”的良方.下面,就赏试给大家分类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古诗文论据及运用材料的方法

一、一个材料几个角度

与世推移的议论文_与世推移的推移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诗文有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下面我们试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进行分析:

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际遇进行思考:如蔺相如的角度(从他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廉颇的角度(从他与蔺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角度)等.

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立论:

(1)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提炼观点: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提炼观点:多一点宽容.

(2)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可提炼观点:要勇于认错、改过;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是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可得出结论: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

(3)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来立论:

从***本身来看: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缪贤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可提炼观点: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可提炼观点: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

二、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有些古诗文材料虽然不同,但把它们加以重组、整合,会发现它们还是可以用来说明同一观点的:

(一)铺叙美好亲情和友谊

1.亲情友情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陶渊明摆脱官场的束缚,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陈情表》)

2.子女教育

(1)焦母越俎代庖,横加干涉,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导致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孔雀东南飞》)

(2)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3.团结合作

(1)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战国时期的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六国论》)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促使自己提高.(《师说》)

(二)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1.居安思危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就语重心长地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3)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中,可以看到只有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才能保住社稷.欧阳修就曾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民心向背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

(4)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过秦论》)

3.情与理

(1)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精彩感人都在“挥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终还是“斩”.从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是可以悟到一点什么吗?(《失街亭》)

(2)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引起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陈情表》)

4.环境保护

(1)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已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寡人之于国也》)

(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阿房宫赋》)

(三)省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1.逆境成材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报任安书》)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勾践灭吴》)

2.骨气品格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屈原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

3.爱国正直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2)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近体诗八首》)

(3)触龙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触龙说赵太后》)

(4)象邹忌那样,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5)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不愧为治乱之贤臣.(《勾践灭吴》)

4.价值取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报任安书》)

(2)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五人墓碑记》)

(四)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

1.自信自爱

(1)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2)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项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最终让刘邦跑了.(《鸿门宴》)

(4)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与朋友游褒禅山,本来可探得奇景,但由于有人打退堂鼓,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胆识谋略

(1)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靠的是超人的胆量.(《烛之武退秦师》)

3.说话艺术

(1)邹忌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赵太后盛怒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触龙说赵太后》)

(3)烛之武以退为进,柔中有刚,循循善诱,娓娓说理,移花接木,巧用激将,终于劝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4.自知之明

(1)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邹忌讽齐王纳谏》)

(2)河伯一开始看到黄河如此壮阔,暗暗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见到大海后知错能改,慨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5.坚持不懈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3)从王安石游褒禅山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悟出: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精神.(《游褒禅山记》)

6.善于应变

(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2)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势,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对,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7.善纳雅言

(1)齐威王是一个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能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使齐国大治.(《邹忌讽齐王纳谏》)

(2)越王勾践面对臣下的进谏,虚心接纳,求贤若渴,“执其手与之谋”;吴王夫差却刚愎自用,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勾践灭吴》)

三、运用古诗文材料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可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要求,借用古诗文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范曾骂为“竖子不足与谋!”的“蠢才”.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的点评,独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于是你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的形象.”“你不朽,你最终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作者于旧文中创新解——诚信,既尊重原作,又独辟蹊径,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二)巧妙化用,故事新编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新编.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设”、合理虚构的精神.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根据作文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大胆改造,把刘兰芝比作水,焦仲卿比作山,“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

(三)巧妙***用,移花接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写作材料有赖于平时的积累,但是考试时将教材内容进行移花接木,拿来“为我所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2002年湖南考生的作文《英雄爱国无敌》就选用了屈原、荆轲、文天祥等先哲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壮举来诠释“选择须无愧于天,无愧于心”这一中心论点,论据典型,说服力强.“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

四、避免“堆砌材料”之嫌的几招

在考前备考以及应考构思时,我们的总方针是,尽可能的占有最多的材料.但是,真的要写进文章中,还是必须先进行筛选、协调和组合.通常的做法是:

(一)多角度多领域举例

如果选用的材料属于同一领域,材料就显得单一,或给人以堆砌之感,如能从不同角度举例,例子的代表性、典型性就强得多了.2003年高考作文《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诠释了同是H2O的“水”,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所呈现出的异样的特色、寄寓的不同情怀.“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而四个分论点,又都能紧紧抓住“感情影响着事物的认知”这一写作重点进行.

(二)明引暗引相结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帮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立足课本,对课本的内容随手拈来,或明引,或暗引.其化用、移用课本知识的功夫,显然得益于对课本的认真学习和博闻强记,以及临场的机智运用.

(三)例前例后有分析

简单地罗列堆砌材料,很有可能与论点脱节,从而难以起到“据”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留意论据与论点的粘合作用,千万不能“以例代证”.2004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注意到在例前例后作分析,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语言是沟通的钥匙”这一道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使文章内容充实的重要途径.熟读,熟记,熟用是积累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一向忽视的语文教材中,挖掘、储备30-50个事例,并按不同话题的需要,重新组合现有的论据材料,或者将现有的比较典型的论据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使之满足不同话题的论证需要,从而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

鱼我所欲也 读后感

议论文写作指导:善用古诗文材料作论据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多识,自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借用课本材料中平常人们引用得少的但又能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的材料作例证,有时也能够写出考场佳作。课本的材料包括课文实例、课内名言名句和有关写作的知识短文,可以说积累课本材料是医治作文“硬伤”的良方。下面,就赏试给大家分类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古诗文论据及运用材料的方法:

一、一个材料几个角度

古诗文有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下面我们试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进行分析:

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际遇进行思考:如蔺相如的角度(从他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廉颇的角度(从他与蔺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角度)等。

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立论:

(1)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提炼观点: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提炼观点:多一点宽容。

(2)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可提炼观点:要勇于认错、改过;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是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可得出结论: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

(3)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来立论:

从***本身来看: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缪贤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可提炼观点: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可提炼观点: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

二、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有些古诗文材料虽然不同,但把它们加以重组、整合,会发现它们还是可以用来说明同一观点的:

(一)铺叙美好亲情和友谊

1.亲情友情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陶渊明摆脱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陈情表》)

2.子女教育

(1)焦母越俎代庖,横加干涉,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导致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孔雀东南飞》)

(2)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3.团结合作

(1)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战国时期的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六国论》)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促使自己提高。(《师说》)

(二)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1.居安思危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就语重心长地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3)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中,可以看到只有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才能保住社稷。欧阳修就曾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民心向背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

(4)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过秦论》)

3.情与理

(1)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精彩感人都在“挥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终还是“斩”。从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是可以悟到一点什么吗?(《失街亭》)

(2)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引起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陈情表》)

4.环境保护

(1)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已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寡人之于国也》)

(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阿房宫赋》)

(三)省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1.逆境成材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报任安书》)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勾践灭吴》)

2.骨气品格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屈原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

3.爱国正直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2)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近体诗八首》)

(3)触龙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触龙说赵太后》)

(4)象邹忌那样,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5)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不愧为治乱之贤臣。(《勾践灭吴》)

4.价值取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报任安书》)

(2)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五人墓碑记》)

(四)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

1.自信自爱

(1)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2)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项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最终让刘邦跑了。(《鸿门宴》)

(4)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与朋友游褒禅山,本来可探得奇景,但由于有人打退堂鼓,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胆识谋略

(1)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靠的是超人的胆量。(《烛之武退秦师》)

3.说话艺术

(1)邹忌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赵太后盛怒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触龙说赵太后》)

(3)烛之武以退为进,柔中有刚,循循善诱,娓娓说理,移花接木,巧用激将,终于劝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4.自知之明

(1)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邹忌讽齐王纳谏》)

(2)河伯一开始看到黄河如此壮阔,暗暗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见到大海后知错能改,慨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5.坚持不懈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3)从王安石游褒禅山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悟出: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精神。(《游褒禅山记》)

6.善于应变

(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2)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势,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对,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7.善纳雅言

(1)齐威王是一个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能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使齐国大治。(《邹忌讽齐王纳谏》)

(2)越王勾践面对臣下的进谏,虚心接纳,求贤若渴,“执其手与之谋”;吴王夫差却刚愎自用,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勾践灭吴》)

三、运用古诗文材料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可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要求,借用古诗文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范曾骂为“竖子不足与谋!”的“蠢才”。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的点评,独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于是你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的形象。”“你不朽,你最终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作者于旧文中创新解——诚信,既尊重原作,又独辟蹊径,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二)巧妙化用,故事新编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新编。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设”、合理虚构的精神。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根据作文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大胆改造,把刘兰芝比作水,焦仲卿比作山,“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

(三)巧妙***用,移花接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写作材料有赖于平时的积累,但是考试时将教材内容进行移花接木,拿来“为我所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2002年湖南考生的作文《英雄爱国无敌》就选用了屈原、荆轲、文天祥等先哲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壮举来诠释“选择须无愧于天,无愧于心”这一中心论点,论据典型,说服力强。“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

四、避免“堆砌材料”之嫌的几招

在考前备考以及应考构思时,我们的总方针是,尽可能的占有最多的材料。但是,真的要写进文章中,还是必须先进行筛选、协调和组合。通常的做法是:

(一)多角度多领域举例

如果选用的材料属于同一领域,材料就显得单一,或给人以堆砌之感,如能从不同角度举例,例子的代表性、典型性就强得多了。2003年高考作文《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诠释了同是H2O的“水”,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所呈现出的异样的特色、寄寓的不同情怀。“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而四个分论点,又都能紧紧抓住“感情影响着事物的认知”这一写作重点进行。

(二)明引暗引相结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帮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立足课本,对课本的内容随手拈来,或明引,或暗引。其化用、移用课本知识的功夫,显然得益于对课本的认真学习和博闻强记,以及临场的机智运用。

(三)例前例后有分析

简单地罗列堆砌材料,很有可能与论点脱节,从而难以起到“据”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留意论据与论点的粘合作用,千万不能“以例代证”。2004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注意到在例前例后作分析,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语言是沟通的钥匙”这一道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使文章内容充实的重要途径。熟读,熟记,熟用是积累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一向忽视的语文教材中,挖掘、储备30-50个事例,并按不同话题的需要,重新组合现有的论据材料,或者将现有的比较典型的论据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使之满足不同话题的论证需要,从而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

觉得好了,望***纳!

乐而不*猜数字

给你一个大概的思路:

在这篇文章中,亚圣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这一高尚情操,现在社会还适用吗?

屈原,邱少云已成往事,现在人大多把追名逐利奉为第一原则....(你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三鹿奶粉)以致这个社会不公平现象,让人揪心的现象屡屡发生。

我们不能说他们都错了,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选择。对待黑暗,过去的智者也曾选择归隐山林。正如渔父所说: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你选一句,不用全选)

但是我选择,我就要负责!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舍生取义,是对追求光明的一种执着,是对自己选择无悔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也有为光明奋战的英雄...(举例)

藏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着。”对于我们来说,舍生取义或许不太可能,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舍生取义的英雄!

且行且珍惜话题作文

乐而不*

读音:lè ér bù yín

解释: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拓展阅读:

◆」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02春秋·左传)

◆惟『思无邪』,则是其心诚实矣。」又曰:「诗之所言,皆『思无邪』也。如关雎便是说『乐而不*,哀而不伤』,葛覃便是说节俭等事,皆归于『思无邪』也。然此特是就其一事而言,未足以括尽一诗之意。(10北宋·语录·朱子语类(简体字版))

◆是其先亡乎!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国未可量也。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其周公之东乎!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10北宋·史书·册府元龟)

◆曾见有人说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全未晓,便说:「乐而不*,哀而不伤。(10北宋·语录·朱子语类(简体字版))

◆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风》乐而不*。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於上,而波震於下者也。(06六朝·议论文·文心雕龙)

求推荐实用的高考作文素材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且行且珍惜话题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且行且珍惜话题作文1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我们无视亲人的关爱;官二代富二代的名号让我们漠视生命;大学的普及让我们肆意抛弃奋斗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些来之太易,让我们忘了珍惜。

 风华正茂的90后零零后又何尝不是?正是因为有金钱开路,所以多少学子不务正业,流连于游戏厅,练就“飞檐走壁”的神功,他们无视父母的日夜劳作,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他们只知父母有权有势,自己不付出就能潇洒快活的生活,这来之太易的繁华富贵让他们不懂珍惜。

 老农喂牛,却将草放在牛勉强够得着的屋檐上,牛努力去吃,知道吃草不易,方知珍惜,不敢糟践。

 “最美洗脚妹”刘丽,出身贫寒,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家中兄妹的学费、家庭的负担压在了她瘦削的肩头。她虽幼小,却早早懂得了财富来之不易。于是,她不怨天不尤人,只是努力地工作,哪怕只是做一个洗脚妹。她勤俭节约,虽每月仅两三千元的工资却还能省下一大部分资助那些贫困学子。

 生活的艰辛,金钱的来之不易能让人学会奋斗学会珍惜,并且学会感恩。刘丽用自己的奋斗、勤俭、爱心,向国人证明她珍惜这一切,感恩这世界。

 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位80小时救出29名生还者的“最近牛志愿者”陈岩吗?不久前的报道竟让人大跌眼镜。这个小男孩成名后,出席各种社会活动、到处领奖,还“经常出入高档***,打牌、吃饭,花钱大手大脚”。2013年,陈岩因犯罪,被判处***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一万元。你可曾想,其实只是举手之劳,换来了鼓励、荣誉和财运,但他不懂珍惜,这来之太易的富足却让他变得贪图享乐,精神匮乏,日渐堕落。

 青年学子,还未踏入社会,从未经历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从未体味人生的苦、辣、咸、酸,却动不动抱怨食堂的饭菜难以下咽,鄙弃食堂的阿姨们收集剩菜剩饭的行为。我们没有劳动,所以不知“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更无法体会“粒粒皆辛苦”的个中滋味。

 俗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方懂得富足生活的来之不易;只有体会独自奋斗的无助与艰辛,才知道家的温馨和父爱母爱的珍贵;只有重走长征路,才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还犹豫什么,为了你我,为了国家的繁荣复兴,趁着年轻,奋斗无悔。

且行且珍惜话题作文2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忆过去,或许当我们呱呱坠地,直至童年消逝,所有的情感都纯粹得似一张白纸,透亮的我们就带着从不褪色的活力奔跑在时光的洪流中,抛却一切烦闷后的无忧无虑让我们可以勇敢地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就在所有人的羡慕中,我们却也离开了那纯粹的时光,走向了花季雨季。

 青春正茂的我们学会了思考,太多条件的制约让我们不得不选择犹豫,太多事不能坦然面对,或许这样我们会错过太多本该属于我们的温暖未来的温存旧事。青春是一场疯狂的冒险,正是年少轻狂的该做就做,才能体会周遭的潜伏在表象里的哀乐。生命的面貌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加复杂,现在年龄的我们有羡煞旁人的青春,在学校的日子或许疲惫或许焦虑,但这却是以后再也无法重复的足迹,正如他们说:“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许多现在能完成的事情便请马不停蹄,不要为以后的我们徒增朽坏的遗憾。

 我们都有梦,身外世事或许物欲横流,但在学校这个圈子里我们可以纯粹地书写青春,不必与世推移,仅需善待自己一心向往的梦,而后我们的期望才有机会被实现,否则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也无法再做了。

 逐梦。许久以前它就在那里,为之奔波的过程实属不易,但若不如此,待木已成舟,覆水难收,再发觉,早已走远。青春的光彩不在于过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而在于此刻满身泛着炫目光亮的勇气,那是徒属于少年的不畏前路的光彩。

 正如席慕容说的,“这渺小的一生,在巨大无比的时空里,简直难以定义。”若是没有现在的勇气与意志,我们以后或许真的会因为曾经没有狠下心的尝试,最终漫成遗憾的海,填充在朽坏的过去,而那短暂的一生也就只能在遗憾惋叹中终了。

 晨曦明媚,道路一片清爽,且行且珍惜。

且行且珍惜话题作文3

 看山思水流, 触景进乡愁, 问君意随流, 绵愁几时休, 念己勿念欲, 行己知行义, 相离莫相忘, 且行且珍惜。上面这段话出自《辞海》,自己真实孤陋寡闻,这段话中的“且行且珍惜”,在最近两年,经常听人挂在嘴边上,还以为是当代人的有感而发,没想到,古人早就吟出这句感人肺腑的话。

 可惜,这句话知道的有些晚,一路走来,脚步匆匆,浑浑噩噩,追名逐利,甚至见利忘义,可就是“珍惜”两字,没做到位。四十不惑的年纪,虽然有了一定的经历和沉淀,但是,那些本该珍惜的却没有珍惜,直到现在依然是扼腕痛惜!

 人一辈子,有的说能遇到两千多万人,还有的说,遇到八百多万人,不管哪种说法,都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天文数字,在这里边,擦身而过的一面之缘,当然也算在内,否则如何凑得出这庞大的数字。这个庞大数字里,能够打招呼的锐减至三万多人,会和自己亲近的`仅剩下一百多人,姑且不论这些数字是否精确,也没必要去细致的推敲,单是说,会和自己亲近的最少数那些人里,我们能否还记得他或者她?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一些人,陪着我们度过,当然,在他们的角度讲,我们同样是在陪他们度过,在这种相互的作用下,形成了社会,有了人际关系,产生出各种情感。从出生到现在,我所熟识的,一起玩耍过的,有过感情纠葛的,会一幕幕,放**似得,在我的梦里或回忆里出现,对于他们,我心底里,依然或温馨,或感动,或内疚。

 对于那些和我亲近的人,我是否做到了珍惜呢?仔细想一下,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做到,有的不仅没有做到珍惜,而且甚至是伤害。时间不能倒流,对于那些曾经被我伤害过的,无法去弥补自己过失的,我能说一句苍白无力,于事无补的话——对不起!这就是,不知道珍惜,不懂感恩,自以为是,所受到的心里责罚和内疚。

 庆幸自己,还是听到了“且行且珍惜”这句话,也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希望去践行这句话,过去了的,已成为怀念,未来的,我会加倍珍惜!

且行且珍惜话题作文4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大树的年轮,妈妈的银发,爸爸长满茧的手,奶奶满脸的皱纹能回答上来。

 一年一年时代在变化,世界也在变化,我也渐渐发现已经抓不住童年的尾巴,而这边我抓住了青春的辫子。时间,都去哪儿了?在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时光又随着太阳的脚步悄悄溜走,可它又在刻苦学习的人那里停留了一会儿,它总舍不得离开那里。

 童年的脚步一串串,童年的歌谣一首首,回忆儿时,在田野里与小伙伴们放风筝。风筝飞到了云上,寄托了我小小的梦想,今天的风筝已布满灰尘,再也没飞起来过。童年总令我怀念,现在回想起童年之事,还会忍不住笑。

 在儿时的记忆中,妈妈的手从未离开过我,总将我那稚嫩的双手放在她的手心,我告诉妈妈长大后我也要这样牵着她,就这样,妈妈一直牵着我长大,引领我向前。爸爸告诉我,妈妈现在是腰酸腿痛,可硬撑着去上班。是啊,常年在厂子里干活的她,总会累积些病的。

 爸爸诉说妈妈的辛苦,他却从未向我们倾诉过他的辛苦,总以微笑、乐观的心态面对我们,有时家里会处于无话可说的地步时,他总是逗我们开心,有时“卖弄”洋相逗我们快乐。每次深夜时睡醒时,爸爸妈妈屋里的灯还亮着,听着爸爸的叹气,妈妈的劝慰,自己感到很羞愧,经常惹他们生气的我,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渐渐发现,爸爸妈妈再也阻挡不住那势力浩大的白发,从爸妈的发色,我知道了什么是“灰白”。爸爸手上的老茧,是常年在盖房班搬砖磨成的,爸爸的腰也逐渐弯了许多,挺拔的身材也“矮”了一截,四十多岁的他,常被陌生人当成是六十多岁,来我的学校给我送东西时,同学竟然把他当成我的爷爷;妈妈脸上的皱纹一褶一褶的,多了折子,少了光泽,是岁月夺走了她的青春。这一切换来的是我健康的身体,茁壮的成长。

 这些使我渐渐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含义,所以从现在开始,珍惜这一切,时光不待人,它从不留情面,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也许待我们长大后,会后悔年少时的做法,可后悔也只会是徒劳,只有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生活才会充实,才会不留下遗憾。

 且行且珍惜!

高考语文知识总结和复习归纳

议论文写作指导:善用古诗文材料作论据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多识,自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借用课本材料中平常人们引用得少的但又能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的材料作例证,有时也能够写出考场佳作。课本的材料包括课文实例、课内名言名句和有关写作的知识短文,可以说积累课本材料是医治作文“硬伤”的良方。下面,就赏试给大家分类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古诗文论据及运用材料的方法:

一、一个材料几个角度

古诗文有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下面我们试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进行分析:

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际遇进行思考:如蔺相如的角度(从他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廉颇的角度(从他与蔺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角度)等。

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立论:

(1)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提炼观点: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提炼观点:多一点宽容。

(2)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可提炼观点:要勇于认错、改过;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是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可得出结论: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

(3)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来立论:

从***本身来看: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缪贤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可提炼观点: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可提炼观点: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

二、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有些古诗文材料虽然不同,但把它们加以重组、整合,会发现它们还是可以用来说明同一观点的:

(一)铺叙美好亲情和友谊

1.亲情友情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陶渊明摆脱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陈情表》)

2.子女教育

(1)焦母越俎代庖,横加干涉,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导致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孔雀东南飞》)

(2)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3.团结合作

(1)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战国时期的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六国论》)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促使自己提高。(《师说》)(二)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1.居安思危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就语重心长地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3)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中,可以看到只有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才能保住社稷。欧阳修就曾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民心向背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

(4)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过秦论》)

3.情与理

(1)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精彩感人都在“挥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终还是“斩”。从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是可以悟到一点什么吗?(《失街亭》)

(2)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引起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陈情表》)

4.环境保护

(1)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已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寡人之于国也》)

(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阿房宫赋》)

(三)省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1.逆境成材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报任安书》)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勾践灭吴》)

2.骨气品格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屈原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

3.爱国正直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2)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近体诗八首》)

(3)触龙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触龙说赵太后》)

(4)象邹忌那样,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5)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不愧为治乱之贤臣。(《勾践灭吴》)

4.价值取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报任安书》)

(2)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五人墓碑记》)

(四)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

1.自信自爱

(1)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2)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项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最终让刘邦跑了。(《鸿门宴》)

(4)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与朋友游褒禅山,本来可探得奇景,但由于有人打退堂鼓,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胆识谋略

(1)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靠的是超人的胆量。(《烛之武退秦师》)

3.说话艺术

(1)邹忌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赵太后盛怒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触龙说赵太后》)

(3)烛之武以退为进,柔中有刚,循循善诱,娓娓说理,移花接木,巧用激将,终于劝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4.自知之明

(1)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邹忌讽齐王纳谏》)

(2)河伯一开始看到黄河如此壮阔,暗暗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见到大海后知错能改,慨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5.坚持不懈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3)从王安石游褒禅山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悟出: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精神。(《游褒禅山记》)

6.善于应变

(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2)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势,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对,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7.善纳雅言

(1)齐威王是一个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能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使齐国大治。(《邹忌讽齐王纳谏》)

(2)越王勾践面对臣下的进谏,虚心接纳,求贤若渴,“执其手与之谋”;吴王夫差却刚愎自用,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勾践灭吴》)

三、运用古诗文材料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可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要求,借用古诗文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范曾骂为“竖子不足与谋!”的“蠢才”。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的点评,独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于是你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的形象。”“你不朽,你最终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作者于旧文中创新解——诚信,既尊重原作,又独辟蹊径,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二)巧妙化用,故事新编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新编。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设”、合理虚构的精神。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根据作文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大胆改造,把刘兰芝比作水,焦仲卿比作山,“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

(三)巧妙***用,移花接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写作材料有赖于平时的积累,但是考试时将教材内容进行移花接木,拿来“为我所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2002年湖南考生的作文《英雄爱国无敌》就选用了屈原、荆轲、文天祥等先哲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壮举来诠释“选择须无愧于天,无愧于心”这一中心论点,论据典型,说服力强。“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

四、避免“堆砌材料”之嫌的几招

在考前备考以及应考构思时,我们的总方针是,尽可能的占有最多的材料。但是,真的要写进文章中,还是必须先进行筛选、协调和组合。通常的做法是:

(一)多角度多领域举例

如果选用的材料属于同一领域,材料就显得单一,或给人以堆砌之感,如能从不同角度举例,例子的代表性、典型性就强得多了。2003年高考作文《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诠释了同是H2O的“水”,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所呈现出的异样的特色、寄寓的不同情怀。“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而四个分论点,又都能紧紧抓住“感情影响着事物的认知”这一写作重点进行。

(二)明引暗引相结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帮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立足课本,对课本的内容随手拈来,或明引,或暗引。其化用、移用课本知识的功夫,显然得益于对课本的认真学习和博闻强记,以及临场的机智运用。

(三)例前例后有分析

简单地罗列堆砌材料,很有可能与论点脱节,从而难以起到“据”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留意论据与论点的粘合作用,千万不能“以例代证”。2004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注意到在例前例后作分析,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语言是沟通的钥匙”这一道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

初三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卷与答案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彩:褒义、贬义、中性。***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情节的方法、技巧。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设复句⑧承接复句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精神”。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n   冀州j    豫南y   山北之塞s

 B.魁父ku   渤海b    叩石ku   孀妻弱子shuāng

 C.匮乏ku   始龀ch?    箕畚běn   一厝朔东cu

 D.陇断1?ng  智叟s?u    荷担h   出入之迂yū

 2 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006年安徽省中考题)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3)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__,各领***数百年。(赵翼《论诗》)

 (8)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4 按提示默写诗文名句。(2006年安徽省中考题)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给我们丰厚的精神滋养。请写出两句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出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外均可)

 4.填空完成下列成语,然后指出它们各出自哪一篇课文。

 一()作气出自《》

 门()若市出自《》

 ()公移山出自《》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忌不自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后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⑵结合诗的意境,分析首句和末句的诗眼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这两座山有何特点?

 8.?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9.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决心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是:

 ③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④解决焉置土石的办法是:

 ⑤                     说明了运土的艰苦。

 ⑥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⑦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

 ⑧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10.下列四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的原因是,怜惜丈夫年老,挖山的土石无处放置。

 B.?遗男?跳往助之?,其母居然同意,说明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遗男?的母亲。

 C.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情节的出现,含义在于愚公移山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文第二段叙述的是愚公决心移山,但其妻对他移山的行动表示反对。

 11.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何作用?

 (二)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2.给下面句子中的粗体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2)奉而献之厉王()

 (3)王以和为诳()

 (4)而刖其左足()

 (5)厉王薨()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为诳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5)遂命曰

 14.指出下列句子中粗体词的用法,并解释它们的意义。

 (1)泣尽而继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贞士而名之以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15.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的意义。

 16.说出下列句子的特点,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17.和氏献壁的故事常用来比喻什么?

 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边。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小鹅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其他物体形成追随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于是我们发现,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不经意地,你就能列出许许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国第一个皇帝,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等。看来,人类确实像那只小鹅那样,承认第一。在生活中,人们同样对第一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次获奖等等;在市场上,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往往是第二的几倍数?现实生活中,你有过?第一?的经历吗?你对?第一?又是如何认识的?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C?龀?读ch?n

 2.(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关山度若飞(3)大漠孤烟直(4)山随平野尽(5)病树前头万木春(6)千里共婵娟 (7)江山代有才人出(8)不耻下问

 3.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示例: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爱国精神的名句示例: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4.鼓曹刿论战庭邹忌讽齐王纳谏愚愚公移山

 5.D?忌不自信?的?信?是相信,?必以信?的?信?是讲实话,?时时而间进?的?间?是不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间?是夹杂的意思,?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面?是当面,?面山而居?的?面?是面对的意思,D项的?方?都是方圆的意思。

 6.(1)潮水夹带着雨水,来势汹汹,给人以急迫感、音响感;由于潮涨潮落,风雨飘摇,加上天晚,河边自然无人了。?春潮?、?野渡?、?春雨?、?小舟?,声、色、动、静交错叠映,都历历如在眼前,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首句?独怜?字,末句?自?字是诗眼,幽独的诗人似乎与自生自荣的自然景色合二为一了。

 10. 高、大8.为后文山被移设下伏笔。

 9.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④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⑦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⑧河曲智叟亡以应。

 10.D11.伸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12.(1)pǔ(2)pěng(3)kuāng(4)yu(5)hōng

 13.(1)察看,鉴别(2)欺骗(3)称(4)打磨(5)于是

 14.(1)动词用作名词,眼泪(2)动词意动用法,以?为悲伤(3)名词用作动词,称(4)兼词,于之,从中

 15.(1)它,代玉璞的这么(2)以?为,认为用

 16.(1)介词结构后置。和氏于是抱着那块玉璞在楚山下哭。(2)判断句。这是我悲伤的原因。

 17.良宝见弃,埋没真才。

 三、作文

 可以正面立意,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即宁头,不做凤尾;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不如去另辟天地。可以从反面立意。即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比如?第一?只有一个,如果没有强烈的开拓能力或仍处于学步阶段,那就跟在别人***后边吧,何必非要做?第一?呢?

 写好这篇作文,一要把?第一?具体化,比如?第一?次的`经历:爸爸妈妈吵架,你第一次勇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长大了!或者写第一次不被人理解、受到不公正待遇?我哭了!或者写自己在数学竞赛中是如何战胜自己拿了?第一?的。比如对?第一?的认识:那些跑在时代最前面的先驱者(第一)往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等等。或者写在考试中拿第一的人,在别的方面不一定出色等。

 二要写出?第一?所具有的内涵,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从人的一生中很多的第一次中选择有着独特感悟和认识的事情来写,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好还是坏,也无论是痛苦还是喜悦,从开掘上讲,要分析所写***的意义与价值,要提炼出鲜明而深刻的主题。如果写成议论文,你可以谈人类对?第一?的关注,谈要有敢做?第一人?的勇气,谈做?第一?的光荣后面的汗水,可以从反面谈不做?第一?,只要心灵自由,跟着别人前进又有何妨?总之,怎样认识?第一?,如何面对?第一?,应是表达的重点。

 [学生例文]

 宁头,不做凤尾

 钱汪胜

 曾经有位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弄来几只毛毛虫,把它们顺次围成了一个圈,并在圈外放了一些松叶,那是毛毛虫最为喜爱的食物。毛毛虫过了一会儿便开始爬动,每一只都在都在爬动,而且是一只跟着一只在爬动,然而就是没有一只离开这个圈子。几天之后,这些毛毛虫竟然全都活活饿死了。就在它们身边的松叶依然完好无损。这些毛毛虫,死的时候,还是围成一圈。原来,毛毛虫有种?跟随者?的习惯,即始终跟随前面行动,就是这种习性让它们不幸丧命。

 毛毛虫如此,人类社会又何尝没有这种情况呢?习惯于随大流,甘于平庸,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盲目追随只会茫然无知,遭受欺凌而又无从反抗。他们是人类中的?毛毛虫?。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宁头,不做凤尾?,其中体现的就是一种独立自主、勇敢开拓的斗志。一只鸡虽然渺小,但五脏六腑俱全,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拥有独立的鸡格,鸡头可以决定一只鸡的生活方式。而凤尾不过是高级附庸。鸡头应该是开拓者,他们餐风露宿,披荆斩棘,在历史前进的大车上,他们掌握着方向,他们也遭遇过狂风暴雨,然而他们挺住了,他们成了世界的领导,人类的强者。

 综观史册,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代骄子屈原,何曾是因为尾随别人而名垂千古流芳白世的?面对家国日衰,谗谄蔽明,邪曲害公,屈原誓死以谏,却遭放逐,本可效仿其他士人,投奔别国,有人也曾劝他说:?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然而屈原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怨生《离骚》,命丧汨罗。屈原被逐,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犹如落汤之鸡,然而这只鸡,始终高高地昂着高贵的头颅,?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屈原走出了自己绚丽的人生,给《离骚》注入了不死的灵魂。试问如果屈原抛家弃国,苟且偷生,义节佳话何从谈起?《离骚》真义何从谈起?

 头,自然要承受痛苦。头,凡事要有主见,要迎难而上,独立去面对一切,虽非凤尾,却同样有开拓者的顽强与艰难。而做凤尾,虽有庇护,只不过是将自己的命运寻个寄托,妄想从此一劳永逸。殊不知安于落后,凤尾永远是凤尾,永远被人看不起,永无出头之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凤尾的悲哀。看看近代中国,滴滴血泪无处不是悲哀的见证。而独立发展的新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不是早就发出醒狮的吼叫唱出雄鸡的高歌吗?

 最后,撰写一联:

 凤尾无风无雨一世无名

 鸡头有苦有累千秋有业

 横批:宁头,不做凤尾

 [点评]

 用?宁头,不做凤尾?的熟语做题目,巧妙地揭示对?第一?的认识,角度非常机智。文章从毛毛虫谈到人,从人谈到国家,事实雄辩,道理透彻,分析有条有理,开篇先用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自然过渡到人类社会,提出论点,并作阐释。谈?鸡头?,着重于分析屈原的精神操守;谈?凤尾?,略点近代中国的滴滴血泪。在两者的对比中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尾撰写对联,更是新人耳目,又一次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