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奉使原文及翻译魏文侯,说苑奉使原文及翻译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7-03 0
  1. 孙叔敖为楚令尹翻译
  2. 齐宣王谓尹文曰的翻译或为政之道的概括,说苑里的,急!!!
  3. 说苑:卷十二奉使
  4. 《吴起吮疽》文言文翻译

翻译: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来源:这是西汉经学家刘向《说苑》中的一个故事:晋平公一次问盲乐师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师旷答道:“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平公听了很生气:“哪有做臣子的取笑君主的呢?”

师旷说:“盲臣哪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过,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光鲜明亮;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一样炽热似火;老年时好学,就像用蜡烛照明一样,在黑暗中闪光。但是点蜡烛走路,与摸黑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不禁赞道:“说得好啊!”学习是为了照亮人的行程,指导人的行动。师旷用“日出”、“日中”、“炳烛”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鼓励人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说苑奉使原文及翻译魏文侯,说苑奉使原文及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集。刘向编。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原20卷,78。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观念。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列子》、《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汉刘向撰。是书凡二十篇。隋、唐志皆同。《崇文总目》云今存者五篇,馀皆亡。曾巩《校书序》云:得十五篇於士大夫家,与旧为二十篇。晁公武《读书志》云:刘向《说苑》以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法诫、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为目,阳嘉四年上之,阙第二十卷。曾子固所得之二十篇,正是析十九卷作修文上下篇耳。今本第十法诫篇作敬慎,而修文篇后有反质篇。陆游《渭南集》记李德刍之言,谓得高丽所进本补成完书。则宋时已有此本,晁公武偶未见也。

其书皆录遗闻佚事足为法戒之资者,其例略如《诗外传》。叶大庆《考古质疑》摘其赵襄子赏晋阳之功孔子称之一条,诸御已谏楚庄王筑台引伍子胥一条,晏子使吴见夫差一条,晋太史屠馀与周桓公论晋平公一条,晋胜智氏后阖闾袭郢一条,楚左史倚相论越破吴一条,晏子送曾子一条,晋昭公时战邲一条,孔子对赵襄子一条,皆时代先后,邈不相及。又介子推、舟之侨并载其龙蛇之歌,而之侨事尤舛。黄朝英《缃素杂记》亦摘其固桑对晋平公论养士一条,《新序》作舟人古乘对赵简子

又楚文王爵筦饶一条,《新序》作楚共王爵筦苏。二书同出向手,而自相矛盾。殆捃拾众说,各据本文,偶尔失於参校也。然古籍散佚,多赖此以存。如《汉志》《河间献王》八篇,《隋志》已不著录,而此书所载四条,尚足见其议论醇正,不愧儒宗。其他亦多可***择。虽间有传闻异词,固不以微瑕累全璧矣。

孙叔敖为楚令尹翻译

1. 《说苑,奉使》节选自的文言文翻译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他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他,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他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他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向尉他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 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傲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尉他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义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他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郦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尉他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不能在中国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通过交谈,尉他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他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到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尉他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它礼品,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他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借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2. 有关刘庭式的古文翻译

苏轼问他(刘庭式):“哀痛从爱恋中产生,爱恋从喜好美色中产生,如今你的爱恋从哪里产生,哀痛又从哪里产生呢?”

刘庭式说:“(因为)我知道我的妻子去世了的缘故。我如果因为美色而产生爱恋,因为爱恋而产生哀痛,(那么)美色衰败(就会)减少爱恋,我的哀痛也就淡漠了。难道所有在市井招摇身姿、眉目轻浮的女子,都可以认为是我的妻子了吗?”

苏轼被他的言语深深地打动。

刘庭式后来主持太平观,常年居住在庐山,不进饭食,眼睛熠熠生辉现祥瑞的色彩,上山下山步履轻盈如飞,在年纪很大的时候去世了。

3. 方伯轶事文言文和翻译

方伯公遗事 先祖方伯公九十有余,读书排纂不辍,虽盛夏衣冠危坐,未尝见其科跣。尝揭一联于厅事云:绍祖宗一代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二行正路,惟读惟耕。斋中一联云: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癸巳岁做自祭文,有云:不敢丧心,不求满意。能甘淡泊,能忍闲气,九十年来,于心无愧。可偕众而同游,可含笑而长逝。盖实录云。

翻译:祖先方伯公90岁,读书时排版编辑不停,虽然是炎炎夏日,穿的整整齐齐的端坐着,没有看见他摇晃,经常写一张对联在客厅里面,写了:“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书房中有一张对联,写了:“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可忍。”癸巳岁,为自己逝去而准备写的祭文,有人说:“不敢丧失理智,不求心满意足,能不追求功名利禄,能忍气吞声,90年来,问心无愧,可以让大家来见证,可以笑着去世了。”照着事实记下来

4. 文言文翻译

***所以员外散骑侍郎上洛侯郭墓志铭都府君讳敬善于安排,字咳嗽,太原人啊。

他的祖先出自帝喾,在有周宗,承快叶以临云,支流洪水在沐浴时间。恪守规矩,大德郝象贤,开鼎族在黄图,吕纂台门在大地。

风流千年,位居百王,昭晰缇箱,可以大致说了。高祖智慧,后魏袁秘书郎、郢州刺史。

祖父陆徽,周洵州刺史,隋太仆卿、安城县公。考荣,周宣纳上士、平阳县开国侯,不久迁任通州刺史、光禄大夫、右候卫大将军,赠兵部尚书。

你就是尚书第二子啊。卞和玉,蕴彩荆山;灵蛇的珍珠,发光随水。

受大自然之冲气,李膺乾坤的纯精,崇蒋琬崔琰在心中,结藻绘画在襟抱。礼法仁孝的元素,道德仁义廉洁谦让的风气,宇宙斟酌其清策略,晋国大夫仰慕他的懿范。

西都金、张的家族,东汉杨、袁家的,祖父家风德,希望我是差。隋大业年,以公簪着的头盔,起家任右卫亲卫。

当时,君子《明夷,小人得势。于是林中独自快乐,潘岳的闲暇生活;弹琴读书我快乐,归赋一。

闭门称病,最后在有随。皇运初兴,天下混乱,战车九合,天下三分。

袁项扶持,军粮匮乏的二。提升为公司农寺丞,京城已西营田敕使。

公平分水土,为了让庄稼,漕红腐在万里,积累仓库到三九年。'而辰巳临年,郑康成的辞世;天星侵犯月,谢庆绪的长辞。

以武德'七年七月四日,构建疾病死在开化里第。长孔简、第二孔约、小儿子'贤贵等,风树兴感,霜露增加悲伤。

以显庆六年安葬在万年县铜人的原,“礼”。怕海田就容易,船壑谷中有提升,纪清风在万代,在翠壁在九泉之下。

他的'词说:疏族高辛,支流源头周氏。贺拔岳气河精,天纲地纪。

开国承庆,怀璜佩玺。'象看四载德,谋划孙翼子。

总这灵庆,诞这些美德。从忠诚到孝,从家的国家。

万顷陂澄,千寻松直。涉猎经史,优柔寡断笔墨。

东川不停,西山景落。'迅速改变海田,不久迁任船沟壑。

丘陇荒凉,风云冷落。三泉厚夜,九北京谁做。

5. 求3篇关于吕蒙正的文言文及翻译

公笑曰:"。

③知,以为贤于李卫公④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退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公笑曰,蒙正遽止之,不问之何损:“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有一朝士,家藏古鉴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③。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朝中的官吏:“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其弟遂不复敢 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吕蒙正不为物累 原文,(不问他的名字)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当时在场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气量)。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这小子也能参与谋划政事吗,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自言能照二百里:关照 ⑦伺间:等到有一会儿 编辑本段译文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 ④李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吕蒙正笑道。有一朝士,家藏古鉴:“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都说他比李卫公更贤德(李靖。

译文: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胤特别知遇关照: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就终生不能忘记。 2。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他弟弟听后再也不敢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赞叹佩服,曾封为卫国公。

⑤累:牵累 ⑥眷遇;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赏识。

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做到。 3、吕蒙正不受镜 原文 吕文穆公①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吕蒙正则说1、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 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令诘其官位姓名,入朝堂。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用二百里地的镜子照呢?”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似的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列)查问。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靖(李靖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着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得到重用。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编辑本段注释 ①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北宋政治家。

②鉴:镜子:曾封为卫国公)?” 时人皆服其量。(据《涑水记闻》改写) 编辑本段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

6. 包犠氏之王天下的文言文我要的是大学《古代汉语》中的第一篇课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借.***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其后诸侯力政,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於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於史籀.鄙夫俗儒,翫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 *** 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喻.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盖阙如也.全文翻译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

7. 方伯轶事文言文和翻译

方伯公遗事 先祖方伯公九十有余,读书排纂不辍,虽盛夏衣冠危坐,未尝见其科跣.尝揭一联于厅事云:绍祖宗一代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二行正路,惟读惟耕.斋中一联云: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癸巳岁做自祭文,有云:不敢丧心,能甘淡泊,能忍闲气,九十年来,于心无愧.可偕众而同游,可含笑而长逝.盖实录云.翻译:祖先方伯公90岁,读书时排版编辑不停,虽然是炎炎夏日,穿的整整齐齐的端坐着,没有看见他摇晃,经常写一张对联在客厅里面,写了:“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书房中有一张对联,写了:“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可忍.”癸巳岁,为自己逝去而准备写的祭文,有人说:“不敢丧失理智,不求心满意足,能不追求功名利禄,能忍气吞声,90年来,问心无愧,可以让大家来见证,可以笑着去世了.”照着事实记下来。

齐宣王谓尹文曰的翻译或为政之道的概括,说苑里的,急!!!

《孙叔敖为楚令尹》翻译如下: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

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作者简介

孙叔敖名敖,字孙叔,楚国人,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孟子在中写到“孙叔敖举于海”,以贤能闻名于世。主持兴修了芍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西汉时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思想和***观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孙叔敖为楚令尹》

说苑:卷十二奉使

《说苑》选段翻译: 

有搞乱国家的君主,没有自行混乱的国家;有治理国家的人才,没有自行治理的法制。后羿的射箭方法并没有失传,但后羿并不能使世世代代的人都百发百中;大禹的法制仍然存在,但夏后氏并不能世世代代称王天下。

所以法制不可能单独有所建树,律例不可能自动被实行;得到了那种善于治国的人才,那么法制就存在;失去了那种人才,那么法制也就灭亡了。法制,是政治的开头;

君子,是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没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不懂得法治的道理而只是去定法律的条文的人,即使了解得很多,碰到具体事情也一定会昏乱。

所以英明的君主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而愚昧的君主急于取得权势。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就会自身安逸而国家安定,功绩伟大而名声美好,上可以称王天下,下可以称霸诸侯;

不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而急于取得权势,就会自身劳苦而国家混乱,功业败坏而声名狼藉,国家***必然危险。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在寻觅人才时劳累,而在使用他以后就安逸了。《尚书》说:“要想想文王的恭敬戒惧,亲自去选择人才。”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啊。

对合符节、辨认契券,是用来造成信用的;但如果君主喜欢搞权术阴谋,那么大臣百官中那些搞欺骗诡诈的人就会乘机跟着搞欺诈。抽签、抓阄,是用来造成公正的;但如果君主喜欢偏私,那么大臣百官就会乘机跟着搞偏私。

用衡器来称量,是用来造成公平的;但如果君主喜欢偏斜颠倒,那么大臣百官就会乘机跟着邪恶不正。各种量器量具,是用来造成统一标准的;但如果君主热衷于贪图财利,那么大臣百官就会乘机跟着去多拿少给以致于没有限度地盘剥老百姓。

所以各种有助于治理的器物与方法,只是政治的末流,并不是政治的源头;君主,才是政治的源头。官吏拘守具体的方法条例,君主则保养源头。源头清澈,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混浊。

所以君主如果爱好礼义,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没有贪图财利的思想,那么臣下也就会极其谦让,极其忠诚老实,而谨慎地做一个臣子了。

像这样,即使是在卑微的老百姓之中,也不等对合符节、辨认契券就能做到有信用,不等抽签、抓阉就能做到公正,不靠衡器来称量就能做到公平,不需要各种量器量具就能做到标准统一。

所以不用奖赏而民众就能勤勉,不用刑罚而民众就能服从,官吏不费力而事情就能处理好,政策法令不繁多而习 俗就能变好;百姓没有谁敢不顺从君主的法令、依照君主的意志而为君主的事情卖力,而且对此感到安乐。

所以,民众在纳税时不觉得破费,为国家干事业时忘掉了疲劳,外敌发动战争时能拼死作战;城墙不等修整就坚固,兵器的刀口不用淬炼就坚硬,敌国不等去征服就屈从,天下的民众不用命令就能统一行动。

这叫做极其太平。《诗》云:“王道真大满四海,徐国已经来朝拜。”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啊。

《说苑》选段原文: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

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所著的《说苑》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汉刘向撰。是书凡二十篇。隋、唐志皆同。《崇文总目》云今存者五篇,馀皆亡。曾巩《校书序》云:得十五篇於士大夫家,与旧为二十篇。

晁公武《读书志》云:刘向《说苑》以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法诫、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为目,阳嘉四年上之,阙第二十卷。

曾子固所得之二十篇,正是析十九卷作修文上下篇耳。今本第十法诫篇作敬慎,而修文篇后有反质篇。陆游《渭南集》记李德刍之言,谓得高丽所进本补成完书。则宋时已有此本,晁公武偶未见也。

其书皆录遗闻佚事足为法戒之资者,其例略如《诗外传》。叶大庆《考古质疑》摘其赵襄子赏晋阳之功孔子称之一条,诸御已谏楚庄王筑台引伍子胥一条,晏子使吴见夫差一条,晋太史屠馀与周桓公论晋平公一条,晋胜智氏后阖闾袭郢一条。

楚左史倚相论越破吴一条,晏子送曾子一条,晋昭公时战邲一条,孔子对赵襄子一条,皆时代先后,邈不相及。又介子推、舟之侨并载其龙蛇之歌,而之侨事尤舛。黄朝英《缃素杂记》亦摘其固桑对晋平公论养士一条,《新序》作舟人古乘对赵简子。

又楚文王爵筦饶一条,《新序》作楚共王爵筦苏。二书同出向手,而自相矛盾。殆捃拾众说,各据本文,偶尔失於参校也。然古籍散佚,多赖此以存。

如《汉志》《河间献王》八篇,《隋志》已不著录,而此书所载四条,尚足见其议论醇正,不愧儒宗。其他亦多可***择。虽间有传闻异词,固不以微瑕累全璧矣。

作者简介:

刘向(前77一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省沛县)人,汉高祖之弟楚元王的四世孙,西汉时文学家、经学家。他主 张“天人感应”学说,与其子刘歆一起,为古代图书的编目整理工 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著作有《洪范五行传论》《七略别录》 《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吴起吮疽》文言文翻译

说苑:卷十二奉使

 春秋之辞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无遂事。」不得擅生事矣。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既曰:「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矣,又曰:「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者,何也?曰:「此义者各止其科,不转移也。不得擅生事者,谓平生常经也;专之可也者,谓救危除患也;进退在大夫者,谓将帅用兵也;徐行而不反者,谓出使道闻君亲之丧也。公子子结擅生事,春秋不非,以为救庄公危也。公子遂擅生事,春秋讥之,以为僖公无危事也。故君有危而不专救,是不忠也。若无危而擅生事,是不臣也。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吉,春秋无通义。』此之谓也。」

 赵王遣使者之楚,方鼓瑟而遣之,诫之曰:「必如吾言。」使者曰:「王之鼓瑟,未尝悲若此也!」王曰:「宫商固方调矣!」使者曰:「调则何不书其柱耶?」王曰:「天有燥湿,弦有缓急,宫商移徙不可知,是以不书。」使者曰:「明君之使人也,任之以事,不制以辞,遇吉则贺之,凶则吊之。今楚、赵相去,千有余里,吉凶忧患,不可豫知,犹柱之不可书也。诗云:『莘莘征夫,每怀靡及。』」

 楚庄王举兵伐宋,宋告急,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往命宋毋降,道过郑,郑新与楚亲,乃执解扬而献之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解扬乃许。于是楚乘扬以楼车,令呼宋使降,遂倍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烹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虽死无二。」王曰:「汝之许我,已而倍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死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臣不恨也。」顾谓楚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而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庄公卒赦解扬而归之。晋爵之为上卿。故后世言霍虎。

 秦王以五百里地易鄢陵,鄢陵君辞而不受,使唐且谢秦王。秦王曰:「秦破韩灭魏,鄢陵君独以五十里地存者,吾岂畏其威哉?吾多其义耳。今寡人以十倍之地易之,鄢陵君辞而不受,是轻寡人也。」唐且避席对曰:「非如此也。夫不以利害为趣者,鄢陵君也。夫鄢陵君受地于先君而守之。虽复千里不得当,岂独五百里哉?」秦王忿然作色,怒曰:「公亦曾见天子之怒乎?」唐且曰:「王臣未曾见也。」秦王曰:「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亦尝见夫布衣韦带之士怒乎?」秦王曰:「布衣韦带之士怒也,解冠徒跣,以颈颡地耳,何难知者。 」唐且曰:「此乃匹夫愚人之怒耳,非布衣韦带之士怒也。夫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奔星昼出;要离刺王子庆忌,苍隼击于台上;聂政刺韩王之季父,白虹贯日,此三人皆布衣韦带之士怒矣。与臣将四士,含怒未发,?厉于天。士无怒即已,一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即案匕首起视秦王曰:「今将是矣。」秦王变色长跪曰:「先生就坐,寡人喻矣。秦破韩灭魏,鄢陵独以五十里地存者,徒用先生之故耳。」

 齐攻鲁。子贡见哀公,请求救于吴。公曰:「奚先君宝之用?」子贡曰:「使吴责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于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子贡谓吴王曰:「齐为无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鲁赋五百,邾赋三百,不识以此益齐,吴之利与?非与?」吴王惧,乃兴师救鲁。诸侯曰:「齐伐周公之后,而吴救之。」遂朝于吴。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文侯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文侯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太子起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太子乃称:「诗曰:『 凤凰于飞,哕哕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舍人之谓也。」

 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沉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好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梁王赘其群臣而议其过,任座进谏曰:「主君国广以大,民坚而众,国中无贤人辩士,奈何?」王曰:「寡人国小以狭,民弱臣少,寡人独治之,安所用贤人辩士乎?」任座曰:「不然,昔者齐无故起兵攻鲁,鲁君患之,召其相曰:『为之奈何?』相对曰:『夫柳下惠少好学,长而嘉智,主君试召使于齐。』鲁君曰:『吾千乘之主也,身自使于齐,齐不听。夫柳下惠特布衣韦带之士也,使之又何益乎?』相对曰:『臣闻之,乞火不得不望其炮矣。今使柳下惠于齐,纵不解于齐兵,终不愈益攻于鲁矣。』鲁君乃曰:『然乎?』相即使人召柳下惠来。入门,袪衣不趋。鲁君避席而立,曰:『寡人所谓饥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尝能以观喜见子。今国事急,百姓恐惧,愿借子大夫使齐。』柳下惠曰:『诺。』乃东见齐侯。齐侯曰:『鲁君将惧乎?』柳 惠曰:『臣君不惧。』齐侯忿然怒曰:『吾望而鲁城,芒若类失亡国,百姓发屋伐木以救城郭,吾视若鲁君类吾国。子曰不惧,何也?』柳下惠曰:『臣之君所以不惧者,以其先人出周,封于鲁,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惧矣,不然,百姓非不急也。』齐侯乃解兵三百里。夫柳下惠特布衣韦带之士,至解齐,释鲁之难,奈何无贤士圣人乎?」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以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 :「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与留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佗送亦千金。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晋楚之君相与为好会于宛丘之上。宋使人往之。晋、楚大夫曰:「趣以见天子礼见于吾君,我为见子焉。」使者曰:「冠虽弊,宜加其上;履虽新,宜居其下;周室虽微,诸侯未之能易也。师升宋城,犹不更臣之服也。」揖而去之,诸大夫瞿然,遂以诸侯之礼见之。

 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日惭之。」出谓诸发曰:「大王有命,客冠则以礼见,不冠则否。」诸发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不得冀、兖之州,乃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 ( ) 将避水神也。今大国其命冠则见以礼,不冠则否。***令大国之使,时过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发文身,然后见之。』于大国何如?意而安之,愿***冠以见,意如不安,愿无变国俗。」梁王闻之,披衣出,以见诸发。令逐韩子。诗曰:「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若此之谓也。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之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傧者:客见则称天子。」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憱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不佞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以诸侯之礼。

 晏子使吴,吴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蛮夷之乡,希见教君子之行,请私而毋为罪!」晏子憱然避位矣。王曰:「吾闻齐君盖贼以慢,野以暴,吾子容焉,何什也?」晏子逡巡而对曰:「臣闻之,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劳;大事不得,小事不为者必贫;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门者必困,此臣之所以仕也。如臣岂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王笑曰:「今日吾讥晏子也,犹裸而訾高橛者。」

 景公使晏子使于楚。楚王进橘置削。晏子不剖而并食之。楚王曰:「橘当去剖。」晏子对曰:「臣闻之,赐人主前者,瓜桃不削,橘柚不剖。今万乘无教,臣不敢剖,然臣非不知也。」

 晏子将使荆,荆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子贤人也,今方来,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于是荆王与晏子立语。有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王曰:「齐人固盗乎?」晏子反顾之曰:「江南有橘,齐王使人取之而树之于江北,生不为橘,乃为枳,所以然者何?其土地使之然也。今齐人居齐不盗,来之荆而盗,得无土地使之然乎?」荆王曰:「吾欲伤子而反自中也。」

 晏子使楚。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至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傧者更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主,不肖者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耳。」

 秦、楚毂兵,秦王使人使楚,楚王使人戏之曰:「子来亦卜之乎?」对曰:「然!」「卜之谓何?」对曰:「吉。」楚人曰:「噫!甚矣!子之国无良龟也。王方杀子以衅钟,其吉如何?」使者曰:「秦、楚毂兵,吾王使我先窥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且使死者而无知也,又何衅于钟,死者而有知也,吾岂错秦相楚哉?我将使楚之钟鼓无声,钟鼓无声则将无以整齐其士卒而理君军。夫之使,绝人之谋,非古之通议也。子大夫试熟计之。」使者以报楚王。楚王赦之。此之谓「造命」。

 楚使使聘于齐,齐王飨之梧宫。使者曰:「大哉梧乎!」王曰:「江海之鱼吞舟,大国之树必巨,使何怪焉!」使者曰:「昔燕攻齐,遵雒路,渡济桥,焚雍门,击齐左而虚其右,王歜绝颈而死于杜山;公孙差格死于龙门,饮马乎淄、渑,定获乎琅邪,王与太后奔于莒,逃于城阳之山,当此之时,则梧之大何如乎?」王曰:「陈先生对之。」陈子曰:「臣不如刁勃。」王曰:「刁先生应之。」刁勃曰:「使者问梧之年耶?昔者荆平王为无道,加诸申氏,杀子胥父与及兄。子胥被发乞食于吴。阖庐以为将相。三年,将吴兵复雠乎楚,战胜乎柏举,级头百万,囊瓦奔郑,王保于随。引师入郢,军云行乎郢之都。子胥亲射宫门,掘平王冢,笞其坟,数其罪。曰:『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士卒人加百焉,然后止。当若此时,梧可以为其●矣。」

 蔡使师强、王坚使于楚。楚王闻之,曰:「人名多章章者,独为师强王坚乎?」趣见之,无以次,视其人状,疑其名而丑其声,又恶其形。楚王大怒曰:「今蔡无人乎?国可伐也。有人不遣乎?国可伐也。端以此诫寡人乎?国可伐也。」故发二使,见三谋伐者蔡也。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日而后反。简子曰:「何其久也?」黯曰:「谋利而得害,由不察也。今蘧伯玉为相,史?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甚听。易曰:『涣其群,元吉。』涣者贤也,群者象也,元者吉之始也。涣其群,元吉者,其佐多贤矣。」简子按兵而不动耳。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见齐侯曰:「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而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弊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头,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敢爱身逃死,来献空笼,唯主君斧质之诛。」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献于大夫以为汤沐邑。」毋择对曰:「恶有为其君使而轻易其弊,而利诸侯之地乎?」遂出不反。

《说苑》,西汉刘向撰。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下面是我整理的《吴起吮疽》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翻译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联接《说苑》

《说苑》一书,刘向《叙录》记载为二十篇,宋曾巩校书时仅存世五篇,大部份已经散佚。经曾巩搜辑,又恢复为二十篇。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在每一标目之下,作者集中纂辑了先秦至汉初有关的.遗文轶事若干则。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