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战者危,极武者伤,忘者战神

tamoadmin 成语解析 2024-06-30 0
  1.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2. 关于舍身为国的诗句
  3. 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宋史 岳飞传 译文
  5. 于三国的成语
  6. 胜出必有所长 下一句 或者上一句是什么? 《吴子》全文

解释: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一个国家)忘记了战备就必然会有危险。

出处; 《司马法·仁本》

原文

忘战者危,极武者伤,忘者战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方,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

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下大恺,春搜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自古之政也。

先王之治,顺天之道,设地之宜,官司之德,而正名治物,立国辨职,以爵分禄,诸侯说怀,海外来服,狱弭而兵寝,圣德之治也。

其次,贤王制礼乐法度,乃作五刑,兴甲兵以讨不义。巡狩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徧告于诸侯,彰明有罪。乃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祷于后土四海神祗山川冢社,乃造于失王。然后冢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会天于正刑"。冢宰与百官布令于军曰:"入罪人之地,无暴圣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勿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既诛有罪,王及诸侯修正其国,举贤立明,正复厥职。

王霸之所以治诸侯者六:以土地形诸侯,以政令平诸侯,以礼信亲诸侯,以礼力说诸侯,以谋人维诸侯,以兵革服诸侯。同患同利以台诸侯,比小事大以和诸侯。

会之以发禁者九。凭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禽兽行,则灭之。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国家处于太平时期,不要忘记战争的危险;国家处于盛 治时期,不要忘记发生战争战乱的可能;天下虽然太平无事,但不可放弃武备,要时刻想到还有敌对国家和 势力的存在,废弃武备将无法抗御。 必须在内重视文德修养,在外注重武力装备,***取怀柔政策用人上目光长远,才不会辜负圣人的告诫。

不忘记战争可能的人,在教育民众的时候就不会忽视修习兵法。《司马法·仁本第一》里说过,国家虽然处于和平安定,忘记战备必有覆灭危险。

大体是这个意思吧……我很多年没有读文言文了,捂脸走……

关于舍身为国的诗句

此言甚好!!国家再大,也大不过世界。人民不喜欢战争,靠武力和野蛮取得的土地,永远没有用文明所占领的土地得来的持久。宗教的发明,就是为了统治者控制人们的思想。认可意思,当精神不会死。远溯古代,例如,元朝。想象一下,多大的疆域?最北达北冰洋,最西达莱茵河,最东达库页岛(最南忘记了,sorry)。但,人类何处还依稀留有元的遗迹?也许只剩下了蒙古铁骑的美名了吧!要结合二战来谈吗,就要费好些力气了。

二战中的德国,就是个大国,在一战至二战前左右的时间,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春风,摇摇直上,直逼美国。

这里有一个关于德国和日本的资料,各位观赏一下。

”1870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指挥下,普鲁士击败了法国,来年的1月18日,一个新的强国——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成立。当年它的领土约6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工业产值占世界13.2%,在英国(32%)和美国(22%)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当时还没有GDP这个概念,工业产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最权威的标志。此时,日本明治维新刚刚开始三年,它的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3300万,它的工业产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世界上的比重接近于零。可以说,这个时候,日本和德国没有什么可比性,德国远远强于日本。

到了1900年,原本就有一定基础的德国快速发展,在这一年,德国工业产值占世界16%,依然排在美国(30%),英国(20%)之后,但地位进一步提高。德国本年人口5600万,居欧洲第二位。日本经过32年的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工业产值占了世界1%,有了一定起色,但依然非常落后。该年日本人口4000万,面积37.7万平方公里(1879年吞并琉球,改冲绳县),并有台湾作为殖民地。德国工业产值是日本的16倍,依旧远远强于日本。如果按GDP算,则当时世界上主要主要大国所占比重为:美国23.6%,英国18.8%,德国17.9%,俄国8.8%,法国6.8%,日本2.4%,德国是日本的7倍半,因为德国工业发达,国民经济中工业占的比重相对大,而日本农业占了大头。但即便如此,日本和德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1913年,一战爆发的最后一年,德国工业占世界15.7%,超过了英国的14%,仅次于美国的38%,法国为6%,沙俄为4.7%,日本保持不变,1%,虽然日本在1905年战胜了沙俄,得到了库页岛的南半部,1910年吞并了朝鲜,但与德国的经济差距基本不变。本年,德国人口为6700万,日本约5000万。

一战的失败让德国损失极大,180万人战死沙场,1919年,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失去13%的领土,10%的人口,从此,盛产煤、铁的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纺织中心西里西亚大部分割给了新独立的波兰,剩下的东普鲁士与本土互不连接,海外殖民地约330万平方公里全部丢失。战后,德国面积变为53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其工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降为9%,以后还要支付大量赔款。可以说,一战使德国大大削弱,协约国将它洗劫一空,同时也埋下了德意志的民族仇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和美国在战争中***横财。战争期间,日本工业飞速发展,1919年,产值占了世界2%,并委任统治了原属德国的南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这一年,日本人口约5500万。日德差距明显缩小,但战败的德国仍然强于战胜国日本。

战后,在美国资本扶持下,德国经济开始恢复,1927年和1929年,重新超过英、法,回到了世界第二位。当然,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打击很大,美、英、法、德、日、意都受到了影响。1933年,上台,德国经济又开始恢复(这一点确实要客观评价元首),1937年,德国占世界工业产值12%,居世界第三,第二为苏联,占13.7%(两个五年***大力发展工业),日本为4%,居世界第六位。德日差距进一步缩小, 日本海军实力超过德国,这是唯一领先的一项。该年,德国人口与日本持平,都是7000万。

比起一战,二战对德国打击更是毁灭性的。700万人阵亡,东普鲁士划给苏联,改名加里宁格勒州,奥德河以东10万多平方公里割给波兰,居民全部迁徙到德国其他地区,大量工业设备被战胜国掠夺,主要是苏联。更惨痛的是,剩下的土地被分成两个德国,东德10.8万平方公里,西德24.8万平方公里。二战对日本的打击也很大,但相对德国却轻了很多,日本死亡310万人,吐出了库叶岛南部、朝鲜和台湾,但依然拥有琉球群岛,并全国处于美国保护下。”

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有关于为国牺牲的古诗

1.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6.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____杜牧《泊秦淮》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1.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12.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3.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5.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离骚》

17.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1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____文天祥《扬子江》

19.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____陆游《示儿》

20.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____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21.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2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24.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25.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26. ***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27.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____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28.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陆游《示儿》

29.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孟子及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0.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31.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屈原《国殇》

32.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3.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____于谦《立春日感怀》

34.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35.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36.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____李益《塞下曲》

37.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8.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____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9.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0.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41.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___曹操《龟虽寿》

42.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2.有关爱国、舍身取义的诗句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恨,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直抒胸臆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二)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三)借景抒情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

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四)以梦述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

3.形容誓死保卫国家的诗句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曹植写的关于为国捐躯的诗句是什么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1],连翩西北驰[2]。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3]。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4]。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5]。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6]。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7]。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8]。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9]。长驱蹈匈奴[10],左顾凌鲜卑[11]。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2]?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1]羁:马络头。

[2]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

[3]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4]扬:传扬。垂:边疆。"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5]宿昔:昔时,往日。秉:持。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何:多么。"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6]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7]剽:行动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8]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

[9]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厉马:奋马,策马。

[10]蹈:奔赴。

[11]陵:陵蹈,以武临之。

[12]怀:顾惜。

[13]中:心中。顾:念。

翻译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5.形容舍身忘死的诗句

[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清]徐锡麟《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宋史 岳飞传 译文

苏武传”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都作了皇帝的侍从官。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后,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匈奴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返汉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同策划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擅长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棫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争船,掌管车辇马匹的官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的眼泪流下数行,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把他们的形体相貌画在麒麟阁上,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只有霍光不注名字,以示尊崇,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氏,以下依次为: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丞相高平侯魏相,丞相博阳侯丙吉,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宗正阳城侯刘德,少府梁丘贺,太子太傅萧望之,典属国苏武。这些人都功勋卓著品德高尚,为当世人所熟知,因此画名臣图来表彰他们,明确说明他们是汉宣帝中兴的辅佐之臣,可与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方叔、召虎、仲山甫媲美。共十一人,在《汉书》中各有传记。从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到名儒夏侯胜等,都能善始善终,扬名于宣帝之时,却不能列于名臣图中,由此可知辅佐之臣的选择标准。

词句注释

1.父:指苏武的父亲苏建,有功封平陵侯,做过代郡太守。

2.兄弟:指苏武和他的兄苏嘉,弟苏贤。郎:官名,汉代专指职位较低皇帝侍从。汉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举其子弟为郎。

3.稍迁:逐渐提升。栘(yí)中厩(jiù):汉宫中有栘园,园中有马厩(马棚),故称。监:此指管马厩的官,掌鞍马、鹰犬等。

4.通使:派遣使者往来。

5.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亲统大军十八万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晓谕单于归顺,单于大怒,扣留了郭吉。路充国: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汉,病故。汉派路充国送丧到匈奴,单于以为是被汉杀死,扣留了路充国。事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辈:批。

6.相当:相抵。

7.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天汉,汉武帝年号。

8.且(jū)鞮(dī)侯:单于嗣位前的封号。单(chán)于:匈奴首领的称号。

9.中郎将:皇帝的侍卫长。节:使臣所持信物,以竹为杆,柄长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层,故又称“旄节”。

10.***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斥候:军中担任警卫的侦察人员。

11.缑王:匈奴的一个亲王。长水: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北。虞常:长水人,后投降匈奴。

12.昆(hún)邪(yé)王:匈奴一个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肃省西北部)。昆邪王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降汉。

13.浞(zhuó)野侯:汉将赵破奴的封号。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率二万骑击匈奴,兵败而降,全军沦没。

14.卫律:本为长水胡人,但长于汉,被协律都尉李延年荐为汉使出使匈奴。回汉后,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卫律怕受牵连,又逃奔匈奴,被封为丁零王。将:率领。

15.阏(yān)氏(zhī):匈奴王后封号。

16.左伊秩訾(zī):匈奴的王号,有“左”“右”之分。

17.受辞:受审讯。

18.舆:轿子。此用作动词,犹“抬”。

19.相坐:连带治罪。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跟着治罪,叫做连坐,或相坐。

20.弥山:满山。

21.膏:肥美滋润,此用作动词。

22.女(rǔ):即“汝”,下同。

23.斗两主: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相斗。斗,用为使动词。

24.南越:国名,今广东、广西南部一带。屠:平定。《史记·南越列传》载,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王相吕嘉杀其国王及汉使者,叛汉。武帝发兵讨伐,活捉吕嘉,因将其地改为珠崖、南海等九郡。

25.宛王:指大宛国王毋寡。北阙:宫殿的北门。《史记·大宛列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宛王毋寡派人杀前来求良马的汉使。武帝即命李广利讨伐大宛,大宛诸贵族乃杀毋寡而降汉。

26.“朝鲜”二句:《史记·朝鲜列传》载,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派遣涉何出使朝鲜,涉何暗害了伴送他的朝鲜人,谎报为杀了朝鲜武将,因而被封为辽东东部都尉。朝鲜王右渠枭杀涉何。于是武帝发兵讨伐。朝鲜相杀王右渠降汉。

27.旃(zhān):通“毡”,毛毡。

28.北海:当时在匈奴北境,即今贝加尔湖。

29.羝(dī):公羊。乳:用作动词,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说苏武永远没有归汉的希望。

30.去:通“弆”(jǔ),收藏。

31.於(wū)靬(qián)王:且鞮单于之弟,为匈奴的一个亲王。弋射:射猎。

32.武能网纺缴:此句“网”前应有“结”字。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33.檠(qíng):矫正弓箭的工具。此作动词,犹“矫正”。

34.服匿:盛酒酪的容器,类似今天的坛子。穹庐:圆顶大篷帐,犹今之蒙古包。

35.丁令:即丁灵,匈奴北边的一个部族。

36.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李广之孙,武帝时曾为侍中。天汉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败投降,后病死匈奴。侍中:官名,皇帝的侍从。

37.长君:指苏武的长兄苏嘉。奉车:官名,即“奉车都尉”,皇帝出巡时,负责车马的侍从官。

38.雍:汉代县名,在今陕西凤翔县南。棫(yù)阳宫:秦时所建宫殿,在雍东北。

39.辇(niǎn):皇帝的坐车。除:宫殿的台阶。

40.劾(hé):弹劾,汉时称判罪为劾。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为一种不可赦免的重罪。

41.孺卿:苏武弟苏贤的字。河东:郡名,在今山西夏县北。后土:地神。

42.宦骑: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辇马匹的官。

43.太夫人:指苏武的母亲。

44.阳陵:汉时有阳陵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

45.女弟:妹妹。

46.保宫: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宫”,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属之处。

47.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龄。

48.位:指被封的爵位。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苏武父子曾被任为右将军、中郎将等。

49.通侯:汉爵位名,本名彻侯,因避武帝讳改。苏武父苏建曾封为平陵侯。

50.斧钺(yuè):古时用以杀的斧子。钺,大斧。汤:沸水。镬(huò):大锅。汤镬:指把人投入开水锅煮死。此泛指酷刑。

51.区(ōu)脱:接近汉地的一个匈奴部落名。云中: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和内蒙自治区南部一带地区。生口:活口,即俘虏。

52.上崩:指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死。

53.昭帝:武帝少子刘弗陵。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始元六年(前81年),与匈奴达成和议。

54.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汉朝皇帝游玩射猎的园林。

55.竹帛:古代以竹片或帛绸记事,此代指史籍。

56.丹:朱砂。青:青艧(huò)。都是绘画所用的颜色。此指绘画。

57.驽怯:无能和胆怯。

58.贳(shì):赦免。

59.曹柯之盟:《史记·刺客列传》载,春秋时,曹沬鲁将,与齐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割地求和,但仍用曹沬为将。后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柯邑(时为齐邑,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曹沬持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只得归还鲁地。李陵引此以自比,表示要立功赎罪。

60.京师:京都,指长安。

61.太牢:祭品,即牛、羊、豕三牲。园:陵园。庙:祭祀祖先的祠庙。

62.典属国:官名,掌管依附汉朝的各属国事务。

63.秩:官俸。中(zhòng)二千石:官俸的等级之一,即每月一百八十石,一年合计二千一百六十石。此举整数而言。

.“武留”句:苏武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出使,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还,共十九年。

65.上官桀:武帝末年封安阳侯,与大将霍光同辅昭帝。其子上官安,娶霍光女,生女,为昭帝皇后,安被封桑乐侯。后桀父子欲废昭帝,杀霍光,立燕王。事败,灭宗族。桑弘羊:武帝时任治粟都尉,后因与上官桀等谋立燕王,夺霍光权而被杀。燕王:名旦,武帝第三子。盖主:武帝长女,封鄂邑长公主,因嫁盖侯(王信),故又称盖主。谋反事败,与燕王皆***。

66.霍光:字子孟。武帝时为奉车都尉,后受武帝遗诏辅昭帝。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后又废之,改立宣帝。一切政事都由其决定。

67.大将军:指霍光。长史:指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杨敏。

68.廷尉:掌管刑狱的官。

69.寝:搁置不理。

70.故二千石:即前二千石。宣帝:汉武帝曾孙刘询。

71.食邑:又名***邑、***地。因食其封邑的租税而称。

72.张安世:张汤子,宣帝时拜大司马。故事:指典章制度。

73.先帝:指昭帝。

74.宦者暑:宦者令的衙门。

75.右曹:汉时尚书令下面的加官,为空衔。

76.祭酒:古代祭祀时,必先推年高有德者举酒以祭。后即称年高有德者为“祭酒”。这里是对苏武的尊称。

77.平恩侯:许广汉(一说是许伯)的封号。许是汉宣帝皇后的父亲,平昌侯:王无故的封号。王是汉宣帝的舅舅。乐昌侯:王武的封号。武是王无故的弟弟。韩增、魏相、丙吉:都是宣帝初年的功臣。

78.武***:苏贤的儿子。

79.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神爵,汉宣帝年号。

80.股肱之美:辅佐大臣的功绩。

于三国的成语

《岳飞传》(节选)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祖上世代务农。父亲岳和,常能节衣缩食,接济困危。有人的庄稼侵入他的田地,收割之后归还别人;借贷其钱财者不要求别人偿还。

岳飞出生时,有一大鸟如鲲鹏,从屋顶飞鸣而过,因此取名为岳飞。尚未满月,黄河在内黄一带决堤,大水突然冲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瓮中,被波涛冲到岸上才幸免于难,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岳飞少年时便很有气节抱负,性情深沉淳厚,寡言少语,家庭贫寒而用心读书,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

生下来时就有很大力气,不到二十岁时,就能拉动三百斤的强弓,八石的劲弩。曾向周侗学习射箭,尽得周侗射箭技术,能够左右开弓。

周侗死后,每逢初一、十五日,都要设法买些祭品到周侗的坟上祭奠一番。父亲对此十分赞许,说:“如果将来有一天报效国家,你能够成为为国捐躯的忠义之人吗?”

宣和四年(1122),真定宣抚使刘韦合招募勇敢战士,岳飞前往应征入伍。当时相州有一股以陶俊、贾进和为首的盗贼为祸甚烈,岳飞请求率领二百名士兵前去将其消灭。

先派部分士兵扮作商人进入盗贼活动区,被陶俊等俘去编入部伍。岳飞派遣其余的士兵埋伏在山下,自己亲自率领数十骑逼近敌人营垒挑战。

陶俊出兵应战,岳飞***装不敌引诱敌人,陶俊等果然随后紧追,山下伏兵突然杀出,先前被陶俊掳去的士兵也起而内应,遂将陶俊和贾进和活捉,凯旋而归。

康王赵构至相州,岳飞通过刘浩进见,受命招讨游寇吉倩,吉倩率众三百八十人投降,因功被封为承信郎。率铁骑三百人前往李固渡诱敌,将金兵击败。

随从刘浩解东京开封之围,与金军相持于滑州南,率领一百名骑兵在结冰的河上演习。

敌军突然而至,岳飞对部属说:“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不知我军虚实,应当趁其立足未稳迅速出击。”

于是独自策马向前迎敌。金有一猛将手舞大刀扑面而来,岳飞将其斩于马下,敌人大败而逃。岳飞因此迁为秉义郎,隶属于东京留守宗泽。

转战于开德、曹州,都立有战功,宗泽十分惊奇,说“: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但你喜好野战,却不是万全之计。”

因此将作战阵图传授给岳飞。岳飞说“:摆好阵势再开战,这是用兵的一般法则;要把它运用得巧妙得当,全在于潜心思考,灵活多变。”

宗泽听后深感此话有理。

康王赵构即位以后,岳飞上书数千言,大概意思是说:“陛下已登皇位,社稷有主,已经足以打破敌人奸谋,加上勤王的军队日益集中,而敌人以为我方素来软弱,应该乘金轻敌懈怠之时出兵击之。

黄潜善、汪伯彦之辈不能秉承陛下旨意,图谋恢复故土,而是劝陛下不断南逃,恐不能维系中原父老厚望。

臣希望陛下乘敌巢穴未固之机,率大军北渡,这样将士振奋,士气激昂,中原失地可一举恢复。”书上之后,以小臣越职言事,被剥夺官位,赶出军队。

岳飞投奔河北招讨使张所,张所以国士之礼接待了他,补为修武郎,充任中军统领。张所问道:“你能战过多少敌人?”

岳飞回答说:“勇敢并不能够依恃,用兵作战贵在先定好谋略,古代晋国栾枝用曳柴扬尘的方法战胜楚国,楚国莫敖用***樵之计打败绞国,都是先定谋略取胜的例子。”

张所惊而叹道“:君决非一般行伍中人可比。”岳飞于是劝说张所道“:国家定都开封,凭恃河北才能稳固。

如果占据要冲之地,重兵布列各军事重镇,一城受到敌人包围,则其他城池出兵或扰敌或救援,那么金军就不能窥视河南,而开封这一根本之地便能稳固了。招抚使果能提兵压境,岳飞当唯命是从。”

张所听罢大喜,即将岳飞补为武经郎。

张所命令岳飞随从王彦渡河,进至新乡时,金兵人多势众,王彦不敢前进。岳飞独自率领所部与敌鏖战,夺过敌人大旗挥舞鼓励士气,属下将士***奋勇争先,遂攻拔新乡。

次日,岳飞又与金军战于侯兆川,身受创伤十多处,士卒也都拼力死战,又将金兵击败。

夜晚驻扎在石门山下,有人传言金兵卷土重来,全军都惊恐不安,岳飞镇定自若,坚卧不动,金兵最终并没前来。

粮饷用尽后,岳飞到王彦处乞求拨给粮饷,王彦没有答允。岳飞率兵北进,同金军战于太行山,俘虏金将拓跋耶乌。

驻扎数日后,又同敌人遭遇,岳飞单人独骑手持丈八铁枪,刺死金将黑风大王,敌众大败而逃。

岳飞自知与王彦不和,转而投归宗泽,任留守司统制。宗泽去世后,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岳飞仍任旧职。

建炎二年(1128),岳飞先与金军战于胙城,又战于黑龙潭,都获得大胜。随从闾京力保护宋皇陵,与金大战汜水关,射杀金将,大败其众。

率部驻扎竹芦渡时,与金军相持下不,岳飞选择精锐三百人埋伏在前面山下,命令每人将两束薪草交叉绑缚起来,等到夜半时分,点燃四端将其举起。

金军怀疑宋援兵赶到,大惊而溃散。

建炎三年(1129),寇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人集众五十万人,进攻南薰门。

岳飞所部人马仅有八百,众人都恐惧难以抵挡,岳飞说:“我可以为诸位击败敌人。”于是左手挟弓,右手运矛,横冲敌阵,敌人大乱,大败而散。

又在东明活捉贼首杜叔五、孙海。借补为英州刺史。王善围攻陈州,岳飞与其战于清河,擒获其将领孙胜、孙清,被授予真州刺史。

杜充准备率军南撤建康,岳飞说:“中原之地尺寸不能遗弃,今天部队一移动,这些地方就会被金军占领,将来要想收复,没有数十万军队难以办到。”

杜充不听,岳飞无奈只好随军南归。军队行至铁路步时,遇到贼张用部,至***又遇李成,岳飞与之交战,都取得了胜利。

李成遣精兵轻骑劫夺朝廷犒军财物,岳飞进兵掩击,李成逃往江西。这时朝廷命令杜充守卫建康,金军与李成合军进攻乌江,杜充闭门不出,岳飞哭谏着请求他视察军队,杜充依然不出。

金军于是由马家渡渡江,杜充派岳飞等迎战,王王燮未战先逃,其他将领也都随之溃散,只有岳飞一人独自苦战。

适逢杜充叛变降金之后,诸位将领多怂恿部下剽窃掠夺,只有岳飞所部秋毫无犯。

兀向杭州进军,岳飞率部在广德境内截击,六战皆胜,擒获金将王权,俘虏金军首领四十多人。

岳飞考察其中可以利用的人,用恩惠结交然后将他们遣回金军,让他们在夜间攻打敌营纵火焚烧,岳飞乘乱直击,大败金军。

驻军钟村时,军中没有粮饷,将士忍饥挨饿,但不敢骚扰百姓。金朝所征集的汉族士兵互相传告“:这是岳爷爷的军队。”因此争相前来投降归附。

建炎四年(1130),金兀进攻常州,宜兴县令迎接岳飞部移屯境内。

盗贼郭吉听说岳飞前来,逃入太湖之中,岳飞派遣王贵、傅庆追击打败他们,又派能言善辩的马皋、林聚前去劝说他们全部投降。

有一位名叫张威武的不肯降附,岳飞单人独骑冲入他的营寨,将他斩首。

避乱到此地的百姓得以幸免盗贼祸患,因此画出岳飞像而供奉起来。

金军再次进攻常州,岳飞四战皆胜;尾随追击金军到镇江东,又获得胜利;战于清水亭,又获得大胜,金军横尸遍布十五里。

岳飞上奏说“:建康是要害之地,应选派军队固守,还必须增兵守卫淮河,以保护心腹地区。”被皇帝嘉许***纳。兀率军北撤,岳飞邀击于静安,将金兵打败。

朝廷诏令讨伐戚方,岳飞率三千人在苦岭安营扎寨。戚方逃遁,不久又增加兵力卷土重来,岳飞亲自率兵一千人,与戚方激战数十次,都获得了胜利。

适逢张俊军队来到,戚方于是投降。范宗尹说张俊从浙西来,盛赞岳飞可用,朝廷因此将岳飞擢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岳飞辞谢,请求担承淮南东路一重要而艰难的职务,收复本路所辖州郡,然后伺机北进,渐次收复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沦陷地区。

恰逢金军加紧进攻楚州,形势十分危急,朝廷令张俊率部增援。张俊推辞不去,朝廷于是派遣岳飞前去,同时命令刘光世出兵随后支援岳飞。

岳飞部驻扎在三敦土作为楚州援兵,不久进抵承州,三战三胜,杀死敌将高太保,俘虏敌军首领七十多人。

刘光世等都惧敌不敢前进,岳飞势单力小,楚州终于被金军攻陷。诏令岳飞回军守卫通、泰,并言明能守就守,如守不住,便在沙州保护百姓撤退,伺机掩击敌人。

岳飞认为泰州一带无险阻可以依恃,遂退保柴墟,同金军在南霸桥展开激战,大败金军。在沙州护卫百姓渡江,岳飞率领二百名精锐骑兵殿后,金军不敢逼近。

岳飞因泰州失守请求朝廷处分。

绍兴元年(1131),张俊请让岳飞一同前去讨伐李成。当时李成部将马进侵犯洪州,在西山一带连营结寨。

岳飞说:“敌人贪图立功而不顾后路,如果用骑兵从上流生米渡处过江,出其不意从后面发起攻击,必然能够击败敌人。”

岳飞请求由自己亲自担任先锋,张俊大喜。岳飞身披重甲骑着战马,悄然出现在敌军右翼,突入敌阵之中,所部随之跟进攻击。马进大败,逃往筠州。

岳飞追击抵达城东,贼众出城,布阵连绵长达十五里,岳飞设置伏兵,以红色绸缎做旗帜,上绣“岳”字,挑选二百名骑兵跟随旗帜前进。

敌人认为岳飞兵少可欺,向其发动进攻,预先埋伏的军队突然杀出,敌人大败而逃。岳飞令人大声呼喊“:不愿追随贼寇者坐下,我们不你们。”

于是坐下投降的贼众达到八万多人。马进率领残兵到南康投奔李成。岳飞于夜里领军至朱家山,又斩杀其将领赵万。李成听到马进失败的消息,亲自率领十多万的人马赶来。

岳飞与李成在楼子庄遭遇,大破李成军队,追击斩杀马进。李成败走到蕲州,投降了伪齐***。

张用侵犯江西,张用也是相州人,与岳飞是同乡,岳飞写信劝告他说:“我和你是同乡,以前的南薰门、铁路步之战,都是你所了解的。

今天我在这里,你如果准备决一死战就请出来,不战就请投降。”张用接到岳飞的信后说“:果真是我的再生父母。”于是率众投降。

江、淮平定之后,张俊奏报岳飞战功第一,朝廷封岳飞为神武右军副统制,留守洪州,镇压境内盗贼,授予他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官衔。

建州贼寇范汝为攻陷邵武,江西安抚使李回急告岳飞分兵保卫建昌军及抚州,岳飞派人将“岳”字旗插在城门上,贼众望见,互相告诫不要侵犯。

贼寇同党姚达、饶青逼近建昌,岳飞派遣王万、徐庆率兵讨伐并将他们擒获。因功升为神武副军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贼寇曹成率领部众十余万人,从江西经湖湘,占据道、贺两州。

朝廷命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付给他金字牌、黄旗招安曹成。

曹成听说岳飞将到,惊呼:“岳家军到了。”即刻分路逃跑。岳飞至茶陵,奉诏招安曹成,曹成拒不归降。

岳飞上奏“:近年来多次下命招安,因此盗贼力量强大时便恣行暴虐,力量弱小时就接受招安,如果不加以剿灭铲除,蜂拥而起的盗贼就不可能迅速消灭。”皇帝同意他的意见。

岳飞进入贺州境内,抓获曹成的间谍,捆绑在营帐下。岳飞走出营帐分配粮草,有关官员报告说:“粮食已用尽,怎么办?”

岳飞***装说“:暂返军茶陵。”随即回头看到间谍,又装出因泄露机密而懊丧的神态,跺脚进入营帐,暗地里下令让间谍逃走。

间谍回去告诉曹成,曹成闻讯大喜,约定第二天追击岳飞。岳飞下令士兵早起吃饭,然后悄悄绕岭急行,天色未明,已到太平场,攻破曹成营寨。

曹成依托险阻抵御岳飞军进攻,岳飞指挥军队掩击,敌人大败溃逃。

曹成逃到北藏岭、上梧关一带盘踞,派将迎战岳飞,岳飞不待他摆好阵势就击鼓出击,士兵***奋勇争先,夺占两个关隘。

曹成又从桂岭设寨一直到北藏岭,接连控制隘要通道,亲自率领十多万人守卫蓬头岭。岳飞部仅有八千人,一鼓作气登上山岭,大破曹成大军。曹成逃到连州。

岳飞对张宪等人说:“曹成同伙已经溃散,追上去杀死他们,那么许多胁从者又让人怜悯,放走他们,又会重新聚集起来成为盗贼。

现在派遣你们去诛杀他们的首领而招抚他们的部众,小心不要妄加杀戮,使皇上爱护百姓的仁德受到损害。”

于是张宪自贺州、连州,徐庆自邵州、道州,王贵自郴州、桂州,招降曹成部下二万人,与岳飞在连州会合。进军追击曹成,曹成逃到宣抚司投降。

当时于盛夏季节在有瘴气的地区行师用兵,由于岳飞管理有方,士卒没有一人死于瘟疫。岭表平定,被授予武安军承宣使,屯驻江州。

刚刚入境,安抚使李回命令岳飞捕拿大贼马友、郝通、刘忠、李通、李宗亮、张式,岳飞都一一平定。

绍兴三年(1133)春天,朝廷召岳飞前往行在杭州。

江西宣谕刘大中上奏说“: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当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宁,现在赶往行在,恐怕盗贼会死灰复燃。”

因此岳飞没有成行。当时虔、吉州盗贼联兵寇掠循、梅、广、惠、英、韶、南雄、南安、建昌、汀、邵武等州郡,皇帝专门下令让岳飞前去平定。

岳飞到虔州,固石洞贼寇彭友率领全部人马至雩都迎战,他本人跃马直冲宋军,岳飞指挥士兵在马上把他擒获,其余的贼寇首领退保固石洞。

固石洞地势险峻四周有水环绕,只有一条小路可供往来出入。

岳飞将骑兵在山下列阵,命令他们都拉满弓弦,待到黎明时分,派出敢死队迅速出击登上山顶,敌众大乱,放弃山头四下逃散,被岳飞的骑兵紧紧包围。

贼众呼喊乞求饶命,岳飞下令不要***,接受他们投降。岳飞传授徐庆等人计谋方略,让他们搜捕各地残余的贼寇,都一一攻破并迫使他们投降。

当初,因为隆佑太后曾在此受到惊吓的缘故,皇帝密令岳飞占领虔州城后屠尽城中民众。

岳飞请求诛杀首恶而赦免胁从,高宗不许;岳飞再三恳求,高宗才下令赦免。

城中百姓感激岳飞恩德,绘岳飞像供奉起来,余寇高聚、张成侵犯袁州,岳飞派王贵率军前去将其平定。

这年秋天,岳飞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旗帜赐给岳飞。

朝廷任命他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不久又改任神武后军都统制,仍保留制置使职务,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等部都隶属他统辖。

伪齐派遣李成依仗金兵入侵,攻破襄阳、唐、邓、随、郢等州及信阳军,洞庭湖寇贼杨么也和伪齐勾结,企图顺流而下,李成又打算从江西陆路进攻,直趋两浙和杨么会合。

高宗命令岳飞做好迎击准备。

绍兴四年(1134),朝廷任命岳飞兼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

岳飞上奏说:“襄阳等六郡是恢复中原故地的根本所在,今天应该首先攻取这六郡,以解除心腹之患。李成远逃之后,再增兵湖湘地区,以歼灭所有的盗寇。”

高宗将岳飞的建议告诉赵鼎,赵鼎说:“了解长江上流利害得失,没有人超过岳飞。”于是授予岳飞为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岳飞乘船渡江至江中时,回头对幕僚部属说:“岳飞如不擒获贼寇,再不渡江。”

进抵郢州城下,伪将京超号称“万人敌”,凭借坚城抗拒岳飞。岳飞擂鼓激励士众登城,京超投崖***,收复郢州,派张宪、徐庆前去收复随州。

岳飞率部趋襄阳,李成挥众迎战,左翼靠近襄江,岳飞笑道:“步兵适宜于在险阻地形上作战,骑兵则适宜于在平原旷野的地形上作战。

李成左翼骑兵排列在江岸,右翼步兵排列于平地,虽然拥有十万之众又能有什么作为?”他举起马鞭对王贵说:“你率长枪步兵进攻李成的骑兵。”

又指着牛皋说“:你率骑兵攻击李成的步兵。”

两军交战之后,李成军的战马应枪倒毙,后面的骑兵被挤掉入江中,步兵死亡的人不计其数,李成连夜逃走,岳飞于是收复襄阳。

伪齐刘豫增加李成兵力让他驻守新野,岳飞和王万两面夹击,接连打败李成的军队。

岳飞上奏说“:金人所喜爱的只是子女金帛,他们的意志已经骄逸懈怠;刘豫虽然超越臣子本分建立起伪齐***,但民心始终没有忘记宋朝。

如派出精兵二十万,长驱直捣中原,恢复故疆旧土,实在容易办到。襄阳、随州、郢州土地都十分肥沃,如果实行营田,好处很多。

臣等到粮饷充足之时,即率部过江剿灭敌军。”当时朝廷正重视深入北方的举动,因此营田的议论从此兴盛起来。

岳飞进军邓州,李成和金将刘合孛堇排列营寨抵御岳飞。岳飞派遣王贵、张宪率兵掩击,敌军大败而溃,仅有刘合孛堇一人只身逃脱。

李成的党羽高仲退保邓州城,岳飞率军一鼓作气攻拔邓州城,活捉高仲,收复邓州。

高宗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地说:“我早就听说岳飞行军纪律严明,没想到他也像这样善于攻战破敌。”岳飞又收复唐州、信阳军。

襄汉地区平定之后,岳飞辞去制置使,请求朝廷另外派重臣经营治理荆襄地区,朝廷没有同意。

赵鼎上奏说:“湖北鄂州、岳州是上流最要害的地区,请求命令岳飞屯驻鄂州、岳州,这样不仅江西可以借助他的声势,湖、广、江、浙也可以获得安定。”

于是朝廷将随州、郢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并合为襄阳府路隶属于岳飞,岳飞移驻鄂州,被授予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爵为武昌县开国子。

刘豫合兵包围庐州,高宗亲自写信命令岳飞率部前往解围,岳飞率军赶往庐州,伪齐已驱使五千名铁甲骑兵进逼城下。

岳飞打出“岳”字旗和“精忠”旗,金兵一战即溃,庐州平定。

岳飞上奏说“:襄阳等六郡的民户缺乏耕牛和粮食,请求朝廷酌量贷给官钱,免除他们以前拖欠的公私债务,以招集流亡百姓归业的多少作为考核州县官员政绩优劣的标准。”

绍兴五年(1135),岳飞到朝廷觐见高宗,高宗封岳飞母亲为国夫人;授予岳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爵位为武昌郡开国侯。

又任命他为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命令他招捕杨么。岳飞所部都是西北人,不习惯水上作战,岳飞说“:战斗哪有常规,看你如何运用罢了。”

他先派遣使者前去招谕杨么。贼寇党羽黄佐说:“岳节度使号令如山,如果同他作对,万万没有活命之理,不如前去投降。

节度使诚实而讲信义,必然会好好对待我们。”于是投降。岳飞上表朝廷授予黄佐为武义大夫,自己单人独骑巡视黄佐的部队,抚着黄佐的背说:“你是知道逆顺的人。

果真能立功,封侯又何在话下?我打算派你返回洞庭湖中,看到杨么军中可以制服的就擒获他,能够劝降的就招降他,你看怎么样?”黄佐感激涕零,誓死报效。

当时张浚以都督军事的身份到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说,怀疑岳飞***放纵贼寇,要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抗金将领。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他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宋史》是由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官修正史。

扩展资料

《岳飞传》是其中一篇,属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主要记录了岳飞及子岳云领兵抗金,精忠报国,最后却为奸臣所害的历史资料。

集中反应了元朝的官方观点,给予岳飞以极高的评价。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1-3]?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百度百科_岳飞

胜出必有所长 下一句 或者上一句是什么? 《吴子》全文

背本就末 不避艰险 步步为营 败不旋踵 包藏奸心

不成体统 闭门思愆 步罡踏斗 不遑宁息 不护细行

百举百捷 不急之务 不可造次 不劳而获 避李嫌瓜

不求闻达 并驱争先 背若芒刺 拔十失五 冰散瓦解

兵无常形 并威偶势 半信不信 抱薪救焚 拨云雾见青天

抱玉握珠 不置褒贬 不知所措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残暴不仁

成败得失 成败利钝 赤膊上阵 踌躇不决 长才广度

初出茅庐 仓卒之际 车殆马烦 豺狼当路 长林丰草

沉李浮瓜 草庐三顾 成群结队 超群绝伦 长驱直进

初生牛犊不怕虎 苍生涂炭 初生之犊不惧虎 沉吟不决 出言不逊

粗衣恶食 沉吟未决 车载斗量 短兵接战 淡泊明志

单刀赴会 多端寡要 东荡西除 迭矩重规 叠矩重规

对酒当歌 大惊失色 当今无辈 斗量车载 荡气回肠

豆萁燃豆 断头将军 等闲视之 倒屣相迎 大雨滂沱

蠹政病民 抵足而眠 对症之药 阿党比周 峨冠博带

婀娜多姿 二桃杀三士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反败为胜

风驰电逝 飞遁离俗 反覆无常 浮瓜沉李 反戈一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风激电飞 反客为主 发怒穿冠 防芽遏萌

腹有鳞甲 割肚牵肠 感恩戴德 割恩断义 躬耕乐道

光辉灿烂 诡计多端 根据盘互 贵极人臣 管窥筐举

顾名思义 刮目相看 顾曲周郎 骨肉未寒 鬼神不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共为唇齿 各为其主 贵远贱近 甘雨随车

公诸同好 画饼充饥 魂不守舍 缓兵之计 虎超龙骧

后患无穷 虎踞鲸吞 黄口孺子 含蓼问疾 虎入羊群

户枢不朽 祸生肘腋 撼天震地 互为表里 华屋丘墟

华屋山丘 悔之无及 坚壁清野 精贯白日 矜功伐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将功赎罪 酒酣耳热 见机而作 竭尽心力

兢兢翼翼 锦囊妙计 旌旗卷舒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积思广益 ***手于人 煎水作冰 荆山之玉 箕山之志

极天际地 ***途灭虢 吉凶祸福 急于求成 举止失措

箭在弦上 开诚布公 刻肌刻骨 枯木生花 开门揖盗

孔孟之道 旷若发蒙 枯树生华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论功行赏 落荒而逃 落荒而走 老骥伏枥 泪流满面

老弱残兵 令人切齿 老生常谈 立身扬名 蓝田生玉

雷霆之怒 临危不顾 略无忌惮 临危受命 龙骧虎步

良药苦口 名不副实 名不虚传 目不邪视 秘而不宣

毛发之功 灭虢取虞 毛骨悚然 妙绝时人 暮景桑榆

闷闷不乐 明眸善睐 漫山遍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途知返

门无杂宾 民殷国富 沐雨栉风 鸟尽弓藏 怒气填胸

牛蹄中鱼 难以预料 男尊女卑 剖蚌求珠 剖肝沥胆

片甲不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 攀龙附骥 披露腹心 翩若惊鸿

泼油救火 弃暗投明 穷兵黩武 强词夺理 轻才好施

切齿痛恨 清尘浊水 秋风扫落叶 倾家荡产 亲临其境

七擒七纵 凄然泪下 樵苏不爨 翘首企足 翘首引领

情同骨肉 求田问舍 去邪归正 弃瑕录用 禽息鸟视

器小易盈 器宇不凡 气涌如山 器宇轩昂 青蝇之吊

翘足引领 肉颤心惊 人各有志 如饥似渴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柔能克刚 燃萁之敏 忍辱负重 如石投水 忍无可忍

如鱼得水 仁义之兵 任重才轻 市不二价 誓不两立

背本就末 不避艰险 步步为营 败不旋踵 包藏奸心

不成体统 闭门思愆 步罡踏斗 不遑宁息 不护细行

百举百捷 不急之务 不可造次 不劳而获 避李嫌瓜

不求闻达 并驱争先 背若芒刺 拔十失五 冰散瓦解

兵无常形 并威偶势 半信不信 抱薪救焚 拨云雾见青天

抱玉握珠 不置褒贬 不知所措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残暴不仁

成败得失 成败利钝 赤膊上阵 踌躇不决 长才广度

初出茅庐 仓卒之际 车殆马烦 豺狼当路 长林丰草

沉李浮瓜 草庐三顾 成群结队 超群绝伦 长驱直进

初生牛犊不怕虎 苍生涂炭 初生之犊不惧虎 沉吟不决 出言不逊

粗衣恶食 沉吟未决 车载斗量 短兵接战 淡泊明志

单刀赴会 多端寡要 东荡西除 迭矩重规 叠矩重规

对酒当歌 大惊失色 当今无辈 斗量车载 荡气回肠

豆萁燃豆 断头将军 等闲视之 倒屣相迎 大雨滂沱

蠹政病民 抵足而眠 对症之药 阿党比周 峨冠博带

婀娜多姿 二桃杀三士 恩威并行 恩威并用 反败为胜

风驰电逝 飞遁离俗 反覆无常 浮瓜沉李 反戈一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风激电飞 反客为主 发怒穿冠 防芽遏萌

腹有鳞甲 割肚牵肠 感恩戴德 割恩断义 躬耕乐道

光辉灿烂 诡计多端 根据盘互 贵极人臣 管窥筐举

顾名思义 刮目相看 顾曲周郎 骨肉未寒 鬼神不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共为唇齿 各为其主 贵远贱近 甘雨随车

公诸同好 画饼充饥 魂不守舍 缓兵之计 虎超龙骧

后患无穷 虎踞鲸吞 黄口孺子 含蓼问疾 虎入羊群

户枢不朽 祸生肘腋 撼天震地 互为表里 华屋丘墟

华屋山丘 悔之无及 坚壁清野 精贯白日 矜功伐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将功赎罪 酒酣耳热 见机而作 竭尽心力

兢兢翼翼 锦囊妙计 旌旗卷舒 计日而待 集思广益

积思广益 ***手于人 煎水作冰 荆山之玉 箕山之志

极天际地 ***途灭虢 吉凶祸福 急于求成 举止失措

箭在弦上 开诚布公 刻肌刻骨 枯木生花 开门揖盗

孔孟之道 旷若发蒙 枯树生华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论功行赏 落荒而逃 落荒而走 老骥伏枥 泪流满面

老弱残兵 令人切齿 老生常谈 立身扬名 蓝田生玉

雷霆之怒 临危不顾 略无忌惮 临危受命 龙骧虎步

良药苦口 名不副实 名不虚传 目不邪视 秘而不宣

毛发之功 灭虢取虞 毛骨悚然 妙绝时人 暮景桑榆

闷闷不乐 明眸善睐 漫山遍野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迷途知返

门无杂宾 民殷国富 沐雨栉风 鸟尽弓藏 怒气填胸

牛蹄中鱼 难以预料 男尊女卑 剖蚌求珠 剖肝沥胆

片甲不回 赔了夫人又折兵 攀龙附骥 披露腹心 翩若惊鸿

泼油救火 弃暗投明 穷兵黩武 强词夺理 轻才好施

切齿痛恨 清尘浊水 秋风扫落叶 倾家荡产 亲临其境

七擒七纵 凄然泪下 樵苏不爨 翘首企足 翘首引领

情同骨肉 求田问舍 去邪归正 弃瑕录用 禽息鸟视

器小易盈 器宇不凡 气涌如山 器宇轩昂 青蝇之吊

翘足引领 肉颤心惊 人各有志 如饥似渴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柔能克刚 燃萁之敏 忍辱负重 如石投水 忍无可忍

如鱼得水 仁义之兵 任重才轻 市不二价 誓不两立

死不瞑目 手不释卷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素不相识 首当其冲

死而复生 三顾茅庐 神鬼难测 尸横遍野 手挥目送

四海飘零 势合形离 色厉胆薄 拭目以待 司马昭之心

势如水火 释生取义 十鼠同穴 事生肘腋 手无寸铁

声威大震 视微知著 所向无敌 率由旧则 事与愿违

矢在弦上 天崩地塌 土鸡瓦犬 土龙刍狗 图谋不轨

体无完肤 谈笑自若 童颜鹤发 天震地骇 卧床不起

望风而逃 望风希指 为虎添翼 位极人臣 为民除害

无名小卒 污泥浊水 万全之策 万全之计 文人相轻

万死不辞 无所不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物伤其类 问舍求田

物是人非 围魏救赵 舞文弄墨 万绪千端 万绪千头

危在旦夕 妄自菲薄 忘战者危 笑傲风月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喜不自胜 心胆俱裂 虚废词说 熏风解愠

心怀叵测 血流成河 先礼后兵 啸侣命俦 循名考实

喜怒不形于色 揎拳裸袖 学如登山 笑容可掬 心如铁石

心术不正 小受大走 虚虚实实 薰莸不同器 熏莸不同器

薰莸同器 熏莸同器 形影相吊 闲杂人等 寻章摘句

易地而处 勇而无谋 扬幡招魂 鱼贯而入 言过其实

隐介藏形 衣架饭囊 有机可乘 养精蓄锐 以卵击石

掩目捕雀 月明星稀 一面之词 意气风发 偃旗息鼓

以柔克刚 晏然自若 一身是胆 以石投水 佯输诈败

扬汤止沸 一心一意 一行作吏 衣绣昼行 要言不烦

引喻失义 有勇有谋 摇摇欲坠 刖趾适履 执鞭随镫

诛暴讨逆 逐臭之夫 珠翠之珍 张灯结彩 坐而待毙

坐而待弊 众寡不敌 枝干相持 左顾右盼 自高自大

纵虎归山 作奸犯科 铸剑为犁 总角之好 政令不一

指鹿作马 钟鸣漏尽 众难群疑 指日可待 走石飞沙

壮士解腕 枕石漱流 志同道合 自投罗网 赃污狼藉

壮心不已 自新之路 恣意妄为 知遇之恩 肘腋之患

正言直谏 孜孜不倦 冢中枯骨

附全文:

●图国第一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炼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掩户,缦轮笼毂,观之于目则不丽,乘之于国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矣。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矣。”

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崇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馀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民知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吴子曰:“夫道者,所以反本复始;义者,所以行事立功;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若行不合道,举不合义,而处大居贵,患必及之。是以圣人绥之以道,理之以义,动之以礼,抚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则兴,废之则衰。故成汤讨桀而夏民喜说,周武伐纣而殷人不非;举顺天人,故能然矣。”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跳以守矣。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吴子曰:“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德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乱曰义,恃众以伐曰强,因怒兴师曰刚,弃礼贪利曰暴,国乱人疲,举事动众曰逆。五者之数,各有其道:义必以礼服,强必以谦服,刚必以辞服,暴必以诈服,逆必以权服。”

武侯问曰:“愿闻治兵、料人、固国之道。”起对曰:“古之明王,必谨君臣之礼,饰上下之仪,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昔齐桓募士五万,以霸诸侯。晋文召为前行四万,以获其志。秦缪置陷陈三万,以服邻敌。故强国之君,必料其民。民有胆勇气力者,聚为一卒。乐以进战效力以显其忠勇者,聚为一卒。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王臣失位而欲见功于上者,聚为一卒。弃城去守,欲除其丑者,聚为一卒。此五者军之练锐也。有此三千人,内出可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矣。”

武侯曰:“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起对曰:“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也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五,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

●料敌第二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据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

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

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战争,其军可败。

燕性悫,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

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阵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或以击倍。”武侯曰“善!”

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寤迁,刊木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渴,薪刍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曰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孤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勿疑。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萁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起对曰:“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士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治兵第三

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阴阳,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令制远,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吴子曰:“夫人当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用授其兵。是谓将事。”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办,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差别。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以待之。”

琥侯问曰:“凡畜卒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烧,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勿劳马;常令有馀,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论将第四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众,在于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士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谓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辑,士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战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而忽名,可货而赂;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而取;

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沉;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飚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对之,其术如何?”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见其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也。若其众权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应变第五

武侯问曰:“车坚马良,将勇兵强,卒遇敌人,乱而失行,则如之何?”起对曰:“凡战之法,昼以旌旗幡麾为节,夜以金鼓笳笛为节。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则进,金之则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从令者诛。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

武侯问曰:“若敌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避之于易,邀之于阨。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阨;以士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今有少年卒起,击金鸣鼓于阨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故曰:‘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

武侯问曰:“有师甚众,既武且勇,背大险阻,右山左水;深沟高垒,守以强弩;退如山移,进如风雨;粮食又多,难与长守。”对曰:“大哉问乎!非此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之所加。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谍,以观其虑。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必有其利。此击强之道也。”

武侯问曰:“敌近而薄我,欲去无路;我众甚惧,为之奈何?”对曰:“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从之无息,虽众可服。”

武侯问曰:“若遇敌于溪谷之间,谤多险阻,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起对曰:“遇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选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勿疑。”

武侯问曰:“左右高山,地甚狭迫,卒遇敌人,击之不敢,去之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谷战,虽众不用。募吾材士,与敌相当,轻足利兵,以为前行,分车列骑,隐于四旁,相去数里,无见其兵,敌必坚陈,进退不敢。于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此谷战之法也。”

武侯问曰:“吾与敌相遇大水之泽,倾轮没辕,水薄车骑,舟楫不设,进退不得,为之奈何?”起对曰:“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傍。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武侯问曰:“天久连雨,马陷车止,四面受敌,三军惊骇,为之奈何?”起对曰:“凡用车者,阴湿则停,阳燥则起,贵高贱下,驰其强车,若进若止,必从其道。敌人若起,必逐其迹。”

武侯问曰:“暴寇卒来,掠吾田野,取吾牛羊,则如之何?”起对曰:“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彼将暮去,其装必重,其心必恐,还退务速,必有不属,追而击之,其兵可覆。

吴子曰:“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栗、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其有请降,许而安之。”

●励士第六

武侯问曰:“严刑明赏,足以胜乎?”起对曰:“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

武侯曰:“致之奈何?”对曰:“君举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减;无功坐后行,肴席无重器。飨毕而出,又颁赐有功者父母妻子于庙门外,亦以功为差。有死事之家,岁被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于心。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武侯召吴起而谓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对曰:“臣闻人有短长,气有盛衰。君试发无功者五万人,臣请率以当之脱其不胜,取笑于诸侯,失权于天下矣。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忌其暴起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惧千夫。今臣以五万之众为一死贼,率以讨之,固难敌矣。”

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此励土之功也。先战一日,吴起令三军曰;“诸吏士当从,受驰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故战之日,其令不烦而威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