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锦列绣,雕缋满眼指的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_小儿去虫的颗粒

tamoadmin 成语谚语 2024-06-28 0
  1. 绮丽的论述
  2. 《南史》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3. 陶渊明与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上的区别是什么?
  4.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人物生平及成就
  5. 诗歌的艺术成就
  6. 谢灵运永嘉经典诗句
  7. ?铺锦列绣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8. 中国古典艺术的现代意义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谢灵运和谢眺诗歌创作的异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对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带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产生。真正大力创作出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谢灵运;继承和发展谢灵运的诗风,并开创新诗体的则是谢眺,历史上把这两人和称“大谢”、“小谢”。大小谢都是山水诗方面的的代表人物,对山水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同是山水诗人,但他们的创作风格却有异同。

首先看他们相近之处:

铺锦列绣,雕缋满眼指的是对哪个诗人的评价_小儿去虫的颗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两人的语言清新、细腻。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大谢”诗中许多时代传诵的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声春草,园柳便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等,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如《南史·颜延之传》记载:“延之尝问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此外,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镂金”‘’‘’‘’‘’‘’‘同样,谢眺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也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眺说“好诗园美流转如弹丸”

2、大谢、小谢都有着高超的描募技巧,都是善于溶裁警句的好手。

以上是“两谢”创作中相同之处,虽然同是山水诗人,但他们之间的创作始终是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谢灵运的诗中,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没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的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且以他的名作《登池上楼》为例: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远?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诗人在此诗的前六句,援引《易经》卦义,递进地表达了自己被贬永嘉时的矛盾痛苦心情,层层深入,按方东树的说法,是“起二句,横空突写,兼比兴。三四即借引入己。五六又申所以愧作。凡六句,三层承递,为第一段。何等细!” 到了七八两句,诗人以“卧?对空林”来交代了自己身心俱损的生理状况。接着,就进入了写景,因“褰开暂窥临”而有机会“举目眺远?”,感受到了“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的新春气氛,进而体会到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蓬勃生机。这种生趣昂然的新春气息,使诗人的郁闷得以抒解,痛苦得以消除,但也触动了谢客的思乡之情,思友之情,引发了挥之不去,驱之不散的愁绪。最后,诗人只能以“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来自我解嘲。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心境由仕途失意的苦闷逐渐达到化解的过程,而消解的媒介就是初春时节的自然景物。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中的景物并非单纯的景物,也不只是诗人对某一景物的感受印象,而是谢客对自然景物“静观默察”后,内心状态的某种象征。

换言之,谢客山水诗中的`物我关系是分开的,而非融合为一的。吕正惠对此有一段精辟的分析

谢灵运的文字工夫所要捕捉的“事物”有两层,第一层是他所观察的大自然,第二层则是那个正在观察大自然的“我”。只有深入到第二层,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谢灵运。

而谢眺则与谢灵运相反,虽然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有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做客观描绘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书法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拓展:

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 1卷),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

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

谢灵运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谢灵运早年信奉佛道,曾注释过《金刚般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有《辩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36卷,已佚。《隋书·经籍志》又著录有《谢灵运集》19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谢康公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献吉等辑刻的《谢康乐集》。近人黄节也作有《谢康乐诗注》等。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总结: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绮丽的论述

拟行路难·其四作者:

(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

中国南北朝诗人。宋元嘉(424年—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465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

的诗主要学习张协和张华,善于摹写形状。宋颜延之问己与谢灵运优劣于,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胡应麟《诗薮》称其“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著有《鲍参军集》。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有个妹妹叫鲍令晖,是著名女诗人。

《南史》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绮丽”本指绮靡华丽,例如李白《古风》之一云:“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杜甫《偶题》亦云:“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一般多指六朝华艳绮靡、***丽竞繁之作,既颇多富贵气,而人为雕琢之痕迹亦较显露。如批评颜延之所说:“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然而,《诗品》中之“绮丽”则不同,诚如《皋解》所说:“此言富贵华美,出于天然,不是以堆金积玉为工。”亦如《浅解》所云:“文绮光丽,此本然之绮丽,非同外至之绮丽。”。

王昌龄《西宫春怨》诗云:“西宫夜尽百花香,欲卷朱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月色隐昭阳。”并无浓墨艳彩,而绮丽风光,自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陶渊明与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上的区别是什么?

 颜延之沈怀文周朗

后为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及武帝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庆殊命。行至洛阳,周视故宫室,尽为禾黍,凄然咏黍离篇。道中作诗二首,为谢晦、傅亮所赏。

武帝受命,补太子舍人。雁门周续之隐庐山,儒学着称。永初中,征诣都下,开馆以居之。武帝亲幸,朝彦毕至。延之宫官列卑,引升上席。上使问续之三义,续之雅仗辞辩,延之每以简要连挫续之。上又使还自敷释,言约理畅,莫不称善。再迁太子中舍人。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不为之下,亮甚疾焉。庐陵王义真待之甚厚,徐羡之等疑延之为同异,意甚不悦。

少帝即位,累迁始安太守。领军将军谢晦谓延之曰:「昔荀勖忌阮咸,斥为始平郡,今卿又为始安,可谓'二始'。」黄门郎殷景仁亦谓之曰:「所谓人恶俊异,世疵文雅。」延之之郡,道经汨潭,为湘州刺史张邵祭屈原文以致其意。

元嘉三年,羡之等诛,征为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赏遇甚厚。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延之忿于众中折之曰:「昔陈元方与孔元骏齐年文学,元骏拜元方于牀下,今君何得不见拜?「淑无以对。

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又少经为湛父柳后将军主簿,至是谓湛曰:「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耳。」湛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延之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咏嵇康云:「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咏阮籍云:「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咏阮咸云:「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咏刘伶云:「韬精日沈饮,谁知非荒宴。」此四句盖自序也。湛及义康以其辞旨不逊,大怒,欲黜为远郡。文帝与义康诏曰:「宜令思愆里闾,犹复不悛,当驱往东土;乃至难恕者,自可随事录之。」于是延之屏居不豫人间者七载。

中书令王球以名公子遗务事外,与延之雅相爱好,每振其罄匮。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皆取义熙元年除身。以延之兼侍中,邑吏送札,延之醉,投札于地曰:「颜延之未能事生,焉能事死。」文帝尝召延之,传诏频不见,常日但酒店裸袒挽歌,了不应对,他日醉醒乃见。帝尝问以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啜得臣义,跃得臣酒。」何尚之嘲曰:「谁得卿狂?」答曰:「其狂不可及。」尚之为侍中在直,延之以醉诣焉。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尚之谓左右曰:「此人醉甚可畏。」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

刘湛诛后,起延之为始兴王浚后军咨议参军、御史中丞。在任从容,无所举奏。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何尚之素与延之狎,书与王球曰:「延之有后命,教府无复光晖。」坐启买人田不肯还直,尚书左丞荀赤松奏之曰:「求田问舍,前贤所鄙。延之唯利是视,轻冒陈闻,依傍诏恩,抵捍余直,垂及周年,犹不毕了。昧利苟得,无所顾忌。延之昔坐事屏斥,复蒙抽进,而曾不悛革,怨诽无已。交游阘茸,沈迷曲蘖,横兴讥谤,诋毁朝士。仰窃过荣,增愤薄之性,私恃顾眄,成强梁之心。外示寡求,内怀奔竞,干禄祈迁,不知极已。预宴班觞,肆詈上席。山海容含,每存遵养。爱兼雕虫,未忍遐弃。而骄放不节,日月弥甚。臣闻声问过情,孟轲所耻,况声非外来,问由己出。虽心智薄劣,而高自比拟,客气虚张,曾无愧畏。岂可复弼亮五教,增耀台阶。请以延之讼田不实,妄干天听,以强陵弱,免所居官。」诏可。后为秘书监,光禄勋,太常。时沙门释慧琳以才学为文帝所赏,朝廷政事多与之谋,遂士庶归仰。上每引见,常升独榻,延之甚疾焉。因醉白上曰:「昔同子参乘,袁丝正色。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上变色。

延之性既褊激,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回隐,故论者多不与之,谓之颜彪。居身俭约,不营财利,布衣蔬食,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三十年,致事。

元凶弑立,以为光禄大夫。长子竣为孝武南中郎咨议参军。及义师入讨,竣定密谋,兼造书檄。劭召延之示以檄文,问曰:「此笔谁造?」延之曰:「竣之笔也。」又问:「何以知之?」曰:「竣笔体,臣不容不识。」劭又曰:「言辞何至乃尔?」延之曰:「竣尚不顾老臣,何能为陛下。」劭意乃释,由是得免。

孝武登阼,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竣既贵重,权倾一朝,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常乘羸牛车,逢竣卤簿,即屏住道侧。又好骑马遨游里巷,遇知旧辄据鞍索酒,得必倾尽,欣然自得。尝语竣曰:「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见竣起宅,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表解师职,加给亲信二十人。尝早候竣,遇宾客盈门,竣方卧不起,延之怒曰:「恭敬撙节,福之基也。骄佷傲慢,祸之始也。况出粪土之中,而升云霞之上,傲不可长,其能久乎。」

延之有爱姬,非姬食不饱,寝不安。姬凭宠,尝荡延之坠牀致损,竣杀之。延之痛惜甚至,常坐灵上哭曰:「贵人杀汝,非我杀汝。」以冬日临哭,忽见妾排屏风以压延之,延之惧坠地,因病。孝建三年卒,年七十三。赠特进,諡曰宪子。

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辞***齐名,而迟速县绝。文帝尝各敕拟乐府北上篇,延之受诏便成,灵运久之乃就。延之尝问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延之每薄汤惠休诗,谓人曰:「惠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方当误后生。」是时议者以延之、灵运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江右称潘、陆,江左称颜、谢焉。竣字士逊,延之长子也。早有文义,为宋孝武帝抚军主簿,甚被嘉遇,竣亦尽心补益。元嘉中,上不欲诸王各立朋党,将召竣补尚书郎。江湛以为在府有称,不宜回改,乃止。随府转安北、镇军、北中郎府主簿。

初,沙门释僧含精有学义,谓竣曰:「贫道常见谶记,当有***应符,名称次第,属在殿下。」后竣在彭城,尝于亲人叙之,言遂宣布,闻于文帝。时元凶巫蛊事已发,故上不加推案。

孝武镇寻阳,迁南中郎记室。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职,赐***未发,而文帝崩问至,孝武举兵入讨,转咨议参军,领录事,任总内外,并造檄书。孝武发寻阳,便有疾,自沈庆之以下并不堪相见,唯竣出入卧内,断决军机。时孝武屡经危笃,不任咨禀,凡厥众务,竣皆专断施行

孝武践阼,历侍中、左卫将军,封建城县侯。孝建元年,转吏部尚书,领骁骑将军,留心选举,自强不息。任遇既隆,奏无不可。后谢庄代竣领选,意多不行。竣容貌严毅;庄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人言颜竣瞋而与人官,谢庄笑而不与人官。

郡王义宣、臧质等反,以竣兼领右将军。义宣、质诸子藏匿建康、秣陵、湖熟、江宁县界,孝武大怒,免丹阳尹褚湛之官,收四县官长,以竣为丹阳尹,加散骑常侍。

先是,竣未有子,而大司马江夏王义恭诸子为元凶所杀,至是各产男,上自为制名,名义恭子为伯禽,以比鲁公伯禽,周公之子。名竣子为辟强,以比汉侍中辟强,张良之子也。

先是,元嘉中铸四铢钱,轮郭形制与五铢同,用费损无利,故百姓不盗铸。及孝武即位,又铸孝建四铢,所铸钱形式薄小,轮郭不成,于是人间盗铸者杂以铅锡,并不牢固。又翦凿古钱以取其铜,钱转薄小,稍违官式。虽重制严刑,人吏官长坐死免者相系,而盗铸弥甚,百物踊贵,人患苦之。乃立品格,薄小无轮郭者悉加禁断。始兴公沈庆之议:「宜听人铸钱。置署,乐铸之家皆居署内。去春所禁新品,一时施用,今铸悉依此格。万税三千,严检盗铸,并禁翦凿。数年之间,公私丰赡,铜尽事息,奸伪自止。禁铸则铜转成器,开铸则器化为财。」上下其事于公卿,竣议曰:「今云开署放铸,诚所欲同,但虑***山事绝,器用日耗。铜既转少,器亦弥贵。设器直一千,则铸之减半,为之无利,虽令不行。」时议者又以铜难得,欲铸二铢钱。竣又议曰:「今铸二铢,恣行新细,于官无解于乏,而人奸巧大兴,天下之货将糜碎至尽。空曰严禁,而利深难绝,不过一二年间,其弊不可复救。此其甚不可一也。使奸人意骋,而贻厥愆谋,此又甚不可二也。富商得志,贫人因窘,此又甚不可三也。若使交益深重,尚不可行,况又未见利,而众弊如此,失算当时,取笑百代乎。」前废帝即位,铸二铢,形式转细,官钱每出,人间即模效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郭,不磨鑢,如今之翦凿者,谓之耒子钱。景和元年,沈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败,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劣于此者谓之綖环钱。贯之以缕,入水不沈,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斗米一万,商货不行。明帝初,唯禁鹅眼、綖环,其余皆通用。复禁人铸,官署亦废,寻复普断,唯用古钱。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人物生平及成就

1、陶渊明与谢灵运对山水田园的审美态度和心情上的区别: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诗人,抒写了大量以农民生活、生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历来的文学史家称其为隐逸诗人。他因为厌倦了官场巾的迎来送往,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决心归隐。

谢灵运的寄情山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本不想如此,但因为仕途败落,只有把满腹的心事诉之于山水,才能。然而表面的平静难以掩盖其对政治的热衷之情,于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犹如一只失群的孤雁,百般无奈。

2、对玄言诗的继承和发展上的区别:

陶渊明继承和发展了玄言诗,将玄言诗融入日常生活中。从这种观念中引导出人对自然的体悟、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观念。

东晋玄言诗也因此又酝酿着一种新的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山水诗的萌芽。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山水诗的分支,与玄言诗同样有直接的关系。

谢灵运则一扫玄言诗的“淡乎寡味”,将山水描写变成诗的主体,使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而获得新的生命。他的诗是先大肆写景,再总结谈玄,山水是他悟道德手段。

3、在语言、辞藻运用上的区别:

谢灵运在对大自然的描绘中,喜欢用各种较生僻难懂的字词,描述一般人少见或难见的事物,以炫耀自己的博识才气。谢灵运是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赋家。汉赋那种铺排扬厉的风气到他的手中虽已减弱但并未绝迹。

陶诗大量***用俚语、俗语和口语入诗,语言纯以自然本色的朴素美取胜。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华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和僻字生词。陶诗所选择的词语大都是一些朴实常见的词语,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词语,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新鲜的感觉,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自然。

百度百科——陶渊明

百度百科——谢灵运

诗歌的艺术成就

人物生平

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祖籍陈郡阳夏。原名谢公义,字灵运。父谢~,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v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谢灵运小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灵运“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二十岁,出任琅e王、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军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v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义熙二年(406年),谢灵运出仕。义熙三年(407年)改任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义熙八年(413年)刘毅反刘裕,兵败***,谢灵运返京任秘书丞。义熙十一年(416年),谢灵运转任中书侍郎。义熙十四年(419年),刘裕在彭城建宋国,谢灵运任宋国黄门侍郎。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食邑五百户,任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宋少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郡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任命他为秘书监,始不肯就任,经光禄大夫范泰的催促,于元嘉八年(431年)就职。

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诛权臣徐羡之等,召谢灵运回朝,谢灵运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多称疾不上朝而肆意遨游。借文帝讽旨令其自解之机,请病***东归,二次隐居故乡。因日夜游宴,谢灵运于元嘉五年(428年)被免职。元嘉八年(431年),因决湖造田之事,谢灵运被会稽太守孟告发 ,他上书申辩 。文帝知其被诬,未予追究,任其为临川内史。但他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司徒刘义康遣使收录,谢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被文帝以“叛逆”罪名,终年四十九岁。谢灵运颇信佛教、道教,生得一副美须,死前布施,捐出自己的胡须,装饰南海祗洹寺的维摩诘菩萨佛像。唐时,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将维摩诘菩萨佛像之须,剪取一半,以备斗草之用。又恐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今遂绝。

主要成就

文学

谢灵运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的乐府诗,唱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方、李J、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南史?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此外,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镂金”;钟嵘说谢诗 “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萧纲也说 “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一方面,与颜诗的“铺锦列绣”、“雕缋满眼”相比,谢诗显得“自然”;另一方面,当人们读厌了那些 “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而一接触到谢诗中那些山姿水态与典丽新声时,自然会感到鲜丽清新、自然可爱。关于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苏武那种“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自然,而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所谓“作用”,就是经营安排、琢磨锻炼。以此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王世贞说:谢灵运诗“至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馀子所可及也”

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而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的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姿水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极貌以写物”(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和“尚巧似”(锺嵘《诗品》上)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馀力地勾勒描绘,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如其《入彭蠡湖口》,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划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 “崩奔”、月下哀的悲鸣之声、“绿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诗,于山水景物的描摹更加细致入微、

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其语言工整精练,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尤其是“池塘生春草”更是意象清新,天然浑成,深得后人激赏。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首一条玄言的尾巴。如其著名的《登池上楼》。

但由于过分追求新奇,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疏莫通其义”之弊。清汪师韩《诗学纂闻?谢诗累句》曾指摘谢诗中“不成句法”、“拙劣强凑”、“了无生气”之处达五十馀条。虽不免过分,但有些的确是符合实际的。然而尽管如此,谢灵运的诗正如钟嵘所说:“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谢灵运的诗,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而且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唐释皎然誉之为“诗中之日月”,“上蹑 *** ,下超魏晋”,虽未免过誉,但谢灵运毕竟为山水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正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如果说陶渊明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的话,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启了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在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表现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审美情趣,出现了“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和“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这一新的特征乃是伴随着山水诗的发展而出现的创新现象。这新的特征成为 “诗运转关”的关键因素,它深深地影响着南朝一代诗风,成为南朝诗风的主流。而且这种诗风对后来盛唐诗风的形成,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

藏书

谢灵运录秘阁图书14582卷,另有佛经书籍438卷,分为5帙。比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四部书目》著录更为宏富。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元嘉八年(431年)就职秘书监,开始率人整理秘阁图书、补足旧文。在殷淳等目录学家的协助下,于元嘉八年(431)冬编撰出《秘阁四部目录》。

谢灵运永嘉经典诗句

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诗歌。 的诗多为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其代表作。其中有些诗抒发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当权、篡乱不已的黑暗时代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如第4首;有些诗表现了他在门阀制度压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强的性格,反映了他与黑暗现实的尖锐对立,如第6首;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 除此之外,的《代东武吟》、《代苦热行》、《代出自荆北门行》等还反映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他的报国壮志。这类诗对唐代的边塞诗颇有影响。的诗多为五言和七言。其中七言诗变句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奠定了后世七言古诗的基本形式。 的诗主要学习张协和张华,善于摹写形状。宋颜延之问己与谢灵运优劣于,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胡应麟《诗薮》称其“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著有《鲍参军集》。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有个妹妹叫鲍令晖,是著名女诗人。

?铺锦列绣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1. 谢灵运关于永嘉的诗句

谢灵运关于永嘉的诗句 1.谢灵运描写永嘉的诗句有哪些

1、《述祖德诗》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崩腾永嘉末,逼迫太元始。

河外无反正,江介有戚圯。

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

秦赵欣来苏,燕魏迟文轨。

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

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随山疏浚潭,傍岩艺枌梓。

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

2、《答中书诗》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悬圃树瑶,昆山挺玉。

流***神皋,列秀华岳。

休哉美宝,擢颖昌族。

灼灼风徽,******文牍。

3、《赠安成诗》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相彼景响,有比形声。

始云同宗,终焉友生。

棠棣隆亲,頍弁鉴情。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

4、《答谢谘议》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告离甫尔,荏冉回周。

怀风感迁,思我良畴。

岂其无人,莫与好仇。

孰曰晏安,神往形留。

5、《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2.谢灵运描写永嘉的诗句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

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南史·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此外,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镂金”;钟嵘说谢诗“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萧纲也说“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一方面,与颜诗的“铺锦列绣”、“雕缋满眼”相比,谢诗显得“自然”;另一方面,当人们读厌了那些“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而一接触到谢诗中那些山姿水态与典丽新声时,自然会感到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关于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苏武那种“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自然,而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所谓“作用”,就是经营安排、琢磨锻炼。

以此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王世贞说:谢灵运诗“至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馀子所可及也”。

3.谢灵运描写永嘉的诗句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

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南史·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此外,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镂金”;钟嵘说谢诗“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萧纲也说“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一方面,与颜诗的“铺锦列绣”、“雕缋满眼”相比,谢诗显得“自然”;另一方面,当人们读厌了那些“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而一接触到谢诗中那些山姿水态与典丽新声时,自然会感到鲜丽清新、自然可爱。

关于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苏武那种“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自然,而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所谓“作用”,就是经营安排、琢磨锻炼。

以此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王世贞说:谢灵运诗“至秾丽之极而反若平淡,琢磨之极而更似天然,则非馀子所可及也”。

4.谢灵运写的永嘉山水诗有哪些

《登石门最高顶》、《石室山》、《登永嘉绿嶂山》、《石门岩上宿》、《登池上楼》

登石门最高顶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对岭归回溪.

长林罗户庭,积石拥阶基.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阶迷.

来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嗷嗷夜猿啼.

沉冥岂别理,宁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千,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石室山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

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虚泛经千载,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

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

注:石室山,今大若岩

登永嘉绿嶂山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经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署,蔽翳皆周悉.

《盅》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恰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注:绿嶂山,今上塘镇东北部

石门岩上宿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螟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远.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幽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5.有谁可以提供关于永嘉的谢灵运的诗歌

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谢灵运(385—433),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孙子,小名客儿,年长后袭封为康乐公,后降为康乐侯,因此世人都称他为“谢康乐”。

谢灵运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文字之美与颜延之并称江左第一,名动京师。但由于他在政治上所代表的王、谢等门阀世族,与当时执政的出身比较寒微的刘宋王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虽然自恃甚高,以为可以参与政要,但却一直不被重用,于是造成性情偏激,常怀愤愤,少帝时出为永嘉太守,不久辞官,隐居会稽,文帝时为临川内史,最后在官场倾轧中被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政治上的不得志,使谢灵运转而将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并在诗歌领域中成为一代巨匠。 谢灵运在晋宋之际诗名最高。

他以大量山水诗打破了东晋玄言诗的统治,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技巧,对后代诗人有很大的影响。谢诗中许多世代传颂的名句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等,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

《南史·颜延之传》中说,颜延之与谢灵运以辞***齐名,而快慢不同。宋文帝刘义隆有一次命题让他俩作诗,颜很决就交了卷,而谢则好一会儿才完成。

颜延之曾问诗人:“我与灵运相比优劣如何?”回答说:“灵运的五言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你的诗则若铺锦列绣,也是雕缋满眼。”南朝梁代的著名诗人兼诗评家钟嵘在他所著的《诗品》中也引汤惠休的话说:“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

古人的所谓“芙蓉”,又称“芙蕖”,指的是荷花,亦称莲花,而不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芙蓉花,那是木芙蓉。自此,“出水芙蓉”、“芙蓉出水”或“初发芙蓉”、“芙蓉初发”便成为形容诗文词句清新可爱、美妙自然的一句成语。

会稽郡是谢灵运进行山水审美实践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地域。《南史·谢灵运传》记载: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邻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登江中孤屿 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

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 想象昆山姿,缅邈区中缘。

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瞻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隞, 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夜宿石门诗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

雁荡山 雁山五经眼,兹行尤可观。 初冬天气佳,雁归山未寒。

有日照幽谷,五云翳层峦。 入境见祥云,振衣登马鞍。

瀑泉飞玉龙,羽旗导翔鸾。 天柱屹天外,卓笔书云端。

灵峰观石室,枝屦穿(山赞)(山元)。 山禽知我来,好音若相欢。

群峰列春笋,丹青状尤难。 行色愧匆遽,更约他时看。

《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 昔闻兰金,载美典经。 曾是朋从,契合性情。

我违志概,显藏无成。 畴鉴予心,托之吾生。

东阳溪中赠答诗二首(谢灵运) 可怜谁家妇1,缘流洗素足2。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3。

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4。 。

6.求永嘉山水诗,请问谢灵运写的永嘉山水诗有哪些

登石门最高顶

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对岭归回溪.

长林罗户庭,积石拥阶基.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阶迷.

来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嗷嗷夜猿啼.

沉冥岂别理,宁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千,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石室山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

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虚泛经千载,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

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

注:石室山,今大若岩

登永嘉绿嶂山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经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署,蔽翳皆周悉.

《盅》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恰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注:绿嶂山,今上塘镇东北部

石门岩上宿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螟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

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远.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幽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满意请***纳

7.描写“永嘉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永嘉美景”的诗句

四海南奔似永嘉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

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第二年攻陷潼关。京师震恐,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璘经营长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三请李白出庐山,诗人***,参加了李璘幕府。随军途中,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是第二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三川即黄河、洛河、伊河,这里指三水流经的河南郡(包括河南黄河两岸一带)。北虏指安禄山叛军。“乱如麻”喻叛军既多且乱。叛军到处烧杀抢掠,造成广大三川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四海南奔似永嘉”,历史的惊人相似,使诗人回想起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时,前汉刘聪的相国刘曜,攻陷晋都洛阳,把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诗人眼里,同为胡人,同起于北方,同样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就从历史高度揭示了这场灾难的规模和性质,表明了鲜明的爱憎。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是本篇最精彩之笔。史载,前秦苻坚进攻东晋,领兵百万,声势浩大。谢安被孝武帝任为征讨大都督,却奕棋自若,破苻坚大军于淝水,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诗人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抒写自己出匡庐以佐王师之情。可以看出李白此时雄心勃勃,自负很高。前著“但用”,后书“为君”,笔势飞动,风度潇洒,一种豪迈的气概、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跃然纸上。以“胡沙”喻叛军,形象而深刻。叛军之来,有如妖如魔,飞沙走石,席卷大地,遮天蔽日。既写出它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和暗无天日的残暴行径,又写出徒有声势的虚弱本质和为时不长的必然趋势。“静”字,凝炼、概括,使人想见胡沙平息后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为君“静胡沙”又在“谈笑”之间,更见其成竹在胸,胜券在手,指挥若定,易如反掌之气概,读之心胸开拓,精神为之一振。

此诗的一个特色是用典精审,比拟切当。古人认为成功的用典应有三条:“易见事”、“易识事”、“易诵读”。(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用事》)诗人连用二典,皆炼意传神,明白晓达,情境俱现,相映增辉,不愧为用典之上乘。全诗艺术构思,欲抑故扬,跌宕有致。诗人于前二句极写叛军之多且凶,国灾民难之甚且危,目的却在衬托后二句作者的宏图大略。局势写得越严重,就愈见其高昂的爱国热情和“一扫胡沙净”的雄心;气氛写得越紧张,就愈见其从容镇定地“挽狂澜于既倒”的气魄。这种反衬性的蓄势之笔,增强了诗的力量。

8.关于楠溪江的诗句

《过白岸亭》谢灵运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

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

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

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

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戚,

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译文:

提起宽袍的下摆,沿着沙岸,缓缓地步入白岸亭中。近旁的涧水,在密密的小石上涓涓流过,远处的青山,使疏疏朗朗的林木也显得葱笼。空潆苍翠的青山,它的壮丽无法用语言形容,清清浅浅的溪涧,倒是个隐居养性的好地方。

拽着藤萝攀上青崖,谛听林间黄莺与野鹿的叫声,我一时浮想联翩,胸中涌起缕缕感伤之情。黄莺翔集在柞树上,啾啾的歌声令人悲哀,野鹿在***食蔌蒿,呦呦的叫声却很动听。我痛惜他们为殉葬而国人共哀的秦国三良,我“赞美”你们备受恩宠的当世“贤臣”。

富贵荣耀与贫贱憔悴,更迭轮换,穷困忧愁与显达快乐,无常不定。与其投身于这无聊的俗世,还不如自由散淡地隐居山林,不为外物所诱,永远保持纯洁的本性。

扩展资料: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市区26公里 ,东与雁荡山毗邻,西接缙云仙都。楠溪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楠溪江和雁荡山这两个国家级名胜区之间有石桅岩至雁湖的旅游专用公路。

楠溪江,总面积671平方公里的景区分为大楠溪 、石桅岩、大若岩、太平岩、岩坦溪、四海山、源头七大景区,共有八百多个景点。风景区沿江分布,有台湾水青冈、银杏、华西枫杨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树种。

楠溪江划分为七大景区:即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简称楠溪江岩头中心景区)、大若岩景区、石桅岩景区、北坑景区、水岩景区、陡门景区、四海山景区,七大景区总计有800多处景点。

主要景点有:龙河古渡,百丈瀑,石门台,芙蓉三崖,藤溪潭瀑,十二峰,陶公洞,永嘉书院,崖下库,石桅岩,苍坡村,芙蓉古村,狮子岩,太平岩、崖下库、丽水古街等。

楠溪江源头及中上游两岸,有多姿多彩、千奇百怪的瀑布50多处,两岸有3万亩滩林。楠溪江贯穿永嘉南北,流域集雨面积2429平方公里,溪流自北往南,末处注入瓯江,流归东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楠溪江

9.关于楠溪江的诗句

谢灵运写楠溪江的诗究竟有多少呢?他的原有诗集早已散佚。据《永嘉县志》可稽查的,即有《过白岸亭》、《登石门最高顶》、《夜宿石门》、《登永嘉绿嶂山》,以及公元423年秋离开永嘉时写的《北亭与吏民别》等五首。

过白岸亭⑴ 00谢灵运

拂衣遵沙垣⑵,缓步入蓬屋。 00

近涧涓密石⑶,远山映疏木。 00

空翠难强名⑷,渔钓易为曲⑸。 00

援萝聆青崖⑹,春心自相属⑺。 00

交交止栩黄⑻,呦呦食苹鹿⑼。 00

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 00

荣悴迭去来⑽,穷通成休戚⑾, 00

未若长疏散⑿,万事恒抱朴⒀。

夜宿石门(1)

朝搴苑中兰(2),畏彼霜下歇。

暝还云际宿(3),寻此石上月。

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4)。

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5)?

美人竟不来(6),阳阿徒 发(7)。

登石门最高顶

晨策寻绝壁(1),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2),对岭归回溪。

长林罗户庭(3),积石拥阶基。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阶迷。

来人忘新木,去子惑故蹊(4)。

活活夕流驶(5),嗷嗷夜猿啼(6)。

沉冥岂别理(7),宁道自不携(8)。

心契九秋千(9),目玩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

登永嘉绿嶂山

00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00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00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00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00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00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00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00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00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00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1]

中国古典艺术的现代意义

出处:《南史·颜延之传》:「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眼。」

释义: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

读音:pū jǐn lie xiu

中国古典艺术包括很多种类,比如:古典园林、美术、戏曲、舞蹈、美学、诗歌、等等。就拿《中国古代艺术教育方式的现代意义》来说吧。

传统的即是永恒的,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亦具有特别的意义。随着中国社会在工业化途中的行进,随着商业经济意识的普遍渗透,随着文化全球化迅速展开,中国现代的艺术精神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流行文化之潮的涌动,工具理性、技术主义的扩张,功利主义的泛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流毒,在艺术的领域中产生了许多负面的效应。因此,发掘中国古代艺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社会的审美文化的改良与矫枉,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它的意义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生活的艺术改造现代技术化的生活。

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技术主义、工具理性渗入人心,充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消解了传统中国文化的迷信与愚昧,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精神,而且推动中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通途。但是它也驱散了中国古代文化朦胧的美的光晕,使其艺术化的生活变得技术化和物化,于是充满审美情感的语文课变成了死板的肢解剖析的屠宰场,美丽的花朵变成了植物的,演奏美妙音乐的人变成了乐器演奏的质地性物质,人们按着《性知识手册》《性知识大全》上的方法去按部就班……整个社会生活失去了美感,没有了***,而变成了一架没有灵性的机器。因此开展中国古代普泛的审美生活态度的教育,走出将目光仅仅局限于文学、音乐、舞蹈等经典艺术的狭隘的艺术观念,恢复生活中处处充满生灵活趣之美的普泛审美意识,以美感来点醒生活在被物化、被技术异化之梦中酣睡者,以撕破单面的人性,恢复人性的全面生动性和创造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以善统美,以美启善。

道德的教育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又是各种艺术的立足之点,这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传统。实际上现代教育将“德”放在首位也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但不幸的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德育课、政治课似乎已成了教育中的功利主义的点缀、附属和累赘,已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在这个充斥坑蒙拐骗、丧信失德、黄毒流荡、欲望泛滥的时期,在没有上帝,上帝管不着的民族中,我们只有自我救恕,道德的说教虽然鲜能激起灵魂的震动,但“自明诚”仍然是有效的途径。因此,在艺术的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以善统美的传统,相反我们还可以通过艺术来打通通向德行的道路,即以美启善,只有在美的陶冶中,美中之善才能转识入情,才能使主体悟觉本体的善性。这实际上亦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善是一种自我克服以遵守社会规范的自觉意志,而美则是善的本体的自我确证之感,因此,内外结合的双向教育对道德的培养即能达到道德主体自诚而明的目的。

3.实现功利与审美、肉体与精神的统一。

功利与审美在西方美学史上自中世纪托马斯提出审美无关欲念的命题而滥觞以后,一直是一个聚讼不休的焦点问题。实际上,功利与审美的关系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其相统一的一面。作为两个有相反倾向的意念活动,它们是对立的,而在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它们又统一在了一起。庖丁解牛即有艺术创作中直接的美感经验,同时又完成一件日常的事务,审美与功利在这里并不矛盾,因为美感即在动态的行为过程之中。因此,当我们放眼生活,一切都视为充满情趣的艺术时,生活的日常用行中到处都有审美的感受,审美的感受又都在日常的用行当中。

此外,在现代的艺术教育中只重视经典艺术如文学、绘画、音乐等的倾向普遍存在,而这些艺术无不是以锻炼人的敏感的审美触觉、丰富细腻的内在精神为目的,这就导致了对人的精神的偏面培养,而忽视了对身体的艺术化的训练,特别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疏离,人的身体中许多的活力都在丧失,退化,而使人自身直接的生存能力在大幅下降。因此,吸收古代艺术动身动手的前工业时代的劳动艺术的资养,发展手工劳动与体育事业,对于整合人的精神与肉体在艺术中的裂隙是极其重要的,这亦应该是培养全面的人性的重要内容。

4.实现欣赏与创造在审美中的统一。

在现代的社会中,艺术的欣赏与创作基本上是脱节的,看***的大都是不写***的;对绘画评头论足的大多数人都不会绘画;艺术家骂批评家是隔靴搔痒,是对其作品的糟蹋;批评家自我解嘲说是“艺术家未必然,批评家未必不然”,正是冰炭不容,而艺术理论的极端化发展,使批评家们完全地抛开了作家作品,只去研究读者,叫做接受美学。这实在是艺术欣赏与批评发展的悲境。笔者认为,要实现创作者与批评家的握手言和,那么批评家必须是艺术家,或者是半个艺术家。中国古代的艺术欣赏即是以艺术家为核心的,以创作者的直接美感体验为欣赏目的的,它最重视在实践中的生动的感觉体验。我们问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是谁真正地体验到审美意味了呢?毫无疑问,不是文惠君,而是庖丁,“接受美学”实际上是“文惠君”抛弃“庖丁审美”事实的自我研究。所以,真正的欣赏就在创造之中。只有在创造过程之中,理论家与艺术家才能合成一体。因此,没有创作体验的欣赏是先天不足的,恢复古代的实践工夫是通向审美之途的必由路径。

总之,中国古代艺术教育对现代艺术教育的启示还有很多,我们只有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才能有效地救时之偏,从而推动现代审美文化的健康发展。